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互聯網與法院

互聯網與法院

發布時間: 2021-03-02 06:40:54

⑴ 究竟什麼是互聯網法院

何為互聯網法院?簡言之就是「互聯網+法院」或「互聯網+審判」。它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通過網路審理案件;二是審理的案件大多與網路糾紛有關,如電子商務交易糾紛、網路支付糾紛、網路金融借款糾紛、網路著作權糾紛等。



司法審判乘上「互聯網+」的東風,其好處顯而易見:一是降低了維權成本,為網路維權插上了翅膀,路途遙遠、時間漫長不再成為阻礙,網路維權將像網購一樣方便;二是降低了司法審判成本,不僅有利於節約司法資源,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審判效率。這兩個好處加起來,還會促成另一個更大的好處:網路維權步伐加快,將倒逼商家和網民規范網上行為,促進互聯網健康生態的形成,讓互聯網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

⑵ 互聯網法院的性質是什麼

互聯網法院復作為一個新的製法院模式,現處於開始運行和摸索階段,目前只管轄特定類型的互聯網案件,主要包括以下幾類糾紛:互聯網購物、服務合同糾紛;互聯網金融借款、小額借款合同糾紛、互聯網著作權權屬和侵權糾紛;互聯網域名糾紛;互聯網侵權責任糾紛;互聯網購物產品責任糾紛;互聯網公益訴訟案件;因互聯網行政管理引發的行政糾紛;其他互聯網民事、行政案件。

⑶ 互聯網法院能解決哪些實際痛點

近日,中國首家互聯網法院在杭州正式設立了。有人戲稱,從此可以像網購一樣上法院打官司了。毫無疑問,互聯網法院在中國是一個新生事物,是互聯網思維和中國司法制度相互催化的創新結果,也是中國法治一系列深化改革後水到渠成的結果。


另外一個值得期待的是,互聯網方式在司法領域的深度運用,有望改變司法領域傳統的檔案及記錄方式。互聯網的信息和知識呈現方式是前所未有的,突破了傳統的以文字記錄歷史的呈現模式。司法領域中存在的各種筆錄,例如,警察的審訊筆錄、法院的庭審筆錄等,目前來看是一種相對落後的信息呈現模式,效率低且容易被歪曲。互聯網方式的運用,是否可能改變筆錄方式,乃至改變其他所有司法材料的呈現?假如能夠實現這一點,那麼,將來可能基於信息化後的全案資料,對司法人員的各個環節進行智能化監督,從根本上提高司法效率和司法公正,這無疑非常值得期待。

是好事情呀,最起碼能很快解決大家遇到的法律問題。

⑷ 互聯網法院如何起訴

8月18日上午,杭州互聯網法院正式揭牌,成為中國首家互聯網法院。那麼「網上的案件」如何「網上審」?這是杭州互聯網法院揭牌當天開庭審理的一起案件:法官獨自一人坐在審判台上,通過面前的一塊大屏幕與訴訟雙方交流。大約20分鍾後,法官敲響法槌,庭審結束。杭州互聯網法院副院長表示,通過互聯網審理案件,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很多以前需要在庭審中完成的環節前移到開庭之前完成。庭審時集中對雙方有爭議的焦點問題展開調查辯論,可以有效節約庭審時間。 「庭審時,法官可以隨時在屏幕上點擊查看證據材料等各類訴訟文件,系統還會自動梳理出類似案例供法官參考。」王江橋說,「如果是像淘寶購物糾紛這樣的案件,法官通過系統就可以直接查看交易物品、交易合同等內容。」據介紹,杭州互聯網法院建立了融合當事人在線起訴、應訴、舉證、質證、參加庭審,以及法官立案、分案、審理、評議、判決、執行等訴訟全流程功能模塊的平台,將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融合於審判執行全流程。 杭州互聯網法院院長表示,為了破解訴訟主體身份確認難、當事人在線質證難、在線行為控制難等網路審判難題,杭州互聯網法院形成了一套以訴訟平台操作規程和網路視頻庭審規范為中心的程序規則,完善網路司法缺席審判制度,維護網路司法權威。 「在審判團隊方面,把不同專業背景的人聚集起來,實現司法業務和計算機技術的理念互通,讓法官從法律人才成長為熟悉法律、擁抱互聯網、懂得互聯網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杜前說。

⑸ 「互聯網法院」與普通法院有何區別

北京互聯網法院的籌建工作有進一步消息。8月16日上午,來自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的任命消回息顯示,張答雯任北京互聯網法院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員。目前50歲的張雯為北京市豐台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根據北京高院此前發布的消息,北京互聯網法院也將集中管轄全市轄區內特定類型涉互聯網第一審案件,探索建立與互聯網時代相適應的審判模式,推動起訴、調解、立案、庭審、判決、執行等訴訟環節全程網路化。

來源:新浪新聞

⑹ 為什麼在中國設立互聯網法院,國情有何不同

設立杭復州互聯網法院,是司法主動制適應互聯網發展大趨勢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對杭州互聯網法院的期待,也很清晰:「要按照依法有序、積極穩妥、遵循司法規律、滿足群眾需求的要求,探索涉網案件訴訟規則,完善審理機制,提升審判效能,為維護網路安全、化解涉網糾紛、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等提供司法保障。」
「放眼全球,『互聯網法院』這一世上前所未有的機制設計,可謂開新型專業化互聯網司法之先河。」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秘書長吳沈括,這樣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
由於在世界范圍內並無先例,吳沈括認為,這凸顯了新經濟-技術形勢下,互聯網司法的「中國智慧」。「通過引入互聯網思維,突破常規,在總結既有最佳實踐的基礎上創造性運用新一代互聯網技術,改進優化各類涉網案件的司法運作流程,不僅是對中國互聯網產業發展與司法良性運行的深刻體認和積極呼應,也必然會對國際互聯網治理實踐,產生廣泛且深遠的影響。」
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⑺ 互聯網法院成立有什麼好處

杭州互聯網法院運行近半年,一審服判息訴率達98.5%,平均審理天數48天。

走進互聯網法院,處處可見互聯網元素:在線咨詢機可以實時聯通法官、導訴台前自助設備能幫助當事人掃描各類材料、法庭內法官能通過大屏幕和遠方的當事人在線開庭……

「我們將設計一整套適應互聯網模式的司法規則和訴訟流程,幫助老百姓低成本、高效率地解決發生在互聯網上的新型糾紛;對網路平台制定自治性規則進行規范化指引,整合、創設適應互聯網發展的訴訟規則,防範化解網上各類交易的法律風險,凈化網路空間,降低網上維權成本;對現有訴訟進行全流程再造,制定一套標准化、結構化的新型互聯網審判方式,為全國法院互聯網審判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杜前說。

杭州互聯網法院的成立,是司法領域里程碑式的事件,但並非終點。運行5個月的經驗表明,把握時代的脈搏,切中群眾的需求,適應中國的國情,司法領域標志性的新事物就會越來越多,司法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就能越來越強。

⑻ 互聯網法院主要范圍是什麼

根據《關於增設北京互聯網法院、廣州互聯網法院的方案》,互聯網法院集中管轄版所在市的轄區內應當由基層權人民法院受理的特定類型互聯網案件。《規定》立足互聯網法院職能定位,圍繞人民群眾對互聯網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細化明確了互聯網法院的案件管轄范圍:
(一)通過電子商務平台簽訂或者履行網路購物合同而產生的糾紛;
(二)簽訂、履行行為均在互聯網上完成的網路服務合同糾紛;
(三) 簽訂、履行行為均在互聯網上完成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小額借款合同糾紛;
(四)在互聯網上首次發表作品的著作權或者鄰接權權屬糾紛;
(五)在互聯網上侵害在線發表或者傳播作品的著作權或者鄰接權而產生的糾紛;
(六)互聯網域名權屬、侵權及合同糾紛;
(七)在互聯網上侵害他人人身權、財產權等民事權益而產生的糾紛;
(八)通過電子商務平台購買的產品,因存在產品缺陷,侵害他人人身、財產權益而產生的產品責任糾紛;
(九)檢察機關提起的互聯網公益訴訟案件;
(十)因行政機關作出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互聯網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管理等行政行為而產生的行政糾紛;
(十一)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的其他互聯網民事、行政案件。

⑼ 為什麼要設立互聯網法院

8月18日,全國首家互聯網法院——杭州互聯網法院正式揭牌成立。在這里,起訴、立案、送達、舉證、開庭、裁判,每個環節全流程在線,訴訟參與人的任何訴訟步驟即時連續記錄留痕,當事人可以「零在途時間」「零差旅費用支出」完成訴訟。

據了解,英國曾動議成立「線上法院」,醞釀了2年,至今沒有實現。因此,杭州互聯網法院不僅在全國是第一家,在世界范圍看也是首創。

比如,北京的網友因網購糾紛狀告淘寶公司,可以不用到杭州起訴,淘寶公司也不用派人到北京應訴。雙方可以自願選擇由杭州互聯網法院在網上審理。以前,此類案件,雙方幾乎都要提出管轄權異議,希望案件在自己所在地法院審理,以節省訴訟成本,這耗費了雙方和法院很多精力。現在,在網上就可以直接審理了。

⑽ 互聯網法院管轄有哪些特點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互聯網法院管轄范圍表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互聯網特性更加突出。《規定》立足全程在線審理原則,凸顯了相關案件的互聯網特性,方便案件在線審理、證據在線提取。例如,對互聯網合同類案件強調「簽訂、履行行為均在互聯網上」,對互聯網民事侵權類案件強調「在互聯網上發生」,對侵犯網路著作權案件強調相關作品應當是「在線發表」或者「在線傳播」等。

二是所涉糾紛領域更加廣泛。《規定》在原杭州互聯網法院案件管轄范圍基礎上,將在互聯網上侵害他人人格權糾紛擴展為在互聯網上侵害他人人身權、財產權等民事權益而產生的糾紛;新增了檢察機關提起的互聯網公益訴訟案件;將互聯網行政糾紛進一步細化為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互聯網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管理等行政糾紛。

三是管轄方式更為靈活。為便利當事人訴訟,《規定》明確當事人可以依法協議約定與爭議有實際聯系地點的互聯網法院管轄,如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簽訂或者履行合同的互聯網平台經營者住所地等。但是,電子商務經營者、網路服務提供商等採取格式條款形式與用戶訂立管轄協議的,應當符合法律及司法解釋關於格式條款的規定。

上訴機制方面,當事人對互聯網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提起上訴的案件,原則上應當由其所在市的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由於北京市現有四個中級人民法院,《規定》指定由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北京互聯網法院部分上訴案件。同時,考慮到北京、廣州兩地已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為遵循法律統一適用機制,北京、廣州互聯網法院審理的互聯網著作權權屬糾紛和侵權糾紛、互聯網域名糾紛的上訴案件,分別由北京、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受理,業務上接受相應知識產權法院的監督指導。

熱點內容
泰州弘泰律師 發布:2025-08-15 12:48:36 瀏覽:751
軟體公司的法律環境 發布:2025-08-15 12:34:09 瀏覽:228
闡述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12:29:11 瀏覽:347
廣元昭化區法院 發布:2025-08-15 12:13:48 瀏覽:89
推進法治國稅建設 發布:2025-08-15 12:12:25 瀏覽:812
治安條立法 發布:2025-08-15 11:58:06 瀏覽:601
西安法律咨詢網 發布:2025-08-15 11:57:19 瀏覽:580
刑法教授羅 發布:2025-08-15 11:57:19 瀏覽:801
行測行政法題 發布:2025-08-15 11:48:39 瀏覽:914
勞動法不按時間發工資 發布:2025-08-15 11:47:17 瀏覽: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