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亞法院
㈠ 尼克松辭職誰繼任總統,當了幾屆總統
尼克松辭職後是吉米.卡特擔任美國第39任總統。卡特只當了一屆總統,他在競選第40屆總統時敗給了羅納德·威爾遜·里根。
吉米·卡特(英語:Jimmy Carter),原名詹姆斯·厄爾·卡特(James Earl Carter),1924年10月1日生於喬治亞州普蘭斯,美國第39任總統(1977年-1981年),美國政治家與社會活動家。
1946年卡特獲得美國海軍學院學士學位。1962年任喬治亞州參議員,1971年1月12日成為喬治亞州第76屆州長。1974年12月12日,參加民主黨總統提名競選,1976年贏得民主黨提名,同年11月2日當選為總統。1977 年1月20日,卡特宣誓就任美國第39任總統。
(1)喬治亞法院擴展閱讀:
為政舉措1978年,紐約州爆發「拉夫運河事件」,從1970年代開始,當地居民不斷出現疾病徵兆,孕婦流產、嬰兒畸形、癌症等病症的發病率居高不下。
經過政府調查發現原因在於之前持有運河的化學品公司將充斥著有毒廢棄物的運河填埋覆蓋而後轉贈給當地政府發展為住宅區;同年卡特宣布緊急撤離在拉夫運河附近超過800個家庭,並拆除大約500間房子以及第99街學校和第93街學校,以對當地環境進行清理。
卡特承認有許多與「拉夫運河」相同的案例存在於全國各地,且這些是「我們當今時代最嚴峻的發現之一」。
㈡ 美國的三權分立是怎麼回事有什麼特點
先說特點,就是:互相牽制,互相運作。相輔相成。而且不易造成社會矛盾,有利於社會的安定。
美國三權分立是怎麼回事呢?原來美國立國之初,為防止這種新專制(即由三權分立導致的三權領域內專制),美國憲法並沒有確認美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是誰。也就是說,美國其實沒有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這和我國不同。我國明確規定全國人大為最高權力機關。)三者是平行的。或者這么說,美國有三個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三者相互有求於對方,相互又制約對方權力。
美國先賢認為,「希望有一個更有效能的政府,……效率和秩序是重要的考慮,但它並不如自由同等重要。他們希望保證國內安定並預防未來的叛亂,但他們又想要防止出現一個土生土長的喬治三世」。這就是說,在美國的創建者們的心目中,自由比政府效率更重要,為了保障自由,他們寧肯犧牲效率。
所以,三權分立本質是降低效率。由於效率和自由公正之間存在緊張關系,因此必須有所取捨。
分權制度在西方各國,表現為由不同的機關分別掌握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鑒於殖民統治時期的歷史教訓,總的傾向是注重對行政權的防範,各國憲法中的分權是一種強調「立法權至上」、「議會至上」的分權。但與此同時,各國的憲法並沒有確立對立法權的明確限制,造成議會任意侵佔行政和司法部門的權力,甚至「把法院關於財產爭議的裁決宣布無效」。
在1780制憲會議上,「如果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分開行使,這是自由政府的一條基本原則,那麼,它們也應該各自獨立地行使,這也是同等重要的基本原則(麥迪遜)」。三權不僅應該分開,而且應該相互獨立,這個思想是費城制憲會議的主導思想。這也是美國三權分立區別於其他西方國家比如英國式的的議會至上的分權制度,而是採用了讓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部門相互平行、相互獨立的分權體制。這是更為徹底的三權分立。
這種更為徹底的三權分立,表現出來就是:權力來源不同,地位是相互平行。「使各部門的成員對其他部門成員的任命盡可能少起作用」。國會由各州選民或各選區選民選舉產生;總統由選民選出的選舉人組成的選舉團選出;聯邦各級法院的法官由總統經參議院同意後任命,無失職行為就終身職。
三大部門政治上相互獨立。三個部門的權力來源各不相同,相互之間就沒有政治上的責任。總統及其政府不用向國會負責,除非經過彈劾國會無權要求總統辭職;總統也無權解散國會;總統和國會均無權將聯邦法院法官免職、撤職或令其提前退休。
因為這種相互獨立性,三個機關的成員不得相互兼職,總統及政府官員、法官均不得在國會佔有和保留議席,議員也不能受任政府文官職位,政府官員和國會議員也不能同時擔任法官。這就是所謂「不相容原則」,三個機關各自分掌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
但三個部門之間又不是簡單的各自行使權力。三個機關在執行自己的職能時需要其他部門的合作。「由分立的機關分享權力的政府」。立法權屬於國會,但國會的法案總統簽署才生效,生效的法律由總統執行;行政權屬於總統,但總統需要在最高法院首席法院的監督下宣誓就職;總統領導政府,但總統提名政府高級官員須經國會參議院批准,政府的預算也需要經國會通過和撥款,總統負責與外國簽定條約,但所簽定的條約需獲得參議院批准才能生效。司法權屬於聯邦最高法院及聯邦下級法院,但法院做出的裁決需由政府執行,而法院的運轉也需要國會的撥款,聯邦下級法院由國會以立法設立。
不僅如此,三個機關都擁有相互制約和相互防衛的手段。「防止把某些權力逐漸集中於同一部門的最可靠辦法,就是給予各部門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門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個人的主動。……野心必須用野心來對抗。」
總統可以否決國會法案;國會可以拒絕通過總統的政府預算,參議院可以拒絕總統提名的官員和簽定的條約。作為還擊其他部門侵權手段:對總統否決所通過的法案,國會兩院可以三分之二多數再次通過而推翻總統的否決(否決之否決);最高法院可以裁決國會通過並經總統簽署生效的法律和政府的行政命令、法規違憲,但國會可以通過法律決定和變更最高法院的組成人數,並通過提出憲法修正案廢除法院的裁決。此外,國會還可以對總統及其他政府高級官員、聯邦法院法官進行彈劾:眾議院掌握彈劾權,當發生彈劾案時,眾議院以過半數通過提出彈劾;由參議院掌握彈劾案的審判權,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定罪即可將被彈劾的官員免職;如果是總統被彈劾,則由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主持審判。
由此可見,美國人不僅分權,而且分的更為徹底。不僅通過聯邦制,在中央和地方之間分權,而且通過平行的三權分立,在中央層面進一步細分。
㈢ 中國法院誤判死刑和美國法院誤判死刑的結果和補償個是什麼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按下列標准賠償:造成死亡的,應當支付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總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20倍。
對死者生前扶養的無勞動能力的人,還應當支付生活費。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權造成損害的,按照下列規定處理:處罰款、罰金、追繳、沒收財產或者違反國家規定徵收財物、攤派費用的,返還財產。
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解除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因此造成財產損壞或滅失以及其他應當返還的財產損壞或滅失的,能夠恢復原狀的,恢復原狀,不能恢復的,按損害程度給付相應的賠償金。
(3)喬治亞法院擴展閱讀:
局限性:
死刑造成的最大問題在於完全無法補救司法造成的錯誤(司法出錯的機率雖然不高,但確實存在)。另外死刑的執行也可能銷毀重要人證;例如在美國有強暴犯因DNA測試而在21年後平反的例子、澳大利亞也有在處死後18年發現是冤死的例子。
死刑犯在作案時往往有獲利或是報復的意圖,從客觀上講,這是由於社會因素。所以社會應對死刑犯承擔一定的責任。處決死刑犯對於其家屬來說仍然是十分痛苦的,尤其對於其未成年的子女造成的傷害尤為巨大。
一方面他們承擔失去親人的痛苦,另一方面還背負社會仇視,甚至在未來工作中也無法正常履職。因此,社會必須保障他們不受歧視、不受侮辱、平等對待。因此判處死刑應極為慎重,一方面須張揚社會正義。
一方面也應盡最大努力本著治病救人的原則,除主觀責任佔主導的暴力犯罪、毒品犯罪外,能輕判的盡量輕判。
㈣ 中美合作所結束之後,其副主任美國海軍中將梅勒斯為什麼會被送上軍事法庭
美國USA有以下如此強大的戰略核攻擊能力----美國的核彈頭儲量為9400枚非戰斗部署,其中5113枚受五角大樓監管,目前正式部署1790枚及戰斗狀態,可在半個小時內發射到地球任何地方。作為核彈頭運載投放的載體:空中和海基力量如下明細。
1. 洛杉磯級核動力攻擊潛艇—28艘
SSN688 洛杉磯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690 費城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691 孟菲斯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698 波爾莫頓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699 傑克遜維爾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00 達拉斯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01 拉喬拉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05 克里斯蒂.科珀斯城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06 阿爾珀庫瑞奇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08 明尼阿波利斯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09 海曼.G.里庫維爾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10 奧古斯塔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11 舊金山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13 休斯敦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14 諾福克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15 布法羅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17 奧林匹亞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18 火努魯魯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洛杉磯級改進型688VLS級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19 普洛韋登斯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20 匹茲堡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21 芝加哥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22 基韋斯特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23 俄克拉荷馬城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24 路易斯維爾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25 赫勒那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50 紐波特紐斯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洛杉磯級改進型IMPROVED 688-688I級核動力攻擊潛艇—23艘
SSN751 聖朱安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52 帕薩迪那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53 阿巴尼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54 托派卡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55 邁阿密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56 斯克蘭頓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57 亞里山德里亞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58 阿什維爾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59 傑斐遜城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60 安納波利斯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61 斯普林菲爾德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62 哥倫布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63 珊特.斐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64 波瑟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65 孟特佩里爾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66 夏洛特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67 漢普頓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68 哈特福德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69 多倫多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70 圖森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771 哥倫比亞號核動攻擊潛艇
SSN772 格林維爾號核動攻擊潛艇
SSN773 夏延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2.海狼級核動力攻擊潛艇—8艘
SSN21 海狼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22 康涅狄格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N23 吉米.卡特號核動力攻擊潛艇
SSGN726 俄亥俄號戰略核潛艇
SSBN727 密歇根號戰略核潛艇
SSBN728 弗羅里達號戰略核潛艇
SSGN729 喬治亞號戰略核潛艇
SSBN730 傑克遜維爾號戰略核潛艇
3.戰略核潛艇
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18艘(SSBN726-743) 俄亥俄戰略型核潛艇.
「俄亥俄」級是美國第四代戰略導彈核潛艇,也是迄今各國海軍中最先進的戰略核潛艇,是與前蘇聯爭奪核優勢的「殺手鐧」。因為它優異的綜合性能和所攜載的威力巨大的彈道導彈,所以被稱為「當代潛艇之王」。該級首艇「俄亥俄」號於1974年開工建造,1981年11月正式服役,總共建造18艘。
「俄亥俄」號1981年11月11日服役
「密歇根」號1982年9月11日服役
「佛羅里達」號1983年6月18日服役
「喬治亞」號1984年2月11日服役
「亨利•M•傑克遜」號1984年10月6日服役
「亞拉巴馬」號1985年5月25日服役
「阿拉斯加」號1986年1月25日服役
「路易斯安那」號1997年9月6日服役
「內華達」號1986年8月16日服役
「田納西」號1988年12月17日服役
「賓西法尼亞」號1989年9月9日服役
「西弗吉尼亞」號1990年10月20日服役
「肯塔基」號1991年7月13日服役
「馬里蘭」號1992年6月13日服役
「內布拉斯加」號1993年7月10日服役
「羅德島」號1994年7月9日服役
「緬因」號1995年7月29日服役
「懷俄明」號1996年7月13日服役
美國現役航母清單:
1企業級 企業號 CVN-65 1961年核動力 CVN65「企業」號
2尼米茲級尼米茲號 CVN-67 1975年核動力 CVN68
3德懷特•艾森豪威爾號 CVN-69 1977年 核動力 CVN69
4卡爾•文森號 CVN-70 1982年 核動力 CVN70
5西奧多•羅斯福號 CVN-71 1986年 核動力 CVN71
6亞伯拉罕•林肯號 CVN-72 1989年 核動力 CVN72
7喬治•華盛頓號 CVN-73 1992年核動力 CVN73
8約翰•C•斯坦尼斯號 CVN-74 1995年 核動力 CVN74
9哈里•杜魯門號 CVN-75 1998年 核動力 CVN75
10羅納德·里根號 CVN-76 2004年核動力 CVN-76
11喬治·布希號 CVN-77 2009年 核動力CVN-77
12、於2013年底最新下水的「傑拉爾德·R·福特」號 CVN-78 目前被公認為世界最強超級航母
在核彈運輸的空中載體:「重型戰略轟炸機」
美國空軍現役如下
B系列的有B-52, B-1,B-2戰略轟炸機, 另外計劃在研製和預備裝備的有 B-3, Hypersonic Global Range Recce/Strike Aircraft 兩種。
B-52「同溫層堡壘」重型戰略轟炸機
B-52是美國波音公司載1946年開始研製的遠程重心戰略轟炸機,也是世界最大的戰略轟炸機。該機初始設計的要求是:作戰高度在12000m以上,航程大,能作洲際飛行﹔可以攜帶多枚核彈。
B-52共生產了744架。B-52共有8個型號: XB-52 第一架原型機,裝YJ57-P-1渦噴機,單發推力38.7KN/3950kg
2012年只有大約95架B-52H還在服役,大約到2030年維持在100架的保有量
更先進的隱形重型轟炸機:到2012年 B—1B隱形重型轟炸機137架和45架B—2隱形重型轟炸機。一起共同組成美國空軍的戰略轟炸機機隊。
有如此強大的海空軍力量:相比較一下 2012年某國國防費預算僅為6702億元人民幣,就這些表現還和美國對比,真是笑掉大牙-----還是不要開戰的好。世界和平萬歲!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㈤ 羅德尼·金事件的法院審判
由於新聞媒體口誅筆伐,大造聲勢,使金案未審之前就已鬧得滿城風雨。在美國社會中,新聞媒體對司法活動的大量報導,對於司法過程和司法權是一種強大的監督力量。應該說,大眾傳播媒介對司法案件的深入報導和輿論監督,對於增加司法透明度,監督法官判案,提高法院審判質量,促進司法公正,揭露司法腐敗,培養公民法律觀念和意識,起到了難以估量的重要作用。
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盡管主流媒體都標榜自己客觀公正,但事實上仍然會受到不同的利益背景和價值取向的影響。當法院處於媒體所激起的公眾輿論喧囂包圍時,強大的輿論有可能對公正審判造成外來的巨大壓力,使法院審判喪失公正性和獨立性。正是由於存在這種危險,即使在崇尚新聞自由的美國,為了維護司法獨立和正當程序原則,法院和法官歷來都對新聞媒體抱有極大的警惕和戒備心理。著名的的霍姆斯大法官(Oliver Wendell Holmes Jr.,1902─1932任職),就以不讀報紙而著稱。
為了防止新聞媒體干涉法院獨立審判,美國法律規定,媒體對法庭活動只能進行文字描述,一般禁止錄音錄像和實況轉播法庭審案過程。所以,全國三大電視網和CNN對法庭活動進行報導時,所配畫面只能是法庭速寫師提供的速寫畫。轟動一時的辛普森案的審理過程經電視直播,在美國司法史上是極為罕見的例外。此外,為了防止媒體影響陪審團的獨立判斷,最高法院大法官克拉克(Tom C. Clark,任期1949─1967)1966年在謝潑德訴馬克斯威爾案(Sheppard v. Maxwell,1966)中指出:鑒於現代傳播媒介的煽動能力和將有傾向性的新聞報導隔絕開來的困難,初審法院應採取有利措施以保證法律之天平不會不利於被告。克拉克法官裁定:將陪審團與外界隔絕開來,也是本法官應根據辯護律師的建議而採取的措施。如果審判活動被公開報導而可能有失公正,應令重新審判。〔3〕
依照聯邦最高法院的判例,聯邦和州各級法院有責任確保新聞媒體不幹預公正審判,法官、律師和刑事案中的公訴人有責任挑選對案情一無所知的候選人出任陪審員,並使陪審團與媒體的宣傳報導暫時隔絕開來。在審判期間,法官有責任告誡陪審員,不得接觸任何媒體傳播的新聞和消息,只能將法庭所展示的證據作為判決的唯一根據。此外,法官還可以依法限制涉案人士與媒體接觸,推遲案件審判,變更審判地點,改變管轄法院。在金案中,加州地方法院法官下令將審案地點由洛杉磯縣遷到溫杜納縣,對審判結果造成了一定影響。溫杜納縣是洛杉磯地區警務人員的聚居區,民性保守,對警方權威推崇敬仰,白人占人口總數60%,黑人僅佔3%。在這一地區挑選出的陪審團,顯然對被告比較有利。
在加州地方法院審判時,警方被告聘請了一位經驗豐富的刑事辯護律師,此公以如簧之舌告訴陪審團,警察群毆嫌犯完全是基於自身的緊張和恐懼。他聲稱,在多數情況下,因超速、闖紅燈等小事違規,但卻在警察尾追時拚命逃竄的嫌犯,絕大多數是重罪在身的亡命之徒或毒品販子。這一經驗使警方從一開始就已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另外,金異常強壯,在拒捕時不僅一人輕松打翻四名警察,而且抗住了五萬伏高壓電警棍的兩次擊打,當遇到這類難以制服的拒捕嫌犯時,警察動用警棍是合法的,法律不應追究警察的責任。被告律師指出,根據未經刪剪的原始錄像,當失去控制的金向鮑威爾警官猛撲過來,威脅到警官的安全時,他們才被迫揮動警棍。
然而,關鍵性的問題在於,當金被最初的一陣亂棍打倒在地,完全失去反抗能力之後,為啥警察還要繼續施暴呢?這最後階段的攻擊是否有必要?被告律師根據錄像辯護說,金被打翻在地後,一直不停地滾動,並多次試圖站起來,對警官的反復喝令置之不理,結果造成警察執法過當。對警察來說,如果不將拒捕案犯徹底制服並銬住,那等於是失職。此外,如果細看錄像慢鏡頭,就可以發現,在雨點般打向金的56記警棍中,有23記打空了,根本不能算數。
被告律師特別強調,如果金不拒捕,那麼毆打事件根本就不會發生。對警察的一個極為有利的證據是,在案發之夜高速逃竄的汽車中,還有金的兩個黑人哥們,他們老老實實地遵循警察命令,結果毫發無損。由此證明,金的指控──白人警察出於種族偏見故意毆打無辜黑人──根本站不住腳。
可是,被告律師的這番滔滔雄辯,新聞媒體並未詳細報導。原因之一是,在重大案件審判期間,法官可以下令控辯雙方不得向新聞界透露案情,使審判過程不受社會輿論的監督和影響。然而,法官這種堅持司法獨立的倨傲立場,卻使庭外民眾無法及時得知案情中那些有利於白人警察的證據,其後果是毀滅性的。
1992年4月,地方法院陪審團做出裁決,宣布四位警官無罪(對鮑威爾警官一項罪狀的指控未定)。僅僅兩小時後,熊熊大火在洛杉磯四處燃起,黑煙彌漫,槍聲四起,很多人趁火打劫,涌進商店哄搶。法律和秩序徹底陷入癱瘓,四分之一的城區陷入火海,損失程度遠遠超過了60年代的黑人城市暴亂。更為嚴重的是,暴亂出現蔓延趨勢,全國各大城市都出現動亂跡象。老布希總統不得不調動數萬聯邦軍隊和加州國民警衛隊進入洛杉磯市平暴。
暴亂發生後,責怪和謾罵紛紛指向陪審團,陪審員被罵為納粹種族分子。面對指責,一位陪審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辯解說:金從未失去控制,一直是金在主導整個過程,是他自己決定逮捕的時間要多久,他並沒有遭到虐待,很多時候警棍根本沒有打到身上,警察的行為完全合法。另一位陪審員表示:警察有權在必要時使用暴力進行逮捕,他們的所作所為,正是納稅人雇他們乾的。〔4〕
在一片混亂和憤怒之中,哪裡還有人會注意聽陪審員的解釋。而且,1992年是大選年,洛杉磯暴亂使老布希總統心急如焚。暴亂平息之後,白宮新聞發言人立即宣稱,暴亂的許多根源,是60年代開始的那些失敗的計劃,含沙射影地把矛頭指向了民主黨總統約翰遜當年的偉大社會計劃。老布希總統本人則在電視上向選民信誓旦旦地保證,聯邦政府將盡最大努力,以觸犯聯邦民權法的刑事罪名重新起訴4位白人警察。人所共知,美國是一個三權分立的國家。可是,老布希總統作為聯邦政府行政部門首腦,在當時聯邦大陪審團〔5〕尚未就金案舉行聽證和做出起訴裁決時,竟然越俎代庖,宣布聯邦政府將重新起訴白人警察,他大概是急昏了頭。
值得注意的是,老布希總統宣布重新起訴警察一事,涉及到美國憲法中禁止雙重懲罰(Double Jeopardy)的憲政難題。為了防止官府憑藉手中特權,沒完沒了地任意迫害小民百姓,憲法第5修正案規定,任何人不得因同一犯罪行為而兩次遭受生命和身體的危害。憲法第7修正案規定,除非依照習慣法規則,聯邦法院不得重新審查經陪審團裁決的事實。具體地說,在刑事案件中,經陪審團做出的無罪開釋裁決是不可改變的。比如,加州地方法院陪審團在辛普森案中做出無罪裁決,即成為該案的終審裁決,控方不能上訴。以後即使發現了新的證據,地方法院和聯邦法院都無法立案重審辛普森。但是,控方可以在民事法庭以民事罪名重新起訴,要求經濟或傷害賠償。
那麼,為什麼老布希總統敢放出大話,聲稱聯邦政府將重新起訴已被加州地方法院陪審團無罪開釋的4位警察呢?原來,這里也有例外的情況。根據最高法院1922年對美國訴蘭扎案〔6〕(United States v. Lanza,1922)的裁決,在某些極特殊情況下,雙重懲罰並不違憲。例如,在20世紀60年代,由於南方喬治亞州由白人組成的陪審團出於種族偏見,使殺害黑人的白人三K黨徒在罪證確鑿的情況下,仍然被陪審團無罪開釋。在民權運動的壓力,聯邦政府終於忍無可忍,被迫強行介入,在聯邦法院以侵犯民權的特殊刑事罪名重審此案,終於使涉案的三K黨徒受到懲罰。這樣,盡管金案中的白人警察不是三K黨徒,他們涉嫌觸犯的刑律只是執法過當,但聯邦法院在種種壓力之下,仍然可以根據幾乎毫無相似之處的先例起訴4位警察。警察的薪水並不高,沒錢聘請著名憲法律師上訴喊冤。此外,洛杉磯市警察局和市政府都拒絕為涉案警察付律師費,一向熱衷於幫助弱者打官司,將侵犯公民憲法權利的案件上訴到最高法院的美國公眾自由聯盟,這回一聲不吱,假裝啥也沒看見,4位警察只能自認倒霉。
這樣,金被毆一案,實際上已淪為一個政治案。聯邦政府憂心忡忡,擔心再有一次無罪判決,將有可能激起全國規模的黑人暴亂。依照美國司法制度常例,涉及重要案件的陪審團的挑選程序極為嚴格,候選人會收到厚達數十頁的問卷,其中包括一百多條不容躲避的問題,涉及家庭成員職業以及對警察、嫌犯和少數族裔的看法等敏感問題,藉以判定陪審員是否持有公正和中立的立場。可是,在重審案中,聯邦地區法院的主審法官一反常規,禁止被告律師向候選人提出諸如你是否有勇氣堅持與絕大多數人意見相左的立場之類的問題,令被告律師大驚失色。可以說,聯邦地區法院從一開始就定下了死活也要把民憤極大的白人警察定罪的基調。
經過長達一年時間的審理,1993年4月,聯邦地區法院小陪審團做出裁決,4名警察中的鮑威爾警官和孔恩警長被裁定有罪,另外兩名警察則被無罪開釋。判決之後,全國各地風平浪靜,聯邦政府總算如釋重負。根據聯邦法規和慣例,觸犯聯邦民權法的刑事罪犯,至少應被判處6年有期徒刑。可是,聯邦地區法院法官在依法量刑時,卻動了一點兒惻隱之心,只給兩位警官判了兩年半有期徒刑。全美各地民權團體聞訊大怒,堅決要求聯邦司法部向分管加州地區的聯邦第9巡迴上訴法院上訴。
1994年4月,金在州法院的民事賠償案(Rodney King v. City of Los Angeles)中勝訴,獲得了總額高達380萬美元的傷害賠償,搖身一變成為百萬富翁。1995年1月,聯邦第9上訴法院在壓力下做出判決,判定聯邦地區法院對有罪警察量刑過輕,下令重新量刑,加重刑罰。重刑威脅之下,因律師費已負債累累的孔恩和鮑威爾警官痛下決心,寧可砸鍋賣鐵,傾家盪產,也一定要聘請大牌律師,向聯邦最高法院喊怨叫屈,請求大法官主持公道。1996年6月,聯邦最高法院以9比0對孔恩訴美國案〔7〕(Koon v. United States, 1996)做出裁決,以警察違法打人與金拒捕有關系為理由,推翻了聯邦上訴法院關於對警察加重刑罰的裁定。轟動一時的羅德尼.金案終於降下了帷幕。
坦率地說,羅德尼.金被毆案觸發洛杉磯大暴亂的緣由極為復雜:美國經濟全球化導致大都市地區黑人勞工階層大量下崗失業,失去了基本生活保障;里根執政時期大幅度消減福利計劃,致使貧富懸殊惡性發展;黑人貧困社區長期遭受忽視,犯罪率居高不下;司法制度弊端叢生,警察執法犯法、濫用權力現象極為普遍。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是,新聞媒體呼風喚雨,大造聲勢,用刪剪過的錄像和偏離事實真相的司法新聞誤導民眾,在某種意義上一手導演了這場前所未有的都市大暴亂。而金本人又集前科罪犯、拒捕嫌犯和暴力受害者於一身,充份反映出美國社會中種族矛盾和民主制度的復雜性和多面性。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布萊克(Hugo L. Black,1937─1971任職)有句名言:言論自由與公正審判是我們文明中兩種最為珍貴的東西,實在難以在二者之間取捨。〔8〕羅德尼.金被毆案反映出的諸多問題,正是這種兩難困境的真實寫照。
㈥ 求美國的憲法全文
美國憲法
我們合眾國人民,為建立更完善的聯邦,樹立正義,保障國內安寧,提供共同
防務,促進公共福利,並使我們自己和後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為美利堅合眾國制
定本憲法。
第 一 條
第一款 本憲法授予的全部立法權,屬於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合眾國國會
。
第二款 眾議院由各州人民每兩年選舉產生的眾議員組成。每個州的選舉人須
具備該州州議會人數最多一院選舉人所必需的資格。
凡年齡不滿二十五歲,成為合眾國公民不滿七年,在一州當選時不是該州居民
者,不得擔任眾議員。
[眾議員名額和直接稅稅額,在本聯邦可包括的各州中,按照各自人口比例進
行分配。各州人口數,按自由人總數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確定。自由
人總數包括必須服一定年限勞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稅的印第安人。]①人口的
實際統計在合眾國國會第一次會議後三年內和此後每十年內,依法律規定的方式進
行。每三萬人選出的眾議員人數不得超過一名,但每州至少須有一名眾議員;在進
行上述人口統計以前,新罕布希爾州有權選出三名,馬薩諸塞州八名,羅得島州和
普羅維登斯種植地一名,康涅狄格州五名,紐約州六名,新澤西州四名,賓夕法尼
亞州八名,特拉華州一名,馬里蘭州六名,弗吉尼亞州十名,北卡羅來納州五名,
南卡羅來納州五名,喬治亞州三名。
任何一州代表出現缺額時,該州行政當局應發布選舉令,以填補此項缺額。
眾議院選舉本院議長和其他官員,並獨自擁有彈劾權。
第三款 合眾國參議院由[每州州議會選舉的]②兩名參議員組成,任期六年;
每名參議員有一票表決權。
參議員在第一次選舉後集會時,立即分為人數盡可能相等的三個組。第一組參
議員席位在第二年年終空出,第二組參議員席位在第四年年終空出,第三組參議員
席位在第六年年終空出,以便三分之一的參議員得每二年改選一次。[在任何一州
州議會休會期間,如因辭職或其他原因而出現缺額時,該州行政長官在州議會下次
集會填補此項缺額前,得任命臨時參議員。]⑧
凡年齡不滿三十歲,成為合眾國公民不滿九年,在一州當選時不是該州居民者
,不得擔任參議員。
合眾國副總統任參議院議長,但除非參議員投票時贊成票和反對票相等,無表
決權。
參議院選舉本院其他官員,並在副總統缺席或行使合眾國總統職權時,選舉一
名臨時議長。
參議院獨自擁有審判一切彈劾案的權力。為此目的而開庭時,全體參議員須宣
誓或作代誓宣言。合眾國總統受審時,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審判。無論何人,
非經出席參議員三分之二的同意,不得被定罪。
彈劾案的判決,不得超出免職和剝奪擔任和享有合眾國屬下有榮譽、有責任或
有薪金的任何職務的資格。但被定罪的人,仍可依法起訴、審判、判決和懲罰。
第四款 舉行參議員和眾議員選舉的時間、地點和方式,在每個州由該州議會
規定。但除選舉參議員的地點外,國會得隨時以法律制定或改變這類規定。
國會每年至少開會一次,除非國會以法律另訂日期外,此會議在(十二月第一
個星期一]④舉行。
第五款 每院是本院議員的選舉、選舉結果報告和資格的裁判者。每院議員過
半數,即構成議事的法定人數;但不足法定人數時,得逐日休會,並有權按每院規
定的方式和罰則,強迫缺席議員出席會議。
每院得規定本院議事規則,懲罰本院議員擾亂秩序的行為,並經三之二議員的
同意開除議員。
每院應有本院會議記錄,並不時予以公布,但它認為需要保密的部分除外。每
院議員對於任何問題的贊成票和反對票,在出席議員五分之一的請求下,應載入會
議記錄。
在國會開會期間,任何一院,未經另一院同意,不得休會三日以上,也不得到
非兩院開會的任何地方休會。
第六款 參議員和眾議員應得到服務的報酬,此項報酬由法律確定並由合眾國
國庫支付。他們除犯叛國罪、重罪和妨害治安罪外,在一切情況下都享有在出席各
自議院會議期間和往返於各自議院途中不受逮捕的特權。他們不得因在各自議院發
表的演說或辯論而在任何其他地方受到質問。
參議員或眾議員在當選任期內,不得被任命擔任在此期間設置或增薪的合眾國
管轄下的任何文官職務。凡在合眾國屬下任職者,在繼續任職期間不得擔任任何一
院議員。
第七款 所有徵稅議案應首先在眾議院提出,但參議院得像對其他議案一樣,
提出或同意修正案。
眾議院和參議院通過的每一議案,在成為法律前須送交合眾國總統。總統如批
准該議案,即應簽署;如不批准,則應將該議案同其反對意見退回最初提出該議案
的議院。該院應特此項反對見詳細載入本院會議記錄並進行復議。如經復議後,該
院三分之二議員同意通過該議案,該議案連同反對意見應一起送交另一議院,並同
樣由該院進行復議,如經該院三分之二議員贊同,該議案即成為法律。但在所有這
類情況下,兩院表決都由贊成票和反對票決定;對該議案投贊成票和反對票的議員
姓名應分別載入每一議院會議記錄。如任何議案在送交總統後十天內(星期日除外
)未經總統退回,該議案如同總統已簽署一樣,即成為法律,除非因國會休會而使
該議案不能退回,在此種情況下,該議案不能成為法律。
凡須由參議院和眾議院一致同意的每項命令、決議或表決(關於休會問題除外
),須送交合眾國總統,該項命令、決議或表決在生效前,須由總統批准,如總統
不批准,則按照關於議案所規定的規則和限制,由參議院和眾議院三分之二議員重
新通過。
第八款 國會有權:
規定和徵收直接稅、進口稅、捐稅和其他稅,以償付國債、提供合眾國共同防
務和公共福利,但一切進口稅、捐稅和其他稅應全國統一;
以合眾國的信用借款;
管制同外國的、各州之間的和同印第安部落的商業;
制定合眾國全國統一的歸化條例和破產法;
鑄造貨幣,釐定本國貨幣和外國貨幣的價值,並確定度量衡的標准;
規定有關偽造合眾國證券和通用貨幣的罰則;
設立郵政局和修建郵政道路;
保障著作家和發明家對各自著作和發明在限定期限內的專有權利,以促進科學
和工藝的進步;
設立低於最高法院的法院;
界定和懲罰在公海上所犯的海盜罪和重罪以及違反國際法的犯罪行為;
宣戰,頒發擄獲敵船許可狀,制定關於陸上和水上捕獲的條例;
招募陸軍和供給軍需,但此項用途的撥款期限不得超過兩年;
建立和維持一支海軍;
制定治理和管理陸海軍的條例;
規定徵召民兵,以執行聯邦法律、鎮壓叛亂和擊退入侵;
規定民兵的組織、裝備和訓練,規定用來為合眾國服役的那些民兵的管理,但
民兵軍官的任命和按國會規定的條例訓練民兵的權力,由各州保留;
對於由某些州讓與合眾國、經國會接受而成為合眾國政府所在地的地區(不得
超過十平方英里),在任何情況下都行使獨有的立法權;對於經州議會同意、由合
眾國在該州購買的用於建造要塞、彈葯庫、兵工廠、船塢和其他必要建築物的一切
地方,行使同樣的權力;以及制定為行使上述各項權力和由本憲法授予合眾國政府
或其任何部門或官員的一切其他權力所必要和適當的所有法律。
第九款 現有任何一州認為得准予入境之人的遷移或入境,在一千八百零八年
以前,國會不得加以禁止,但對此種人的入境,每人可征不超過十美元的稅。不得
中止人身保護狀的特權,除非發生叛亂或入侵時公共安全要求中止這項特權。
不得通過公民權利剝奪法案或追溯既往的法律。
[除依本憲法上文規定的人口普查或統計的比例,不得徵收人頭稅或其他直接
稅。]⑤
對於從任何一州輸出的貨物,不得征稅。
任何商業或稅收條例,都不得給予一州港口以優惠於他州港口的待遇;開往或
開出一州的船舶,不得被強迫在他州入港、出港或納稅。
除根據法律規定的撥款外,不得從國庫提取款項。一切公款收支的定期報告書
和賬目,應不時予以公布。
合眾國不得授予貴族爵位。凡在合眾國屬下擔任任何有薪金或有責任的職務的
人,未經國會同意,不得從任何國王、君主或外國接受任何禮物、俸祿、官職或任
何一種爵位。
第十款 任何一州都不得:締結任何條約,參加任何同盟或邦聯;頒發捕獲敵
船許可狀;鑄造貨幣;發行紙幣;使用金銀幣以外的任何物品作為償還債務的貨幣
;通過任何公民權利剝奪法案、追溯既往的法律或損害契約義務的法律;或授予任
何貴族爵位。
任何一州,未經國會同意,不得對進口貨或出口貨徵收任何稅款,但為執行本
州檢查法所絕對必需者除外。任何一州對進口貨或出口貨所征全部稅款的純收益供
合眾國國庫使用;所有這類法律得由國會加以修正和控制。
任何一州,未經國會同意,不得徵收任何船舶噸位稅,不得在和平時期保持軍
隊或戰艦,不得與他州或外國締結協定或盟約,除非實際遭到入侵或遇刻不容緩的
緊迫危險時不得進行戰爭。
第 二 條
第一款 行政權屬於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總統任期四年,副總統的任期相同。
總統和副總統按以下方法選舉;每個州依照該州議會所定方式選派選舉人若幹人,
其數目同該州在國會應有的參議員和眾議員總人數相等。但參議員或眾議員,或在
合眾國屬下擔任有責任或有薪金職務的人,不得被選派為選舉人。
[選舉人在各自州內集會,投票選舉兩人,其中至少有一人不是選舉人本州的
居民。選舉人須開列名單,寫明所有被選人和每人所得票數;在該名單上簽名作證
,將封印後的名單送合眾國政府所在地,交參議院議長收。參議院議長在參議院和
眾議院全體議員面前開拆所有證明書,然後計算票數。得票最多的人,如所得票數
超過所選派選舉人總數的半數,即為總統。如獲得此種過半數票的人不止一人,且
得票相等,眾議院應立即投票選舉其中一人為總統。如無人獲得過半數票;該院應
以同樣方式從名單上得票最多的五人中選舉一人為總統。但選舉總統時,以州為單
位計票,每州代表有一票表決權;三分之二的州各有一名或多名眾議員出席,即構
成選舉總統的法定人數,選出總統需要所有州的過半數票。在每種情況下,總統選
出後,得選舉人票最多的人,即為副總統。但如果有兩人或兩人以上得票相等,參
議院應投票選舉其中一人為副總統。]
國會得確定選出選舉人的時間和選舉人投票日期,該日期在全合眾國應為同一
天。
無論何人,除生為合眾國公民或在本憲法採用時已是合眾國公民者外,不得當
選為總統;凡年齡不滿三十五歲、在合眾國境內居住不滿十四年者,也不得當選為
總統。
[如遇總統被免職、死亡、辭職或喪失履行總統權力和責任的能力時,總統職
務應移交副總統。國會得以法律規定在總統和副總統兩人被免職、死亡、辭職或喪
失任職能力時,宣布應代理總統的官員。該官員應代理總統直到總統恢復任職能力
或新總統選出為止。]⑦
總統在規定的時間,應得到服務報酬,此項報酬在其當選擔任總統任期內不得
增加或減少。總統在任期內不得接受合眾國或任何一州的任何其他俸祿。
總統在開始執行職務前,應作如下宣誓或代誓宣言:「我庄嚴宣誓(或宣言)我
一定忠實執行合眾國總統職務,竭盡全力維護、保護和捍衛合眾國憲法」。
策二款 總統是合眾國陸軍、海軍和征調為合眾國服役的各州民兵的總司令。
他得要求每個行政部門長官就他們各自職責有關的任何事項提出書面意見。他有權
對危害合眾國的犯罪行為發布緩刑令和赦免令,但彈劾案除外。
總統經咨詢參議院和取得其同意有權締結條約,但須經出席參議員三分之二的
批准。他提名,並經咨詢參議院和取得其同意,任命大使、公使和領事、最高法院
法官和任命手續未由本憲法另行規定而應由法律規定的合眾國所有其他官員。但國
會認為適當時,得以法律將這類低級官員的任命權授予總統一人、法院或各部部長
。
總統有權委任人員填補在參議院休會期間可能出現的官員缺額,此項委任在參
議院下期會議結束時滿期。
第三款 總統應不時向國會報告聯邦情況,並向國會提出他認為必要和妥善的
措施供國會審議。在非常情況下,他得召集兩院或任何一院開會。如遇兩院對休會
時間有意見分歧時,他可使兩院休會到他認為適當的時間。他應接見大使和公使。
他應負責使法律切實執行,並委任合眾國的所有官員。
第四款 總統、副總統和合眾國的所有文職官員,因叛國、賄賂或其他重罪和
輕罪而受彈劾並被定罪時,應予免職。
第 三 條
第一款 合眾國的司法權,屬於最高法院和國會不時規定和設立的下級法院。
最高法院和下級法院的法官如行為端正,得繼續任職,並應在規定的時間得到服務
報酬,此項報酬在他們繼續任職期間不得減少。
第二款 司法權的適用范圍包括:由於本憲法、合眾國法律和根據合眾國權力
已締結或將締結的條約而產生的一切普通法的和衡平法的案件;涉及大使、公使和
領事的一切案件;關於海事法和海事管轄權的一切案件;合眾國為一方當事人的訴
訟;兩個或兩個以上州之間的訴訟;[一州和他州公民之間的訴訟;]⑧不同州公民
之間的訴訟;同州公民之間對不同州讓與土地的所有權的訴訟;一州或其公民同外
國或外國公民或國民之間的訴訟。
涉及大使、公使和領事以及一州為一方當事人的一切案件,最高法院具有第一
審管轄權。對上述所有其他案件,不論法律方面還是事實方面,最高法院具有上訴
審管轄權,但須依照國會所規定的例外和規章。
除彈劾案外,一切犯罪由陪審團審判;此種審判應在犯罪發生的州內舉行;但
如犯罪不發生在任何一州之內,審判應在國會以法律規定的一個或幾個地點舉行。
第三款 對合眾國的叛國罪只限於同合眾國作戰,或依附其敵人,給予其敵人
以幫助和鼓勵。無論何人,除根據兩個證人對同一明顯行為的作證或本人在公開法
庭上的供認,不得被定為叛國罪。
國會有權宣告對叛國罪的懲罰,但因叛國罪而剝奪公民權,不得造成血統玷污
,除非在被剝奪者在世期間,也不得沒收其財產。
第 四 條
第一款 每個州對於他州的公共法律、案卷和司法程序,應給予充分信任和尊
重。國會得以一般法律規定這類法律、案卷和司法程序如何證明和具有的效力。
第二款 每個州的公民享有各州公民的一切特權和豁免權。
在任何一州被控告犯有叛國罪、重罪或其他罪行的人,逃脫法網而在他州被尋
獲時,應根據他所逃出之州行政當局的要求將他交出,以便解送到對犯罪行為有管
轄權的州。
[根據一州法律須在該州服勞役或勞動的人,如逃往他州,不得因他州的法律
或規章而免除此種勞役或勞動,而應根據有權得到此勞役或勞動之當事人的要求將
他交出。]⑨
第三款 新州得由國會接納加入本聯邦;但不得在任何其他州的管轄范圍內組
成或建立新州;未經有關州議會和國會的同意,也不得合並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州或
幾個州的一部分組成新州。
國會對於屬於合眾國的領土或其他財產,有權處置和制定一切必要的條例和規
章。對本憲法條文不得作有損於合眾國或任何一州的任何權利的解釋。
第四款 合眾國保證本聯邦各州實行共和政體,保護每州免遭入侵,並應州議
會或州行政長官(在州議會不能召開時)的請求平定內亂。
第 五 條
國會在兩院三分之二議員認為必要時,應提出本憲法的修正案,或根據各州三
分之二州議會的請求,召開制憲會議提出修正案。不論哪種方式提出的修正案,經
各州四分之三州議會或四分之三州制憲會議的批准,即實際成為本憲法的一部分而
發生效力;採用哪種批准方式,得由國會提出建議。但[在一千八百零八年以前制
定的修正案,不得以任何形式影響本憲法第一條第九款第一項和第四項];⑩任何
一州,不經其同意,不得被剝奪它在參議院的平等投票權。
第 六 條
本憲法採用前訂立的一切債務和承擔的一切義務,對於實行本憲法的合眾國同
邦聯時期一樣有效。
本憲法和依本憲法所制定的合眾國法律,以及根據合眾國的權力已締結或將締
結的一切條約,都是全國的最高法律;每個州的法官都應受其約束,即使州的憲法
和法律中有與之相抵觸的內容。
上述參議員和眾議員,各州州議會議員,以及合眾國和各州所有行政和司法官
員,應宣誓或作代誓宣言擁護本憲法;但決不得以宗教信仰作為擔任合眾國屬下任
何官職或公職的必要資格。
第 七 條
經九個州制憲會議的批准,即足以使本憲法在各批准州成立。本憲法於耶酥紀
元一千七百八十七年,即美利堅合眾國獨立後第十二年的九月十七日,經出席各州
在制憲會議上一致同意後制定。我們謹在此簽名作證。
主席、弗吉尼亞州代表喬治·華盛頓
新罕布希爾州
約翰·蘭登 尼古拉斯·吉爾曼
馬薩諸塞州
納撒尼爾·戈勒姆 魯弗斯·金
康涅狄格州
威廉·塞繆爾·約翰遜 羅傑·謝爾曼
紐約州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新澤西州
威廉·利文斯頓 威廉·帕特森
戴維·布里爾利 喬納森·戴頓
賓夕法尼亞州
本傑明·富蘭克林 托馬斯·菲茨西蒙斯
托馬斯·米夫林 賈雷德·英格索爾
羅伯特·莫里斯 詹姆斯·威爾遜
喬治·克萊默 古·莫里斯
特拉華州
喬治·里德 理查德·巴西特
小岡寧·貝德福德
雅各布·布魯姆 約翰·迪金森
馬里蘭州
詹姆斯·麥克亨利 丹尼爾·卡羅爾
聖托馬斯·詹尼弗的丹尼爾
弗吉尼亞州
約翰·布萊爾 小詹姆斯·麥迪遜
北卡羅來納州
威廉·布朗特 休·威廉森
理查德·多布斯·斯佩特
南卡羅來納州
約翰·拉特利奇 查爾斯·平克尼
查爾斯·科茨沃斯·平克尼 皮爾斯·巴特勒
喬治亞州
威廉·費尤 亞伯拉罕·鮑德溫
證人:威廉·傑克遜,秘書
㈦ 有誰能幫幫我找找美國1789年司法法和聯邦憲法
美利堅合眾國憲法(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簡稱美國憲法,是美國的根本大法。該憲法於1787年9月17日在費城召開的美國制憲會議上獲得代表的批准,並在此後不久被當時美國擁有的13個州的特別會議所批准。根據這部憲法,美國成為一個由各個擁有主權的州所組成的聯邦國家,同時也有一個聯邦政府來為聯邦的運作而服務。從此聯邦體製取代了基於邦聯條例而存在的較為鬆散的邦聯體制。1789年,美國憲法正式生效。該部憲法為日後許多國家的成文憲法的制定提供了成功的典範。
歷史
主條目:美國憲法歷史
美國憲法原稿第二頁在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13個殖民地地區根據邦聯條例,首次成立了以大陸會議為形式的鬆散的中央政府。在這種體制下,大陸會議沒有徵稅權,同時由於缺乏全國性的行政和司法機構,國會只能依靠各個州的地方政府(各地政府之間往往缺乏協作)來實施其指定的法律。同時,國會對於各州之間的關稅也無權介入。由於條例規定只有所有州的一致同意才能修改《邦聯條例》,而且各州對於中央政府非常不重視,經常不派員參加中央會議,因此國會經常因為表決人數不足而被迫休會。
1786年9月,5個州的行政長官在安那波利斯舉行會議,討論如何修改邦聯條例以促進各州之間的通商往來。會後他們邀請各州的代表來到費城進一步討論發展聯邦政府的事宜。在激烈的辯論之後,邦聯國會在1787年2月21日批准了修訂邦聯條約的方案。除羅德島州之外的12個州都接受了邀請,並派代表參加1787年5月在費城舉行的會議。最初的決議案寫明了這次會議的目的是起草邦聯條例的修正案,但是會議最終決定重新起草一部憲法。費城制憲會議代表投票同意採用秘密會議的方式,並且同意新的法案需要獲得13個州中的9個州的批准才能生效。有人批評說這是對會議許可權和現行法律的逾越。但是對於邦聯體制下的政府極度不滿的會議代表全體一致同意將憲法草案交付各州表決。1787年9月17日,憲法在費城正式成立,此後經過數個州的激烈公民投票,終於在1789年3月4日成立了新的聯邦政府。
日期 州名 投票結果 贊成率
同意 反對
1 1787年12月7日 特拉華州 30 0 100%
2 1787年12月12日 賓西法尼亞州 46 23 67%
3 1787年12月18日 新澤西州 38 0 100%
4 1788年1月2日 喬治亞州 26 0 100%
5 1788年1月9日 康涅狄克州 128 40 76%
6 1788年2月6日 馬薩諸塞州 187 168 53%
7 1788年4月28日 馬里蘭州 63 11 85%
8 1788年5月23日 南卡羅來那州 149 73 67%
9 1788年6月21日 新罕布希爾州 57 47 55%
10 1788年6月25日 弗吉尼亞州 89 79 53%
11 1788年7月26日 紐約州 30 27 53%
12 1789年11月21日 北卡羅來那州 194 77 72%
13 1790年5月29日 羅德島州 34 32 52%
目前憲法條文的原稿收藏於華盛頓的美國國家檔案館,向世人永久展出。
關於在憲法草案上簽名的會議代表名單,請參看美國憲法草案簽署人列表。
[編輯]
憲法概要
美國憲法原稿第三頁美國憲法第六條第二款將其本身的地位表述為「國家的最高法律」。法官們通常將之理解為:當國會或者州的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與美國憲法有所沖突的話,這些法律將被宣布無效。兩個多世紀以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通過眾多判例不斷地強化美國憲法的權威性。
美國憲法明確了由選舉產生的政府具有唯一的合法性。人民通過選舉或者指定產生的政府官員和議員來行使權力。議員們也可以修改美國憲法和其他基本法律,甚至還可以重新起草新的憲法。
根據產生方式的不同,各種政府官員在權力上有著不同的限制。通過選舉產生的官員只有通過選舉才能繼續留任其職位。而由政府首長或部門指派的其他官員則根據指派人的意願決定去留,而且隨時可以被罷免。這一規則也存在例外:美國聯邦法院系統法官在接受美國總統的任命之後,該項任命將終身有效。創立這一例外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法官在司法過程中不因為其職位的變動而受到行政權力的不當干涉和壓力。
[編輯]
政府運作的基本原則
美國憲法原稿第四頁盡管美國憲法歷經多次修改,但是1789年憲法的基本原則至今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權分立——美國國家權力分為三部分: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這三部分權力相互之間保持獨立。在理論上,三權是完全平等,並且互相制衡。每種權力都有限制另外兩種權力濫用的職能。這就是現代民主社會著名的三權分立原則。一般認為其思想根源來自法國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鳩的著作《論法的精神》。
聯邦體制——美國憲法規定美國採用聯邦制的國體。聯邦政府只擁有在憲法中列舉的有限權力,而其餘未列明的權利都屬於各州或者人民。(參看美國憲法第十修正案)
憲法至上——美國憲法以及國會通過的法律的效力高於其他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規定。自從1803年著名的馬伯里訴麥迪遜案之後,美國聯邦法院系統擁有了違憲審查權。這意味著聯邦各級法院可以審查立法機關通過的法律是否與憲法相抵觸,並且可以宣布違反憲法的法律無效。同時,法院還可以審查包括美國總統在內的各級政府頒布的法令的合憲性。但是,法院的這種審查權不能主動行使,只能在某一具體訴訟中被運用。因此,這也被稱作「被動的審查權」。(參看美國聯邦政府訴尼克松案)
人人平等——根據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人人都有平等地獲得法律保護的權利。各州之間也保持平等地位,原則上任何州都不能獲得聯邦政府的特殊對待。根據憲法的規定,各州要互相尊重和承認彼此的法律。州政府和聯邦政府要在形式上保持共和體制。
根據美國憲法第5章所規定的程序,美國國會可以通過憲法修正案。此外,美國2/3以上的州可以聯合提出修改憲法的議案。一旦修正案獲得通過,將被視為美國憲法的一部分,其效力等同於美國憲法主文。
[編輯]
憲法序言
主條目:美國憲法序言
美國憲法的序言只有一句話,由52個單詞構成。其中譯文如下:
我們合眾國人民,為建立更完善的聯邦,樹立正義,保障國內安寧,提供共同防務,促進公共福利,並使我們自己和後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為美利堅合眾國制定本憲法。
這篇序言並沒有賦予或者限制任何主體的權力,僅僅闡明了制定美國憲法的理論基礎和目的。盡管如此,這篇序言尤其是最開頭的「我們合眾國人民」(英文為"We the people"三個單詞)卻成為美國憲法中被引用頻率最高的部分。
[編輯]
憲法正文
在序言之後,美國憲法的正文由7個章節組成。主要規定了政府三大權力的組織和運作,各州與聯邦政府的關系,憲法本身的修改和批准程序等。與現代世界各國憲法頗為不同的是,美國憲法正文中幾乎沒有提到人民享有的權利(即人權)。但在憲法生效後不久,美國國會一次性通過了10條修正案,主要規定了人民應享有的基本人權,其主要內容成為現代憲法中人權規定的主要淵源之一。
[編輯]
立法權
主條目:美國憲法第一章
憲法第一章規定了立法機構即美國國會的權力和組織。美國國會包括眾議院和參議院兩部分。憲法規定了國會議員的選舉辦法以及任職資格條件。此外,條文還簡要規定了立法程序以及國會的職權范圍。第一章的末尾規定了對聯邦和各州立法機關的限制。
[編輯]
行政權
主條目:美國憲法第二章
憲法第二章規定了行政機構即美國總統的相關事項:美國總統選舉的程序、政府官員任職資格、就任儀式的宣誓、政府官員的權力和職責、指派官員的程序。同時,這一章還特別規定了美國副總統的職位,並規定在美國總統失去行為能力或者辭職之後由副總統繼任其職位。憲法規定,美國副總統兼任美國參議院議長一職,但是在近些年來的實踐中,這種做法已非常少見。第二章最後還規定了對政府官員(包括總統、副總統、法官和其他官員)的彈劾以及免職程序。 (參看美國行政系統)
[編輯]
司法權
主條目:美國憲法第三章
憲法第三章 是對司法機關即美國聯邦法院系統(包括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有關規定。憲法規定要建立一個最高法院,原則上美國國會可以設立低級別的法院,而所有低級法院的判決和命令都可由最高法院進行再審。這一章還規定了所有刑事訴訟都要實行陪審團制度、叛國罪的定義、國會對於叛國罪的處罰以及限制。
[編輯]
各州權力和限制
主條目:美國憲法第四章
憲法第四章規定了各州與聯邦政府之間以及各州之間的關系。例如,憲法規定,各州政府要完全尊重和充分信賴其他州的法令、記錄和司法程序。國會有權調整各州承認上述文件效力的程序。「特權和免責條款」禁止各州政府為了本地居民利益而差別性地對待其他州的居民。 (例如,禁止規定「在亞利桑那州犯罪的俄亥俄州居民將得到比本地居民更嚴厲的處罰」)第四章還規定了各州之間的罪犯引渡程序,各州之間遷徙和旅遊的自由等。現在居住在各州邊境地區的居民對於跨州的移動早已習以為常,但是如果根據曾經生效的邦聯條例,跨越各州邊境通常是非常困難和花費成本的事情。
[編輯]
憲法修正程序
主條目:美國憲法第五章
當年制憲代表在草案上簽字時所使用的銀制墨水盒憲法第五章規定了修正美國憲法的程序。早在憲法制定之初,憲法的起草者們就已經清楚地意識到隨著國家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憲法需要不斷被修改。同時,他們也認為憲法的修改不宜過於頻繁。為了做到兩者的平衡,起草者們設計了一套啟動修憲的雙重程序。
修正程序可以通過兩種方式被啟動:國會發起或者各州發起。首先,國會兩院必要人數(而非全體議員)的2/3以上多數可以提出憲法修正的議案。其次,美國2/3以上的州要求國會召開修憲會議時,國會必須召集全國性修憲會議。至今為止,美國憲法的歷次修正都是通過前一次方法啟動的。
憲法修正案在獲得國會或者全國性修憲會議的通過後,還需要獲得3/4以上的州的批准方能生效。憲法第五章規定了國會有權選擇各州立法機關或者各州特別修憲會議來執行上述批准程序。歷史上,只有憲法第二十一修正案是由各州的特別修憲會議批準的。憲法第五章還規定了對於修正案的唯一限制:在未經各州同意之前,任何修正案都不能剝奪各州在參議院的平等代表席位。
與許多國家的憲法不同,美國憲法的修正案並不對憲法本文進行修改,而是在憲法後進行附加。即使憲法的原文顯得過時或者應該被廢止,但仍然不能被直接刪除或者修改。
[編輯]
聯邦權力
主條目:美國憲法第六章
憲法第六章規定了憲法本身和聯邦政府制定的法律以及簽訂的條約在全國范圍內具有最高權威。同時,憲法也確認了根據邦聯條例而發行的國債,還要求所有立法、行政、司法機關要宣誓維護憲法的地位。
[編輯]
憲法批准程序
主條目:美國憲法第七章
憲法第七章規定了這部憲法本身得以生效的表決程序。起初美國憲法作為邦聯條例的修正形式,需要獲得全部13個州的批准方能成立。然而憲法第七章只要求獲得9個州以上的批准就可以使憲法生效。為此,許多學者認為一旦只有9個州批准了這部憲法草案,那麼將從原有的邦聯中脫離出來,成立一個新的聯邦體國家。而不批準的其餘州將留在舊邦聯體制內。事實上,這種理論並沒有得到實踐的印證,因為13個州最終全部批准了這部憲法。
[編輯]
憲法修正案
主條目:美國憲法修正案及美國權利法案
截至目前為止,美國憲法共通過了27個有效的修正案。其中,最初的10個修正案是一次性被通過的,因為其主要規定了人民的權利和對政府的限制,因此被統稱為權利法案。此後的17個修正案則是逐次獲得通過的。
編號 法案批准日期 主要內容
1 1791年12月15日 信仰、出版、集會、示威自由
2 1791年12月15日 攜帶武器的自由
3 1791年12月15日 軍隊不得進入民房
4 1791年12月15日 免於不合理的搜查與扣押
5 1791年12月15日 正當審判程序、一罪不再理、無罪推定、徵用私產需賠償
6 1791年12月15日 刑事案件接受陪審團審判的權利
7 1791年12月15日 民事案件接受陪審團審判的權利
8 1791年12月15日 禁止過度嚴厲的刑罰和罰款
9 1791年12月15日 憲法未列明的權利同樣受保護
10 1791年12月15日 憲法未賦予政府的權利都屬於各州和人民
11 1795年2月7日 限制聯邦法院對各州的管轄權
12 1804年6月15日 總統選舉辦法
13 1865年12月6日 廢除奴隸
14 1868年7月9日 國籍,處罰程序,眾議員選舉,叛國罪,國債,所有公民享有平等被保護權
15 1870年2月3日 所有公民不得由於膚色和種族的區別而受到選舉權的限制。(不包括性別)
16 1913年2月3日 國會對所得稅的徵收權
17 1913年4月8日 各州參議員選舉規則
18 1919年1月16日 禁止在美國國內製造、運輸酒類(後被第21條廢止)
19 1920年8月18日 禁止選舉中的性別歧視
20 1933年1月23日 規定總統任期,國會議事程序
21 1933年12月5日 廢除第18條修正案
22 1951年2月27日 總統最多連任一次
23 1961年3月19日 首都華盛頓的選舉規則
24 1964年1月23日 選舉權不受稅收限制
25 1967年2月10日 總統與副總統的繼任規則
26 1971年7月1日 保護18歲以上公民選舉權
27 1992年5月7日 禁止隨意改動議員薪酬
[編輯]
憲法的修改和適用
美國憲法草案簽署時的情景,Howard Chandler Christy繪部分學說認為,由於美國各州的人口差異很大,而各州在地位上保持平等,因此美國憲法規定的修正程序導致少數人可以否決大多數人的決定。在極端的情況下,擁有僅僅美國4%人口的州可以否決90%以上的美國人的議案。但反對派認為這種極端情況並不會出現。但是,根據憲法規定,任何對於憲法修正程序的修改都需要通過新的修正案,這將會導致出現與第二十二條軍規一樣的情況。
除了直接對憲法條文進行的修正之外,美國司法機構也可以通過判例對憲法進行實質上的修正。美國在法律傳統上屬於普通法國家,因此法庭在判決案件時有義務遵循之前的判例。當最高法院在判斷美國憲法的部分條文與現存法律的關系時,事實上就是對憲法行使了解釋權。在美國憲法生效後不久的1803年,最高法院大法官馬歇爾在馬伯利訴麥迪遜案中,確立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違憲審查權,即法院有權判斷國會的立法是否與憲法的精神相違背,從而可以宣布國會的立法合憲或者無效。這一判例也確立了法院在對具體案件進行審判時,可以對憲法進行解釋並運用到實際判決中。這樣的判例往往會反映不同時期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化,因此這也使得美國憲法可以在不進行修改條文的情況下,具有適應歷史發展的柔軟性。多年以來,從政府對廣播電視的管理政策到刑事案件中被告的權利,一系列的著名案例對美國政治和社會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編輯]
國際影響
美國憲法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成文憲法之一。此後許多國家以美國憲法為模範而制定本國憲法,例如1791年制定的波蘭五月憲法。此外法國大革命的思想也受到了美國憲法的極大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通過對日本的佔領和對制定憲法的指導,對日本憲法也有非常明顯的影響。
[編輯]
合法性論爭
從美國憲法制定以來,部分學者就開始對其合法性表示懷疑。例如歷史學家約瑟夫•埃里斯就指出:
美國制憲會議的成員們只擁有修改邦聯條例的許可權,而不能制定一部取代它的新法律,因此代表們的行為是超越許可權的。
在憲法表決過程中,制憲會議並沒有執行邦聯條例所規定的「全體一致通過」原則來通過憲法。
然而也有學者反對這種疑問。例如憲法律師邁克爾•法里斯指出:
制憲會議代表在制訂修正案時並沒有任何許可權上的限制。而且,美國憲法在實質上就是邦聯條例的一個修正案。
國會和全部十三個州都按照條例的要求舉行了表決程序。首先,十一個州在1788年7月26日之前通過議會舉行的表決會議批准了憲法草案。其次,另外兩個州(北卡羅來那州和羅德島州)盡管在起初反對憲法草案,但是最終也都舉行了特別會議表決批准了憲法。因此,在表決程序上的修改已經得到了全體州的同意。
㈧ 哪位高人幫忙翻譯一下,再追加100分
對所有這些禮物將來—招呼,
認識Ye, 正式署名出現對寫儀器至此被吞並的那條SEBRINA 車道回, 是在添加同樣之時此外, 優越答計數的適當地任命的代理幹事弗爾頓縣, 喬治亞和出現從這個部門, 和那個her/his 證人紀錄是按照規定格式Therefore, 所有適當信念, 信用和當局是和應該是壞和給her/him 。
我進一步證明, 國務卿喬治亞州的是前述狀態巨大封印的保管人。
給在我的手和心滿意足的巨大封印之下在國會大廈在亞特蘭大, 這, 美國的獨立, 二百和三十第二。
㈨ 國外有那些國家廢除了死刑
目前 對所有罪行廢除了死刑的國家和地區有86個:安道爾, 安哥拉, 亞美尼亞, 澳洲, 奧地利, 亞塞拜然, 比利時, 不丹, 波黑, 保加利亞, 柬埔寨, 加拿大, 維德角, 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哥特底瓦, 克羅埃西亞, 塞普勒斯, 捷克, 丹麥, 吉布地, 多明尼加, 東帝汶, 厄瓜多, 愛沙尼亞, 芬蘭, 法國, 喬治亞, 德國, 希臘, 幾內亞比索, 海地, 宏都拉斯, 匈牙利, 冰島, 愛爾蘭, 義大利,吉里巴斯, 賴比瑞亞, 列支敦斯登, 立陶宛, 盧森堡,馬其頓, 馬爾他, 馬紹爾群島, 模里西斯, 墨西哥, 密克羅西亞島 (聯盟的狀態 ), 摩爾多瓦, 摩納哥, 莫三比克, 納米比亞, 尼泊爾, 荷蘭, 紐西蘭, 尼加拉瓜,紐埃, 挪威,帛琉, 巴拿馬, 巴拉圭, 波蘭, 葡萄牙, 羅馬尼亞, 薩摩亞, 聖馬利諾, 聖多美島和普林西比島, 塞內加爾,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 塞席爾群島, 斯洛伐克語共和國, 斯洛維尼亞, 索羅門群島, 南非,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土耳其, 土庫曼, 吐瓦魯, 烏克蘭, 英國, 烏拉圭, 萬那杜, 梵地岡, 委內瑞拉
2、 對普通罪行廢除了死刑的國家和地區有11個: 阿爾巴尼亞, 阿根廷, 玻利維亞, 巴西, 智利, 庫克群島, 薩爾瓦多, 斐濟,以色列, 拉脫維亞, 秘魯。
3、 在實踐中廢除了死刑的國家和地區有24個:阿爾及利亞, 比寧, 汶萊,伯金那法索, 中非共和國, 剛果(共和國), 甘比亞, 格林那達, 肯亞, 馬達加斯加, 馬爾地夫, 馬里, 茅利塔尼亞, 摩洛哥, 緬甸, 諾魯, 尼日, 巴布亞紐幾內亞, 俄聯盟, 斯里蘭卡, 蘇利南, 多哥, 湯加, 突尼西亞.
㈩ 喬治亞理工學院有多少美國科學院院士
Jimmy Carter (1946)吉米·卡特;第39任美國總統,2002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G. Wayne Clough (1964) 喬治亞理工學院校長,史密森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主管;
Ivan Allen, Jr. (1933) 亞特蘭大市市長;
Timothy C. Batten, Sr. (1981)美國聯邦法院法官;
Max Burns (1973) 美國眾議院議員;
Howard Callaway (1945) 美國眾議院議員,陸軍部部長;
Phil Gingrey (1965) 美國眾議院議員;
Stephen Pace (1912) 美國眾議院議員;
Sam Nunn (1956) 美國參議院議員;
Mario Canahuati (1977)宏都拉斯外交部部長,前駐美國大使;
J. Owen Forrester (1961) 美國聯邦法院法官;
Jack Guynn (1969) 美聯儲(亞特蘭大)主席;
Paul Craig Roberts (1961) 經濟學家,前財長部副部長;
Daniel Webster (1971)佛羅里達州眾議院議長;
Juan Carlos Varela (1985)巴拿馬副總統;
軍事
Admiral James A. Winnefeld, Jr. (1978) 海軍四星上將,現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
Edward C. Aldridge, Jr. (1962) 第16任空軍部部長;
William L. Ball (1969) 第67任海軍部部長;
Philip M. Breedlove (1977) 空軍四星上將,空軍副參謀長;
John M. Brown III 陸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
Pete Geren (1973) 第20任陸軍部部長;
John W. Hendrix (1965) 陸軍四星上將,原美國陸軍司令部司令。
商業
Gil Amelio (1965) 美國國家半導體、蘋果公司前CEO;
Charles Betty (1979) EarthLink總裁;
John F. Brock (1971) 可口可樂董事長兼CEO;
George G. Crawford (1890) 首屆畢業生,創立田納西煤鐵及鐵路公司;
Cecil B. Day (1958) Days Inn酒店連鎖創始人;
David Dorman (1975)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董事長、CEO;
Mike Duke (1971) 沃爾瑪總裁;
David C. Garrett, Jr. (1955) 達美航空原CEO;
Ed Iacobucci (1975) IBM OS/2研發小組主管,Citrix Systems創始人,DayJet總裁;
Robert Milton (1983)加拿大航空(Air Canada)原總裁;
James D. Robinson III (1957) 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CEO,可口可樂公司主管;
科學、工程與數學
共有數十位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宇航員畢業於喬治亞理工學院;
James Henry Deese (1935) NASA主管;
Bascom S. Deaver (1952)物理學家,以研究超導現象的應用聞名;弗吉尼亞大學物理系副主席;
Arnold Hardy (1945) 物理學家,業余攝影師,1947年普利策獎得主;
W. Jason Morgan (1957) 對板塊構造論和地球動力學理論作出了重要貢獻,2003年國家科學獎章得主,普林斯頓大學地球科學教授;
Kary Mullis (1964) 199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發明聚合酶鏈式反應(PCR);
Linda Griffith (1982) 生物醫學工程師,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工程及機械工程教授;
Michel G. Malti (1922) 電子工程師,以一系列關於電路分析的論著聞名;
Robert C. Michelson (1974) 機器人學家,2001年Pirelli獎獲得者,Entomopter發明者;
Herbert Saffir (1940) 提出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
Herbert Keller (1945) 應用數學家,數據分析師,加州理工學院應用數學系榮譽教授;
Daniel P. Sanders (1993) 提出四色問題新的高效證明;
計算機科學
吉姆·阿爾金(Jim Allchin) (1984) 微軟前副總裁、平台部主管,負責Windows NT系列、XP及Vista的研發工作;
Krishna Bharat (1996) Google研究科學家,開發了Google新聞;
Tom Cross (1999) 企業家,計算機安全專家,黑客;
Jim Davies (1997) 認知科學家,劇作家和藝術家;
Chaim Gingold (2003) 參與研發Spore;
D. Richard Hipp (1984) SQLite架構師及主要的開發者;
Ed Iacobucci (1975) IBM OS/2研發小組主管;
Craig Mundie (1972) 微軟首席研究及戰略官;
James F. O'Brien (2000)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科學教授;
Rosalind Picard (1984) 麻省理工學院情感計算研究組創始人及主管;
Mike Pinkerton (1997) Mozilla瀏覽器和Google Chrome瀏覽器合作開發者;
Jeff Trinkle (1979)倫斯勒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系主席;
藝術與設計
Michael Arad (1999) 紐約世貿中心紀念碑設計者;
John C. Portman (1950)上海金茂大廈設計者,SunTrust廣場設計者;
Hugh Stubbins Jr. (1933) 花旗中心設計者;
Bones Howe (1956) 格萊美獎獲得者;
Ed Dodd (1925) 漫畫家;
Jorge Cham (1997) 漫畫家,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後講師及研究員;
體育運動
Chris Bosh(2002)職業籃球運動員,NBA著名球星,效力於邁阿密熱火 司職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