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注銷後股東承擔責任的法律規定
Ⅰ 公司注銷股東承擔責任的法律依據
公司注銷股東承擔責任的法律依據有:
1、公司注銷債權債務清理按照破產程序處理,同時應當通知並公告債權人登記債權。
2、公司一般財產,非抵押物處置所得順序扣除破產費用、員工工資和安置費用、稅金後不足償付全部債務時由一般債權人按比例受償。
3、償還債務有剩餘由全體股東按照出資比例或公司章程規定分配。
公司的注銷通常有如下原因:
1、因破產而注銷。公司還不起錢,由法院宣告破產而注銷;
2、因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或者被撤銷;
3、因解散而注銷。根據公司章程、股東會決議或股東的請求,都可能解散。由此可見,公司的注銷可能是被動的,也可以是主動的。作為公司的出資人,公司的股東完全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解散公司。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七條
公司解散後,股東應當對公司進行清算,清算完畢並辦理注銷登記後,公司歸於消滅。由於經合法清算後的公司剩餘財產,由股東依法進行分配後歸股東所有。
公司解散,依法應當清算的,清算組應當自成立之日起10日內將清算組成員、清算組負責人名單向公司登記機關備案。
第三十四條
有限責任公司變更股東的,應當自變更之日起30日內申請變更登記,並應當提交新股東的主體資格證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證明。
有限責任公司的自然人股東死亡後,其合法繼承人繼承股東資格的,公司應當依照前款規定申請變更登記。應當自改變姓名或者名稱之日起30日內申請變更登記。
第三十五條
公司登記事項變更涉及分公司登記事項變更的,應當自公司變更登記之日起30日內申請分公司變更登記。公司董事、監事、經理發生變動的,應當向原公司登記機關備案。
Ⅱ 公司注銷股東承擔責任的法律依據
法律分析:一般情況下,公司注銷後,股東對原公司債務不承擔責任。有限公司的獨立法人主體就像一層面紗將公司與股東的責任分開,即使公司財產不夠償還公司的債務,公司股東也不受公司債權人的追索。公司經合法注銷程序以後,喪失法人主體資格,公司和股東對公司以前的債務均無需承擔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二十條 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Ⅲ 公司注銷股東承擔責任的法律依據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股東以其出資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如果股東履行了出資責任的,對公司不承擔責任,如果了,出資不實的,以其未繳出資承擔連帶責任。一般情況下,公司注銷後,股東對原公司不承擔責任。有限公司的獨立法人主體就像一層面紗將公司與股東的責任分開,即使公司財產不夠償還公司的債務,公司股東也不受公司債權人的追索。公司經合法注銷程序以後,喪失法人主體資格,公司和股東對公司以前的債務均無需承擔責任。公司注銷後股東對公司債務一般不承擔責任。但股東未依法履行清算義務即辦理注銷登記或者在辦理注銷登記時承諾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的,股東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相應民事責任。公司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債權人主張未繳出資股東,以及公司設立時的其他股東或者發起人在未繳出資范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在司法實踐中股東瑕疵出資主要是指股東出資不實,如注冊資金不到位、虛假出資、虛報注冊資本等情況。該種情形,即使公司注銷,也將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 第二十條 公司解散應當在依法清算完畢後,申請辦理注銷登記。公司未經清算即辦理注銷登記,導致公司無法進行清算,債權人主張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以及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對公司債務承擔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公司未經依法清算即辦理注銷登記,股東或者第三人在公司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時承諾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債權人主張其對公司債務承擔相應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