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的看法
① 人們為什麼對,法官和法律之間的關系有這樣的看法
因為接觸過法官,了解訴訟的人無論是律師還是當事人,都會遇到聽到法官的種種不好的行為。
以我的親身經歷為例:大學在律所實習時,律師們都說貪贓不枉法的律師就是好律師。
一個在省高院實習的男同學說,一個法官跟他聊起來說自己拿著這么大的權利工資還不如一個市區的統計法官拿工資多,叫他怎麼能不腐敗(法官工資跟地區經濟水平有關)。
還有一個區法院法官就是收了一方當事人的好處,一個本來很好判的案子,硬給拖四五年都不判。
中國現在的法官素質還是不高,許多都是以前當兵轉業的軍人,根紅苗正跟著黨走,至於業務水平根本談不上,雖然最近幾年才要求新進入法院的人員要通過司法考試才能當審判員,但是老的法官畢竟還是主導。
當事人去律所不會問律師打贏多少官司,業務怎麼樣,只會先問律師和某某法官關系怎麼樣,實際上現在打官司就是打關系。
真正以法律為飯碗的人才不會相信有真正的法律,法律就是人製造為人服務的,至於怎麼服務,它也可以為當事人服務,也可以為律師服務,也可以為法官服務,怎麼有好處怎麼來唄,反正法官有的是辦法玩法律。法官雖然有社會地位,但是跟一般公務員一樣,沒多少錢可以賺,法律不也是為自己創收的工具么。法官也是人,也想過好日子,開好車住好房子,有地位,有權力,有工具,為什麼不為自己創收。
經常能聽一個法院的同學說,去法院的律師都有車,而且這么說的法官也不只一個,這是他們普遍的認識。讓他們拿著權力過的感覺還不如他們看不上的律師好,他們心裡能平衡么。
所以,要一個法官不收錢,不得好處,為當事人無條件的快速公正辦案多數情況下是不太現實的,除非某種情況下該法官良心發現,心情不錯,並且案子判以後也不會引起什麼爭議,那他們會好好辦一下,當然這就要看當事人的運氣了。
總之,現在的真正意義的人民法官應該不多見吧。
② 談談你對人民法院的認識和了解。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執行機關,根據憲法、基本法律以及法律法規來具體實施的地方。
③ 大家談談對法院有什麼看法 希望之類的吧
能有什麼看法,秉公辦理唄!
④ 法院地法的理解
法院地法是指:審理涉外民商事案件的法院所在地的法律。過版去它多用於解決權涉外訴訟程序方面的法律沖突問題,現在則一些實體問題也適用法院地法。
法院地法的簡解釋就是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國家或地區所應用的法律。法院地國家或地區: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的國家
⑤ 為什麼普通人對法院判案有那麼深的誤解呢
的確,普通人對於法院判案,有很多看法。個人看法,產生這些看法的原因很復雜,大體上有以下幾種。
第一、普通群眾對於法律缺乏了解和認識。
比較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有不少人提出來這樣一個問題,既然法官精通法律,那麼依法律判決就行了,非要當事人花很多錢請律師,這不多此一舉?實際上,不管法官的水平多高,其實他就是居中裁判,原告提出什麼主張,被告怎麼反駁,主要看雙方的證據和法律依據,原告不提出的主張,法官不能給他添加,被告不抗辯的問題,法官不能隨意否定。
還有一個比較典型的問題是,我有理,法院為什麼不判我贏?實際上有理未必贏官司,有的是訴訟時效過了,有的是證據存在問題,有的是不及時應訴,出現這樣的問題並不是法院和法官的問題。
第二,確實有個別法官不模範遵守法律。
近幾年媒體披露了許多法官不模範遵守法律,甚至違法亂紀的案例,從最高法的某大法官,到省高院的某副院長,一直到基層法官,盡管多數法官是好的,但是也不能否認個別法官的確是吃了原告吃被告。甚至有的法官為了糊弄當事人,能一個案子出兩份互相矛盾的判決,原告拿到的判決是勝訴了,被告拿到的判決也是勝訴了。還有的法院,一審判決原告贏了,然後在出一個裁定成了被告贏了。還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就是個別法院、個別法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例如原告勝訴後退訴訟費的問題,法律早就明確規定,後來各省高院出台文件規范這個問題,直至現在,有很多法院原告勝訴了竟然不能退回多交的訴訟費,而不退的理由也五花八門,例如有的說,等被告交上來就退,有的說沒見過文件等等。
第三、「法律白條」的存在,嚴重損害了法院的公信力。去年底法院系統公布的失信被執行人1600多萬,後來將一人多案、一人多次等情形予以合並,尚有六百多萬,實際上真正的老賴,比這個數字還要多數倍。花費巨大精力,討回的僅僅是一張法律白條,就不能不令很多當事人對法官、對法院產生看法。盡管老賴成風,但是法院系統對外公布的執結率是幾乎百分之百,真的基本解決了執行難問題?這個問題值得研究。
⑥ 請問,我們對法院的判決書有看法去找那個部門
既然對判決書有看法,那肯定是把判決書從頭到尾看完了的,難道沒看見最後面寫的如果不服判決可以在收到判決書十五日內提起上訴嗎
⑦ 用兩個以上對法院的看法
1 .法院是維護公正的神聖殿堂。
2。法院是人類自私情感的決斗場。
⑧ 談談你對法院有什麼認識
累累累累;
內部人員分的三六九等,差距很大;
不懂法的人回太多,答基本法律知識有的人都很少很少;
德道不具有強制約束力,法律是法律,道德是道德;
調解不一定吃虧,因為勝訴了不一定能及時拿到錢;
請律師不要怕花錢,大多數律師都是劃水的;
生活工作中一定要知法懂法用法,不然有一天吃虧的就是自己了;
很多人總覺得自己必須勝訴,但是提供的證據一塌糊塗,事實依據也是一塌糊塗,說話也沒邏輯,還總覺得自己無敵,往往敗訴敗的媽都不認識;
民事糾紛態度很重要,法官自由裁量權較大,一般撒謊法官是知道的,不過不理你而已。
⑨ 誰去法院聽過庭審,並說說對其的看法,3000字
法院庭審分為民事案件庭審和刑事案件庭審,而這有較大的區別
民事案件內庭審主要是雙方當事人容及其辯護人舉證質證辯論,這里的證據全部都由當事人提供,一般較為激烈,法院則站在中立角度聽取各方的觀點和審查證據是否充分,一般情況下,法官會對當事人進行先行的調解
刑事案件的庭審主要是由公訴人和辯護人或者被告人進行證據的質證和辯護,案件的證據通常是由公安機關收集,檢察機關出示,這時候的公權力占據主導地位,程序比較規范,辯護人及當事人所起作用較小
整體來說,無論是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司法權在訴訟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法官的自由裁量權比較大,法官的經驗、水平、和厲害的權衡都會影響到裁判的結果,實踐中的庭審和一般影視劇中的法庭辯論差別較大,比較平淡枯燥,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國家是大陸法系國家,不同於英美法系所採用的陪審團等制度,另一方面是因為國家比較重視公權利的特殊司法現狀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