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識考查和依法行政能力
Ⅰ 如何提高行政執法人員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
(1)提高市縣政府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依法行政的整體水平。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法,養成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習慣,自覺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市縣政府要健全領導幹部學法制度。建立政府常務會議學法制度,在政府常務會議前組織學習與會議即將審議的重大事項密切相關的法律規定;建立專題法制講座制度,制定年度法制講座計劃並認真實施;每年集體學法時間不得少於20小時,按照學法的計劃、內容、時間、人員、效果「五落實」要求搞好領導幹部集中學習培訓。上級政府應加強對下級政府領導幹部學法制度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
(2)加強對領導幹部任職前的法律知識考查和測試。對擬任市縣政府及其部門領導職務的幹部任職前考察時,應當考查其是否掌握相關法律知識以及依法行政情況,對其進行相關法律知識測試,考查和測試結果應當作為任職的依據。要定期或不定期對市縣政府及其部門領導幹部進行法律知識測試,測試成績應作為考察評價幹部的重要依據。
(3)加大公務員錄用考試法律知識測查力度。在公務員考試內容中,法律知識應當不少於相關考試內容比重的百分之二十。凡新從事行政執法、政府法制等工作的人員,須參加由政府法制部門組織的法律知識考試,合格後方可從事相關工作。
(4)強化對市縣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培訓。市縣政府及其部門每3年要對其工作人員進行一次依法行政知識輪訓。適時組織對新頒布的法律、法規、規章的學習。政府法制部門要加強對依法行政知識學習培訓工作的組織、指導和檢查。有關部門應當將依法行政知識學習培訓情況作為年終工作目標考核、任職晉升和評比獎勵的依據之一。
Ⅱ 如何理解依法行政能力的內涵及意義
目前,對於依法行政能力的內涵,沒有一個權威的概念。一般認為,依法行政能力是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掌握並運用法律實施行政管理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1)尊崇法律的意識。法律不僅是解決問題的工具,而且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所在。在我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對法律的信仰就是對人民的信仰,對法律的忠誠就是對人民的忠誠。(2)熟悉法律知識。這是依法行政能力的知識前提。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要掌握憲法和有關法律的基本知識,要知道手中的權力從哪裡來?權力邊界在哪裡?同時,還要掌握規范政府共同行為的法律、法規,並具有自己所從事專業的法律知識。(3)用法律思維來研究情況、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能力。法律思維就是一種權衡利弊、瞻前顧後、照顧其它的思維方法。這種思維方法既要考慮解決眼前問題,又不能給將來埋下隱患;既要考慮解決實際問題的效果,又要顧及所支付的成本;既要考慮當事人的利益,也要考慮其他相關人員的利害得失。特別是情況越緊急、越復雜,越應當堅持用法律思維來解決問題。
建設法治政府,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依法行政能力是基礎。依法行政是約束政府的,政府的行為又是通過其工作人員實施的。建設法治政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行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環境已經發生並將繼續發生巨大而深刻的變化,我們面臨著許多新的考驗和挑戰。提高執政能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迫在眉睫。政府工作涉及國家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社會事務的諸多方面,任務繁重,要求很高。政府既要維持社會秩序、提高管理效率、維護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及時解決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又要公正執法、尊重並充分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行政決策和行政決定還要瞻前顧後、相對穩定,考慮行政管理的社會成本。這就要求我們加快推進政府管理理念、管理機制和管理方式創新,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依法執政的能力和統籌協調的能力。其中最根本的,是要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和依法行政的水平。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尤其是領導幹部的依法行政能力,關乎依法行政進程,關乎行政機關的形象,關乎行政權力的行使是否符合人民的意願,關乎整個社會法律意識的養成,關乎民主法制建設的進程。
Ⅲ 什麼是依法行政能力
行政機關的職權和各種具體的行動是通過公務員實施的。依法行政能力是一項綜合性能力,它需要多種能力作為提高的基礎。我們可以將依法行政能力分為核心能力和輔助能力。
依法行政的核心能力是指理解法律和按照法律具體處理各種事務的能力。核心能力是公務員依法行政過程中最基本的能力要求,這可以體現為依法行政的認知力、決策力和執行能力。第一,依法行政的認知力。即對法律基本原理准則和內容有全面認知,而具備學習和理解法律的能力。這包括兩個方面,首先公務員應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和觀念。這是公務員在法定的行政許可權內,按照法定的行政程序,進行行政活動的自覺意識的體現。第二,依法行政的決策力。所謂決策,顧名思義,就是作出決定。依法行政的決策力指公務員為履行管理國家公共事務的行政職能,在法律法規的指導下對需要解決問題出主意作決定的能力。第三,依法行政的執行力。依法行政執行力是指公務員在進行依法行政的時候,把制訂的目標和計劃轉化為實際行動的能力。執行力是依法行政的核心能力,可以說一個公務員依法行政成功,5%在戰略,95%在執行。
依法行政的輔助能力指影響公務員按照法律具體處理公共事務的其他能力。公務員在依法行政的過程中,要處理好自身和各種社會關系,例如自身的廉潔問題,與民眾、與其他公務員、與親友的關系等,這些輔助能力對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的切實提高有著重要的影響,輔助能力可以表現為依法行政的協調力,社會關系的處理力和依法行政的影響力。第一,依法行政的協調力。依法行政的協調力是指為有效地實現依法行政的目標,各行政機關和公務員之間分工協作、互相配合,和諧地完成依法行政事務的能力。第二,社會關系的處理力。在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中,可能最難處理的一項內容就是對待親朋好友等社會關系,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就要努力提升自身這些社會關系的處理力。親友容易把擁有權力的公務員看作自己提升、發財致富和化解疑難問題的重要途徑。作為人民的公僕,公務員應加強自律,分清公與私的界限,不用權力辦私事,並通過一定的方法努力贏得親友的支持,使其理解自身工作的范圍和宗旨。
第三,依法行政的影響力。依法行政影響力是指在依法行政中,凝結在公務員身上能夠影響別人協助自己完成依法行政事務的能力。這是一個公務員具有高超依法行政能力的外在表現,較強的個人影響力會取得行政對象的支持和擁護,促使他們積極地支持公務員執法。這種非權力的影響方式對依法行政具有較強的內在推動力,這就需要公務員不斷培養自身良好的執法品格,公道正派、光明磊落、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在群眾面前樹立仁義寬厚的形象,取信於民。
Ⅳ 如何提高領導幹部的法制意識和依法行政能力
當前,一些領導幹部之所以存在以言代法、以權代法、以情代法、搞「土政策」的現象,關鍵在於依法指導和開展工作的觀念樹得不牢。各級領導幹部要充分認清依法辦事的極端重要性,使依法辦事成為自覺行動和行為准則。依法辦事是崗位職責所系。領導幹部的職責是法規賦予的,其許可權與職責緊密相連。領導幹部作為黨委決策的謀劃者,其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直接關繫到單位的建設和發展。領導幹部必須著力強化依法決策、依法指導、依法辦事的意識。
在依法治國和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進程中,領導幹部在其法律地位上的雙重身份必然要求其樹立與依法治國和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要求相符的,以及與其自身所處法律地位相稱的法律意識。從這個意義上講,法律意識必然成為與領導幹部的政治素質、思想道德素質、業務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以及生理心理素質等諸多基本素質同等重要的必備的基本素質。
領導幹部應具備的法律意識從內容上看,包括諸多方面、諸多層次。領導幹部主要應具備的就是現代法治觀念。因為現代法治觀念是法律意識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思想觀念。現代法治觀念內容十分豐富,不僅與歷史上的法治觀念有嚴格的區別,而且與人治、德治觀念的本質區別有嚴格的界定。若我國的領導幹部真正具備了以現代法治觀念為核心的法律意識,則領導幹部基本素質的內容就更加完整,結構也更趨於合理。反之,不僅領導幹部基本素質的內容不完整,結構不合理,而且我黨確立的依法治國目標也難以實現。
現代法治觀念是包括領導幹部在內的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規范。從這個意義上講,現代法治的核心是依法辦事。而依法辦事對於領導幹部而言,因其具有國家法律工作者的身份,就表現為依法行政。黨的十五大以後,全國的執法工作者和法學理論界經過研討,已就「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核心」這一觀點達成共識。依法行政是依法辦事這一現代法治的核心,也是在包括領導幹部在內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為規范中的具體表現。
現代法治最終表現為一種符合現代社會文明的法律秩序,法律秩序是法律規范施行和適用的結果。從這個角度看,領導幹部必須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的一個重要使命,是在自身樹立現代法治觀念的基礎上,依法行使職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即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使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能形成有序化的狀態,即形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法律秩序。在此過程中,領導幹部還必須同時具備依法為國家服務的法律意識。因為按現代法治的要求,每個社會成員和社會組織,都依法享有自己的權利,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和承擔相應的責任。而權利的實現,義務的履行,責任的承擔,必須有依法制約公共權力的法律秩序。因此,領導幹部必須認識到自己在職務行為中行使的公共權力,是凝結著全體人民公意的憲法和法律賦予的。領導幹部行使公共權力的行為,也必須有法律上的界限,不能是無限的,更不能公權私用,以權壓法,以言代法。領導幹部必須明確自己手中執掌的公共權力,不僅僅是治理國家,調控社會的工具,而且更是服務社會,保護每個社會成員享有自己權利的手段之一。領導幹部不僅是依法行使公共權力的國家管理者,而且是依法辦事的社會服務者,和與其職權相應的法律責任的承擔者。我國的各級領導幹部只有具備了與上述現代法治要求相一致的法律意識,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秩序的形成才有希望。
Ⅳ 公務員依法行政能力包括哪些內容
公務員的依法行政能力,根據2013年12月,人事部,當時還是國家人事部回,當時根據國家人事部答發布的《國家公務員通用能力標准框架》中,依法行政能力的基本內容被規定為如下幾條。
一,有較強的法律意識、規則意識、法制觀念。
二,要忠實遵守憲法、法律和法規,按照法定的職責許可權和程序履行職責,執行公務。
三,准確運用與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
四,依法辦事,准確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不以權代法。
五,敢於同違法行為作斗爭,違法憲法法律尊嚴。
Ⅵ 您認為如何提高我縣領導幹部的法治素養和依法行政能力
如何提高縣領導幹部的法治素質素養和依法執行能力,那就是說明要培訓。把現有的幹部有發展的幹部有前途的幹部要進行培訓進行法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