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箴言

道德箴言

發布時間: 2020-12-18 13:50:51

① 請問,《道德箴言錄》哪個翻譯版本比較好 北京燕山還是理工大

理工大

② 有哪些道德箴言

1、人們抄所謂的德性,常常只是某些行為和各種利益的結合,又是天賜的運氣和自我的精明巧妙地造成。男人並不總是憑勇敢成為勇士,女人亦不總是憑其貞節成為貞女。

2、自愛是最大的奉承者。

3、我們在對自愛的探索中只是達到這樣一個發現:自愛對我們依然是一個未知的世界。

4、自愛比世上最精明的人還要精明。

5、我們的生命中斷之日,才是我們的激情終止之時。

6、激情常常是最精明的人變成瘋子,使最愚蠢的傻瓜變得精明。

③ 道德箴言錄的作者簡介

拉羅什福科,法國思想家,著名的格言體道作家。一生作品不多,唯有《回憶錄回》和《道德箴言錄》兩部作品傳答於後世。拉羅什福科以犀利的洞察力和優美的文字分析人的情緒,激情以至瘋狂分析人的精神、理智和判斷力,追溯人們言行的動機。《道德箴言錄》並非人告訴人們應當做什麼,而是揭示人們在做什麼、想什麼。

④ 求道德箴言錄全部內容

拉羅什福科的這本小冊子,在書店門邊的半價書堆里呆了好久了。「道德箴言錄」,這里一定也是充斥了無數的說教吧。從小,到大,大家聆聽過的說教難道還少嗎?何必還要請來一位法國人來多費口舌?
5塊錢,價格卻算公道,撿了這個便宜再說。
不買也就沒事了。剛翻了幾頁,心裡已有些惱怒。這個窺探別人隱私的傢伙,純屬找罵型(□□□此處省略2500字)。快看,他奔過來了,他竟敢手執鞭子來抽打吾等這些無辜善良之輩,是不是來找抽啊?
各位看官,您可不能責怪我自投羅網對號入座。絕對不是俺小人之心度他拉羅什福科君子之腹,而是他,這個拉羅什福科,以小人之心瞎度吾等君子之腹啊。
不信?且用心看下去。看他是如何無中生有惡意中傷咱們的,然後,讓我們一起來批判拉羅什福科和他的《道德箴言錄》吧:

我們每個人都有足夠的力量去承擔別人的不幸。19
我們所行的惡,還不及我們的善良品質那樣給我們那麼多的迫害和仇視。29
如果我們自己毫無缺點,我們也就不會在注意別人的缺點中得到那樣多的快樂。30
有些自視甚高的人使不幸成為一種榮耀,他們想說服別人和自己相信:只有他們才是配得上命運折磨的。50
哲學家們蔑視財富,不過是想通過蔑視命運不賜予他們的東西,而隱瞞自己對命運賞賜不公的報復心理。54
我們很少發現十分真誠的人,而通常我們所見的所謂真誠,不過是一種想贏得別人信任的巧妙掩飾。62
熱愛正義在大多數人那裡不過是害怕遭受不義。78
沉默是缺乏自信的人最穩當的選擇。79
假如人們不是相互欺騙,人們就不可能在社會中長久生存。87
人人都抱怨他的記憶力,卻沒人抱怨他的判斷力。89
在生活交往中,我們更經常地是由於我們的缺點而不是由於我們的優點討人喜歡。90
我們給別人什麼東西都不像我們給別人勸告那樣慷慨。110
我們太習慣於向別人偽裝自己,以致最後我們向自己偽裝自己。119
我們行善常常是為了我們可以不受懲罰地行惡。121
如果我們抑制住了激情的誘惑,這更多地是因為它們的軟弱而非我們的堅強。122
我們不自我奉承就幾乎找不到樂趣。123
受騙的最可靠途徑,就是自以為比別人更狡猾。127
我們惟一不會改正的缺點是軟弱。130
我們同自己的差別有時跟別人同我們的差別一樣大。135
比起保持沉默來,我們較喜歡談論自己的痛苦。138
使我們覺得在談話中通情達理和令人愉快的人非常少的一個原因是:幾乎沒有一個人不是寧可思考自己想說的,而不願確切地去回答人們對他說的……他們沒有想到:那樣力求使自己愜意是一個取悅或說服別人的壞辦法,並且,好好地聽取,好好地回答是我們在談話中所能擁有的最大完善之一。139
言簡意賅是偉大精神的特徵,相反,渺小精神的特徵則是空話連篇。142
我們並非愛好贊揚,沒有利益我們決不贊揚任何人……得到贊揚的人就彷彿那是對他功績的一個應有的酬報,給予贊揚的人則要讓人注意他公正和辨別力。144
我們經常選擇的是某些有害於被贊揚者的贊揚,這可以從我們贊揚人們的缺陷的反響中見到,這些缺陷是我們不敢以另一種方式提示的。145
我們贊揚通常不過是為了被贊揚。146
很少有人明智到這一程度:喜歡於他們有利的責難,甚於喜歡會損害他們的贊揚。147
拒絕贊揚出自一種想被人贊揚兩次的慾望。149
很難判斷一個干凈、誠實和正當的行動是出於正直還是出於精明。170
我們熱愛新知識的原因,並不是我們對於舊知識的厭倦或對知識更新的愛好,而是因為厭倦了那些太了解我們的人的不多的欽佩,希望著那些不太了解我們的人更多的贊揚。178
我們承認我們的缺點,是想用我們的真誠來彌補人們因這些缺點對我們形成的不利看法。184
我們渲染某些人的光榮,是為了貶低其他一些人的光榮。198
勇敢在純粹的士兵們那裡,只是一種為了謀生而從事的冒險職業。214
偽善是邪惡向德性所做的一種敬意。218
過去某人給予我們的利益,想要我們不計較他現在給我們造成的損失。229
我們始終不斷在觀點上頑固對立的原因,更多地是由於智慧的驕傲而非智慧的缺陷,是因為我們發現在正確的一方那些最先的位置已被人佔了,而我們又不想要那些最末的座位。234
慷慨常常只是一種偽裝的野心,它蔑視那些小的利益是為了得到大的利益。246
謙虛常常只是一種假裝的順從,我們利用它來使別人屈服。謙虛是驕傲的一種計謀,通過降低自己來抬高自己。254
我們稱之為慷慨的,經常只是作為一個贈予者的虛榮,我們愛這種虛榮要超過愛我們所贈送的東西。263
我們總是喜歡那些崇拜我們的人,而並不總是喜歡那些我們崇拜的人。294
人們發明出一種節制的德性,是為了限制偉人們的野心,安慰那些只有很少一點運氣和價值的平庸者。308
使情人們在一起彼此從不感到厭倦的原因是他們總在談論自己。312
為什麼我們需要有足夠的記憶力來回憶我們所經歷的事情直至最小的細節呢?為什麼我們又沒有足夠的記憶力來記住我們把這些事情向同一個人講過多少遍呢?313
我們僅把意見和我們相同者看作有良知的人。347
對於善人們,我們通常只是贊揚其中的一部分,那些贊賞我們的人。356
很少有不對她們的正派生活感到厭煩的正派女子。367
平庸的精神常常譴責所有超越它們智力范圍的東西。375
一個人可能比另一個人狡猾,但他決不會比所有人狡猾。394
我們要在生命的各個時期接觸一些全新的東西,而且,在每個時期不管我們年齡多大,我們還是常常缺少經驗。405
我們很容易原諒我們的朋友那些不損害到我們的缺點。428
我們試圖以那些我們不想改正的缺點為榮。442
那些擁有過偉大激情的人們,畢生都感受著他們痊癒的幸福和悲哀。485
我們的精神比我們的身體有著更大的惰性。487
在偉人們對死亡所表示的蔑視中,是一種對光榮的熱愛使他們看不見死亡;而在普通人那裡,阻止他們認識他們的巨大不幸和使他們自由地老虎其他事情的,只是一種智力的欠缺。504
我們所愛的人對我們擁有的權力,幾乎總是比我們自己對自己擁有的權力要大。525
我們贊揚和譴責大多數事情,是因為贊揚和譴責它們是一種時髦。533
體力的工作可以宣洩精神的痛苦,這正是窮人幸福的原因。535
真正的苦修是那些不為人所知的苦修,其餘的苦修則因虛榮變得輕松容易。536
人們譴責自己其實是為了得到頌揚。554
我們較喜歡看見那些受恩於我們而非施恩於我們的人。558
公正只是一種深深的畏懼,怕人們奪走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由此就產生一種對於所有他人利益的尊敬,和避免損害他們的一絲不苟的實施。578
公正,在那些溫和節制的法官那裡,不過是對擢升的嚮往。579
我們譴責不義,不是因為我們對它的厭惡,而是因為它給我們造成了損失。580
在我們的好朋友的厄運中,我們總是發現某種並非使我們不快的東西。583
當我們厭煩談論某些事情時,我們最好還是不要忽略它們。595
彷彿在拒絕贊揚的謙虛,實際上只是想得到更巧妙的贊揚。596
為了總是能夠善良,必須使其他人相信他們決不能夠不受懲罰地對我們行惡。621
大多數女人與其說是靠激情,寧可說是靠軟弱而順從:因此那些敢作敢為的男人通常比其他人更易獲得成功,盡管他們不是更可愛。635

⑤ 道德的科學內涵是什麼如何理解道德的本質

道德的一般本質: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道德的特殊本質:道德是一種特殊的調節規范體系;道德是一種實踐精神.
道德的本質
倫理學是研究道德的科學.一個比較完整的倫理學體系,一般都應該包含兩大部分:規范道德和理論倫理(道德哲學).前者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人應當怎樣做.後者則是人為什麼要這樣做.一般說來,道德信條體現在一定的風尚習俗之中,幾乎每一個人都能說出幾條道德箴言,從現實生活中將它們整理歸類並不難,問題在於這些箴言和信條的依據.所以後者才為研究的主要對象,人們不僅需要了解人的行為怎樣才符合道德,而且還要進一步了解道德何以成為道德.
具體的道德規范是多種多樣的,判斷一個人的行為可以用這些規范作為准繩;可是要判斷已知的道德規范何以就是一定道德的,就不能以道德本身作為標准,應當尋找道德以外的淮繩,即道德的目的性.
約翰.密爾的功利主義認為,功利乃是道德的目的,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快樂,趨樂避苦的.密爾認為這是一個公理,是經驗事實.他說:「只有人真正見到這個東西才能夠證明這個東西是見得到的,只有人聽到這個聲音才能夠證明這個聲音是聽得見的,同理,我覺得只有人真正慾望這個東西才是這個東西是可欲的那個意見所可有的證明.」這就是說,快樂之所以是人的最終目的就是因為人們在事實上是以此為目的的.對於快樂的可欲性,密爾說:「不是極樂狂喜的生活,而是痛苦少而暫,快樂多而有變化,並且主動的快樂比被動的斷然佔多數的生活,全部生活中間有一些片刻的極樂.」人追求的快樂本質上乃是精神上的.所以密爾反駁責難者道,如果說快樂論是豬的主義,不是功利論者把人降格到豬的水平,而是那些攻擊者把人與豬等同起來了,因為在他們看來,人除了享受豬的快樂之外.好象就沒有別的快樂可享受似的.
密爾認為,道德之所以必需,就在於乃是追求快樂的工具.而公道與否的外在標准則是功利.人們認為不公正的行為往往是人的自由權利受到侵犯,或者財產受到侵犯,或者阻止別得到他應得的東西,或者一個人得到了他不應得的東西以失信等等.公道的行為恰好反過來:留重別人的自由和財權,獲得自己應得的一份,守約等等.另外,道德之所以成為必需,還在於人們需要互相幫助,建立友誼,制訂契約.社會生活關系決定了建立一定的道德就在於確保這種關系.只有無損他人,共同生活才能保證.
那麼,既然人人追求快樂,道德的普遍約束力又從何而來呢?這要靠理性的利害權衡,靠人類以往的全部經驗.——這是密爾的所謂「聯想原理」.「人類由經驗知道各種行為的趨勢;人生的一切利害上打算並一切道德上規律都是依據於這種經驗的.」通過以經驗為依據的理性權衡,我們就能知道獲得功用的最佳方式,而這個最佳方式是道德方式.道德歸根到底不過是對最好的行為方式的認識和規定.我不說謊,因為我的理性告訴我,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比說謊帶來的好處大得多;我不偷竊,因為我知道,偷竊是要受到懲罰的,況且我也有自己的財產要保護;我反對某些個入侵害公氮因為我明白,公益中也有我的一分.總之,目的論使我知道我該追求什麼,理性讓我知道我該怎樣追求,由此產生道德.
就此把功利主義理解為利己主義,那就錯了.功利主義的道德原則是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密爾說:「功利主義認為行為上是非標準的幸福並不是行為者一己的幸福,乃是一切與這行為有關的人的幸福.例如,功用主義需要行為者對於自己的與別人的幸福嚴格地看作平等,象一個與事無關而仁慈的旁觀者一樣.從拿撒勒的耶穌的黃金律內,我們見到功用倫理學的全部精神.待人象期望人待你一樣,愛你的鄰人象愛你自己.做到了這兩件,那就是功用主義的道德做到理論的完備」.根據聯想原理,外在事物與人本性的某種願望有著真實的聯系.密爾認為這一自然基礎就是人類的社會感情,「人是天然的社會動物」,人的社會性深入人的情感就形成人的社會感情.這是產生利他主義的心理基礎.
人與人之間是需要合作的.既有合作,就會產生出公共利益為他們的共同目標.共同目標的形成使「他們自己的目的和別人的目的變成同一了;至少他們暫時覺得別人的利益就是他們自己的利益.一切對社會的聯系的加強,並社會的一切健康的發展,使人人覺得在實際上顧到他人福利於自己更為有利.這種加強與發展也使人人越把自己的感情與別人的福利化為一體或是至少自己感情越變越對別人利益加以實際上的重視.他後來就覺得自己是一個自然重視別人的人」.社會產生合作,合作產生共同利益,繼而產生共同的追求目標.這是利他主義產生的社會基礎.由此,利己和利他得到了統一.
因此,密爾主張要盡可能地保證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合諧一致.他說,要使人們將最大幸福主義作為自己的實踐道德,「功利主義有兩個訓令:第一,法律與社會組織應該使個個人的幸福或利益,盡量與全體利益調合.第二,教育與輿論對於人的品格是有極大的影響力的,在達兩方面應該利用這種影響在人心中把他一已的幸福與全體的幸福緊密聯結.尤其是,為關顧全體幸福而應有的那種種積極的與消極的行為,應該與他自己的幸福相聯系.」
那麼,道德規范和道德原則該如何實施呢?密爾認為道德習慣的形成有兩條途徑:第一是利用外部制裁,造成苦與樂同道德之間的倫理聯想,從而使遵循道德成為習慣.第二,廣泛的社會生活、共同的利益把人們聯系在一起,久而久之,在個人身上培養一種社會感情即在個人的心目中既有自己的分量,亦有他人的位置.
功利主義由邊沁創立,密爾發揚廣大,成為體系.盡管今天功利主義作為學派早已不復存在,然而,功利主義的思想影響是深遠的,也是極有參考價值的.尤其是在約翰.密爾的這本著作中,功利主義倫理觀發揮的淋漓盡致,其銳利的論戰筆調和完備的理論體系,更令人倍加嘆服.

⑥ 道德的內涵是什麼

倫理學是研究道德的科學。一個比較完整的倫理學體系,一般都應該包含兩大部分:規范道德和理論倫理(道德哲學)。前者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人應當怎樣做。後者則是人為什麼要這樣做。一般說來,道德信條體現在一定的風尚習俗之中,幾乎每一個人都能說出幾條道德箴言,從現實生活中將它們整理歸類並不難,問題在於這些箴言和信條的依據。所以後者才為研究的主要對象,人們不僅需要了解人的行為怎樣才符合道德,而且還要進一步了解道德何以成為道德。

具體的道德規范是多種多樣的,判斷一個人的行為可以用這些規范作為准繩;可是要判斷已知的道德規范何以就是一定道德的,就不能以道德本身作為標准,應當尋找道德以外的淮繩,即道德的目的性。

約翰.密爾的功利主義認為,功利乃是道德的目的,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快樂,趨樂避苦的。密爾認為這是一個公理,是經驗事實。他說:「只有人真正見到這個東西才能夠證明這個東西是見得到的,只有人聽到這個聲音才能夠證明這個聲音是聽得見的,同理,我覺得只有人真正慾望這個東西才是這個東西是可欲的那個意見所可有的證明。」這就是說,快樂之所以是人的最終目的就是因為人們在事實上是以此為目的的。對於快樂的可欲性,密爾說:「不是極樂狂喜的生活,而是痛苦少而暫,快樂多而有變化,並且主動的快樂比被動的斷然佔多數的生活,全部生活中間有一些片刻的極樂。」人追求的快樂本質上乃是精神上的。所以密爾反駁責難者道,如果說快樂論是豬的主義,不是功利論者把人降格到豬的水平,而是那些攻擊者把人與豬等同起來了,因為在他們看來,人除了享受豬的快樂之外.好象就沒有別的快樂可享受似的。

密爾認為,道德之所以必需,就在於乃是追求快樂的工具。而公道與否的外在標准則是功利。人們認為不公正的行為往往是人的自由權利受到侵犯,或者財產受到侵犯,或者阻止別得到他應得的東西,或者一個人得到了他不應得的東西以失信等等。公道的行為恰好反過來:留重別人的自由和財權,獲得自己應得的一份,守約等等。另外,道德之所以成為必需,還在於人們需要互相幫助,建立友誼,制訂契約。社會生活關系決定了建立一定的道德就在於確保這種關系。只有無損他人,共同生活才能保證。

那麼,既然人人追求快樂,道德的普遍約束力又從何而來呢?這要靠理性的利害權衡,靠人類以往的全部經驗。——這是密爾的所謂「聯想原理」。「人類由經驗知道各種行為的趨勢;人生的一切利害上打算並一切道德上規律都是依據於這種經驗的。」通過以經驗為依據的理性權衡,我們就能知道獲得功用的最佳方式,而這個最佳方式是道德方式。道德歸根到底不過是對最好的行為方式的認識和規定。我不說謊,因為我的理性告訴我,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比說謊帶來的好處大得多;我不偷竊,因為我知道,偷竊是要受到懲罰的,況且我也有自己的財產要保護;我反對某些個人侵害公物,因為我明白,公益中也有我的一分。總之,目的論使我知道我該追求什麼,理性讓我知道我該怎樣追求,由此產生道德。

就此把功利主義理解為利己主義,那就錯了。功利主義的道德原則是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密爾說:「功利主義認為行為上是非標準的幸福並不是行為者一己的幸福,乃是一切與這行為有關的人的幸福。例如,功用主義需要行為者對於自己的與別人的幸福嚴格地看作平等,象一個與事無關而仁慈的旁觀者一樣。從拿撒勒的耶穌的黃金律內,我們見到功用倫理學的全部精神。待人象期望人待你一樣,愛你的鄰人象愛你自己。做到了這兩件,那就是功用主義的道德做到理論的完備」。根據聯想原理,外在事物與人本性的某種願望有著真實的聯系.密爾認為這一自然基礎就是人類的社會感情,「人是天然的社會動物」,人的社會性深入人的情感就形成人的社會感情。這是產生利他主義的心理基礎。

人與人之間是需要合作的。既有合作,就會產生出公共利益為他們的共同目標。共同目標的形成使「他們自己的目的和別人的目的變成同一了;至少他們暫時覺得別人的利益就是他們自己的利益。一切對社會的聯系的加強,並社會的一切健康的發展,使人人覺得在實際上顧到他人福利於自己更為有利。這種加強與發展也使人人越把自己的感情與別人的福利化為一體或是至少自己感情越變越對別人利益加以實際上的重視。他後來就覺得自己是一個自然重視別人的人」。社會產生合作,合作產生共同利益,繼而產生共同的追求目標。這是利他主義產生的社會基礎。由此,利己和利他得到了統一。

因此,密爾主張要盡可能地保證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合諧一致。他說,要使人們將最大幸福主義作為自己的實踐道德,「功利主義有兩個訓令:第一,法律與社會組織應該使個個人的幸福或利益,盡量與全體利益調合。第二,教育與輿論對於人的品格是有極大的影響力的,在達兩方面應該利用這種影響在人心中把他一已的幸福與全體的幸福緊密聯結。尤其是,為關顧全體幸福而應有的那種種積極的與消極的行為,應該與他自己的幸福相聯系。」

那麼,道德規范和道德原則該如何實施呢?密爾認為道德習慣的形成有兩條途徑:第一是利用外部制裁,造成苦與樂同道德之間的倫理聯想,從而使遵循道德成為習慣。第二,廣泛的社會生活、共同的利益把人們聯系在一起,久而久之,在個人身上培養一種社會感情即在個人的心目中既有自己的分量,亦有他人的位置。

功利主義由邊沁創立,密爾發揚廣大,成為體系。盡管今天功利主義作為學派早已不復存在,然而,功利主義的思想影響是深遠的,也是極有參考價值的。尤其是在約翰.密爾的這本著作中,功利主義倫理觀發揮的淋漓盡致,其銳利的論戰筆調和完備的理論體系,更令人倍加嘆服

道德概念:

道德概念反映社會道德現象的一般特徵和本質特徵;道德概念的掌握在道德認識形成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校應當重視青少年一代道德概念的教育。

在我國青年和少年兒童心目中,對道德和不道德的理解,就其反映的內容說,是非常近似的。這是因為在我們的社會風尚和學校教育的一致影響下形成了我國學生道德的共同傾向。對297名小學生和中學生所做的關於什麼是遭德和不道德的行動的間卷調查表明,我國青少年兒童對道德的和不道德的行動的理解,盡管低年級兒童所陳述的具體行動情節不及高年級學生所陳述的詳細,前者所涉及的范圍也不及後者所涉及的廣泛,但他們所陳述的道德和不道德的行動的內容卻具有很大的共同性。青少年兒童心目中的道德行動,93%是屬於「助人」「為公」和「誠實」三類;不道德行動的70%是屬於「損人」「損公」和「不誠實」三類。他們所涉及的絕大多數是屬於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道德問題。

道德概念的掌握是在個體發展過程中逐步完成的。關於兒童是非、好壞概念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是非、好壞概念,最初必然是具體的和特殊的。兒童對是非、好壞的意義的認識同他家長的禁止與許可有關。「好」就是那些得到表揚、贊許和許可的事情,而「壞」就是那些帶來懲罰、斥責或不再受鍾愛的事情。大約到了九歲,一般兒童就按照他自己直接的個人關系去想像是非。比如打翻飯菜、打人罵人、從家裡逃出去等就是這一年齡兒童能夠自己列舉出的壞事或不道德行動。這些顯然是父母和教師的經常禁止的結果。大約九歲以後,道德概念就變得更概括些。他們自己能舉出偷竊和打架這類過失,而不限於那些打人、罵人、拿別的兒童的玩具等具體事情。直到青年後期,他們才會認識諸如虛偽和自私等更概括更抽象的事情。

有人就中小學生對抽象道德概念的理解進行了研究,發現了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對勇敢、負責和友誼等抽象道德概念的一些認識特點。研究者指出,從兒童對道德概念所下的定義來看,發展的一般趨向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大多隻能指出概念內涵的特殊的、具體的方面,小學高年級和中學學生已能從概念內涵的多方面因素中加以概括,指出概念的本質方面。從兒童對故事情節中主人公的道德品質的判斷上看,小學低年級兒童是從行動的後果、行動的外部現象上去理解道德概念的,少年和青年就逐漸傾向於從主人公的心理狀態和內部動機等內心世界方面去理解道德概念。

學生的道德認識常常有許多錯誤概念或糊塗觀念,例如有些學生把尊敬老師錯看成是「逢迎」「拍馬」;把向老師反映某同學的錯誤行動說成是「出賣朋友」,把對這種錯誤行動保持沉默說成是維護朋友間的「忠誠」;把破壞紀律當作「英雄行為」;等等。產生這些錯誤概念或糊塗觀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可能是由於不良環境的影響,有的可能是由於教育工作上的缺點,但也有的可能是由於未能正確掌握道德概念或沒有把道德知識變成個人行動指南的緣故。教師要針對產生某種錯誤概念或糊塗觀念的原因設法予以糾正。

道德概念是從具體的道德情境里的一些共同因素中抽象出來的。在具有明確而一貫的道德規范的情況下,在言行大體一致的環境中,兒童的道德概念,一般說來,就比較容易形成。反之,兒童倘若生活在另一種情境中,比如說,母親說對而父親說錯,今天說好而明天說壞,家庭和學校支持完全相反的道德准則,或者一個人說的和他做的相矛盾,那麼,在這樣的情境中要使兒童產生明確的道德概念,無疑是比較困難的。

學生要完成道德概念的這種抽象,並使自己所掌握的道德概念能成為行動的指南,就必須具備一定的道德經驗、道德知識和道德行動的實踐。此外,一定程度的成熟和智慧也是必要的。這樣,他們才會具有從各種不同的道德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道德原則,以及把抽象的道德原則遷移到其他的具體道德情境中去的能力。

⑦ 《道德箴言錄》txt全集下載

道德箴言錄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⑧ 著有《道德箴言集》的法國一代聖哲拉羅什富科重視智慧與健康的統一,他認為,智慧之於

答案C
本題考查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容。根據材料主旨不難作出判斷。

⑨ 道德的本質是什麼

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

首先,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決定著各種道德體系的性質。其次,社會經濟關系所表現出來的利益決定著各種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

再次,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經濟關系主要表現為階級關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帶有階級屬性。最後,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必然引起道德的變化。

道德對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以能動的方式來把握世界,引導和規范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

拓展資料

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稱之為得;合起來解釋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會中的一切。

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

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⑩ 箴言是什麼意思 hanyu

【詞語】 箴言
【全拼】: 【zhēnyán】
【釋義】: <書>勸戒的話。

【例句】
1、戴維向他滔滔不絕地談那些當時有爭論的問題和上帝的箴言。
2、 他一肚子教訓小夥子們的道德箴言。

熱點內容
法律行政法規定 發布:2024-05-19 00:00:36 瀏覽:47
叉車安全使用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4-05-18 23:20:59 瀏覽:967
司法廳幹部處 發布:2024-05-18 23:10:45 瀏覽:291
普法司法考試 發布:2024-05-18 23:01:31 瀏覽:989
法學35歲 發布:2024-05-18 22:37:10 瀏覽:296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4-05-18 20:18:31 瀏覽:158
民法總則高考 發布:2024-05-18 19:09:03 瀏覽:547
齊心律師 發布:2024-05-18 17:59:20 瀏覽:199
刑法中篡改公文法條 發布:2024-05-18 12:55:17 瀏覽:856
ISO體系文件屬於公司規章制度嗎 發布:2024-05-18 12:43:30 瀏覽: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