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武鋼法院
㈠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取得的重大成就
全面建設開始復(1956~1966)
國際形勢制
1、美蘇爭霸格局形成,美佔優勢;社會主義改革浪潮初現,中蘇關系惡化破裂,社會主義陣營逐漸解體;第三世界崛起。2、周邊局勢從緩和到重趨緊張:中印邊界、抗美援越、中蘇關系
經濟建設
1經濟建設方針出現反復:八大方針 多快好省 八字方針。2、國民經濟比例失調:農業生產困難重重(人民公社化),工業化建設曲折進展(大躍進浪費,武鋼、包鋼建設和石油自給
內政發展
曲折中前進:1、中國式社會主義道路探索起步2、「左」傾錯誤佔主導地位及其發展:反右擴大化
階級斗爭為綱;多快好省路線 大躍進、人民公社化
外交關系
積極發展與第三世界友好合作關系,聯合反帝反殖;開始改善同西方國家關系,打破「一邊倒」外交格局。
文化事業
1、「向科學進軍」熱潮:躋身核大國,合成胰島素。2、文藝創作齊奏主旋律,長篇小說豐收。3、體壇起飛:開始打破世界紀錄和在國際上奪冠。
㈡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我國取得的重大成就
1.鋼鐵工業建來成了武漢、自包頭兩大鋼鐵基地,使我國鋼鐵產量達到1200多萬噸,為我國重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大慶油田的建成,勝利、大港油田的修建。
3.新修了包括蘭新、包蘭、成昆線在內的八千多公里鐵路
4.1964年我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從此我國跨入了核國家的行列
5.1965年還成功的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這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質
這些差不多了吧希望有所幫助
㈢ 簡述建國的前三十年的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和教訓
在建國六十周年之際,在總結和回顧六十年我國建設經驗的同時,人們一般把六十年分為兩個歷史階段來研究,既1949——1978年為改革開放前三十年,1978——2008改革開放後三十年。在前後兩個歷史階段的把握上又往往把主要精力和重點放在改革開放後這三十年中,忽視和簡略了對建國前三十年的建設經驗的總結和研究。即使對前三十年有一定的研究和總結,也脫離不開前三十年失誤和缺點是主要的,後三十年成績是主要的這樣一種思維模式。毛主席曾經講過:「對於具體情況作具體的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我們許多同志缺乏分析的頭腦,對於復雜事物,不願作反復深入的分析研究,而愛作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簡單結論。……今後應該改善這種狀況。」 是不是我們經常會犯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簡單結論錯誤呢,還不能這么說,但有時我們會被一種潮流所左右這也是一般規律。最近,看了一些有關建國前三十年建設成就方面的文章,感到一些數據是可靠的,不防梳理一下,也來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新中國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爛攤子的基礎上開始進行恢復和建設的。那時的中國,積貧積弱,一窮二白,民生凋敝,經濟嚴重落後,國家事業百廢待興,政府和人民面對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的中國。在異常艱難的困難面前,在沒有任何經濟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開始了為期三年的經濟恢復工作。經過三年的艱苦奮斗,到1952年我們就基本完成了國民經濟恢復和民主改革。而到1956年我們又用短短的幾年時間,勝利地完成了對私營工商業的改造,基本上建立起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1958年我們黨和政府制定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大躍進走了一段曲折的歷程,及至發生了三年自然災害以及「文化大革命」對生產力的破壞,但我們所取得的成就仍舊是輝煌的。從1949年到1978年,我們國家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以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望塵莫及的速度,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據有關資料統計,從1949年至1978年我國的社會總產值從557億元增加到6846億元,29年間增長了11、29倍,年均增長9%。按可比價格計算,社會總產值的指數以1952年為100,1978年為725、8%,既由1952年國民經濟基礎恢復任務已基本完成之後到改革開放前的26年間,增長6、26倍,年均增長7、3%。我國GDP1952年為680、9億元,到1978年增加為3488、6億元,增長4、12倍,年均增長6、5%。這樣的增長速度不僅在我國是史無前例的,而且在世界上也十分罕見。
我們年齡較大一些的同志都清楚記得,在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時,我們出行用的自行車,人們叫它「洋馬」,點火用的火柴,人們叫它「洋火」,釘東西用的釘子,人們叫它「洋釘」。因為那時還沒有我們自己的製造,當時的中國人民依舊生活在極端貧窮之中。但這種情況很快迅速改變,如「一五」時期開始的以156項重點工程為中心,由限額694個項目組成的大規模建設工程陸續建成投產;一大批舉世聞名的如大慶油田、勝利油田、13套大型化肥生產設備、攀鋼、酒鋼、貴州鋁廠、武鋼的一米七軋機工程,萬噸水壓機、萬噸遠洋貨輪以及5萬噸遠洋油輪、十萬噸發電機組、百萬伏高壓標准電容器等,汽車工業搞了湖北二汽,四川德陽第二重型機械廠等,煤炭工業建設了貴州六盤水、四川寶頂山等大型煤礦,電力工業建設了劉家峽水電站、丹江口水電站和一大批火電站,交通上建成了八條鐵路干線和南京長江大橋,修建了長距離的輸油管道,通信上建起了載波通信干線和一批衛星地面站。科學技術方面,以「兩彈一星」 人工胰島素合成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產品都是在那時候,甚至是在三年自然災害的困難時期和「文革」期間問世的。這些巨大成就不僅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鼓舞人心的作用,而且為改革開放後的建設積累了重要經驗和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那時候我們的建設沒有任何經濟條件和經濟基礎,基礎差,底子薄。舉個例子。建國初期搞鐵路建設時,既沒有大型起重機械,又缺少運輸卡車,數以百萬噸計的土方、石子,全部的枕木、鐵軌都得憑人拉肩扛,建成一條鐵路談何容易。特別是中國山地多,地形復雜,象成昆鐵路,1085公里路段,卻有60%是橋梁和隧道,施工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在我們學過小學課本里就有描寫鐵路建設者們冒著風雪嚴寒挑燈夜戰的故事。我們經常參觀齊齊哈爾的和平廠、第一、二機床廠等企業的建廠史館,建廠初期連大型運輸車都沒有,都是靠人拉肩扛建設起來的。那時我們是在帝國主義封鎖干擾和破壞的歷史條件下,主要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依靠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建設起來的。
還有不能忽視的是,那時候我們搞建設沒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有文章說,六十年代中蘇關系緊張,蘇聯在中蘇邊境屯兵百萬。南方則是美國侵越戰爭升級,中國面臨南北夾擊的險峻形勢。在這種情況下,任何負責任的領導人都會把相當大的力量集中到國防建設上。正是由於中國不惜耽誤經濟建設的進程,下決心搞三線建設,把大量企業從沿海遷往內地,而且以「分散、進山、進洞」的非經濟方式建設軍工企業,表明了中國敢於迎戰一切來犯之敵的決心,所以美國、蘇聯和蔣介石集團才不敢輕舉妄動,才保證了現代化建設的和平環境。美國有一位叫龔忠武的華人學者,六十年代畢業於台灣大學,後獲得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他曾經對這一段歷史發過一通議論:「在毛澤東的晚年,中國北部有蘇聯陳兵百萬,南部有美國帝國主義在越南進攻,在這樣一個南北夾擊的情況下,毛澤東堅持反帝反修,最後把美國趕出越南,解除了美國的圍堵為中華民族爭得了生存空間。這不都是毛澤東打出來的嗎!美國在歷史上從來沒有被人打敗過,朝鮮戰爭我們和他打了個平手,而越南戰爭美國是戰敗了。美國的經濟最近二十年來一蹶不振,其轉折點是越南戰爭。在這之前世界冷戰秩序是一個二元秩序,而毛澤東打出了三分天下,變成三元秩序,從而也確立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以後才有了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可以說,沒有毛澤東晚年的越戰,就不可能有中國現在改革開放的局面。我們不能要求毛澤東一方面打仗,一方面又把經濟建設好。」
盡管如此,我們仍然在建國前三十年取得了很大的建設成就,這也為改革開放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和積累了豐富的建設經驗,這是勿庸置疑的。當然如果沒有大躍進的盲目冒進,沒有三年自然災害給國民經濟帶來的創傷,沒有文化大革命對生產力的嚴重破壞,我們前三十年的經濟建設會更好,那樣的話,我們的歷史可能會改寫。
㈣ 武鋼(廣州)鋼材加工有限公司無理剋扣員工工資該怎麼辦
到勞動仲裁部門投訴,不服仲裁裁決的,可以到法院起訴。如果本人經濟實力差,可以到司法局申請法律援助。有司法局指定律師免費代理案件
㈤ 論述中國得工業化發展歷程
判斷工業化發展階段的主要依據
(一)劃分工業化階段的經典理論
經濟發展過程中,產業結構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變化,即第一產業的比重不斷下降;第二產業比重是先上升,後保持穩定,再持續下降;第三產業比重則是先略微下降,後基本平穩,再持續上升。
對此現象,國外經濟學家錢納里、庫茲涅茲、賽爾奎等人,基於幾十、上百個國家的案例,採取實證分析的方法,得出了經濟發展階段和工業化發展階段的經驗性判據,進而得出了「標准結構」。不同學者對發展階段的劃分不盡相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錢納里和賽爾奎的方法,他們將經濟發展階段劃分為前工業化、工業化實現和後工業化三個階段,其中工業化實現階段又分為初期、中期、後期三個時期。判斷依據主要有人均收入水平、三次產業結構、就業結構、城市化水平等標准(見表1)。
具體而言,完成工業化進入後工業化階段的主要標志是:人均GDP超過11170萬美元(2005年美元,購買力平價);農業在三次產業結構中的比重小於10%,而且第三產業的比重高於第二產業;農業就業人口比重小於10%;城市化水平超過75%。進入工業化後期的標志是:農業在三次產業結構中的比重小於10%,但第二產業的比重仍然大於第三產業;農業就業人口比重為10%-30%;城市化水平為60%-75%。
按此標准,美國完成工業化並進入後工業化階段的時間是1955年,當年工業(不包括建築業)比重為39.1%,達到最高值。日本、韓國進入相同階段的時間分別為1973年、1995年,工業比重的最高值分別為36.6%、41.9%。
此外,工業內部結構也發生顯著變化。工業化初期,紡織、食品等輕工業比重較高,之後比重持續下降;工業化中期,鋼鐵、水泥、電力等能源原材料工業比重較大,之後開始下降;工業化後期,裝備製造等高加工度的製造業比重明顯上升。對工業內部結構的變化,德國經濟學家霍夫曼提出了「霍夫曼定理」——在工業化進程中,霍夫曼比率或霍夫曼系數(消費品工業的凈產值與資本品工業凈產值之比)是不斷下降的,特別是進入工業化中期,霍夫曼比率小於1,呈現出重化工業加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
需求結構、供應結構和比較優勢的變化是造成結構變化的根本原因。從需求的角度來看,消費是沿著衣食住行以及非物質消費的方向升級;從供給和比較優勢的角度來看,一個國家要素稟賦優勢是沿著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知識升級。消費和供給兩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經濟增長呈現出農業—輕工業—能源原材料工業—高加工度工業—服務業的變化軌跡。
(二)經典理論面臨的挑戰
上述劃分工業化發展階段的經典理論,是基於幾十年前的時代背景得出的經驗性結論。而新的時代特徵卻對經典理論形成了一定的挑戰,主要有:
一是全球化的影響。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不斷向縱深發展的全球化浪潮,使得國際產業分工轉變為產業鏈的垂直分工,市場的邊界得到了極大的擴展。發達國家主要從事研發、設計、品牌以及管理組織的環節,這些環節多屬於服務業;而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主要從事加工和組裝,這些環節多屬於製造業。全球化使得發達國家形成了服務於全球的服務業,使其服務業比重更高;新興經濟體形成了服務於全球的製造業,其製造業比重也更高。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經典理論的「標准結構」。
二是產業分工細化的影響。更多地體現在服務業不斷地從製造業部門分離出來,形成了獨立且服務於製造業的服務業新門類,例如,出現了大量的獨立設計、研發、創意公司,使得相關的服務業得到快速發展。此外,專業分工的細化產生了對生產性服務業的大量需求。例如,對第三方物流、商務咨詢等服務需求的快速增長。最後,現代產業形態還出現了製造業服務化的特點。這樣,就使得後起國家的工業與服務業的內涵與幾十年前先行工業化國家有區別,出現拐點的時間也有偏差。
三是後發優勢的影響。後發國家工業化過程中面臨著更為寬廣的技術選擇,出現了消費結構升級、城市化等需求層面以及新技術等供給層面疊加影響工業主導產業的現象,使得工業化進程在時間上被高度壓縮。英國、美國完成工業化的時間分別花了200年、135年,而日本、韓國僅分別花了65年、33年。
對我國所處工業化發展階段的判斷
(一)不同的認識
國內一些政府機構和學術單位對我國工業化所處階段進行了分析,其結論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分歧,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是處在工業化「中期階段」還是處在工業化「中後期階段」。
主張我國處於工業中期階段的主要是政府一些部門。如工業和信息化部認為,中國目前仍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工業化進程遠沒有結束;國家統計局認為,中國2010年的工業化指數不到60(完成工業化時工業化指數為100),工業化仍可持續較長時期。
主張工業化處在由中期向後期過渡階段的主要是學術研究機構和部分學者。例如中國社科院課題組2007年的分析認為,2005年中國處於工業化中期的後半階段,並預計2020年前後中國完成工業化。國家信息中心部分專家認為,中國在1995年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並於2014年結束工業化中期階段,2015年進入工業化後期階段。還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在1994—2002年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2003年以後,工業化進入中後期階段。
造成觀點分歧的原因主要在於對我國工業化發展的特點以及偏離「標准結構」程度把握的不同。我國工業化發展階段的特點,除了前文提到的後起國家共同具有的三個時代特徵並有所放大之外,還有地區工業化發展水平差異大的特點,北京、上海處於後工業化階段,而西藏還處在前工業化階段。
(二)我們對工業化階段的判斷
1. 基於人均GDP指標衡量,我國已處於工業化後期階段
2010年,我國的人均GDP達29940元,按當年平均匯率計算為4423美元,按2005年不變價計算為3962美元,按2005年美元購買力平價計算為8506美元,已經處於錢納里模型中的工業化後期階段。
2. 從三次產業結構判斷,我國處於工業化後期的起步階段
按照三次產業產值結構來看,2010年第一產業產值佔比為10.1%,基本接近於10%;第二產業產值佔比為46.8%,比重高於第三產業的43.1%,相差3.7個百分點。根據產業結構可以判斷,我國目前處於工業化後期的起步階段。
3. 第一產業就業比重較大,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第一產業的就業比重持續下降,但受城市化水平低、農村人口多、三次產業發展滯後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第一產業就業比重仍處於較高水平,2010年為36.7%,高於第三產業2.1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8個百分點,處於工業化中期30%-45%的范圍內。
4. 城市化水平低,剛邁入工業化中期門檻
由於我國社會經濟「城鄉二元結構」的不平衡性,我國城市化率一直處於較低水平。2011年,我國城市化率首次超過50%,邁入工業化中期的50%-60%范圍內,但低於工業化後期至少10個百分點。因而,如果基於城市化水平判斷,我國目前剛進入工業化中期的初始階段。可見,我國城市化水平嚴重滯後於工業化的整體進程。
基於人均GDP指標衡量,我國已處於工業化後期階段,但採用購買力平價的人均GDP高估了工業化發展水平;從三次產業結構判斷,我國處於工業化後期的起步階段;從就業結構看,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從城市化水平看則是剛邁入工業化中期門檻,但存在著因城市化滯後於工業化和城市化率統計數據的偏差而低估了工業化發展階段。綜合來看,我們認為,我國的工業化總體上處於中期階段,但已出現向後期階段過渡的明顯特徵,2020年左右基本實現工業化。理論上並不存在工業化「中後期」的階段劃分,所謂「中後期」是指由工業化的中期向後期過渡。
工業化發展階段的變化,意味著經濟發展的驅動因素將發生改變,工業化中期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資本投入,而後期階段就轉變到主要依靠技術進步上來。換句話說,源自經濟系統的、依靠技術進步驅動經濟發展的內生倒逼機制正在形成過程中。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
來源:《中國發展觀察》2012年第8期
㈥ 結合材料,簡述目前武鋼鋼鐵工業衰落的原因
一般來講,具體評價一個企業的好壞,尤其是在公共空間公開進行適不妥當的。武漢地專區過去鋼鐵工業屬的大發展得益於附近豐富的鐵礦石儲量資源和適應當時船舶尺度的長江黃金水道優勢。今非昔比,目前國內鐵礦石日漸枯竭,國外廉價的鐵礦石成了鋼鐵工業的支撐,這就為臨近大型礦石碼頭的鋼鐵廠選址提供了非常好的經濟依據,曹妃甸、鮁魚圈、湛江、防城港、日照、京唐港等一大批臨港靠海的鋼鐵廠涌現出來,武漢地區的鋼鐵工業的發展勢頭被抑制下去。
㈦ 武鋼廠內闖紅燈罰2500還不給發票,請問這個是合法操作嗎,該怎麼維護自己的利益
闖個紅來燈罰2500。也太恐怖自了吧。
這個規定一般認定是不合法的。
但如果你是廠里的人,那麼你就要抱著丟飯碗的風險去維護自己的合理的利益。
像比如一般廠里自己規定的廠規,也必須是合理合法才好執行。比如對於遲到,會設立個全勤獎,一旦你遲到或曠工,全勤獎就會沒有。再比如有績效的單位,你的工作不達標,那麼績效就沒有。
你這個在廠里闖紅燈,說白了,不像公共道路上那種,畢竟不是交警處理的,而且處罰的數額過大。
你可以到廠的上一級部門去申訴。如果申訴不成就直接去法院告吧。
㈧ 武鋼20年工齡全民職工三年前買斷工齡單位少給了八萬元的創業補助金,現在才知道能要回來嗎
如果是有政策,那你也確實是才知道的。那麼你可以去先找單位。也可以向法院起訴的。但一般的法律時效為二年,超二年法院不在受理。
㈨ 武鋼交運公司原經理貪污受賄
第三百八十二條【貪污罪】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公共財物的,是貪污罪。
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委託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國有財物的,以貪污論。
與前兩款所列人員勾結,夥同貪污的,以共犯論處。
第三百八十三條【對犯貪污罪的處罰規定】對犯貪污罪的,根據情節輕重,分別依照下列規定處罰:
(一)貪污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較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二)貪污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三)貪污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數額特別巨大,並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對多次貪污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貪污數額處罰。
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訴前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真誠悔罪、積極退贓,避免、減少損害結果的發生,有第一項規定情形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有第二項、第三項規定情形的,可以從輕處罰。
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項規定情形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後,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