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和他的劊子手德語

法官和他的劊子手德語

發布時間: 2021-02-27 17:25:25

1. 求外國短篇名著(三大巨匠的除外)

最討厭三大巨匠這種提法了 我喜歡的短篇 英國 高爾斯華綏《品質》 喬伊斯《都柏林人》中的《阿拉比》和《死者》 法國: 梅里美:《費德里哥》《馬鐵奧·法爾科內》《煉獄里的靈魂》 福樓拜:《淳樸的心》 都德:《磨坊書簡》里的全部(特別是《此房出售》)《柏林之圍》 左拉:《陪襯人》 紀德:《田園交響曲》 尤瑟納爾:《源氏親王的最後一次愛情》 俄國: 普希金《驛站長》 屠格涅夫 《獵人筆記》《木木》 蒲寧《舊金山來的紳士》 高爾基《伊則吉爾老婆子》 日本: 芥川龍之介 《竹林中》《羅生門》《橘子》《地獄變》(芥川的確是個怪才,陰郁和陽光題材都寫得來) 星新一《雪夜》 德語文學: 施篤姆:《木偶戲子波勒》《茵夢湖》《普賽奇》 卡夫卡:《在流放地》《飢餓藝術家》《判決》 茨威格:《象棋的故事》《看不見的收藏》《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迪倫馬特:《隧道》《法官和他的劊子手》 美國: 伊迪絲· 華頓《伊坦·弗洛美》 愛倫·坡:《厄舍老屋的倒塌》《黑貓》 歐·亨利:《帶傢具的出租屋》《鍾擺》《紅毛酋長的贖金》 傑克·倫敦:《一千打》《一塊牛排》《墨西哥人》 菲茨傑拉德:《重訪巴比倫》《象里茨飯店一樣大的鑽石》 海明威:《乞力馬扎羅的雪》 福克納:《紀念艾米莉的一支玫瑰花》 馬拉默德:《魔桶》 拉美: 博爾赫斯《小徑分叉的花園》《南方》《奇遇之夜》 其他 義大利 皮蘭德婁《西西里檸檬》 瑞典 斯特林堡《半張紙》

2. 《法官和他的劊子手》txt全集下載

法官和他的劊子手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回預覽:
法官答和他的劊子手最新章節
法官和他的劊子手最新章節TXT----- 第01章
1948年11月3日的清晨,特萬鎮的警察阿爾封斯·克萊寧在拉姆波因(特森貝格區村莊之一)通往特萬峽谷森林的路上看見一輛蘭色的梅爾西特斯牌汽車停在路邊。霧靄蒙蒙,正是深秋天氣常有的現象。克萊寧已經在汽車旁邊走了過去,卻仍然走了回來。他覺得剛才走過汽車時透過混濁的玻璃窗匆匆一瞥,看到駕駛者的頭是垂倒在方向盤上的。象一個正常人首先會想到的那樣,他想,這準是一個醉漢。他並不願對陌生人公事公辦,而寧可合乎人情些,便抱著這個目的來到發動機旁喚醒睡著的人,想勸他上特萬鎮去,在那裡的「大熊」旅館喝一杯黑咖啡,吃一盤濃湯;因為喝醉酒駕駛車子固然受到禁止,但是並沒有禁止喝醉酒在一輛停在路邊的汽車里睡覺啊。克萊寧打開車門,慈祥地把手擱在陌生人的肩上。就在這一瞬間,他發現這是一個死人。太陽穴給打穿了。這時克萊寧也看到右邊的車門敞開著。車里沒有很多血,死者穿著的深……
有問題再找我

3. 二十世紀五十大小說都是什麼

1. Milan Kundera:Die unerträgliche Leichtigkeit des Seins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2. Umberto Eco:Der Name der Rose 玫瑰之名
3. Günter Grass:Katz und Maus 貓與鼠
4.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Der große Gatsby 了不起的蓋茨比
5. Thomas Bernhard:Der Untergeher 英譯《the loser》漢譯不是很准確:輸家 或者 失敗者
6. Paul Auster:Stadt aus Glas 玻璃之城
7. Elias Canetti:Die Stimmen von Marrakesch 埃利亞斯卡內蒂 馬拉喀什之聲
8. Edward M. Forster:Wiedersehen in Howards End 愛德華·摩根·福斯特 霍華德庄園
9. Martin Walser:Ehen in Philippsburg 馬丁·瓦爾澤 菲利普斯堡的婚事(菲城婚事 )
10. John Irving:Das Hotel New Hampshire 約翰‧厄文《在新罕布希爾州旅館》
11. Juan Carlos Onetti:Das kurze Leben 《A Brief Life》 短暫一生
12. Arthur Schnitzler:Traumnovelle 綺夢春色
13. Peter Handke:Die Angst des Tormanns beim Elfmeter 守門員對點球的焦慮
14. James Joyce:Ein Porträt des Künstlers als junger Mann [Dubliner] 《都柏林人》和《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
15. Marguerite Yourcenar:Der Fangschuss 瑪格麗特.尤瑟娜 致命一擊
16. Patricia Highsmith:Der talentierte Mr Ripley 天才雷普利
17. Jorge Semprún:Was für ein schöner Sonntag 美麗星期天
18. Uwe Johnson:Mutmaßungen über Jakob 雅各布猜想
19. Harry Mulisch:Das Attentat 暗殺
20. Joseph Conrad:Herz der Finsternis 黑暗之心
21. Julio Cortázar:Der Verfolger 追求者
22. Claude Simon:Die Akazie 相思
23. Michael Ondaatje:Der englische Patient 英倫情人
24. Georges Simenon:Der Mann, der den Zügen nachsah 看火車的男人
25. William Faulkner:保護區
26. Rainer Maria Rilke:Die Aufzeichnungen des Malte Laurids Brigge 布拉格手記
27. Wolfgang Koeppen:Das Treibhaus 溫室
28. Siegfried Lenz:Deutschstunde 德語課
29. Graham Greene:Der dritte Mann 第三者
30. Eard von Keyserling:Wellen 韋倫
31. Ian McEwan:Der Zementgarten 水泥花園
32. Max Frisch:Mein Name sei Gantenbein 我的名字是甘
33. Cees Nooteboom:Allerseelen 萬靈節
34.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Der Magier 魔術師
35. Carson McCullers:Das Herz ist ein einsamer Jäger 同是天涯淪落人
36. Franz Kafka:Amerika 美國
37. Bruce Chatwin:Traumpfade 歌之版圖
38. Botho Strauß:Paare, Passanten 愛人.路人
39. Marcel Proust:Eine Liebe Swanns 追憶似水年華
40. John Steinbeck:Tortilla Flat 平原傳奇
41. Andrzej Szczypiorski:Die schöne Frau Seidenman 美麗的吸得慢
42. Friedrich Dürrenmatt:Der Richter Und Sein Henker 法官和他的劊子手
43. Julien Green:Leviathan 黑暗之旅
44. Oscar Wilde:Das Bildnis des Dorian Gray 格雷的畫像
45. Jurek Becker:Bronsteins Kinder 布朗斯坦的兒童
46. Hermann Hesse:Unterm Rad 赫曼.赫塞《車輪下》
47. Peter Høeg:Fräulein Smillas Gespür für Schnee 彼得.霍格《情系冰雪》
48. Primo Levi:Das periodische System 周期表
49. Marguerite Duras:Der Liebhaber 《情人》
50. Italo Calvino:Wenn ein Reisender in einer Winternacht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 或者 寒冬夜行人

4. 《法官和他的劊子手》(瑞士)弗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法官和他的劊子手》(瑞士)弗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5. 迪倫馬特的《法官和他的劊子手》、《拋錨》和《諾言》各反映了哪些社會現象

《法官和他的來劊子手源》(1952)是他的第一部犯罪小說,它以頗有說服力的情節描寫,揭示了資產階級法律的破產。中篇小說《拋錨》(1956)通過一次游戲探索了犯罪和道德問題,在題材處理和人物心理分析上,構思巧妙;《諾言》(1958)是他的犯罪小說的代表作,它通過主人公破案不成而身敗名裂的結局,反映了主持正義者反被看成怪癖的令人震驚的社會現象。

6. 《法官與儈子手》是誰寫的

法官和他的劊子手 編輯詞條

本書收入瑞士偵探小說家迪倫馬特的四篇代表作《法官和回他的劊子手》答《嫌疑》《諾言》《司法》。著名的貝爾拉赫探長是無可非議的主角,為主持公道、懲治犯罪而施展才華,從容面對上司的冷談、重病的折磨、世俗的偏見,成為維護法律的一把利劍。作者弗德里希·迪倫馬特,瑞士籍著名德語作家。

7. 請問有誰知道什麼偵探小說

那多的 一半靈異(他的小說靈異更多帶有推理)一半推理
不知道算不算偵探小說呢
但是真的好看
那多的靈異手記系列

8. 瑞士作家迪倫馬特的"法官與他的劊子手"的德語原名是什麼謝謝

Der Richter und sein Henker

9. 就黃金時代推理小說的電子稿

偵探小說是通俗文學中最受歡迎的體裁之一,據統計偵探小說在歐美的圖書銷售量佔到圖書總數的15%到25%。柯南·道爾塑造的福爾摩斯成為世界上最知名的虛構人物,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說銷售總量到達了20億冊(《2000版吉尼斯世界記錄》),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而偵探小說從19世紀末引入中國以來,也是長盛不衰。80年代以後,翻譯偵探小說大量出版,總數可能在1500部到2000部(甚至更多)。本土偵探小說也有了長足的進步,解放前程小青、孫了紅等人的偵探小說直到現在仍有再版,當代偵探小說的創作每年也有百部之多。以下,我摘抄了兩個關於偵探小說的解釋供大家參考(偵探小說一次在歐美一般稱「Mystery Story [Novel]」或「Detective Story」,日本一般稱「推理小說」)。

偵探推理小說是西方通俗文學的一體體裁,與哥特式小說、犯罪小說以及由它們衍生出來的間諜小說、警察小說、懸疑小說同屬驚險神秘小說的范疇。偵探小說主要寫具有驚人推理、判斷智力的人物,根據一系列的線索,解破犯罪(多是兇殺)的疑案。它的結構、情節、人物、甚至環境都有—定的格局和程式,因此它也是—種程式文學。由於傳統偵探小說中的破案大多採取推理方式,所以也有人稱它為推理小說。

19世紀初期,資本主義制度已經確立,資產階級民主日益發展,政教分離,警察體制逐步建立,這是偵探小說產生的社會基礎。

偵探小說從19世紀中期開始發展。美國作家埃德加·愛倫·坡被認為是西方偵探小說的鼻祖。他在《莫格街謀殺案》(1841)、《馬里·羅蓋特的秘密》(1842)和《被竊的信件》(1844)這3篇著名的偵探小說里,塑造了第一個業余偵探杜賓的形象。杜賓通過觀察和推理破案,成了後來偵探小說中偵探形象的模型。愛倫·坡共寫了7篇偵探小說,雖然只是他的著作的一小部分,但卻首創了偵探小說的模式,對偵深小說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雖然愛倫·坡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在美國,直到幾十年後安娜·凱瑟琳·格林(1846~1935)發表《利文沃茲案》(1878)出後,偵探小說才開始流行。《利文沃茲案》被認為是第一部由婦女寫的偵探小說。

歐洲的情況大不相同。法國人很快意識到偵探小說有可能廣泛流行。1863年,埃米爾·加博里奧(1835~1873)發表了他的第一篇偵探小說《血案》,塑造了警察偵探勒考克先生的形象。勒考克是一個小人物,一個改邪歸正的罪犯。故事雖然聳入聽聞,但對警察和法國法律制度的描寫卻頗為真實。加博里奧的作品在法國國內外都非常流行,他對偵探小說在法國的發展和流行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在他之後,相繼出現了不少偵探小說作家。

在英國,偵探小說贏得了廣泛的讀者。威爾基·科林斯(1824~1889)繼《白衣女人》(1859~1860)成功之後,1868年發表了《月亮寶石》,以其曲折動人的情節和深刻的人物描寫,被認為是第一部真正的長篇偵探小說。科林斯的朋友查爾斯·狄更斯也涉足這一領域,他的未完成的《艾德溫·德魯德之謎》就是—部偵探小說。廣泛流行歷久不衰、具有世界影響的偵探小說當屬英國柯南道爾(1859~1930)的福爾摩斯探案。柯南道爾在《血字的研究》(1887)里,第一次塑造了福爾摩斯這個穎悟無比的業余偵探形象。此後,他在《四簽名》(1889)、《巴斯克維爾的獵犬》(1902)、《恐怖谷》(1915)和許多短篇小說里,全部以福爾摩斯為主角,以華生作陪襯,解決了各種疑難的罪案。福爾摩斯成了一個比他的作者更著名的世界性文學人物。

福爾摩斯探案故事的成功,使偵探小說如雨後春筍,迅速在西方興起。早期的主要作家有:英國理查德·奧斯丁·弗里曼(1862~1943),他塑造了第一個使用法醫學的偵探約翰·桑代克醫生,並且首創了「逆偵探小說」,即首先說明罪犯的身份,然後倒敘破案的情況;奧克茲男爵夫人(1805~1947),在《角落裡的老人》一書里,首先寫出了坐在安樂椅里靠推理破案的「安樂椅」偵探;阿·愛·伍·梅森(1865~1948),塑造了偵探漢諾德先生;吉爾伯特·凱恩·切斯特頓(1874~1936),塑造了教士偵探布朗神父,埃德蒙·克·本特利(1875~1956),塑造了偵探菲利普·特倫特;厄內斯特·布拉默(1869~1942),塑造了瞎子偵探馬克斯·卡拉多斯。在美國,卡羅林·韋爾斯(1869~1942)塑造了偵探弗萊明·斯通;梅爾維爾·戴維森·波斯特(1871~1930)塑造了阿布納大叔。但是,這一時期英國的厄內斯特·威廉·霍納恩(1866~1941)所寫的拉斐爾斯故事,法國的莫里斯·勒布朗(1864~1941)所寫的俠盜阿森·呂班故事,最受讀者的歡迎。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這段時期,稱之為西方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僅英美兩國,就出現了數以千計的偵探小說。閱讀偵探故事已不僅僅是有閑階級的一種消遣,下層階級的人也競相閱讀。這時,早期這類作品中的浪漫主義氣息逐漸消失,謀殺案成了每一部小說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在這些作品中被謀殺者大部分只是一個符號,人們關心的不再是是非、善惡的斗爭,而是怎樣把疑案偵破。「黃金時代」的大多數作家只是把他們的創作當作娛樂讀者的猜謎游戲,或者說是讀者和作家(通過他虛構的偵探)的一種智力競賽。由於讀者和偵探具有同樣的案情線索和破案機會,所以這類小說也是一場公平的智力競賽。這一時期的作品主要是消閑解悶的迷宮游戲,既沒探索社會問題,也沒有反映社會現實。

美國黃金時代的發起者是S.S.范·戴恩,他的真名是威·亨·賴持(1888~1939)。他在《本森謀殺案》(1926)和《加那利謀殺案》(1927)等一系列小說里,塑造了博學多識的偵探菲洛·萬斯的形象,贏得了讀者的歡迎。賴特之後是艾勒里·奎恩,奎恩既是作者的名字,也作偵探的名字,實際是弗雷德里克·丹奈(1905~ )和曼弗里德·李(1905~1971)合用的筆名。奎恩的作品一開始就把各種線索擺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同偵探一起破案。奎恩最好的作品是早期的《荷蘭鞋之謎》(1931)、《希臘棺材之謎》(1932)、《埃及十字架之謎》(1932)和《中國桔子之謎》(1934)。奎恩創辦的《神秘故事雜志》對推動短篇偵探小說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這一時期,雷克斯·斯托持(1886~ )所塑造的「安樂椅」偵探尼羅·沃爾夫也相當著名。

與此同時,英國出現了一大批偵探小說作家。最有名的是阿加莎·克里斯蒂(1891~1976),她是「黃金時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善於利用撲朔迷離的布局、充滿疑竇的人物,創造許多假象,最後提出令人驚奇的結局。她一生寫了近70部偵探小說,塑造了波伊洛和麥波爾小姐兩個偵探的形象。她的許多小說如《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慘案》等都拍成了電影。英國其他著名偵探小說作家包括:弗里曼·威爾斯·克羅夫茨(1879~1957),塑造了偵探弗倫奇;H.C.貝利(1929~ ),塑造了偵探雷金納德·福岑;安東尼·伯克利,塑造了偵探羅傑·謝林漢姆;美國出生的約輸·狄克森·卡爾(1906~ ),塑造了偵探費爾和亨利·梅里維爾;多蘿西·塞耶斯(1893~1957),塑造了偵探皮特、維姆兩勛爵。

20世紀20年代末期,美國出現了一種「反傳統偵探小說」的偵探小說,稱之為「硬漢派」偵探小說。這類小說描寫艱苦的環境和打鬥場面,在敘述故事和人物刻畫上,與傳統的偵探作品都有很大的不同。這類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現實。第—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范圍的經濟蕭條對美國打擊很深,工人失業,生活貧困,官吏貪污腐化,社會動盪不安。一些優秀的偵探小說作家力圖反映這種社會現實,提高偵探小說的文學水平。其中最著名的作家是「硬漢派」偵探小說的創始人達希爾·哈梅特(1894~1961)和雷蒙德·錢德勘(1888~1958)。在他們的作品中,人物不再是為情節需要而安排的符號,偵探本人也不是萬能的英雄,他們有自己的弱點,也常常落入尷尬的處境。哈梅待小說中的偵探就是英雄加盜匪的角色,錢德勒筆下的私人偵探菲利普·馬洛盡管人品正直,但仍然是不斷動槍打鬥的亡命徒。他們筆下的警察常常不再是法律的維護者,警察常與黑社會的組織互相勾結,而有些黑社會組織又常常得到有權勢的政客的支持。作品中其他人物也往往各有自己的性格,—般都刻面得有血有肉,給人以其實感。哈梅特和錢德勒善於使用洗練、粗俗的生動對話,反映人物的性格,推動故事的發展,增強故事的可信性。哈梅特的《血腥的收獲》(1929)、《玻璃鑰匙》、《瘦人》(1932),錢德勒的《大睡》(1939)、《別了,親愛的》(1940)、《小妹妹》(1949)等,不僅是早期「硬漢派」偵探小說的代表作,而且在文學界也贏得了—定的聲譽。「硬漢派」偵探小說的優點並未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英一些追求商業價值的偵探小說家,甚至把「硬漢派」小說推到了色惰文學的邊緣。紅極一時的米凱·斯皮蘭(1918~ ),在以《我和陪審團》(1947)開始的一系列以麥克·哈默作主人公的偵探小說里,集中描寫性和暴力,充滿色情和血腥毆打的場面,直到70年代還能感到其影響。

有少數偵探小說家努力探索人類問題和社會現實。用德語寫作的端士作家弗里德里希·迪倫馬特的《法官和他的劊子手》、《拋錨》和《諾言》,尋求犯罪的根源,主張伸張正義,具有比較明顯的現實主義色彩。用法語寫作的比利時作家喬治·西默農的偵探小說寫對人的探索,重點研究罪犯的心理活動。他關心的不是誰犯罪,而是為什麼犯罪。他注重感情的邏輯,著意闡明復雜的犯罪動機。他的作品有《黃狗》、《神經戰》、《奧古斯特之死》、《梅格雷和不情願的證人》等。

1940年以後的著名偵探小說家還有:美國的厄爾·斯坦利·加德納(1889~1970),塑造了既是律師又是偵探的佩利·梅森;弗朗西斯·洛克里奇和理查德·浴克里奇夫婦,寫關於諾思先生夫婦的偵探故事;瑪麗·J·拉蒂斯和瑪莎·亨尼薩特,筆名艾瑪·拉森,創造了華爾街銀行家偵探約翰·普特納姆·撤徹爾;英國的伊麗莎白·麥金托什(1896~1952),筆名約瑟芬·蒂伊,塑造了偵探格蘭特;羅伯特·布魯斯·蒙哥馬利,筆名埃德蒙·克里斯平,塑造了偵探蔗瓦斯·芬。

傳統偵探小說的模式由四部分構成:1.神秘的環境;2.嚴密的情節,包括:①介紹偵探,②列出犯罪事實及犯罪線索, ③調查,④宣布案件偵破,⑤解釋破案,⑥結局;3.人物和人物間關系,主要有4類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偵探,④偵探的朋友,牽涉進罪案的好人;4.特定的故事背景。這四部分的次序可以根據需要排列組合,但它們是傳統偵探小說的結構基礎。

偵探小說目的在西方仍然十分流行,在美國差不多佔每年圖書銷售量的四分之一,絕大部分都是供讀者娛樂消遣的作品。(王逢振)

摘自:《中國大網路全書·外國文學》,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82.

--------------------------------------------------------------------------------

偵探小說(detective story) 通俗文學體裁,描寫刑事案件(通常為兇殺案)的調查和破案過程。偵探小說的傳統要素為:①似乎毫無破綻的刑事案件;②旁證所指的遭誤控的嫌疑犯;③愚笨警察的拙劣工作;④偵探更敏銳的觀察力和更強的思維能力;⑤令人驚奇和意想不到的結局,偵探告訴人們他如何查明誰是罪犯。偵探小說常用的一條原則是,表面上看來令人信服的證據,其實是毫不相乾的。同時,通常的套數是:那些可推倒出問題的符合邏輯的答案的線索,在偵探得到它們並通過對這些線索的符合邏輯的解釋而推斷出問題的答案的同時,也清楚的呈現在讀者面前。

第一篇偵探小說是E.A.坡的《莫格街謀殺案》,出版於1841年4月。偵探這門職業僅在之前幾十年才出現。人們普遍認為作者是受維多克的《回憶錄》(1828-1829)的影響,後者於1817年在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偵探所。小說中的法國偵探杜賓還出現在另外兩篇小說中:《瑪麗·羅熱的秘密》(1845)和《被竊的信》(1845)。偵探小說的篇幅也很快從短篇小說擴充到長篇小說。

法國作家E.加博里奧的《勒魯日案件》(1866)是一部極其成功的小說,有幾部續集。W.柯林斯的《月亮寶石》(1868)至今仍為英國最佳長篇小說之一。A.K.格林因發表《利文沃茲案件》成為美國最早的偵探小說家之一。澳大利亞作家F.休姆所著《雙座馬車的秘密》(1886)曾是一本極其暢想的書。

在所有虛構的偵探中,以福爾摩斯最為著名。他與忠實而有些遲鈍的朋友華生醫生首次出現在柯南·道爾的小說《血字的研究》(1887)中,爾後由繼續出現在20世紀的這一類故事集中,如《回憶錄》(1894)和較長的《巴斯克維爾的獵犬》(1902)。福爾摩斯的偵探風格具有如此大的魅力,以至柯南·道爾的逝世並沒有結束福爾摩斯的偵探生涯,一些作家常常根據原作提及的情節加以發揮,試圖繼承福爾摩斯的傳統。

20世紀初期出現了一批優秀的偵探小說,其中包括M.R.萊因哈特的《環形樓梯》(1908)、G.K.切斯特頓的《布朗神父的清白》(1911)及其他布朗神父的偵探小說。1920年,許多小說中偵探的名字變得家喻戶曉,如F.W.克勞夫茨的《桶子》(1920)中的檢察官弗倫奇;A.克里斯蒂的《斯泰爾斯神秘案件》(1920)中的波洛和《教區牧師住宅兇殺案》(1930)中的馬普爾小姐;D.L.塞耶斯的《誰的屍體》(1923)中的溫西勛爵;S.S.范·達因的《本森兇殺案》(1923)中的萬斯;以及F.丹奈和M.B.李合著的《羅馬帽子的秘密》(1929)中的奎因。

在某種意義上,20世紀30年代是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上面提及的偵探繼續出現咱新的小說里。這一時期D.哈米特的作品也很流行,他根據自己當私人偵探的經歷撰寫短篇和長篇小說。其中著名的有描寫薩姆·斯佩德德《馬爾他的獵鷹》(1930)。在哈米特的作品中,偵探的性格描寫變得與早期偵探小說中的推理一樣重要。《瘦漢》(1932)風格較為傳統,塑造了尼克和查爾斯,增添了一對機智的夫婦的令人刺激的偵探故事。繼哈米特之後有R.錢德勒和R.麥克唐納,他們也側重描寫粗暴但富有人情味的偵探的性格。他們小說中的主角分別是馬羅和阿契爾。20世紀40年代末,M.斯皮蘭保留了哈米特等人那種硬漢派偵探小說的寫法,但在作品中著重描寫性和虐待狂,繼《我和陪審團》(1947)之後,這已成為公式,為他帶來驚人的收益。

20世紀30年代末,由於採用大量發行平裝書,偵探小說家變成巨富,他們之中,在美國有E.S.加德納,他小說中的律師梅森在法庭上破案;R.斯托特,塑造了身材肥胖、喜愛蘭花的偵探沃爾夫及其文雅的助手古德溫;F.洛克里奇和R.洛克里奇,他們描繪了另一對聰明的諾思夫婦。在法國,有G.西默農,他以連珠炮般的速度寫出一部又一部小說,使其小說中的主角檢察官邁格雷成為繼福爾摩斯之後最著名的偵探之一。其他繼承福爾摩斯的傳統或獨辟蹊徑的作家包括N.布萊克(詩人戴-劉易斯的筆名)、M.英尼斯、D.N.馬什、J.泰伊,以及C.迪克森(即J.D.卡爾)。

美國神秘故事作家協會是一個旨在提高神秘故事包括偵探小說水準的專業團體,成立於1945年。它通過一年一度的授予優秀作品以埃德加·愛倫·坡獎發揮了重大影響。自冷戰出現以後,人們對間諜和國際陰謀的興趣增加,懸念小說對偵探小說的流行造成了一些不利影響,但坡和柯南·道爾的繼承者們仍擁有廣大讀者。

論述偵探小說的重要著作有H.海格拉夫的《殺人取樂》(1941;增訂本1968)以及J.巴曾與W.H.泰勒合著的《犯罪目錄》(1971)。

摘自:《不列顛網路全書·國際中文版》(基於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1998年15版),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9。

日本偵探小說家大全

森村誠一 擅長從罪犯的角度描寫事件,並且對心理描寫刻畫入微的偵探小說家代表
作品 《人性的證明》拍攝的電影(中文名《人證》)在國內曾轟動一時!

橫溝正史 可以說是日本現代偵探小說的奠基人,是日本現代推理小說的開山鼻祖橫溝正史筆下一系列的解謎推理小說,提升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推理小說水準,更縮短與歐美原有的差距,奠定了戰後日本推理小說後來居上,雄霸全球的盛況。

松本清張 可以說松本的小說更加傾向於犯罪的成因,擅長描寫商戰類題材的推理小說日本文壇一代宗師,傑出的推理小說大師。他的創作打破了早年日本偵探小說界本格派和變格派的固定模式,擺脫了以往創作中的社會派推理小說,他的作品極多,主要有《日本的黑霧》《點與線》《隔牆有眼》《砂器》《女人階梯》《女人的代價》等。

江戶川亂步 這位仁兄比正史還要早幾年,所以是推理小說之父,而正史則是現代推理的奠基者日本文壇上被譽為「偵探推理小說之父」的江戶川亂步,是日本最負盛名的偵探小說家。他的作品,情節撲朔迷離,懸念強烈,既充滿妖異、詭譎的氣氛,又有著合情合理的推理判斷,既以荒誕、幻想的浪漫為創作主調,又能深刻地把握人物的心理,推理嚴謹,無可挑剔!其筆下的偵探小五郎更是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

山村美紗 說道女性推理小說,當真是舍山村美紗其誰.其故事通常對風土人情著磨甚多,情節也很是離奇古怪山村美紗的作品大都以京都為舞台,頗具地方色彩,情節曲折、離奇。每部小說都有新意結局卻合情合理。她被譽為「推理小說女王」。

夏樹靜子 與上位女性相比,這位有點收斂了,其風格很細膩,讀來很是感人她的文
風細膩深沉,以《蒸發》獲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

西村壽行 文章內容大大超越了森村的小說,比較變態.但是反映社會現實比較深刻

10. 偵探推理小說的發展

偵探小說從19世紀中期開始發展。美國作家埃德加‧愛倫‧坡被認為是西方偵探小說的鼻祖。他在《莫格街謀殺案》(1841)﹑《馬里‧羅蓋特的秘密》(1842)和《被竊的信件》(1844)這 3篇著名的偵探小說里﹐塑造了第一個業余偵探杜賓的形象。杜賓通過觀察和推理破案﹐成了後來偵探小說中偵探形像的模型。愛倫‧坡共寫了7篇偵探小說﹐雖然只是他的著作的一小部分﹐但卻首創了偵探小說的模式﹐對偵探小說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雖然愛倫‧坡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在美國﹐直到幾十年後安娜‧凱瑟琳‧格林(1846~1935)發表《利文沃茲案》(1878)以後﹐偵探小說才開始流行。《利文沃茲案》被認為是第一部由婦女寫的偵探小說。 歐洲的情況大不相同。法國人很快意識到偵探小說有可能廣泛流行。1863年﹐埃米爾‧加博里奧(1835~1873)發表了他的第一篇偵探小說《血案》﹐塑造了警察偵探勒考克先生的形像。勒考克是一個小人物﹐一個改邪歸正的罪犯。故事雖然聳人聽聞﹐但對警察和法國法律制度的描寫卻頗為真實。加博里奧的作品在法國國內外都非常流行﹐他對偵探小說在法國的發展和流行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在他之後﹐相繼出現了不少偵探小說作家。
在英國﹐偵探小說贏得了廣泛的讀者。威爾基‧科林斯(1824~1889)繼《白衣女人》(1859~1860)成功之後﹐1868年發表了《月亮寶石》﹐以其曲折動人的情節和深刻的人物描寫﹐被認為是第一部真正的長篇偵探小說。科林斯的朋友查爾斯‧狄更斯也涉足這一領域﹐他的未完成的《艾德溫‧德魯德之謎》就是一部偵察小說。廣泛流行歷久不衰﹑具有世界影響的偵探小說當屬英國柯南道爾(1859~1930)的福爾摩斯探案。柯南道爾在《血字的研究》(1887)里﹐第一次塑造了福爾摩斯這個穎悟無比的業餘偵探形像﹐此後﹐他在《四簽名》(1889)﹑《巴斯克維爾的獵犬》(1902)﹑《恐怖谷》(1915)和許多短篇小說里﹐全部以福爾摩斯為主角﹐以華生作陪襯﹐解決了各種疑難的罪案。福爾摩斯成了一個比他的作者更著名的世界性文學人物。
福爾摩斯探案故事的成功﹐使偵探小說如雨後春筍﹐迅速在西方興起。早期的主要作家有﹕英國理查德‧奧斯丁‧弗里曼(1862~1943)﹐他塑造了第一個使用法醫學的偵探約翰‧桑代克醫生﹐並且首創了「逆偵探小說」﹐即首先說明罪犯的身份﹐然後倒敘破案的情況﹔奧克茲男爵夫人(1865~1947)﹐在《角落裡的老人》一書里﹐首先寫出了坐在安樂椅里靠推理破案的「安樂椅」偵探﹔阿‧愛‧伍‧梅森(1865~1948)﹐塑造了偵探漢諾德先生﹔吉爾伯特‧凱思‧切斯特頓(1874~1936)﹐塑造了教士偵探布朗神父﹔埃德蒙‧克‧本特利(1875~1956)﹐塑造了偵探菲利普‧特倫特﹔厄內斯特‧布拉默 (1869~1942) ﹐塑造了瞎子偵探馬克斯‧卡拉多斯。在美國﹐卡羅林‧韋爾斯(1869~1942)塑造了偵探弗萊明‧斯通﹔梅爾維爾‧戴維森‧波斯特(1871~1930)塑造了阿布納大叔。但是﹐這一時期英國的厄內斯特‧威廉‧霍納恩(1866~1921)所寫的拉斐爾斯故事﹐法國的莫里斯‧勒布朗(1864~1941)所寫的俠盜阿森‧呂班(也翻譯為:亞森。羅平)故事﹐最受讀者的歡迎。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這段時期﹐稱之為西方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僅英美兩國﹐就出現了數以千計的偵探小說。閱讀偵探故事已不僅僅是有閑階級的一種消遣﹐下層階級的人也競相閱讀。這時﹐早期這類作品中的浪漫主義氣息逐漸消失﹐謀殺案成了每一部小說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在這些作品中被謀殺者大部分只是一個符號﹐人們關心的不再是是非﹑善惡的斗爭﹐而是怎樣把疑案偵破。「黃金時代」的大多數作家只是把他們的創作當作娛樂讀者的猜謎游戲﹐或者說是讀者和作家(通過他虛構的偵探)的一種智力競賽。由於讀者和偵探具有同樣的案情線索和破案的機會﹐所以這類小說也是一場公平的智力競賽。這一時期的作品主要是消閑解悶的迷宮游戲﹐既沒有探索社會問題﹐也沒有反映社會現實。
美國黃金時代的發起者是S.S.范達因﹐他的真名是威‧亨‧賴特(1888~1939)。他在《班森謀殺案》(1926)和《加那利謀殺案》(1927)等一系列小說里﹐塑造了博學多識的偵探菲洛‧萬斯的形像﹐贏得了讀者的歡迎。賴特之後是艾勒里‧奎恩﹐奎恩既是作者的名字﹐也作偵探的名字﹐實際是弗雷德里克‧丹奈(1905~ )和曼弗里德‧李(1905~1971)合用的筆名。奎恩的作品一開始就把各種線索擺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同偵探一起破案。奎恩最好的作品是早期的《荷蘭鞋之謎》(1931)﹑《希臘棺材之謎》(1932)﹑《埃及十字架之謎》(1932)和《中國橘子之謎》(1934)。奎恩創辦的《神秘故事雜志》對推動短篇偵探小說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這一時期﹐雷克斯‧斯托特(1886~ )所塑造的「安樂椅」偵探尼羅‧沃爾夫也相當著名。
與此同時﹐英國出現了一大批偵探小說作家。最有名的是阿加莎‧克里斯蒂(1891~1976)﹐她被譽為「推理小說女王」,是「黃金時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正是她的處女作《斯泰爾斯庄園奇案》和弗里曼·克勞夫茲的《桶子》這兩本書把偵探推理小說帶進黃金時期。善於利用撲朔迷離的布局﹑充滿疑竇的人物﹐創造許多假象﹐最後提出令人驚奇的結局。她一生寫了近70部偵探小說﹐塑造了波洛和馬普爾小姐兩個偵探的形像。她的許多小說如《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慘案》等都拍成了電影。英國其他著名偵探小說作家包括﹕弗里曼‧威爾斯‧克羅夫茨 (1879~1957)﹐塑造了偵探弗倫奇﹔H.C.貝利(1929~ ) ﹐塑造了偵探雷金納德‧福岑﹔安東尼‧伯克利﹐塑造了偵探羅傑‧謝林漢姆﹔美國出生的約翰‧狄克森‧卡爾(1906~ )﹐塑造了偵探費爾和亨利‧梅里維爾﹔多蘿西‧塞耶斯(1893~1957)﹐塑造了偵探皮特﹑維姆兩勛爵。 20世紀20年代末期﹐美國出現了一種「反傳統偵探小說」的偵探小說﹐稱之為「硬漢派」偵探小說。這類小說描寫艱苦的環境和打鬥場面﹐在敘述故事和人物刻畫上﹐與傳統的偵探作品都有很大的不同。這類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現實。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范圍的經濟蕭條對美國打擊很深﹐工人失業﹐生活貧困﹐官吏貪污腐化﹐社會動盪不安。一些優秀的偵探小說作家力圖反映這種社會現實﹐提高偵探小說的文學水平。其中最著名的作家是「硬漢派」偵探小說的創始人達希爾‧哈梅特 (1894~1961)和雷蒙德‧錢德勒(1888~1958) 。在他們的作品中﹐人物不再是為情節需要而安排的符號﹐偵探本人也不是萬能的英雄﹐他們有自己的弱點﹐也常常落入尷尬的處境。哈梅特小說中的偵探就是英雄加盜匪的角色﹐錢德勒筆下的私人偵探菲利普‧馬洛盡管人品正直﹐但仍然是不斷動槍打鬥的亡命徒。他們筆下的警察常常不再是法律的維護者﹐警察常與黑社會的組織互相勾結﹐而有些黑社會組織又常常得到有權勢的政客的支持。作品中其他人物也往往各有自己的性格﹐一般都刻畫得有血有肉﹐給人以真實感。哈梅特和錢德勒善於使用洗練﹑粗俗的生動對話﹐反映人物的性格﹐推動故事的發展﹐增強故事的可信性。哈梅特的《血腥的收獲》(1929)﹑《玻璃鑰匙》﹑《瘦人》(1932)﹑錢德勒的《大睡》(1939)﹑《別了﹐親愛的》(1940)﹑《小妹妹》(1949)等﹐不僅是早期「硬漢派」偵探小說的代表作﹐而且在文學界也贏得了一定的聲譽。
「硬漢派」偵探小說的優點並未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英一些追求商業價值的偵探小說家﹐甚至把「硬漢派」小說推到了色情文學的邊緣。紅極一時的米凱‧斯皮蘭(1918~ )﹐在以《我和陪審團》(1947)開始的一系列以麥克‧哈默作主人公的偵探小說里﹐集中描寫性和暴力﹐充滿色情和血腥毆打的場面﹐直到70年代還能感到其影響。 有少數偵探小說家努力探索人類問題和社會現實。用德語寫作的瑞士作家弗里德里希·迪倫馬特的《法官和他的劊子手》﹑《拋錨》和《諾言》﹐尋求犯罪的根源﹐主張伸張正義﹐具有比較明顯的現實主義色彩。用法語寫作的比利時作家喬治‧西默農的偵探小說寫對人的探索﹐重點研究罪犯的心理活動。他關心的不是誰犯罪﹐而是為什麼犯罪。他注重感情的邏輯﹐著意闡明復雜的犯罪動機。他的作品有《黃狗》﹑《神經戰》﹑《奧古斯特之死》﹑《梅格雷和不情願的證人》等。
1940年以後的著名偵探小說家還有﹕美國的厄爾·斯坦利·加德納(1889~1970)﹐塑造了既是律師又是偵探的佩利·梅森﹔弗朗西斯·洛克里奇和理查德·洛克里奇夫婦﹐寫關於諾思先生夫婦的偵探故事﹔瑪麗·J·拉蒂斯和瑪莎‧亨尼薩特﹐筆名艾瑪·拉森﹐創造了華爾街銀行家偵探約翰·普特納姆·撒徹爾﹔英國的伊麗莎白·麥金托什(1896~1952)﹐筆名約瑟芬·蒂伊﹐塑造了偵探格蘭特﹔羅伯特·布魯斯·蒙哥馬利﹐筆名埃德蒙·克里斯平﹐塑造了偵探蔗瓦斯·芬。
偵探小說在西方仍然十分流行﹐在美國差不多佔每年圖書銷售量的四分之一﹐絕大部分都是供讀者娛樂消遣的作品。

熱點內容
大學法律知識競賽ppt模板下載 發布:2025-08-15 16:38:19 瀏覽:509
勞動法每周上班時間 發布:2025-08-15 16:24:46 瀏覽:465
租房人侵權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16:24:04 瀏覽:825
經濟法基礎章節 發布:2025-08-15 16:16:50 瀏覽:193
襄汾法院網 發布:2025-08-15 15:55:26 瀏覽:634
探視權如何約定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15 15:54:25 瀏覽:404
和經濟法有關的書薄 發布:2025-08-15 15:34:13 瀏覽:494
法律碩士法學招生院校 發布:2025-08-15 15:33:39 瀏覽:698
物權法規定的質權的有 發布:2025-08-15 15:29:20 瀏覽:559
關於辭退違紀員工的勞動法 發布:2025-08-15 15:22:30 瀏覽: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