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行政條例違法

行政條例違法

發布時間: 2022-01-06 04:36:41

A. 違反《條例》應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條例》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違反其規定應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

B. 以下行為中屬於行政違法的是哪個為什麼啊

我的理解是,您說的行政違法的含義是指違反了行政法規。 由此出發, A項侵犯的是金融安全,違反的法律是刑法。 B項是不履行債務的行為,屬於民法的調整范圍。 C項是不履行的校園規定的行為,你可能會想到學校也是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的,但是要明確,學校只在學籍管理上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學校只有學籍管理有行政職權,故不穿校服僅是違反校園規定,構不成行政違法。 D項侵害的公共秩序,違反的是治安處罰條例,治安處罰條例屬於行政法規,由行政機關負責執行。 故選D項

C. 觸犯條例和法規算不算違法

是的。

違法:指國家機關、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或公民,因違反法律的版規定,致使法律所保護權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受到破壞,依法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違法是指特定主體實施了與現行法相沖突的行為,引起相應的損害事實,法律對之進行否定性評價的狀態。 這是作為產生法律責任的原因之一的違法。

法規是法令、條例、規則、章程等法定文件的總稱。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設區的市(2015《立法法》最新修訂),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批准後施行。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

D. 什麼是行政違法行為

行政違法行為,就是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對於如何判斷某一行為是否構成行政違法行為,在行政法理論上並無確切的判斷標准,這一點與刑法理論中的四個判斷標准(主體、客體、主觀方面、客觀方面)有明顯的區別。對於構成行政違法的標准,在不同的法律、行政法規、行政規章中規定也極不一致。在實踐中,要判斷某行為是否是應受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主要依據的是規范這一違法行為的單行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的具體規定。

一般來說,同一個違法行為應具備以下特徵:

同一個違法行為是指行為人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下,做出的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如葯品經營企業從非法渠道購進劣葯銷售的行為,有人認為這是兩個違法行為,但筆者認為,這是典型的同一個違法行為,時間、地點單一,違法事實清楚,購進、銷售這兩個環節合在一起才能構成經營行為,購進的目的是銷售,銷售的前提是購進,這兩個階段不能截然分開,不能因為違反了兩個條款就變成了兩個行為。所以同一個違法行為包括違反數個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既包括單純的法條競合的行政違法行為,也包括一個違法行為的手段、方法等觸犯其它規范的構成牽連情形的行政違法行為。

同一個違法行為是一個獨立的違法行為。所謂獨立是指行為從開始到終結的一個完整過程。一般認為違法行為的終結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自然終結,即行為人實施違法行為順利結束,實施過程中沒被執法部門發現,結束後被發現而受處罰的情況。另一種是非自然終結,即在實施違法行為過程中,由於執法部門的查處而終結。

同一個違法行為指的是該違法行為的整體。如果在查處時,違法行為人對自己的違法行為向執法部門作了隱瞞或重大欺騙,導致執法部門對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有失全面、准確,執法部門在第一次做出行政處罰後可以根據新查明的事實對違法當事人追加處罰。

(二)同一個違法行為與同一類違法行為的區別

在實踐中,同一個違法行為與同一類違法行為的界限容易混淆。同一類違法行為一般是指在性質上相同的多個違法行為。因此,首先判斷是否構成了一個違法行為,然後才能判斷是否構成了多個違法行為。

按照前文的分析,判斷是否是一個違法行為的關鍵和標準是單行法律、法規或者行政規章的具體規定。違法行為的成立,一般情況下是在該違法行為實施的當時,如葯品經營企業銷售假葯、葯品生產企業提供虛假資料騙取葯品批准證明文件等。但有的違法行為處於繼續狀態,則該違法行為在終了之日起成立。

如何認識違法行為的終了?當事人在一個違法行為結束後,又實施了相同的違法行為,表明其實施了一個新的違法行為。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行政機關在做出行政處罰時,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執法部門責令當事人即日改正或限期改正的日期,就是違法行為結束的日期。在該期限過後,如果當事人不改正,就構成新的違法行為,執法部門可再次做出處罰。如醫療機構從非法渠道購進葯品受到葯品監管部門行政處罰後,無視行政處罰決定,繼續從非法渠道購進葯品,就又構成了新的違法行為,葯品監管部門可以再次做出新的行政處罰。

因此,區別同一個違法行為與同一類違法行為的標志在於:某一個違法行為是否已經結束,在繼續狀態下的違法行為是否已經終了或者已經被行政機關查處,行政機關限期改正的期限是否已經屆滿。對同一個違法行為只能處罰一次,而對當事人實施的多個同一類違法行為,則可以處罰多次。

(三)對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再罰的理解

原則上,對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的處罰,但是,由於實踐中的復雜性,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完全徹底地實施這一原則,而在有些情況下,又可能有例外。實踐中,對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再罰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理解:

同一個執法部門對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的行政處罰。強調同一個執法部門對同一個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後,不得再以同一理由和根據對該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如果當事人有新的違法行為,執法部門進行處罰,並不違反這一原則。

一個違法行為違反了兩個以上的行政法律規范而由兩個以上的執法部門管轄,兩個以上的執法部門不得同時給予罰款處罰,但是其它種類的行政處罰仍然可以採用。這種一個違法行為違反兩個以上行政法律規范的情形,在實踐中和法律規定上比較多見。如前文中談到的某葯品經營企業從非法渠道購進一種葯品,擅自發布葯品廣告,然後高價出售牟取暴利的案例,葯品監管、物價、工商部門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行政法律規范依據,做出行政處罰決定。但是一旦先處罰機關做出的決定包括罰款種類,其它的執法部門就不能再做出罰款的處罰,只能做出其它種類的處罰,如吊銷許可證等,這就是一事不再罰原則的基本適用。

E. 違反治安管理條例算違章還是違法

違章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法律概念,通常對違章的理解是違反國務院部委制定的部版門規權章和地方規章,違法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的違法是指違反一切法律規范,包括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和地方規章,狹義的違法是指違法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治安管理處罰法》是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是違法行為。

F. 違反同一部法律多個條款的行政違法行為如何處罰

根據理性制度的要求和立法精神,行政處罰應當遵循一事不再罰原則,我國行政法對一事不再罰原則明確的法律規定是《行政處罰法》第24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按照通說觀點,對於行政法規不同條款的競合,一個違法行為同時觸犯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行政法律規范的不同條款。如果每個法律規范的行政處罰權均授予同一個行政機關,但所規定的行政處罰的種類不同,該行政機關可以依據不同的法律條款,從一加重處罰。若處罰的種類相同,但將行政處罰權授予不同的行政機關,有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只能給予一次行政處罰,給予兩次行政處罰的,最先作出的行政處罰是合法的,以後作出的行政處罰應認定為不合法

G. 行政機關事業編制人員違法違紀按什麼規定處理

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最大的區別在於:行政編制就是國家公務員編制,是有級別的,比如你第一年是科員,可能是最低一級的,幾年以後當了科長,就是科級。再幾年以後當了處長,就是處級......當上了局長就是局級。也就是說,你如果是行政編制,那你就是「走」級別的。
而事業編制,名義上是國家幹部,實際上不屬於國家公務員身份,「走「的是職稱,比如你幾年以後是初級職稱,幾年以後是中級職稱,再過幾年以後是高級職稱。學校老師是最典型的事業編制。
進入行政編制的意味著你是國家公務員,如通過了選調生考試就是國家公務員。國家公務員享受著國家的各種法定待遇,如醫療、晉級等。
事業編制是事業單位編制的總稱,像學校就是典型的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分為自收自支、差額拔款、全額拔款三種類型。第一種就是你的工資和福利全由自己單位
的收入來支付。比如你進入一個一個風景區的管委會工作,可能就是屬於這種類型。第二種就是你的工資和福利有一部分是政府負擔的,有一部分是自己單位的收入負擔。像醫院之類的單位就是這樣的。第三種就是你的工資和待遇全部由政府負擔,這種的事業編制就從形式上和公務員是一模一樣的了。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與公務員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國家會對這些事業單位予以財政補助。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如學校等,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如醫院等,還有一種是自主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是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單位、非公益性職能部門等。它參與社會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宗旨是為社會服務,主要從事
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其上級部門多為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政府職能部門,其行為依據有關法律,所做出的決定多具有強制力,其人員工資來源多為財政拔款。事業單位的登記在編制部門進行。事業單位與職工簽訂聘用合同。發生勞動爭議後,事業單位進行人事仲裁。

H. 行政行為違反法律、法規的,哪些機關可以撤銷

人民法院、上級行政機關及做出該行為的行政機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七十條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一)主要證據不足的;

(二)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超越職權的;

(五)濫用職權的;

(六)明顯不當的。

第七十七條行政處罰明顯不當,或者其他行政行為涉及對款額的確定、認定確有錯誤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變更。

人民法院判決變更,不得加重原告的義務或者減損原告的權益。但利害關系人同為原告,且訴訟請求相反的除外。

(8)行政條例違法擴展閱讀

根據《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第四十五條具體行政行為有行政復議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情形之一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決定撤銷、變更該具體行政行為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決定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可以責令被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第四十六條被申請人未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提出書面答復、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的,視為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決定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

I.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有哪些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合同無效的法定版情形權。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14條確認,這里所謂的「強制性規定」僅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9)行政條例違法擴展閱讀

強制性規定一般以三種情況出現。

1、強制性規定本身直接規定了違法行為的效力。

2、強制性規定本身沒有直接明確規定違法行為的效力,但引致或結合其他法律條文,其他法律條文明確規定了該違法行為效力。

3、強制性規定本身沒有直接明確規定違法行為的效力,也沒有引致到其他具體的法律條文中,更沒有其他法律條文對其效力予以明確規定。

熱點內容
律師風險代理規定 發布:2025-07-08 10:24:24 瀏覽:726
法院幹警廉潔自律 發布:2025-07-08 10:24:21 瀏覽:668
道德這有嗎 發布:2025-07-08 09:53:07 瀏覽:952
個人財產聲明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08 09:51:21 瀏覽:18
刑法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 發布:2025-07-08 09:20:46 瀏覽:636
澄海幾個法院 發布:2025-07-08 09:14:24 瀏覽:501
國際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07-08 09:13:21 瀏覽:470
重慶交通事故法律援助 發布:2025-07-08 09:10:19 瀏覽:653
法官找陪酒 發布:2025-07-08 09:09:30 瀏覽:852
木瀆法庭法官 發布:2025-07-08 09:02:50 瀏覽: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