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法律對侵權責任的法律適用
『壹』 試述涉外侵權法律適用及我國的立法
一般來說,國際私法上規定 侵權適用行為地法,目前大多數國家是這樣規定的。對於具體的行為地則認定不同,有的國家採取侵權行為實施地,還有的損害結果發生地也算,不可一概而論。
判定的時候根據具體國家的沖突規范指引的實體法規則來確定適用。我國民法通則規定,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這是一般規定。如果當事人雙方國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國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適用當事人本國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這是國際習慣做法,最早可見我國唐代化外人相犯的規定。
我國《合同法》第126條規定:「涉外合同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當事人沒有 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民法通則》第145條1款規定:」涉外合同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只有在法律另有規定時不使用的原則。法律對某幾類涉外合同以及合同某些有關問題的法律適用另外做了規定。
(1)我國法律對侵權責任的法律適用擴展閱讀
如:
1、國際貨物買賣合同適用訂立時賣昂營業場所所在地法律。如果合同時在買方營業所所在地談判訂立的合同,或合同主要是依買方確定的條件,應買方發出的招標訂立或者合同明確規定賣方須在買方營業所所在地履行交貨義務則適用合同訂立時買方營業所所在地的法律。
2、銀行貸款或擔保合同,適用貸款銀行或擔保銀行所在地法律。
3、保險合同,適用保險人營業所所在地法律。
我國司法實踐中的具體應用:
1、當事人選擇的法律來處理合同爭議,包括合同是否成立,合同成立的實踐、合同內容的解釋,合同的履行,違約責任合同的變更、中止、轉讓、解除中止。
2、當事人選擇的法律可以使中國法、港澳地區法和外國法。
3、當事人作出的法律選擇必須是雙方協商一致的結果。
4、選擇的方式必須是明示的。
5、選擇的時間是訂立合同起直到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之前。
『貳』 試評述我國《涉外民事法律關系使用法》對涉外侵權責任法律適用與《民法通則》規定的不同
《涉外民事法律關系適用法》第四十四條:侵權責任,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但當事人有共同經常居所地的,適用共同經常居所地法律。侵權行為發生後,當事人協議選擇適用法律的,按照其協議。
【相關規定】
《民法通則》第146條: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當事人雙方國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國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適用當事人本國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不認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發生的行為是侵權行為的,不作為侵權行為處理。
《民通意見》第187條侵權行為地的法律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法律和侵權結果發生地法律。如果兩者不一致時,人民法院可以選擇適用。
【簡評】
本條規定了侵權責任法律適用的一般原則:
1.侵權行為發生後,當事人協議選擇適用法律的,按照協議。
2.沒有協議選擇,有共同經常居所地的,適用共同經常居所地法律。
3.沒有協議選擇,且無共同經常居所地的,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
《民法通則》第146條也是關於侵權行為法律適用的規定。《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51條明確規定,對於法條規定不一致的地方,《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優於《民法通則》第146條。因此,對於《民法通則》第146條的兩款規定:第1款的規定廢止;第2款的規定,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不認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發生的行為是侵權行為的,不作為侵權行為處理」的規定,仍應適用。
《民通意見》第187條是對「侵權行為地」的界定,繼續有效。
『叄』 簡述我國關於涉外侵權行為法律適用的一般規定
《民法通則》對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作了如下規定:
第一百四十二條 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依照本章的規定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國際慣例。
第一百四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定居國外的,他的民事行為能力可以適用定居國法律。
第一百四十四條 不動產的所有權,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一百四十五條 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涉外合同的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
第一百四十六條 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當事人雙方國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國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適用當事人本國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不認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發生的行為是侵權行為的,不作為侵權行為處理。
第一百四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和外國人結婚適用婚姻締結地法律,離婚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第一百四十八條 扶養適用與被扶養人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
第一百四十九條 遺產的法定繼承,動產適用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法律,不動產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第一百五十條 依照本章規定適用
外國法律或者國際慣例的,不得違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公共利益。
『肆』 我國關於涉外侵權損害賠償法律適用原則的規定具體有哪些
《民法通則》對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作了如下規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一百四十六條規定,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當事人雙方國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國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適用當事人本國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不認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發生的行為是侵權行為的,不作為侵權行為處理。
2、《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依照本章規定適用,外國法律或者國際慣例的,不得違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公共利益。
(4)我國法律對侵權責任的法律適用擴展閱讀
涉外民事關系的三個標准:
(1)主體:凡民事關系的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是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法人的;
(2)民事關系的標的物在外國領域內產生的;
(3)產生、變更或者消滅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事實發生在外國的;均為涉外民事關系。
在國際私法上所稱的民事法律關系是從廣義上來講的,實際上是指民商事法律關系。它包括國際物權關系、國際破產關系、國際信託關系、發生在國際民商事領域的各種債權關系、國際知識產權關系、國際婚姻家庭關系、國際財產關系以及國際勞動關系等等。
兩層含義:
(1)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權國家;
(2)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同一主權國家內部有獨立法律體系的法域。
『伍』 論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
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
一、一般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
一般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適用侵權行為地法;選擇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和當事人共同屬人法;重疊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和法院地法;選擇適用侵權行為地法、法院地法和當事人共同屬人法。
二、特殊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
1、涉外公路交通事故
海牙的《交通事故法律適用公約》對交通事故的法律適用了專門規定。為了適用該公約,它確定交通事故為涉及一輛或數輛機動或非機動車輛,並與公路、向公眾開放的地面或特定人有權出入的私有地面上的交通有關的事故。該公約原則上規定公路交通事故可以適用的法律為事故發生地國家的國內法。
2、涉外產品責任
(1)損害發生地所在國的法律在解決產品責任問題上仍起決定作用,這與通常所主張的侵權依侵權行為地法的規則是一致的。
(2)在確定產品責任的准據法時,強調了多種連結因素的重疊,這實際上強調了支配產品責任的准據法必須與有關產品責任具有聯系。
3、國際環境污染
海上侵權行為可歸納為三種情形:一是船舶碰撞,船舶與海上設施碰撞而發生的侵權行為;二是發生在船舶內部的侵權行為;三是因海上運輸致使人員傷亡和財物損失而發生的侵權行為。海上侵權行為有自己的特殊性,因為海上侵權行為可能發生在不受任何國家國內法管轄的公海或被視為國家浮動領土的船舶內,傳統的侵權行為法原則的適用受到限制。這樣,對在公海上發生的碰撞或其他侵權行為,多主張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地法;對在領海上發生的碰撞或其他侵權行為,一般以侵權行為地法為准;對發生在船舶內部的侵權行為,有的主張如船舶處於公海或某國領海,均適用船旗國法,有的主張發生在處於一國領海的船舶上的侵權行為的影響及於領海國利益時,應適用侵權行為地法,有的則主張對在處於一國領海的船舶上的發生的侵權行為一律適用侵權行為地法。
4、國際空中侵權行為
5、國際經濟侵權
三、我國關於侵權行為法律適用的實踐
《民法通則》第146條首先規定,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適用侵權行為地法。當事人雙方國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國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適用當事人本國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不認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發生的行為是侵權行為的,不作為侵權行為處理。這條規定對在中國領域外發生的侵權行為採用了「雙重可訴原則」。
『陸』 侵權責任法適用范圍理解
我國的法律原則是「法不溯及既往」原則是不適用實施之前的行為回。
但你這個需要明確一答個法律問題就是是否是持續侵權行為,如果是連續侵權行為,連續的期間達到了2010年7月1日那就要適用侵權責任法。
舉例說明:一個工廠2009年4月向外排放有毒液體造成周圍居民損害直至2010年7月1日才停止排放那麼這就要適用侵權責任法。但在2010年6月30日停止排放就不適用侵權責任法。這與法院什麼時候立案無關。主要看你侵權行為的時間。
『柒』 對於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我國是如何規定的
以下是我國對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
1.侵權行為地法原則
民法通則第146條首先規定: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適用侵權行為地法。海商法第273條關於船舶碰撞的法律適用和民用航空法第189條第1款關於民用航空器對地面第三人的損害賠償,都規定適用侵權行為地法。最高人民法院的卜述意見第187條還解釋道:侵權行為地的法律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法律和侵權結果發生地法律。如果兩者不一致時,人民法院可以選擇適用。
2.當事人共同屬人法原則
民法通則第146條規定:當事人雙方國籍相同或者在同一國家有住所的,也可以適用當事人本國法律或者住所地法律。
3.雙重可訴原則
民法通則第146條第2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不認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發生的行為是侵權行為的,不作為侵權行為處理。這條規定對在中國領域外發生的侵權行為採用了「雙重可訴原則」。
4.法院地法原則
盡管民法通則沒有規定法院地法原則,但海商法和民用航空法對該原則作了規定。海商法第273條第2款規定:船舶在公海上發生碰撞的損害賠償,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第275條規定:海事賠償責任的限制,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民用航空法第189條第2款也規定:民用航空器在公海上空對水面第三人的損害賠償,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5.船旗國法原則
海商法第273條第3款規定:同一國籍的船舶,不論碰撞發生於何地,船舶碰撞之間的損害賠償適用船旗國法。
這一規定確立了獨立的船旗國法原則,它也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
『捌』 國際侵權責任的法律適用的研究
同一國籍的船舶碰撞適用船旗國法
不同國籍船舶碰撞於公海,海事賠償責任限制,民用航空器在公海上對水面上的第三人造成傷害的適用法院地法
內海和領海發生的侵權行為適用侵權行為地法
『玖』 對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的一般理論有哪些
對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的一般理論有:
1.侵權行為地法說。
2.法院地法說。
3.最密切聯專系說或「侵權行為自體屬法」說。
我們在國際私法中,對於一般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
1.適用侵權行為地法。這是「場所支配行為」原則在侵權領域的體現。有的國家以加害行為地作為侵權行為地,有的國家把損害發生地作為侵權行為地,還有的國家認為兩者均可視為侵權行為地。
2.選擇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和當事人共同屬人法。
3.重疊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和法院地法。
4.選擇適用侵權行為地法、法院地法和當事人共同屬人法。
自20世紀中期以來,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出現了如下新發展:(1)侵權行為自體法與最密切聯系原則的產生;(2)當事人意思自治開始進入侵權法領域;(3)適用對受害人有利的法律有時影響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
歡迎追問。
『拾』 簡述我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對一般侵權行為准據法作出的原則性規定
第四十四條侵權責任,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但當事人有共同經常居所地的,適版用共同經常居所地法權律。侵權行為發生後,當事人協議選擇適用法律的,按照其協議。
第四十五條產品責任,適用被侵權人經常居所地法律;被侵權人選擇適用侵權人主營業地法律、損害發生地法律的,或者侵權人在被侵權人經常居所地沒有從事相關經營活動的,適用侵權人主營業地法律或者損害發生地法律。
第四十六條通過網路或者採用其他方式侵害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等人格權的,適用被侵權人經常居所地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