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防火案例
⑴ 我有一個案子與中國法院網案例分析中完全相同,請問這種案例會不會影響到法院判決
我國是大陸法系國家,先例對法院有借鑒、參考作用,但不能以此為依據進行判決,如果你經常注意新聞,就會發現全國各地的法院對相同的案子判決各有千秋。
⑵ 郴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經典案例
2013年1月11日新華網記者從湖南省郴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證實,近日郴州中院審結了6起行政訴訟案,判決撤銷了上海市勞動教養管理委員會對郴州在滬務工的6名農民工的勞教決定。
勞教制度曾被指隨意性大、「太寬松」、導致勞教對象范圍不斷擴大的情況時有發生。2012年,湖南永州上訪媽媽「唐慧案」等被披露後,勞教制度的存廢更引起了社會的廣泛爭議。2013年1月7日召開的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上傳出廣受社會關注的消息:2013年要推進勞教制度改革。在這一背景下,郴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終審判決引來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2012年6月12日晚,湖南郴州市永興縣的劉千准、史光輝、史皇輝、康宋佳等4人在上海市奉賢區青村鎮一菜場門口以抽獎方式擺攤出售家用小電器等商品,因與買方發生糾紛,次日被上海警方刑事拘留。隨後,上海市勞動教養管理委員會認定4人犯有擾亂社會治安秩序行為,對4人作出收容勞動教養一年的決定。
2011年12月,湖南郴州市臨武縣人胡成龍和李方貞二人在上海市務工期間,與他人合夥在上海市奉賢區青村鎮一小區門口的光明便利店內放置了一台賭博機營利。胡成龍得知該賭博機被原在該店放置過賭博機的楊某挪走後,於同年12月29日對楊某進行毆打並威脅,致使楊某構成輕微傷。2012年4月,上海市勞動教養管理委員會認定原告胡成龍、李方貞尋釁滋事,決定對胡、李二人分別做出收容勞動教養1年3個月和1年的決定。
劉千准、胡成龍等6人對上海市勞動教養管理委員會所做的收容勞動教養決定不服,依法分別在戶籍所在地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法院撤銷該勞動教養決定。對此,湖南省永興縣人民法院和臨武縣人民法院一審分別判決上海市勞動教養管理委員會對上述6人作出的《勞動教養決定書》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充分,適用法律錯誤,且程序違法,依法應予以撤銷。
一審宣判後,上海市勞動教養管理委員會向郴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郴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劉千准等人的不公平交易的行為涉案數額較小,交易的過程中既未採取暴力、威脅等手段,也未造成嚴重後果。在4人僅實施了一次不公平交易行為的情況下,對其實行勞動教養不當。對胡成龍、李方貞的勞動教養也不符合《勞動教養試行辦法》所規定的可以勞動教養的地域范圍條件。上海市勞教委對胡、李兩人的勞教決定時並未徵求二人所在單位或街道組織的意見,不符合勞動教養程序。據此,郴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維持原判的判決,撤銷上海市勞動教養管理委員會對劉千准等6名農民工收容勞動教養決定。
⑶ 最高法院典型案例和指導性案例的區別
最高法院典型案例: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是嚴重的、重點案例。
指導性案例:碰到同類案件可以做為參考。
⑷ 求一個真實的有關法律的案例
比如,反殺案。最近的新聞頭條主題都是這個。雖然正當防衛早有規定,這是法律實施方面的進步,也是為了有力掃黑除惡,弘揚正義!
⑸ 關於法院 案例 判決
你這個來裡面問題很嚴重,源很多處程序錯誤。
首先。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近親屬、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可是直到判決你還才收到通知說判決已下達。檢察院根本沒有履行告知義務!
其次。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因為檢察院沒有通知你已經起訴,所以你就沒法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再次。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聽取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託的人的意見。可是根本沒做。
最後,刑事判決應當告知被害人家屬,以便其行使申訴權,法院在不通知被害人的情況下開庭審理案件,且未將判決送達被害人的做法是不合法律規定的。
如果你對這個判決不服,可以向檢察院申訴,請求檢察院提起抗訴。另外,你也可以根據已經做出的判決,向被告人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其賠償自己的財產損失。
至於判多少年要看很多因素,比如犯罪情節,認罪態度等等。
關押在哪這個不好說,可以直接到法院去問。
⑹ 法律帝來幫忙!求一個 因為電氣線路故障引發火災的案例以及法院是怎麼判的
關鍵在於故障產生的原因,是用電負荷超過設計負荷或是反之。
如果能有線路老化引起火災的證據就好了。
建議去咨詢當地的執業律師。
⑺ 消防責任事故罪的案例
消防責任事故罪的案例分析
【罪案情節】上訴人(原審被告人)劉某
原公訴機關江西省南康市人民檢察院。
上訴人(原審被告人)劉某因涉嫌犯失火罪,於2008年3月1日被刑事拘留,同年3月8日被逮捕,現羈押於南康市看守所。公訴機關江西省南康市人民法院審理南康市人民檢察院指控原審被告人劉某犯失火罪一案,於2008年3月26日作出(2008)康刑初字第31號刑事判決,原審被告人劉某不服,提出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經閱卷,訊問上訴人,法庭查明:2008年3月1日下午1點鍾左右,被告人劉某到「南坑孜」坑尾其兒子劉奎清的果園基地里撿雞蛋時,隨手將未熄滅的煙頭丟在草叢中,煙頭將雜草引燃而引發森林火災。經鑒定,此次過火有林地面積142畝,燒毀成林蓄積62立方米,燒毀幼樹18460株,火災直接經濟損失共計23866元。在審理過程中,劉少華等22位村民表示原諒被告人劉某,同時,請求法院對劉某從輕處罰。原審判決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有:證人劉煥蘇、劉少華、劉煥通、劉升果、劉煥亨的證言,被告人劉某的供述,現場勘查記錄,刑事攝影照片,森林火災鑒定結論,書證:天氣情況證明,被告人歸案說明,物證-打火機,劉少華等村民的諒解書等。上述原審認定的事實事實,本庭予以確認,二審認為本案事實清楚,決定不開庭審理。本院經審理查明的事實與原判的認定相同,認為上訴人構成失火罪,2008年7月2日作出了終審判決,判決生效。
【判決】
一審:被告人劉某構成失火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零3個月。
二審:原審判決定性准確,適用法律正確,審判程序合法,但量刑不當,應予糾正。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89條第2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15條第2款的規定,判決如下:1.維持南康市人民法院(2008)康刑初字第31號刑事判決中對上訴人劉某的定性部分,即被告人劉某犯失火罪;2.撤銷南康市人民法院(2008)康刑初字第31號刑事判決中對上訴人劉某的量刑部分,即判處被告人劉某有期徒刑1年零3個月;3.上訴人(原審被告人)劉某犯失火罪,判處有期徒刑9個月。(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1日折抵刑期1日。即自2008年3月1日起至2008年11月30日止)
【法理解析】失火罪是指由於行為人的過失引起火災,造成嚴重後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這是一種以過失釀成火災的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1.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從實踐來看,本罪對公共安全的危害通常表現為,危害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和既危害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又危害重大公私財產安全兩種情況。由於火的燃燒須依附於財物,沒有財物的燃燒,火勢就難以危及不特定多數人的人身,因此單純危害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的情況是罕見的。
2.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引起火災,造成嚴重後果的危害公共安全行為。首先,行為人必須有引起火災的行為。失火一般發生在日常生活中,如吸煙入睡引起火災,取暖做飯用火不慎引起火災。做飯不照看爐火,安裝爐灶、煙囪不合防火規則,在森林中亂燒荒,或者架柴做飯、取暖,不注意防火,以致釀成火災,造成重大損失,就構成失火罪。如果在工作中嚴重不負責任或擅離職守;或者在生產申違章作業或強令他人違章作業而引起火災,則分別構成玩忽職守罪或者重大責任事故罪。如果火災不是由於行為人的失火行為引起的,而是由於自然原因引起的,不構成失火罪。其次,行為人的行為必須造成嚴重後果,即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僅有失火行為,未引起危害後果;或者危害後果不嚴重,不構成失火罪,而屬一般失火行為,則有《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來處罰,不納入刑法的調整范圍。最後,上述嚴重後果必須是失火行為所引起,即同失火行為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這一特徵是行為人負刑事責任的客觀根據。
3.主體要件
本罪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可成為本罪主體。國家工作人員或者具有從事某種業務身份的人員,在執行職務中或從事業務過程中過失引起火災,不構成失火罪。
4.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失火罪與重大責任事故罪的區分這兩種犯罪的主觀罪過形式都是過失;從現象上看,都可能引發火災,造成嚴重的危害後果。但兩者有明顯區別:(1)犯罪主體不同。(2)客觀方面不同。重大責任事故罪必須是發生在生產、作業過程中,由於不服管理、違反規章制度,或者強令工人違章冒險作業,因而發生嚴重事故;而失火罪一般是由於在日常生活中用火不慎而引起火災。因此,對過失引起火災的,應全面分析其犯罪構成要件各個方面的特點,根據行為人所觸犯的相應刑法條文定罪量刑。本案構成失火罪雙方都沒有異議,但是上訴人認為原審量刑過重,要求二審從輕處罰,判處拘役三個月或適用緩刑。我國刑法對失火罪的量刑標準是①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②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那到底能適用緩刑嗎?
緩刑,是指對於被判處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根據其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如果暫緩執行刑法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就規定一定的考驗期,暫緩刑罰的執行;在考驗期內,如果遵守一定的條件,原判刑罰就不再執行的一項制度。既判處一定刑罰,又暫不執行,但在一定期間內保留執行的可能性。緩刑不是一種獨立的刑種。從裁量是否執行所判刑罰的意義上說,緩刑是一種量刑制度;從刑罰執行的意義上說,緩刑也是一種刑罰執行制度。適用緩刑的對象和條件:(1)適用緩刑的對象必須是被判處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犯罪分子確有悔改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即法院認為不關押也不至於再危害社會。以上兩條缺一不可。(3)刑法規定,對累犯,不論其刑期長短,一律不能適用緩刑。同時適應緩刑必須有考驗期,刑法第73條規定,拘役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二個月。有期徒刑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一年。緩刑考驗期限,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其實本案也是可以適用緩刑的,一個老農民,在二審審理過程中,劉少華等22位村民表示原諒被告人劉某,同時,請求法院對劉某從輕處罰。從被告人積極救火的行為,顯然被告人有悔改表現,對社會也沒有危害性,因為他本身沒有犯意,只能說習慣不好,疏忽大意。短時間內的監獄生活和更長時間的考驗期,可能對被告人來說,更讓他反思,讓他兢兢戰戰地生活。但二審沒有適用緩刑,這令人深思的。
⑻ 我在法院有啥案例
查詢被起復訴有以下方法:制
第一、持身份證可以到所在法院大廳查詢。
第二、案件立案後會分配到具體法官,法官收到會向被起訴人發傳票,通知答辯以及被起訴人的權利義務。如果你被起訴的話,會收到答辯通知。
第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