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籠統
A. 法院駁回起訴的情形有哪些,誰能告訴我一下
裁定駁回起訴的情形:1、主體不適格;2、被告不明確;3、沒有具體的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4、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5、受案後發現屬於刑事犯罪、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6、有仲裁協議的;7、屬於勞動爭議的;8、離婚及收養關系案件中不符合起訴條件的;9、重復起訴的。
B. 收據寫的太籠統沒有寫清具體什麼款項在法庭上成立嗎
收據寫的太籠統沒有寫清具體什麼款項,需要通過其他證據佐證,由法院回審查後,才能答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C. 法院的判決文書具體有哪幾種
★什麼是司法文書?司法文書的類別、基本特點和作用。
1.司法文書的概念:
當前較為通用的法律文書的概念是指公安機關(含國家安全機關,下同)、檢察院、法院、監獄或勞改機關以及公證機關、仲裁機關依法製作的處理各類訴訟案件和非訴案件的法律文書和案件當事人、律師及律師事務所自書或代書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義的文書的總稱,亦即指規范性法律文書(國家立法機關頒布的各種法律)以外,所有非規范性的法律文書的總稱。它包括司法機關依法製作的司法文書、公證機關機關出具的公證文書、仲裁機關製作的仲裁文書和律師代書和自用的律師實務文書。這些文書的製作主體既是包括各司法機關和依法授權的執法機關,也包括案件當事人、律師和律師事務所。
2.司法文書的類別:
法律文書的類別可依不同的分類標准而劃分為各種不同的類別:
(1)依製作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公安機關的刑事法律文書,人民法院的訴訟文書,人民檢察院的檢察文書,公證文書,仲裁文書和律師實務文書。
(2)依寫作和表達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文字敘述式文書,填空式文書,表格式文書和筆錄式文書。
(3)依文種的不同,可以分為報告類文書,通知類文書,判決類文書,裁定類文書,決定類文書等。
(4)從文書體例上劃分大致可分為信函式、致送式、宣告式、表格式、和實錄式。
3.司法文書的基本特點:
(1)製作的合法性。各種法律文書都必須依法製作,這是法律文書製作的前提,也可以說是文書立意的依據。
(2)形式的程式性。法律文書屬於程式化特點十分明顯的文書,其嚴格的程式雖然是一種外在的形式,但因它對內容也形成一種固定的規定性,所以也不容忽視。法律文書的程式性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①結構固定化;②用語成文化。
(3)內容的法定性。法律文書的寫作內容都是法律規定的,具有法定性。
(4)語言的精確性。法律文書對語言有很高的要求——這是因為法律文書都是涉及國家、集體、個人根本利益的有現實法律意義的文書,語言運用必須高度精確。
(5)使用的實效性。法律文書都是為解決一定的法律問題而製作的,因此是最講求實效的。
4.司法文書的作用:
(1)具體實施法律的重要手段。(2)進行法制宣傳的生動教材。(3)有關法律活動的忠實記錄。(4)綜合考核幹部的重要尺度。
★法律文書寫作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法律文書寫作的基本要求如下:(1)遵循格式,寫全事項;(2)主旨鮮明,闡述精當;(3)敘事清楚,材料真實;(4)依法說理,折服有力;(5)語言精確,朴實莊重。
★法律文書敘述事實主要應當寫明哪些要素?
法律文書在敘寫事實時,要求寫明的事實要素,具體說來,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關刑事案件的案情敘述;另一類是有關民事、行政類案件的案情敘述(包括大量的非訴訟案件的事實敘述)。前者要求寫明作案(指構成的犯罪事實)的時間、地點、作案人和被告人,作案的目的、動機、情節、手段,造成的後果、作案人的態度以及證據等。後者圍繞著當事人各方的糾紛事實來記敘,包括糾紛的內容及其發生的時間、地點、涉及的人物,糾紛的發展過程(起因、過程、結局),各方的爭執意見以及證據。
★法律文書語言應用的具體要求
1.表意精確,解釋單一。
法律文書是一部分體現和貫徹國家法律的文字形式,一部分是當事人向國家執法機關提出的訴訟請求或某項法律要求的文書。因此,它的文字必須做到表意精確、解釋單一,以避免給理解和履行帶來任何問題。
2.文字精煉,言簡意賅。
因為作為一種具有法律意義的公文或當事人向執法機關呈遞的文書,,語言文字必須精練簡潔,不能事無巨細、冗長拉雜,但是必須說明的情況和事實、必須闡述的理由和法律依據,又不能講得過於簡略或粗疏;所以必須做到文意賅備。
3.文風朴實,格調莊重。
法律文書的語體風格屬於公文語體。朴實無華、嚴謹莊重是為其嚴肅的法律內容所制約的。
4.語言規范,語句規整。
法律文書的語言為規范化的書面語言。它力求合乎語法規則,句子規整,成分齊全。
5.褒貶恰切,愛憎分明。
法律文書的內容大都與處理違法侵權以及犯罪行為的案件有關。因而法律文書對是非正誤有鮮明的褒貶態度和濃厚的感情色彩。
6.語言諸忌,竭力避免。
法律文書在語言運用中也常有些必須竭力避免的通病,必須引起重視。一是忌方言方語;二是忌用流氓黑話;三是忌用臟話;最後力求避免錯別字的使用。
★什麼是起訴意見書?起訴意見書的作用是什麼?
是指公安機關對案件偵查終結後,認為犯罪嫌疑人涉嫌某罪,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向同級人民檢察院移送審查時製作的文書。
作用:是對案件偵查活動的總結,集中地反映了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的質量,同時也是檢察、審判工作的基礎材料。
★起訴意見書敘述犯罪事實的要求有哪些?
第一,要全面准確地反映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
第二,分清罪與非罪的界限。
第三,對共同犯罪的案件,要分清每個犯罪嫌疑人在案件中所處的地位、作用、罪責。
第四,敘述犯罪事實時,要列舉一定的證據予以證明。
★起訴意見書正文部分包括哪兩方面內容?
包括犯罪事實和提出起訴意見的理由及法律根據兩方面內容。
★起訴意見書在製作時要注意什麼問題?
1.客觀地反映案件情況。(1)要以事實為根據。(2)未經審查核實的材料,不能在起訴意見書中使用。(3)引用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和證人證言時,不能斷章取義,以偏概全,一定要保持原意。(4)對於犯罪嫌疑人犯罪事實的敘述要明確、具體,不過過於抽象、籠統、概念化。
2.准確地認定犯罪事實。
3.正確地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
★敘述犯罪事實的方法有哪幾種?
有以下四種:(1)按時間順序敘述,即按犯罪嫌疑人作案時間的先後順序來敘述;(2)按犯罪性質來敘述,即按犯罪嫌疑人犯罪性質的輕重程度來敘述;(3)按綜合歸納法敘述;(4)多種方法並用。
★什麼是公安機關的偵查文書?
公安機關的偵察文書是指公安機關的法律文書。是公安機關(含國家安全機關,下同)在刑事訴訟活動中依法製作或認可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義的文書。是法律文書的一種。
★偵查文書分為哪幾類?
分為:1.立案、破案類;2.律師介入類;3.強制措施類;4.訊問犯罪嫌疑人類;5.調查取證類(含搜查、扣押類);6.延長羈押期限類;7.偵查終結類;8.補充偵查、復議復核類。
★什麼是刑事案件立案報告書?
是指公安機關的偵查人員在對接到報案、控告、舉報、自首的材料進行審查後,決定對認為符合立案條件的案件立案時製作的報請領導審批決定是否立案偵查的文書。
★刑事案件立案報告書的正文包括那些內容?
1.案件受理情況;2.立案根據;3.立案理由;4.偵查計劃。
★檢察文書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是各級人民檢察院為實現人民檢察機關的職能而依法製作的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義的法律文書。
2.作用:人民檢察院的法律文書,是各級人民檢察院行使檢察權的重要文字憑證,是保證法律實施的重要工具,是辦理案件的客觀記錄,是辦案質量的重要反映,是總結經驗和復查案件的重要依據,也是宣傳法制的重要材料。准確製作人民檢察院的法律文書,對於依法保護人民、打擊敵人、懲治犯罪、維護法律秩序具有重要意義。
★人民檢察院的法律文書的分類、製作和基本要求
1.分類:(1)按照案件訴訟性質的不同,分為刑事案件使用的檢察文書和民事、行政案件使用的檢察文書兩大部分。(2)按照文書公開對外與內部使用的不同,刑事案件的法律文書,又分為訴訟文書和工作文書兩部分。(3)按照文書的訴訟階段和性質、作用的不同,可分為:立案文書,偵查文書,審查批捕和其他強制措施文書,審查起訴和出庭文書,抗訴記憶,監所檢察和法律監督文書,控告申訴檢察和刑事賠償文書,審批延長辦案期限文書,辯護代理文書和其他文書。(4)按照人民檢察院的業務部門分工和案件來源的不同,可分為刑事檢察文書,直接受理偵查(反貪污賄賂與法紀檢察)案件文書,監所檢察文書,控告申訴檢察(包括刑事賠償)文書和民事、行政檢察文書。(5)按照文書製作形式的不同,分為文字敘述式文書(如起訴書),填空式方式(如批准逮捕決定書),筆錄式文書(如討論案件筆錄)和表格式文書(如送達回證)四類。
2.製作:人民檢察院對製作各種法律文書,必須從嚴要求,一絲不苟,不能允許發生絲毫差錯,否則將會給檢察機關和國家的威信帶來不良影響。
3.基本要求:(1)准確規范。(2)嚴格依法。(3)說理充分。(4)辦案及時。
★起訴書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是指人民檢察院經偵查或審查確認被告人的行為構成犯罪,依法應當交付審判,而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的文書。
2.作用:對偵查機關來講,起訴書是確認偵查終結的案件,犯罪事實、情節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偵查活動合法的憑證;對檢察機關來講,起訴書既是代表國家對被告人追究刑事責任交付審判的文件,又是出庭支持公訴,發表公訴意見,參加法庭調查和辯論的基礎;對審判機關來講,起訴書引起第一審程序的刑事審判活動,既是人民法院對公訴案件進行審判的憑據,又是法庭審理的基本內容;對被告人及其辯護人來講,起訴書既是告知已將被告人交付審判的通知,又是公開指控其犯罪行為的法定文件。
★製作起訴書敘寫案件事實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起訴書敘寫案件事實主要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敘述事實要客觀、准確。起訴書敘述的犯罪事實,必須是與犯罪事實本身具有同一性。(2)敘述事實必須要素完整。事實要素主要包括犯罪時間、地點、經過、手段、目的、動機、情節、危害後果等。(3)敘述事實必須層次分明。各種犯罪行為的事實安排順序不盡相同。一般常見的有「先重後輕順序」、「客觀過程順序」和「被告人順序」等。(4)敘寫事實要正確處理特殊問題。一是注意保守黨和國家機密;二是不寫有傷風化的情節;三是有自首、立功表現的,在敘述犯罪事實之後,也應一並敘明;四是涉及非本案被告人的人員姓名時,應按具體情況,妥善處理。五是共同犯罪案件,一名或數名共犯在逃的,寫該在逃犯姓名時,可在姓名之後用括弧註明「另案處理」。
★製作起訴書闡述理由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闡述起訴書的理由主要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准確概括犯罪行為的本質屬性。(2)准確引用法律。(3)准確闡述定罪處罰的傾向性意見。(4)准確寫明起訴決定。
★什麼是抗訴書?它的種類和作用。
1.抗訴書概念:抗訴書是指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確有錯誤的刑事、民事或行政判決或載定依法提出抗訴時,所製作的文書。
2.種類:刑事、民事、行政抗訴書。
3.是檢察機關行使審判監督職權的重要工具,對於糾正人民法院確有錯誤的判決和裁定,保證法律的正確實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什麼是刑事抗訴書?種類有哪些?
1.抗訴書概念:抗訴書是指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確有錯誤的刑事判決或載定依法提出抗訴時,所製作的文書。
2.種類:
★刑事裁判文書的概念和作用及其類別
1.概念:刑事裁判文書是指人民法院在刑事訴訟中,就刑事案件的實體問題和程序問題依法製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刑事裁判文書,是刑事訴訟文書中的主要組成部分。
2.作用:刑事裁判文書既是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適用刑事法律、保護人民、懲罰犯罪的有力武器,又是宣傳法制、教育公民遵守法律的生動教材。製作刑事裁判文書是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刑事審判人員的一項重要任務。
3.類別: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書,主要指刑事判決書和裁定書。
★第一審刑事判決書的概念和作用
是指第一審人民法院依照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第一審程序,對審理終結的刑事案件,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法律的規定,確認被告人是有罪還是無罪,構成何種罪,並科以刑罰、免除刑罰或者宣告無罪等實體問題作出的書面決定。
★哪些事實不能出現在刑事判決書上
1.只有被告人的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
2.只有一般輕微違法行為,但不構成犯罪的,或者屬於思想認識、道德品質、生活作風、缺點錯誤的;
3.已過追訴時效,依法不應追究的犯罪事實;
4.歷史上已經處理過的行為;
5.應按黨紀、政紀處理的或者與本案無關的事實。
★一審刑事判決書在製作事實時應注意哪些內容?
1.敘述事實時,應寫明案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被告人的動機、目的、手段,實施行為的過程、危害結果和被告人在案發後的表現等內容,並以否具備犯罪構成要件為重點,兼敘影響定性處理的各種情節。
2.敘述事實必須是重點突出、層次清楚。
3.敘述事實要注意保守國家機密,保護被害人的名譽。
4.敘述事實的文字要准確、朴實、不誇大、不縮小,如實反映案件的客觀事實。
★一審刑事判決書正文包括哪幾項內容?
包括事實、理由和判決結果三部分內容。
1.事實,包括(1)控辯雙方的意見;(2)法院確認的犯罪事實。
2.理由,包括(1)確定罪名;(2)確認量刑情節;(3)對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的應當表示肯定;不構成犯罪或者指控的罪名不當的,應當有理有據地作出分析認定;對於辯解、辯護的主要理由,應當據理表明是否予以採納。(4)確認辯解、辯護的理由是否被採納。(5)寫明判決的法律依據。
3.判決結果。
★第一審刑事判決書敘述事實,應當寫清哪些要素?
第一審刑事判決書敘寫事實時,應當寫明案件發生的時間、地點、被告人的動機、目的、手段,實施行為的過程、危害結果以及被告人在案發後的表現等內容,並以是否具備犯罪構成要件為重點,兼敘影響定性處理的各種情節。
★第一審刑事判決書的判決理由應當寫明哪些內容?
理由是判決的靈魂。判決理由應當寫明下列內容:(1)確定罪名,應以我國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為依據。(2)確認量刑情節。(3)對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的應當表示肯定;不構成犯罪或者指控的罪名不當的,應當有理有據地作出分析認定;對於辯解、辯護的主要理由,應當據理表明是否予以採納。(4)確認辯解、辯護理由是否被採納。(5)寫明判決的法律依據。
★刑事裁定書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是指人民法院對刑事案件在審理和執行過程中的程序問題和部分實體問題,依照我國刑法、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作出的書面決定。
2.作用:刑事裁定書是人民法院常用的文書之一,其格式、內容和製作方式與刑事判決書基本相同,但內容一般比較簡單。
★民事裁判文書的概念、作用及其種類
1.概念: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中,為解決訴訟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的爭議,就案件的實體問題和程序問題依法製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
2.作用:民事裁判文書既是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適用民事法律、法規,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解決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有效工具,又是宣傳社會主義法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的生動教材,還是客觀地衡量審判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它對於提高全社會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增強人民內部的安定團結,促進經濟建設的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3.種類: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判文書,按照裁判案件的方式不同,可分為民事判決書、民事裁定書、民事調解書、民事決定書和民事制裁決定書;按照審判所適用的程序不同,又可分為第一審民事判決書、第一審民事裁定書和第一審民事調解書,第二審民事判決書、第二審民事裁定書和第二審民事調解書,再審民事判決書、再審民事裁定書和再審民事調解書。此外,還有為適用特別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督促程序、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而製作的民事裁判文書。
★一審民事判決書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是指第一審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第一審程序,對審理終結的第一審民事糾紛和經濟糾紛等案件就實體問題作出的書面決定。
2.作用:第一審民事判決書是民事判決書的一類。民事判決的作用是一致的,基本根本作用在於正確地處理各類民事權益糾紛,保證我國民事法律、法規的正確貫徹執行,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一審民事判決書的結果製作要求是什麼?
書寫判決結果,要求做到明確、具體、完整。
明確,就是主文要明確地指出解決當事人之間糾紛的結論。
具體,就是主文決定的事項必須是具體的,應具體到如何履行、何時履行。
完整,就是主文決定的事項要全部交代清楚,不要有遺漏。
D. 民事行為能力什麼意思!籠統點!
簡稱「行為能力」。能夠以自己的行為依法行使權利和承擔義務,從而使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資格。自然人的行為能力分三種情況:有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無行為能力。法人的行為能力由法人的機關或代錶行使。
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民事主體能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簡言之,民事行為能力為民事主體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提供了現實性。
民事行為能力是民事主體獨立地以自己的行為為自己或他人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
民事行為能力,18周歲以上,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
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根據這一條規定,我國
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應當滿足下列兩個條件:
(1)年滿18周歲.18周歲是我國公民成年的界限.對於年滿16周歲而不滿18周歲,但是
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公民,法律將之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最高人民法院
《意見》第2條還對"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認定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十六周
歲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能夠以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並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
認定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精神狀況健康正常.公民能夠正確理解法律規范和社會生活共同規則,理智地實施民
事行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理智地從事行為的人,即使年滿18周歲,也不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
力人.
E. 人民法院在刑事訴訟中行使哪些職權
籠統的說人民法院在刑事訴訟中行使的是審判權。人民法院是一個完整的審判機關版體系,由最高權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構成。最高人民法院是國家的最高審判機關。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其職責就是通過審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訴訟案件實現自己的任務。人民法院在審判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行使國家的審判權。人民法院在刑事訴訟中的職權主要有:(1) 有權對所有公訴案件、自訴案件和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作出判決或裁定;(2) 有權對依法可以調解的自訴案件和附帶民事訴訟案件進行調解;(3) 對已發生法律效力但認為確有錯誤的判決、裁定,有權依照審判監督程序進行再審;(4) 有權對被告人決定逮捕、拘傳、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5) 為調查核實證據,可以進行勘驗、檢查、扣押、鑒定和查詢、凍結,必要時可以查封、扣押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的財產;(6) 收繳和處理贓款、贓物及其孳息;(7) 進行附帶民事訴訟的保全;(8) 執行某些判決和裁定等。
F. 我國現行法院制度的主要缺陷有哪些
(一)被調查機關配合意識不強。首先是因取證內容往往直接、間接涉及被調查機關工作,被調查機關往往擔心提供的信息存在漏洞,可能導致法律風險而推諉。司法實踐中也確有因被調查機關提供必要信息而使案件當事人誤以為被調查機關與本案有關且存在過錯行為而被無端指責、牽扯的情況發生。然後是對協助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是單位和個人應當履行法定的義務認識不足,將協助取證工作當作額外工作負擔而推諉拒絕。其次,被調查機關檔案管理不善。被調查機關多為國家機關,檔案資料未採用微機管理,導致查閱檔案效率低、工作量大,甚至無法查詢。且審批環節多,手續繁雜,往往因某領導或者印章管理者不在單位,致使調查取證無法進行。協助義務人過多考慮自身利益。再加上我國是一個熟人社會,注重人情世故,如果協助義務人與涉案雙方都認識或者有經濟往來,那麼許多了解案情的協助義務人在法院調查取證時會選擇明哲保身,保持中立,對關鍵問題以不知道、不清楚或者沉默的方式應對,不會得罪任何一方。還有的義務人考慮到案件一方當事人是自己的生意合作夥伴,不願意配合法院調查取證,以免損害了雙方的合作利益。也有害怕打擊報復的情況存在,出於害怕心理而拒絕法院進行調查取證。法院調查取證的對象更多的是政府機關及企事業單位,而這些機關單位大多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免得惹禍上身的心態不予配合。協助單位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不強。一看是法院來調查取證,就開始互相推諉,要求找其他部門或者領導去辦理相關手續,而往往這些領導都不在崗,或者需要請示上級部門或上級領導。再者,相關法律制度不完善。民事訴訟法雖然規定了有義務協助調查的單位,應當協助調查,拒絕協助的,可以對單位負責人或直接責任人予以罰款,對仍不履行協助義務的,可以予以拘留。但該規定過於籠統,缺少對拒絕履行協助義務行為的認定細則,處罰措施相對單一,操作起來也較為困難,需要層層報批,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調查取證過程中還經常會遇見來自各個方面的非法干預,單位可能利用自身在當地的影響力,採取媒體介入、託人說情等方式,間接施壓使法院司法目的落空,即使法院作出處罰決定,結果也往往不了了之。最主要的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法律規定的罰款、拘留措施在實踐中很少用到,形同虛設。
(二)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司法審判權,並未明確規定人民法院享有證據的調查收集權。那麼證據的調查收集權是不是司法審判權的應有之義還有待研究。筆者認為,審查判斷證據不等同於調查收集證據,調查收集證據在前,而審查判斷證據在後,後者以前者為審查判斷的基礎和前提。在民事訴訟中"調查收集"證據是當事人的責任,而法院的職責是"審查判斷"當事人所提交的證據,而非替當事人去"調查收集"證據。因此,法院如果從事了調查收集證據的工作,就等於是做了它不應該做的事,即超越了憲法賦予它的司法審判職權的界限。也就是說,通過運用法律解釋學之語義解釋方法可以證明:我國民事訴訟法有關法院調查取證職權的規定,從邏輯上說是違反憲法的,因而它不利於憲法的正確實施。並且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64條之規定,舉證責任是當事人向法院履行的一種責任,並且如果不履行將承擔一定的法律後果,即負有舉證責任的一方若不能提交相關證據,將承擔舉證不能的後果;而人民法院不是案件當事人,在訴訟中始終處於中立者的地位,在訴訟活動中不主張任何權利,因此對案件的結果不具有利害關系,不會承擔任何的法律後果。從法院的職責來看人民法院是我國的審判機關,它的主要職責是按照法定程序,審查證據材料,以此查明案件事實、認定法律關系,從而正確適用法律,作出相對公正的裁判。
G. 法院里民庭和刑庭相比哪個好
如以後抄想當律師,當然在民庭干好。理由一是接觸案件類型多,能豐富你的法律知識;二是當事人互不相讓,能潛意識地培養你的辯論能力;三是民庭書記員要比刑庭的累,能培養你的工作精神,鍛煉你的意志力。但最好刑庭也乾乾,能幫助你的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和邏輯思維能力。
補充回答:
既然在檢察院干過,到法院後當然在民事庭干好。要當律師,最好對法律全面掌握,發展也會有所不同。
民庭案件遠比刑庭多,各地都是這樣的。當然要比刑庭累。但這正是你很好的鍛煉機會,今天的努力,會成為明天幸福的緣由。我曾看到不少在法院很能乾的書記員,當律師後很有造就。
民庭辦案人的權利肯定比刑庭大。因為有些刑事案件的決定權在審判委員會,而有的民事案件決定權就在合議庭。
H. 法院和檢查院有何聯系和區別
簡單來說是:兩者都是國家司法機關,法院是審判機關,檢察院是公訴機關回
審判權是法答院的基本權利,公民或國家提起訴訟,都由法院來審理和判決;
檢察院除了可以代表國家提起公訴外,還有監督權,主要體現在對法院的抗訴權。
他們的聯系可以以一個例子來說明:A故意殺人,由公安機關立案偵察,檢察院核查證據對決定逮捕,由公安機會執行逮捕,並轉交檢察院,由檢察院代表國家向法院提起公訴,法院審理並作出判決。A本應被死罪,立即執行,但法院只判了無期陡刑,對此檢察院向上級法院提出抗訴,要求A應該執行列刑,上級法院撤消下級法院的判決書,要求其重審。最終A被判死刑,立即執行。檢察院把A較交公安機關,由公安機關執行死刑。
I. 法庭和法院的區別,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
法院是審判機關,法庭是審判機關的內設機構或者派出機構。
法院是獨立的法人,法庭則沒有專法人資格。
在我國法院設在縣級以上行政區或特定區域,包括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軍事法院)、中級人民法院(海事法院、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基層人民法院。
法庭則設在各級法院,分為審判法庭(審判場所)和業務庭(內設機構),在基層法院可以在轄區內劃定若干區域設立派出法庭或巡迴法庭。派出法庭、巡迴法庭以基層法院的名義行使審判權,以基層法院的名義出去法律文書。 所以樓上所謂法庭、法院權力一樣屬於誤讀。法屬庭屬於法院的派出機關,權力當然不能等同於法院。 如審理案件時法院可以以自己名義具印或者出具法律文書,法庭則沒有權力,法庭只能以法院的名義具印和出具文書。
為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是最高人民法院下屬機構,主要審理跨行政區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