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爾森的法律責任
『壹』 凱爾森說:「法律秩序是一個規范體系。」這句話如何理解求高手指點
你可以把規范體系分開來理解。
1.法律具有規范性,法律的制定是為了調整、規范人們的行為,保證社會秩序有序的進行,維護公平正義等等。
2.每個國家都會制定一套屬於自己的法律體系,來保證法律的完善,從而指導人們的行為。
『貳』 經濟法律責任的特徵是什麼
1.經濟法律責任是一種消極的、否定的法律義務,具有否定性。法律責任是一種法律義務,但並非所有的法律義務都是法律責任,因為法律義務既有積極的,又有消極的,既有肯定的,又有否定的。法律責任只是一種消極的、否定的法律義務,而不能同時包含積極的、肯定的法律義務。也就是說,法律責任是在政治上、道德上、法律上、主觀上、客觀上都應受到非難和遣責的。經濟法律責任也同樣具有這種消極性和否定性。
2.經濟法律責任是一種單向的、非對等的法律義務,具有單向性。從法律上講,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義務和義務也是對等的,但經濟法律責任只是違法主體的單向義務,不存在對等性。
3.經濟法律責任是一種法定的強制性義務,具有法定性、強制性。純粹法學派創始人凱爾森認為:「法律責任的概念是與法律義務相關的概念,一個人在法律上對一定行為負責。或者他在此承擔法律責任,意思就是,如果作相反行為,他應受到制裁。」從現代漢語上看,義務一詞主要表示按法律規定應盡的責任,從一定意義上講,責任和義務是相通的。因此,經濟法律責任同其他法律責任一樣,從本質上講,它們都是一種法定的強制性義務。它是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具有法定性;同時,它是由國家強制行為人接受的,又具有強制性、不可替代性。此外,行為人也是不能放棄履行這種強制性義務的。
4.經濟法律責任是因經濟主體的違法行為所引起的因果性、後續性義務,具有因果性。經濟法律責任不是憑空產生的消極義務,而是與經濟法主體的先前行為存在因果關系。它既是後續義務,又是因果義務,沒有經濟法主體的違法行為,就不可能產生經濟法律責任。因此經濟法律責任的消極性和否定性是因其經濟違法行為的消極性和否定性所決定的。同時,經濟法主體違反經濟義務產生經濟法律責任,而經濟法律責任又必然使違法者產生了法定的第二義務或後續性義務。
5.經濟法律責任是在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和經濟管理過程中產生的經濟義務,具有經濟性。經濟法律責任同其他法律責任的主要區別或者根本區別就在於它是在國家干預和調節社會經濟過程中產生的責任。這種決定了責任的內容具有經濟性。
『叄』 奧斯丁的法律理論框架與凱爾森的有什麼聯系
不同的法律觀
正是基於以上兩人所反對的自然法的不同,一個反對神學自然法;一個反對世俗自然法,所以才導致他們所需要完成的建立實證法學的使命的不同,由此我們才能夠理解,為什麼在同樣主張「法律與道德」分離的基礎上,他們會得出不同的法律觀:奧斯丁是「命令論」,哈特是「規則論」。進而言之,在奧斯丁那裡,他的視角是如何強調國家的地位、世俗的權威,如何為世俗政治秩序的合法性辯護,所以他在提出實證法學時,立足點是獨立政治社會中的秩序的問題。「命令論」的提出恰好可以表明法律與政治國家之間的內在關系。所以,奧斯丁認為只要證明國家獨立,法律的獨立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法律命令論闡明了法律與國家及政治社會的內在關系;相反,哈特致力於反對的是自然法學,尤其是富勒「內在道德」的自然法在實現正義和道德方面的不可能性的問題。所以他強調立足於法律,立足法律的結果當然是使在奧斯丁時代成為一個理論問題的「命令」要素退居幕後,從而哈特當然要重點研究代表法律本身獨立性的規則。在哈特這里,國家這個問題已經轉化為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實施法律的問題。所以只要證明國家中法律的獨立性,國家權威自然存在。而在那些極端和危機時刻,法律獨立性是會發生動搖的,會損害國家基礎的,比如對納粹的審判時期。所以當哈特論證法律是一種規則性存在,並且在描述法律的基礎上捍衛了法律之後,國家的權威自然成立。這就是他們在同樣的實證主義立場上有著不同的側重點的原因。如果這一分析正確,那麼,當哈特認為實證主義的各個命題:命令論、規則論、分離論等是獨立的,其中一個命題的損害不會影響別的命題時,我們完全可以認為這不過是一種辯護策略而已。從奧斯丁和哈特分別對自然法的攻擊來看,他們各自所提出的命令論與規則論和「法律與道德」分離的命題之間有著內在而緊密的,甚至是必然的聯系。只不過,當我們以貼標簽的方式,將不同時代、不同語境、不同對手之下的這些命題放在一起是,命令論和規則論似乎才成為沖突的命題。其實他們不過是在不同背景下證明了實證法學對於法律本身獨立性的追求,甚至可以說,這些命題所表達的其實是同樣的意思。如果理解了其背景,它們並不矛盾。釐清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轉而具體討論奧斯丁的命令論及其哈特對此的批判了。
『肆』 凱爾森的法律效力理論
規范立法等級效力、統一法律體系。位階高的法律優於未接地的法律,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國際法由於國內法。當前我國立法還存在法律規范沖突、效力等級混亂等問題。凱爾森的理論對於建立一個結構嚴謹等級分明的法律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其次,提高立法技術實現科學立法。我們應注意提高立法的技術水平,准確定位效力的來源和流向,審審賦予法律以效力,實現法律效力的有效傳遞,具備明確效力的法律規范,有利於執法司法和守法。
『伍』 凱爾森的代表作
《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純粹法理論》、《共產主義法律理論》、《什麼是正義》等。
『陸』 經濟法律責任的經濟法律責任的特徵
1.經濟法律責任是一種消極的、否定的法律義務,具有否定性。法律責任是一種法律義務,但並非所有的法律義務都是法律責任,因為法律義務既有積極的,又有消極的,既有肯定的,又有否定的。法律責任只是一種消極的、否定的法律義務,而不能同時包含積極的、肯定的法律義務。也就是說,法律責任是在政治上、道德上、法律上、主觀上、客觀上都應受到非難和遣責的。經濟法律責任也同樣具有這種消極性和否定性。
2.經濟法律責任是一種單向的、非對等的法律義務,具有單向性。從法律上講,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義務和義務也是對等的,但經濟法律責任只是違法主體的單向義務,不存在對等性。
3.經濟法律責任是一種法定的強制性義務,具有法定性、強制性。純粹法學派創始人凱爾森認為:「法律責任的概念是與法律義務相關的概念,一個人在法律上對一定行為負責。或者他在此承擔法律責任,意思就是,如果作相反行為,他應受到制裁。」從現代漢語上看,義務一詞主要表示按法律規定應盡的責任,從一定意義上講,責任和義務是相通的。因此,經濟法律責任同其他法律責任一樣,從本質上講,它們都是一種法定的強制性義務。它是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具有法定性;同時,它是由國家強制行為人接受的,又具有強制性、不可替代性。此外,行為人也是不能放棄履行這種強制性義務的。
4.經濟法律責任是因經濟主體的違法行為所引起的因果性、後續性義務,具有因果性。經濟法律責任不是憑空產生的消極義務,而是與經濟法主體的先前行為存在因果關系。它既是後續義務,又是因果義務,沒有經濟法主體的違法行為,就不可能產生經濟法律責任。因此經濟法律責任的消極性和否定性是因其經濟違法行為的消極性和否定性所決定的。同時,經濟法主體違反經濟義務產生經濟法律責任,而經濟法律責任又必然使違法者產生了法定的第二義務或後續性義務。
5.經濟法律責任是在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和經濟管理過程中產生的經濟義務,具有經濟性。經濟法律責任同其他法律責任的主要區別或者根本區別就在於它是在國家干預和調節社會經濟過程中產生的責任。這種決定了責任的內容具有經濟性。
『柒』 關於法律規范等級體系有怎樣的概念
凱爾森認為,一個共同體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構成一個法律秩序,或法律規范體系。那麼,什麼東西使許多規范成為一個體系呢?什麼時候一個規范屬於某個規范體系和某個秩序呢?這是和規范效力的理由問題密切聯系著的。
『捌』 凱爾森生平簡介是怎樣的
漢斯·凱爾森(1881~1973年),原籍奧地利,出生於布拉格的一個猶太商人家庭,先後就學於海德爾堡、柏林和維也納。1911年擔任維也納大學聘任講師。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軍隊服役,擔任過戰爭部法律顧問。1919年升任維也納大學教授,主要講授國家法和行政法課程。1920年參加過奧地利憲法起草工作,並在奧地利最高憲法法院擔任法官達十年之久。後因受憲法法院的排擠而移居德國。1930~1933年任科隆大學法學教授、法律系主任。希特勒上台以後,大肆屠殺、迫害猶太人,他被迫離開德國,遷居瑞士,曾任日內瓦國際高等研究所教授。1936年任布拉格大學教授。1940年開始流亡美國,後加入美國籍,後先在哈佛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擔任法學教授。1973年凱爾森逝世,享年92歲。
凱爾森一生著述甚豐,達620餘種。其中《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是他首創的純粹法學的代表作,是現代西方法學名著之一。
『玖』 漢斯·凱爾森的介紹
漢斯·凱爾森(Hans Kelsen,1881年10月1日--1973年4月19日)是20世紀著名奧地利裔猶太人法學家,法律實證主義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