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監督體制

法院監督體制

發布時間: 2021-03-01 23:40:04

法院執行監督制度

有了完善的法律依據。
一、執行監督的范圍
從廣義上看,執行監督應當是監督執行,也就是說,法院內外上下各個監督主體對人民法院執行工作實施的監督。在監督主體上,被監督者是執行法院及其從事執行工作的工作人員,而監督者的主體比較廣泛,有人大監督、檢察監督、黨政機關監督、群眾監督、當事人監督、新聞輿論監督等。但是,在眾多的監督主體中,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執行監督,具有職權性和權威性,最直接,最有效,因此,《執行規定》只規定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執行監督。而執行監督的內容,從廣義上看,應當說執行法院的所有執行工作都屬於監督范圍,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執行工作實行全面監督,包括宏觀和個案、合法和違法,但筆者認為,既然執行監督作為一種上級法院針對下級法院的糾錯制度,那麼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執行監督的重點應僅是對執行個案中發生的不當或錯誤的執行措施和具體執行行為,包括執行中作出的不當或錯誤的裁定、決定和通知等進行監督。
二、執行監督的原則
從執行監督的性質及其在實踐中的適用來看,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實施執行監督,應當堅持以下幾項原則:
1、合法監督原則。《執行規定》第129條規定「上級人民法院依法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執行工作。最高人民法院依示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法院的執行工作。」執行監督的目的主要是解決執行程序中發生的不當或錯誤的執行問題,而造成執行錯誤的主要一方面就是違法執行。在通常情況下,合法的執行措施和執行行為不會造成執行錯誤。因而,執行監督所糾正的錯誤實質上是糾正違法執行問題。執行監督既然為了糾正違法執行問題,就不能推翻下級法院合法的執行,所採取的糾正措施必須合法。所以,執行監督必須以法律為准繩進行,必須堅持合法原則,不得依上級的權威或職權違反法律規定強令下級改正合法正確的執行行為。
2、上級監督原則。最高人民法院《執行規定》第129條規定:「上級人民法院依法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執行工作,最高人民法院依法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法院的執行工作」。雖然下級法院對上級法院、平級法院之間也可以相互監督執行工作,但這些監督只能通過發問反映或建議等方式向有關法院反映意見,不可能同上級法院一樣依職權採取指令下級法院糾正、直接作出決定、限期執行等措施。
3、糾錯原則。糾正下級法院執行工作中的錯誤,是上級法院執行監督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實施執行監督行為,也就是以糾正下級法院的違法執行行為為目的,因而糾正錯誤也就成為執行監督的原則。
三、執行監督的糾錯措施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執行規定》中的具體規定,上級法院在執行監督中發現下級法院有不當或錯誤時,可視情況採取下列措施予以糾正:
1、指令糾正;2、直接作出裁定、決定;3、責令和直接裁定不予執行;4、限期執行;5、轉移強制執行權;6、通知暫緩執行。

Ⅱ 執行監督的監督體系

對於執行批准權、裁決權、實施權,現已初有定論。首先是執行監督權由誰來行使的問題。目前在執行局內部的意見是,執行監督權由局長和主管院長來行使,或者在執行局內建立相應的監督機構行使監督權。筆者不同意上述觀點,理由有二:其一,執行局長和主管院長各有自己的業務要辦,分身乏術。缺少時間管理只能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的窘況;其二,自己的刀削自己的把實在是難以為之,蒼白無力的監督只能是多了一個空架子。特別是現在,人民法院內部人員有限,執行力量已嚴重不足,如還要在執行局內分人專管監督,就有對執行工作掣肘之嫌,監督執法公正和人員廉潔自律,是人民法院監察室和審判監督庭義不容辭的責任。而且,相對於社會監督、檢察監督和人大監督等外部監督體系而言,人民法院內部的監察和監督,因其具有專業性和針對性的特點,無疑是最有力、最直接的監督手段,也是實現司法公正的必要措施。同時,目前的監察室和審判監督庭,長期處於「無米下炊」的境地。更應發揮其應由的職能作用,為人民法院的執行工作改革發展貢獻力量。並且,在《民訴法》、《行訴法》、《刑訴法》中,並未作出禁止審判監督庭不能監督執行案件的規定。所以,在不增加任何人員的前提下,應由監察室和審判監督庭來行使執行監督權較為妥當。
其次是如何行使執行監督權的問題。執行監督權的行使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即對執行案件的監督和對執行員的監督。對執行案件的監督可由審判監督庭進行,對執行員的監督由監察室來完成。審判監督庭因為已經建立了對民商事、刑事、行政案件的監督制約機制,所以只要將執行工作納入到現已成形的監督機制中即可。做法主要是將監督活動貫穿於執行工作的全過程,即全程監督。具體包括:審查立案條件,監督執行批准權、裁判權、實施權的行使,隨同個案執行,執行期限催告,審查月結案件的卷宗,接受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對執行工作的申訴,參加案外人異議的聽證等等。這些工作對於審判監督庭來說,駕輕就熟,毫不費力;另外,因為只有在案件執行過程中出現了違法、違紀問題,才能對執行員進行審查。所以,對於執行員的監督,監察室可與審判監督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最高人民法院已先後頒布實施了《人民法院獎懲辦法》、《人民法院審判人員違法審判責任追究辦法(試行)》、《法院幹部「八不準」》、《關於貫徹中共中央建設一支高素質法官隊伍的若干意見》等規章制度,監察室按照有關規定辦理即可。具體包括:戒勉談話,立案審查,處分聽證等等。

Ⅲ 急求!!中國法院體系

第二章 人民法院的組織和職權
第十八條 基層人民法院包括:
(一)縣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法院;
(二)自治縣人民法院;
(三)市轄區人民法院。
第十九條 基層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
基層人民法院可以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和經濟審判庭,庭設庭長、副庭長。(1983年9月2日修改)
第二十條 基層人民法院根據地區、人口和案件情況可以設立若幹人民法庭。人民法庭是基層人民法院的組成部分,它的判決和裁定就是基層人民法院的判決和裁定。
第二十一條 基層人民法院審判刑事和民事的第一審案件,但是法律、法令另有規定的案件除外。
基層人民法院對它所受理的刑事和民事案件,認為案情重大應當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時候,可以請求移送上級人民法院審判。
第二十二條 基層人民法院除審判案件外,並且辦理下列事項:
(一)處理不需要開庭審判的民事糾紛和輕微的刑事案件;
(二)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
第二十三條 中級人民法院包括:
(一)在省、自治區內按地區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
(二)在直轄市內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
(三)省、自治區轄市的中級人民法院;
(四)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
第二十四條 中級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
中級人民法院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經濟審判庭,根據需要可以設其他審判庭。(1983年9月2日修改)
(1983年9月2日刪去第三款)
第二十五條 中級人民法院審判下列案件:
(一)法律、法令規定由它管轄的第一審案件;
(二)基層人民法院移送審判的第一審案件;
(三)對基層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和抗訴案件;
(四)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中級人民法院對它所受理的刑事和民事案件,認為案情重大應當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時候,可以請求移送上級人民法院審判。
第二十六條 高級人民法院包括:
(一)省高級人民法院;
(二)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三)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
第二十七條 高級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
高級人民法院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經濟審判庭,根據需要可以設其他審判庭。
第二十八條 高級人民法院審判下列案件:
(一)法律、法令規定由它管轄的第一審案件;
(二)下級人民法院移送審判的第一審案件;
(三)對下級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和抗訴案件;
(四)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第二十九條 專門人民法院的組織和職權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另行規定。
第三十條 最高人民法院是國家最高審判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第三十一條 最高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
最高人民法院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經濟審判庭和其他需要設的審判庭。
第三十二條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下列案件:
(一)法律、法令規定由它管轄的和它認為應當由自己審判的第一審案件;
(二)對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和抗訴案件;
(三)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第三十三條 最高人民法院對於在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進行解釋。

Ⅳ 法院內部監督的比較分析

審判組織的監督和行政監督的關系
通常,人們一般把對案件的監督稱為審判監督。根據以上分析,按照我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審判監督的主體既有審判組織(如上級法院審判組織對二審或再審案件進行審理),也有行政監督者(如院長發現錯誤提交審判委員會,院長、庭長決定迴避、監督審限、簽發法律文書等)。因此,審判監督工作並非只是審判組織的工作。
審判組織的監督和行政監督存在既相互區別、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關系。
首先,兩者的職能、性質有原則區別,互相不能替代。審判組織的監督是依照訴訟法解決裁判的正確與否問題,不針對法官的行為進行監督、處理;而行政監督雖然能夠對裁判和審判人員、審判組織進行監督,並有權對審判人員作出紀律和組織處理,但無權對案件作出裁決。在國外的司法體制中,這一點被特別強調,即強調為維護審判的內部獨立,法院行政領導和部門不能幹預審判,不能有法官之上的法官。審判的獨立性使法院的行政監督具有不同於國家立法機關、行政機關的行政監督的特點:一是行政監督不對案件的是非曲直直接做結論,案件結論由審判組織依審判程序解決;二是為維護審判獨立,行政監督多是事後監督,不直接干預尚未作出裁判的案件,多數情況下只對生效裁判提出意見、建議;三是司法行政監督必須嚴格依法進行,不得違反組織法、訴訟法,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
其次,審判組織獨立、公正有效的開展監督,依靠行政監督為其提供的環境、條件。這不僅在於審判組織的有效工作離不開行政監督者通過監督管理提高法官的素質並為之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環境,還在於審判組織開展的監督,許多都是通過行政監督而發現和提起的。如院長領導開展的執法檢查,發現裁判錯誤提交審判委員會決定再審;檢察院(某些國家為司法部長)發現裁判錯誤提起抗訴(司法部門、檢察院工作屬司法行政工作);監察部門發現法官在審判中違法違紀引起的對裁判的復查、重審等。因此,行政監督者監督案件是必要的,不能把行政監督與審判監督搞成兩張皮,更不能人為地把兩者割裂開來。特別是由於中國司法工作奉行有錯必糾原則,與國外不同之處在於生效判決允許申訴、再審,允許改判糾正,並規定了相應的程序。因而,如果說國外的法院監督中審級監督居於重要位置、行政監督相對弱化的話,那麼在我國行政監督則有其特殊存在的價值。
第三,行政監督依賴於審判組織的監督、以審判組織作出的結論為依據。雖然行政監督的內容包括了案件裁判情況,但行政監督只有提起或建議的權力,無裁判的決定權。因此,行政監督並不代替審判組織依審判程序對案件作出裁判。兩者性質、許可權、任務不同。由於審判工作的判斷性特點,決定了審判奉行獨立、中立原則,行政領導、行政人員不能幹涉和代替審判組織的法定權力,對案件的裁判必須由審判組織依照法律作出。因此,行政監督必須以審判組織的結論為依據,進而才能達到對審判組織和審判人員的工作進行監督的目的。
行政監督在許多國家或地區的法院都存在,如美國法院有負有行政監督職責的巡迴司法委員會;德國法院有院長以及其他負有監督職責的法官的監督(見 《德國法院組織法》 、 《德國法官法》 );台灣有司法院和法院院長的監督(見《台灣法院組織法》 )等。而且這種監督並非只是被動進行,也有主動進行的。針對裁判存在的錯誤,由行政監督提起審判監督的做法在國外、特別是大陸法系國家更常見,如法國、日本規定,刑事再審可由司法部長或檢察長提起等。這種依法進行的監督並非行政干預審判。審判組織的監督與行政監督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共同構成了法院內部監督制約機制,脫節和分離,只會帶來不良後果。過去法院內部監督機制薄弱,原因之一就是兩種監督脫節,導致法院司法腐敗的滋長、蔓延。因此,強調審判獨立而忽視行政監督對審判工作的監督,以及強調行政監督而忽視審判工作的程序性、獨立性都是片面的,必須加以克服。
審判獨立包括內部獨立和外部獨立兩個方面。本文所探討的監督屬法院內部監督,當然不存在影響外部獨立問題。雖然中國的司法制度沒有明確法官獨立審判的原則,但明確了審判組織的權力,審判組織的這些權力院長、庭長不得代理或干預。同時,法院院長對人大負責、向人大報告工作的司法體制,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司法工作原則,也決定了法院內部監督、特別是行政監督存在的必要性。因此,在落實和維護審判組織權力的基礎上開展內部監督工作,既不違反法院獨立審判的憲法規定,也不會影響法院內部審判組織、法官行使依法作出裁判的權力。
即使是在奉行法官獨立審判的國家,在不影響法官依內心確認作出裁判的獨立性的前提下,法律也規定負有監督職責的法官或司法組織對被監督的法官有權力、有義務就工作效率、責任心、舉止、品行等內容提出監督意見、採取糾正措施。在國外,司法獨立、法官獨立並不排除法院內部監督存在的必要性。如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斯蒂芬·布雷耶夫撰文指出:美國司法獨立制度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法官享有憲法的保護;二是司法機構獨立行使司法權;三是司法有權對法官的不當行為採取紀律措施;四是發生利害沖突時用適當辦法予以解決;五是保證司法判決的有效執行。

Ⅳ 法院執行監督制度是什麼

民事執行檢察制度復作為民制事檢察監督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法律監督的本質屬性,同時具有其自身特有的制度運行規律。

民事執行檢察監督是對於執行過程中法院的違法行為和錯誤裁判的監督,具有司法行政監督的特點。

同時,因其屬於對法院民事執行過程的監督,具有居中監督的特殊地位,其監督的理念應當為在維護司法公正秩序的基礎上充分尊重當事人處分權的監督。

對這些特點的研究,以及根據這些特點廓清民事執行檢察監督的范圍和對象,有利於保障民事案件執行工作的合法有序運行,發揮民事執行檢察監督的積極作用。

Ⅵ 為什麼上下級法院之間是監督關系,而上下級檢察院之間是領導關系

由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十七條規定:下級人民法版院的審判工作受上權級人民法院監督。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十條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

拓展資料:

法院與檢察院的性質並不完全一樣,法院是審判機關,而檢察院是法律監督機關。兩者的不同工作決定了彼此上下級之間的關系不同。法院的審判工作實行四級兩審終審制,如果法院之間實行領導關系,那麼上訴就沒有意義了。而檢察院的法律監督工作則必須在領導關系體制下才能有效開展。

Ⅶ 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監督體系包括哪幾種監督形式

法律監督體系,是指國家機關的法律監督和社會力量法律監督所組成的有機整體。建立起嚴格的法律實施的監督體系,是從組織制度上給予法律實施以最有力的保證。法律監督體系包括以下幾種組成部分:

(1)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尤其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

(2)行政機關的監督;

(3)司法機關的監督(包括審判機關的監督和檢察機關的監督);

(4)社會監督(包括社會組織的監督,社會輿論的監督,人民群眾的監督);

(5)黨的監督。

(7)法院監督體制擴展閱讀

在我國,國家權力機關監督的方式主要有:

①聽取和審議工作報告並作出相應的決議;

②審查文件,指對「一府兩院」(政府、法院和檢察院)依法呈送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進行審查,並作出相應決議;

③質詢;

④組織特定問題的調查委員會;

⑤受理申訴、控告和檢舉,並進行處理;

⑥開展執法檢查,這是當前全國人大和地方人大開展法律監督所經常使用的一種監督方式,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可以及時發現法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實施的對策;

⑦視察,是指由人民代表有組織地對法律、法規、有關決議和決定的貫徹執行情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財政預算的執行情況、以及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或普遍關心的問題進行視察;

⑧督促辦理人民代表和委員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

⑨審議撤銷職務案;⑩專題監督,「即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某一熱點問題,某一重大事件,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的工作報告。這樣可以增強監督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Ⅷ 健全司法監督機制要政府,法院及哪些部門相互協調,監督

當前,我國政府監督復機制制主要由下列幾部分組成:政黨監督、人大監督、政府自身的行政監督、人民群眾的監督、新聞輿論監督和司法監督。政黨監督包括共產黨的黨內監督和各民主黨派的監督;政府自身的監督包括行政監察、行政復議和審計監督,司法監督包括檢察院監督和法院監督。一個國家各種監督的執行力度並不相同,應該說一個國家對權力的監督力度,與這個國家的社會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監督力度大的,政府的廉政水平就高,監督力度弱的,政府的廉政水平就低。如果根據比較得到國際上廣泛認可的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對全球146個國家和地區的廉政調查,芬蘭排名第一;丹麥、冰島並列第三。而我國排名在百位開外。

Ⅸ 監督權的監督體系

黑龍江省孫吳縣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田增輝——淺談執行監督權 絕大部分執行案件實行的是執行獨任制。執行幹警就如同「承包到戶」的農民一樣,各干各的「承包田」,彼此不相溝通和往來,至於每起執行案件是如何執結的,採取了那些方法和措施,是否存在違法、違紀現象,則絕少被問及和了解;執行員在執行過程中主觀隨意性大,什麼時間送達、取證,執行的快、慢,是否採取強制措施,採取何種強制措施均由自己決定。甚至出現案件到辦案人手後已兩年,卻沒有送達執行通知書的現象,以致錯過執行良機,造成當事人上訪;個別執行員在形式上雖按執行程序操作,實質上卻不做耐心細致的法制宣傳,教育疏導,也不依法採取強制措施,當事人實際支出費沒少花,卻沒有一點執行效果,引起當事人的強烈不滿;更有甚者,藉手中所集中的權力,勒卡當事人,從而敗壞了人民法院的聲譽,損害了人民法院的形象。
以上種種表現,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執行工作的職權劃分不清晰、運作機制不科學,執行權過於集中,又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督制約造成的。 對於執行批准權、裁決權、實施權,現已初有定論,筆者亦不再談及。下面只對執行監督權談幾點個人看法:
首先是執行監督權由誰來行使的問題。目前在執行局內部的意見是,執行監督權由局長和主管院長來行使,或者在執行局內建立相應的監督機構行使監督權。筆者不同意上述觀點,理由有二:其一,執行局長和主管院長各有自己的業務要辦,分身乏術。缺少時間管理只能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的窘況;其二,自己的刀削自己的把實在是難以為之,蒼白無力的監督只能是多了一個空架子。特別是現在,人民法院內部人員有限,執行力量已嚴重不足,如還要在執行局內分人專管監督,豈不有對執行工作掣肘之嫌?筆者認為,監督執法公正和人員廉潔自律,是人民法院監察室和審判監督庭義不容辭的責任。而且,相對於社會監督、檢察監督和人大監督等外部監督體系而言,人民法院內部的監察和監督,因其具有專業性和針對性的特點,無疑是最有力、最直接的監督手段,也是實現司法公正的必要措施。同時,目前的監察室和審判監督庭,長期處於「無米下炊」的境地。更應發揮其應由的職能作用,為人民法院的執行工作改革發展貢獻力量。並且,在《民訴法》、《行訴法》、《刑訴法》中,並未作出禁止審判監督庭不能監督執行案件的規定。所以,在不增加任何人員的前提下,應由監察室和審判監督庭來行使執行監督權較為妥當。
其次是如何行使執行監督權的問題。筆者認為,執行監督權的行使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即對執行案件的監督和對執行員的監督。對執行案件的監督可由審判監督庭進行,對執行員的監督由監察室來完成。審判監督庭因為已經建立了對民商事、刑事、行政案件的監督制約機制,所以只要將執行工作納入到現已成形的監督機制中即可。做法主要是將監督活動貫穿於執行工作的全過程,即全程監督。具體包括:審查立案條件,監督執行批准權、裁判權、實施權的行使,隨同個案執行,執行期限催告,審查月結案件的卷宗,接受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對執行工作的申訴,參加案外人異議的聽證等等。這些工作對於審判監督庭來說,駕輕就熟,毫不費力;另外,因為只有在案件執行過程中出現了違法、違紀問題,才能對執行員進行審查。所以,對於執行員的監督,監察室可與審判監督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最高人民法院已先後頒布實施了《人民法院獎懲辦法》、《人民法院審判人員違法審判責任追究辦法(試行)》、《法院幹部「八不準」》、《關於貫徹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政法幹部隊伍建設的通知>建設一支高素質法官隊伍的若干意見》等規章制度,監察室按照有關規定辦理即可。具體包括:戒勉談話,立案審查,處分聽證等等。 此類監督是在政治主體縱向授權後,對被授權者行使權力情況的監視、監督、督察或者是督促等,如政府內部的行政監察、政務監督、黨內的紀律檢查委員會都是管理和領導需要,專門設置監督部門對被領導者的公務行為進行監控的一種政治行為。在這種縱向監督的體制下,監督者與被監督者在法律地位上是不相稱的。監督的方式往往表現為對被監督者的違紀行為的糾正與懲罰。這種形態的政治監督是體現權力集中的重要標志,只有上級權力主體才有實質性的權力,才可能對下授權。這種縱向分權仍然是傳統意義上的集權下的分權,縱向分權後的權力監督是集權能力的重要體現。

Ⅹ --->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領導體制的區別

問:講到我國的國家機構時,有學生問「為什麼人民法院是上級監督下級,而人民檢察院是上級領導下級?」我也不知道,向同行請教。

答:我國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的關系不是領導關系,而是監督關系,即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監督」是指上級人民法院不能直接指揮下級人民法院具體進行審判,只能通過審判程序對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是否合法正確進行審查。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二)上級人民法院審理下級人民法院已經判決或裁定、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經當事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抗拆的第二審案件,就第一審判決或裁定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然後判決駁回上訴或抗訴,維持原判決,或者依法改判,或者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三)死刑復核中,對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高級人民法院不同意判處死刑的,可以提審或者發回重新審判。

我國人民檢察院上下級之間的關系是上級領導下級,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全國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檢察院在執行法律和政策上進行指導和幫助,並有責任監督下級人民檢察院正確執行法律,做好法律監督工作;當下級人民檢察院有違法現象或其他錯誤時,應及時採取措施予以糾正;當下級人民檢察院在工作中遭到干擾、阻力或其他困難時,上級人民檢察院有責任予以支持和幫助。
(二)上級人民檢察院在業務上對下級人民檢察院實行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裁定的抗訴,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書,並且將抗訴書抄送上一級人民檢察院。上級人民檢察院如果認為抗訴不當,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撤回抗訴,並且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
(三)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檢察院組成人員和其他工作人員有權進行管理和考核。全國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有權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請批准任免和建議撤換下一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副檢察長和檢察委員會委員。這一點應該是最明顯的體現。
實行檢察機關上級領導下級的體制,有利於保證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順利開展檢察工作,有利於保證檢察機關對全國實行統一的法律監督,保障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熱點內容
治安條立法 發布:2025-08-15 11:58:06 瀏覽:601
西安法律咨詢網 發布:2025-08-15 11:57:19 瀏覽:580
刑法教授羅 發布:2025-08-15 11:57:19 瀏覽:801
行測行政法題 發布:2025-08-15 11:48:39 瀏覽:914
勞動法不按時間發工資 發布:2025-08-15 11:47:17 瀏覽:689
新城區法院地址 發布:2025-08-15 11:46:33 瀏覽:307
公司駐外地辦事處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11:44:26 瀏覽:705
盤錦興隆台法院 發布:2025-08-15 11:34:34 瀏覽:132
環保法刑法 發布:2025-08-15 11:33:43 瀏覽:604
電大刑法學解釋犯罪 發布:2025-08-15 11:33:34 瀏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