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華路

法院華路

發布時間: 2021-03-01 15:59:40

法院判決生效兩年後,檢察院抗訴的案例!

艱難的勝訴之路
——解讀中抑公司訴華路公司投資款糾紛案
歷時近6年,歷經一審、2次再審、2次申訴、抗訴及發回重審,歷經被告人華路公司法人資格的注銷、撤銷注銷、行政復議及確認其訴訟主體資格,原告中抑公司終於贏得了200萬元投資款官司。
一、中抑公司訴訟大事記。
1、1998年3月,中抑公司向海南中級人民法院起訴華路公司(附件一),華路公司提起反訴(附件二)。
2、1998年8月,海南中級人民法院做出(1998)海南民二初字第15號《民事判決書》(附件三)判決:①合同無效。②華路公司返還中抑公司86.368萬元。
3、1998年11月,中抑公司沒有上訴,而在判決生效後,向海南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附件四)。
4、1999年6月,海南中級人民法院以(1999)海民監字第2號通知書駁回中抑公司的再審申請(附件五)。
5、1999年6月,中抑公司繼續向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附件六、七)。
6、2000年5月,省高級人民法院以(1999)瓊高法民申字第154號《民事裁定書》指令海南中級人民法院再審(附件八)。
7、2000年12月,海南中級人民法院做出(2000)海南民再初字第3號《民事判決書》,維持原海南中級人民法院(1998)海南民二初字第15號《民事判決書》(附件九)。
8、2000年12月,華路公司在儋州市工商局未經清算即注銷。
9、2001年1月,中抑公司不服,仍未上訴,而是在判決生效後,向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訴,申訴書同第5項。
10、2001年11月,省高級人民法院以(2001)瓊高法民申字第47號《駁回再審申請通知書》駁回了中抑公司的申訴(附件十)。
11、2001年12月,中抑公司仍不服,向省檢察院申訴,申訴書同第5項。
12、2002年2月4日,省檢察院以瓊檢民行抗字[2002]11號《民事抗訴書》(附件十一),向省高級人民法院就本案提起抗訴。
13、2002年2月25日,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2002)瓊民抗字第13號《民事裁定書》,提審本案,並中止海南中級人民法院(2000)海南民再初字第3號《民事判決書》的執行(附件十二)。
14、2002年6月,經中抑公司投訴,儋州市工商局撤銷對華路公司的注銷登記,決定恢復華路公司(附件十三)。
15、2002年6月28日,華路公司法人代表陳某以其個人名義,向儋州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請求撤銷儋州市工商局恢復華路公司的決定(附件十四)。
16、2002年10月18日,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審期間,以華路公司注銷、恢復登記並行政復議為由,做出(2002)瓊民抗字第13號《民事裁定書》(附件十五),裁定中止本案訴訟。
17、2003年7月10日,省高級人民法院做出(2002)瓊民抗字第13號《民事裁定書》,撤銷海南中級人民法院原來作出的兩份判決即15號及3號《民事判決書》,發回海南中級人民法院重審(附件十六)。
18、2003年12月12日,海南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03)海南民再初字第7號《民事判決書》,終於判決中抑公司勝訴(附件十七)。判令華路公司返還中抑公司192.668萬元投資款及利息,訴訟費用6.064萬元,均由華路公司承擔。歷時近六年的馬拉松訴訟,暫時劃上了句號。因華路公司拒不領取法律文書,下落不明,海南中級人民法院已公告送達判決書,此案將於2004年3月8日上訴期滿。如華路公司不上訴,該判決生效。
二、本訴與反訴
1、簽約。
1993年1月10日,中抑公司與華路公司簽訂一份《聯營協議書》,合作開發華路別墅苑項目,合作期限23個月,華路公司出儋州美扶開發區36畝土地,中抑公司出全部建設資金,合作建設36棟別墅。
1993年4月8日,雙方簽訂聯營儋州市華路公寓項目協議書一份。該協議因故未履行。
1993年4月13日,雙方簽訂聯營儋州市木棠開發區80畝土地的《合作協議書》一份。雙方約定,華路公司出資600萬,中抑公司出資200萬,合作購買80畝土地。後又分別於1994年4月10日、1996年4月12日分別簽訂了兩份《補充協議》。
2、本訴。
中抑公司根據1993年4月13日的《合作協議書》投資200萬,華路公司已還7.332萬元,故請求華路公司返還192.668萬元投資款及利息。這本是一樁簡單的民事,但因華路公司的反訴,變得復雜了起來。
3、反訴。
華路公司根據1993年1月10日及1993年4月13日兩份協議提出反訴,請求中抑公司退還其多支付給中抑公司的8332元。理由是,根據2份合同,中抑公司共付給華路公司402.5萬元,而華路公司共付給中抑公司403.332萬元,多付8332元,中抑公司應退還此款。
針對中抑公司根據1993年4月13日合同投資200萬元的主張,華路公司反訴稱,這200萬元是中抑公司根據1993年1月10日第1份《聯營協議書》投資的,根本不是依據1993年4月13日第3份《合作協議書》投入的。根據第1份《聯營協議書》,這200萬中只有80萬是投資第3份《合作協議書》的。
中抑公司認為,根據第1、3份協議,中抑公司都負有投資200萬元的義務,中抑公司都依約投資了,不可將二者混淆。中抑公司根據第1份《聯營協議》投資200萬元,並投入36萬土方工程款、7.2萬元土地平整款及1萬元規劃費,合計244.2萬元。華路公司在1993年3月31日及4月1日分別支付中抑公司8萬及308萬合計316萬元土地款,其中200萬元是返還投資款,44.2萬元是返還土方工程、土地平整及規劃費,71.8萬元是支付中抑公司違約金和賠償損失的,因為華路公司違約將此項目轉讓了。華路公司支付中抑公司316萬元,了結了第1份《聯營協議書》的權利義務關系,與第3份《合作協議書》根本就沒有關系。
4、一審判決。
海南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認為:「1993年1月10日,華路公司在未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情況下,與中抑公司簽訂的名為土地聯營開發實為土地轉讓的《聯營協議書》違反法律規定,系無效合同。同年4月13日,華路公司與中抑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書》,約定由中抑公司提供合作的20畝土地,亦未取得土地使用權,且雙方約定以租賃方式收取固定利潤,實際上是名為聯營實為借貸,違反了國家金融管理法規,應當確認協議無效。當事人根據上述無效合同收取對方的款項應各自返還。根據雙方當事人舉證表明,華路公司共收取中抑公司409.7萬元,扣除已返還323.332萬元,余之86.368萬元應予返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第七條第一款第一項、第十六條第一款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聯營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四條第二款之規定,判決如下:(一)、海南儋州華路住宅開發建設公司與海南中抑房地產實業公司於1993年1月10日簽訂的《聯營協議書》;同年4月13日簽訂的《合作協議書》及兩份補充協議書無效。(二)、海南儋州華路住宅開發建設公司返還海南中抑房地產實業公司86.368萬元。上述款項限華路公司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付清,逾期履行,則加倍支付延遲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點評]
1、什麼是反訴?什麼是反駁?遭遇起訴之後是反駁,還是在反駁的同時再提起反訴?應如何提起反訴?這是每一位訴訟當事人都要遇到的問題,也是在訴訟實踐中經常出現錯誤的問題。
反駁只能起到減少甚至駁回對方訴訟請求的作用,必須對方有訴,才有反駁。但反駁不能起到提出新的訴訟請求的作用,要在對方的訴訟請求之外,提出新的訴訟請求,只能通過反訴。
反訴是一種被動的訴,是在原告提起本訴之後,才由被告被動提出的,是建立在本訴前提之下的。因此,反訴必定受到本訴的約束,不能無條件地隨意提出。依照現行法律規定,反訴的提出,受三個條件限制:其一,必須針對本訴提出,超出本訴范圍之外,只能另行起訴,不能提起反訴。其二,必須在第一次開庭法庭辯論結束前提出。其三,不能超過訴訟時效。
2、就本案而言,華路公司對反訴有誤解,不符合反訴法律規定。
其一,華路公司反訴沒有針對中抑公司本訴提出。中抑公司是依據雙方1993年4月13日《合作協議書》提起本訴的,華路公司也只能就此協議提出反訴,不能將雙方於1993年1月10日的《聯營協議書》牽連進來。如果華路公司認為中抑公司違反了雙方1993年1月10日的《聯營協議書》,應另行起訴,不能在本案中就此協議提起反訴。海南中級人民法院(1998)海南民二初字第15號《民事判決書》及(2000)海南民再初字第3號《民事判決書》,均認定華路公司有權針對這兩份協議書提起反訴,明顯錯誤。正因此,這兩份判決被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2002)瓊民抗字第13號《民事裁定書》撤銷,並由海南中級人民法院(2003)海南民再初字第7號《民事判決書》改判。
其二,華路公司未在法定期間,即第一次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依法不能成立。
其三,華路公司對反訴標的有誤解。華路公司認為反訴標的為8332元,事實是,其反訴標的應為其主張的根據第一份協議所謂多付的100餘萬元。省檢察院在其《民事抗訴書》里,對此問題有詳細的正確闡述,此不重復。
其四,華路公司已超過反訴時效,喪失了勝訴權。對已過訴訟時效的當事人,喪失的是何種權利,學界有爭議。一說認為喪失的是程序權利,即起訴權,不能提起訴訟。二說認為喪失的是實體權利,即能起訴但不能勝訴。通說認為,不管什麼權利,已過訴訟時效,喪失的是受法律保護的權利。
華路公司依據1993年1月10日《聯營協議書》反訴,但沒有舉證其一直向中抑公司主張多付出的100餘萬元款項的證據,因此,反訴時效已過,不再受法律保護。
三、再審、申訴與抗訴
中抑公司對一審判決不服,奇怪的是,中抑公司並不依法定程序上訴,而是等待判決生效後,仍然向一審海南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筆者帶著疑問,采訪了中抑公司胡某副總經理。「經與律師研究,我們認為一審程序違法。」「程序違法的表現呢?」「主要表現在反訴問題上,共有四項錯誤:其一,華路公司的反訴沒有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其二,沒有針對本訴提出。其三,一審法院超出反訴請求審理本案。其四,反訴超過訴訟時效,不應受法律保護。」「程序違法與你們公司上訴有什麼關系?」「根據法律規定,程序違法案件上訴後,只能是發回重審,二審法院不能直接改判。這樣,反而浪費時間,還莫不如直接向一審法院申請再審。」
1998年11月,中抑公司向海南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1999年6月28日,海南中級人民法院駁回中抑公司的再審申請。海南中級人民法院認為:「復查結果表明原判在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方面是正確的。你公司與儋州華路住宅開發建設公司於1993年1月10日簽訂的《聯營協議書》和1993年4月13日簽訂的《合作協議書》均屬無效,原判將兩個訴訟一並審理,按無效合同的處理原則,判決雙方相互返還財產,符合法律規定。你公司對該案的申訴理由不能成立,原判決應予維持。」
中抑公司不服,向省高級人民法院繼續申請再審。此次中抑公司申請再審的結果是,省高級人民法院指令海南中級人民法院再審。海南中級人民法院再審維持了原判。基於與第一次申請再審相同的理由,中抑公司仍未上訴,而是在判決生效後,向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此次申訴的結果是,中抑公司被省高級人民法院駁回。中抑公司仍不服,向省檢察院提出申訴,依法申請省檢察院抗訴。省檢察院依法受理,就本案向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省檢察院《民事抗訴書》認為:「一、再審判決認為反訴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無事實和法律依據。一審、再審時中抑公司均主張華路公司多付給該公司的107.8萬元系華路公司當時不願履行《聯營協議》的違約補償金;而華路公司一審時主張該款多付是由於過失造成,中抑公司屬不當得利;再審時,華路公司卻主張該款為該公司應中抑公司要求借給該公司使用的。由於該筆多付的107.8萬元款項的性質沒有其他證據予以證實,故只宜認定為華路公司因疏忽而多支付給中抑公司。中抑公司取得的107.8萬元屬不當得利,華路公司有權要求返還。但華路公司向中抑公司追索或主張抵銷該款,均應在其付款後兩年之內,即1995年4月1日之前;否則,即超過訴訟時效。而華路公司在訴訟時效內向中抑公司主張返還或抵銷該筆款項的事實無證據予以證實。因此,華路公司於1998年7月本案審理時才提出反訴,主張以該筆債權抵銷其所欠中抑公司的債務,已超過《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的訴訟時效,依法不應予以支持。二、再審法院審理華路公司的反訴請求時,擴大了審查范圍,支持了其反訴請求范圍之外的訴訟請求。華路公司的反訴請求為判令中抑公司返還多收取的款項8332元,華路公司向海南中院交納了相應的訴訟費343元。根據法律的規定,反訴的請求是為了抵銷本訴的請求。應該指出的是,本案反訴審查的《聯營協議》涉及標的為316萬元,在履行該協議時,中抑公司向華路公司支付的款項為208.2萬元,華路公司向中抑公司返還款項為316萬元。因此,在該協議中華路公司可以主張其向中抑公司多支付了107.8萬元。本案中華路公司若反訴請求法院審理《聯營協議》中雙方的債權債務,並且以其在該協議中對中抑公司享有的上述107.8萬元的債權抵銷本訴中華路公司所欠中抑公司的債務194.168萬元,則華路公司應向法院請求應為107.8萬元,其訴訟費應為1萬余元。然而,反訴中,華路公司只請求法院判令中抑公司返還8332元,其所交納的訴訟費也僅為343元,故一審法院依法只能審查《聯營協議》的部分內容。一審法院審查《聯營協議》的全部內容,並支持了華路公司在該協議中對中抑公司所享有的債權107.8萬元,並以該債權抵銷中抑公司在《合作協議》中對華路公司所享有的債權194.168萬元,最終僅判令華路公司向中抑公司返還購地款86.368萬元,明顯擴大了反訴的審查范圍,支持了反訴請求之外的主張,違反了民事訴訟法關於不告不理的基本原則,沒有法律依據。三、再審法院判決未依雙方的過錯程度劃分各自所應承擔的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錯誤。《聯營協議》、《合作協議》既然已經無效,則應各自返還取得的對方財產,此外,還要根據雙方對造成合同無效的過錯程度向對方賠償損失。本案中,再審法院未對雙方的過錯進行認定,也未判令華路公司對中抑公司資金被其佔用長達5年而造成的利息損失予以賠償,明顯違反了《民法通則》第61條第1款之規定,屬適用法律錯誤。」
[點評]
1、關於再審與申訴。二者有相同點,也有質的區別。二者相同點是:(1)都必須在判決、裁定生效後提出。(2)都認為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有錯誤。(3)都必須向原審或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4)申請再審、申訴期間,都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二者的區別是:(1)申請再審應當符合法定條件,符合條件的必然引起再審的法律後果。而申訴,則沒有法定條件限制,只要當事人認為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就可以提出。(2)當事人申請再審,必須在判決、裁定生效後兩年內提出,而申訴則無此限制。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79條的規定,五種情形當事人可以申請再審:(1)有新證據,定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2)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的。(3)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錯誤的。(4)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的正確判決、裁定的。(5)審判人員在審理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
2、當事人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也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再審申請。實踐中,慣例是,一般由作出生效判決的人民法院再審,對再審結果不服的,才能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本案即是如此,對海南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審生效判決,中抑公司首先向海南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被駁回後才向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3、同是海南中級人民法院做出的判決,為何對一審判決即(1998)海南民二初字第15號《民事判決書》,中抑公司可以申請再審,而中抑公司對海南高級人民法院發回重審後,由海南中級人民法院做出的(2000)海南民再初字第3號《民事判決書》不服,不能申請再審,只能申訴呢?這緣於一項司法解釋,即《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07條的規定,根據該條規定,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審理後維持原判的案件,當事人不得申請再審。
省高級人民法院第一次將本案發回重審後,海南中級人民法院適用的審判監督程序審理的本案。審判監督程序不是每個案件的必經程序,也不是一般的第一審程序和第二審程序,而是一種審判救濟程序,是第一審和第二審程序之外的、不增加審級的一種特殊程序。海南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重審判決維持了原一審判決,根據上述司法解釋,對維持原判的重審判決不服,只能上訴或申訴,不能申請再審。
4、對於再審與申訴的區別,審判實踐中往往不注意區分,造成誤解,在本案中也存在此種情況。中抑公司第一次向海南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而海南中級人民法院在駁回中抑公司的通知中,卻使用了申訴一詞,明顯混淆概念。中抑公司對海南中級人民法院的重審判決不服向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訴時,省高級人民法院卻以中抑公司不得在此種情況下申請再審為由予以駁回,也明顯混淆了概念。正是因為中抑公司知道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法的第207條司法解釋的規定,中抑公司向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的是申訴,而不是申請再審。這貌似玩文字游戲,實則是中抑公司嚴格遵守了現行法律關於審判監督程序的法律規定。中抑公司在此種情況下的確不能申請再審,但只要對生效判決、裁定不服,卻可以申訴。
5、抗訴是檢察機關對審判機關實施審判監督的一種形式,抗訴與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最大不同是,檢察機關抗訴,審判機關必須再審,同時作出中執執行原判決、裁定執行的裁定。檢察機關抗訴的情形,與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情形,除「新證據」情形外,其它四種情形是一致的。需說明的是,同級檢察機關不能對同級審判機關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提出抗訴,必須通過其上級檢察機關抗訴。就本案而言,本案的生效判決是由海南中級人民法院做出的,海南檢察分院不能對此判決提出抗訴,而應由海南省檢察院抗訴。

Ⅱ 結婚後女方借了三萬沒辦法還了。法院會拍賣男方的房子嗎

可能會,如果債權人堅持強制性行,又沒有其他財產的話,法院可能會查封拍賣

Ⅲ 海南省儋州市木棠開發區為什麼開發沒補償金

客場艱難取勝
- 抑制公司訴中國公司解釋,投資金錢糾紛道

歷時近6年,一審判決後,兩次再審,2宗上訴或抗議,並發回重審後,被告華路,法人資格注銷,注銷,行政復議,並確認其訴訟資格,原告在該公司終於贏得了200萬元投資基金訴訟的抑制。

一,抑制企業的訴訟紀念品。

1,1998年3月,本公司的抑制中級人民法院的海南華路公司(附件一),中國中鐵公司提起反訴(附件二)。

2,1998 8月,海南省海南中級人民法院作出(1998)海南民二初字第15號「民事判決書」(附件三)判斷:①合同。 ②中國道路公司在抑制公司863680元返回。

3,1998 11月,該公司並沒有遏制上訴,判決生效後,海南省海南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附件四)。

4,1999年6月,海南省海南中級人民法院(1999)海中國建字第2號駁回再審申請(附件五)公司的通知抑制。

5,1999年6月,公司繼續抑制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附件六,七)。

6,2000年5月,省高級人民法院(1999)瓊最高法院民申字第154號「民事裁定書」(附件八)指令海南省海南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7,2000年12月,海南省海南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00)海南民初字第3號「民事判決書」,維持原海南省海南中級人民法院(1998)海南民二初字第15號「民事裁定書」(附件九)。

8,2000年12月,中國公路儋州市工商局的情況下被取消清算。

9,2001年1月,該公司拒絕接受抑制,但上訴,但判決生效後,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投訴前五。

11月10,2001日,省高級人民法院(2001)瓊最高法院民申字第47號「駁回再審申請的通知」,公司在抑制(附件X)駁回了申訴。

11,2001年12月,該公司仍拒絕接受抑制,省檢察院申訴投訴的第一個五年。

12,2002 2月4日,省檢察院瓊查獲中國反字[2002] 11「民事抗訴書」(附件XI),省高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提起抗訴。

13,2002 2009年2月25日,省高級人民法院(2002)瓊抗字第13號「民事裁定書」提審案件,中止海南省海南中級人民法院(2000),然後在年初海南中國字第3號「民事判決書」執行(附件XII)。

14,2002抑制公司的抱怨後,在2009年6月,儋州市工商局該公司的注銷中國路,決定恢復中國鐵路公司(附件十三)。

15,2002 6月28日,法定代表人陳樺路,有自己的名稱,申請行政復議儋州市人民政府,請求儋州市工業和工商局的決定,恢復華路(附件14)。

16,2002 10月18日,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審期間向華路公司注銷,登記和行政復議恢復的理由作出(2002)瓊抗字第13號「民事裁定書「(附件15),裁定中止案件審理過程中。

17,2003 2009年7月10日,省高級人民法院(2002)瓊抗字第13號「民事裁定書」,海南省海南中級人民法院原來的決定,15日和2的第三屆「民事判決書」,海南省海南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附件XVI)。

18,2003 12月12日,海南省海南中級人民法院(2003)重新海南中國初字第7號「民事判決書」,最後的判決有利於抑制公司(附件XVII)。公司返回華道法令抑制公司1926680元投資基金和利息,費用,由中國路橋公司60640元。歷時近六年的馬拉松訴訟,暫時告一段落。由於中國鐵路公司拒絕接收法律文書交付下落不明海南省海南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已經宣布,此案將於二零零四年三月八日舉行的上訴已過期。中國路橋公司如不上訴判決生效。

二,投訴和反訴

1,簽了字。

1993年5月10日,該公司與中國鐵路抑制簽訂的「聯營協議」,共同開發中國的道,府花園項目,合作期限23個月,中國道路回轉開發公司出儋州美國區36畝土地,抑制所有的建築公司出資金,合作建設36棟別墅。

1993年4月8,雙方簽署了一份聯營協議,儋州華魯共管項目。出於某種原因,沒有履行協議。

1993年4月13日,雙方簽署了一間聯營公司儋州市木棠開發區80畝土地的「合作協議」的副本。雙方同意,該公司投資600萬華路,在抑制公司投資2萬元,購買了80英畝的土地。分別後,1994年4月10日1996年4月12日分別簽訂了兩份「補充協議」。

2,投訴。

4月13日1993年投資200萬的「合作協議」項下本公司的抑制,中國路橋公司也有73320元,因此要求華路公司1926680元投資回報及利息。這是一個簡單的民事案件,但該公司的反訴華路,再次變得復雜。

3,反訴。 1月10日,1993年和1993年4月13日

華道公司根據兩份協議,提出反訴,要求退還的抑制公司支付公司的8332元抑制。原因是,根據兩份合同,抑制公司支付華路公司4025000元,而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在抑制公司共支付了的4033320元,支付8332元,抑制這部分應退還這家公司。

抑制下對本公司1993年4月13日投資200萬元合同索賠,反訴路華公司說,200萬是抑制本公司根據1993年1月10日的第一個副本「結盟協定書「投資,是不是基於1993年4月13日的3份」合作協議「的投入。據「聯營協議」,其中2億美元的投資中的第一個副本,其中只有80萬美元的「合作協議」的前三部分。

在抑制公司認為,根據第1,3協議,公司有可能在抑制投資200萬元的義務,根據合同約定在抑制投資公司的,不要將兩者混淆。抑制本公司根據第1節的「關聯協議」投資2000萬元,,把360,000土方工程部分,72,000元和10,000元的土地平整付款計劃費,共計2442000元。中國之路,該公司在3月31日,1993年4月1日分別在抑制80,000 3,080,000合計3,160,000元支付的土地,其中200萬是投資資金返回返回4420萬土方工程,土地平整及規劃費,71.8萬元在抑制罰款及損害公司應付的,因為中國的鐵路公司違反這個項目轉讓。華道在抑制公司支付了316萬元,採取的第一個副本「聯營協議」的權利和義務,與前三部分的「合作協議」,根本就無所謂。

4,判決。

海南省海南中級人民法院說:「1993年1月10日,中國鐵路公司未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情況下,該公司簽訂土地出讓相關的土地開發實踐稱為」聯營協議「違反抑製法律規定,系無效合同,同年4月13日,中國路橋公司和抑制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公司同意合作,在抑制中國和20英畝的土地,並沒有取得土地使用權,雙方已同意租賃獲得一個固定的利潤,實際上是名為聯營公司實際借款,違反國家的金融法規,應被認可的協議是無效的。各方根據的無效合同支付另一方收到應該各是根據各方的證據顯示,該公司共收到應退回華路抑制公司4097000元,凈回籠3233320元超過863680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第一款退回條七,第46條,1款和最高人民法院法院「審理合同糾紛相關聯的某些問題」,第4.2條的規定,判決是如下:(一),儋州,海南華道住宅發展和建設公司在海南抑制房地產實業公司在1993年1月10日簽訂的「聯營協議」,同年4月13日,簽署了「合作協議」和兩份補充協議無效。(二),儋州市,海南華路住宅開發建設公司返回海南抑制房地產實業公司上述款項863680元華路有限責任公司本判決生效日期十天內逾期履行,加倍支付延遲期間的績效工資利息的債務。「

[評論]

1,反訴是什麼?反駁是什麼?之後,遇到控方反駁,或者在相同的時間,然後提起反訴的反駁?應該如何提起反訴?這是每個當事人必須是問題,但在訴訟實踐中,往往錯誤的問題。

反駁減少甚至駁回發揮作用的其他權利要求,另一方必須抱怨,只能反駁。但不能起到反駁仲裁請求提出了一個新的角色,在對方的要求,提出的新的要求,只有通過反訴。

反訴是一種被動的投訴,原告提交的前提下,投訴後,才被動的,是建立在被告提出投訴。因此,反訴,上訴必須綁定不能進行自由和無條件。根據現行法律,由三個條件:一是提出反訴,投訴必須反對,這一呼籲的范圍之外,檢察機關只能,你不能提起反訴。第二,法院必須先辯論終結前的聽證會。第三,不能超過訴訟時效。

2,在目前的情況下,公司反訴華路的誤解,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反訴。

首先,中國鐵路公司反訴抑制擬設公司沒有提出上訴。該公司總部設在鎮壓1993年4月13日的「合作協議」,雙方提出的投訴,中國鐵路公司提出反訴,僅此協議,雙方不能牽連進來的「聯營協議」,1993年1月10日。如果華路公司認為,該公司違反了雙方在1993年1月10日的「聯營協議」應被檢控的抑制,而不是在本案中提起反訴,本協議。海南省海南中級人民法院(1998)海南民二初字第15號「民事判決書」和(2000)海南民初字第3號「民事判決書」再次確定華路公司已提起這兩個協議的反訴,明顯錯誤。正因為兩句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2002)瓊抗字第13號「民事裁定書」,海南省海南中級人民法院(2003)重新海南中國初字第7號「民事判決書」改判。

其次,中國鐵路公司沒有在法定期限,即在年底前的第一法庭辯論提出的法律不能成立。

三,中國鐵路有誤解的主題反訴。路華公司認為,主題是8332元反訴,事實是,其反訴應根據首份協議稱為多付了100多萬的索賠標的。省檢察院在其「民事抗訴書」,在這個問題上是正確的,詳細的論述,這里不再重復。

四,中國鐵路公司擁有超過反訴限制,損失贏得的權利。對當事人的訴訟時效已過期,損失是什麼樣的權利,學術爭議。有人說,程序性權利的損失是,提起訴訟的權利,你可以不起訴。兩人說的實質權利的損失,那就是能夠起訴,但贏不了。通說認為,不管是什麼的權利的訴訟時效已過期,損失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華路公司根據1993年1月10日「聯營協議」的反訴,但沒有證明它一直主張該公司支付100多萬的付款證據,因此,反訴時間的推移,沒有抑制不再受法律保護。

三,再審,上訴和抗議的鎮壓

針對該公司的判決,令人驚訝的是,該公司是按照法定程序的遏制上訴,但等待判決生效後,仍然是海南省海南中級人民法院一審重審。筆者帶著疑問,記者采訪了抑制胡某公司副總裁。 「與律師協商後,我們認為一審程序違法。」 「程序違法的行為呢?」主要表現在反訴的問題上,一共有四大誤區:第一,中國陸的反訴不提交前收盤在法庭辯論。第二,有沒有提出上訴提出其三,一審法院開庭審理此案超越反訴。四,反訴超過訴訟時效,不應受法律保護。 「非法程序與貴公司在上訴中有什麼? 「根據法律規定,程序違法的上訴案件,只能發回重審,二審法院改判不直接如此,但浪費了時間,也可直接向法院一審莫再審。 「

1998年11月在本公司的海南中級人民的法院再審的抑制,1999年6月28日,海南中級人民法院法院駁回公司的再審抑制應用。海南中級人民院說:」研究結果表明,在審查事實和適用法律的判決是正確的。儋州貴公司的中國之路住宅開發建設公司1993年1月10日簽訂的「聯營協議」和1993年4月13日簽署的「合作協議」無效和作廢,但原來會聽到兩起訴訟的原則,根據合同無效,判決相互返還財產,遵守法律。投訴的情況下,貴公司站不住腳的,原判決應予維持。 「

在抑制公司拒絕接受的省高等教育人民的法院繼續申請再審。公司的在抑制一個結果再審申請,的省高等教育人民的法院,海南中級人民法院法院申請再審。海南中級人民堅持申請再審。基於同樣的原因再審的第一次應用,壓制公司有尚未提出上訴,但判決生效後,的省高等教育人民的法院提出上訴。本上訴的結果是,的抑制了公司的省更高的法院。抑制公司仍然拒絕接受省檢察院的上訴,申請省檢察院抗議。省檢察院接受,案件的海南省高等教育人民的法院提出抗訴

省檢察院「民事抗訴書」認為:「再審判決,但不限於限制無事實和法律依據,一審,再審抑制公司的反訴主張中國鐵路公司多繳1078000元中國鐵路是不願履行「聯合協議」的違約賠償,而中國鐵路第一的實例斷言多繳是由於疏忽,該公司是一家再審,中國鐵路公司辯稱抑制不當得利;它應該是在抑制公司要求,該公司使用,因為一筆貸款公司多繳的資金1078000元性質有沒有其他的證據來證明,所以它應該只認定為中國鐵路公司支付疏忽本公司所收購公司的鎮壓,抑制不當得利是1.078萬億元,中國路橋公司有權要求退款,但華路公司,以抑制本公司須支付年後的追索權或索償,即1995年4月1日之前,否則,即超過訴訟時效,而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的訴訟時效內抑制公司要求退款或抵消的事實,有沒有證據證明這些錢被證實,因此,中國路橋公司在1998年7月時,其倡導者的情況下,聽證會反訴要求抑制欠的錢,公司的債務已經超過了「民法通則」第135條限制由法律規定,不應予以支持。二,華路再審法院的反訴請求的審查范圍擴大,以支持其反訴的權利要求的范圍之外。華魯的反訴法令返回付款抑制公司收到8332餘元,中國海南中級人民的法院道公司以支付相應的法律費用343元依法,反訴要求是,以抵消應注意到上訴請求這種情況下,反訴審查的「關聯協議」涉及的主題為3,160,000萬元,該協議中的表現,華魯金公司抑制抑制2082000元,中國路橋公司的公司達316萬元返回,所以,中華路協議的公司可以要求其抑制公司支付1078000元。中華路案反訴,要求法院如果公司信貸和債務,其在抑制該公司的協議中的「關聯協議」享有1078000元抑制公司的債務來抵消鐵路公司訴中國欠下的債到1941680元,中國路橋公司應要求法院應1078000元,其法律費用應百萬元。然而,反訴,中國陸公司只要求法院判令抑制公司返回8332元,它只是支付訴訟費用343元,一審法院只應審查「關聯協議」部分的內容一審法院審查「關聯協議」全文,並抑制該公司的協議,在支持中國鐵路公司享有債權,並要求該公司在「合作協議」,在中國陸抑制1078000元享受公司聲稱1941680元,最後判令華路公司購買土地的公司錢還給抑制863680元,顯著擴大了范圍,審查反訴,反訴請求外界的支持,聲稱關於不起訴違反民事訴訟法典忽略的基本原則,是沒有法律依據。三,再審法院的失敗將每個雙方的過錯程度,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損害錯誤。 「關聯協議」,「合作協議」,因為它已經無效,應該在各自的資產報酬,此外,根據該合同無效,給對方造成損害的程度的故障。本案中,再審法院是不是雙方的過錯,也不判令華路公司在抑制公司資金達5年的佔領造成的利息賠償損失,明顯違反了「民法通則」第61條第1款規定,法律上的錯誤。 「

[評論]兩者有相同點,也有質的區別,他們的相同點是:(1)必須在後作出的判決或命令

1,再審和上訴。開始(2)考慮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判決或命令錯誤。(3)必須是審判或人民法院。(4)申請再審,上訴期限,也沒有停止的判斷或秩序的執行。所不同的是:(一)應符合法定的再審立案條件,符合條件的法律後果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再審。投訴,也沒有法律的約束,只要各方判斷,裁定有錯誤,你可以問(2)當事人申請再審,必須判決或命令生效後兩年內,投訴人沒有這個限制。

「民法通則」第179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申請重審五例:(一)有新的證據來推翻原判決,裁定(2)原判決的主要事實證據不足。( 3)原判決適用法律錯誤(4)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或命令。(5)法官在審理案件時有貪污,賄賂,徇私枉法,枉法裁判。<BR / 2,原審法院各方還可以被製成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在實踐中,實踐中,通常由人民法院再審的有效判斷,拒絕接受前一個人民的法院對申請再審的結果再審向上。案例是這樣的話,海南中級人民法院第一實例有效判斷抑制公司第一至海南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法院,法院駁回的海南省高等教育人民的法院再審後

3,與在海南中級人民的法院作出的判決就是為什麼(1998)海南民二初字第15,「民事判決」,在抑制公司可以申請再審判決,並抑制公司海南高等教育的人法院發回重審,由海南省海南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00)重新海南中國初字第3號「民事判決書」對,你不能申請再審,只有投訴的司法解釋說,「這是由於最高法院若干問題「第207條的規定,根據該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審理此案後,維持原判,當事人不得申請再審。

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回重審的情況下第一時間的海南中級人民的法院審判監督程序審判案件後,審判監督程序是沒有必要的程序,在每一種情況下,也不是一般的程序,例如第一,二審程序,但司法例如第一,二審的補救程序以外的程序,不增加審判特殊的計劃水平。海南中級人民法院法院再審判決維持原判,根據判決的司法解釋對再審堅持,只有上訴或申訴,可以申請再審。

4,和再審區別呼籲區分審判實踐中往往不注意,造成誤解,在這種情況下,有這樣的情況。抑制第一公司向海南中級人民法院院申請再審,而海南中級人民法院法院駁回了公司的通知抑制,但用長期的呼籲,顯然是混淆概念。抑制公司在海南中級人民法院法院再審判決,他上訴的省高等教育人民的法院,在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但為了抑制公司在這種情況下應被駁回的理由申請再審,顯然是混淆概念。正是因為公司知道,有抑制民事程序部分207最高法院法院司法解釋的規定,該公司的省高等教育人民的法院抑制的投訴,而不是申請再審,它看起來像在玩文字游戲,但在現實中是在嚴格遵守現有的法律進行審判抑制監督程序法,抑制了公司在這種情況下,不申請再審,但只要生效的判決,裁定反對,但他們可以提出上訴。
5,抗議活動是檢察機關的司法監督實施的審判作為一種形式的抗議與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最大的區別是,檢方抗訴,審判機關必須再審,同時使中央行政執行原判決的執行裁決。抗議起訴案件,當事人申請申請再審的情況下,除了「新的證據」的情況下,另4例是一樣的,它應該指出的是對等的司法起訴,不能有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抗議必須通過其優越的檢察官抗議,在目前情況下,是由海南中級人民法院最終判決的情況下,海南省檢察院抗議這個決定,而是由海南省檢察院抗議。

Ⅳ 石家莊東華路派出所轄區戶口遷到長征街轄區怎樣辦理

石家莊東華路派出所轄區戶口遷到長征街轄區,需要合理的理由,如結婚、購房等,帶著身份證、戶口本、結婚證或購房等到東華路派出所辦理遷移證,再到長征街相關派出所辦理遷入手續。

《戶口登記條例
第十條 公民遷出本戶口管轄區,由本人或者戶主在遷出前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出登記,領取遷移證件,注民由農村遷往城市,必須持有城市勞動部門的錄用證明,學校的錄取證明,或者城市戶口登記機關的准予遷入的證明,向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辦理遷出手續。
公民遷往邊防地區,必須經過常住地縣、市、市轄區公安機關批准。
第十一條 被徵集服現役的公民,在入伍前,由本人或者戶主持應征公民入伍通知書向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出登記,注銷戶口,不發遷移證件。
第十二條 被逮捕的人犯,由逮捕機關在通知人犯家屬的同時,通知人犯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注銷戶口。
第十三條 公民遷移,從到達遷入地的時候起,城市在三日以內,農村在十日以內,由本人或者戶主持遷移證件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入登記,繳銷遷移證件。
沒有遷移證件的公民,憑下列證件到遷入地的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入登記:
1、復員、轉業和退伍的軍人,憑縣、市兵役機關或者團以上軍事機關發給的證件;
2、從國外回來的華僑和留學生,憑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或者入境證件;
3、被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釋放的人,憑釋放機關發給的證件。

Ⅳ 建華大街與方華路的法院在哪

合同實務中抄,雙方當事人常襲約定:「由起訴地人民法院管轄」或「各自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訴」或「由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於此類管轄約定是否有效,實踐中頗有爭議。 [違反唯一性原則而無效] 依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可書面選擇與合同關系密切的。

熱點內容
代理人承擔的法律責任6 發布:2025-08-15 13:16:33 瀏覽:371
古代人的立法 發布:2025-08-15 13:11:31 瀏覽:163
適航管理條例23部 發布:2025-08-15 13:10:43 瀏覽:392
經濟法民主原則 發布:2025-08-15 13:00:40 瀏覽:159
泰州弘泰律師 發布:2025-08-15 12:48:36 瀏覽:751
軟體公司的法律環境 發布:2025-08-15 12:34:09 瀏覽:228
闡述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12:29:11 瀏覽:347
廣元昭化區法院 發布:2025-08-15 12:13:48 瀏覽:89
推進法治國稅建設 發布:2025-08-15 12:12:25 瀏覽:812
治安條立法 發布:2025-08-15 11:58:06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