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法庭建設標准
⑴ 為什麼各個地方法庭的門都特別的高
巧了,這兩天正跑這事呢
《人民法院法庭建設標准 》
第四條人民法院法庭建設必須遵守國家經濟建設和司法工作的有關法律、法規,從我國國情出發,既要滿足審判工作的需要,又要適當考慮社會發展對審判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和水平,做到功能齊全,設施完善,莊重實用,適度超前。
第五條人民法院法庭僵設應充分體現法庭作為國家司法活動的公共場所和國家司法文明標志的特點,滿足人民法院行使國家審判權和有關國家機關、公民、法人、其他組織進行訴訟活動,以及國家對公民進行法制教育的需要。
第二十六條人民法院審判法庭建築應分別設置法官專用通道、被羈押人專用通道和其他人員的公用通道,保證各類人員各行其道,互不幹擾。
法官專用通道凈寬宜為1.5~1.8米;被羈押人專用通道凈寬不應少於1.8米;公共通道的寬度按實際需要確定,候審、集散和其他人流多的地方,通道凈寬不應少於4米。
第二十七條大法庭、中法庭、小法庭、獨任法庭的空間設計,應考慮旁聽人員較多的特點,滿足法庭布置的需要。
大法庭凈高不應低於6米、凈寬不宜少於18米,中法庭的凈高不應低於4.5米、凈寬不宜少於10米,小法庭的凈高不應低於4米、凈寬不宜少於8米,獨任法庭的凈高不應低於3.2米,凈寬不宜少於7.5米。
舉架高,過道寬,門自然就又高又大
而且
第二十八條人民法院法庭建築應體現法庭特點,其裝修標准應略高於《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准》中同級黨政機關辦公用房裝修標准。
所以法院看起來比別的單位要氣派一些,但跟財政還是比不了啊
⑵ 如何做好基層法院的司法行政管理工作
範文如下:
xx縣人民法院為適應改革要求,確保司法公正與效率,在狠抓司法行政裝備管理工作中,不斷探索、改革、創新,使之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服務於審判業務,有力地推動了法院審判工作,取得了喜人的局面。
一、主要成績與做法
(一)抓好 「兩庭」基礎建設和法庭裝備建設,適應了審判工作發展和審判方式改革的需要
xx縣法院「兩庭」建設起步較早,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修建的,有部分審判法庭建設不規范,存在著規格比較小,功能不全,設施簡陋等問題,很難適應現行審判工作的需要。比如開庭,由於法庭較少,很多庭審不得不擠在審判人員辦公室內進行,當事人一多,整個辦公區亂哄哄的,像在趕大集似的。針對這種情況,1999年我院投入資金87萬元,將原有的一大一小兩個審判法庭改造成了兩中、六小法庭、一個會議室,改造面積達1950平方米。20**年,投資23萬元,新建法院門樓一座和100平方米的立案大庭一個;20**年,投資30萬元裝修辦公樓一座;20**年投資11萬元改建職工食堂一個,圖書閱覽室一個;老幹部活動中心一個;20**年,我們發揚連續作戰、艱苦奮斗的精神,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多方籌集資金修建北留人民法庭。目前,征地手續已經辦好,工作進展順利。
隨著法庭基礎建設的逐步到位,以往的法庭裝備越來越顯得落後,為了適應審判工作發展和審判方式改革的需要,從1996年開始至今,院里先後配備了法台、法椅、旁聽席382套,辦公桌椅32套,亞偉速錄機9台,法庭音響3套,電視機5台,背投2台,空調19台,傳真機2台,一體化印刷機2台,錄像機2台,照像機7台,復印機2台,列印機32台,碎紙機1台,微機41台,檔案密集架48列,掃描儀2台,證據展示1台,監控1套,警車24輛。上述設備購置共投入資金352萬元。大大地改善了法院辦公、辦案條件,提升了人民法院、法庭的形象。
(二)抓好以計算機信息網路系統為核心的信息化建設,提高了審判質量和效率,確保司法公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997年,院里從緊張的經費中擠出20多萬元為刑事一庭、二庭、北留法庭和副院長配備了全院第一批電腦;1999年至20**年,院里又先後擠出40多萬元,為其餘法庭配備了40台電腦,9台速錄機;20**年10月,院里又籌措資金24萬元,將全院電腦聯了網,建成了區域網,在辦公區、八個審判法庭和一個大會議室安裝了國內最先進的多媒體閉路監控設施。20**年--20**年又投資14萬元新增電腦25台,證據展示台和背投各一個。陽城法院法庭硬體工程逐年得到加強。為了使計算機更好地服務於審判工作,院里多次組織電腦培訓班,集中學習電腦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方法,並派出十多名書記員到北京學習電腦速錄技術,激起每個人的學習興趣。
截止目前,全院60多名幹警都熟練掌握了計算機操作。在庭審中,藉助電腦開展高效審判,實現了開庭記錄完全可以和當事人的陳述一致的效果,許多案件當庭宣判,當庭及時製作判決,當庭簽字送達。區區一個山區縣城,能有如此快速的庭審質量,令很多外來人員驚嘆為「電子化法院」。幾年來,從效率低下的手工記錄到快捷高效的電腦速錄,使辦案節奏顯然加快,實現了案件流程管理的網路化。用電腦製作立案排期公告、收取訴訟費、文書製作、司法統計、審判監督等,運用信息網路與計算機技術徹底改變了傳統的辦公方法和管理手段,提高了審判效率,確保了司法公正,使全院審判工作走上了現代化辦公的快車道。《xx審判》、《人民代表報》、《xx法制報》、《太行日報》等以《電腦奏響高效曲》為題刊登了我院的事跡。20**年元月,xx省高級人民法院授予我院「基層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三)抓好經費保障工作,提高了財務管理水平
目前,人民法院的經費保障來源主要有三種:一是同級財政預算內拔款;二是同級財政預算外資金拔款;三是上級法院補助收入。各級財政的預算內拔款基本上只能保證人員經費和少量的公務費,一些貧困縣區連人員經費都不能保障,工資欠發嚴重;預算外資金1997年前是按訴訟費收入的20%進行政府基金調控的,加上上繳省法院20%,縣里年年各種攤派(如修路、植樹、挖河道等)又佔10%,實際能開支的只剩下50%,辦案經費捉襟見肘。到1999年經過多方努力、協調,縣財政方按10%進行政府調控,20**年按5%調控,20**年我們同財政局有關部門進行了座談,讓財政局的同志真正了解法院各項支出和案件支出的實際情況,才以每季1.5萬元調控,法院經費逐漸得到緩解;上級補助收入從1995年至今實在微乎其微,貧困縣區顯得多一些,陽城法院這幾年也僅能補助幾萬元。分析這幾年的經費保障工作,我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改革:
一是加強財政預算管理,保障經費供給。 為加強和規范人民法院財務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障法院依法履行審判職能並順利完成各項工作任務,院黨組十分重視財政預算工作,我們改變了過去那種一等二靠三拖拉的辦事方法,主動出擊,迎事而上。在財政預算內,除按人員預算個人部分費用,還積極爭取公用費用,一些大、要案則以專項報告申請撥款。在預算外資金中,我們積極向財政部門匯報法院辦案及收費、開支、裝備情況,並經常向有關股室傳送有關行政司法工作計劃及作法的簡報,力求爭取財政部門的理解和支持,通過多方交流、溝通,促進了雙方了解,理順了資金供給渠道,有力地保障了法院各項工作的開展。近年來,法院工作得到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經費追加也基本上能得到保障。
今年,省財政廳同省法院下發了《xx省縣級人民法院公用經費保障標准》的通知後,我們積極打報告,同縣財政局有關領導和股室匯報,出面協調落實此項工作,使公用經費保障工作盡快地落實。
二是徹底落實「收支兩條線」,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前些年,為了遏制亂收費,我院於1996年在全市法院率先成立專門的「訴訟費收費室」,並清理了以往各庭室的票據、賬本,收繳了各庭室公章,避免了打白條、亂收費現象。1998年,為了進一步規范訴訟費管理,讓財政、審計、紀檢更放心,讓人民群眾更明白、更滿意,我們採取了「訴訟費用收由銀行代收,支出由會計師事務所代記賬」的全透明的「內帳外管」的管理辦法,在全國法院系統率先實行,從收到支「涇渭分明」,得到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好評,也成為全省基層法院管理經驗交流的先進單位。xx市政府專門在xx縣召開現場會議,《太行日報》、《xx日報》、《人民代表報》、《法制日報》、xx電視台等還做了專門報道。
此外,我院還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如:財務管理、固定資產、辦公用品、車輛安全、來客接待等制度,依靠制度管人、管事,在法院得到進一步地加強。
三是積極探索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不論是財務管理還是行政裝備,都是近幾年行政工作的重點。我們深挖管理潛力,加強訴訟費的管理,多次開展了節支活動,在活動中一些庭室主動購置了磁卡電話,加強了電話費的管理;還有的庭室實行了辦公用品及燃油、修理費定額包干,有的庭室辭退了部分不合格的臨時人員;下鄉辦案、因公外出能使用摩托車的不使用小汽車,能坐班車的不坐專車,領導幹部上下班一律不用小汽車接送;汽車修理能自修的不送修,能小修的不大修;節約「一張紙、一瓶墨」的活動在法院深入開展,在經費開支上實行了「經費限額管理卡」,以庭室為單位,一庭一卡,將每個庭室每個月的支出分別登記在卡上,將收結案數和所收訴訟費也登記在卡上,開支與業績一目瞭然,大大激活了幹警工作的勁頭,統一規范了開支。
在訴訟費案款、罰沒款和其他費用管理上我們制定了《案款專管辦法》、《罰沒款、扣押款、贓物管理辦法》和有關《訴訟費預收、結算、退款辦法》,使涉及金錢標的的財物管理在法院得到全方位的監督約束。多年來,我院在財務工作和管理上沒有出現過一例違法事件。堅持為審判服務,為法院發展服務,為幹警服務成為司法行政工作者的重要宗旨。在資金管理上,統籌安排,合理調配,加強管理,以有限的經費較好地保障了法院的審判工作順利進行,被譽為法院的「好管家」和「無名英雄」。
力求抓大事,把錢用在刀刃上,不走彎路,是我們司法行政工作所一貫堅持的。我們年年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有監督。這幾年連續配套了一大批辦公辦案設備,尤其是改善了辦案、執行「乘車難」問題,配備了警服、戒具、警車,行政裝備工作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為推動審判工作和執行工作的開展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四是充實了司法行政管理幹部知識,提高了隊伍素質。司法行政管理幹部需要不斷充實知識,增強管理的水平,而實際上他們的培訓學習機會極少,尤其是在基層法院,司法行政幹部一個人要干多種工作和勝任多個工作。十多年來,我院黨組十分重視司法行政幹部的素質教育工作,經常幫助、鼓勵司法幹部學習政治理論和人員搭配,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專長,使司法行政幹部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各得其所,各干其事。司法行政管理人員也抽時擠空的學習,努力使行政管理工作水平不斷提高,多次受到上級法院及財政、審計部門的表揚,我院財務室《案款收取應規范》、《訴訟費管理實打實》、《節支措施有新招》、《陽城法院財務公開透明》、《便民措施受稱贊》、《陽城法院堅持推行財務公開制度》等稿件被有關報刊登載,論文「如何做好訴訟費管理工作」一文獲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全國人文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如何做好司法行政工作」在《xx審判》發表,許多論文還在《行政事業財務》、《中國財政》、《xx審判》等刊物上刊登。
二、今後工作需要加強的重點
(一)司法行政幹部隊伍的培訓要形成制度
由於基層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的機構、編制的原因,多數是兼職或一人多職,他們承擔著法院的計劃采購、財務管理、後勤服務、信息材料等方面的工作,工作既繁瑣還無法評價,不像法官辦案可以用數字衡量,常常有不理解、不被人重視的現象,因此造成的學習培訓機會也很少。事實上司法行政人員不僅要熟悉審判工作和行政工作,還必須使自己成為工作上的專家,著力提高業務素質,才能適應新形勢和任務的不斷發展。面對新形勢下的司法行政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強司法行政幹部隊伍的培訓就顯得十分重要,要不斷地培訓司法行政幹部,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走出去學習,深造。要經常對司法行政工作人員進行理想、信念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要通過多方培訓使司法行政幹部充實知識,開闊視野,來提高司法行政幹部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
(二)要加強司法行政裝備工作的機構建設
就目前各地縣的情況來看,多數基層法院沒有成立專門的司法行政裝備機構,更沒有人員編制、辦公設施等,行政裝備工作一直由辦公室的同志兼顧,這樣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人浮於事、職責不明、不得已才管的思想,工作缺乏積極性、主動性,沒有長遠的規劃和打算,很大程度上抑制著整個法院審判工作的正常進行。因此,建議上級部門應當及早著力於基層行政裝備工作的機構、人員建設,以完善基層司法行政裝備工作的不足。
⑶ 什麼是法院的人民定員數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人民法院法庭建設標准》的通知
第十八條 人民法庭房屋建築規模根據人員定員數分為兩類。人員定員數在8人(含)以上執行一類標准,人員定員數在7人(含)以下執行二類標准。
⑷ 請問你的人民法院法庭建設標准內容從哪裡得來的,網上有電子版么
現在網上還找不到,過些日子就會有了,耐心等等吧!
⑸ 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判法庭專用傢具款式的通知》 (法[2005]77號)具體內容!
【建議你去地方人民法院,或者地方檔案館可以免費查閱】
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人民法院法庭專用桌椅式樣》的通知
(法辦〔2005〕7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各計劃單列市中級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法庭專用設備配置意見》(法發〔2002〕21號)下發後,各地人民法院在加強裝備建設的過程中,更加重視和認真做好審判法庭專用設備的配置工作,較好地滿足了審判工作的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不少法院反映,為了體現審判法庭的莊重、嚴肅,維護法律權威和法官尊嚴,應該逐步規范各地人民法院審判法庭內的法庭專用桌椅。為此,我們在調查研究和徵求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組織設計了《人民法院法庭專用桌椅式樣》,供各級人民法院在今後新建、改擴建審判法庭和人民法庭時或更換審判法庭專用桌椅時參照執行。由於各地財政狀況不同,我們對法庭審判專用桌椅的材質不做統一規定。各地在執行中的意見,請及時報我院司法行政裝備管理局。
附件:1.人民法院法庭專用桌椅式樣(略)
2.人民法院法庭專用桌椅實物照片光碟(略)
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
2005年3月14日
⑹ 龍華法庭的龍華法庭簡介
具有全方位監控系統和智能綜合網路,並且達到了一名法官一個專用審判庭的標准版。龍華法庭是按權照高標准、全方位、多功能監控系統的智能化綜合法庭建設,有6層樓8個審判庭,分別建有法官、當事人專用通道,庭審活動全過程自動錄音、攝像,在全國率先做到了一名法官一個專用審判庭,達到了境外發達國家現代法庭建設水平。龍華法庭是深圳經濟特區法院系統審判力量較強、功能設施最全、軟硬體條件最好的基層法庭之一。深圳龍華法庭至今仍屬於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全稱是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法院龍華法庭。因深圳市龍華新區已於2011年12月30日掛牌成立,龍華法庭地理位於龍華新區,所以人們都習慣的改稱龍華法庭為龍華新區龍華法庭,甚至有人直呼「龍華人民法院」。
⑺ 寧洱法院法庭
普洱市中級法院採取切實措施加強基層法庭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普洱市中級人民法院採取切實措施加強基層法庭建設,中院岩罕旺代院長在對基層調研時發現基層法庭車輛裝備不適應農村偏遠鄉村險峻路面,制約了法庭「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面向群眾」開展審判工作。年初,用車困難的寧洱縣法院磨黑法庭接到了市中院配發的一輛適應鄉村路面行駛的越野式警務用車。
市中級法院此舉對寧洱縣法院磨黑法庭踐行人民法院司法親民、愛民、護民、利民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車輛困難解決後的磨黑人民法庭在車輛接回後近二個月的審判工作中,利用該警務用車,得予便捷、及時地深入到所轄鄉鎮各偏遠村、組田間地頭、農作現場開展巡迴審判13次、巡迴執行2次、巡迴接訪17次、送法下鄉3次,並積極開展現場立案、現場開庭、現場調解等活動,就地化解矛盾糾紛,確保農民訴訟不誤農時。最大限度地為轄區農民群眾參加訴訟提供了便利,為農民當事人節約了訴訟成本,及時解決農村矛盾糾紛,轄區群眾說:「法庭有車真好,有了車我們的矛盾在自己家門口就解決了,打官司一點都不難了」。
此圖為磨黑法庭在寧洱縣梅子鄉梘河新村二組現場開庭。(楊志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