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對立法權

對立法權

發布時間: 2021-01-20 19:40:23

❶ 根據我國立法法規定,哪些地級市享有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

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會第三次會議決定對《立法法》作出修改:地方立法權擴至所有設區的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十二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請批準的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綜合考慮本省、自治區所轄的設區的市的人口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依照本條第二款規定行使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職權。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依照前款規定確定。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已經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涉及本條第二款規定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

❷ 「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這個說法對嗎理由是什麼

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此闡述對的)。

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八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常務委員會(簡稱常委會),是一種常設機構。常務委員會由多名常務委員或委員組成,常務委員或委員通過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在資本主義國家,作為立法機關的議會還享有提出法案的權力。在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依法行使立法權。

立法權:

立法權就是制定、修改和廢止法律的權力,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制定和修改憲法的權力;第二類中制定和修改普通法律的權力。一方面,立法機關自己制定法律,另一方面,立法機關授權行政機關制定法規、條例、決議和命令等,它們都具有法律規范的性質。在資本主義國家,作為立法機關的議會還享有提出法案的權力。這里的法是指狹義的法,不包括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中國只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才有國家立法權,也只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才是國家立法機關。

❸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性質是什麼它對國家的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的歸屬做了怎樣的規定

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的xian%fa!對你上述的三個權利規定之外,還把行政權中的考試權和監察權剝離出來,做成五權憲%*政!法律@教育網

❹ 現行憲法對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權是如何規定的

  • 《憲法》說得比較籠統,《立法法》才是規定立法權的專門法律。我都給你摘錄一些吧,法律條文有點多,如果你不願看,可以就某一具體事項問我。


  • 《憲法》

第六十七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解釋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

(二)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三)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四)解釋法律;


  • 《立法法》

第七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八條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徵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十)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一)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第九條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第十一條授權立法事項,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及時制定法律。法律制定後,相應立法事項的授權終止。


第十三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改革發展的需要,決定就行政管理等領域的特定事項授權在一定期限內在部分地方暫時調整或者暫時停止適用法律的部分規定。


第二十六條委員長會議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案,由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

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報告,再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如果委員長會議認為法律案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可以建議提案人修改完善後再向常務委員會提出。


第二十七條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十人以上聯名,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不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應當向常務委員會會議報告或者向提案人說明。

專門委員會審議的時候,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二十八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除特殊情況外,應當在會議舉行的七日前將法律草案發給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

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法律案時,應當邀請有關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列席會議。


第二十九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一般應當經三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後再交付表決。

常務委員會會議第一次審議法律案,在全體會議上聽取提案人的說明,由分組會議進行初步審議。

常務委員會會議第二次審議法律案,在全體會議上聽取法律委員會關於法律草案修改情況和主要問題的匯報,由分組會議進一步審議。

常務委員會會議第三次審議法律案,在全體會議上聽取法律委員會關於法律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由分組會議對法律草案修改稿進行審議。

常務委員會審議法律案時,根據需要,可以召開聯組會議或者全體會議,對法律草案中的主要問題進行討論。


第三十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各方面意見比較一致的,可以經兩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後交付表決;調整事項較為單一或者部分修改的法律案,各方面的意見比較一致的,也可以經一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即交付表決。


第三十一條常務委員會分組會議審議法律案時,提案人應當派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

常務委員會分組會議審議法律案時,根據小組的要求,有關機關、組織應當派人介紹情況。


第三十二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議,提出審議意見,印發常務委員會會議。

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法律案時,可以邀請其他專門委員會的成員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三十三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見,對法律案進行統一審議,提出修改情況的匯報或者審議結果報告和法律草案修改稿,對重要的不同意見應當在匯報或者審議結果報告中予以說明。對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沒有採納的,應當向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反饋。

法律委員會審議法律案時,應當邀請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成員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三十四條專門委員會審議法律案時,應當召開全體會議審議,根據需要,可以要求有關機關、組織派有關負責人說明情況。


第三十五條專門委員會之間對法律草案的重要問題意見不一致時,應當向委員長會議報告。


第三十六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法律委員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法律案有關問題專業性較強,需要進行可行性評價的,應當召開論證會,聽取有關專家、部門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等方面的意見。論證情況應當向常務委員會報告。

法律案有關問題存在重大意見分歧或者涉及利益關系重大調整,需要進行聽證的,應當召開聽證會,聽取有關基層和群體代表、部門、人民團體、專家、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社會有關方面的意見。聽證情況應當向常務委員會報告。

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將法律草案發送相關領域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及有關部門、組織和專家徵求意見。


第三十七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應當在常務委員會會議後將法律草案及其起草、修改的說明等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但是經委員長會議決定不公布的除外。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的時間一般不少於三十日。徵求意見的情況應當向社會通報。


第三十八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收集整理分組審議的意見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見以及其他有關資料,分送法律委員會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並根據需要,印發常務委員會會議。


第三十九條擬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的法律案,在法律委員會提出審議結果報告前,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可以對法律草案中主要制度規范的可行性、法律出台時機、法律實施的社會效果和可能出現的問題等進行評估。評估情況由法律委員會在審議結果報告中予以說明。


第四十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在交付表決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應當說明理由,經委員長會議同意,並向常務委員會報告,對該法律案的審議即行終止。


第四十一條法律草案修改稿經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表決稿,由委員長會議提請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

法律草案表決稿交付常務委員會會議表決前,委員長會議根據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情況,可以決定將個別意見分歧較大的重要條款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單獨表決。

單獨表決的條款經常務委員會會議表決後,委員長會議根據單獨表決的情況,可以決定將法律草案表決稿交付表決,也可以決定暫不付表決,交法律委員會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一步審議。


第四十二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法律案,因各方面對制定該法律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重大問題存在較大意見分歧擱置審議滿兩年的,或者因暫不付表決經過兩年沒有再次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審議的,由委員長會議向常務委員會報告,該法律案終止審議。


第四十三條對多部法律中涉及同類事項的個別條款進行修改,一並提出法律案的,經委員長會議決定,可以合並表決,也可以分別表決。


第四十四條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第四節 法律解釋

第四十五條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法律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

(一)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

(二)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


第四十六條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解釋要求。


第四十七條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研究擬訂法律解釋草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


第四十八條法律解釋草案經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由法律委員會根據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進行審議、修改,提出法律解釋草案表決稿。


第四十九條法律解釋草案表決稿由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由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五十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❺ 地方政府對哪些方面具有立法權

我國的立法抄權歸屬於全國人襲大和其常務委員會,國務院有權制定行政法規,正部級單位有權指定部門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有權制定地方性規章。

憲法第99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通過和發布決議,審查和決定地方的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公共事業建設的計劃」
第100條「省、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和它們的常務委員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向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107條「地方各級人民按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發布決定和命令」

❻ 我國立法機關是

我國立法機關,按不同層級的法律法規,有不同的立法權的機關。

一、法律,則是由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二、行政法規,則是由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三、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則是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由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二章法律

第一節立法許可權

第七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八條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徵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十)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一)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第九條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第十條授權決定應當明確授權的目的、事項、范圍、期限以及被授權機關實施授權決定應當遵循的原則等。

授權的期限不得超過五年,但是授權決定另有規定的除外。

被授權機關應當在授權期限屆滿的六個月以前,向授權機關報告授權決定實施的情況,並提出是否需要制定有關法律的意見;需要繼續授權的,可以提出相關意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決定。

第十一條授權立法事項,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及時制定法律。法律制定後,相應立法事項的授權終止。

第十二條被授權機關應當嚴格按照授權決定行使被授予的權力。

被授權機關不得將被授予的權力轉授給其他機關。

第十三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改革發展的需要,決定就行政管理等領域的特定事項授權在一定期限內在部分地方暫時調整或者暫時停止適用法律的部分規定。

……

❼ 凡是有立法權的機關都是立法機關.___(判斷對錯)

《立法法》第七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版家立法權.只有全權國人大才有立法權,只有全國人大才是立法機關,有立法權的機關不一定是立法機關,如我國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是唯一的立法機關,而國務院及其部委都是行政機關,而不是立法機關,但它們都在一定范圍內有權制定法律規范.所以凡是有立法權的機關都是立法機關,是錯誤的觀點.
故答案為:錯誤.

❽ 在我國中國共產黨具有立法權但沒有司法權。這話對嗎

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

❾ "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最高立法權的說法"對嗎,選擇題可以入選嗎

這是完全錯誤來的。首先,人大常委自會是全國人大的日常事務機關,它不能凌駕於全國人大之上而制訂與頒布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 ,經常行使最高國家權力的常設機關。具有兩個顯著特徵:擁有相當大的權力。根據憲法的規定,行使立法權,決定國家的重要問題,任免和決定國家機關領導人員,監督國家機關工作,並行使全國人大授予它的其他職權。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結合起來行使國家元首的職權。但同時必須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並接受它的監督。它不具有超越全國人大的權力。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由全國人大選舉產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由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組成委員長會議,負責處理日常重要工作。委員長主持全面工作,每2個月召開一次常務委員會會議 。常務委員會設辦公廳,在秘書長領導下工作,下設若干機構,處理日常事務。

❿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地方各級人大行使地方立法權這句話對嗎

不對
「立法權」只能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職權,而不能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職權。

熱點內容
省內條例 發布:2024-05-08 05:00:26 瀏覽:952
公司法定代表人行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05-08 04:40:35 瀏覽:814
美國最高法院有票 發布:2024-05-08 04:33:45 瀏覽:278
民法典與人們的生活 發布:2024-05-08 03:21:31 瀏覽:420
有哪些地方規章舉例 發布:2024-05-08 01:32:18 瀏覽:452
法院消費十大 發布:2024-05-08 01:30:42 瀏覽:706
王超法院 發布:2024-05-07 18:04:29 瀏覽:416
廣州司法職業 發布:2024-05-07 17:47:17 瀏覽:860
法治進行著 發布:2024-05-07 15:18:19 瀏覽:228
2019年4月合同法自考00230答案 發布:2024-05-07 14:48:51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