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言論的法律法規
① 憲法當中關於言論自由的具體法律條文
根據《憲法》
第三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第五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公民有言論自由,但是不得違反法律的強制規定,針對言論自由的限制,從限制的對象可分為兩者,即針對言論內容的限制及非針對言論內容的限制。
(1)關於言論的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憲法》規定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
第三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第三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
第三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第三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② 關於網民網上發布言論的法律問題
在國內沒有相關的法律,再說了,揭露事實這沒有錯,並不是說你惡意中傷對方。
回答補充:如果你反映的情況是真實的,那麼游戲方就必須承受這樣的損失,並且你是讓更多的玩家去認識這個事件的真實面目,屬於維護消費者權益。是好事
③ 網上散布不實言論怎麼處理法律依據是什麼
一般情況下,關於網路傳播不實言論的量刑的法律依據如下:
一、因為這些有的可能屬於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治安管理處罰法》中關於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的處罰有:
1、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2、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二、造謠嚴重侵犯人權時,可以參照《刑法》侵犯人身權利的條款。
誹謗罪《刑法》條文 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3)關於言論的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網路造謠誹謗的立案標准:
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1、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3、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
4、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此外,一年內多次實施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行為未經處理,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轉發次數累計計算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定罪處罰。
網路誹謗罪的主體認定:
網路誹謗與傳統的誹謗罪主體一樣,凡是具備刑事責任年齡,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成為本罪的主體。然而網路空間里很少有人以自己的真實面目出現。
這就必然涉及到對網路服務提供商的責任認定問題。網路服務提供商主要分為網路技術服務商(ISP)和網路內容提供商(ICP)兩種。
ISP(InternetServiceProviders),是指營利性使用網路,為網路用戶提供諸如網路聯結、訪問以及信息服務等從事互聯網經營活動的服務提供商。
ICP(InternetContentProvider)是指向廣大用戶綜合提供互聯網信息業務和增值業務的電信運營商。世界各國關於在網路傳播中ISP是否要應承擔責任的規定並不統一。
④ 公民在發表言論自由時應遵循哪些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言論自由的核心是指國家的任何立法與行政活動都不得剝奪公民的言論自由。.但是,任何自由都不是絕對的,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1、公民言論自由在法律范圍內。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公民可利用言論自由討論國內外大事、討論黨的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和法規,提出批評和建議,以實現管理國家、管理社會的權利;可以發表學術見解、進行學術研討,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也可談論社會上的逸聞趣事、,風土人情,以豐富精神生活、增長社會知識。具體地說,任何公民都有平等的發言權;發表的議論只有不超出法律范圍,就不受任何非法干涉。
2、公民言論自由有限制時間。當國內發生暴力或者騷亂行為時維護社會治安的需要、當外敵入侵時為捍衛國家安全的需要可以限制言論自由。
3、公民言論自由有限制內容。我國憲法第51條明確規定在行使權利和自由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得用言論進行反革命宣傳、反革命煽動、不得用言論進行誣告、陷害其他公民的活動、不得用言論侮辱、誹謗、詆毀其他公民的人格尊嚴。
⑤ 言論自由的法律限制性主要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1、不得利用言論自由進行反對政府、危害國家和社會安定的煽動行為;
2、不得損害社會整體利益;
3、不得利用言論自由對他人的人格尊嚴進行侮辱誹謗。
4、不得泄露國家機密、不得披露商業秘密。
法律對言論自由的限制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不得利用言論自由進行反對政府、危害國家和社會安定的煽動行為;不得損害社會整體利益;不得利用言論自由對他人的人格尊嚴進行侮辱、誹謗。不得泄露國家機密、不得披露商業秘密等。
⑥ 關於保護言論自由權的法律
請問你多大年齡?上幾年級?如果你還不到18周歲,根據法律規定你還是受監護年齡,你課外活動要征聽你父母意見。如果你已經成人,學校強行佔領你們的貼吧,那是違法行為,即便你們的貼吧內容不健康,也不是學校有權管理的事,請你們根據《憲法》維護自己的權益。
⑦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虛假言論網路追究責任的規定
最高院沒有此規定,
但刑法修正案九有相關規定:
二十八、在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八十六條之一:「網路服務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信息網路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責令採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致使違法信息大量傳播的;
「(二)致使用戶信息泄露,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致使刑事案件證據滅失,情節嚴重的;
「(四)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二十九、在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後增加二條,作為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一、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
「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一 利用信息網路實施下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設立用於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製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的;
(二)發布有關製作或者銷售毒品、槍支、淫穢物品等違禁物品、管制物品或者其他違法犯罪信息的;
「(三)為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發布信息的。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路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伺服器託管、網路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⑧ 我國有沒有關於言論自由的相關法律
我國有關於言論自由的相關法律。
在我國言論自由屬於我國公民的政治權利,有明確規定,中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言論自由並非漫無限制,在合理程度內限制個人的言論自由符合人類社會共同生活的需求。
公民在行使這些言論自由權時,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我國法規中限制性規定大體包括下列限制內容:
1、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的基本原則的;
2、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士完整的;
3、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
4、煽動民族分裂,侵害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破壞民族團結的;
5、泄露國家機密的;
6、宣揚淫穢、迷信或者渲染暴力,危害社會公德和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
7、侮辱或者誹謗他人的;
8、法律、法規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9、任何挑戰國家主權、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言論,都不屬於言論自由的范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第五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公民有言論自由,但是不得違反法律的強制規定,針對言論自由的限制,從限制的對象可分為兩者,即針對言論內容的限制及非針對言論內容的限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⑨ 在網上發帖或是發表言論,國家法律有沒有相關規定對其制約和規范呢
當然有;1,不得發布反動言論(如反對國家,或者共產黨)2,不得發布虛假信息,影響社會安定等,(如發布有大地震等虛假信息)
⑩ 網上發表哪些言論是違法的如何界定是否違法
隨著互聯網不斷融入我們的生活,我們也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網路上發表言論,但是想要對所有人的言論進行嚴格管理,這肯定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在網路上發表一些言論會觸及法律,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總結:對發表言論是否違法的界定,一般都是根據社會管理和法律的角度出發,如果發表的言論已經造成重大影響,那麼當事人肯定要受到法律制裁,如果發表出來的言論沒有造成重大影響,但是有惡劣行為也是一種違法行為,肯定是要付出法律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