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不行使解除權的法律責任

不行使解除權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3-15 20:56:46

Ⅰ 解除合同的相關法律條款

一、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合同解除分為協議解除和法定解除兩種。

1、協議解除是指在合同成立並生效後,當事人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協商一致,解除合同。當事人可以在訂立合同時就預先約定好合同解除的情形,比如,買賣合同中約定「乙方逾期交貨的,如甲方不再需要,應在接到乙方通知後××天內通知乙方,解除合同。」也可以在合同履行過程中達成合同解除的協議,在未達成一致之前,原合同仍然有效。

2、法定解除是指符合《合同法》第94條規定情形,不必經對方當事人同意,就可以解除合同,但應向對方作出解除合同的通知。

協議解除合同應具備合同的有效要件:

(1)當事人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3)內容不違反強行法規范和社會公共利益;

(4)採取適當的形式。

二、合同期未滿,甲方單方面終止合同,乙方是否可以要求賠償

按照法律規定,甲乙雙方在不違反合同規定的情況下,任何一方在沒有經過雙方協商後擅自解除合同的,可追究其法律責任,造成經濟損失的可要求違規方做出一定得賠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八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一百一十二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採取補救措施後,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第一百一十三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三、最新資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第五百六十二條 【合同約定解除】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發生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十三條 【合同法定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續履行的債務為內容的不定期合同,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是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對方。

Ⅱ 民法總則合同解除權法律是怎麼規定的

合同解除權和撤銷權都屬於形成權。民法總則合同解除權形成權適用除斥期間,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這是我國民法的基本原理和原則。但是長期以前,我國法律只規定了撤銷權的除斥期間為一年(合同法第五十五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

合同法第九十五條規定:「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經對方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但我國法律在合同法之前並沒有對合同解除權的除斥期間或者行使期限做出規定。那麼,在法律沒有規定解除權行使期限這樣的前提下,合同法規定解除權的行使期限可以約定,言下之意--沒有約定行使期限又沒有法定行使期限,那麼解除權就可以由解除權人在任何時候隨時解除;解除權既沒有除斥期間又沒有訴訟時效期間限制。這樣一來,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且對方沒有催告的情況下,解除權行使的期限就變成了無限期。所以,很多法官認為,既然對方沒有催告,那麼享有解除權的一方當事人可以隨時行使解除權,並據此作出判決。但是,這樣判決帶來的後果就是當事人和司法隨時可以解除合同,導致解除權的濫用,從而給合同和交易帶來極大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允許解除權人在過長的期限內解除合同,動輒廢止解除既有的合同關系,去恢復簽訂合同前的原狀,破壞了現存的法律秩序和正常的民事流轉,又走到了公平正義的反面。而且有悖於合同法總則第八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解除權的行使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1、解除權發生了才可以行使;2、解除權人行使解除權以解除合同通知送達相對方為生效要件;3、解除權人行使解除權應有效期限內行使。為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五條第二款作出了「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對方當事人沒有催告的,解除權應當在解除權發生之日起一年內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權消滅」的規定。從法理角度第一次明確了合同解除權的除斥期間為一年。

從法理上而言,解除權和撤銷權都屬於形成權,形成權發生或者產生之後的行使只能適用法定的除斥期間,而不能由合同當事人之間自由約定。這跟合同當事人不能約定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只能由法律強制規定是一個道理--規定請求權經若干年不行使而消滅,是為了確保交易安全,維護社會秩序和民事關系的正常流轉。如果請求權永久存在,就會阻礙社會經濟發展。民法規定權利行使或存續的期間,主要目的在於穩定民事法律關系和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僅有訴訟時效期間的規定,尚不足以達到此項目的,因為訴訟時效並不適用於所有的民事權利,而僅適用於請求權。而合同解除權或撤銷權屬於形成權而非請求權,不能適用訴訟時效,若對此類權利的行使不設置時間上的限制,民事法律關系仍將處於無限期的不確定狀態。因此,各國民事立法在訴訟時效期間之外還規定了除斥期間,也就是對形成權在形成之後規定一個不變的存續期間,只要時間屆滿,不問其事由如何,該項形成權即告消滅。

至此,我們方才明白,解除權作為形成權,其形成的條件是可以約定的,但是其形成之後行使的期限是不能約定而只能由法律強制規定的。合同法第九十五條是混同了形成權的形成(產生或發生)和形成權的行使這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如買賣合同中,雙方可以約定貨款給付的期限,但是不能約定給付期限屆滿後的訴訟時效期間是一個道理。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釐清法律概念和法律關系對正確立法和司法么重要!

我們來看一個案例,甲乙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約定,甲將其房屋賣給乙,乙分期付款:從簽訂合同之日起付50%,餘款在每年在12月31日之後的10個工作日內付10%分五年付清,如不在約定期限內付款,甲有權解除合同。在合同實際履行過程中,乙因故是在合同簽訂後的第三日才支付給甲50%購房款,隨後,在餘款給付的三年裡,乙也沒有按照約定在每年12月31日之後的10個工作日內付10%,而是延誤了十天到一個月不等時間才給付給甲。當合同履行到第三個年頭時,由於房價上漲,甲萌生了毀約的念頭。恰好第四個年頭,乙又沒有在10個工作日內付10%,於是甲立馬將乙的10%購房款原路退回並向甲發出解除合同通知,限令乙十天內騰退房屋走人。乙拒絕騰退,甲起訴到法院要求乙騰退房屋。其實,這是甲乙之間在履行房屋買賣合同中,雙方以自己的事實合同行為變更合同約定的付款方式,乙不構成違約,且甲的合同目的已經實現。甲要求解除合同唯一的原因就是想毀約獲取不正當利益。由於這種情況很多,最高法院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突破合同法第九十五條的規定做出司法解釋,明確了合同解除權行使的除斥期間為一年——「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對方當事人沒有催告的,解除權應當在解除權發生之日起一年內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權消滅」——以維護房地產交易的穩定和秩序。本案中,甲應當在合同簽訂的第二天就知道解除權已經發生了,因為乙在合同簽訂當天按照合同約定給付50%的購房款,乙在這個時候就已經違約了,按照合同約定,解除權產生、發生或者形成了。

在我國民法總則制訂時,專家們吸取了經驗,對解除權除斥期間的概念進行了梳理。民法總則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的存續期間,除法律另有規定外,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產生之日起計算,不適用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存續期間屆滿,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消滅。」這一規定跟合同法五十五條比較,就概念清晰了:1、既可以由法律規定,也可以由當事人約定解除權產生(發生或者形成)的條件,一旦法定或者約定的條件成就,解除權就產生和形成了;2、解除權形成後,解除權的存續期間就是除斥期間,不能適用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3、存續期間屆滿,解除權就消滅,不再受人民法院保護和救濟。

盡管民法總則明確了解除權的行使是有除斥期間限制的,但民法總則還是沒有就解除權的除斥期間做出具體規定。所以我們在司法實務中就只能類推適用民法總則關於撤銷權的除斥期間和最高法院對房屋買賣合同解除權的除斥期間做出的解釋--民法總則第一百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一)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重大誤解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三個月內沒有行使撤銷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五條第二款關於「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經對方當事人催告後,解除權行使的合理期限為三個月。對方當事人沒有催告的,解除權應當在解除權發生之日起一年內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權消滅。」

Ⅲ 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期限,法律有何規定

《合來同法》規定:
第九十三自條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九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九十五條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經對方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第九十六條當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第九十四條的規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Ⅳ 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的,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

《合同法》第九十五條第一款規定: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所以答案是C。

Ⅳ 法律沒有規定或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的行使期限

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且對方未催告的,解除權行使期限為自解除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1年內。根據所述,是按照合同期間的時間來計算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四條 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自解除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內不行使,或者經對方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5)不行使解除權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條  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請求賠償損失。

合同因違約解除的,解除權人可以請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主合同解除後,擔保人對債務人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仍應當承擔擔保責任,但是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Ⅵ 行使解除權的方式

行使解除權的方式具體如下:
行使合同解除權的兩種方式:
一是通過法院判決或仲裁機構裁決;
二是單方面通知對方解除合同,但如果對方不同意或者不願意解除,還要通過法院或仲裁機構。
根據《合同法》來說,只有滿足下面條件之一,當事人才允許解除合同:
1、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熟時;
2、當事人經協商一致;
3、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4、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5、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6、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7、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經對方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8、當事人一方主張解除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9、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所以在一定的條件下務必要遵守合同,否則要進行賠償,或者是有可能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熱點內容
民法典動遷 發布:2024-05-04 19:58:22 瀏覽:567
刑事事訴訟法全文 發布:2024-05-04 19:49:23 瀏覽:60
注會經濟法有幾道大題 發布:2024-05-04 17:49:19 瀏覽:640
社會與法河北邢台 發布:2024-05-04 15:26:45 瀏覽:823
中國第一部有關公司的法律是 發布:2024-05-04 15:26:43 瀏覽:456
經濟法概論第二版2017 發布:2024-05-04 12:59:35 瀏覽:983
縣級立法權 發布:2024-05-04 12:59:20 瀏覽:728
程遠律師6 發布:2024-05-04 08:15:25 瀏覽:380
法治投訴電話 發布:2024-05-04 05:22:16 瀏覽:647
簡答刑法的原則 發布:2024-05-04 03:36:56 瀏覽: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