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用權
① 最高法院錯案責任終身追究辦法
法律分析:強化法官的辦案責任意識,最高法出台了《審判人員審判責任追究辦法》,省高院出台了相關實施意見,但措施出台已有十三四年,部分內容因法律法規修訂及執法環境改變,導致相同或者相似的案件性質,有的法院進行了追究,有的法院不予追究;責任主體不明確,相關責任人難以確定。為了強化法官辦案責任意識,提高案件審判質量,提升司法公信力。建立「誰用權,誰就要負責一輩子」的錯案責任追究終身制,促使法官小心謹慎行使手中的司法權,給法官一個「金箍」,促使他們不犯錯誤、少犯錯誤,通過完善的制度,將錯案責任追究制度落到實處,最大限度地減少錯案發生
法律依據:《錯案責任終身追究辦法》
第一條 為強化法官辦案責任意識,規范司法行為,促進公正廉潔司法,根據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人民法院監察工作條例》、《人民法院審判人員違法審判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等有關規定,結合我省審判、執行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在審判、執行工作中,應嚴格公正司法,不得違反法律規定、法定程序辦理案件,對所辦案件質量終身負責。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的錯案一般是指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在辦案過程中故意違反與審判執行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致使裁判、執行結果錯誤,或者因重大過失違反與審判執行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致使裁判、執行結果錯誤,造成嚴重後果的案件。
第四條 案件是否構成錯案由各級法院審判委員會依照本辦法確認。對審判委員會確認為錯案的案件,紀檢監察、組織人事部門根據有關規定,對相關人員進行責任追究。
② 如何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
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機制,加強和規范對司法活動的法律監督和社會監督。對公安部門、檢察院、法院、司法部門等職責許可權以及相互關系進行必要的調整,構建職能明確、分工合理、制約有效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使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時切實做到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規范司法用權行為,全面實行「立審分立、審執分立、審監分立」。構建科學合理的監督機制,拓展監督渠道,主動接受黨的監督、人大的監督、社團的監督、輿論的監督、公民個人的監督。
改革審判委員會制度,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賦予獨任法官裁判權,尊重合議庭評議案件形成的多數意見,切實做到「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審判職能由主審法官和合議庭行使,如果出現了錯案,相應的責任也由主審法官承擔,加強主審法官的責任心,促進法官業務水平的提高。既充分考慮當前法官隊伍素質良莠不齊的現狀,肯定院長、庭長對裁判過程和裁判文書予以把關的積極意義,明確院長、庭長在具體案件裁判中的管理許可權,明確審判委員會的職責,又必須突出法官的裁判主體地位,對院長、庭長以及審判委員會的參與行為作出明確的限定,避免把「審核」衍變為「審批」,「要求復議」衍變為「強制性變更」。
明確各級法院職能定位,規范上下級法院審級監督關系。針對不問層級司法部門之間的行政化管理傾向,以及一些地方出現的下級法院向上級法院請示報告案件處理等現象,明確上下級法院之間是監督與被監督關系,不是行政隸屬關系,不同層級的司法部門之間要逐步回歸原本意義上的審級關系,解決行政權制約審判權、審判不獨立問題。
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增強法律文書說理性,嚴格規范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程序,廣泛實行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制度。積極探索司法公開的有效形式和途徑,充分保障人民群眾對司法審判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更好地約束和規范司法行為。人民法院實行六項公開,將立案、庭審、執行、聽證、文書、審務向社會公開。推進陽光司法工程,加強審判流程、裁判文書、執行信息三大公開平台建設,錄制並保留全程庭審資料,讓審判流程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推動公開法院生效裁判文書,接受公眾的檢閱,倒逼裁判文書做到事實清、依據足、說理透。人民檢察院實行檢務公開,對不起訴案件、刑事申訴案件依法實行公開審查、公開聽證、公開答復。公安機關實行警務公開,推出刑事案件立案和破案回告、消防事故責任公開認定、交通事故公開處理等制度。針對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等審理程序透明度不夠高、「重罪多減、輕罪少減」規定不符合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等問題,建立減刑、假釋審理程序公開制度,嚴格重大刑事罪犯減刑、假釋的適用條件,完善刑罰執行監督機制,使刑罰的執行具有更高公信力。針對一些地方人民陪審員「陪而不審」、「合而不議」,人民監督員民意代表性不足和檢察機關過度主導等問題,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機制,真正使之成為司法機關吸收普通民眾參與和監督司法活動的重要舉措,更好地直接體現司法民主。
③ 投訴法官最快最有效果
投訴法官最快最有效果的投訴方法為向上級人民法院進行投訴,或者向法官所在單位的上級主管部門進行投訴舉報。
【法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第十一條 監察委員會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規定履行監督、調查、處置職責:
1、對公職人員開展廉政教育,對其依法履職、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從業以及道德操守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2、對涉嫌貪污賄賂、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權力尋租、利益輸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費國家資財等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進行調查
3、對違法的公職人員依法作出政務處分決定;對履行職責不力、失職失責的領導人員進行問責;對涉嫌職務犯罪的,將調查結果移送人民檢察院依法審查、提起公訴;向監察對象所在單位提出監察建議。
【個人建議】
在生活中如果該法官存在判案不當或者收受賄賂的情況,一定要學會拿起法律的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可以先去查清楚該法官的工作信息,整理好個人所掌握的資料,然後到法官所在單位的紀檢監察部門進行投訴,需要注意的是在提交相關材料的時候,一定要確保材料的真實性可靠性,只有這樣才可以避免損失的產生。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違法違紀舉報中心工作辦法》
第三條舉報中心設立接待室、公開舉報電話和公開舉報信箱。受理舉報人採用電話、電報、信函、面談等方式進行的舉報和代為他人進行的舉報。
第四條舉報中心的工作人員必須忠於職守、廉潔奉公、保守舉報工作秘密。
第五條舉報中心對符合本辦法第二條的舉報必須接受。對下列舉報,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1、對法院判決、裁定不服的,告知舉報人向有關審判庭申訴或申請再審;
2、對不屬於本院舉報中心受理的舉報,告知舉報人向受理的法院舉報中心舉報;
3、舉報人向其他法院舉報中心舉報確有困難的,可以由本院舉報中心轉辦。
第六條舉報中心接談舉報人,應當分別單獨進行,接待人員應當做好筆錄,在徵得舉報人同意後可以錄音。舉報中心接受舉報電話,必須細心接聽,如實記錄。舉報中心對舉報信函和提交的書面材料,應當逐件拆閱、登記。
④ 法官靈活判案的名言
淡泊名利,克己制欲。
在位奉廉,應當;退位守節,尤重。
為人正,為政勤,內為官廉,為民實。
勿唯小貽容大,勿唯私損公;勿唯利害己,勿唯權傷民。
清廉做官方敢怒 公正辦事才敢言
人人廉政,腐敗滅亡;人人自律,黨風自強。
上不愧黨,勤政之根;下不愧民,廉政之源。
名為錮身鎖,利是焚身火。
擋不住今天的誘惑,將失去明天的幸福。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黨存於廉,廉乃大興。
為政戒貪,貪利貪,貪名亦貪,勿騖聲華忘政事;
養廉惟儉,儉己儉,儉人非儉,還從寬大保廉隅。
勤廉者平安一世,貪婪者自毀一生。
政清則社稷興,腐敗則國家亡。
根深,狂風拔不起;心正,邪惡攻不破。
民不容貪,黨不容腐。
正氣一身官氣掃,清風兩袖腐風離。
載舟覆舟,民意難違,從來當官須勤謹
前車後車,殷鑒不遠,自古為政要清廉
為官常想,官是公僕,恃官傲物人不齒
用權當思,權本民賦,弄權謀私法難容
為官一時,做人一世。
廉乃正本,貪為墮源。
為官清正廉潔,當視名利淡如水;
執政勤奮為民,應看事業重如山。
品德端正,以身正求公正,以公正換人心;
處事公正,不為權勢喪志,不為錢財動心
⑤ 12388舉報法院幹部不作為可以嗎
法官不作為,可以首先去法院的紀檢辦投訴,法院會有內部監督機制。也可以去上級法院投訴。需要本人或者家屬前往,說明情況,辦理登記。法官有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的犯罪行為,可以去同級檢察院報案。
《法官法》規定,法官必須忠實執行憲法和法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如果有不作為行為,可向其上級機關投訴舉報,根據具體情節給予相應的處罰。
第三十二條 法官不得有下列行為:
(八)玩忽職守,造成錯案或者給當事人造成嚴重損失;
(九)拖延辦案,貽誤工作;
(十)利用職權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私利;
第三十三條 法官有本法第三十二條所列行為之一的,應當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⑥ 舉報法官枉法裁判去什麼部門
法律分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的相關法律規定,監察委員會對涉嫌貪污賄賂、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權力尋租、利益輸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費國家資財等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進行調查,法官枉法裁判可以向監察委員會舉報。也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舉報,也可以向人民檢察院舉報,還可以向紀委舉報。如何認定法官枉法裁判第一,故意違背事實的行為。第二,故意違背法律的行為。第三,在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的行為,必然導致枉法裁判。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 第十一條 監察委員會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規定履行監督、調查、處置職責:(一)對公職人員開展廉政教育,對其依法履職、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從業以及道德操守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二)對涉嫌貪污賄賂、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權力尋租、利益輸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費國家資財等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進行調查;(三)對違法的公職人員依法作出政務處分決定;對履行職責不力、失職失責的領導人員進行問責;對涉嫌職務犯罪的,將調查結果移送人民檢察院依法審查、提起公訴;向監察對象所在單位提出監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