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社交媒體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社交媒體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2-10 20:15:54

① 社交媒體應該為我們的不禮貌語言負責嗎

我認為社交媒體應該為不禮貌的語言負責人,因為有時候它的宣傳也是不好的,導致人們有一些錯誤的行為的行為

② 傳播錯誤的科學知識,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只要你不是有影響力的人,那就沒事

③ 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傳播謠言要負什麼責任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誹謗行為「情節嚴重」,從而為誹謗罪設定了非常嚴格的量化的入罪標准。

也就是說在微信、微博或者其他社交軟體上傳播誹謗他人的消息,當點擊量與轉發次數超過一定數量時,就會被認定為誹謗罪。根據我國《刑法》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在現行刑法第291條中增加了一款:「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資料:

光憑法條的原文想必不少人還是對此沒有一個直觀的概念,以下例子幫助大家理解這條新增法條的主要內容 。

例:某網民為了增加自己微信公眾號的點擊量,故意編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消息,並大肆在微信朋友圈上傳播,造成該地區人們出現恐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

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該網民為了謀取個人利益,編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假消息,符合法條中所述「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然後其又在微信上大肆傳播,滿足「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這兩個行為已經具有構成犯罪的主觀條件,再加之其傳播的消息造成了該地區人們的恐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滿足「嚴重擾亂社會秩序」,該網民已經構成了犯罪,將受到相關的處罰。

嚴厲打擊各類網路謠言行為的同時,警方希望廣大網民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增強自律意識、法律意識,規范網路言行,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為社會營造一個和諧、文明、清朗的網路環境。

④ 廣告違法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廣告中表明推銷商品、提供服務附帶贈送禮品的,應當表明贈送的品種和數量。廣告使用數據、統計資料、調查結果、文摘、引用語,應當真實、准確,並標明出處。廣告中涉及專利產品或者專利方法的,應當標明專利號和專利種類。未取得專利權的,不得在廣告中謊稱取得專利權。禁止使用未授予專利權的專利申請和已經終止、撤消、無效的專利做廣告。廣告不得貶低其他生產經營者的商品或者服務。違反以上規定的,由廣告監督管理機關責令負有責任的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停止發布、公開更正,沒收廣告費用,可以並處廣告費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違反《廣告法》第十三條規定的,即廣告應當具有可識別性,能夠使消費者辨明其為廣告。大眾傳播媒介不得以新聞報道形式發布廣告。通過大眾媒介發布的廣告應當有廣告標記,與其他非廣告信息相區別,不得使消費者產生誤解。由廣告監督管理機關責令廣告發布者改正,處以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廣告法》第十四至第十七條、第十九條、第三十一條規定的,即葯品、醫療器械廣告不得有下列內容:含有不科學的表示功效的斷言或者保證的;說明治癒率或者有效率的;與其他葯品、醫療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比較的;利用醫葯科研單位、學術機構、醫療機構或者專家、醫生、患者的名義和形象作證明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葯品廣告的內容必須以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說明書為准。國家規定應當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的治療性葯品的廣告中,必須標明「按醫生處方購買和使用」。麻醉葯品、精神葯品、毒性葯品、放射性葯品等特殊葯品,不得做廣告。農葯廣告不得有下列內容:使用無毒、無害等表明安全性的絕對化斷言的;含有不科學的表示功效的斷言或者保證的;含有違反農葯安全使用規定的文字、語言或者畫面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食品、酒類、化妝品廣告的內容必須符合衛生許可事項,並不得使用醫療用語或者易於葯品混淆的用語。 廣告審查機關對違法的廣告內容作出審查批准決定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上級機關、行政監察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⑤ 潘瑋柏發文律師函,始作俑者會負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網路並非法外之地,若是沒有事實根據的造謠,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不當內容侵犯他人利益的,造謠者將會負法律責任。

網路並非法外之地,在沒有搞清事實的真相前肆意地抹黑和造謠是要負法律責任的。不要心存僥幸,只要違法必會承擔法律後果。

⑥ 應接受怎樣的法律處罰和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接受怎樣的法律處罰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與具體的違法行為的情節以及造成的違法後果密不可分。

熱點內容
l勞動法計件工資制度 發布:2025-10-01 14:11:49 瀏覽:260
法院招標公告 發布:2025-10-01 14:11:44 瀏覽:138
清華大學法律碩士2016 發布:2025-10-01 14:02:06 瀏覽:83
四川大學法律碩士英語 發布:2025-10-01 13:56:54 瀏覽:766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代理包括 發布:2025-10-01 13:43:42 瀏覽:999
永順縣司法局 發布:2025-10-01 13:40:31 瀏覽:379
警方開槍條例 發布:2025-10-01 13:39:28 瀏覽:357
達旗法院2 發布:2025-10-01 13:22:01 瀏覽:81
年假新勞動法 發布:2025-10-01 13:20:53 瀏覽:460
密雲法院吧 發布:2025-10-01 13:20:37 瀏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