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執法權

法院執法權

發布時間: 2021-02-28 18:46:32

法院執行庭在執行過程中的權利

法院執行庭在執復行過程中,主要體現在制職權時用上的權力,大致如下:

1、可以發出限期履行通知;

2、可以要求被執行人申報財產;

3、可以向相關義務部門發出協助執行通知;

4、可以查封扣押凍結被執行人個人財產;

5、可以裁定追加執行主體;

6、可以對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被執行人或方案執行的他人採取罰款、拘留等執行措施;

7、對查無財產線索的案件可以中止執行;

8、可以主持執行和解;

9、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其他權利。

(1)法院執法權擴展閱讀:

執行庭是法院的一個組成部分,其行為即是代表法院進行,所以如果說是法院對判決行進行強制執行,那麼只能是執行庭來作出。但是這個組織機構存在的合法性是有問題的,因為法院不是執行機關而是審判機關,只適用法律。

當然廣義的法律執行也包括法律適用,但這里強調的是狹義的執行,以區別於審判活動。既然法院不執行法律,那麼法院作出的作為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判決肯定也不能由法院執行了,因為非規范性法律文件與規范性法律文件在性質上都是法。

鑒於此,便將執行庭從法院中獨立出來成立執行局專門負責強制執行法院判決。從性質上說,執行局應該屬於行政機關。

㈡ 什麼叫執行權

民事執行權包含執行實施權與執行裁判權。前者是行政性的,後者則是司法性的。無論在量上還是在質上,任何一種執行權都是不可忽略的。它們也並沒有融合成一個所謂的有機體。民事執行權的運行模式關乎民事執行的效率。
中國在改革中引入新的運行模式,所以,理性分析、借鑒國外的運行模式,審慎對待某些較為流行的改革主張就顯得十分重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民事執行權是中國司法改革和實踐中的一個熱點和難點問題,理論界和實務界都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卻無法扭轉「執行難」的被動局面。
民事執行權仍應由人民法院行使。主張司法僅管裁判,不管執行,執行由公安機關等部門行使。此種觀點不無道理,但從中國的情況來看,裁判和執行聯系密切。在執行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爭紛,如執行債務人對執行提出異議,則需要由法官裁決。若將民事執行配置在行政部門,如將執行異議的裁決也交由行政部門,這就與行政部門的職責不相符合。如將其提交給法院裁決,就會影響效率。所以,法院仍應負責執行。不過,執行庭的工作人員與業務庭的審判員在業務方面的要求應有所區別。
設置專門執行法院的主張可以說是一種富有創意的設想,有助於提高執行機構以及執行工作的社會地位,增強執行工作的獨立性;便於在進行充分理性設計的基礎上,革除現有體制的積弊。但是建立執行法院是一項帶根本性的重大變革,其可行性受到更多條件的制約,觸動司法體制太深、落實難度很大。國外只是極個別國家在普通法院系統之外設立執行法院,在中國尚缺乏設立專門的執行法院的可行性。將民事執行實施權交由行政機關行使固然可以減輕人民法院負擔,但將屬於司法權定位及司法強制權性質的民事執行權交由行政機關行使,缺乏理論上的支撐。從實踐看其弊端是難以克服「執行難」中的症結,即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法院作為司法機關,在我國憲法制度下,獨立於政府,其在行使民事執行權時,也有一定的超脫性,對於地方保護主義具有一定的抗衡力。如將民事執行權交由行政機關行使,由於行政機關對政府的法定和天然的依附性,抗衡地方保護主義的能力可能會大大降低,更不利於執行難的解決。
希望可以幫到你!

㈢ 法院法警有執法證是否就代表有執法權

在法院的工作范圍內,有。離開法院的范圍,就沒有。那個執法證,也不是包羅萬象的,也不是什麼都可以管、什麼都可以處理或處罰。

㈣ 法院執行庭執法許可權

可以進行拍賣等。

㈤ 公民在法院有權利監督執法嗎

監督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執法,監督法院法官執法,這些都是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公民在法官執法時拍攝視頻作為證據也是可以的,不違法。

㈥ 法院中的執法權是不是司法權

當然應該是的,所謂司法權是指特定的國家機關通過開展依其法定職權和一定程序回,由審判的形式將答相關法律適用於具體案件的專門化活動而享有的權力。它從廣義上看是包括檢察院在內的,但目前通說認為,人們提到的「司法權」多指狹義司法權,即雖包括檢察權在內、但卻明顯偏重於審判權,或僅僅指審判權(即以法院為相應機關)而言。因此法院的執法權應該是司法權。

㈦ 法院有強行執法的權利嗎紀檢又有哪些權利

法院有強制執行的權利,法院的裁判、仲裁機構的裁決都是由法院來執行

㈧ 人民法院、檢察院是否具有行政執法權

人民法院是審判機關,檢察院是監督機關,都沒有行政執法權。但是人民法院和檢察院都有權監督、撤銷行政執法權產生的行為。說白了就是法院、檢察院的權利大於行政執法權。

㈨ 法院執行庭執法流程

蘇義飛律師:《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107.人民法院執行生效法律文書,一般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執行結案,但中止執行的期間應當扣除。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執行中止,執行過程中,因為某種特殊情況的發生而使執行程序暫時停止,待這種情況消失後,再行恢復執行程序的,叫執行中止。 依據法律規定,申請人認為可以延期執行的,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中止執行,法院應當裁定許可。
執行終結,是指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由於出現了某種特殊情況,使執行程序無法或無需繼續進行,從而結束執行程序。其特徵是:
(一)發生了特殊情況,執行程序沒有必要和不可能繼續進行;
(二)執行程序永遠停止;
(三)以後也不再恢復執行程序;
(四)終結執行的權利只能由人民法院行使。
執行終結,是民事執行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產生和發展適應了中國目前司法實踐的需要。實踐中,不是所有的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權利都能得以實現,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案件都能執行完畢,這並非法律或司法的缺陷,而是正常的風險。為了更好地完成民事執行工作的目標,我們有必要對那些不能繼續進行或沒有必要繼續執行的案件,裁定終結執行。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二章 執行中止和終結
第二百五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
(一)申請人表示可以延期執行的;
(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
(四)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後,恢復執行。
第二百五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第二百五十八條中止和終結執行的裁定,送達當事人後立即生效。

熱點內容
幼兒道德案例 發布:2025-08-15 14:51:54 瀏覽:13
刑法的案例評析 發布:2025-08-15 14:50:29 瀏覽:526
依法治國的根本要求 發布:2025-08-15 14:46:44 瀏覽:719
法院警車高速 發布:2025-08-15 14:44:58 瀏覽:544
平定法院 發布:2025-08-15 14:34:57 瀏覽:982
美國最高立法機關 發布:2025-08-15 14:27:48 瀏覽:734
機關職業道德 發布:2025-08-15 14:26:46 瀏覽:394
法院退牌 發布:2025-08-15 14:15:37 瀏覽:317
民法李建偉視頻 發布:2025-08-15 14:04:42 瀏覽:230
陝西勞動法五險一金 發布:2025-08-15 14:02:37 瀏覽: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