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初中生造謠是否會負法律責任

初中生造謠是否會負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2-11 23:40:58

『壹』 造謠者和傳謠者分別需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現行刑法第291條第二款的規定:假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搜集或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許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成心在信息搜集或許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搗亂社會次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許管束;形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現行刑法第291條第二款的規定:假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搜集或其他媒體上傳播,要承當五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的司法義務。

(1)初中生造謠是否會負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謠言受害者可否要求精神損害賠償的問題,首先要看其是否符合精神損害賠償范圍,一般來說,可以請求損害賠償的情況如下:

1、侵害他人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人身自由權等人格權,給他人造成精神損害的;

2、侵犯監護身份權非法使被監護人脫離監護,給監護人造成精神損害的;

3、侵害死者人格權或非法利用、侵害遺體、遺骨給死者近親屬造成精神損害的;

4、滅失或毀損他人具有人格象徵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而造成精神損害。

謠言受害一方如果是受到他人通過發布謠言的行為貶損受害人的人格,破壞了受害人的名譽,嚴重的影響了受害人的生活和工作,給受害人的精神上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的話,可以找相關證據要索賠精神損害賠償。

『貳』 誣陷、造謠需要負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這屬於侵權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回;
(三)消除危險答;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請參閱:《民法通(總)則)》和《侵權責任法》的相應規定。

『叄』 造謠行為要不要承擔法律責任 侵權行為是不是違法行為

造謠肯定要承擔法律責任,沒造成嚴重後果者,可能侵害他人名譽權,承擔民事責任,造成嚴重後果者,則涉嫌構成侮辱、誹謗罪。侵權行為是違法行為。

『肆』 謠言止於智者,網上造謠需承擔法律責任

網上造謠確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而且如果自己的造謠行為對別人產生嚴重影響,甚至會構成誹謗罪。

因為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每個人的信息都可以迅速傳播數據,所以互聯網時代對於謠言的約束會變得更強,這就意味著我們在發表言論的時候需要更加謹慎,不要因為自己的不當言論而對別人造成不良影響。

網上會有很多造謠的事情。

這些造謠的事情其實分兩種情況,第1種情況是惡意造謠,第2種情況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傳播謠言。我覺得不管針對哪一種情況,造謠行為其實已經嚴重傷害到了當事人的感情,甚至會對當事人的生活造成重要影響。我們在娛樂圈經常可以看到各種造謠的事情,其實這些事情都的背後都有所謂的利益關聯,甚至會有一些利益矛盾存在。

『伍』 以後造謠也要承擔法律責任

以前、現在、以後,造謠都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根據實際情況,可能會追究治安責任或刑事責任。

『陸』 造謠,傳謠,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關於造謠、傳謠的罪名有哪些來源: 新傳奇 2019年第27期6月26日晚,網傳貴州畢節、凱里等地「疑似幼兒園、孤兒院被重金賄賂養成幼兒滿足獸欲」,疑似有兒童被成人性侵,手段情節十分惡劣。6月27日,貴州省公安廳新聞發言人辦公室發布官方通報,稱網上傳播的「畢節、凱里有未成年兒童被性侵」照片,均為趙某某從網上收集,信息系其編造。對於在網上造謠的人,法律將如何對其進行嚴懲呢?北京市中永律師事務所的王亮律師表示:如果該事件確系謠言,造謠者必須為此承擔法律責任,最高可判處七年有期徒刑。「我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規定了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這個罪名主要是指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並在信息網上傳播,或者明知是虛假信息,仍故意傳播的行為。」在我國刑法中,涉及「造謠、傳謠」的罪名也遠不止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這一條,不同犯罪對虛假信息范圍的界定各不相同。常見的關於「造謠、傳謠」的罪名有:一、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捏造並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二、誣告陷害罪。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三、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四、投放虛假危險物

『柒』 15歲,辱罵造謠,會不會承擔法律責任

按照《辦法》第二十條的規定,對網上造謠攻擊他人者,將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有法律所得的,沒收非法所得,對個人可以並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照《治安管理條例》的規定處罰。

其次應承擔民事責任。

民法通則第120條規定:公民的名譽權受法律保護,網上罵人實際上公然屬於一般侵權行為,只不過侵權的方式和載體比較特殊而已。由於網路的高度開放性及網上言論的隨意性,對社會的影響不可忽視,在網上辱罵他人,對他人名譽帶來的損害比日常生活中辱罵他人更加嚴重。所以利用互聯網罵人,應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如果網上公然侮辱他人,情節特別嚴重的,還可構成侮辱罪而承擔刑事責任。依照我國刑法有關規定,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貶低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就網路上罵人傳播的速度、范圍以及影響力來看,應該認定為「公然」。刑法規定: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剝奪政治權利。

『捌』 網路謠言對人身傷害巨大,隨意造謠的行為應該被要求負刑事責任嗎

在現在網路發展迅速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有一定的影響,而那種網路謠言對於人身的傷害也是非常的大,所以造謠這樣的一種行為,也應該被要求負一定的刑事責任,因為法律並不是可以逃脫的一個地方,不要認為在網上亂說話就不會被制裁。一些居心叵測的人總是會用於一些不好的言辭去攻擊別人,那樣給許多人也帶來了一定的傷害。

而且很多時候大多數人在不斷傳播的時候,會讓一件假的事情在許多人的認知中成為真的事情,這也可以看到網路造謠和傳播是多麼的迅速。相信對於很多理智的網友來說,這也是非常不可信的,能夠時刻的保持理智去利用互聯網,才是一件真正該做的事情,為了不給社會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在網路上發言也一定要謹慎和正面。

『玖』 造謠需要付法律責任嗎

侮辱誹謗,要情節嚴重才能入罪,可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是沒很大危害這個有些難度了~~你可以向造謠人協議下,如果他繼續是這樣,你就尋求法律途徑看看吧~~

熱點內容
新都桂湖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9-18 19:51:05 瀏覽:229
智能司法庫 發布:2025-09-18 19:37:16 瀏覽:461
鐵嶺微法院 發布:2025-09-18 19:30:36 瀏覽:554
法治領悟名言 發布:2025-09-18 19:26:42 瀏覽:832
微信說的話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8 19:13:46 瀏覽:52
公司法律顧問是什麼 發布:2025-09-18 19:08:43 瀏覽:45
英國壟斷法規 發布:2025-09-18 18:59:54 瀏覽:800
霍童法院 發布:2025-09-18 18:53:58 瀏覽:837
行政法案例教程心得體會 發布:2025-09-18 18:46:26 瀏覽:443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法考講義 發布:2025-09-18 18:42:50 瀏覽: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