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繪圖

道德經繪圖

發布時間: 2025-07-25 04:07:54

A. 西晉的文化


由於儒教獨尊的地位被打破,使得西晉的文化走向多元發展,不斷的開發新領域與新學說。當代學派除儒教外還有由本土發展的玄學、道教及由印度東傳的佛教,其中道教及佛教在該期間逐漸擴展到一般人民的生活。邊疆民族的南下帶來草原文化。
西晉士族,生活是優裕的,禮法的束縛是疏鬆的,全國統一以後,聞見也比三國分裂時擴大了。這些,使得一部分士族中人有條件去從事文化事業。西晉一朝雖極短促,但文化上成就卻是巨大的。 西晉時期,社會繁榮豪奢,文學走向雕琢美化。此時期的作品大都清麗流暢,繁簡適中。著名的有左思的《三都賦》,描寫三國都城,內容雄渾閎博,完成後轟動京城。他的詩歌在藝術及風格十分高超,由於出身並非為有名世族而遭受排擠,在詩歌中顯現出憾恨。潘岳的〈悼亡詩〉內容細膩,情感寫實。陸機的《文賦》是一篇重要的文學理論,敘述思想與藝術主從關系。他的散文也廣為人知,但過於重視辭藻及對偶。西晉的詩受曹魏「建安體」的影響,但漸漸講究對偶及聲韻。有名詩人有張載、張協、張元、陸機、陸雲、潘岳、潘尼、左思。
文學主要是五言詩在建安時期形成一個高峰以後,為老莊玄風所沖淡了。《文心雕龍·明詩篇》說「正始(魏廢帝曹芳年號)明道,詩雜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淺」,就是魏國文學的一般情形。不過,其中如嵇康、阮籍所作詩篇,特別是阮籍的《詠懷詩》,實是特出的作品。《詩品》說它「言在耳目之內(通常語),情寄八荒之表(意旨深遠)」,是確切的。《詠懷詩》很難求得它的真意所在,但如體會阮籍憂疑無告、處境險惡的心情來讀這些詩篇,就似乎懂得他要說的是什麼,而自然引起對他的同情。《詠懷詩》達到微(隱晦)而顯的最高境界,按其風格,純屬魏詩,所以漢魏舊音到嵇阮而告結束,西晉則向形式方面發展。
《文心雕龍》評西晉詩:「采縟於正始,力柔於建安,或析文以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這就是說,西晉詩人在用事、練句、對偶、音節方面追求形式上的美觀,不再象建安時詩那樣文質並茂。 自西漢末今古文經學發生斗爭,至東漢末,鄭玄混合今古文,今文失去統治地位而告一結束。魏晉時期,王肅(純古文)鄭玄兩學派發生斗爭,以新注行世(王弼注《周易》、何晏注《論語》、杜預注《左傳》),王肅學派失敗而告一結束。西漢以來博士所傳今文章句之學,和漢儒賈(逵)馬(融)等人的古文經學,都在晉懷帝永嘉之亂中歸於消滅。以前的兩次結束正為全部消滅作了必要的准備。原始儒學(秦以前)變為兩漢經學(今文古文兩派),兩漢經學變為魏晉經學,至此,經學本身也就無可再變,只等唐人替它作《正義》,保存漢魏各學派的一些殘余。
老子《道德經》本來也屬於唯物論方面,魏晉士人把它解釋為唯心論,結合莊子的詭辯論,創立玄學。玄學盛行,經學衰退到次等位置上去了。不過,玄學也不是宗教,而統治階級迫切需要的卻是宗教,玄學必然要繼經學而衰退。在經學玄學相繼衰退中,佛教逐步興盛起來,自魏晉起至隋唐止,經學在思想領域的統治地位,逐漸被佛教奪去,玄學和道教也奪得一部分,經學僅能保持傳統的崇高名義。古文經學只講訓詁名物,並無思想性,但唯物論傾向一般是存在著的。曹操禁內學(讖緯),晉武帝禁星氣讖緯之學。這種禁令多少受古文經學的影響,當然,主要的還是政治上原因。兩漢今文經師,一般是抱殘守缺,穿鑿附會的陋儒。古文經師比今文經師學問廣博得多,但仍不能解脫傳統的束縛。最顯著的是《易》學,古文經師拘泥於象數卜筮,支離瑣碎,可厭之處不比今文《易》學少些。王弼開始以玄理說《易》,推翻兩漢今古文《易》學,標志著經學從兩漢家法師法的束縛下解脫出來,思想活動比較自由一些了。魏晉經學以博採眾說,不守一家之法一師之說為特徵,就是思想比較自由一些的表現。 魏晉玄學雖然自稱學老子,但只強調「有生於無」,這樣,道生於無,不生於自然,也就是道先於自然而存在了。因而玄學屬於唯心論范疇,是變質的道家學說。王戎王衍是西晉玄學清談家的首領。二人立論以無為本,整個士族在無的影響下過著腐朽的生活。裴頠(音偉wěi)著《崇有論》,主張儒學禮法,反對虛無放盪,王衍等人群起攻擊,《崇有論》不起任何作用,但有無之辯卻反映了當時儒玄兩家思想的斗爭。顯然,儒家思想處在絕對的劣勢。
郭象是著名清談家,王衍稱他「語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絕」,想見他有很高的辯才。向秀曾注《莊子》,郭象據向秀注再加修訂,成為《莊子注》的定本。《莊子》書得郭象注,對玄學說來是一個大發展。《漢書·藝文志》道家有《列子》八篇。魏晉之際清談家從不談及《列子》,足見《列子》實已亡佚。東晉張湛注《列子》書中《周穆王篇》,敘述周穆王西遊事,與《穆天子傳》完全符合,造書顯然是在汲冢發掘以後。東晉士族經過喪亂逃竄的苦難,放盪的行為多少有些改變,《楊朱篇》所表現的極度腐朽思想,顯然是西晉士族思想的特產。西晉佛學開始發展,佛家說空無,清談家說虛無,旨趣相投,玄學自然要吸收佛學。《列子》書往往與佛經相參,也是造於西晉的一證。或疑《列子》是張湛所自作,按張湛《列子序》詳述得書來歷,似非虛妄,注中疑《列子》書載列子以後事,似不需要詐偽到自造又故意自疑。《列子》八篇當是西晉人偽造,因張湛作注而流傳。
東漢和魏初,傳佛教的都是胡僧,漢人拜佛無非是想求福禳災,並不重視它的教義。魏晉間東來胡僧更眾,洛陽佛寺多至十數,中國士族中也開始有人出家學佛,朱士行就是最早出家的一人(二六○年,魏甘露五年,出家,宗教活動則在西晉時)。朱士行到於闐國求梵書及胡本佛經,在外國二十餘年,歸國後譯出《放光般若經》,宣揚大乘教義。世居敦煌的月支人竺法護游學西域諸國,通三十六種語言,求得大量佛經,歸國後專心譯經,佛學大行於世。西晉時有不少漢胡人譯經,但法護譯經最多,聲名最大,為西晉佛教的代表人物。僧徒不僅以空無宗旨與清談家相呼應,而且還模仿清談家放盪生活。東晉孫綽《道賢論》,以佛教七道人比竹林七賢,陶潛《群輔錄》以沙門於法龍(即支孝龍)為八達之一,清談家取佛學來擴充自己的玄學,胡僧依附玄學來推行自己的宗教,老莊與佛教結合起來了。胡僧在漢魏時守戒律而被輕視為乞胡,至晉時依附玄學而上升為賢達,佛教的流傳因此前進了一步。當佛教開始盛行的時候,道佛二教的斗爭也開始萌芽。晉惠帝時,道士王浮與沙門帛遠爭邪正,王浮作《老子化胡經》,捏造故事,侮辱佛教,到南朝發展成一個大論爭,在北朝,甚至發生宗教沖突。
玄學崇尚老莊,是戰國道家學派的支流。它不是宗教,因為清談家一般是無神論者,《楊朱篇》表現得很清楚,阮瞻並以主張無鬼而著名。它吸取一些佛教思想,並不是信奉佛教,因為佛教戒律與士族生活有很大的距離。道教託名老子為教主,實是戰國陰陽五行學派和方士妖術的支流。它是思想貧乏的一種宗教,但與儒家學派卻有若干聯系。東晉和南北朝,表現儒佛道玄四家分離結合,斗爭調和諸現象,在思想發展史上是戰國諸子大爭鳴以後的又一次大爭鳴。如果說,戰國是原始的唯物論思想還占優勢的話,那末,魏晉南北朝卻是唯心論思想取得絕對優勢,並且為唐宋以來的唯心論建立起牢固的基礎。佛教的輸入,對唯心論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裴頠作《崇有論》、王浮造《老子化胡經》正是這一次大爭鳴的先聲。
儒佛道玄四家各在准備戰斗,久被廢棄的墨學也想乘機再起。隱士魯勝注《墨辯》,又作刑名兩篇,闡發《墨辯》的要旨。魯勝其他著述都在喪亂中遺失,只有《墨辯注》得保存,可是墨學所講的同異是非,不適合統治階級的需要,因之不象魯勝所希望的那樣有人來興微繼絕。 道家對中國科技史亦帶來貢獻,其外丹、內丹修煉包含多種科學。外丹包括了黃白,也就是煉金術。以爐鼎燒練鉛汞來提煉丹葯。丹葯有些有毒,但有些有功效。內丹則以人體為爐、人的精氣為材料、以神為運用來燒練成「聖胎」。它的修煉方法涵蓋養生學及氣功。
劉徽自幼學習《九章算術》,對數學有興趣。年長後劉徽著《重差》(後稱《海島算經》)、為《九章》作注,加入自己的心得,使其容易了解。《九章算術》代表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確立中國數學以計算為中心。
裴秀任地官,為地圖學家。他收集史料,研究地圖,完成《禹貢地域圖》;科學的描繪出當時山脈水文的分布及行政區劃。他總結前人繪圖方法,提出制圖六體的方法:分率(比例大小)、准望(物體方位)、道里(道路距離)、高下、方邪及迂真(此三項代表地形起伏所帶來的誤差)。

B. 鎻愰珮璁板繂鍔涳紝蹇閫熻儗鍙ゆ枃

鐩鎬俊寰堝氫漢鍦ㄧ湅銆婃渶寮哄ぇ鑴戙嬬殑鏃訛紝鐪嬪埌鍙頒笂璁板繂瓚呯兢銆佽繃鐩涓嶅繕鐨勯夋墜鏃訛紝鎬繪槸浣╂湇鐨勪簲浣撴姇鍦幫紝鍚屾椂鎬鐤戣嚜宸辯殑鈥滄櫤鍟嗕綑棰濃濄備絾鏄錛屽傛灉錛屾垜浠鑻ョ◢寰瀵瑰ぇ鑴戠殑璁板繂緋葷粺鏈夋墍浜嗚В錛屽氨浼氭儕鍙癸紝鍘熸潵鎷ユ湁鎯婁漢鐨勮板繂鍔涘苟涓嶆槸鍙鏈涜屼笉鍙鍙婏紝榪欏氨鏄璁板繂娉曢瓟鍔涖

璇村埌璁板繂娉曪紝瀹冨苟闈炲儚浜轟滑鎵浠ヤ負鐨勬槸鐜頒唬紺句細鐨勪駭鐗╋紝鐩稿弽瀹冨湪鍙や唬灝卞凡琛嶇敓鍑烘潵錛屽苟琚榪愮敤鍦ㄨ板繂鏃ュ父浜嬬墿涔嬩腑錛屼腑鍥界殑涓浜涙枃鍙插吀鏁呬箣涓錛屾垜浠涔熻兘瀵昏呭埌鈥滆板繂娉曗濊釜榪廣

鎴戜滑閮藉惉榪囥婂瓩瀛愬叺娉曘嬭繖鏈涔︼紝浣嗘槸鍦ㄥ巻鍙蹭笂錛岃繕鏈変竴閮ㄤ笌瀹冮綈鍚嶇殑鍏典功鈥斺斻婂瓱寰鋒柊涔︺嬶紝鑰屽氨鏄榪欐牱涓鏈鍐涗簨宸ㄤ綔錛屽嵈鍥犳浌鎿嶈浜烘垙寮勮屼粯涔嬬伀鐐銆

鏈変竴澶╋紝寮犳澗鍑轟嬌璁擱兘奼傝佹浌鎿嶏紝鏇規搷瑙佸紶鏉劇煯灝忥紝涓旂浉璨屼笐闄嬩究鏁呮剰鍐瘋惤錛屾浌鎿嶄負緹炶頸寮犳澗錛岃竟媧楄凍杈規帴瑙侊紝寮犳澗蹇冪敓涓嶆偊銆傛℃棩錛屾浌鎿嶅悜寮犳澗鈥滄樉鎽嗏濅粬鐨勫叺涔︼紝榪欐湰鍏典功渚挎槸銆婂瓱寰鋒柊涔︺嬶紝涓嶆枡寮犳澗鐪嬩簡涓閬嶏紝灞呯劧閫氱瘒璁頒綇浜嗐備負鎶ユ槰鏃ヤ箣灞堣頸錛屽紶鏉劇瑧鏇幫細姝や功鍚捐渶涓涓夊昂灝忕ヤ害鑳芥殫璇碉紝浣曚負鏂頒功錛熸や功鏄鎴樺浗鏃舵棤鍚嶆皬鎵浣滐紝鏇逛笧鐩哥洍涓哄繁鑳姐傗

寮犳澗鐨勮█璁烘児寰楁浌鎿嶇殑鎺屽簱涓葷翱鏉ㄤ慨鐣ユ劅涓嶆偊錛屼粬褰撶劧涓嶇浉淇″紶鏉炬墍璦錛屽彲寮犳澗鍗磋兏鏈夋垚絝癸紝鏇扳滃備笉淇℃垜璇曡典箣鈥濊屽悗錛屽紶鏉句粠澶磋嚦灝懼皢姝や功鍏ㄧ瘒鑳岃碉紝騫舵棤涓瀛楀樊閿欍傛潹淇澶ф儕錛屽皢姝や簨鍛婄煡鏇規搷錛屾浌鎿嶈や負鑷宸辯殑涔︽病鏈夋柊鎰忥紝閬傜儳涔嬨

浜嬪疄涓婏紝寮犳澗鍙鏄鐢ㄤ粬鎯婁漢鐨勮板繂鍔涜儗璇典笅浜嗭紝寮犳澗鍦ㄥ巻鍙蹭笂鐨勫湴浣嶅苟闈炰婦瓚寵交閲嶏紝寰堝氫漢瀵逛粬鐨勭啛鐭ヤ笌縐伴傛槸鍥犱負浠栫殑瓚呭己璁板繂鍔涳紝涔熸e洜浠栵紝鈥滆繃鐩涓嶅繕鈥濅粠鑰屾垚涓轟簡鏅烘収鍜屽崥瀛︾殑璞″緛銆

鈥滆秴寮鴻板繂鍔涒濆苟闈炴槸浠涔堢壒寮傚姛鑳斤紝鑰屾槸鍥犱負鏈変簺浜烘帉鎻′簡鐗規畩鐨勮板繂鎶宸у苟涓旂伒媧昏繍鐢ㄣ傚悓鏃訛紝鑻ユ兂鎷ユ湁榪欓」鑳藉姏錛屾帉鎻¤繖欏硅板繂鎶宸э紝涔熼渶瑕佲滃笀鐖墮嗚繘闂ㄢ濇墠鍙錛屼笘鐣岃板繂澶у笀寮犳澃錛屽皢浼氭槸浣犺秴寮鴻板繂涔嬮棬鐨勫紑鍚鑰呫

寮犳澃--涓栫晫璁板繂澶у笀錛屾渶寮哄ぇ鑴戦夋墜鏁欑粌銆佹濈淮瀵煎浘楂樼駭璁插笀銆佸疄鐢ㄥ︾戣板繂涓撳躲傛嫢鏈6騫寸殑綰誇笅鏁欒偛瀹炴垬緇忛獙錛屾瘡騫村湪鍏ㄥ浗100澶氬満宸″洖婕旇詫紝鍙楃泭浜虹兢杈懼埌100涓囦漢銆

浣滀負涓栫晫璁板繂澶у笀錛屽紶鏉拌佸笀鑳藉熷仛鍒幫細39縐掕板繂涓鍓涔卞簭鎵戝厠鐗屻5鍒嗛挓璁板繂320涓闅忔満鏁板瓧銆10鍒嗛挓鍑嗙『璁板繂涓綃囨枃絝犮1澶╄板繂1000涓鑻辮鍗曡瘝銆3澶╄板繂鏁存湰閬撳痙緇忓叏鏂囥

鎺ヤ笅鏉ワ紝鎴戜滑灝辨潵涓句緥璇存槑錛屼笘鐣岃板繂澶у笀寮犳澃鏄濡備綍榪愮敤璁板繂娉曪紝蹇閫熻板繂鍙ゆ枃銆婅渶閬撻毦銆嬨

姣斿傦細 鈥 鋩曚笡鍙婇奔鍑玔f煤]錛屽紑鍥戒綍鑼鐒訛紒鈥 榪欎竴鍙ワ紝鎴戜滑鍙浠ユ壘鍒頒竴涓鑷宸辯啛鎮夌殑鍦版柟錛屽彲浠ユ槸瀹墮噷鏈夎儗鏅鐨勫欏侊紝鐒跺悗鍐嶇敤鑷宸辯殑鎯寵薄鎯沖埌鍙︿竴涓鍦扮偣錛屽彲浠ユ槸涓涓婀栭潰錛屾箹闈涓婃誕鐫涓鏉¢奔錛岄奔鐨勮儗涓婅惤浜嗕竴鍙姘撮笩錛屾按楦熺殑鍢撮噷琛旂潃涓鍙緇胯壊鐨勮殨錛屾妸榪欎竴緋誨垪鐨勬兂璞′覆鑱旇搗鏉ャ傚彲浠ヨ交鏉劇殑璁板繂錛氣滆殨涓涘強楸煎嚝[f煤]鈥濊繖涓鍙ャ傜劧鍚庯紝鎴戜滑鍦ㄦ兂璞′竴闈㈡棗甯滐紝鎯寵薄鐫闈㈡棗甯滀唬琛ㄧ潃鈥滆儨鍒┾濓紝鑰屼笖榪樻槸涓闈㈠紑鍥界殑鏃楀笢錛屾渶鍚庝覆鑱旇搗鏉ョ粨鍚堣搗鏉ワ紝鍙浠ヨ頒綇鈥滃紑鍥戒綍鑼鐒訛紒鈥濊繖涓鍙ャ傚悓鏍風殑錛屽叏綃囨枃絝犻兘鍙浠ラ兘鍙浠ョ敤榪欑嶈板繂銆

閫氳繃浠ヤ笂鐨勪緥瀛愭垜浠鍙浠ョ湅鍑猴紝寮犺佸笀閲囩敤鐨勬槸鍦扮偣+鑱旀兂鐨勬柟娉曞幓璁拌繖綃囥婅渶閬撻毦銆嬶紝榪欎釜鏂規硶閲嶈佺殑涓鐐瑰氨鏄錛氶夋嫨鑷宸辯啛鎮夌殑鍦烘櫙錛佽繖鏍蜂竴鏉ワ紝褰撴垜浠鐪嬪埌閭d釜鍦烘櫙灝變細鑷鐒惰岀劧鐨勬兂鍒版枃絝犵殑鍐呭癸紝榪欎釜榪囩▼涔熸槸璁板繂娉曚腑鈥滆板繂瀹孌庫濆戦犵殑榪囩▼銆

璁板繂娉曞垎涓哄緢澶氱被鍒錛屽備笂鏂囨彁鍒扮殑鈥滆板繂瀹孌庫濓紝榪樻湁鎬濈淮瀵煎浘銆佺粯鍥捐板繂絳夛紝鎺屾彙榪欎簺鏂規硶錛屾垜浠鍙浠ュ揩閫熻板繂鍖呮嫭鏂囧瓧銆佹暟瀛椼佸崟璇嶇瓑涓嶅悓綾誨埆鐨勫唴瀹癸紝鎴愪負鈥滄渶寮哄ぇ鑴戔濓紒

C. 什麼是中國畫

國畫的簡介

鄭連群國畫
國畫(宣畫):即用顏料在宣紙、宣絹上的繪畫,是東方藝術的主要形式(薛宣林定性)。從美術史的角度講,民國前的都統稱為古畫。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代以來為區別於西方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它依照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趨向及因此而產生的藝術手法而創作。 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和審美情趣,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和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融化物我,創作意境,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由於書畫同源,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強調骨法用筆、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中華民族文化的中國畫是具有「詩、書、畫」等中華民族文化特徵,這是中中國畫的根本;其最高境界就是詩情畫意。編輯本段國畫的起源

國畫照片集錦(17張)中國畫起源古代,象形字,奠基礎;文與畫在當初,無歧異,本是一個意思。.我國夙有書畫同源之說,有人認為伏羲畫卦、倉頡造字,是為書畫之先河。文字與畫圖初無歧異之分。 陶器是新石器時代的產物,陶器分黑陶、白陶和彩陶。在新石器時代重要遺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畫有互相追逐的魚,跳躍的鹿。甘肅永靖出上的一件摹擬船形的陶壺,使我們如身處岸邊,情景歷歷;還有青海大通上孫家寨發現的舞蹈彩盆上,繪有三組五人攜手踏歌圖,表現出青春的活力。它是研究中國畫史的根源。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辛店和龍山諸文化遺址中,發現了我國最早的青銅器,它是器物,又是工藝美術品。常見的青銅器飾紋,有晏吞紋、雲雷紋、夔紋、龍紋、虎紋等,也有用人體作為裝飾的花紋。雙夔合成的容谷紋,尾部多上卷,極富美觀。
蹈紋彩陶盆
青銅器物上的裝飾畫,主題約可分為兩類,一是描寫貴族生活中的禮儀活動,如宴樂、射禮、表祭等:一是描寫水陸攻戰等。如趙固出土的《刻紋銅鑒》,集中表現了貴族生活的儀禮活動。另一類是描繪水陸攻戰的圖象,以山彪鎮出上的《水陸攻戰紋鑒》為代表。其他百花潭銅壺,故宮《宴樂銅壺》都有表現戰爭景象的圖畫。這些畫幅中,有水陸交戰、堅壁防守、雲梯攻地等情節。還有描繪水戰、陸戰的陣勢中,表現了沖鋒擊殺攻堅的細節。士兵有的執劍和戟,有的持戈和矛等,形象生動。這些藝術手法,給漢畫石刻、磚刻以很大的啟發和影響。編輯本段國畫的發展
國畫發展的基本歷史進程

侯子墓帛畫(西漢)
中國畫歷史悠久,遠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這之前又有原始岩畫和彩陶畫。這些早期繪畫奠定了後世中國畫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礎。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由穩定統一到分裂的急劇變化,域外文化的輸入與本土文化所產生的撞擊及融合,使這時的繪畫形成以宗教繪畫為主的局面,描繪本土歷史人物、取材文學作品亦佔一定比例,山水畫、花鳥畫亦在此時萌芽,同時對繪畫自覺地進行理論上的把握,並提出品評標准。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繪畫也隨之呈現出全面繁榮的局面。山水畫、花鳥畫已發展成熟 ,宗教畫達到了頂峰,並出現了世俗化傾向;人物畫以表現貴族生活為主,並出現了具有時代特徵的人物造型。五代兩宋又進一步成熟和更加繁榮,人物畫已轉入描繪世俗生活,宗教畫漸趨衰退,山水畫、花鳥畫躍居畫壇主流。而文人畫的出現及其在後世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畫的創作觀念和表現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得到突出發展,文人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但其末流則走向因襲模仿 ,距離時代和生活愈去愈遠。中國畫自19世紀末以後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術的表現形式與藝術觀念以及繼承民族繪畫傳統的文化環境中出現了流派紛呈、名家輩出、不斷改革創新的局面。 19世紀以後,在政治、經濟(特別是商業、文化發達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廣州等中心城市,匯聚了一大批畫家,即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畫家群,如任頤、虛谷、吳昌碩、黃賓虹、劉海粟、潘天壽、朱屺瞻、張大千、傅抱石、錢松喦、陸儼少等人;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畫家群,如齊白石、陳師曾、金城、陳半丁、王雪濤、李苦禪、蔣兆和、李可染等;以廣州為中心的嶺南畫家群,如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何香凝、趙少昂、關山月、黃君璧等人。隨著形勢的變化和時代的更迭,上述地區的畫家亦有流動,如抗日戰爭時許多畫家來到西南地區,1949年後又有許多畫家如張大千、黃君璧、趙少昂等人移居國外和港台地區。今全國大多數省市成立了畫院,在3個中心之外,又出現了許多新的中心 ,畫家隊伍空前擴大。 在現代中國畫家中,許多畫家繼承並堅持傳統繪畫的基本模式,他們或以模仿、傳承前代畫家技巧、風范為原則,或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力圖變革,在保存、發展傳統的同時,形成自己的風格。前者有金城、顧麟士等人,後者以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等人為代表。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隨著西方美術的大量引入和反封建斗爭的深入,改革中國畫成為新的時代潮流。以留學日本、歐美的高劍父、高奇峰、劉海粟、徐悲鴻、林風眠等人為代表,倡導將西方美術的寫實及近代西方美術的創作觀念與傳統的中國畫像融合,走出了一條改革、創新中國畫的新路子,使傳統的中國畫煥發了新的生機。其中高劍父、高奇峰等嶺南畫派畫家,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將日本畫法與傳統的撞水、撞粉法和沒骨法相糅合,創造出了一種雄勁奔放、具有時代感的新風格。徐悲鴻將西方繪畫的寫實手法融入傳統的筆墨之中,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性。林風眠則調和中西,並汲取民間美術的質朴與剛健,形成了自己意境深邃,形式新穎的獨特風格。另外,陳之佛將中外裝飾藝術中的色彩融入工筆花鳥畫的創作,張大千借鑒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某些手法,創出潑彩畫法;李可染受西方畫寫生的啟發,直接對景寫生對景創作;1989年薛宣林《中國畫觀念更新與技法新探》提出中國畫造型六要素-薛氏六法。「非筆墨」。吳冠中用中國畫的工具材料和西方現代藝術的形式、觀念等表現中國畫傳統的詩情與境界等等,均取得了重要成就。 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畫由過去士大夫和貴族娛樂自賞的貴族藝術轉向為「民眾的藝術」,由過去的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頭。使中國畫在題材內容上產生了深刻的變化。畫家們將視角投向社會現實,創作了一大批具有時代特徵的優秀作品。

熱點內容
法學院的課程 發布:2025-07-26 09:27:08 瀏覽:858
作為證人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7-26 09:26:34 瀏覽:158
沉迷法學 發布:2025-07-26 09:08:00 瀏覽:265
1999年義務兵安置條例 發布:2025-07-26 09:02:55 瀏覽:500
新婚姻法二十四條補充 發布:2025-07-26 09:02:53 瀏覽:88
刑事證據法學陳瑞華 發布:2025-07-26 09:02:16 瀏覽:428
為備道德 發布:2025-07-26 09:01:24 瀏覽:680
雲南警官學院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 發布:2025-07-26 09:00:34 瀏覽:992
卡迪夫海商法 發布:2025-07-26 08:59:59 瀏覽:30
漳平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26 08:58:17 瀏覽: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