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法官遭槍殺細節
Ⅰ 最近一女法官被人槍殺。是蓄意報復的。還是路過打醬油,女法官看見,見義勇為。我都搞不明白。
1、是蓄意報復。
2、女法官的丈夫還是法院的法警。
3、事情的經內過是這樣子的
北京警方發布通報容稱,2月26日晚上9時許,北京警方110報警服務台接警稱,在昌平回龍觀附近有人持槍傷人。接報後,市公安局高度重視,立即開展偵查。
27日凌晨1時許,執勤民警在延慶區湖北西路附近將嫌疑人所駕車輛圍堵,車上2名嫌疑人無路可逃後自殺。民警當場起獲涉案自製手槍及部分子彈。目前,初步查明,犯罪嫌疑人李某因婚姻財產糾紛產生不滿,夥同犯罪嫌疑人張某持自製手槍先後將李某前妻丈夫張某打傷、張某前妻丈夫邵某打死,並在昌平回龍觀某小區內開槍將昌平法院一名女法官馬某打死,並將其丈夫打傷。 據《法制晚報》
現在的社會矛盾太多了!
Ⅱ 湖南女法官遇害案,案件中哪些細節值得關注
湖南高院女法官被害一案有新進展。1月18日,長沙市人民檢察院發布案情通報稱,2021年1月18日,長沙市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對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法官周某某遇害案犯罪嫌疑人 向某批准逮捕。
消息顯示,周春梅,女,苗族,1976年1月出生,湘西自治州龍山人,中共黨員,湖南省審判業務專家,法學碩士。2003年研究生畢業後進入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先後在紀檢組、民一庭工作,2016年5月任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監督第一庭副庭長。她曾多次被評為院機關優秀共產黨員、辦案能手,多次獲年度嘉獎,一次立三等功,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2021年1月12日,周春梅因多次拒絕犯罪嫌疑人向某為案件打招呼的非法要求,被向某行凶報復,不幸遇害,年僅45歲。
湖南省婦聯指出,周春梅懷揣主持正義的法官夢想,從湘西大山深處來到湖南高級人民法院工作。17年來,她刻苦學習、勤奮鑽研,作風務實、勤勉敬業,始終堅持“辨法析理,勝敗皆服”的司法理念,以女性細膩耐心的情感觸角和親和專業的司法形象,努力實現“既解法結,又解心結”的辦案效果。她心繫群眾、公心持正,以“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公正”為目標,不斷提高審判質效、化解糾紛。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了及時妥善審理涉疫情民事案件,周春梅創新通過雲開庭方式為民服務,積極為疫情防控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她清廉自守、志行高潔,堅決不辦“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面對人情干擾、金錢誘惑和暴力威脅,她用實際行動捍衛了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用寶貴生命譜寫了一曲堅守司法公正的壯麗凱歌。
Ⅲ 有誰知道《2005美國的人權紀錄》的實文啊
2005年美國的人權紀錄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6年3月9日
美國國務院3月8日發表的《2005年國別人權報告》,無視自身糟糕的人權紀錄,又一次以「世界人權法官」自居,對包括中國在內的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權狀況指手畫腳,惟獨對自己嚴重侵犯人權的問題閉口不談。為了幫助世人看清美國「人權衛士」的真實面目,有必要對美國過去一年來侵犯人權的情況作一全面的透視。
一、關於生命和人身安全
長期以來,美國人民的生命和人身安全一直缺乏有效保障。美國暴力犯罪嚴重,每年平均發生5萬起自殺和他殺案件。(注1)據美國司法部2005年9月25日公布的報告,美國2004年共發生暴力犯罪案518.267萬起。每1000名12歲及12歲以上年齡的公民中,有21.4人是暴力犯罪的受害者,即47個美國公民中有1人是暴力犯罪的受害者。(注2)另據美國聯邦調查局公布的數據,2005年1月至6月,謀殺犯罪比2004年上升了2.1%;1萬人以上的城市中發生謀殺案4080起;在1萬人及以下的小城市中謀殺率上升了13%。(注3)2005年,不到60萬人的華盛頓特區因兇殺致死的人數達到194人。(注4)在芝加哥,2005年1月至9月,各種犯罪案件超過12.5萬起,其中兇殺案352起,搶劫案1.1564萬起,毆打案8903起,縱火案534起。(注5)截至2005年11月中旬,費城已有334人被謀殺,超過該市2004年遭兇殺人數的總和。(注6)2005年上半年,洛杉磯已發生殺人案件198起,比2004年同期上升11%。(注7)人口只有9.6萬的加利福尼亞州康普頓市(Compton)有72人因兇殺致死。(注8)新澤西州的卡姆登市(Camden)躍升為全美國最危險的城市,2004年兇殺案發生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多,搶劫案發生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7倍多。(注9)
美國是世界上民間槍支最多的國家。據美國「防止槍支暴力布拉迪運動」組織(Brady Campaign)2005年6月公布的材料,美國個人擁有槍支達1.92億支。(注10)《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大約每10人中就有一人表示曾遭槍擊;另有14%的被訪者稱,曾受到槍支威脅。據美國司法部司法統計局2005年公布的數字,2004年,美國共發生涉槍犯罪案件33.92萬起,其中1.13萬起涉槍謀殺案,16.29萬起涉槍搶劫案,16.5萬起涉槍襲擊案。(注11)據《華盛頓郵報》2005年12月25日報道,美國每年有1.2萬人持槍殺人。在2004年美國警察接到的犯罪報告中,70%的謀殺、41%的搶劫和19%的人身襲擊犯罪都使用了槍支。(注12)
槍支泛濫導致血案不斷。2005年2月,居住在芝加哥的美國聯邦女法官瓊·列夫柯的母親和丈夫在家中慘遭槍殺。(注13)同年3月,在亞特蘭大富爾頓縣法庭上,一名正准備接受審判的強奸嫌犯當庭連殺3名法官法警,接連劫持4輛車瘋狂逃竄。3月12日,一名槍手闖進美國威斯康星州布魯克菲爾德鎮的喜來登飯店,向正在舉行宗教活動的人群瘋狂掃射,導致7人喪命,4人受傷。3月21日,明尼蘇達州北部印第安人保留區雷德萊克中學17歲的少年傑夫·韋斯開槍打死自己的祖父母後,又沖到學校瘋狂槍殺包括學校保安、老師、學生在內的8人,打傷14人。(注14)4月25日,科羅拉多州一名年僅14歲的少女開槍打死了自己的父親。(注15)2005年聖誕節當天,華盛頓郊區勒文斯韋爾社區一名男子在家中開槍打死自己的母親,又駕車到8英里以外的另一處住宅打死3人後自殺。
二、關於執法、司法侵權
在美國,執法、司法機關侵犯人身自由權利的現象非常嚴重。
秘密監控無處不在,非法扣押時有發生。近期爆出的「竊聽門」丑聞,引起美國公眾的強烈關注。「9·11」事件發生後,美國總統曾數十次授權美國國家安全局等部門對美國國內的一些電話進行秘密監聽。據此,美國國家安全局可以一次對多達500名美國公民的電話、電子郵件等進行監控。據報道,從2002年到2004年,至少有287宗聯邦調查局特工在秘密監控中涉嫌違法的案例。在其中一樁案件中,聯邦調查局特工在沒有通報美國司法部的情況下對一名美國人進行了長達5年的秘密監控。2005年12月21日,美國國會參議院又作出了延長《愛國者法案》的決定,引起輿論的關切。該法案使得美國聯邦調查局在對電話、電子郵件進行監控,搜查住房和辦公室,獲得商業記錄等方面更加方便。(注16)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2005年12月13日報道,美國國防部一直在暗中搜集反對伊拉克戰爭的美國民眾的資料,並秘密監視所有和平反戰集會。據《紐約時報》報道,近年來,美國聯邦調查局一直通過監視網路和其他渠道,收集整理大批參加過美國各地的反戰遊行的民間組織的調查材料,數量驚人。(注17)其中,針對「綠色和平組織」的材料就達2400頁。2006年1月9日,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發言人公開宣布,由於「反恐」需要,美國海關有權拆閱、檢查外國郵寄至美國的私人信件,再次引來抗議之聲。(注18)2006年1月17日,「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與設在紐約的「憲法權利中心」分別就此向密歇根地區法院和美國聯邦法院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局長提出控告。
美國警察濫施暴力現象相當普遍。據《洛杉磯時報》2005年7月14日報道,洛杉磯市警察在緝拿一名嫌犯時將其19個月大的女兒擊斃,引起公憤。10月9日,新奧爾良5名警察在大街上將一名64歲的退休教師制服後繼續對其拳打腳踢,打得頭破血流,引起輿論關注。(注19)12月26日,新奧爾良市警察對一名持刀黑人男子至少開了6槍,將其擊斃。警察濫施暴力事件往往很難得到公正處理。據《洛杉磯時報》2005年3月31日報道,在200多起針對洛杉磯市警局的非法侵權案件中,僅有8起得到解決,其餘或被束之高閣或被私下處理。
司法不公問題突出,司法侵權事件不斷。2005年美國媒體披露了多起因法院誤判造成公民權利受到嚴重侵犯的案件。喬治亞州的羅伯特·克拉克(Robert Clark Jr.)在被監禁24年後,經DNA檢測被證明無罪而獲釋。克拉克只是164個經DNA檢測被宣布無罪的「犯人」中服刑最長的一位。(注20)2005年12月21日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拉里·金節目(Larry King Live)訪問了4位最近因DNA檢測被證明無罪的人,在獲釋前均已服刑10年以上。洛杉磯著名的刑事犯罪辯護律師馬克·傑拉格斯(Mark Geragos) 根據一項研究認為,美國有約20%的犯罪定罪屬於誤判。(注21)美國死刑信息中心2005年10月報告說,美國的死刑制度使陪審員不能發揮作用,在公正性方面大打折扣。(注22)
美國號稱是「自由的天堂」,但是,美國監獄關押的犯人總數和在押犯占總人口的比例均居世界第一。據美國司法部司法統計局2005年10月23日公布的數據,到2004年底,美國監獄關押的犯人總數達226.78萬人,每10萬人中就有724人被關押,比10年前增長了18%,高出其他國家25%以上。(注23)根據《紐約時報》的一份調查,在過去十年中,美國被判終身監禁的人翻了一番。(注24)2003年至2004年間,美國在押犯的數量以每周900人的速度遞增。2004年上半年,美國50個州的監獄新入獄的囚犯達4.8萬人,同比增加了2.3%。(注25)
監獄爆滿,囚犯境遇惡劣。到2004年底,美國有24個州的監獄系統超負荷運轉,聯邦監獄系統關押的犯人已超過其拘押能力40%。(注26)由於政府縮減監獄開支,一些州的監獄減少了對犯人醫療保障的投入,致使很多犯人染上了肺結核、肝炎等疾病。2005年4月,一名44歲的男性囚犯由於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在紐約的監獄中死亡。(注27)近年來,僅紐約市就有數以百計的犯人因遭虐待而頭部受傷。在紐約賴克思島監獄,有的囚犯在服刑期間被獄警重擊頭部,造成一隻眼睛失明,有的囚犯被獄警虐待後耳膜破裂,有的出現頰骨破碎。(注28)在菲尼克斯城,有一座被稱為「帳篷之城」的監獄,犯人住在帳篷里,參加各種類型的勞動,一天只能吃上兩餐,獄內娛樂活動一律被取消。(注29)2005年8月,一名未被起訴卻被關押兩年的卡達留學生控訴稱,他在獄中基本生活用品得不到保障,被長時間關在極狹小的牢房裡,最長的一次有60天沒被允許離開牢房一步,在囚室內也被戴上手銬和腳鐐,甚至在洗澡時也不例外。(注30)卡特琳娜颶風侵襲期間,新奧爾良市一座監獄官員竟棄600名犯人於不顧,使他們在無電、無水、無食物的情況下,在齊胸的深水中度過了四天四夜。
獄內性侵害事件普遍。據美國司法部2005年6月公布的統計報告,2004年美國監獄管教系統共收到約8210起性暴力侵害事件的指控,其中42%是監獄工作人員對犯人的性侵犯。(注31)「人權觀察」的一份報告指出,美國中西部地區7個監獄中21%的犯人曾遭到過同性犯人的暴力性侵犯。
三、關於政治權利和自由
美國一向自詡為「民主的典範」,不斷向世界兜售其民主模式。實際上,美國的「民主」始終是少數富人的民主,是「有錢人的游戲」。
美國的民主選舉在很大程度上是金錢在選舉。2005年11月紐約市市長競選中,現任市長、億萬富翁邁克爾·布隆伯格為競選連任個人花費達7789萬美元,與其所得選票相比,相當於100多美元一票,被美聯社稱為歷史上最昂貴的市長連任選舉。在新澤西州州長競選中,兩名富有的候選人的個人競選費用加起來達到7500萬美元,(注32)其中獲勝者科津花了4000萬美元,加上他2000年為競選參議員花的6000萬美元,其5年間參加競選的個人開支達1億美元。據一項調查報告估計,華盛頓的一名普通參議員需要花費約2000萬美元才能保住自己的席位。《華盛頓郵報》在一篇社論中,尖銳地批評美國政治制度「將選舉公職變成了購買廉價物品」。(注33)
國會和政府的決策深受金錢的影響。在美國,各種公司、利益集團僱傭公關咨詢公司,游說國會、政府,用金錢影響決策、獲得政府項目合同,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2006年1月4日,美國主流媒體紛紛推出長篇報道,披露美國「超級說客」傑克·阿布拉莫夫承認通過行賄換取有利於其客戶的決定等三項重罪,並將與檢方合作調查國會議員涉嫌貪污案,爆出美國政壇數十年涉及權錢交易的最大丑聞。據報道,目前已有20位國會議員及其助手捲入這起美國歷史上罕見的大規模議員腐敗窩案。其實,阿布拉莫夫的所作所為「只是冰山一角」。據《華盛頓郵報》和英國《觀察家報》報道,(注34)游說已成為華盛頓發展迅速且收入頗豐的重要行業,目前,登記注冊的從業人員達到3.5萬人,這個龐大的數字和通過選舉產生的美國聯邦官員的比例是60:1,他們每年經手的資金超過20億美元。擁有眾多游說公司的華盛頓市中心「K街」,被人們稱為「致富之道」和總統、國會、法院之外的「第四大權力」。從1998年至2004年,說客花費了130億美元來推動實現客戶們的願望。2004年,美國用在游說聯邦政府、國會上的費用是21億美元,競選總統和國會議員的費用更高達30億美元。《今日美國報》披露,2000年以來,美國國會議員共有5410次旅行的支出來路不明。國會議員們自2000年以來共接受了1600萬美元的私人資助的旅行。(注35)說客搖身變為政客,政客退休做說客,成為權錢交易的「旋轉門」。據報道,自1998年以來,共有2200多名前政府雇員成為說客,其中包括273名前白宮工作人員和250名前國會議員或政府部門首腦。
2005年10月24日,《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公布的一份民意調查報告稱,73%接受調查的美國人認為今天美國的領導人脫離普通群眾;64%的人認為領導人被權力腐敗;62%的人認為領導人在謀求個人財富增加。(注36)而2005年10月和12月《今日美國報》和美國有線電視網(CNN)聯合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只有29%的人對美國國會的工作感到滿意,為1994年以來最低點;(注37)49%的美國成年人認為「大多數國會議員是腐敗的」。(注38)美國前司法部長克拉克指出,「說美國是個民主國家是對民主的冒犯。」(注39)
美國標榜新聞自由,但美國政府肆意封鎖和操縱新聞的丑聞不斷曝光。《紐約時報》2005年3月13日的一篇文章稱,美國當前處在一個「預制新聞的新時代」。政府在向外界大量傳達自己的信息的同時,還使用假新聞提供給各地媒體隨意播放。在過去4年裡,至少有20家聯邦機構(包括國防部和人口普查局)製作並發布了數百條電視假新聞。
美軍在伊拉克花錢買伊拉克報紙版面和收買記者進行所謂「新聞戰」。《洛杉磯時報》2005年11月30日披露說,駐扎在伊拉克的美國軍隊一直在收買支持美國的文章,並把文章通過華盛頓的一家公司翻譯成阿拉伯文後發表在巴格達的報紙上。美國軍方還買了一家伊拉克報紙並控制了一個廣播電台,以「對伊拉克公眾發出有利於美國的信息」。另有報道說,美國軍方官員在巴格達辦了一個記者俱樂部,每月付給每個會員200美元,讓他們寫支持美國軍事行動的文章。《華盛頓郵報》的社論將這種違反新聞自由的行為稱為「精心策劃的鼓動宣傳」。(注40)
美國政府不擇手段地封殺不同聲音的做法,近年來一直受到國際輿論的譴責。2005年11月22日,英國《每日鏡報》援引2004年4月16日的一份唐寧街絕密備忘錄披露,在伊拉克戰爭期間,為了對戰爭真實情況實行新聞封鎖,消除對美國官方的不利影響,美國曾計劃轟炸卡達半島電視台總部,(注41)引發了半島電視台所有員工在30多個國家舉行抗議活動,並受到國際新聞工作聯合會的批評。另據英國《觀察家報》2005年11月27日報道,在伊拉克戰爭期間,半島電視台駐巴格達和喀布爾的辦事處都曾遭到美軍的轟炸,該台記者也多次遭到美軍拘押、威脅、辱罵和騷擾。事實上,美國粗暴侵犯新聞自由的事件屢屢發生。2003年4月8日,西班牙電視台5頻道攝影記者科索在巴格達一家旅館遭美國士兵槍擊身亡。為此,西班牙國家法院下令要求西班牙警方和國際刑警組織立即逮捕並引渡3名行凶的美國士兵。2005年8月28日,美軍在伊拉克一座清真寺附近朝路透社報道小組開槍,一名錄音師被擊中面部,胸部至少4處中彈,當場死亡。當時趕到事發現場的兩名伊拉克記者也遭美軍拘留,並被強迫坐在太陽下暴曬。據「保護記者委員會」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組織披露,美國在伊拉克關押了4名伊拉克記者,在關塔那摩美軍基地關押了1名半島電視台記者,他們均未被起訴而被長期關押。(注42)2005年7月,《紐約時報》記者朱迪思·米勒(Judith Miller)因拒絕透露消息來源被正式宣判入獄。(注43)在遭受卡特麗娜颶風襲擊期間,加拿大《多倫多星報》的攝影記者在采訪中被新奧爾良警察推倒在地,照相機和存有照片的磁碟被搶走,記者要求歸還照片時還受到警察的威脅。新奧爾良市一家地方報紙的記者也因采訪警察與當地人的槍戰而遭不幸,采訪器材被警察搗毀。(注44)
四、關於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
美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同時也是發達國家中貧困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貧困、飢餓和無家可歸者問題相當嚴重,勞動者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得不到保障。
根據英國倫敦經濟學院2005年對8個富裕國家所作的調查,美國的社會不平等現象最為嚴重。(注45)美國的人口貧困率在世界發達國家中最高,是其他工業化國家的兩倍多。(注46)一方面,近年來,美國富人越來越富。據一家設在芝加哥的財富調查公司(Spectrem Group)2005年公布的最新調查,除了用於自身居住的房產之外,2004年,美國擁有百萬美元凈資產的家庭,共擁有資產達11萬億美元,比2003年增加8%。(注47)另一方面,美國普通勞動者收入大幅下降,貧困人口增加。據美國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數據,2004年,美國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由2003年的12.5%上升到12.7%,總人數從3590萬上升到3700萬,增加了110萬人,平均每8個美國人中就有1人生活在貧困之中。(注48)底特律、邁阿密和紐瓦克等城市的貧困率達28%以上。據《紐約時報》2005年11月22日報道,2004年,有營養不良成員的家庭數目達到了390萬戶。
無家可歸者現象嚴重。據《今日美國報》2005年6月調查,美國有72.7萬多人無家可歸,即每400個美國人當中有1人無家可歸。(注49)「美國市長會議」對包括芝加哥、波士頓、洛杉磯等24個城市進行的調查發現,2005年要求提供住所緊急救助的人比2004年平均增加6%,71%的城市有更多的人要求住所緊急救助;要求提供食品緊急救助的平均增加了12%,有76%的城市有更多的人要求提供食品緊急救助。(注50)華盛頓特區每年有包括6000孩子在內的3100多個家庭向政府申請緊急住所救助,許多人只能睡在大街上、汽車里和公共汽車站。(注51)《洛杉磯時報》2005年6月16日報道,洛杉磯已成為全美「流浪者之都」,洛杉磯郡范圍內流落街頭或避難所的人數日均高達9萬人,其中3.5萬人處於長期流浪狀態。
美國勞動者的權利得不到保障。據美國勞工部統計,到2005年11月,美國有760萬成年人沒有工作,失業率為5%。(注52)據《今日美國報》2005年11月報道,有將近20%的失業人員已經有6個月或更長的時間沒有工作。有360萬人被排除在失業保險之外。(注53)工人待遇低下,缺乏適當的勞動條件和應有的勞動保護。《華盛頓郵報》2005年8月3日披露,美國肉類加工廠工人工作條件差、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危險。長期以來,工人疾病纏身,常有各種各樣的肢體傷殘或皮膚病,甚至有人因為長期勞累而死。美國《僑報》2005年11月1日報道,紐約絕大多數餐館工人沒有基本的勞動保護,工作時間長,收入低,幾乎沒有健康保險,其中38%的人曾被燒傷或燙傷,近半數曾被切傷。2005年10月31日,費城地區賓州東南捷運系統工人勞資雙方因無法就工人醫療保險問題達成協議而舉行大罷工。12月20日,紐約運輸工會因與公交當局就工資和養老金等問題的談判陷入僵局而舉行全市公交系統工人大罷工。
美國的人均醫療費用高於世界其他任何國家,但是,勞動者的醫療保險危機相當突出。據統計,2004年,美國總體醫療費用比2003年上漲8.2%,但有4580萬人沒有醫療保險,占總人口的15.7%,比上年增加80萬人。僅紐約就有近200萬居民沒有醫療保險,其中三分之二是在職工人。美國每年有1.8萬人因為得不到治療而死亡。凱澤(Kaiser)公司2005年9月公布的一項調查發現,只有60%的僱主為員工提供醫療保險,較5年前有明顯的下降。2005年美國普通家庭的醫療保險已經上漲到10880美元。(注54)未來幾年美國的醫療費用還會以高比例繼續上漲,看不起病的人將會越來越多。(注55)2005年11月21日,國會眾議院通過了一項削減500億美元預算的法案,其中包括減少醫療開支、削減對窮人的食品救助和給兒童項目的支持等,這對美國窮人無疑是雪上加霜。
五、關於種族歧視
美國是一個多族裔的移民國家,少數族裔人口超過1/4,但是,種族歧視一直是美國的一大社會痼疾。
黑人和其他少數民族處於美國社會的底層,生活狀況與白人相差懸殊。《2005年美國非裔狀況》調查報告顯示:目前非裔家庭收入只有白人家庭收入的1/10;黑人享受的福利只佔白人的3/4。(注56)2004年,美國黑人的貧困人口比例高達24.7%,拉美裔的貧困人口比例高達21.9%,而白人的比例為8.6%。(注57)在新奧爾良市,50萬居民中約有10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其中大多數是非洲裔。擁有自己住房的黑人比例只有48.1%,而白人的比例是75.4%。(注58)據《華盛頓郵報》2005年4月11日報道,2004年29%的貸款購房的非洲裔美國人均付的是高息,而處於同樣情況的白人只有10%。另據2005年9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公布的數據,在2004年支付高額利息的購房抵押貸款者中,有32.4%的是非洲裔,20.3%是拉美裔,白人只佔8.7%。(注59)《洛杉磯時報》2005年7 月14日引用有關機構公布的《洛杉磯黑人生活狀況報告》報道,洛杉磯黑人在享有收入、住房、醫療、教育等權益方面落後於其他族群。與年均家庭收入約5.3萬美元的白人相比,洛市黑人的年均家庭收入僅為3.1萬美元;黑人占洛市總人口的10%,卻占洛市流浪者總人口的30%。
少數民族在就業和職業方面受到歧視。據美國勞工部公布的報告,截至2005年11月,美國白人的失業率為4.3%,黑人是10.6%,黑人失業率是白人的兩倍多。(注60)從事同樣工作,黑人男子的收入只是白人男子的70%,黑人女子的收入只是白人女子的83%。(注61)少數族裔常常被排斥在美國高級職業之外。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The U.S. 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Commission)引用有關調查表明,亞裔受歧視率為31%,非洲裔為26%,涉及穆斯林的歧視在「9·11」事件後增加了1倍。據美國《僑報》報道,非裔、拉丁裔和亞裔占紐約勞動大軍的57%,但做到高級管理層的人不到19%,而白人卻占據了76%的高層職位,在個別政府部門這一比例甚至高達97%。
有色人種沒有醫療保險的比例高於白人。非洲裔沒有醫療保險的比例為19.7%,拉美裔美國人沒有醫療保險的達32.7%,幾乎每3個拉美裔人當中就有1人沒有醫療保險,遠遠高於白人的同類比例。(注62)黑人的平均人均預期壽命比白人少6歲。(注63)黑人孩子周歲前死亡率是白人孩子的兩倍。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每20萬黑人中感染艾滋病的達76.3人,是白人的8倍多。(注64)在新發現的艾滋病感染者中,一半以上是黑人,而在新發現的女性被感染者中,黑人女子佔72%。(注65)由於缺乏醫療保險,美國每年有8萬多名黑人死亡。黑人中年男性的死亡率是白人中年男性的兩倍。(注66)
司法中的種族歧視相當嚴重。種族偏見根深蒂固,美國前教育部長威廉·貝內特公然宣稱,降低美國犯罪率的惟一方法是讓所有黑人婦女流產。(注67)在美國,黑人犯罪往往受到比白人更重的刑罰。據美國城市聯合會發表題為《美國黑人狀況》的報告,在美國,黑人被逮捕後,被關進監獄的可能性比白人大3倍,黑人被判死刑的可能性比白人大4倍。犯同樣的罪,黑人平均服刑比白人長6個月。(注68)據馬里蘭大學2005年12月的一項研究,殺了白人的罪犯比殺了非白人的罪犯被判死刑的可能性大2至3倍,黑人殺了白人被判死刑的可能性是白人殺了白人的2.5倍,是黑人殺了黑人的3.5倍。(注69)黑人佔美國人口的12.2%,但美國監獄中關押的超過1年刑期的犯人中41%是黑人。美國有8.4%的25歲至29歲的黑人男子被關在監獄。(注70)根據「人權觀察」等組織發表的報告,自「9·11」事件以來,至少有70人在未經過正當法律程序的情況下被當成重要證人扣押,其中大多數為穆斯林,這些人被羈押2至6個月不等,有的甚至超過1年。(注71)據《華盛頓觀察》周刊2005年第42期報道,華裔穆斯林隨軍牧師余百康(JAMES YEE)被控犯有間諜罪、煽動暴亂罪,甚至遭到死刑威脅,但終因查無實據所有指控才被撤消。該案被媒體稱為是美歷史上最嚴重的司法失誤之一。(注72)
針對少數族裔的暴力犯罪日趨頻繁。美國聯邦調查局2005年10月發表報告稱,2004年,美國有9528人成為仇恨犯罪的受害者,其中有53.8%與種族偏見有關,67.9%是針對黑人的歧視,而犯仇恨罪的人中60.6%是白人。(注73)據統計,黑人成為仇恨犯罪受害者的可能性是白人的20倍。(注74)在洛杉磯市,56%的仇恨犯罪案是針對黑人的。
六、關於婦女、兒童權利
美國在保障婦女、兒童權利方面的紀錄一直不佳。
美國婦女不享有與男子同等的參政機會和權利。美國女性占人口的51.1%,但在目前第109屆美國國會中,女議員只有81名,其中包括女參議員14名,占總數的14%;女眾議員67名,占總數的15.4%。目前,在全美50個州中擔任州長的女性只有8名,佔16%。從來沒有有色人種女性擔任過美國的州長。在美國100個最大的城市中,女市長14名,佔14%。(注75)截至2005年11月,在美國州一級行政辦公室任職的女性有81人,佔全部315個職位的25.7%;在州議會中,女議員有1668人,佔全部7382人的22.6%。(注76)據「國際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Union)的研究,在世界180多個國家中,美國婦女參加議會比例由2003年12月的第58名下降到2005年11月的第61名。(注77)
婦女的失業率比男子高,且與男子同工不同酬。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05年4月發表的報告,2004年,美國中等收入婦女的年收入為31223美元,而同類男子的年收入是40798美元,婦女是男子的77%。自己創業的女性的收入僅為男性企業所有者的49%。(注78)2004年,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共收到有關性別歧視的指控24249件、婦女在懷孕期間受到歧視的指控4512件。
婦女生存狀況差。單身母親的貧困率在美國所有人口中最高。據美國全國貧困中心(National Poverty Center)2005年的統計,2004年,美國有28.4%的單身母親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注79)一些城市出現越來越多的婦女和兒童流浪街頭現象。2005年南加州帕薩迪那市婦女和兒童流浪街頭的總數達到701人,比2003年增長42.7%,占流浪者總數的57.6%,首次超過單身男性,成為最主要的流浪人群。(注80)
婦女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據美國家庭暴力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on Dom-estic Violence)統計,美國每年有530萬婦女受到虐待,有1232名婦女被她們的配偶、同居者或男朋友殺害。(注81)平均每3名婦女中就有1人一生中會受到家庭暴力的影響。(注82)
美國婦女受性侵犯的比例高。據美國聯邦調查局2005年10月發表的報告,2004年,美國有94635名女性是強奸犯罪的受害者,比率達到63.5/10萬,比2003年增加0.8%。(注83)婦女在工作場所受到性騷擾。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2004年共收到有關性騷擾的指控13136件,其中84.9%是針對女性的騷擾。另據美國國防部2005年12月23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至少有6%的美國陸軍、海軍和空軍學院的女學員稱在2004至2005學年中受到性侵犯,約
Ⅳ 中國有女法官嗎是誰
宋魚水,女,38歲,中共黨員,法律專業碩士。1989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進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經濟庭工作,先後任書記員、審判員、副庭長,現任海淀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宋魚水獨立辦案11年來,公正高效地審理了各類民商事案件1200餘件,其中300餘件屬於疑難、復雜、新類型案件,均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被當事人譽為「辯法析理,勝敗皆服」的好法官。
宋魚水積極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民商事審判規律,創造了一套適合國情最大限度化解糾紛的辦案方法,發表了十多篇對審判實踐有積極意義的學術論文和調研報告,成為審判前沿的優秀帶頭人。她在工作中表現出的良好職業道德和司法水平,受到同行和社會的廣泛稱贊。為此,她先後榮立一等功兩次、二等功兩次,分別被最高法院和全國婦聯授予「十大傑出青年法官」「人民滿意的好法官」和「十行百佳」婦女、「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今年,又被最高法院和北京市政法委分別授予「全國模範法官」「中國法官十傑」和「人民滿意的政法幹警標兵」最近獲得「2008中國職場女性榜樣」榮譽稱號,並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她是一個很好的人民法官,她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著,她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主要論著:
·北京市海淀法院受理商標案件的情況分析
·論合夥企業的財產性質
·試析理工達盛案件的調解方式和方法
·論無效合同的認定與處理
·一起勞動者與競業禁止的案例分析
·試析桂香村調解案
·關於合同中約定不明的案例分析
·論我國法官審判的思維模式對判例研究的影響
·有關先刑後民思想的靈活適用及其意義
·海淀法院受理商標案件的情況分析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Ⅳ 如何看待北京昌平女法官被槍殺案
老者低罵道復,帝天自然明白這一制道理。被東聖收為弟子還得看東聖的心情,看東聖廷的臉色,甚至東聖仙帝是將自己交給他屬下焱淵。和眼前能夠得到的傳承當然無法相提並論,不過該爭取的他還是要爭取,不要以後就沒話語權了。
「無論是那些墓中仙還是外面的仙人,你別看他們可憐,但是他們哪一個不是為了搶奪傳承而來?」老者繼續說道:「不過我也並非那麼不近人情,你的另一尊身體遇到了困難,我給你機會,只要你能解了那些人身上的封印,他們就隨你處置了,另外我給你一個月的時
Ⅵ 中國女法官播出了嗎
薩達姆·海珊(1937~2006)
Saddam Hussein
個人簡歷
伊拉克前總統,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武裝部隊總司令,阿拉伯復興黨伊拉克地區領導機構總書記(1979~)。1937年4月28日生於薩拉赫丁提克里特。1957年加入阿拉伯復興黨。1960年2月入開羅大學學習法律。1963年2月復興黨執政後,回國任復興黨伊拉克地區領導機構成員。同年11月阿里夫推翻復興黨政權,1964年10月被捕,兩年後越獄。1968年復興黨再次執政後,出任革命指揮委員會副主席、復興黨伊拉克地區領導機構副總書記。1976年1月晉升為上將。1979年任伊拉克總統(同時行使總理職權)、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武裝部隊總司令、阿拉伯復興黨伊拉克地區領導機構總書記等職。1979年8月被授予參謀元帥軍銜。在他任職期間,1974年爆發政府軍與庫爾德游擊隊的戰斗,因庫爾德游擊隊得到伊朗和美國的支持,伊拉克政府軍在戰場上失利,危及到阿拉伯復興黨政權。1975年3月與伊朗簽訂《阿爾及爾協議》,作出放棄阿拉伯水道的部分傳統領有權和部分領土的讓步。在伊朗撤銷支持後,庫爾德游擊隊的「叛亂」被鎮壓下去。這一事件種下了兩伊沖突的伊朗禍根。1980年9月,薩達姆趁伊朗政局動盪,派兵進攻伊朗,並宣布廢除《阿爾及爾協議》,兩伊戰爭爆發。1987年,鑒於伊拉克軍隊在戰場上已佔上風,佔領了部分伊朗領土,薩達姆宣布接受聯合國安理會關於兩伊立即停火的決議。1990年8月2日,薩達姆以「消滅腐朽的反動的君主專制政權」、「解放科威特人民」為口號,命令伊拉克軍隊越過邊界入侵科威特,數小時後佔領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市,海灣戰爭爆發。8月8日,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宣布,科威特與伊拉克合並。8月28日,薩達姆發布命令,宣布科威特為伊拉克的第19??991年2月23日,美國、英國、法國、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科威特的軍隊向伊拉克軍隊發動聯合進攻,伊拉克軍隊全線崩潰。2月26日薩達姆命令伊拉克軍隊撤出科威特。27日宣布接受聯合國安理會一切決議。薩達姆發動海灣戰爭,使伊拉克蒙受重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海灣戰爭後,薩達姆採取頻繁更換軍隊要員和任用親信的手段維護自己的統治。著有《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特殊道路》、《我們為阿拉伯人和人類而戰》、《我們要的是一個獨立、解放和社會主義的伊拉克》、《關於革命、婦女和青年》等。
薩達姆·海珊1937年4月出生在薩拉赫丁省提克里特的一個農民家庭,自幼喪父,靠叔父撫養成人。薩達姆18歲就積極投身政治運動,20歲加入阿拉伯復興社會黨,並很快躋身復興社會黨領導人之列。
1960年2月,薩達姆前往埃及,在開羅大學攻讀法律。此後,他在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內的職務迅速提升,並長期擔任黨的地區領導機構副總書記職務。1969年11月,他當選為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副主席,成為伊拉克名副其實的的第二號人物。
1979年7月,時任伊拉克總統的貝克爾因病辭職,薩達姆順利登上總統寶座,同時他還擔任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總理和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地區領導機構總書記的職務,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
薩達姆上台執政一年後,兩伊戰爭爆發。歷時8年的戰爭使伊拉克經濟遭受巨大損失。1990年,薩達姆派軍隊入侵科威特,引發海灣戰爭。戰爭爆發後,聯合國隨即對伊拉克採取全面制裁。
薩達姆自就任伊拉克總統以來,在政壇上縱橫捭闔幾十載,歷經戰火,並一直嚴密地控制著政權。美軍2003年4月9日佔領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後,包括薩達姆父子在內的伊拉克前高級官員突然集體「蒸發」。
4月11日,美軍發布「撲克牌通緝令」,55名伊拉克前政府高官榜上有名。在美軍和伊各政治派別的合力圍捕下,薩達姆的兩個兒子烏代和庫賽7月22日被美軍打死。「撲克牌通緝令」上的大部分伊前政府高官已先後被捕、自首或被打死,但薩達姆一直下落不明。駐伊美軍曾懸賞2500萬美元抓捕薩達姆。
2003年12月14日,薩達姆在家鄉提克里特被捕。2006年12月30日,伊拉克當地時間上午6點左右(北京時間上午11點左右),薩達姆因「杜賈爾村案」被處以絞刑。與薩達姆一道被絞死的還包括他同父異母的兄弟以及伊拉克前革命法庭庭長。
死訊新聞稿
2006年12月30日被處絞刑,北京時間11時05分,他在巴格達北部受刑,其同母異父兄弟巴爾贊未被處死 伊拉克電視台12月30日證實,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海珊已於當天被處以絞刑而死亡。 一名在行刑現場的伊拉克外交部官員在接受伊電視台采訪時說,薩達姆是在清晨6時05分(北京時間11時05分)被處死的。他說,薩達姆的同母異父兄弟巴爾贊·提克里提以及前革命法庭首席法官班達爾也先後被處死。但伊拉克國家安全顧問穆法格·魯巴伊隨後向媒體澄清,只有薩達姆一人被絞死。伊拉克總理馬利基的政治顧問薩米·阿斯卡里觀看行刑後對媒體說,死刑在伊拉克司法部位於巴格達北部的一棟建築內執行。行刑時,薩達姆的臉並沒有被遮住,他表情平靜,在簡短的祈禱後,被送上絞刑架。伊拉克官員還證實,絞刑執行過程已經被全程錄像。老薩絞刑·細節最後的早餐方便的美式快餐 伊拉克國防安全顧問穆法格·魯巴伊透露,薩達姆死前非常鎮靜。 當天清晨,薩達姆在自己的牢房裡進行了人生的最後一次沐浴。梳洗完畢後,他被帶到了一個特別囚室,在那裡進行喝水和祈禱等活動。事畢後,他享用了一頓早餐。英國《泰晤士報》稱,薩達姆的最後一頓早飯吃的可能是美式快餐,因為這種快餐在巴格達國際機場和克魯伯兵營最為方便。 彷彿是為了凸顯自己與其他囚犯的不同身份,薩達姆當天並沒有穿一般的橙色囚服,而是一身黑衣打扮——黑色的外套、長褲、帽子和光亮的黑皮鞋。最後的遺言經書送給班德爾 當他被美軍士兵架出囚房時,薩達姆掙扎了幾下,但是很快他就恢復了鎮靜。他隨後被移交給了伊拉克警方,後者將戴著手銬和腳鐐的薩達姆帶到了刑場。一名法官當眾宣讀了對薩達姆的死刑判決。 當被問及還有何臨終遺言時,薩達姆回答說沒有,然後將隨身攜帶的一本《古蘭經》交給旁觀的官員說:「我想把這本《古蘭經》送給那個人,那個叫班德爾的人。」這個薩達姆臨死前還念念不忘的人究竟是誰目前還不得而知。 一名遜尼派宗教人士為薩達姆做了最後的禱告,這位69歲的老人也隨著禱告聲附和了起來。禱告結束後,薩達姆被架上了絞刑台。最後的性格拒絕戴上黑頭套 按照慣例,伊拉克在絞刑處決死囚時,會給死囚頭上罩一隻黑色的頭套。當頭戴面罩的劊子手要給他戴上頭套時,薩達姆卻表示了拒絕,劊子手於是把頭套圍在了薩達姆的脖子上。 就這樣,這位昔日的領導人親眼看著幾名劊子手將粗大的繩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保留著最後一份尊嚴死去。在繩子套上他的脖子前,他大喊道:「真主是偉大的。這個國家將贏得勝利,巴勒斯坦是阿拉伯的。」 伊拉克官員稱,目睹整個行刑過程的人員全部為伊拉克人,美國方面並未插手此事。除官員和拍攝人員外,行刑現場還有一名醫生。據悉,伊拉克總理馬利基並沒有親臨現場,只是派了一個助手作代表。 薩達姆的辯護律師團在死刑過後發表聲明說,薩達姆在最後時刻依然是無畏、正直、並且頭腦清楚的。最後的警告不要信任伊朗人 伊拉克官員稱,薩達姆在絞刑架上還發表了一個最後警告。 在現場觀看薩達姆被執行死刑的伊拉克法官哈達德對法新社稱:「他說『我希望你們團結,我警告你們不要信任伊朗人的盟友,因為他們很危險。我不害怕任何人。』」薩達姆的警告被認為是對馬利基總理領導的什葉派主導的聯合政府的批評,許多遜尼派伊拉克人指控聯合政府被伊朗所操縱。 另一位目擊者、伊朗國家安全事務顧問魯巴伊對國家電視台稱,薩達姆沒有對絞刑的執行進行抵抗,行刑人員將他帶上絞刑架,薩達姆的手被綁在身後。最後的一幕脖子折斷傳出聲 行刑過程持續了25分鍾。准備就緒後,警衛搬動開關,薩達姆腳下的金屬板對開,他的身體立即從洞中垂下來,當場死亡。
「我們立即聽到了他脖子折斷的聲音,我們甚至看到繩套上有一點血跡,他們讓他在那裡吊了大約10分鍾,後來一名醫生進來證實他已死亡,他們這才把他解開,將屍體裝在一隻白色的口袋中。」伊拉克總理馬利基的政治顧問阿斯卡里說。 在後來播放的鏡頭中,薩達姆的屍體被一塊白色裹屍布包裹,他的脖子向一側扭曲,左臉頰上看起來好像有血跡或者淤傷。
CCTV.com消息(中國新聞):當地時間30日清晨6點05分,北京時間11點05分,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海珊被處以絞刑。北京時間今天下午4點50左右,阿拉伯電視台首次公布了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被處以絞刑的畫面。
當地時間今天清晨,伊拉克電視台和阿拉伯衛星電視台等媒體幾乎同時播出薩達姆已被處以絞刑的消息,隨後消息得到了伊拉克官員的證實。有報道說,薩達姆的同母異父兄弟巴爾贊·提克里提以及前革命法庭首席法官班達爾當天也先後被處死,但美聯社隨後報道,三名見證薩達姆被處決的伊拉克官員對此予以否認。
據報道,當地時間清晨5點鍾,薩達姆絞刑的最後准備工作就緒,一些伊拉克當地的法官、官員和宗教人士等被獲准前往行刑現場觀看。行刑的全過程已經通過錄像和拍照記錄下來。
薩達姆被處死的消息傳出時,伊拉克當地天還沒亮,巴格達街頭處於全面戒嚴狀態,空無一人,非常平靜。而在薩達姆的家鄉提克里特,今天5點左右就開始了為期4天的全城戒嚴。
為了防止對薩達姆的處決引發新一輪暴力沖突,伊拉克政府之前一直對整個行刑的細節秘而不宣。
伊拉克當局對薩達姆的行刑是秘密進行的,行刑後,對相關細節也閉口不談。不過,在過去的10個小時里,還有一些細節陸續被各方媒體披露出來。
平靜受刑
伊拉克國家安全顧問魯拜伊在接受伊拉克電視台采訪時說,薩達姆在被行刑時沒有反抗。他說,薩達姆當時戴著手銬被帶到了行刑室,由一位法官宣讀了死刑判決。薩達姆沒有攜帶任何物品,手裡只拿了一本古蘭經。不過當時在場的伊拉克官員阿斯克里則聲稱,薩達姆被美軍從監獄中帶出來的時候,進行了掙扎和反抗,但行刑的最後時刻表現得很鎮靜。阿斯克里稱,薩達姆並沒有穿獄中的長袍而是身著一身黑,黑色的夾克、褲子、帽子和鞋。
不帶面罩上絞架
另據一名現場伊拉克官員向路透社透露,薩達姆在上絞架時拒絕戴上面罩,他看上去很平靜,在行刑人員把繩索套上他脖頸的那一刻,他高聲呼喊,「真主偉大。我們的國家將最終勝利,巴勒斯坦是阿拉伯人的。」除此之外,薩達姆再沒有說什麼。整個行刑過程非常簡短。
行刑地點是謎
關於薩達姆的行刑地點目前尚不得而知,有伊拉克官員稱,行刑地點並不在巴格達的綠區之內,而是在「正義營」,那裡曾經是薩達姆安全衛隊的營地,目前被伊拉克法庭用來執行絞刑。
絞刑
絞刑,實際上分成縊死和弔死兩種。縊死,是指以繩索勒住人的脖子而使之死亡的方法。弔死,是指以繩索將人的脖子吊在半空而死亡的方法。
絞刑一般是指執行死刑。但絞刑的兩種情況也可用於謀殺、自殺。
作死刑解釋時,又稱問吊、繯首死刑等;如用於自殺則稱自縊。
一般而言,把要死的人吊在樹上或樑上是最簡單的方法。這種方法亦稱為上吊。
亦有像拔河那樣的縊殺方法,即兩組人員在兩旁拉扯繩索,勒死在中間的人。
縊死的原因相當復雜,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頸部大動脈受壓迫以至於血管閉塞,導致腦缺氧而死亡(絕大多數)
頸椎折斷導致中樞神經破壞(高處下墜,只有在弔死時偶爾發生)
氣管閉塞導致窒息(雖然大多數人以為這是死亡的主因,但實際上極少發生這種情況)
因血管受壓而引起的心臟衰竭(幾乎不可能)
世界各國均曾以絞刑處決犯人。多數情況下,受絞刑的都是平民百姓 (貴族多用砍頭) ,因此使用絞刑被當作是不榮耀的象徵。因此,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犯很多都以絞刑處死。
在中國歷史上,絞刑通常不是最低級的死刑。正相反的是,高官皇族為保留全屍,通常會要求自縊賜死或絞刑處死,而不是可能導致身首異處的斬首。現在多用槍斃。
英國曾以問吊作為其車裂刑的第一步,而犯人不會在此階段中死去。
詳細生平
童年
薩達姆·海珊生於伊拉克薩拉赫丁省提克里特市外的阿瓦扎村,其母Subha Tulfah al-Mussallat為他取名「薩達姆」,在阿拉伯文中解作「起來抗爭的人」。他出生六個月後,其父Hussein 'Abd al-Majid失縱,同時他的13歲兄長亦因癌病逝世,令母親患上抑鬱症。薩達姆早年寄養在叔父的家中,住至3歲。
不久後,薩達姆母親重婚,後父對他極其嚴厲,並有虐兒的情況。10歲那年,他逃離家庭,跑到巴格達投靠其叔父Kharaillah Tulfah. Tulfah。這位叔父是虔誠的遜尼派教徒,其女兒後來亦嫁給薩達姆,終其一生,他新投靠的這批家族,成為薩達姆政治生涯的忠實支持者。他曾說,叔父是武裝民族主義者,從他身上學習不少知識。薩達姆本身正是在這位叔父安排下,入讀巴格達的民族主義學校。
1956年10月,他加入反對親英統治者的起義;1956年加入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此後幾年中他在黨內職務迅速提升,並長期擔任地區領導機構的副總書記職務。1958年,參加了反對原伊拉克國王的政變(失敗)。1959年10月,參加了刺殺總理卡桑的行動,被伊拉克政府判處死刑,而他本人則經敘利亞逃到埃及開羅。
美國扶植
1960年,在埃及開羅大學修讀法學時,他開始與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接觸。當時美國擔心伊拉克政府與共產黨的關系日益密切,於是向復興黨及其他反政府勢力提供援助。
1963年2月8日,在復興 黨發動軍事政變奪權後回到伊拉克巴格達,薩達姆開始掌管黨內勢力,但同年11月,當時的總統阿里夫大舉緝捕復興黨人,他1964年被捕。但在獄中,他被選為復興黨副總書記,並在1967年越獄,此時的薩達姆已是復興黨的第二號領導人物,權力僅次於Abl Rahman Mohammed Aref。
1968年7月,回到伊拉克協助發動政變,推翻阿里夫總統,使復興黨再次掌權,翌年成為革命指揮部的副總書記以及宣傳部長和安全部長。1972年6月1日起他開始將外國的石油公司國家化並將石油收入用來建造軍隊,雖然他沒有軍事經驗,但他要求成為晉升為軍隊將軍。
1975年3月,與伊朗國王簽訂協議,伊朗停止支持伊拉克境內的庫爾德人叛亂。
1979年7月16日,薩達姆到達權力顛峰,當天他就任總統,成為伊拉克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原總統貝克爾被迫下台改任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復興黨原領導人物Abl Rahman Mohammed Aref亦在該年淡出政治。薩達姆執政時,兩大政績包括發展經濟及阻止伊拉克分裂。
伊拉克未成為現代國家前,原為奧斯曼帝國的一省,內地種族、宗教及經濟差異極其分離:什葉派與遜尼派的交惡,阿拉伯人與庫爾德人的積怨、部族首領與城市新興商人階級的斗爭,一直困擾伊拉克國境。薩達姆上任後,曾大力發展經濟及福利,以爭取民眾支持;同時亦改革黨內權力架構,避免政變再次發生。
兩伊戰爭
薩達姆於總統任內接見里根總統特使拉姆斯菲爾德,討論對抗伊朗問題。
薩達姆執政後,一直試圖扮演阿拉伯的領袖。當時伊朗正爆發伊斯蘭革命,1980年9月22日,在兩伊邊境發生一系列沖突事件之後,薩達姆·海珊發動了持續八年之久的兩伊戰爭。
兩伊戰爭時,美國一直在背後為薩達姆提供化學武器等大量武器。1988年3月16日,伊拉克軍隊對庫爾德城鎮哈拉卜沙發動化學武器襲擊,在一天之內造成超過5000名庫爾德人死亡,1萬餘人受傷。
另據斯蒂文·佩爾蒂埃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中央情報局對從現場搜集到的有毒物質樣品進行檢驗認定:造成庫爾德人大量死亡是伊朗的氰化物基毒氣。
據稱,這是二戰之後化學武器最大規模的一次使用,也是歷史上動用化學武器對付平民的最大一次軍事行動。
1988年8月20日,兩伊正式停火,兩伊戰爭結束,伊拉克對庫爾德人的鎮壓仍然繼續。同時,薩達姆亦派人研究長程導彈、發展生化武器。
入侵科威特
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令伊拉克經濟受到重大打擊,對石油出口的倚賴變得更為重要。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指責科威特蓄意推低油價,對外宣布「科威特為伊拉克的一個省」,並揮軍進攻。
聯合國安理會開始對伊拉克實施經濟制裁。從此伊拉克在國際上被孤立。1991年1月17日,美國領導的多國部隊發動海灣戰爭,開始對伊拉克和被佔領的科威特進行代號為「沙漠風暴行動」的大規模空襲。空襲在2月28日結束,伊拉克部隊在薩達姆領導下決定退出入侵科威特。
這場戰役令全球多國對伊拉克制裁,其權力亦開始出現變化。盡管他在1995年10月15日總統選舉中仍以超過99%的得票率當選,但他兩名女婿一度逃亡,之後在保證會獲寬恕的情況下返國,惟兩人最終被殺。
伊拉克戰爭
2002年10月15日,薩達姆在總統選舉中以100%的得票率當選。美國曾指控他使用武力鎮壓政治持不同意見者與競選對手。同年12月7日,薩達姆為入侵科威特道歉,但同時對科威特領導層進行指責,科威特拒絕接受他的道歉。
2003年2月2日,薩達姆·海珊否認伊拉克有違禁武器,否認與基地組織有任何關系;3月15日,伊拉克開始備戰,全國被分為四個軍區;3月20日,美國發動對伊拉克的攻擊,美伊戰爭(或稱「伊拉克戰爭」)爆發,美軍開始實施「斬首行動」;4月9日,薩達姆在巴格達的雕像被推倒,標志著美軍佔領了巴格達,伊拉克的政權被摧毀,薩達姆·海珊結束了其24年的統治生涯,下落不明。戰後雖然一再出現據說是他的號召伊拉克人民反抗入侵者的錄音磁帶,但其真實性一直未被證實。美國情報機構認為薩達姆·海珊依然生存,並潛伏在伊拉克。
2003年4月4日,美軍向巴格達挺進。薩達姆微笑著出現在巴格達街頭的群眾中。
2003年7月22日,薩達姆·海珊的兩個兒子烏代和庫賽被美軍擊斃;12月13日伊拉克時間晚上八時,他在家鄉提克里特被捕。經過一次迅速的DNA測試,確定是薩達姆·海珊本人。2004年1月10日,美國正式宣布根據日內瓦公約確定薩達姆·海珊為戰俘,並獲得戰俘待遇和權利。
家庭
在官方資料中,薩達姆共有三名妻子。1963年,他在埃及流亡時,迎娶叔父女兒Sajida Talfah,兩人早已薩達姆5歲時已訂下婚約。他們育有兩子三女,包括Uday Saddam Hussein及Qusay Hussein,以及女兒Rana、Raghad及Hala。在父親操控下,Uday掌握伊拉克媒體;Qusay則帶領共和軍,他同時被視薩達姆政權的繼承人。
除了Sajida外,他亦娶了兩名妻子。1986年,他迎娶已婚之婦Samira Shahbandar,育有一子Ali,之後再娶Nidal al-Hamdani,外界均指兩人的丈夫是被迫離婚。
不過,在薩達姆往後生涯中,家庭的割裂越見明顯。1995年8月,女兒Rana與夫婿Hussein Kamel,以及Raghad與丈夫Saddam Kamel,一同帶同子女逃往約旦。事後,薩達姆承諾會原諒他們,要求他們回國,但1996年2月,當他們回國第三天,兩名女婿被部族成員指責為叛國賊,將他們擊殺。薩達姆事後指雖然已原諒他們,但他們已被褫奪所有地位及不會受到保護。
1996年12月12日,薩達姆妻子Sajida及Raghad和Rana涉嫌參與暗殺Uday而遭軟禁。事件中,Sajida的兄弟Adnan Khairallah據傳殺處決,他本身亦是薩達姆的同年摯友。
薩達姆倒台後,他們親人亦在各國流亡。女兒Hala的丈夫Jamal Mustafa Sultan al-Tikriti本身是伊拉克部族事務副部長,2003年已向美國投降。另外兩女Raghad及Rana則與合共九名子女留在約旦阿門,當時 Raghad曾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路訪問時指:「他是一個很好的父親,有愛心,有很大的心胸!」她隔著電視向父親說:「我愛你,我很想念你。」Rana則說:「他情感豐富,與我們一起時總是非常溫柔。」[6]
至於被外界稱為「化學阿里」的Ali Hassan al-Majid,是薩達姆的表親,他被指1988年下令使用毒氣,2006年仍被美國扣留。
審判
2004年6月30日,美軍向伊拉克臨時政府移交了薩達姆·海珊和前政權的11名高官的司法羈押權(包括司法管轄權),但仍由美軍負責看守,並宣布,薩達姆·海珊不再是戰俘的身份,同一天伊拉克臨時政府司法部門正式宣布逮捕薩達姆·海珊。7月1日,伊臨時政府特別法庭(the Iraqi Special Tribunal,伊拉克管理委員會根據《伊拉克特別法庭規約》而成立的一個司法機構,其合法性已由生效的伊拉克臨時憲法進行確認)上進行了薩達姆的第一次聆訊(聽證),法官對其宣讀了控告書,薩達姆·海珊拒絕承認有罪並拒絕在法庭文件上簽字。薩達姆·海珊的辯護律師並未出席第一次聆訊,薩達姆·海珊的第一任妻子隨後僱用了一個國際律師團為薩達姆辯護。隨後法庭的現場錄像向公眾公布,這是薩達姆·海珊自被捕以來,第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
伊拉克特別法庭指控薩達姆的罪行包括:
一、1982年,薩達姆下令處決140多名杜賈爾村人,拷打並監禁一千餘人,以報復其對自己刺殺未遂的行動。
二、1987-1988年,薩達姆下令實施安法爾(Anfal,意為戰利品)行動,在伊拉克北部對庫爾德人進行種族滅絕計劃,有證人披露,僅1987至1988年間,就有50萬庫爾德人或被迫害至死,或被當場處決。。
三、1988年,使用化學武器襲擊庫爾德人城鎮哈萊卜傑,造成大約5000名庫爾德人死亡,1萬人受傷。
四、1990年,入侵科威特,並且佔領科威特7個月。
五、1991年,在伊拉克南部鎮壓什葉派穆斯林起義。
六、從1991年起推行所謂「阿拉伯化計劃」,強行驅逐庫爾德人,沒收他們的土地,剝奪他們的食品,將數千名庫爾德人從伊拉克北部驅逐到伊朗。
七、薩達姆在1983年,下令殺害庫爾德民主黨領導人巴爾扎尼所在部族8000人。
八、薩達姆在1991年鎮壓什葉派起義後,下令在伊南部濕地修堤築壩,破壞伊拉克南部濕地。
九、薩達姆被控炮轟伊拉克東北部城市、石油重鎮基爾庫克。
十、薩達姆在1974年處決5名什葉派宗教人物。
十一、下令暗殺反政府政治活動人士。
十二、迫害宗教團體。
十三、迫害非宗教團體。
十四、迫害和鎮壓政治團體。
杜賈爾村案
2005年7月16日,伊拉克特別法庭主審法官拉伊德·朱希宣布即將審判薩達姆,並表示針對薩達姆·海珊的第一項正式指控是,薩達姆·海珊涉嫌在1982年針對他的一次未遂暗殺事件後殺害了位於巴格達以北60多公里處的杜賈爾村的143名什葉派穆斯林居民。7月28日,特別法庭就該項指控舉行了預審聽證會。薩達姆·海珊在兩家約旦報紙8月21日刊出的一封信中指出,他會為了阿拉伯大業犧牲自己。他在透過國際紅十字會轉交一名約旦友人的這封信中說:「我的靈魂和我的存在將為我們彌足珍貴的巴勒斯坦和我們摯愛、堅忍而受苦受難的伊拉克犧牲。」8月23日,薩達姆·海珊證實除了一位伊拉克律師杜萊米之外他已解僱了整個國際律師辯護團。8月28日,伊拉克總統賈拉勒·塔拉巴尼表示,如果薩達姆·海珊被判死刑,他不會在薩達姆·海珊的死刑執行令上簽字,塔拉巴尼在兩周前簽署了自薩達姆·海珊政權倒台之後的首份死刑執行令,而有更多的死刑執行令尚未簽署。一旦杜賈爾村屠殺案的指控得以成立的話,薩達姆·海珊將有可能面臨死刑判決。伊拉克過渡政府發言人庫貝於9月4日證實對薩達姆·海珊就杜賈爾村屠殺什葉派居民一案的第一次審判將從10月19日開始,而10月15日將就新憲法舉行全民公決。與薩達姆·海珊一起受審的還有七名前政權高官。9月6日來自伊拉克臨時政府的消息,審訊薩達姆·海珊獲得重要證據,並且薩達姆·海珊已經在證詞上簽字,包括像「親自下達處決令」發動1987年至1988年的安法爾戰役這樣的口供,但薩達姆·海珊堅稱自己的行為在他的統治期間合法。10月18日,英國《泰晤士報》報道,參加審判伊拉克前領導人薩達姆·海珊一案的有關法官近幾個月在英國接受了秘密培訓。
審判於10月19日當地時間午後不久正式開始。法庭是前復興社會黨全國指揮部內的一個房間。伊拉克特別法庭以反人類罪正式對薩達姆進行審判。薩達姆拒絕說明身份,並拒絕承認有罪。薩達姆反問法庭的合法性:「你們是誰?這個法庭想怎樣?」「我仍保有身為伊拉克總統的憲法權利,我不承認授權你們的組織…以不公正為基礎的就是不正當…我不會回答這個所謂的法庭及其所有相關人士的問題。」法庭宣布對前總統薩達姆的審判已經結束,將休庭至11月28日再次開始。伊拉克特別法庭審判長阿明表示,推遲對伊前總統薩達姆審判的主要原因是許多證人由於過於害怕不願出庭作證。伊拉克警方10月20日稱,一名薩達姆及7名前政權高官辯護律師團成員薩阿敦·薩吉爾·賈納比在巴格達辦公室中被武裝人員綁架。伊拉克律師協會一名官員10月21日說,遭綁架的薩達姆案辯護律師賈納比已被殺害,警方已經找到了他的屍體。英國《星期日快報》10月23日報道,負責審訊薩達姆的5名法官和主要檢舉律師目前已與美英政府達成一項「台下交易」:一旦審薩工作完成,他們與其家人將被獲准移民美英兩國重新開始「新生」。11月8日,又一名辯護律師團的律師在巴格達乘坐的汽車里被槍手開槍打死。同車的另一名律師中彈受傷。死亡的律師名叫祖拜迪,他負責替前副總統拉馬丹辯護。
Ⅶ 關於前段時間房山一個女法官對白雪病人救助的人誰知道具體細節啊
人物簡介
厲莉,女,漢族,1978年8月生,中共黨員,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助理。 2002年2月,厲莉登記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自此之後,她始終信守這份承諾和責任:2007年,厲莉傾力幫助一名身患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患者;2009年,得知患者病情復發後,她再度為其捐獻。厲莉曾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法官、北京市先進工作者、首都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感人事跡
2009年4月,厲莉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復發的受捐者捐獻了骨髓,這是她繼2007年為其捐獻後第二次傾力相助、再賦新生,也是她堅守利他精神、無私奉獻他人的生動寫照。她用自己堅定不移的無私博愛譜寫了感人至深的生命贊歌,受到人們的廣為稱頌。 2002年2月,厲莉在大學畢業後登記成為一名骨髓志願捐獻者,她始終信守著這份承諾和責任。5年後,中華骨髓庫打來電話告知厲莉:患有白血病的小女孩小穎需要她的幫助! 厲莉
厲莉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當時,她即將步入婚姻殿堂,怕父母擔心,就瞞著二老,邊籌備婚禮邊暗中做起了骨髓捐獻前的准備。婚禮結束後不久,厲莉捐獻出骨髓,小穎手術治療成功,恢復健康。捐髓後,厲莉始終掛念著小穎,經常通過電話、簡訊等鼓勵孩子。2009年3月,小穎再次發病。如果此時捐獻骨髓,已過而立之年的厲莉的「生子計劃」至少要擱淺兩年,到時將面臨高齡產婦的危險。但是,在丈夫的支持下,厲莉很快作出決定,自費飛赴上海,第二次捐獻骨髓。捐獻時分離淋巴細胞所帶來的強烈不適、渾身疼痛無力,捐獻後長久的疲累倦怠和抵抗力下降,延期生育成為高齡產婦的危險,在厲莉看來都不算什麼。 厲莉接受采訪
「只要孩子能夠平安康復,其它事情可以慢慢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給社會一個向前的加速度」,厲莉從奉獻中得到了喜悅和滿足。 厲莉的愛心和執著一直體現在工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每年元旦春節期間,農民工追索工資的案件增多。厲莉對這些急需法律幫助的農民工視同手足,耐心溝通了解,妥善處理案件。「真沒想到首都法院的法官態度這么好,把案子交給這樣的法院審理,我們放心」,農民工兄弟們動情地說。赴青海考察之行中,她率先拿出身上所有的錢和食物捐助貧困的牧民家庭。厲莉的優秀品德深入人心,被稱為愛心法官。一位市民在勞模表彰頒獎典禮上主動為她拍攝了多張照片,親手將自己裝裱好的大幅照片送給了她。他說:「厲法官的事跡太感人了,我一定要親手把這張照片送給她,向她送上我的欽佩與祝福。」
個人榮譽
厲莉曾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法官、北京市先進工作者、首都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1]
厲莉心聲
「是否願意捐獻,是我5年前應該考慮的問題。既然已經成為志願者,我就不能反悔。」 「這件事情不需要考慮。兩年前,我無法眼看著一個陌生人死去;兩年後,我怎麼能對熟悉的妹妹見死不救?」 厲莉摟著白血病患兒小穎
「人只有為別人做點事情,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我希望能把這些感悟帶到工作中,讓自己多做點實在事。」[2]
Ⅷ 全球十大通緝犯的2010年
介紹圖片本·拉登
自2002年起的8年多時間里,躲過了全球最大的追捕行動。當時有許多人認為,本·拉登正藏身巴基斯坦的部落地區。但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承認,美國對本·拉登的下落還沒有確切的情報,要想抓捕他還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本·拉登被認為是2001年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的幕後總策劃,他還被指控涉嫌謀殺境外的美國公民。許多人認為,拉登正藏身巴基斯坦的部落地區。2011年5月1日,拉登被美軍擊斃,結束了10年的逃亡生活。
2011年5月1日,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郊外的一棟建築內被美軍海豹突擊隊(ST6)開槍擊斃。美方獲取了他的屍體,並進行了DNA檢驗。
2011年5月1日23時35分(北京時間2011年5月2日11時35分),美國總統奧巴馬通過電視講話宣布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阿巴塔巴德市被美國海豹特種部隊擊斃,並已證實死者是本·拉登本人。 喬奎恩·古茲曼
喬奎恩·古茲曼是世界上最聲名狼藉的毒梟,專門從哥倫比亞進口可卡因和大麻走私到美國,他的實力還在不斷增長。在過去兩年時間里,他控制的從墨西哥到美國的毒品交通走廊一直在快速擴展。
墨西哥警方認為,古茲曼應對至少2000人的死亡負直接責任。美國政府已經起訴了古茲曼,並懸賞500萬美元。古茲曼身高僅五尺,外號矮子,惡名昭彰,殺人不眨眼。他曾經落網,判監20多年,但於2001年成功越獄,據悉在墨西哥西北部山區活動,他控制著一個5億英鎊的販毒帝國。
2009年11月,在《福布斯》雜志公布的「2009年全球最有權力名人榜」上,古茲曼名列第41位,排在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法國總統薩科奇之前。2011年4月,《福布斯》雜志公布的「全球十大通緝要犯榜」首位全球通緝要犯。這位綽號「矮子」的頭號通緝犯每年將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毒品輸入美國。在福布斯公布的2009年度排名榜中,古茲曼便以大約十億美元的身家,名列第701位。
古茲曼的手中有一支上千人的「突擊隊」,只要一聲號令,「突擊隊」立即就會撲向政府軍。有人說,古茲曼的影響力比總統還要大。的確如此,在古茲曼的眼中,墨西哥總統卡爾德隆根本不算什麼,跟總統叫板成了古茲曼黑幫的新戲碼。
墨西哥政府軍對古茲曼黑幫的清剿毫無作用,原來,古茲曼經常給警察發工資,並用金錢和暴力控制了地方政府。如今的墨西哥,黑幫勢力強大,政府卻束手無策。老百姓都生活在恐懼中,因為每天都有可能被抓走或被打死。古茲曼在墨西哥被緝拿歸案,墨西哥總統恩里克・培尼亞・涅托2014年2月22日下午在推特上發文證實了這一消息。美國官員說,喬奎因・古茲曼・洛埃拉將很快被引渡到美國。
2015年7月12日凌晨,古茲曼再次從墨西哥的「高原」聯邦監獄逃脫。
2016年1月8日,古斯曼再度落網 。 達烏德·易卜拉欣
達烏德·易卜拉欣是印度頭號通緝犯,他領導的名為「D公司」的犯罪組織擁有5000名成員,該組織的「業務」涉及販毒等犯罪活動,主要在巴基斯坦、印度和阿聯酋境內活動。
達烏德·易卜拉欣有「印度拉丹」之稱,被懷疑對一系列爆炸案負責。2005年,美國宣布達烏德·易卜拉欣為恐怖分子。達烏德·易卜拉欣的名字幾乎就是恐怖的代名詞,應該對一系列爆炸案負責,聯合國把他的名字列在極少數的同塔利班和「基地」組織都有聯系的特殊名單上。
1993年3月12日,印度孟買的13個地區相繼發生爆炸,共造成253人死亡,713人受傷。警方後來證實此次爆炸是由達烏德·易卜拉欣一手策劃的。據傳,易卜拉欣可能藏匿於巴基斯坦。烏德易卜拉欣的本名是謝赫達烏德易卜拉欣kaskar。 出生於12月26日,在勒德納吉里,馬哈拉施特拉邦,53歲。 易卜拉欣在孟買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 曾是卡里姆拉拉團伙的一員。 他的業務運行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並搬到迪拜和整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達烏德·易卜拉欣的生意繼續在整個海灣國家擴大。 該犯罪組織,d為公司,在毒品走私,洗錢美元活動中的商業價值有數十億美元之巨。 他的組織還致力於通過破壞穩定的暴亂,恐怖主義和非暴力反抗印度政府。 西蒙·莫基列維奇
西蒙·莫基列維奇,東歐地區最大的黑手黨頭目,間接控制著「俄羅斯烏克蘭能源公司」。兩年前,莫基列維奇因涉嫌有組織犯罪入獄。如今,他已經獲釋,據傳住在莫斯科附近。美國政府曾要求引渡莫基列維奇受審,但被俄羅斯政府拒絕。 馬托·墨西拿·德納羅
義大利黑手黨頭目馬托·墨西拿·德納羅操縱著世界上最強大且犯罪證據確鑿的有組織犯罪網路,這個被稱為「魔鬼」的花花公子以崇尚快速的生活方式聞名。他駕駛保時捷跑車,並對勞力士手錶情有獨鍾。德納羅是全球最大的幾個毒品販子之一,涉嫌上世紀90年代發生在羅馬、佛羅倫薩以及米蘭的系列爆炸事件。 如果你在大街上碰到馬托·墨西拿·德納羅,你一定想像不出外表文質彬彬的他竟然會是義大利警方夢寐以求、被稱為黑手黨黨內頭號「人氣偶像」的風雲人物。在2006年4月11日黑手黨傳奇人物、「大佬中的大佬」普羅文扎諾被捕後,人們紛紛猜測誰將成為世界最大犯罪集團的頭目。然而,根據義大利警方破譯的「教父密碼」中顯示,普羅文扎諾在被捕前早已選好了繼承人,而這個繼承人就是有「花花公子」之稱的馬蒂奧·麥斯納·德納羅。
德納羅1962年4月出生於義大利西西里島西部特西帕尼市的一個黑手黨世家,他的父親弗朗西斯科原是著名黑手黨家族D·阿里家的一個得力保鏢,後來因對黑手黨有功而成為當地的負責人。也許是遺傳了父親勇猛好鬥的基因,德納羅從小就喜歡有關於殺手的一切。被稱為「特西帕尼小王子」的德納羅在14歲時候就學會了用槍,在他18歲的成年儀式上,德納羅宣誓效忠黑手黨,並在數天後順利的完成了他在黑手黨內的第一個刺殺任務。一位也已被捕的黑手黨資深殺手在獄中這樣評價他說:「從德納羅成年的那天開始,西西里島上就多了一個煞神。 阿里姆堅·托克塔霍諾夫
阿里姆堅·托克塔霍諾夫來自烏茲別克。美國政府認為他是「歐亞有組織犯罪的關鍵人物」,主要涉及「販賣毒品,非法器官交易以及失竊車輛交易」。
被認為是俄羅斯黑幫老大以及「體壇教父」的托克塔霍諾夫,在從事毒品等非法交易的同時,熱愛體育的他還把觸角伸向了體育。他在俄羅斯和烏克蘭體育界有著響當當的名聲,卡費爾尼科夫、薩芬、庫爾尼科娃公開承認和這位「體壇教父」是朋友,但都拒絕深談細節。
活著的人保持沉默,而敢於談論細節的體育人都死了,俄羅斯國內的職業體育人曾多次遭到槍殺。而最讓他出名的還是操縱二枚鹽湖城冬奧會的金牌歸屬。 菲利希安·卡布賈
菲利希安·卡布賈是非洲頭號通緝犯,被控為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種族屠殺的幕後黑手。他涉嫌於1994年在100天內屠殺了80萬盧安達人。一名美國官員稱,他藏身在肯亞。 約瑟夫·科尼
約瑟夫·科尼是烏干達反政府組織「聖靈抵抗軍」的最高領袖。他使包括3萬名兒童在內的6萬人遭受了諸如謀殺、強奸、致殘等迫害。他強迫兒童殺死父母來作為加入組織的「投名狀」。
在混亂的非洲大陸上,一直存在著裝備極其落後的土著人靠迷信的精神力量來與現代化正規部隊作戰的現象。早在一戰時期,當地的土著便手持木棒和石頭與義大利政府軍交戰。土著們相信,在神靈的保佑下,他們扔向敵人的石頭會像手榴彈一樣爆炸,而敵人射向他們的子彈會在半空中轉彎飛向自己。
即使在2001年的奈及利亞產油三角洲的土著暴動中,反抗軍的士兵們依然相信自己在宗教牧師的支持下能夠對子彈和炮火免疫,結果自然迎來了一場一邊倒的戰斗。而作為烏干達最臭名昭著的反抗武裝——聖靈抵抗軍的領袖約瑟夫·科尼來說,利用宗教來控制屬下進行一場所謂的「精神戰爭」早已是家常便飯,他也靠著這個看似愚昧的方法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地位。 詹姆斯·巴爾傑
詹姆斯·巴爾傑是美國「冬日山崗」幫老大,「冬日山崗」幫在波士頓南部從事走私毒品和敲詐勒索活動。詹姆斯·巴爾傑涉嫌參與多起謀殺活動。逃亡17年之久的美國「十大通緝犯」之一、波士頓黑幫頭目詹姆斯·巴爾傑2011年6月22日在洛杉磯縣聖塔莫妮卡市落網。
巴爾傑是奧斯卡最佳影片《無間道風雲》中黑幫老大的原型人物。詹姆斯·巴爾傑當天在聖塔莫妮卡市的一座建築內被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警員抓獲。此前,聯邦調查局曾向媒體尋求協助,以幫助他們確定巴爾傑的行蹤。 奧梅德·塔維拉利
加拿大波斯幫黑老大奧梅德·塔維拉利,奧梅德·塔維拉利外號「男孩」,是加拿大波斯幫有組織犯罪集團的老大,該組織與各種形式的「三合會」以及其他的國際犯罪集團都有聯系。
此外,塔維拉利被認為與歐洲和中東亦有關聯。面臨綁架和強奸指控的塔維拉利,通過允諾5萬美元報酬的方式賄賂了保安,大搖大擺地走出了戒備森嚴的監獄。
美國政府通緝他的罪名是:參與欺詐性電話銷售業務,從美國老年人那裡騙取了總計300萬美元。
Ⅸ 北京市豐台區人民法院女法官張勇的聯系方式
您好,張勇法官;我們都是外地的,在北京一直居住了十一年,但沒有北京的暫住證明,想在這里辦理離婚可以嗎?男方不同意的情況下,直接起訴的方式可取嗎?效率會怎樣?
很苦惱 ,謝謝您能給我解答嗎?
Ⅹ 省高院女法官知道了自己兒子在北京沾花惹草會怎麼做
我認為省高院女法官如果知道自己的兒子在北京沾花惹草的話,一定會不徇私情。版對自己的權兒子。狠狠地批評教育。如果真的有違法行為的話會依法處理的。現在是法制時代,無論是誰就是天王老子,也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相信。省高院女法官是不會袒護自己兒子的,一定會依法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