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江華
❶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是做什麼的主要職責是啥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的最高領導人,位列黨和國家領導人,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級別的法官。
2001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十八條規定,「法官的級別分為十二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為首席大法官,二至十二級法官分為大法官、高級法官、法官。」
根據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即為首席大法官。2001年該法頒布實施時,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為肖揚。他也是依照本法擁有首席大法官頭銜的首位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此前,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實際履行首席大法官的職責,出席首席大法官參加的國際會議及外事往來。
職責介紹:
2001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五條規定,「法官的職責: (一)依法參加合議庭審判或者獨任審判案件; (二)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六條,「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除履行審判職責外,還應當履行與其職務相適應的職責。」
第四十九條規定,「法官考評委員會的組成人員為五至九人。」「法官考評委員會主任由本院院長擔任。」
歷屆院長:
1949年9月—1954年9月(人民代表大會制之前)院 長 沈鈞儒副院長 吳溉之張志讓張蘇
1954年9月—1959年4月(第一屆全國人大期間)院 長 董必武副院長 高克林馬錫五張志讓
1959年4月—1965年1月(第二屆全國人大期間)院 長 謝覺哉副院長 吳德峰王維綱張志讓
1965年1月—1975年1月(第三屆全國人大期間)院 長 楊秀峰副院長 譚冠三王維綱曾漢周何蘭階邢亦民王德茂張志讓
1975年1月—1978年3月(第四屆全國人大期間)院 長 江華副院長 王維綱曾漢周何蘭階鄭紹文
1978年3月—1983年6月(第五屆全國人大期間)院 長 江華副院長 王維綱曾漢周何蘭階鄭紹文宋光王懷安王戰平
1983年6月—1988年4月(第六屆全國人大期間)院 長 鄭天翔副院長 任建新宋光王懷安王戰平林准祝銘山馬原
1988年4月—1993年3月(第七屆全國人大期間)院 長 任建新副院長 華聯奎林准祝銘山馬原端木正
1993年3月—1998年3月(第八屆全國人大期間)院 長 任建新副院長 祝銘山謝安山高昌禮唐德華劉家琛羅豪才李國光林准華聯奎端木正王景榮馬原
1998年3月—2003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大期間)院 長 肖揚副院長
2003年3月—2008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大期間)院 長 肖揚副院長
2008年3月—(第十一屆全國人大期間)院 長 王勝俊副院長 沈德詠
❷ 吳仲廉的介紹
吳仲廉(1908年12月6日——1967年1月19日),女,原名統蓮,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城關鎮人。回原最高人答民法院院長江華同志的夫人。曾任浙江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監委副書記、省委婦委書記、省政法委員會副主任、黨委書記,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中共七大正式代表,中共八大代表,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1978年平反昭雪。
❸ 江華的介紹
江華(1907年8月1日——1999年12月24日),原名虞上聰,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人。原中專共中央顧問委屬員會常務委員,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第一書記、浙江省政協主席、浙江省軍區政委、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庭長。江華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黨務工作和政法戰線的傑出領導人。
❹ 原最高法院長江華簡介
江華,原來名虞上聰,1907年8月1日出生於自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原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第一書記、浙江省政協主席、浙江省軍區政委、1975年到1983年任最高人民法院法院院長,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庭長,負責審理江青等四人幫。
❺ 12月24日的逝世人物
1524年—抄—葡萄牙航海家襲瓦斯科·達·伽馬逝世。
1882年——日本語言學家橋本進吉逝世。
1938年——作曲家張曙逝世。
1942年——美國海軍上將達爾朗被暗殺。
1962年——德國數學家威廉·阿克曼逝世。
1980年——中國歷史、民俗學家顧頡剛逝世。
1980年——德國潛艇部隊司令、海軍總司令、第三帝國國家元首、武裝部隊統帥,德國海軍元帥卡爾·鄧尼茨逝世。
1982年——法國作家阿拉貢逝世。
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長江華逝世。
1999年——Air Jordan 創始人 Bill Bowerman逝世。
2005年——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汪道涵逝世。
2008年——哈羅德·品特,英國劇作家、200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逝世,享年78歲。
2008年——塞繆爾·亨廷頓。美國著名政治學者,國際政治名著《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作者,享年81歲。
2008年——飯島愛,日本女演員,自殺於家中,年僅36歲。
2009年——拉斐爾·卡爾德拉·羅德里格斯,委內瑞拉前總統。
❻ 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最高法院院長和檢察院檢察長分別是誰
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最高法院院長和檢察院檢察長分別是誰?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江華(1975年1月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任命)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無(197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檢察機關的職權由各級公安機關行使」,取消了人民檢察院。1978年五屆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恢復人民檢察院的建制。因此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未任命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王維綱、曾漢周、何蘭階、鄭紹文 江華(瑤族):(1907-1999),原名虞上聰,又名黃琳、黃春圃。1907年8月1日生於湖南江華縣。1925年秋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早年曾從事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曾任湖南汽車工會主任,中共安源市委秘書。1928年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任中共萍鄉縣委秘書,中共茶陵縣委書記。1929年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前委秘書,四軍政治部秘書長。同年6月起任閩西特委秘書長,福建省委、軍委常委。1930年任紅三軍團五軍一師三團政委。1931年起任五軍一師政治部主任、一師政委,紅三軍團教導營政委、六師政委、五師政治部主任。1934年10月參加長征,任紅三軍團直屬隊政治處主任,紅三軍十三團政治處主任。到陝北後任中共中央軍委警衛團政委,陝甘軍區關中軍分區司令員,紅二十八軍政治部主任,延安城防司令部政委。1937年任抗日軍政大學四隊隊長,中共中央軍委第四局副局長、局長。1938年任八路軍山東縱隊政治部主任。1939年任蘇皖縱隊司令員兼政委。1941年任山東縱隊第二旅政委。1942年任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1943年赴延安,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45年參加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抗日戰爭勝利後赴東北,先後任中共安東省工委副書記,遼東省委第二書記,遼東分局組織部部長兼社會部部長。1948年任中共安東省委書記,安東軍區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杭州市委書記,杭州市長。1951年起任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書記、第一書記,中共中央華東局書記處書記,浙江省軍區第一政委,南京軍區政委。1975年至1983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他是中共第八屆、第十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屆中央委員。1982年、1987年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1999年12月24日10時08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3歲。
❼ 最高人民法院汪楊是第幾任院長
汪楊是誰?你問抄的是不是肖揚?肖襲揚是第十任和第十一任院長。
最高人民法院歷任院長
第一任院長沈鈞儒任期:1949年10月至1954年10月
第二任院長董必武任期:1954年9月—1959年4月
第三任院長謝覺哉任期:1959年4月—1965年1月
第四任院長楊秀峰任期:1965年1月—1975年1月
第五任和第六任院長江華任期:1975年1月-1978年3月;連任:1978年3月-1983年6月 第七任院長鄭天翔任期:1983年6月—1988年4月
第八任和第九任院長任建新任期:1988年4月-1993年3月;連任:1993年3月—1998年3月
第十任和第十一任院長肖揚任期:1998年3月-2003年3月;連任:2003年3月-2008年3月
第十二任院長王勝俊任期: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
第十三任院長周強,現任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黨組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席大法官。
❽ 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的有關規定,發生宅基地糾紛後,當事人還可申請所在村、鎮的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簡稱最高法或最高院或高法院)成立於1949年10月22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罷免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員、審判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法院院長。
第一百二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
第一百二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人民法院的組織由法律規定。
第一百二十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
第一百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一百二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第一百二十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產生它的國家權力機關負責。
第三十條 最高人民法院是國家最高審判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第三十一條 最高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
最高人民法院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經濟審判庭和其他需要設的審判庭。
第三十二條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下列案件:
(一)法律、法令規定由它管轄的和它認為應當由自己審判的第一審案件;
(二)對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和抗訴案件;
(三)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第三十三條 最高人民法院對於在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進行解釋。
第三十五條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審判員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編輯本段]【職責許可權】
(1)審判下列案件:法律、法令規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和它認為應當由自己審判的第一審案件;對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判決、裁定不服的上訴和抗訴案件;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2)核准死刑。殺人、強奸、搶劫、爆炸以及其他嚴重危害社會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判處死刑的案件的核准權,最高人民法院在必要時,可授權高級人民法院行使。
(3)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4)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指令下級法院再審。
(5)對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的犯罪,在適用類推上,有核准權。
(6)對於在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等問題,進行解釋。
[編輯本段]【工作原則】
(1)平等原則。這就是說,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司法上各民族一律平等,在適用法律上不允許有特權,不得有任何歧視。
(2)公開審判原則。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外,一律公開進行。
(3)辯護原則。被告人依法有權委託他人或由自己,在審判過程中對案件事實的認定和材料證據進行辯解。
(4)合議制。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由審判員1—3人以及人民陪審員2—4人組成合議庭。審判上訴或抗訴案件,由審判員3—5人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1人擔任審判長,成員權利平等。
(5)迴避制度。如果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對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不能公正審判,有權請求審判人員迴避,審判人員是否迴避,由院長決定。另一方面,如果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需要迴避時,報告院長決定。
(6)獨立審判原則。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編輯本段]【司法解釋】
司法解釋是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對司法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做的解釋。司法解釋分為最高人民法院的審判解釋、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檢察解釋和這兩個機關聯合作出的解釋。審判解釋和檢察解釋有原則性分歧時,應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或決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規定:
凡關於法律、法令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進行解釋或用法令加以規定。
凡屬於法院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法院進行解釋。凡屬於檢察院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檢察院進行解釋。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解釋如果有原則性的分歧,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或決定。
[編輯本段]【機構設置】
[編輯本段]〖立案庭〗
1、對最高人民法院辦理的各類案件進行立案。其中,對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各類第一、二審案件,死刑復核案件以及請示案件,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領導和領導機關批辦轉辦的各類申訴、申請再審案件,不服高級人民法院裁判的知識產權、海事、行政、執行、賠償申訴和申請再審的案件登記立案後轉有關庭(辦)處理。
2、審查不服最高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各類申訴和申請再審案件,審查不服高級人民法院復查駁回、再審改判的刑事、民事(不含知識產權、海事等)申訴和申請再審案件,認為申訴無理的,予以駁回;符合立案條件的,移送審判監督庭審查處理。
3、審查處理未經高級人民法院復查、再審的不服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刑事、民事(不含知識產權、海事等)申訴和申請再審的案件。對其中少數符合立案條件的,移送審判監督庭處理。
4、審查處理未經高級人民法院復查、再審的不服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海事、行政、執行、賠償申訴和申請再審的案件。對其中符合立案條件的,移送有關庭(辦)處理。
5、處理非訴來信、采訪。
6、審理管轄爭議案件。
7、處理司法救助申請事宜。
8、對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各類案件進行審限流程管理。
[編輯本段]〖刑事審判第一庭〗
1、審判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軍人違反職責罪等第一、二審案件,復核死刑案件。
2、審理相關的涉外內審案件。
3、審理涉外移管案件。
4、審理相關的因特殊情況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復核案件;審理因特殊情況假釋的復核案件。
5、處理相關的死刑喊冤案件。
6、審查死刑備案材料。
7、辦理相關大案要案的協調、指導事宜。
8、指導全國法院的減刑、假釋工作。
[編輯本段]〖刑事審判第二庭〗
1、審判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財產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等第一、二審案件,復核死刑案件。
2、審理相關的因特殊情況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復核案件。
3、處理相關的死刑喊冤案件。
4、辦理相關大案要案的協調、指導事宜。
[編輯本段]〖民事審判第一庭〗
1、審判第一、二審有關婚姻家庭、勞動爭議、不當得利、無因管理等傳統民事案件,房地產案件(包括房屋買賣、租賃、預售、按揭、開發合同案件,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合同案件,建築工程承包合同等案件);不動產相鄰關系案件,鄰地利用權案件以及其他不動產案件(包括山林、水利、草原、灘塗、鐵路、機場、公路、橋梁、港口、堤壩等不動產引起的案件。涉及以房地產及其他不動產為抵押的合同,其性質以主合同性質確定);農村承包合同案件;自然人之間、自然人與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合同、侵權案件。
2、審理申請撤銷相關仲裁的案件。
3、審理適用特別程序的案件。
4、辦理相關的申請復議案件。
5、審批高級人民法院相關案件延長審限的申請。
6、指導人民法庭工作。
[編輯本段]〖民事審判第二庭〗
1、審判第一、二審國內法人之間、法人與其他組織之間的合同糾紛和侵權糾紛案件,審判第一、二審國內證券、期貨、票據、公司、破產等案件。
2、審理申請撤銷國內仲裁的案件。
3、辦理相關的申請復議案件。
4、審批高級人民法院相關案件延長審限的申請。
[編輯本段]〖民事審判第三庭〗
1、審判第一、二審著作權(包括計算機軟體)、商標權、專利權、技術合同、不正當競爭以及科技成果權、植物新品種權等知識產權案件。
2、審查處理不服高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知識產權申請再審案件以及少數立案庭移送的不服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知識產權申請再審案件。
3、辦理知識產權申請復議案件。
4、審批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延長審限的申請。
[編輯本段]〖民事審判第四庭〗
1、審判第一、二審海事案件。
2、審判第一、二審法人之間、法人與其他組織之間的合同和侵權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審判第一、二審證券、期貨、票據、公司、破產等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審判第一、二審信用證案件。
3、審查申請撤銷、承認和強制執行國際仲裁裁決、外國法院判決的案件。
4、審查有關涉外仲裁條款效力的案件。
5、審查處理不服高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海事申請再審的案件及少數立案庭移送的不服中級人民法院和海事法院生效裁判的海事申請再審的案件、海事行政案件和有關海事扣船執行案件。
6、審批高級人民法院相關案件延長審限的申請。
[編輯本段]〖行政審判庭〗
1、審判第一、二審行政案件和行政賠償案件。
2、審查處理立案庭移送的不服高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行政申訴案件及少數立案庭移送的不服基層法院、中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行政申訴案件。
3、審判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對下級人民法院作出的行政生效裁判提出抗訴的案件。
4、審查行政機關申請強制執行案件。
5、審批高級人民法院行政案件延長審限的申請。
[編輯本段]〖最高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辦公室〗
l、依法辦理應由本院賠償委員會受理的國家賠償案件。
2、審查處理不服高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決定的賠償申訴案件及少數立案庭移送的不服中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決定的賠償申訴案件。
3、辦理賠償委員會日常事務,執行賠償委員會決定事項。
[編輯本段]〖審判監督庭〗
1、審判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對下級人民法院作出的刑事、民事(不含知識產權、海事等)生效裁判提出抗訴的案件;審判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本院各類生效裁判提出抗訴的案件;審判高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改判死刑,報請本院核準的刑事案件;依法核准因被告人在死緩考驗期內故意犯罪,應當執行死刑的案件。
2、審查處理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經立案庭審查認為符合立案條件的各類案件;審查處理經高級人民法院復查駁回或者再審改判,仍繼續向本院申訴、申請再審,經立案庭審查認為符合立案條件的刑事、民事(不含知識產權、海事等)案件;審查處理雖未經高級人民法院復查、但立案庭認為原審裁判符合立案條件的少數刑事、民事(不含知識產權、海事等)案件。
3、審查處理院領導、領導機關交辦的,不服本院生效裁判的各類案件,以及下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刑事、民事(不含知識產權、海事等)案件。
4、審批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再審案件延長審限的申請。
[編輯本段]〖執行工作辦公室〗
1、執行最高人民法院一審生效法律文書及法律規定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必要時組織或參加下級法院重大疑難案件的執行工作。
2、辦理當事人對高級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作出的拘留、罰款決定不服,按照民訴法的規定向本院申請復議的案件。
3、審查、監督立案庭移送的當事人或案外人提出的各級人民法院執行案件過程中存在違法執行或消極執行問題的執行案件。
4、協調處理法院間在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執行過程中發生的爭議案件;協調處理執行過程中突發的暴力抗法事件;協調處理高級人民法院報送的執行法院與公安、檢察、工商、銀行、稅務、海關、部隊等有關部門或其他執法機關在執行過程中發生沖突的案件。
5、組織全國法院統一的執行行動。
[編輯本段]〖研究室〗
1、辦理審判委員會會務,開展總結審判經驗的調研及辦理其他有關審判工作的事項。
2、起草司法解釋及有關組織、協調、編纂等工作。
3、起草綜合性文件、報告。
4、負責司法統計。
5、負責宏觀調查研究工作。
6、參與立法活動,研究、徵集對法律、法規、規章草案的意見。
7、對下級人民法院和有關部門提出的法律適用問題進行答復。
8、辦理或協調辦理涉港、澳、台的法律事務。
9、指導少年法庭工作。
10、辦理人權方面的事務。
[編輯本段]【歷任院長、副院長】
沈鈞儒被任命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通知書1949年9月—1954年9月(人民代表大會制之前) 院 長 沈鈞儒 副院長 吳溉之 張志讓 張蘇
1954年9月—1959年4月(第一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董必武 副院長 高克林 馬錫五 張志讓
1959年4月—1965年1月(第二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謝覺哉 副院長 吳德峰 王維綱 張志讓
1965年1月—1975年1月(第三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楊秀峰 副院長 譚冠三 王維綱 曾漢周 何蘭階 邢亦民 王德茂 張志讓
1975年1月—1978年3月(第四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江華 副院長 王維綱 曾漢周 何蘭階 鄭紹文
1978年3月—1983年6月(第五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江華 副院長 王維綱 曾漢周 何蘭階 鄭紹文 宋光 王懷安 王戰平
1983年6月—1988年4月(第六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鄭天翔 副院長 任建新 宋光 王懷安 王戰平 林准 祝銘山 馬原
1988年4月—1993年3月(第七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任建新 副院長 華聯奎 林准 祝銘山 馬原 端木正
1993年3月—1998年3月(第八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任建新 副院長 祝銘山 謝安山 高昌禮 唐德華 劉家琛 羅豪才 李國光 林准 華聯奎 端木正 王景榮 馬原
1998年3月—2003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肖揚 副院長
2003年3月—2008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肖揚 副院長
2008年3月—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期間)院 長 王勝俊 副院長 沈德詠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27號(郵政編碼:100745)
網址:http://www.court.gov.cn/
❾ 江華的人物概述
江華,(1907(丁未年).8.1~1999.12.24),瑤族,江華縣大石橋鄉鷓鴣塘村人。1975年1月—1978年3月期間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江華乳名香麟。八歲放牛。10歲進入本村私塾讀書,學名虞上聰。13歲考入縣初級國民小學,後考入縣立高等學堂。1925年夏,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192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12月,他離開學校到衡陽市總工會做青年工人工作,並經共青團湖南特委介紹到中共湘南特委,轉為中共黨員。受黨組織派遣到衡陽市總工會專事青年工作,從此,江華開始了職業革命生涯。
1927年春,江華任湖南汽車路工會湘南辦事處主任。這是他的第一個社會職務,也是第一次領到薪水,除了基本生活費,工資全部作了黨費。「四·一二」反革命事變後,他化名黃琳、黃春,擔任湘南特委和湖南省委的政治交通員。
1928年4月,黨組織調他去湖南省茶陵縣任縣委書記。5月,他上了井岡山,見到了毛澤東,開始了他在毛澤東領導下參加革命武裝斗爭。1929年7月,紅四軍第七次黨代會後,江華隨毛澤東到蛟洋,幫助閩西特委召開閩西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隨後,任閩西特委秘書長、福建省委常委。
1930年春,江華到湖南任紅五軍隨營學校政治教員,他參加了紅軍兩次攻打長沙的戰斗。1932~1933年,江華先後任紅五軍一師政委、紅三軍團捕蔣突擊隊政委、紅六師政委、主力師五師政治部主任。江華在中央蘇區參加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的斗爭。在第五次反「圍剿」中,江華因對「對兩條道路決戰」的提法有不同意見,對錯誤的軍事指揮使紅軍到處被動挨打有不同看法,被打成「右傾機會主義分子」,撤銷職務,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並被送到軍事裁判所監管。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江華隨軍事裁判所踏上征程。
遵義會議前夕,江華恢復了工作,任紅軍三軍團直屬隊政治處主任。在紅三軍團強渡烏江時,江華指揮工兵連架橋。 紅軍改為陝甘支隊後,他又任十三團(十三隊)政治處主任。紅軍到達陝北後,江華調任一軍團政治部巡視員,不久任中央軍委警衛團政委。東征以後,江華調任二十八軍政治部主任。
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後,江華奉命接收延安城防工作。1937年春,江華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夏,任中央軍委四局副局長、局長。1938年,中央同意江華赴山東敵後抗日,任八路軍山東縱隊政治部主任。
1938年8月,江華離開延安,奔赴山東抗日前線。根據毛澤東的指示,1938年12月27日,八路軍山東縱隊在沂水縣王莊正式成立,江華任政治部主任。1939年2~5月,部隊進行了為期四個月的第一期整軍運動,江華主動給訓練班上課,深入基層部隊調查研究,抓點促面,推動整訓工作順利進行。
1939年9月,中共山東分局和山東縱隊決定成立八路軍蘇皖縱隊,由江華任司令員兼政委。江華隨即率縱隊機關100餘人,從魯南王莊出發,於10月中旬在邳縣正式成立八路軍蘇皖縱隊。1940年,率部隊打了幾場勝仗,增強了蘇皖邊區軍民的抗日信心。
1942年1月,山東縱隊改為山東軍區,江華改任軍區政治部主任,參加領導山東人民的反「掃盪」斗爭。1943年春,江華出任魯中區黨委書記,根據敵後斗爭的實踐提出三點要求:1.根據地要有一支能對付敵、偽、頑的主力部隊;2.魯中區經濟非常困難,請分局給予適當、有效的支持;3.對反頑自衛斗爭要點權,即允許在頑固派挑釁時可以自己打第二槍,甚至在有理有利有節的條件下,允許打第一槍。這三點要求特別是第三點,沒有得到同意。山東分局決定派他到延安學習。後來,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陳毅在關於對反頑自衛斗爭的發言時,肯定了江華的意見和觀點。
1943年夏,江華離開山東抗日戰場,回到闊別5年的延安。中央安排他住進黨校。毛澤東聽說江華回到延安,關切地詢問山東敵後及延安的情況,江華作了匯報。江華入中央黨校後,認真學習,對立場觀點方法上是非問題有了認識上的提高。在黨的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山東根據地來的代表組成山東代表團,江華為副團長,參加了黨的「七大」。
1945年10月,江華到達東北,1946年1月,中央東北局組建遼東省委,成立遼東軍區,江華任遼東省委第二書記、軍區第二政委。1946年底,江華堅決支持陳雲關於堅持南滿斗爭的主張。1947年6月,江華協助陳雲主持解放區的土地改革。1948年5月,江華任中共安東省委書記、安東軍區政治委員。在他的領導下,安東省委動員和組織翻身農民和工人參軍參戰,恢復和發展生產,從人力物力上支援前方,為全殲東北敵軍徹底解放東北做出了貢獻。
1949年6月,中央決定增補江華為中共浙江省委委員,江華被任命為中共杭州市委書記、市長。1951年7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1954年起主持浙江省的全面工作,歷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第一書記、浙江省政協主席、浙江省軍區政委,以後又兼任南京軍區政委。1956年在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被選為候補中央委員。
在江華的主持下,浙江省的各項工作發展。工業從無到有,逐步形成輕重並舉、大中小共存、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尤其是絲綢、輕紡工業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農業從弱到強,從1956年起,由缺糧省變成余糧省。在1959~1961年的三年經濟困難時期,調出大批糧食、副食,支援全國,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的高度贊揚。科技、教育和文化事業在全國也處於較先進的水平。浙江省的工作還總結很多的好經驗,如幹部參加勞動等材料,被毛澤東重視,作出批語,向全國推介。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江華受到關押、批鬥。1967年1月,周恩來下令派專機將他接到北京保護起來。在北京附近一家工廠勞動一段時間以後,1969年,隨著林彪的「一號命令」他被下放到湖北的一家兵工廠勞動。1973年8月24~28日,黨的「十大」召開,江華再次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
1975年1月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任命, 江華當選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上任後,他著手整頓各級人民法院組織,落實黨的政策,讓老幹部重新出來工作,恢復和重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取消的各級人民法院及其審判業務。
1977年,黨的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江華被選為中央委員。1978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他繼續當選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開始全面撥亂反正的工作。江華領導各級人民法院沖破重重阻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認真復查糾正大批冤假錯案,解放大批幹部群眾。
1980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江華為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庭長,主持對江青、林彪兩個反革命集團的審判。他不顧73歲的高齡,親自審閱所有案卷,不負國家和全國人民的重託,從1980年12月至1981年1月,成功主持這一舉世矚目的審判。1月25日,江華代表國家和人民宣布了對這兩個反革命集團的嚴正判決。
1983年6月,由於年事已高,他離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崗位。1987年,在黨的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中顧委委員、常委,直到1992年黨的第十四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不再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他才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
江華離開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崗位後,仍然關心著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關心著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他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他多次向中央領導同志寫信反映情況,提出各項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從1984年起,江華開始撰寫回憶錄《追記與思考》,1991年正式出版發行。他還校閱出版了他在浙江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期間的文稿。
作為少數民族出身的領導幹部,江華十分關心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事業的發展。他多次深入邊遠地區村寨調查研究,除西藏外,他去過四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和數十個自治州、自治縣。每到一地,他在與少數民族幹部的交流中都強調民族團結和民族穩定。
江華對家鄉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對家鄉人民始終懷著深厚的感情。他說,是江華瑤山的山山水水養育了我。因此,自參加革命工作,他無論走到哪裡,都十分關心家鄉的情況。1938年8月,江華經毛澤東批准,將黃春圃的名字改為江華。他說,以縣名作人名,其中寄託著我對家鄉的深深懷念,這個名字表示永遠不忘家鄉和家鄉人民,不管死在哪裡我都是江華人。
1965年7月10日,江華從杭州送越南胡志明主席回國後,請示毛澤東同意,順便回到闊別40年的家鄉。江華一到家,便召集鄉親父老座談,向大家問寒問暖,要求大家努力抓好工農業生產。1982年、1985年、1988年,江華又三次回到家鄉,每次都對家鄉的生產和人民生活十分關心。他勉勵家鄉幹部群眾充分利用本地優勢,加快經濟發展步伐,珍惜土地資源,抓住拳頭產品振興江華經濟。在江華的關心下,1985年,江華縣城從水口鎮順利搬遷到沱江鎮,江華卷煙廠於1991年7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掛牌建立,成為江華發展民族經濟的重要支柱。
1985年11月25日,江華回鄉參加江華瑤族自治縣成立30周年慶典。慶典之後,他對陪同他回舊居的濤圩區委負責人說:「你們立即給我把電拆除,不拆除就不回家。」原來,鄉里同志聽說江華要回故鄉,特地為他舊居單獨裝上電燈。江華說:「全村100戶,500多人,為什麼光為我一家柴油機安裝6盞電燈,我從北京帶了四盞馬燈回來,請你上午拆除電燈,下午我就回家。不能搞特殊,不能搞脫離群眾的事。鷓鴣塘是生養我的地方,絕不能60年後回家鄉搞特殊。」江華一席話讓大家深受教育。
1999年12月24日,江華在杭州逝世,享年93歲。他生前留下遺囑,將骨灰分成兩部分,分別安置於井岡山根據地和家鄉鷓鴣塘村母親墓旁。
❿ 江華除了哪些革命人物1
出名的就只有江華,最高人民法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