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答應退股有法律效力嗎
1. 電話中約定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這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如果該合同內容屬於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口頭約定不具有法律效力;
2、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但在沒有簽訂書面合同之前,口頭約定的合同內容無效;
3、若不是上述兩種情況,則當事人雙方的口頭約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對此,我國我國《合同法》第十條規定:
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從合同法的第十條,不難看出,口頭形式是合同的形式之一,一般認為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雖然當事人雙方的口頭約定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如果其中一方對該口頭約定予以否認並不履行相應的義務,那麼就需要另一方提供證據來證明該口頭約定的存在,否則空口無憑,很難讓法律對此約定予以認定。
2. 退股協議書雙方簽字了就有效了嗎
退股協議書各方簽字後,還要完成退股價款的交割。如果是工商登記過的如公司股權退股,那還必須辦理工商變更登記。只有完成了上面三項,尤其是最後一項工商變更登記,才正式完成退股,還不算真的退股,從法理上說就是還沒有退股。
3. 口頭退股有法律效力嗎簽了一張借條給退款人答應給錢的。
一般的情況下是不生效的,但是當事人也寫了借條應當認為退股的願意是真實的,並且還有具體措施,應當認為退股成立。
4. 口頭退股有法律效力嗎
口頭退股沒有法律效力。
5. 電話訴求能否有法律效力
錄音證據復屬於民事訴訟法規制定的視聽資料類證據,對於公民私錄的錄音能否作為證據,需要具體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頒布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八條規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第七十條第三款規定「有其他證據佐證並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復製件,對方當事人提出異議但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證明效力。」據此,錄音資料沒有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沒有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即可作為證據使用。
6. 答應退股沒簽協議一直拖欠錢 打的借條有效嗎
只要是打的借條,就是有效的。你是退股,為何打借條呢?借條是借錢,退股要打協議書的。無論如何,有借條就有效,不給,就起訴好了,別拖了。
7. 口頭答應是否有法律效力
口頭承諾一樣有法律效力。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其它形式,法內律規定使用容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其規定。只要第三方代表是真實意思的表示,不存在受到欺詐、脅迫等依法應認定為無效或可撤銷、可變更民事法律行為的情形下,且當事人有證據證明其口頭承諾的內容,該口頭承諾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要求,民事活動應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守信的原則,我國自古就有「人無信而不立」的價值觀念,因此,問題所描述的第三方代表應當按照口頭承諾履行自己的義務。這既是道德的要求亦是法律的要求。但是口頭承諾具有不穩定性,如果對方不承認,且己方當事人無法有效舉證,可能導致對方承諾了也可以不履行承諾的情況發生。因此,還原當時的客觀情形非常重要,也就是當事人能夠證明對方承諾的內容非常重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56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其它形式。法律規定使用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其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57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自成立之日起具備法律效力,行為人除非依照法律規定或對方當事人同意,不得隨意變更或解除。
8. 退股協議書有法律效益嗎
結論:無效。
1、股東入股以後就不能退股
股東入股後,不能退股。股東無論是用實物、貨幣、知識產權或是其他法律允許的方式出資,都是所有權的轉移,而不是簡單的給公司使用。
例如:A用一輛寶馬轎車向公司出資,出資之前寶馬轎車的所有權人是A,而完成出資之後,寶馬轎車的所有權人就變成了公司,A得到的對價是公司的部分股份。
這些都需要以公司的全部財產來對債權人承擔責任的,而股東退股了,就等於公司償債能力降低了,有可能就會侵害到債權人的利益,所以股東出資以後,是不允許的退股的,這是公司法的基本原理。所以退股協議書無效。
2、名為退股協議,實為股權轉讓的協議有效
實踐中,我見過這樣的退股協議,協議的標題叫退股協議書,裡面約定的都是股權轉讓給另外一個股東,這種協議應當算股權轉讓協議,應視為有效。就好比一份情書,標題是情書,內容是我要殺了你,它的本質就不是情書是一個道理。
9. 簽有這樣的一份退股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退股協議書各方簽字後,還要完成退股價款的交割。如果是工商登記過的如公司內股權退股,那還容必須辦理工商變更登記。只有完成了上面三項,尤其是最後一項工商變更登記,才正式完成退股,還不算真的退股,從法理上說就是還沒有退股。
10. 口頭答應是否有法律效力
也是具有法定效力的,因為從法律上來講,合同有書面合同和口頭合同之分,口頭的答應就是口頭的合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