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行政法律責任追究預測

行政法律責任追究預測

發布時間: 2021-02-10 16:43:56

① 什麼叫行政責任追究

所謂行政責任追究就是區別於刑事責任追究的一種說法,就是除了判處刑罰以外的責任的追究

② 行政問責制和行政責任追究制度的區別,具體一點

行政問責制,是指一級政府對現任該級政府負責人、該級政府所屬各工作部門和下級政府主要負責人在所管轄的部門和工作范圍內由於故意或者過失,不履行或者未正確履行法定職責,以致影響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貽誤行政工作,或者損害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給行政機關造成不良影響和後果的行為,進行內部監督和責任追究的制度。
行政責任有兩層含義:第一,指行政人員在一定的崗位和職務上開展行政管理活動時所應承擔的角色義務,即職責;第二,指由於行政人員在沒有積極有效地履行職責而受到的追究,往往表現為受到否定性的批評、懲罰和制裁。完整的行政責任是上述兩個方面的統一或總和。
行政責任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對其違法失職行為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其性質屬於行政違法或違反行政紀律,尚不能追究刑事責任,只能從行政上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和紀律責任。追究行政責任從立法的指導思想、原則以及執法實踐看,主要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過責法定原則。就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的過錯和對過錯應承擔的責任,要用法定形式固定下來。哪些行為屬於違法行為,應當承擔何種行政責任,應受哪些行政處分,都應有一定形式的規範文件或條文加以明確規定。
(2)過懲相適應原則,也稱過懲相當原則。就是根據過錯大小決定懲處的輕重,以解決執法實踐中罰不當過的現象。
(3)責無旁貸原則,或稱責任自負原則。對違法失職行為,不管涉及到誰,都應毫無例外地追究其行政責任。對於集體違法失職的共同行為,也不能搞法不責眾,也要分清當事人的責任大小,分別作出相應的處罰。在國家行政機關中,不允許存在擔任職務、行使職權而不承擔責任的現象,更不允許出了問題推卸責任或強加責任、包攬責任或代負責任。
(4)教育為主、懲處為輔的原則。通過懲處違法失職行為,使本人受到教育,也使其他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引以為戒,達到警戒、防範的效果。

③ 行政責任的職責追究

追究行政責任是在確定行政責任的基礎上,有權追究行政責任的機關強制負有責任的行政機關或公務人員履行一定義務。有權追究行政責任的機關主要是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和審判機關。
權力機關追究行政機關的行政責任主要是通過依法撤銷其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來實現。罷免公務人員的職務不是追究行政責任的一種形式(應屬憲法責任),因此,權力機關不能直接追究公務人員的行政責任。
行政機關追究有關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行政責任的權力,主要表現在:①追究下級行政機關或所屬機構的行政責任,如命令其糾正不當,作出賠償,必要時直接改變或撤銷其行為;②追究本機關內公務人員的行政責任,如命令公務人員對相對人作賠禮道歉等。
行政監察機關依據法定職責范圍、任務和許可權,享有追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行政責任的權力。對於監察對象貫徹執行或違反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以及違反政紀的行為,有權進行檢查、調查、給予一定的行政處分,或向有關部門提出處分或法律制裁的建議。
審判機關的地位和任務決定了它享有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職責。在一定條件下有權直接追究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責任。法院追究行政責任的內容與方式和權力機關、行政機關有很大的不同,表現在:①行政案件的當事人不起訴,法院不能主動追究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責任;②法院不能追究公務人員的行政責任,只限於追究行政機關的行政責任,因為行政訴訟是以行政機關而不是以個人為被告;③法院追究行政責任具有補救性,不能追究懲罰性行政責任,不能處分公務人員。
建立和完善國家行政機關及公務人員的行政責任是世界各國行政改革的總趨勢。如美國制定的《情報自由法》(1966)、《陰私法》(1974)、《公務公開法》(1976)、《公職人員道德法》(1980),都對明確行政機關及公務人員的行政責任起很大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1990年10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對於建立和完善行政責任制,保障國家行政管理在法律范圍內進行有積極作用。

④ 什麼是行政責任追究行政責任的原則是什麼

行政責任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對其違法失職行為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內後果,其性質屬於行政容違法或違反行政紀律,尚不能追究刑事責任,只能從行政上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和紀律責任。追究行政責任從立法的指導思想、原則以及執法實踐看,主要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過責法定原則。就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的過錯和對過錯應承擔的責任,要用法定形式固定下來。哪些行為屬於違法行為,應當承擔何種行政責任,應受哪些行政處分,都應有一定形式的規範文件或條文加以明確規定。 (2)過懲相適應原則,也稱過懲相當原則。就是根據過錯大小決定懲處的輕重,以解決執法實踐中罰不當過的現象。 (3)責無旁貸原則,或稱責任自負原則。對違法失職行為,不管涉及到誰,都應毫無例外地追究其行政責任。對於集體違法失職的共同行為,也不能搞法不責眾,也要分清當事人的責任大小,分別作出相應的處罰。在國家行政機關中,不允許存在擔任職務、行使職權而不承擔責任的現象,更不允許出了問題推卸責任或強加責任、包攬責任或代負責任。 (4)教育為主、懲處為輔的原則。通過懲處違法失職行為,使本人受到教育,也使其他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引以為戒,達到警戒、防範的效果。

⑤ 我想追究行政主體的法律責任,應該怎麼做該怎麼做

行政法律責任是指抄行為人應實施行政違法。行為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稱為行政責任行政責任的特徵在於行政責任據約為一法行政法律規范而產生主要包括行政機關的行政責任,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責任,行政,受託人的行政責任。以及相對人的行政責任。

⑥ 對行政執法人員的責任追究包括哪些方式

1、執法工作程序。(即執法流程與手續)
2、行政許可法規定。(執法范圍)回
3、針對個人答或組織依法享有的合法權益被侵犯,進行法律訴訟、追究賠償。(維權)
4、針對執法人員涉嫌違規、違紀行為進行檢舉。(違法、違紀的揭發)

⑦ 對行政執法人員的責任追究包括哪些方式

根據《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制度》第三條,對行政執法人員的責任追究包括以下方式:版

  1. 取消相權關獎勵;

  2. 賠償部分或全部費用;

  3. 行政處分;

  4. 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依據《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制度》相關規定,需要根據情形對行政執法人員進行判斷是否追究其責任:

  • 第四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追究行政執法人員的責任:

  1. 越權執法,擅自實施罰款、吊銷許可證、責令停止施工、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等行政處罰的;

  2. 擅自批准建設國家和省禁辦項目,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或對符合審批條件的建設項目拒絕辦理審批手續的;

  3. 違法徵收費用或擅自要求管理相對人履行其它義務的;

  4. 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循私舞弊或拒絕、拖延履行法定義務,造成不良影響的;

  5. 對本機關履行賠償責任負有不可推卸責任的;

  6. 其它應當追究責任的。

  • 第五條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從輕或免於追究行政執法人員的責任:

  1. 主動發現其執法過錯並及時糾正,未造成嚴重後果的;

  2. 過錯行為情節輕微,經批評教育後改正的。

  • 第六條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行政執法人員不承擔責任:

  1. 執法人員匯報事實無嚴重失誤且經上級領導同意的行政行為;

  2. 對所作出的錯誤決定,行政執法人員明確表示不同意的;

  3. 其它不應追究的。

⑧ 行政問責與責任追究有何區別

行政問責制,是指一級政府對現任該級政府負責人、該級政府所屬各工作部門和下級政府主要負責人在所管轄的部門和工作范圍內由於故意或者過失,不履行或者未正確履行法定職責,以致影響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貽誤行政工作,或者損害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給行政機關造成不良影響和後果的行為,進行內部監督和責任追究的制度。
行政責任有兩層含義:
第一,指行政人員在一定的崗位和職務上開展行政管理活動時所應承擔的角色義務,即職責;
第二,指由於行政人員在沒有積極有效地履行職責而受到的追究,往往表現為受到否定性的批評、懲罰和制裁。完整的行政責任是上述兩個方面的統一或總和。
行政責任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對其違法失職行為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其性質屬於行政違法或違反行政紀律,尚不能追究刑事責任,只能從行政上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和紀律責任。追究行政責任從立法的指導思想、原則以及執法實踐看,主要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過責法定原則。就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的過錯和對過錯應承擔的責任,要用法定形式固定下來。哪些行為屬於違法行為,應當承擔何種行政責任,應受哪些行政處分,都應有一定形式的規範文件或條文加以明確規定。
(2)過懲相適應原則,也稱過懲相當原則。就是根據過錯大小決定懲處的輕重,以解決執法實踐中罰不當過的現象。
(3)責無旁貸原則,或稱責任自負原則。對違法失職行為,不管涉及到誰,都應毫無例外地追究其行政責任。對於集體違法失職的共同行為,也不能搞法不責眾,也要分清當事人的責任大小,分別作出相應的處罰。在國家行政機關中,不允許存在擔任職務、行使職權而不承擔責任的現象,更不允許出了問題推卸責任或強加責任、包攬責任或代負責任。
(4)教育為主、懲處為輔的原則。通過懲處違法失職行為,使本人受到教育,也使其他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引以為戒,達到警戒、防範的效果。

⑨ 請問對行政執法人員的責任追究包括哪些方式

對行政執法人員的責任追究主要包括以下方式:

(1)批評教育;

(2)離崗培訓;

(3)取消當年評優評先資格;

(4)暫扣行政執法證件;

(5)調離執法崗位;

(6)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方式。

責任追究的方式,可以單獨或者合並適用。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

(國辦發〔2005〕37號)

四、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責任

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的關鍵是要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對有違法或者不當行政執法行為的行政執法部門,可以根據造成後果的嚴重程度或者影響的惡劣程度等具體情況,給予限期整改、通報批評、取消評比先進的資格等處理;對有關行政執法人員,可以根據年度考核情況,或者根據過錯形式、危害大小、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離崗培訓、調離執法崗位、取消執法資格等處理。

對行政執法部門的行政執法行為在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中被認定違法和變更、撤銷等比例較高的,對外部評議中群眾滿意程度較低或者對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消極應付、弄虛作假的,可以責令行政執法部門限期整改;情節嚴重的,可以給予通報批評或者取消評比先進的資格。

除依照本意見對有關行政執法部門和行政執法人員進行處理外,對實施違法或者不當的行政執法行為依法依紀應採取組織處理措施的,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和規定程序辦理;依法依紀應當追究政紀責任的,由任免機關、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

熱點內容
民法施行法 發布:2025-10-01 14:46:10 瀏覽:587
律師業務總結 發布:2025-10-01 14:22:55 瀏覽:560
l勞動法計件工資制度 發布:2025-10-01 14:11:49 瀏覽:260
法院招標公告 發布:2025-10-01 14:11:44 瀏覽:138
清華大學法律碩士2016 發布:2025-10-01 14:02:06 瀏覽:83
四川大學法律碩士英語 發布:2025-10-01 13:56:54 瀏覽:766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代理包括 發布:2025-10-01 13:43:42 瀏覽:999
永順縣司法局 發布:2025-10-01 13:40:31 瀏覽:379
警方開槍條例 發布:2025-10-01 13:39:28 瀏覽:357
達旗法院2 發布:2025-10-01 13:22:01 瀏覽: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