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城鄉規劃管理法規

城鄉規劃管理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1-06 04:35:56

A. 城鄉規劃法規文件匯編的介紹

《城鄉規劃法規文件匯編》是中國計劃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全國城市規劃執業制度管理委員會。

B. 城鄉規劃管理的根本原則是什麼

進行城鄉規劃實施管理工作,必須堅持以下基本原則:來源:考試大的美女編輯們
1.法制化原則來源:www.examda.com
對於城市、鎮、鄉和村莊規劃區內的土地利用和各項建設活動,一定要依照《城鄉規劃法》的有關規定進行規劃實施管理,實現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納入法制化的軌道。也就是要以經批準的城鄉規劃和有關城鄉規劃管理的法律法規為依據,並依照法定的程序履行職責,防止和抵制以權代法、以言代法、以情代法、以罰代法和其他形式的違法行為。充分運用法制管理手段是搞好城鄉規劃實施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證。採集者退散
2.程序化原則
為使城鄉規劃實施管理能夠遵循城鄉發展和規劃建設的客觀規律,就必須按照科學合理的行政審批、許可、管理程序來進行。這就要求城市、鎮、鄉和村莊規劃區內的使用土地和各項建設活動,都必須依照《城鄉規劃法》所規定的申請、審查或審核、征詢意見、報批和核發有關法律憑證以及加強批後管理等環節和程序來施行,防止施政過程中的隨意性、濫用職權、越權審批和暗箱操作等違法行為產生。把城市規劃師站點加入收藏夾
3.協調的原則來源:考試大
城鄉規劃實施管理的工作過程,是一個以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為指導,依法對城市、鎮、鄉和村莊規劃區內的土地利用和各項建設活動進行合理布局和統籌安排過程,需要協調各有關方面的利益和要求,理順各有關方面的關系,包括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與其他相關行政主管部門之間的業務關系,實現分工合作,協調配合,各負其責,避免出現多頭管理、相互制約、扯皮不止的現象發生,從而提高城鄉規劃實施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4.公開化原則www.Examda.CoM考試就到考試大
城鄉規劃實施管理實行政務公開。經批準的城鄉規劃公布後,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擅自改變。為保證和督促城鄉規劃實施管理能夠依法按照規劃要求進行,實現公開、公平、公正執法,實行政務公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和措施。
5.科學性原則考試大論壇
《城鄉規劃法》規定城鄉規劃的實施應當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量力而行;應當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和時序;應當因地制宜、節約用地;應當與經濟和技術發展水平相適應;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定期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並採取論證會、聽證會或者其他方式徵求公眾意見等,強調了城鄉規劃實施管理的科學合理性原則,不能違背城鄉建設和發展的客觀規律辦事,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能急功近利、盲目決策。要正確處理集中與分散,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發展與保護、堵漏與疏導的關系,科學辯論地進行城鄉規劃實施管理工作。

C. 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的介紹

a:4:{i:0;a:7:{s:6:"mtitle";s:39:"城鄉規劃管理與法規詳細信息";s:7:"summary";s:453:"參考價:¥20.00
作者:劉維彬,王玉芬主編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2月
版 次:1
頁 數:210
字 數:298000
印刷時間:2011-2-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包 裝:平裝
叢書名: 全國高等院校城市規劃專業應用型系列規劃教材
國際標准書號ISBN:9787030300171";s:8:"art_link";s:0:"";s:8:"ordernum";s:1:"1";s:6:"imgurl";s:0:"";s:8:"filename";s:38:"2017/05/07/20170507102225-fb702169.jpg";s:6:"isCase";i:1;}i:1;a:3:{s:6:"mtitle";s:33:"城鄉規劃管理與法規目錄";s:7:"summary";s:694:"第一章城鄉規劃管理概述
1.1城鄉規劃管理的含義及性質
1.1.1城鄉規劃管理的含義
1.1.2城鄉規劃管理的性質
1.2城鄉規劃管理的內容及特性
1.2.1城鄉規劃管理的內容
1.2.2城鄉規劃管理的特性
1.3城鄉規劃管理系統與環境
1.3.1城鄉規劃管理的系統構成
1.3.2城鄉規劃管理的構成要素
1.3.3城鄉規劃管理環境
1.4城鄉規劃管理原則與方法
1.4.1城鄉規劃管理的原則
1.4.2城鄉規劃管理的方法
1.5城鄉規劃管理決策";s:8:"ordernum";s:1:"2";}i:2;a:3:{s:6:"mtitle";s:39:"城鄉規劃管理與法規內容推薦";s:7:"summary";s:727:"本書以依法行政為核心,立足當前最新的法律法規,將法規文件與管理知識融合貫穿,簡明適用,便於理解學習。本書共九章,內容包括城鄉規劃管理概述、行政管理學與行政法學、城鄉規劃法律法規、城鄉規劃組織編制與審批管理、城鄉規劃實施管理、城鄉規劃行政監督檢查管理,同時也將城鄉規劃行政許可和管理、城鄉規劃檔案管理、城鄉規劃信息管理三章內容編入,使之體系更加完善。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城市規劃、建築學、工程管理、風景園林、建築工程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城鄉規劃管理工作者與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參考。";s:8:"ordernum";s:1:"3";}i:3;a:3:{s:6:"mtitle";s:33:"城鄉規劃管理與法規書評";s:7:"summary";s:156:"讀者評論:是面向工具性的書,一般我都是在做設計的時候查找一些資料的時候才會用上,所以說還是挺有用的。";s:8:"ordernum";s:1:"4";}}

D. 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

a:4:{i:0;a:7:{s:6:"mtitle";s:39:"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詳細信息";s:7:"summary";s:389:"參考價:¥40.80
作者:尹強等編著
出版社:天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9月
版 次:2
印刷時間:2009-9-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2
包 裝:平裝
叢書名:全國城市規劃師執業資格考試復習指導
國際標准書號ISBN:9787561818145";s:8:"art_link";s:0:"";s:8:"ordernum";s:1:"1";s:6:"imgurl";s:0:"";s:8:"filename";s:38:"2016/08/13/20160813112112-af75395b.jpg";s:6:"isCase";i:1;}i:1;a:3:{s:6:"mtitle";s:33:"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目錄";s:7:"summary";s:493:"第一章 城鄉規劃管理基本知識
考試要求
第一節 行政管理學的有關知識
第二節 行政法學的有關知識
第三節 城鄉規劃管理的基本知識
第四節 復習題
第二章 城鄉規劃編制與審批管理
考試要求
第一節 城鄉規劃組織編制管理
第二節 城鄉規劃審批管理
第三節 城鄉規劃修改管理
第四節 城鄉規劃編制單位資質管理
第五節 復習題
第三章 城鄉規劃實施管理
考試要求";s:8:"ordernum";s:1:"2";}i:2;a:3:{s:6:"mtitle";s:39:"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編輯推薦";s:7:"summary";s:1249:"城鄉規劃是一項重要政府職能,經批準的城鄉規劃具有法律效力,必須依法行政。遵循依法行政原則,《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科目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城鄉規劃法規,含城鄉規劃行政法學基礎、城鄉規劃法、城鄉規劃法配套法規、城鄉規劃技術標准與規范、城鄉規劃相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二是城鄉規劃管理,含城鄉規劃管理基礎知識、城鄉規劃編制與審批管理、城鄉規劃實施管理、城鄉規劃監督檢查和城鄉規劃行業職業道德。本科目考試目的是:考核應試人員對行政法學和公共行政管理基本知識,城鄉規劃法規、技術標准與規范以及城鄉規劃方針政策,城鄉規劃管理的目的、原則、內容和方法以及城鄉規劃行業職業道德等有關知識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本書再版主要增加了《城鄉規劃法》等法律法規的相關內容,並結合新形勢的發展,增加了各部分的相應題目。本書是全國城市規劃師執業資格考試重要的復習指導書,可作為注冊規劃師考試的參考資料,也可以作為城鄉規劃管理工作者日常工作的參考書籍。";s:8:"ordernum";s:1:"3";}i:3;a:3:{s:6:"mtitle";s:39:"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在線試讀";s:7:"summary";s:1258:"第一章 城鄉規劃管理基本知識

第一節行政管理學的有關知識

一、緒論

行政與行政管理是行政管理學的基本概念。在西方學術界,學者對「行政」的理解見仁見智,說法多種,其代表性的觀點有三種。目前,我國行政管理學界關於「行政」的含義也眾說不一,但是人們都把馬克思主義關於「行政」的闡釋作為共同的遵從,即「行政是國家的組織活動」。行政管理指國家行政機關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的組織活動。

研究和探求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對國家事務和社會公共事務進行有效管理的規律的科學,人們稱之為行政管理學;「公共行政學」,亦簡稱「行政學」。

行政管理學作為一門理論性與應用性相結合的系統的科學,其學科特點是比較突出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綜合性;實踐性;系統性;技術性;發展性。

行政管理真正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其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主要經歷了三個時期,即科學管理時期、行為科學時期和系統理論時期。";s:8:"ordernum";s:1:"4";}}

E. 《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和《城鄉規劃法規文件匯編》有何不同

這是兩個不同的范疇,前者偏向於實際操作,後者是上位的法律文件

F. 城市規劃現行規范有哪些

現行法律法規和技術標准與規范一覽表(2008年)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配套的行政法規與規章及規范性文件
2、《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3、《城市規劃編制辦法》
4、《城鎮體系規劃編制審批辦法》
5、《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要求》
6、《城市總體規劃審查工作規則》

7、《縣域村鎮體系規劃編制暫行辦法》

8、《村鎮規劃編制辦法》(試行)

9、《城市規劃設計單位資格管理辦法》

10、《注冊城市規劃師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

11、《城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規劃管理辦法》
12、《近期建設規劃工作暫行辦法》
13、《城市規劃強制性內容暫行規定》
14、《城市紫線管理辦法》
15、《城市綠線管理辦法》
16、《城市藍線管理辦法》
17、《城市黃線管理辦法》
18、《開發區規劃管理辦法》
19、《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規定》
20、《建制鎮規劃建設管理辦法》
21、《停車場建設和管理暫行規定》
22、《停車場規劃設計規則(試行)》
23、《城市抗震防災規劃管理規定》
24、《城建監察規定》技術標准與技術規范
25、《城市規劃基本術語標准》
26、《城市規劃制圖標准》
27、《鎮規劃標准》
28、《城市綠地分類標准》
29、《防洪標准》
30、《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
31、《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
32、《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
33、《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規劃規范》
34、《城市園林綠化規劃設計規范》
35、《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規范》
36、《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
37、《城市規劃工程地質勘察規范》
38、《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范》
39、《城市用地豎向規劃規范》
40、《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
41、《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
42、《城市電力規劃規范》
43、《城市抗震防災規劃標准》
44、《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准》
45、《城鎮老年人設施規劃規范》
相關法律與行政法規
46、《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47、《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48、《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49、《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50、《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51、《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5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53、《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
5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55、《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56、《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57、《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58、《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5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60、《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
6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62、《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
63、《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
64、《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65、《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66、《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67、《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68、《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69、《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
70、《風景名勝區條例》
71、《城市道路管理條例》
72、《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73、《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
74、《城市綠化條例》
75、《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76、《信訪條例》
77、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印發《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評估辦法(試行)》的通知」200978、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0年第880號《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准》

G. 上海現有的有關城鄉規劃管理的法規有哪些

字數過多分2次回答
(2010年11月11日上海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城鄉規劃管理,統籌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市城鄉規劃的制定、實施、修改、監督檢查以及相關城鄉建設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以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環境優美的國際大都市和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為目標,發揮城鄉規劃的指導、調控作用,堅持以人為本,綜合考慮經濟、社會、人口、資源和環境等城市發展要素,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中心城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應當與人口疏解、功能提升、環境改善和景觀優化相結合,增加公共綠地和公共空間,控制建築容量和高層建築。

郊區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應當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合理確定郊區城鎮布局和規模,重點發展新城和新市鎮,引導郊區工業向工業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

第四條 城鄉規劃的編制應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

第五條 經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是城鄉建設和規劃管理的依據,未經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經依法批准並公布的城鄉規劃。

第六條 城鄉規劃工作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規范、分級管理。

市人民政府領導全市城鄉規劃工作。區、縣人民政府按照規定許可權,負責本行政區域的城鄉規劃工作。

市規劃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市城鄉規劃管理工作。區、縣規劃行政管理部門按照規定許可權,負責本行政區域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業務上受市規劃行政管理部門領導。

第七條 市人民政府設立市規劃委員會。市規劃委員會為議事協調機構,負責審議、協調城鄉規劃制定和實施中的重大事項,為市人民政府提供規劃決策的參考依據。

城市總體規劃和市人民政府審批的其他城鄉規劃在報送審批前,其草案和意見聽取、採納情況應當經市規劃委員會審議。

第八條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報告城鄉規劃的制定、修改、實施以及監督檢查情況;遇有重要情況,應當及時報告。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規劃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城鄉規劃工作的公眾參與制度。城鄉規劃的制定、實施、修改,應當充分徵求專家和公眾的意見。

第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城鄉規劃的編制和管理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市規劃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和完善城鄉規劃管理的技術規范,為城鄉規劃管理提供技術支撐。

第十一條 市和區、縣規劃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建立統一的信息公開平台,除依法不得公開的內容外,城鄉規劃方面的政府信息應當公開。

市規劃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建立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與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提高城鄉規劃管理工作的效能。

第二章 城鄉規劃的制定

第十二條 城鄉規劃按照以下規定組織編制:

(一)本市行政區域內編制城市總體規劃;

(二)在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中心城區域內編制分區規劃,郊區區域內編制郊區區縣總體規劃;

(三)在中心城分區規劃的基礎上編制單元規劃,在郊區區縣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編制新城、新市鎮總體規劃;

(四)在單元規劃的基礎上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在新城、新市鎮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村莊規劃;為了實施控制性詳細規劃,可以編制修建性詳細規劃。

黃浦江沿岸地區、蘇州河沿岸地區、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澱山湖風景區等市人民政府確定的特定區域,在相關城鄉規劃的基礎上編制單元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

第十三條 城市總體規劃由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國務院審批。城市總體規劃報送審批前,應當經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交由市人民政府研究處理。市人民政府應當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對審議意見的採納情況,未採納的,應當說明理由。

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應當明確中心城分區規劃和郊區區縣總體規劃的編制范圍和編制要求。

第十四條 中心城分區規劃由市規劃行政管理部門會同相關區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郊區區縣總體規劃,由區、縣人民政府會同市規劃行政管理部門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審批。郊區區縣總體規劃報送審批前,應當經區、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交由區、縣人民政府研究處理。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向區、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對審議意見的採納情況,未採納的,應當說明理由。

行政區域跨中心城和郊區的,其位於中心城范圍內的區域納入中心城分區規劃編制范圍,編入分區規劃的部分並入本行政區的總體規劃。該總體規劃在報送審批前,應當按照前款規定經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

中心城分區規劃應當明確單元規劃的編制范圍和編制要求。郊區區縣總體規劃應當明確城鎮規劃區和村莊規劃區,劃分新城、新市鎮總體規劃的范圍,明確編制要求。

第十五條 中心城單元規劃以及市人民政府確定的特定區域單元規劃,由市規劃行政管理部門會同相關區、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新城、新市鎮總體規劃,由區、縣人民政府會同市規劃行政管理部門組織編制,編制過程中,應當充分聽取相關鄉、鎮人民代表大會的意見。新城、新市鎮總體規劃報送市人民政府審批前,應當經區、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交由區、縣人民政府研究處理。區、縣人民政府應當向區、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對審議意見的採納情況,未採納的,應當說明理由。

中心城單元規劃、特定區域單元規劃和新城、新市鎮總體規劃應當明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村莊規劃的編制范圍和編制要求。

第十六條 中心城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新城、新市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區、縣人民政府會同市規劃行政管理部門組織編制,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市人民政府確定的特定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市規劃行政管理部門會同相關區、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十七條 對規劃區域內的建築、公共空間的形態、布局和景觀控制要求需要作出特別規定的,在編制或者修改控制性詳細規劃時,規劃行政管理部門應當組織編制城市設計。城市設計的內容應當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

第十八條 規劃行政管理部門可以依據控制性詳細規劃組織編制修建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不得違反控制性詳細規劃確定的強制性內容。

第十九條 村莊規劃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經區、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報市規劃行政管理部門備案。村莊規劃在報送審批前,應當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

第二十條 禁止和限制建設的地域范圍、建設用地規模、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農田和綠化用地、環境保護、自然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以及防災減災要求等內容,應當作為城市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

相關部門在組織編制下一層次規劃時,不得違背和變更上一層次規劃確定的強制性內容,並應當對上一層次規劃確定的強制性內容予以深化。

第二十一條 涉及城鄉空間安排的各類專項規劃由市有關專業管理部門會同市規劃行政管理部門組織編制,經批准後納入相應的城鄉規劃。

專項規劃由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審批機關審批;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審批的,應當先經市人民政府審核。法律、法規、規章未規定審批機關的,由市人民政府審批。

第二十二條 城鄉規劃組織編制機關委託相關單位承擔城鄉規劃具體編制工作的,受委託的單位應當具有相應資質等級。

編制城鄉規劃必須遵守國家和本市有關法律、法規、技術規范和標准,並綜合考慮地質災害影響評價、環境影響評價和交通影響評價等結論。

第二十三條 城鄉規劃編制過程中,組織編制機關應當採取論證會、座談會等方式徵求專業單位和專家的意見,並根據意見對城鄉規劃草案予以修改完善。

城鄉規劃報送審批前,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將城鄉規劃草案予以公示,並採取論證會、聽證會或者其他方式,徵求專家和公眾意見。城鄉規劃草案公示時間不得少於三十日,公示的時間、地點以及意見徵集方式應當在本市有關政府網站或者新聞媒體上予以公告。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充分考慮專家和公眾的意見,並在報送審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見採納情況及理由。

城鄉規劃經批准後,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在有關政府網站上對公眾意見的採納情況予以分類答復。

第二十四條 城鄉規劃經批准後二十日內,組織編制機關應當通過政府網站或者其他途徑將城鄉規劃向社會公布,但依法不予公開的除外。

任何單位和個人可以依法查閱經批準的城鄉規劃,組織編制機關應當為查閱提供便利。

第三章 城鄉規劃的實施

第二十五條 市和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量力而行,尊重群眾意願,按照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實施城鄉規劃。

城鄉建設和發展應當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和時序,優先安排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嚴格保護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城鄉歷史風貌和文物,體現地方特色,創造良好的城鄉公共空間和生活環境。

城鄉建設和發展應當注重地下空間的開發與綜合利用,遵循統一規劃、分層開發、合理利用的原則,充分考慮防災減災、人民防空等需要,與地面設施建設相結合。

第二十六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近期建設規劃,報國務院備案。

近期建設規劃以重要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設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內容,明確近期建設的時序、發展方向和空間布局。近期建設規劃的規劃期限為五年。

市和區縣土地儲備、土地供應和相關建設活動應當與近期建設規劃相協調。

第二十七條 建設項目應當符合經批準的控制性詳細規劃或者村莊規劃,以及規劃管理技術規范和標準的要求。

實施規劃許可,應當遵循便民的原則,提高辦事效率。

第二十八條 下列建設項目的規劃許可,由市規劃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實施:

(一)《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規定由市規劃行政管理部門審批的建設項目;

(二)黃浦江和蘇州河兩岸(中心城內區段)、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澱山湖風景區內的建設項目;

(三)全市性、系統性的市政建設項目;

(四)保密工程、軍事工程等建設項目;

(五)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區域的建設項目。

前款規定范圍以外建設項目的規劃許可,由所在區、縣規劃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實施。

第二十九條 按照國家規定需要有關部門批准或者核準的建設項目,以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單位在報送有關部門批准或者核准前,應當申請核發選址意見書,核定規劃條件。規劃行政管理部門受理申請後,應當在三十個工作日內作出決定。

建設單位在選址意見書核發後滿六個月仍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可以向規劃行政管理部門申請延期,由規劃行政管理部門決定是否准予延續。未申請延期的,選址意見書自行失效。

第三十條 以出讓方式提供建設用地的,在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提出出讓條件的同時,規劃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據控制性詳細規劃提出出讓地塊的規劃條件,作為出讓合同的組成部分。

第三十一條 除本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規定外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向規劃行政管理部門申請核定規劃條件,規劃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三十個工作日內核定規劃條件。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在規劃條件核定後滿六個月仍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的,可以向規劃行政管理部門申請延期,由規劃行政管理部門決定是否准予延續。未申請延期的,核定規劃條件的文件自行失效。

第三十二條 以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項目,經有關部門批准、核准或者備案後,建設單位應當申請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規劃行政管理部門受理申請後,應當在三十個工作日內作出決定。

建設單位在申請前款規定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時,可按照規定同步申請辦理建設用地批准手續。

第三十三條 以出讓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項目,在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後,建設單位應當向規劃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規劃行政管理部門受理申請後,應當在五個工作日內作出決定。

第三十四條 下列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按規定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

(一)新建、改建、擴建建築物、構築物、道路或者管線工程;

(二)需要變動主體承重結構的建築物或者構築物的大修工程;

(三)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區域內的房屋立面改造工程。

第三十五條 在國有土地上進行建設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向規劃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應當提交使用土地的有關證明文件、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等材料;規劃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三十個工作日內提出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審核意見。經審定的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的總平面圖,規劃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予以公布。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根據經審定的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編制建設項目施工圖設計文件,並在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審定後六個月內,將施工圖設計文件的規劃部分提交規劃行政管理部門。符合經審定的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的,規劃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施工圖設計文件規劃部分後的二十個工作日內,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在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核發後滿六個月仍未開工的,可以向規劃行政管理部門申請延期,由規劃行政管理部門決定是否准予延續。未申請延期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自行失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對開工時間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H. 涉及城市規劃建設的法律有哪些

以黑龍江為例:
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回劃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答繪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測量標志保護條例》
4、《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成果管理條例》
5、《黑龍江省測繪管理條例》
6、《哈爾濱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
7、《哈爾濱市中小學用地保護條例》
8、《哈爾濱市保護建築和保護地區管理條例》
9、《建設項目選址規劃管理辦法》
10、《開發區規劃管理辦法》
11、《城市紫線管理辦法》
12、《城市黃線管理辦法》
13、《黑龍江省測量標志保護管理辦法》
14、《黑龍江省測繪成果管理實施辦法》
15、《哈爾濱市建制鎮規劃建設管理辦法》
16、《哈爾濱市城鎮個人建造住宅規劃管理辦法》
17、《哈爾濱市集鎮和村屯規劃建設管理辦法》
18、《哈爾濱市城市基礎設施工程規劃管理辦法》

I. 關於城市規劃以及相關法律

福州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

福州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
福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1997年8月29日福州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1999年10月22日福建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批准)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城市的規劃管理,保證福州市城市總體規劃順利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和《福建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辦法》,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實施福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城市分區規劃、詳細規劃和各項專業規劃,在城市規劃區內進行土地開發、空間資源利用和各項城市建設,必須遵守本條例。
城市規劃區的具體范圍由市人民政府根據福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劃定並公布。
第三條 實施城市總體規劃應當立足於福建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東南沿海經貿中心和港口城市的實際,正確處理近期建設和遠景規劃的關系,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兼顧、綜合部署,確定城市發展方向、規模和各項建設標准、定額指標、功能布局和各項專業規劃

第四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將城市規劃確定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項目納入五年和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逐步安排實施。
第五條 城市規劃管理必須執行《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制度。
第六條 市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市城市規劃管理工作。
各區人民政府規劃管理部門按照市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委託的許可權進行城市規劃管理工作。
第七條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受理各類規劃申請,核發規劃證書,建立規劃跟蹤管理和監督檢查制度,查處違法的規劃行為。
第八條 城市重大規劃建設項目應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市人民政府每年應對城市規劃的實施情況進行全面檢查,並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提出報告;市長在離任時應就城市規劃執行情況進行交接。
第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負有遵守城市規劃,服從城市規劃管理的義務,有權對城市規劃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並對違反城市規劃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

第二章 城市規劃的制定
第十條 實施城市總體規劃的各類規劃,按照下列規定實行分級編制和審批:
(一)城市分區規劃,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二)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編制,重要的詳細規劃由市人民政府審批,其餘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三)修建性詳細規劃,由建設單位負責編制,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四)城市規劃區內建制鎮的總體規劃,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五)經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規劃區內設立的各類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區、加工區、保稅區、工業區、科技園區、旅遊渡假區及成片土地開發項目的總體規劃,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編制,經市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六)各項專業規劃,由有關部門編制,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綜合協調,按有關規定報批後,統一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第十一條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頒布實施,並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應當規定城市規劃區建設用地分類與適建范圍,規定建築密度、容積率、綠地率、高度、間距、退讓和市政公用設施以及環境控制指標。
第十二條 編制城市分區規劃、詳細規劃和各項專業規劃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
(二)遵守有關城市規劃的國家標准和技術規范,由具備相應規劃設計資格的單位承擔;
(三)使用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勘察測量資料及其他基礎資料;
(四)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進行論證,進行多方案的經濟技術和環境效益比較。
重大的城市設計、景觀規劃定稿前,應當採取舉辦展覽會、聽證會等形式,向社會公布,廣泛徵求市民意見。
第十三條 經過法定程序批準的城市規劃是各項建設和城市規劃實施、管理的依據,未經法定程序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變更。
第十四條 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詳細規劃及各項專業規劃經批准或變更批准後,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30日內向社會公布,並允許市民查閱。
第十五條 編制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經費,應在年度城市維護建設資金中列支;編制修建性詳細規劃和各項專業規劃的經費,按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章 新區開發和舊區改建
第十六條 城市新區開發與舊區改建,應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綜合開發、配套建設,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同步協調發展。
第十七條 新區開發與舊區改建,應堅持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的原則,同步配套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
舊區必須遷移的工業企業應有步驟地向新區遷移,新建的工業企業應選擇高新技術或無污染、少污染的項目。
第十八條 新區開發和舊區改建應當保留或預留市政公用設施、人防設施、社會事業設施、園林綠化、自然保護小區、風景名勝、文物古跡和公共活動場所用地,對傳統商業街區、溫泉地帶、園林綠地等實行保護性控制。
第十九條 舊區改建應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相結合,保護屏山、於山、烏山、烏塔、白塔和重要歷史街區、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新區開發的各項城市規劃指標應優於舊區改建,並切實保護生態環境、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
第二十條 舊區改建應有計劃地實行成片開發,嚴格限制零星插建,嚴格控制人口密度和建築密度,增加綠化用地,改善居住和交通條件。
第二十一條 建設用地的單位或個人,必須按照規劃紅線確定的范圍負責拆除規劃要求拆除的所有建築物、構築物。

第四章 建設用地規劃管理
第二十二條 城市規劃區內的各項建設用地必須符合城市規劃,服從規劃管理。城市建設應當堅持合理用地、節約用地和保護耕地的原則。城市規劃確定的用地使用性質、用地位置和界限應當嚴格控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侵佔或改變。
第二十三條 在城市規劃區內進行建設需要建設用地的單位或個人,應當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選址定點。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城市規劃要求進行審核,符合規劃的發給《選址意見書》。《選址意見書》有效期為六個月,確因特殊情況需要延期使用的,必須經城市規劃行
政主管部門批准,但延長的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
城市規劃區內建設項目報請批准設計任務書時,必須附有《選址意見書》。
第二十四條 建設單位或個人在取得《選址意見書》後,應持建設項目的批准文件及有關圖紙、資料,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符合規劃要求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建設單位或個人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後,應在六個月期限內向土地管理部門申請辦理用地手續;因特殊情況確需延期使用的,必須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延長期限不超過六個月。
第二十五條 城市規劃區內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必須符合城市規劃。實行先規劃、後出讓,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確定其位置、范圍、使用性質、規劃技術指標及其他規劃建設條件,予以公布並作為出讓合同的組成部份。受讓單位或個人必須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建
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第二十六條 建設單位或個人取得土地使用權後,必須按照規劃用地性質和規劃設計條件進行設計、建設。因特殊情況確需改變土地使用性質和規劃要求的,應符合城市規劃和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的要求,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第二十七條 在城市規劃區內進行建設需要臨時用地的單位或個人,應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經批准發給《臨時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後,向土地部門辦理臨時用地手續。臨時用地期滿或因國家建設需要,應當退出用地。
禁止在臨時使用的土地上建設永久性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
第二十八條 現土地使用單位或個人不得擅自在下列土地范圍內建設:
(一)已被徵用的土地;
(二)市政公用設施、社會事業設施、園林綠化、交通運輸等規劃預留地、保留地;
(三)已劃定的文物古跡保護區,河岸保護區;
(四)各種危險地段;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用地。

第五章 建設工程規劃管理
第二十九條 在城市規劃區內新建、擴建和改建建築物、構築物、道路、管線和其他工程設施,建設單位和個人必須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符合城市規劃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提出規劃設計要求,核發《建設工程規劃
許可證》。
建築用地范圍內建築物的容量指標已經達到、超出規定指標,或者尚未達到但擴建、加層對平面和空間結構有較大改變的,不得在原建設用地范圍內進行擴建或加層。
第三十條 建設單位或個人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之日起六個月內,向建設主管部門申請辦理開工手續。
建設工程開工時,建設單位或個人應當在建設工程工地的明顯位置公布該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圖樣及其主要規劃技術指標;建設工程竣工前不得毀損。
第三十一條 編制建設項目總平面規劃和建築設計方案、進行建設工程設計,應當符合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與周邊相鄰空間環境相協調,與城市基礎設施相銜接。
建築物的臨街面一般不得修建封閉式圍牆。
第三十二條 建設工程的各類管線應當與城市管線銜接,並根據管線的不同特徵和設置要求,綜合布置;相互間的水平、垂直凈距應當符合專業規范。
第三十三條 低層、多層住宅建築間距,按舊區不少於南側建築物高度的0.8倍,新區不少於1倍的系數控制,但最低間距不小於6米。
第三十四條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有關部門參加規劃設計方案會審。會審意見不一致時,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綜合協調確定。
第三十五條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對建設工程放樣進行核樣監督。建設工程放樣必須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的勘察測量單位進行,未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核樣,不得進行地面工程建設。
第三十六條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建設項目施工過程的跟蹤管理,建立規劃實施的進度檔案制度。建設工程的竣工驗收,應有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參與。
第三十七條 建築物的使用應當符合《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核準的使用性質。需要變更建築物使用性質的,應符合城市規劃要求,並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三十八條 新建、擴建城市道路,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同時制定道路兩旁的街景規劃並組織實施;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搭蓋道路兩旁的建築物、構築物。
第三十九條 市區二環路以內區域嚴禁私人新建住宅。原有的私人住宅經有關部門鑒定屬於危房的可以改建,危房改建必須在原有宅基用地進行。
二環路以外區域新建私人住宅必須統一規劃。
第四十條 城市規劃區內私人申請新建或改建住宅,由各區規劃管理部門負責受理並審核,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後發給《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第四十一條 在城市規劃區內進行臨時建設,必須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辦理《臨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嚴格控制在城市道路兩側進行臨時建設。因建設工程需要的臨時建設使用期限不超過該工程的建設期限,其他的臨時建設使用期限為兩年。臨時建設使用期滿,或在使用期內因城市建設需要的,使用單位或個人必須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強制拆除。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二條 在城市規劃區內,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而取得建設用地批准文件,或者未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許可,擅自改變《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規定,取得建設用地的,其批准文件無效;對已施工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並提請市人民政府收回
所佔用的土地。
第四十三條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吊銷已核發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一)自取得土地使用權後,滿兩年未動工建設的;
(二)因建設計劃變更或因單位撤銷、外遷等原因導致少用、不用土地的;
(三)不按批准用途使用土地的;
(四)弄虛作假,騙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
第四十四條 在城市規劃區內,未取得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違反《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嚴重影響城市規劃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限期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依法強制拆除。對城市規劃實施和管理構成影
響,但可以採取改正措施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以該項目整體違法工程造價的5%至15%罰款。
第四十五條 擅自改變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的使用性質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強制改正,並處以該改變使用性質工程造價的10%至20%罰款。
第四十六條 未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驗線核樣,擅自施工,或未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竣工驗收投入使用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處以該項目整體工程造價的3%至5%罰款。
第四十七條 違法建設的單位或個人收到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停止建設通知書或限期改正、限期拆除的處罰決定後,繼續進行違法建設的,由城建監察機構依法予以查封,直至拆除繼續違法建設的建築物、構築物。
第四十八條 設計單位未按照規劃設計要求編制建設工程設計方案或進行工程設計的,由市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沒收該項目的設計費,並處以5000元罰款。
第四十九條 非法轉讓《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其轉讓無效,並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對轉讓方處以1萬元罰款。
第五十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又不申請復議或起訴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一條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違反城市規劃或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核發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無效,給建設單位或個人造成損失的,應賠償損失;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有關部門應予以行政處分。
第五十二條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五十三條 本條例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其他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
福建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辦法(修正)

熱點內容
國內鐵路運輸法規 發布:2025-07-08 10:28:07 瀏覽:813
律師風險代理規定 發布:2025-07-08 10:24:24 瀏覽:726
法院幹警廉潔自律 發布:2025-07-08 10:24:21 瀏覽:668
道德這有嗎 發布:2025-07-08 09:53:07 瀏覽:952
個人財產聲明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08 09:51:21 瀏覽:18
刑法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 發布:2025-07-08 09:20:46 瀏覽:636
澄海幾個法院 發布:2025-07-08 09:14:24 瀏覽:501
國際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07-08 09:13:21 瀏覽:470
重慶交通事故法律援助 發布:2025-07-08 09:10:19 瀏覽:653
法官找陪酒 發布:2025-07-08 09:09:30 瀏覽: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