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失職需要哪些證據

法官失職需要哪些證據

發布時間: 2021-02-25 19:49:26

法官不作為.失職.有證據證明.胡判決,是不是上訴完

如果對判決不服,應該先按照法定程序上訴。解決完本案之後,可以要求有關部門追究內其法律責任

【一】容《民訴法》規定不服判決在法定期限內上訴:

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二】關於追究其法律責任的問題可以在本案之後通過反映舉報維護自身權利、也是維護法律尊嚴。

㈡ 哪些證據法官必須到現場確認

您好,目前沒有相關法律規定要求法官必須到現場確認證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定》)第六十四條規定:「審判人員應當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核證據,依據法律的規定,遵循法官職業道德,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驗,對證據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獨立進行判斷,並公開判斷的理由和結果。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㈢ 法官工作失誤忘記收回證據 導致證據丟失法官告當事人毀滅證據可以嗎

屬於誣陷、捂著嘴,法官同樣涉嫌違法犯罪

㈣ 法官受理證據不足的案件 是否追究責任

法官受理證據不足的案件,不會被追究責任。
一是因為法律規定立案只要求初步基內本證據,而不是充分的容足以勝訴的證據,否則只要立案成功就能勝訴,就沒有敗訴的原告。
二是因為原告會因為證據不足敗訴或部分敗訴,不影響實質公平。
三是證據充足與否,有時要審理後才能作出判斷。

㈤ 對於法院的法官不去調查而亂判案的應該怎樣處理

這個問題你可以向上級法院提起訴訟。或者起訴都是可以的

㈥ 法官如何認定證據

個人認為:
法官斷案對於證據方面主要是看證據和案件的整個過程的關聯性、合法性以及證據的效力以及作用!各個證據之間的關系、相互有無矛盾、能否互相佐證,證據屬性及證明力大小,間接證據能否形成證據鏈及每個證據在證據鏈中的地位、作用等,綜合所有證據情況再認定證據的證明效力。
下面都是摘自的內容。
法官在行使司法裁判權時,必須重證據,重事實。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要用證據和事實說話,離開了必要的證據和事實,就無法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證據和事實是適用法律的基礎。
長期以來,在審判工作中,由於受職權主義和過分強調判決追求絕對真實等觀念影響,在審理過程中我們希望法官窮極一切證據,認真調查取證,要把每一個案件的事實查清,證據搞准。從理論上講,法官應當努力追求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相一致,要盡可能地發現或揭示客觀事實,這種要求和期望本身是不錯的。
但問題的客觀事實和法律事實畢竟是不一樣的。因為任何案件都是發生在過去的、是對已經產生爭議或紛爭的事實進行事後認定。法官所面臨的案件事實已經「成為過去」,這些發生在過去的具體事件不可能完全再現或復原,且該具體事件也不可能通過科學實驗的方法來加以證明。這一事實只有親歷者和目擊者知曉,而親歷者和目擊者作為一個有情感的人,由於受各種利害關系以及自身表達能力等方面的影響,往往也不一定就能如實地、客觀地陳述已經發生了的事實,甚至出於某種利益考慮,會對這些事實進行違心的陳述或故意歪曲。作為法官而言,既不在現場,也無法將時光倒轉得知當時的客觀真實情況,法官無法將昨天情景重現。
因此,法官所認定的事實,就只能是運用基本的因果關系、辨證關系和邏輯推理等方法,以及依靠法官自身的社會經驗,對訴訟中雙方當事人提供的那些靜態的、凌亂的、孤立的和不完整的證據,按照事物發展一般規律以及基本的邏輯推理規律進行綜合,並根據內心確認為有效的證據,進行頭腦思維加工,最後建構起一個基本上「合情合理」 的、符合一定邏輯發展軌跡的法律事實。法官的基本職責和任務就是盡最大的努力使構建出來的法律真實為社會公眾所認可和接受,以期大致重現客觀事實。
在適用法律的過程中,證據是決定客觀事實真偽的基礎,沒有證據證實的事實是不能作為法院判決依據的,法官採用的證據必須是經過庭審舉證、質證、認證的證據,未經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也可以這么說,證據是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查明案件事實、正確適用法律的基石,證據的嚴謹性、邏輯性、關聯性成了法官認定案件事實的關鍵,作為法官,我們只能從已有的證據中發現事實,只能考慮從證據推導出的案件事實,只能考慮這些事實在法律上是否具有合法性。法官最後提交的也應該是一份層次清楚,論述嚴密,說理充分,准確無誤的判決書,應該是充分反映了當事人雙方舉證、質證全過程,並對每一項訴訟請求是否支持及其依據,援引的法律條文准確、清楚的判決書,離開了證據來談事實,等於在建造空中樓閣。
所以,實際發生的事實往往不被等同於法律上的「事實」,法庭上的事實只是被法庭上的證據證明了的情況,是通過法律認定後得出的法律事實,它也許是真實的事實再現,也許是不能真實反映客觀真實的假象。在我看來,法官由於職業的特殊性,其對案件事實方面的把握要比其他人的要求要更高一些、更准一些。這個高和准就表現在:法官對事實的判斷應該是質疑的,要保證我的質疑得到認定,要確認有這種事實存在,必須靠證據說話,用證據來驗證。法官對事實的認定必須是最佳的、最具權威的,這種權威性表現在法官必須能夠吸收或反駁其他一切人的判斷,他人的判斷可能是片面的、或只涉及了一些事實片段,而法官對事實的判斷必須是全面的、能形成一個事實體系。所以,法官考慮的事實只能是該證據推導出的案件事實,只能是這個事實在法律上具有了合法性。

㈦ 如何獲得法官違法犯罪的證據

法官涉嫌枉法,可以向紀檢、檢察部門舉報,個人沒有執法權。

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條司法工作人員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對明知是無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訴、對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訴,或者在刑事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民事、行政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執行判決、裁定活動中,嚴重不負責任或者濫用職權,不依法採取訴訟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執行職責,或者違法採取訴訟保全措施、強制執行措施,致使當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當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員收受賄賂,有前三款行為的,同時又構成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㈧ 法官採納證據都有哪些規定

為保證人民法院正確認定案件事實,公正、及時審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依法行使訴訟權利,法官採納證據應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㈨ 法官故意隱藏證據有無法律規定

法官故意隱藏證據刑事有明確規定,涉嫌枉法裁判罪。
刑法第三版百九十權九條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規定:在民事、行政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執行判決、裁定活動中,嚴重不負責任或者濫用職權,不依法採取訴訟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執行職責,或者違法採取訴訟保全措施、強制執行措施,致使當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當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㈩ 法官隱瞞證據應負什麼責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九十九條司法工作人員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對明內知是無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訴容、對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訴,或者在刑事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
    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2. 在民事、行政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 司法工作人員貪贓枉法,有前兩款行為的,同時又構成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熱點內容
勞動法調休2016 發布:2025-08-15 22:34:15 瀏覽:365
投資協議書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22:34:09 瀏覽:752
薩嘎法院 發布:2025-08-15 22:29:38 瀏覽:595
公司法表決權 發布:2025-08-15 22:20:08 瀏覽:158
借條由誰寫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15 22:14:31 瀏覽:225
華東師范大學法學排名 發布:2025-08-15 22:04:30 瀏覽:747
新鄭律師咨詢 發布:2025-08-15 21:54:22 瀏覽:44
民主法治建設與經濟建設 發布:2025-08-15 21:24:03 瀏覽:742
罵法官咒警察 發布:2025-08-15 21:05:04 瀏覽:450
什麼是交通法規 發布:2025-08-15 20:52:35 瀏覽: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