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和幫助的法律責任
1. 幫助與協助的區別
幫助:以出錢、出力或出主意的方式相助別人,或給以物質上、精神上的支版援。
舉例:幫權助公司籌款。請幫助拿一下。
協助:從旁幫助,輔助。
舉例:你作為小王的師傅,今天小王第一次單獨作業,你協助一下他。
幫助和協助兩詞為近義詞,意思差不多,但還是有些微區別,在具體運用到句子中時,有不同的用法。
2. 在公司幫忙工作中幫助的人不幸意外受傷,被幫助人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具體情況不明不好講,關鍵要看符合不符合侵權責任法中幫工侵權方面的賠償規定要求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才行,必要時聯系當地專業律師詳談幫助
3. 教唆幫助他人侵權 如何承擔民事責任
根據教唆對象的民事行為能力的不同,分為教唆、幫助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侵權,教唆人、幫助人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的情形,及教唆、幫助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原則上教唆人、幫助人承擔單獨責任,但例外是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責任的,監護人承擔相應責任的情形,即教唆人、幫助人與監護人之間承擔按份責任。教唆人、幫助人侵權責任的成立,需特別滿足教唆行為與加害行為存在因果關系,幫助行為客觀上使加害行為易於實施,教唆和幫助均是出於故意,故意並非是針對損害後果,而是分別針對加害行為的發生和幫助行為。因此,受害人在舉證上無需舉證教唆行為、幫助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只需證明存在教唆行為和幫助行為即可。至於第二種情形中,監護人是否承擔責任及承擔多大的責任,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由受害人或者教唆人、幫助人負舉證責任證明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職責,才可要求監護人承擔相應責任。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九條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教唆、幫助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責任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4. 「幫助」與「協助」的區別是什麼
幫助:以出錢、出力或出主意的方式相助別人,或給以物質上、精神上的支援。回
舉例:幫助答公司籌款。請幫助拿一下。
協助:從旁幫助,輔助。
舉例:你作為小王的師傅,今天小王第一次單獨作業,你協助一下他。
幫助和協助兩詞為近義詞,意思差不多,但還是有些微區別,在具體運用到句子中時,有不同的用法。
5. 協助和促成在法律上的責任區別
個人感覺,協助是幫忙的意思,是幫助當事人分擔一些事情;促成是積極主動介入,主動性更強。
6. 請問:負責、承擔、參與、協助的區別謝謝
負責、承擔、參與、協助都有共同點,但是還是有所區別的:負責就是需要對本事務負全部責任,承擔就是明確工作任務,參與就是很多人都做的事情,自己也加入其中工作,協助就是幫助別人做某項工作。
7. 民事訴訟法關於協助執行的規定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第一百一十四條 有義務協助調查、執行的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除責令其履行協助義務外,並可以予以罰款:
(一)有關單位拒絕或者妨礙人民法院調查取證的;
(二)有關單位接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後,拒不協助查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財產的;
(三)有關單位接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後,拒不協助扣留被執行人的收入、辦理有關財產權證照轉移手續、轉交有關票證、證照或者其他財產的;
(四)其他拒絕協助執行的。
(7)協助和幫助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民訴法規定委託協助執行,目的是為了降低執行成本,提高執行效率。協助執行由人民法院以外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法協助執行發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書所確定內容的法律行為。
有關單位或公民持有法律文書指定交付的財物或票證,在接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或通知書後,協同被執行人轉移財物或票證的,人民法院有權責令其限期追回;逾期未追回的,應當裁定其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