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集中宣判
❶ 濟南市2014年10月份在市中法院醉駕判刑的有哪些
危險駕駛罪是2011年月1日開始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一項罪名,距今已實施三年有餘。近日,市中區法院集中宣判了一批危險駕駛罪案件,10名醉駕司機均被判處實刑,處以拘役並罰金的處罰。
2013年9月9日23:30,男子張某酒後僱用代駕時某駕駛其魯AZ91XX紅旗牌小型轎車,自歷下區和平路出發,欲行至市中區他山花園小區。當行駛至市中區八里窪路與玉興路路口時,因天氣原因,張某讓代駕時某先行離開,23:50,張某自行駕車沿玉興路由北向南行駛至土屋路北側時,該車頂撞上道路西側的隔離墩,造成車輛及交通設施損壞的道路交通事故。
公安機關接現場巡警報警後趕至現場,發現張某有醉酒嫌疑,隨即提取其靜脈血液進行酒精含量檢驗。經鑒定,張某靜脈血液中 檢 出 酒 精 成 分 含 量 為220mg/100ml,遠 遠 超 過80mg/100ml 的醉酒駕駛標准。經公安機關認定,張某承擔此次事故的全部責任。
同年9月29日,公安機關電話傳喚被告人張某到案進行訊問,並於9月30日電話傳喚其到案辦理了刑事拘留的強制措施,10月3日取保候審。2014年9月中旬,經市中區人民法院判決,被告人張某犯危險駕駛罪,判處拘役一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的處罰。
記者從市中區人民法院了解到,「張某醉駕案」是近期法院集中宣判的一批危險駕駛罪案件之一,這批危險駕駛罪宣判共涉及10名醉駕者,被查獲時最嚴重的一名醉駕司機信某體內酒精含量高達246mg/100ml,信某被處以拘役兩個月和罰金六千元的處罰。法官介紹,對危險駕駛罪的量刑,主要從酒精含量、有無駕照、有無造成後果、認罪態度及有無繳納罰金等方面綜合考慮。
❷ 陝西高院集中宣判哪三起知識產權案件
4月26日是第18個世界知識產權日,當日省高院在該院二樓中法庭對三起知識產權案件進行集中宣判。
近年來,全省法院審理的有關知識產權保護類案件數量持續增長,僅2017年,全省法院共受理知識產權案件1856件,審結案件1746件。2017年全省公、檢、法三部門通力協作,不斷加大對知識產權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其中,公安機關偵破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案件780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18名,移送起訴196人。檢察機關批捕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嫌疑人205人,起訴284人。
省高院民三庭副庭長常寶堂介紹,通過庭審公開宣判的活動,對方便社會了解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最新動態,提高社會公眾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意識,鼓勵創新,凈化產權保護環境等,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
知識產權應該保護。
消息來自網易新聞。
❸ 柳州對3起毒品犯罪案件集中宣判幾人獲死刑
2018年6月26日上午,廣西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展6.26國際禁毒日系列宣傳活動,對3起毒品犯罪案件、10名被告人進行集中宣判,其中4名被告人因犯販賣、運輸毒品,被判處死刑。
當日,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通報了該市法院毒品犯罪案件審理情況。2017年以來,柳州市法院共審結毒品犯罪案件837件,判決發生法律效力的犯罪分子873人,其中,被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至死刑的115人,重刑率為13.17%。
通報稱,與2016年相比,2017年毒品犯罪案件數據呈現「兩少」的現象:一是毒品犯罪案件數量減少了29.4%,二是犯罪人數減少了35.8%。說明通過司法機關對毒品犯罪持續不斷的嚴厲打擊,有力地震懾了犯罪分子,發揮了刑罰懲罰、遏制毒品犯罪的作用,有效凈化社會風氣和維護人民群眾身心健康。
來源:中國新聞網
❹ 我是在2012年10月醉駕被抓,關了一星期後出來等法院判決。後在2014年6月
吊銷駕駛證的決定,從交警部門做出吊銷決定之日起計算的。
一、飲酒後駕駛機動車的:
飲酒後駕駛機動車的,處暫扣六個月機動車駕駛證,並處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因飲酒後駕駛機動車被處罰,再次飲酒後駕駛機動車的,處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吊銷機動車駕駛證。醉酒駕駛機動車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飲酒後駕駛營運機動車的,處十五日拘留,並處五千元罰款,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飲酒後或者醉酒駕駛機動車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並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二、醉酒駕駛機動車的:
醉酒駕駛營運機動車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十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後,不得駕駛營運機動車。並處一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拘役和罰金。
醉酒駕駛機動車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並處一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拘役和罰金。
❺ 刑事受賄案件宣判一定要經過法院的審判委員會嗎法官沒有權利直接宣判結果嗎這個審判委員會是怎麼回事
有些案子必須要經過審判委員會才可以定性的!
❻ 法院的所有判決都會公布到裁判文書網嗎
第一個問題,買賣不破租賃,糾紛不影響您租賃房屋;
第二個問題,法律規定無論任何案件的宣判必須一律公開。
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按照法律的規定可能不公開審理的案件,開庭審判都都不公開,證據材料也不公開。但不涉及宣判。
根據法律規定,無論任何案件的宣判,都一律公開進行。也就是說,判決書的內容,嚴格按程序要求,任何公民都是有機會旁聽宣判的,也就是一律公開的。早在幾年前,很多地方法院就開始試點公民可以按照規定到法院檔案部門閱卷。法院案件卷宗的正卷部分一般可以供公民查閱(副卷一律保密),只有涉及到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部分文件不能查閱,比如加密的證據材料。但判決書都可以查閱得到。現在針對法院的審判腐敗問題,很多人提出法院判決書應該全部「上網」供查閱,但是全國法院還沒有全面施行,但有有些比較發達地方的法院把判決書都是全部公開掛上網了的。還有比如「知識產權裁判文書網」,全國各地法院知識產權案件的判決書、裁定書都是集中上網了的。
所以,判決書的內容本來就是公開的,不構成侵權。只有極少數情況例外,比如:
某強奸幼女案中,按照保護個人隱私的規定,判決書中應當使用被害人的化名而禁止使用其真名,但由於法院的疏忽,使用了被害人真名,導致當事人隱私泄露,這個是法院的過錯造成隱私侵權。明知這種情況,侵權人還故意把判決書的內容到處公開宣揚的人,具有明顯惡意,構成侵權。
❼ 判前司法局調查,是要判緩
司法局調查是因為法院認為有可能判處緩刑。但有調查不代表一定緩刑。如果經調查認定不宜社區矯正,或者法院之後認定不符合緩刑條件,就不會判處緩刑。
司法局調查是接受法院委託進行適用社區矯正審前調查。
相關規定
《社區矯正社會調查評估辦法》
第四條社會調查評估小組成員應當嚴格執行迴避制度;應當嚴格遵守廉潔從政若干規定,不得循私舞弊,不得索賄受賄,違反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給予相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參與社會調查的工作人員應注意工作方式方法,保守工作秘密,保護當事人隱私。
第五條被告人(罪犯)居住地的公安機關、村(居)民委員會等有關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應積極協助司法行政機關開展社會調查工作。
(7)法院集中宣判擴展閱讀:
法院判決被告人緩刑後,將緩刑人員交由其居住的社區或街道進行社區嬌正,縣級以上司法局是緩刑人員到社區嬌正的監督管理單位,因此司法局要祥細調查緩刑人員的相關情況,如犯罪原因,犯罪人親屬關系等,以便於開展工作。
調查以下情況:個人居所情況,家庭情況,個人成長情況,社區表現情況,人際交往情況,家庭成員是否願意配合監管,擬適用緩刑人員所在社區(村委會、居委會)是否願意提供擔保、是否願意在緩刑考驗期間配合監管,被害人意見,社區居民意見等等。
❽ 河北各法院集中宣判了哪些涉惡案件
5月3日,河北省各地法院集中宣判了十起涉惡案件。
其中,邢台橋西區人民法院、廊坊大城縣人民法院、衡水深州市人民法院分別對馬伊布拉等9人尋釁滋事、敲詐勒索案,藺萬通等5人尋釁滋事、故意傷害案,翟彥松等24人強迫交易、敲詐勒索、聚眾斗毆案依法進行了公開宣判。
同時,把好案件事實關、證據關、程序關和法律適用關,依法、准確、有力懲處黑惡勢力違法犯罪,確保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打准、打實、打出成效,推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向縱深發展,為平安河北和法治河北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以上內容來自:長城網
❾ 法院判決是哪個決定的是法官一個人決定還是某個集體
《法院組織法》規定的很明白:
第九條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合議版制。
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權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進行;簡單的民事案件、輕微的刑事案件和法律另有規定的案件,可以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
人民法院審判上訴和抗訴的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進行。
合議庭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一人擔任審判長。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審判案件的時候,自己擔任審判長。
第十條 各級人民法院設立審判委員會,實行民主集中制。審判委員會的任務是總結審判經驗,討論重大的或者疑難的案件和其他有關審判工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