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第一責任人法律責任
❶ 生物安全法第六十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第六十條規定是:
1、國家加強對外來物種入侵的防範和應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制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和管理辦法;
2、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加強對外來入侵物種的調查、監測、預警、控制、評估、清除以及生態修復等工作;
3、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引進、釋放或者丟棄外來物種。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是為維護國家安全,防範和應對生物安全風險,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護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促進生物技術健康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制定的法律。
生物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維護生物安全應當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以人為本、風險預防、分類管理、協同配合的原則。
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生物安全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國家生物安全領導體制,加強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國家鼓勵生物科技創新,加強生物安全基礎設施和生物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支持生物產業發展,以創新驅動提升生物科技水平,增強生物安全保障能力。
國家加強生物安全領域的國際合作,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規定的義務,支持參與生物科技交流合作與生物安全事件國際救援,積極參與生物安全國際規則的研究與制定,推動完善全球生物安全治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第六十條 國家加強對外來物種入侵的防範和應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制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和管理辦法。
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加強對外來入侵物種的調查、監測、預警、控制、評估、清除以及生態修復等工作。
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引進、釋放或者丟棄外來物種。
❷ 實驗室生物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是誰
實驗室主管 或安全顧問
❸ 學校安全事故中第一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擔負的法律責任有什麼不同
直接負責人負主要責任,第一負責人負連帶責任;
承擔責任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其他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及有關規定,再處理第一責任人。保護學生、學校的合法權益, 嚴肅追究特大安全事故的行政責任,其他的就不用談了。制定本辦法。 【釋義】本條是關於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的規定。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需要及時糾正:一個人首先要對自己負責。
生產經營單位的負責人應該自覺地承擔起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 分管安全生產的負責人是安全生產直接責任人 所謂的安全生產第二責任人。
所以。第一責任是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法定代表人或者一把手),個人以為是參謀職權的領導者應附有的責任。 主要負責人指的是一個單位或組織主持本單位全面工作具有最高決策權並對本單位承擔主要責任的單位主要領導。制定本規定。因為食品安全涉及到後勤管理,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就是主要責任人。
先處理直接責任人,直接責任人是直接負有責任的具體部門或者從事該項工作的人。直接責任人是直接導致事故發生的人員。
直接責任人是第一責任人的「擋箭牌」,一般是領導,《安全生產法》條款釋義 第十三條 國家實行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 。也不一定就是總負責人。但按照事故的大小以及發生事故的原因指向,法律規定他們應當承擔主要責任,第一責任人非法律術語,但適用於各種合同。
❹ 生物安全相關法律法規有哪些
安全生產是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健康和國家財產,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基本保證,也是保證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進一步實行改革開放的基本條件。因此,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❺ 生物安全法第26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第二十六條規定是: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實施生物安全監督檢查,可以依法採取下列措施:
1、進入被檢查單位、地點或者涉嫌實施生物安全違法行為的場所進行現場監測、勘查、檢查或者核查;
2、向有關單位和個人了解情況;
3、查閱、復制有關文件、資料、檔案、記錄、憑證等;
4、查封涉嫌實施生物安全違法行為的場所、設施;
5、扣押涉嫌實施生物安全違法行為的工具、設備以及相關物品;
6、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措施。
有關單位和個人的生物安全違法信息應當依法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是為維護國家安全,防範和應對生物安全風險,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護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促進生物技術健康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制定的法律。
生物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維護生物安全應當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以人為本、風險預防、分類管理、協同配合的原則。
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生物安全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國家生物安全領導體制,加強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國家鼓勵生物科技創新,加強生物安全基礎設施和生物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支持生物產業發展,以創新驅動提升生物科技水平,增強生物安全保障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生物安全,是指國家有效防範和應對危險生物因子及相關因素威脅,生物技術能夠穩定健康發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態系統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威脅的狀態,生物領域具備維護國家安全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從事下列活動,適用本法:
(一)防控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
(二)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
(三)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
(四)人類遺傳資源與生物資源安全管理;
(五)防範外來物種入侵與保護生物多樣性;
(六)應對微生物耐葯;
(七)防範生物恐怖襲擊與防禦生物武器威脅;
(八)其他與生物安全相關的活動。
❻ 作為單位法人或生物安全負責人在生物安全管理中住院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將《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第二十二條第二款修改為:「實驗室申報或者接受與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有關的科研項目,應當符合科研需要和生物安全要求,具有相應的生物安全防護水平。與動物間傳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有關的科研項目,應當經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同意;與人體健康有關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科研項目,實驗室應當將立項結果告知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
❼ 誰為實驗室安全的第一負責人
教育部提出,要充分認識問題的復雜艱巨性,高校實驗室是開展科研和教學實驗的固定場所,體量大、種類多、安全隱患分布廣,包括危險化學品、輻射、生物、機械、電氣、特種設備、易制毒制爆材料等,重大危險源和人員相對集中,安全風險具有累加效應。各高校要把安全擺在各項相關工作的首位,把實驗室安全作為不可逾越的紅線,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抓源頭、抓關鍵、抓瓶頸,做到底數清、責任明、管理實,切實解決實驗室安全薄弱環節和突出矛盾,掌握防範化解遏制實驗室安全風險的主動權。建立分級管理責任體系。構建學校、二級單位、實驗室三級聯動的實驗室安全管理責任體系。學校黨政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分管實驗室工作的校領導是重要領導責任人,協助第一責任人負責實驗室安全工作;其他校領導在分管工作范圍內對實驗室安全工作負有支持、監督和指導職責。學校二級單位黨政負責人是本單位實驗室安全工作主要領導責任人。各實驗室責任人是本實驗室安全工作的直接責任人。各高校應當有實驗室安全管理機構和專職管理人員負責實驗室日常安全管理。
教育部還提出,要建立問責追責機制。各高校要對發生的實驗室安全事故,開展責任倒查,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及個人的事故責任,依法依規處理。對於實驗室安全責任制度落實不到位,安全管理存在重大問題,安全隱患整改不及時不徹底的單位,學校上級主管部門會同紀檢監察機關、組織人事部門和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按照各部門許可權和職責分別提出問責追責建議。
❽ 第一責任人,主要責任人,直接責任人的區別,當出現事故時,他們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輕重如何
第一責任是單位的抄主要負襲責人(法定代表人或者一把手),第一責任人非法律術語,但適用於各種合同;主要負責人指的是一個單位或組織主持本單位全面工作具有最高決策權並對本單位承擔主要責任的單位主要領導,所以,主要負責人和第一負責人意思應該大致相同;直接責任人是直接負有責任的具體部門或者從事該項工作的人。
出現事故承擔責任時,直接責任人是第一責任人的「擋箭牌」,先處理直接責任人,再處理第一責任人。往往二者之間還有分管領導的責任(一般為分管的副職)。
❾ 生物安全法第二十五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法開展生物安全監督檢查工作,被檢查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如實說明情況,提供資料,不得拒絕、阻撓,涉及專業技術要求較高、執法業務難度較大的監督檢查工作,應當有生物安全專業技術人員參加。
生物安全一般是指由現代生物技術開發和應用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的潛在威脅,及對其所採取的一系列有效預防和控制措施。基於生物技術發展有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人們提出了生物安全的概念。
聚焦生物安全領域主要風險,完善生物安全風險防控體制機制,著力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生物安全法明確了生物安全的重要地位和原則,規定生物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維護生物安全應當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以人為本、風險預防、分類管理、協同配合的原則。
生物安全法明確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生物安全工作的領導,規定了中央國家安全領導機構、國家生物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及其成員單位、協調機制辦公室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的職責要求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生物安全工作協調機制,明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職責。
生物安全法完善了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基本制度。規定建立生物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制度、風險調查評估制度、信息共享制度、信息發布制度、名錄和清單制度、標准制度、生物安全審查制度、應急制度、調查溯源制度、國家准入制度和境外重大生物安全事件應對制度等11項基本制度,全鏈條構建生物安全風險防控的四梁八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
第二十四條 國家建立境外重大生物安全事件應對制度。境外發生重大生物安全事件的,海關依法採取生物安全緊急防控措施,加強證件核驗,提高查驗比例,暫停相關人員、運輸工具、貨物、物品等進境。必要時經國務院同意,可以採取暫時關閉有關口岸、封鎖有關國境等措施。國家建立境外重大生物安全事件應對制度。境外發生重大生物安全事件的,海關依法採取生物安全緊急防控措施,加強證件核驗,提高查驗比例,暫停相關人員、運輸工具、貨物、物品等進境。必要時經國務院同意,可以採取暫時關閉有關口岸、封鎖有關國境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