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詛咒要付法律責任嗎

詛咒要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1-01-02 05:25:08

① 有沒有易經詛咒巫術的辦法對付小人

這個問題,我只能這么說,有兩種解決辦法,看你傾向於哪種。第一種,回是比較狠的,就是她小答人,你比她更小人,以牙還牙嘛!她丫怎麼對你,你就怎麼對她。不過這個辦法就不知道何時是個盡頭了。呵呵...第二種,是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那話怎麼說來著「人不要臉了鬼都怕,你要學不會不要臉,那你就學著如何忍受別人的不要臉」。呵呵...

② 我想找到能幫我詛咒的人,我願意承擔所有的因果報應

准備一張動物的皮,市場里賣豬肉的皮就可以了。在皮上剪下八角形。在八個角寫上內對方名字和生辰八字,容然後起火,把皮投入火中邊詛咒XXX走吧離開這世上吧,讓皮燒成火炭。連續燒七天,不要讓別人看到。
仇人會在半年內事事不順利,口角爭吵不斷,大小病纏身,夜夜惡夢……

③ 如果我發血誓去詛咒一個 我需要付出什麼

付出你口水唄

④ 我被別人詛咒了我該怎麼對付別人

詛咒說到底是種迷信來。自
首先,能編出這種無聊、毫無意義甚至恐怖故事的人,其所編的故事正是他(她)的心靈容貌的反映。從意象的角度來分析,如果一個人的「心靈容貌」是恐怖的,這正代表了他(她)的心理正處在極其不健康甚至危險的境況;
其次,如果他(她)還要去詛咒別人,並脅迫人去危害更多的人,那麼首先他(她)的道德是敗壞的;更重要的是,這種人往往有可能具有一種反社會型 人格障礙,又稱精神病態或社會病態,時常做出一些不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也就是說,這種病態人格,他們的目的就是要以報復社會來獲得滿足。他們不敢用真正 的違法行為,所以就轉用發「詛咒帖」的行為,既保護了自己,又更大范圍地傷害了更多的人。

可以起訴他侮辱誹謗罪。

⑤ 誠心誠意天天詛咒一個負心漢管用嗎,我不詛咒他死,但是一定要付出代價,不要說大道理,我明白得很,我這

可以,心誠自然靈,如果你足夠討厭他,不過,人的意念是有巨大力量的,同時,你自己清楚所付出的代價,教你一招,多做好事,每天詛咒,往往福德大的人詛咒更有效,同時,你可以用自己的一樣東西交換,獨一無二的,一旦交換不得拿回,阿東?不要問和誰交換,不是惡魔,也不是鬼,是天道,你可以信仰上帝或是佛祖,擁有信仰的人,力量最為強大,一切在心,心誠

⑥ 詛咒的事情居然變成了真的,要付法律責任

1.什麼詛咒,用巫蠱之術。純屬迷信、與法無據。
2.如果你罵人的「這種話」,是出現在與那位欺負人的老員工在相互漫罵中,也沒多大關系。
3.如果你罵人的「這種話」是「獨立存在」的,請把下面法理和法條認真看上幾遍。

一、概念及其構成

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1、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和名譽權。人格尊嚴權和名譽權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權利。憲法第38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所謂人格尊嚴,是指公民基於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地位、聲望、工作環境、家庭關系等各種客觀條件而對自己或他人的人格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認識和尊重。所謂名譽,是指公民在社會生活中所獲得的名望聲譽,是一個公民的品德、才幹、信譽等在社會生活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所謂名譽權,是指以名譽的維護和安全為內容的人格權。

本罪的犯罪對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單位。侮辱法人以及其他團體、組織,不構成侮辱罪。在公眾場合以焚燒、毀損、塗劃、玷污、踐踏等方式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和本法第299條之規定,應以侮辱國旗、國徽罪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1)侮辱他人的行為。行為的主要手段有:(1)暴力侮辱人身,這里所講的暴力,僅指作為侮辱的手段而言。例如以糞便潑人,以墨塗人,強剪頭發,強迫他人做有辱人格的動作等,而不是指毆打、傷害身體健康的暴力。如果行為人有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故意和行為,則應以傷害罪論處。(2)採用言語進行侮辱,即用惡毒刻薄的語言對被害人進行嘲笑、辱罵,使其當眾出醜,難以忍受,如口頭散布被害人的生活隱私、生理缺陷等。(3)文字侮辱,即以大字報、小字報、圖畫、漫畫、信件、書刊或者其他公開的文字等方式泄漏他人隱私,詆毀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

2)侮辱行為必須公然進行。所謂「公然」侮辱,是指當著第三者甚至眾人的面,或者利用可以使不特定人或多數人聽到、看到的方式,對他人進行侮辱。公然並不一定要求被害人在場。如果僅僅面對著被害人進行侮辱,沒有第三者在場,也不可能被第三者知悉,則不構成侮辱罪。因為只有第三者在場,才能使被害人的外部名譽受到破壞。

3)侮辱對象必須是特定的人。特定的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數人,但必須是具體的,可以確認的。在大庭廣眾之中進行無特定對象的謾罵,不構成侮辱罪。死者不能成為本罪的侮辱對象,但如果行為人表面上侮辱死者,實際上是侮辱死者家屬的,則應認定為侮辱罪。

4)公然侮辱他人的行為還必須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才能構成本罪。雖有公然侮辱他人的行為,但不屬於情節嚴重,只屬於一般的民事侵權行為。所謂情節嚴重,主要是指手段惡劣,後果嚴重等情形,如強令被害人當眾爬過自己的跨下;當眾撕光被害人衣服;給被害人抹黑臉、掛破鞋、帶綠帽強拉遊街示眾;當眾脅迫被害人吞食或向其身上潑灑糞便等污穢之物;當從脅迫被害人與屍體進行接吻、手淫等猥褻行為;因公然侮辱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者自殺身亡;多次侮辱他人,使其人格、名譽受到極大損害;對執行公務的人員、婦女甚至外賓進行侮辱,造成惡劣的影響;等等。

3、主體要件

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不構成本罪主體。對於以期刊雜志刊登侮辱、誹謗他人文章的,根據新聞出版署1988年11月24日發布的《期刊管理暫行條例》第5條、第36條規定,任何期刊凡違反本規定,刊登侮辱、誹謗他人的內容的,由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區別情節輕重,給予警告;罰款;沒收非法收入;停止出售;沒收或銷毀違法期刊;定期停刊;停業整頓;撤銷登記等行政處罰。

4、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並且具有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的目的。間接故意、過失不構成本罪。

二、認定

1、合法行為與侮辱行為的界限

要劃清正當的輿論監督與文字侮辱的界限;劃清正當的文字創作與貶損人格、破壞名譽的界限;劃清當事人所在單位依職權對個人的政績、品德等所作的考核、評價、審查行為與侮辱的行為界限;劃清通過正當、合法的渠道向有關部門反映、舉報、揭發不道德行為、違法行為直到犯罪行為與侮辱行為的界限;劃清出於善意的批評,包括對國家工作人員和各級領導批評行為,同惡意的侮辱行為的界限,等等。

2、民事侵權侮辱行為與侮辱罪的界限

二者的區別是:

(1)行為的嚴重程度不同。構成侮辱罪的必須是「情節嚴重」的行為;民事侵權的侮辱行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第1款規定,僅限於「造成一定影響」的侮辱行為。

(2)行為的對象不同。侮辱罪的對象只能是自然人;而民事侵權侮辱行為的對象可能為法人。《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法人享有名譽權」:「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第2款規定:「以書面、口頭形式詆毀、誹謗他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侮辱法人的名譽可以構成民事侵權行為,而不構成侮辱罪。

(3)對行為人主觀過錯的要求不同。侮辱罪的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是直接故意:而民事侮辱侵權的行為人主觀上有故意,也有過失。即民事侵權行為人只要有過錯,並在客觀上造成了對他人人格、名譽的損害,就應承擔名譽侵權的法律責任。

3、一般侮辱違法行為與侮辱罪的界限

侮辱他人的行為,只有達到情節嚴重的,才以犯罪論處。一般侮辱行為,情節輕微的,不以犯罪論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4、本罪與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的界限

當行為人採用公然強行扒婦女的衣服、對婦女身體進行某些動作性猥褻、侮辱時,對行為人是定侮辱罪還是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容易發生混淆。區別兩者的關鍵,在於行為人的主觀目的和動機。侮辱罪中的侮辱婦女,行為人目的在於敗壞婦女的名譽,貶低其人格,動機多出於私憤報復、發泄不滿,這一點與侮辱其他人(男性)、其他侮辱行為(如以大字報進行侮辱)沒有什麼區別;而猥褻、侮辱婦女行為,行為人目的在於尋求下流無恥的精神刺激,滿足行為人的畸形性慾。另外,侮辱婦女罪在有些場合,行為人侮辱的對象即婦女具有不特定性,而侮辱罪的對象只能是特定的。

5、侮辱罪中一罪與數罪的界限

侮辱罪可以以暴力方法實施。這里的暴力僅僅是指行為人為使他人人格尊嚴及名譽受到損害而採取的強制手段,不包括對被害人的故意殺傷行為。如果行為人在侮辱他人過程中故意傷害被害人甚至殺害被害人的,應以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對行為人定罪處罰,不應對行為人以侮辱罪和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實際數罪並罰。但如果是行為人在侮辱他人過程中,第三人予以阻止,行為人為排除阻礙而將第三人傷害或殺害的,則應對行為人實行數罪並罰。

三、處罰

根據本條規定,犯侮辱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本條同時規定,犯侮辱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告訴才處理」,根據本法第38條的規定,是指被害人告訴才處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人民檢察院和被害人的近親屬也可以告訴。本法之所以侮辱罪要告訴才處理,是考慮到侮辱行為大都發生在家庭成員、鄰居、同事之間或日常生活之中,屬於人民內部矛盾問題,且社會危害性不是很大,多數場合下可以通過調解等緩和力式來解決。此外,被害人可能不願意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受到侮辱的事實,如果違反被害人的意志而提起訴訟,採用刑事制裁的方法解決反會產生相反的效果。需要指出:「告訴才處理」,並不是說不告訴不構成犯罪,而是說不告訴對這種犯罪就不提起訴訟。

嚴重危害社會秩序,是指侮辱行為引起了被害人精神失常甚至自殺身亡等後果,被害人無法告訴或失去告訴能力的情況。「危害國家利益」,是指侮辱國家領導人、外國元首、外交使節等特定對象,既損害被害人個體的名譽,又危害到國家利益的情況。

⑦ 有人詛咒自己的家人,可已經靈驗了,她需要付法律責任嗎

光憑她說的詛咒的話是不能追究她的責任的,因為詛咒並沒有觸犯法律,因此也就不會承擔法律責任。如果是侮辱他人造成嚴重後果的,那是要追究法律責任的。

⑧ 我恨那些故意傷害我的人,我願意付出代價詛咒他們,怎麼詛咒他們成功

在網上罵你何必記仇,何必付出代價詛咒呢,不必要記在心理,世上吃了大虧也報不了仇也很多,耳不聽眼不看心就不煩,大人不記小人事,放下大度心會開心,希望能幫到你

⑨ 詛咒別人出門被車撞死,全家死光光,要付怎樣的法律責任

單純的詛咒
不需要負責!

⑩ 有人詛咒自己的家人,可已經靈驗了,她需要付法律責任嗎

法律沒有說詛咒家人要付法律責任。但是要具體分清詛咒的方式方法,程度,如果是隨口說說,大可不必搭理。如果是大鬧天宮胡攪蠻纏,這個就要視情節輕重了!

熱點內容
經濟法的基本特徵 發布:2025-05-03 20:32:15 瀏覽:228
摩托車轉讓協議有法律效力沒 發布:2025-05-03 20:31:39 瀏覽:751
民事訴訟法筆誤 發布:2025-05-03 20:23:44 瀏覽:181
初級經濟法知識點歸納 發布:2025-05-03 20:22:11 瀏覽:542
雅安市雨城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03 20:21:30 瀏覽:202
永州市那裡可以找到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03 20:19:52 瀏覽:96
章丘區律師 發布:2025-05-03 20:17:30 瀏覽:382
打70歲以上老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3 20:11:32 瀏覽:553
北京張磊律師 發布:2025-05-03 20:06:43 瀏覽:449
一建法規如何考試 發布:2025-05-03 19:39:01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