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研究名家

道德經研究名家

發布時間: 2021-01-18 15:40:30

① 歷代道家學說名家及其作品有哪些

老子(傳說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陽,漢族,楚國苦縣(今河南周口鹿邑縣)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傳他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鬍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東周國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任守藏史(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他博學多才,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並在函谷關(位於今河南靈寶)前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又名《老子》),最後不知所終。《道德經》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老子哲學與古希臘哲學一起構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老子的思想被莊子所傳承,並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思想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內核。道教出現後,老子被尊為「太上老君」;從《列仙傳》開始,老子就被尊為神仙。從漢代起,歷代帝王就開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道德經》的國外版本有一千多種,是被翻譯語言最多的中國書籍。
老子的思想主張是"無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樣貌:據太平廣記所記載:老子黃白色,美眉,廣顙長耳,大目疏齒,方口厚唇;額有三五達理,日角月懸;鼻純骨雙柱,耳有三漏門;足蹈二五,手把十文。(老子皮色黃白,眉毛很美,額頭寬闊耳朵很長,眼睛很大,牙齒稀疏,四方大口嘴唇很厚。他的額頭有十五道皺紋,額角兩端似有日月的形狀。他鼻子很端正,有兩根鼻骨,耳朵上有三個耳孔。他一步可跨一丈,雙手上有十道貴人的紋路。)
《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深刻影響,其內容主要見《老子》這本書。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說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萊子。《老子》一書是否為老子所作,歷來有爭論。
編輯本段二、老子著作
老子在函谷關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書,又名《道德經》。《道德經》、《易經》和《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經》分為上下兩冊,上下共五千字。
《道德經》是後來的稱謂,最初老子書稱為《老子》而無《道德經》之名。其成書年代過去多有爭論,至今仍無法確定,不過根據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簡「老子」年代推算,成書年代至少在戰國中前期。
《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此外,書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深刻影響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漢族。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戰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省蒙城縣,又說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民權縣境內)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有封」(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又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因此他否定知識,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質區別,極力否定現實,幻想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倒向了相對主義和宿命論。
莊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強,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採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後學者著有《莊子》(被道教奉為《南華經》),道家經典之一。《漢書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一般定為莊子著;外篇雜篇可能摻雜有他的門人和後來道家的作品。
《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等,《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後世傳誦。

② 研究老子的名家有哪些

我古代偉哲家思想家抄道家派創始世界文化名(前600 —前470)(西周末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卯誕)姓李名耳字摐楚苦縣(今安徽渦陽說河南鹿邑厲鄉曲仁)漢族我古代偉哲家思想家道家派創始世界文化名名聃相傳白眉毛白鬍所稱;春秋期曾周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任藏室史(相於家圖書館館)博才孔周遊列曾洛邑向問禮晚乘青牛西函谷關(位於今河南靈寶)寫五千言《道德經》(名《》)知所終《道德經》含豐富辯證思想哲與古希臘哲起構類哲兩源其深邃哲思想尊哲父思想庄所傳承並與儒家佛家思想起構傳統思想文化內核道教現尊太君;《列仙傳》始尊神仙漢代起歷代帝王始河南鹿邑祭拜《道德經》外版本千種翻譯語言書

③ 海峽兩岸講授《道德經》最權威的名家

現代來的沒有,明代的我倒是千辛自萬苦找到一個,就是明代憨山大師註解的道德經,用了整整15年的時間,不像現代人以賺錢為目的而出書,幾個月就截稿,用憨山大師的一句話說就是:「皆人人之老莊,非老莊之老莊。」就是不是現代文,讀起來有些費事,尤其是前言部分難看懂,正文部分相對白話一點,這是我看到的離現代最近的一本比較好的《道德經》註解了。

④ 有沒有學術上的《道德經》註解,名家的,深層次、詳細的解讀。

給你推薦幾個經典註解:1、台灣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2、任繼愈《老子繹讀》回;3、高答亨《老子注譯》。這幾位都是大師級別,學老子者不可不讀。如果是初學者入門,首選南懷瑾《老子他說》。至於你說的市面上那些原文+譯文+小故事之類的老子書,是沿用了成功學的套路,七拼八湊而成,沒有解讀者自己的原創性見解。這種書,可以說,百分百都是垃圾,純粹騙錢的書,讀了完全是浪費時間。讀這種書,還不如直接去讀老子原文。

⑤ 國內研究《道德經》的名家有哪些

王弼、河上公,這個是最出名的版本。
唐朝傅奕。
宋朝范應元。
清末魏源。

⑥ 誰能告訴我信奉道教都有哪些名家名人,道教的宗旨是什麼,誰是道教創始人,最經典的著作是什麼

您好 慈悲 福生無量天尊 信奉道教的名人名家有 黃帝為始祖 老子為道祖 供張道陵 葛洪 王重陽 張三豐 丘處機 許旌陽 呂洞賓等等, 以上是道教信奉的名家名人 道教的宗旨是 遵循太上道祖 清靜無為之旨 純正信仰 闡揚道範 開化人天 慈悲為本 方便為門 澄心定義 抱元守一 存神固氣為真功 濟貧拔苦 先人後己 與物無私為真行 本師教主 不二法門 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奉老子為道祖太上老君,道是宇宙萬化之本源,宇宙萬物皆由道化生。《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教的創始人是 張道陵:東漢人。他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實際創立者,東漢沛國豐人(今江豐縣)是中國道教史上著名的張天師。 道教最經典的著作是 道教經典名目眾多 最經典的是 老子寫的《道德經》為最高經典,回答完畢 正一派玄門弟子師至誠敬上

⑦ 百姓怎樣解讀《道德經》。名家講座和書籍都可以推薦一下!

《道德經》和文言抄文沒襲有任何關系。
也沒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名家,要是有都成仙了。
就文字層面來說,可讀性很強,朗朗上口。
《道德經》5000來字,建議樓主有空看看,不用太執著於如何看,平時關注一下就可以啦。
過於執著然後反彈容易產生倦態反而會遠離你當初的目標,況且容易暴殄天物。
因為太執著的讀《道德經》反而會誤導你對他的理解。
《道德經》:「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注意最後那句「不笑不足以為道」這句話的含義。

⑧ 跪求國學名家陳沛亮的簡介

陳沛亮個人簡介:清華大學總裁班 特聘專家北京大學國學營 特聘專家《老子心經》、《易道智慧》作者《中華孝文化》、《名師論道》主講嘉賓易道學體系創始人易道營銷管理學專家現任北京天下伐謀管理咨詢公司高級合夥人、國學研究院主任道德經普及工程 主任 陳沛亮老師自幼道緣深厚,承蒙多位明師隱士指點修習奇門六壬等易術。後深感傳統根文化普及之重要性,遂全力為道德經、易經的普及工作奔走呼號,並致力於教育公益慈善事業,多年來全國各地演講超600場。陳沛亮老師是首個在學術上深度破譯易經和道德經玄妙關系的專家。把易經的64卦和道德經的81章進行了深入地解析配比,發現易經,道德經有著邏輯上,內容上驚人而完美地對應關系!他首倡無易莫談道,離道不言易。指出易經和道德經要互參學習,齊頭並進才是最佳,最高效的學習方式!並且對道德經進行了重新的校訂和梳理。把道德經提煉出八十一心。倡導從「心」的角度去理解運用道德經。用易理把道德經和生活中方方面面緊密結合! 陳沛亮老師以其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戰經驗,把玄奧的易道智慧,用通俗易懂,風趣幽默地演講風格介紹傳播給各個年齡文化層次的學員,以其朴實,實用,高效的特點受到大家一致的好評。力求讓高妙的易道智慧真正讓學員一聽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靈,讓傳統文化在修身養性,家庭事業,商海搏擊等各個方面落地生根,發揮真正的實用,妙用!陳沛亮老師培訓過微軟,聯想,IBM, 中國移動,聯通,中國人壽,中國平安等上百家著名企業和政府部門。並在清華北大等知名高校授課講學。主講課程:《心靈雞湯——國學與管理者心性修煉》《易道智慧——國學與企業管理智慧》《易經智慧》《易道營銷管理學》《易道人生經營學》《易道實戰營銷》《易道養生學》《鬼谷口才》《國學潛能開發》等等。講課特色:風趣幽默,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豐富的實戰經驗結合濃厚國學底蘊,讓學員從實戰案例中品味大道。取法《易經》、《道德經》、《鬼穀子》等,傾囊傳授獨家實戰技術外,更提倡以道御術,大道至簡。使學員不光提高口才、經營管理、營銷管理能力,團隊意識,更是從素養、氣質等全方位整體提升!

希望採納

⑨ 之容,惟道是從」是我國古代哪位名家之言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出自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白話譯文:

大德的形態,是由道所決定的。「道」這個東西,沒有清楚的固定實體。它是那樣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卻有形象。它是那樣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卻有實物。它是那樣的深遠暗昧啊,其中卻有精質;這精質是最真實的,這精質是可以信驗的。

從當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遠不能廢除,依據它,才能觀察萬物的初始。我怎麼才能知道萬事萬物開始的情況呢?是從「道」認識的。

出處:出自春秋戰國時期老子的《道德經》。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9)道德經研究名家擴展閱讀:

原文注釋:

1、孔:甚,大。

2、德:「道」的顯現和作用為「德」。

3、容:容貌、形態。

4、恍惚:彷彿、不清楚。

5、象:形象、具象。

6、窈兮冥兮:窈,深遠,微不可見。冥,暗昧,深不可測。

7、精:最微小的原質,極細微的物質性的實體。微小中之最微小。

8、甚真:是很真實的。

9、信:信實、信驗,真實可信。

10、自今及古:一本作「自古及今」。

11、眾甫:甫與父通,引伸為始。

12、以此:此指道。

熱點內容
行政法產生需要什麼條件 發布:2025-05-22 06:36:35 瀏覽:557
個人承諾函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2 06:36:01 瀏覽:613
人民法院網裁判文書 發布:2025-05-22 06:35:52 瀏覽:375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四集迷你劇貸價 發布:2025-05-22 06:35:51 瀏覽:569
物流找車有沒有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2 06:32:14 瀏覽:668
合法不道德 發布:2025-05-22 06:26:23 瀏覽:942
2018最新經濟法基礎教材 發布:2025-05-22 06:26:21 瀏覽:16
電大本科法學論文選題 發布:2025-05-22 06:25:49 瀏覽:867
法學系b站 發布:2025-05-22 06:25:07 瀏覽:543
公司債券的發行經濟法 發布:2025-05-22 06:21:24 瀏覽: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