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基礎張虹知識點
❶ 勞動競賽是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同時也要依靠行政命令對嗎
勞動競賽又稱「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社會主義勞動者之間為完成和超額完成國民經濟,推動社會經濟的進步而開展的競賽活動。是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產物,也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表現。原則是:通過比先進,學先進,趕先進,幫後進,超先進活動,使先進者和後進者相互學習,相互幫助,以求得共同提高;使先進生產水平變成社會生產水平。形式為:同工種或不同工種之間的競賽、同一地區或者不同地區的廠際之間的競賽、以及個人之間、班組之間、車間之間、科室之間開展的競賽。內容涉及勞動生產的各個方面。
①加強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教育,提高廣大勞動者的思想政治覺悟。大力表彰先進人物、先進集體的模範事跡,為群眾樹立學習的好榜樣。②從實際的需要和可能出發,確定恰當的競賽形式和內容,不斷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提高競賽的水平。③堅持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使勞動者從物質利益上關心自己的勞動成果。④加強競賽的組織領導。勞動競賽的任務要切實落實到企業,由企業行政、工會、共青團分工負責,並做好評比獎勵工作。
凡是共同勞動,都存在著競賽的可能性。馬克思說:「單是社會接觸就會引起競爭心和特有的精力振奮,從而提高每個人的個人工作效率」
但是,競賽能否成為現實,則取決於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在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制度下,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其原則是損人利己,弱肉強食;其結果是一些人的失敗和破產,另一些人的勝利和發財。勞動群眾由於遭受資本家沉重的剝削,他們的勞動積極性受到極大的壓抑,不可能開展真正的勞動競賽。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確立了生產資料公有制,發展社會生產的目的是滿足勞動者不斷增長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由於勞動者是國家和企業的主人,是為自己的社會、為自己勞動,他們就能夠以主人翁的態度為國家和集體多做貢獻。由於勞動者的利益相同,目標一致,勞動者之間的關系是互助合作關系,他們就能夠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這些條件的存在是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得以開展和不斷高漲的根本原因。各社會主義國家根據本國具體情況,展開了各種不同形式的勞動競賽。
❷ 湖大的經濟類研究生難度怎麼樣怎樣准備湖大金融類研究生考試專業課程
2009金融學院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學科方向信息:
學科專業代碼、名稱
及研究方向招生
人數考試科目代碼及名稱備注018金融學院100 020200應用經濟學
01 金融學(含保險學)*100①101政治理論(含法律碩士)
②201英語(含法律碩士)
③303數學三
④829金融學聯考(含經濟學原理和金融學原理兩部分)
復試專業課
F072微觀經濟學與計量經濟學、F073保險學與風險管理、F074保險學與壽險精算數學任選一特別歡迎數學、物理學、計算機等理學類考生報考專業科目參考書目:科目代碼科目名稱主要參考書目829金融學聯考(含經濟學原理和金融學原理兩部分)《2009年全國金融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聯考(金融學基礎)考試大綱》金融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聯考指導小組,上海人民出版社F072微觀經濟學與計量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簡明教程》,尹伯成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計量經濟學》,李子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F073保險學與風險管理《保險學教程》,張虹等主編,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風險管理》(第二版),許謹良主編,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F074保險學與壽險精算數學保險學教程》,張虹等主編,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壽險精算數學》,盧仿先等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學院聯系方式:金融學院:0731-8684805
❸ 請問:2013年,河北省專接本考試,專業課考試用參考教材目錄在哪查詢
考試教材目錄是在2013年招生簡章發布的時候才有,和各學校的招生人數一起發布,現在還沒有。你可以參考往年的教材目錄,一般不會有太大的變動。
❹ 張虹 王瑾的資料
.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圖)
筆 名: 小羊、俏陽
性 別: 女
出生年月: 1955
民 族: 漢族
湖北紅安人。民進成員。1978年畢業於漢中師范學院中文系,1990年又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作家班。歷任漢中師范學院中文系助教,陝西安康市文研室副研究館員,《安康文學》雜志主編,安康市作家協會主席,陝西省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回歸青草地》、《白雲蒼狗》、《歌唱的魚》,小說集《黑匣子風景》、《魂斷青羊嶺》,詩集《紅,我的顏色》等。曾獲第四屆特區文學獎、首屆吉元文學獎。中短篇小說多次被轉載,有詩集翻譯到日本。
❺ 盈餘管理的相關圖書
《論公司盈餘管理》
作者:孫紅梅 來源:山東商業會計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資本市場的日益發展,西方許多國家曾出現過的盈餘管理問題,不可避免的也出現在我國。盈餘管理就是企業管理當局在遵循會計准則的基礎上,通過對企業對外報告的會計收益信息進行控制或調整,以達到主體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其終極目的在於獲取私人利益,具體目的為籌資、避稅、獲取政治資本以及規避債務契約約束等。盈餘管理有諸多表現形式,可以通過完善會計規范、加強審計監控和加大監管力度等進行防範。本文除分析了盈餘管理的涵義外,還討論了盈餘管理的特徵、存在原因、方法及影響,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盈餘管理的治理對策。
關鍵詞:盈餘管理;基本特徵;治理對策 在會計學界存在著不同的盈餘管理定義,按照美國會計學家凱瑟琳·雪普的定義,盈餘管理實際上就是旨在有目的地控制對外財務報告過程,以獲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而另一美國會計學家斯考特認為盈餘管理是「在GAPP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對會計政策的選擇使經營者自身利益或企業市場價值達到最大化的行為」。隨著人們對盈餘管理認識和研究的深入,盈餘管理有了更加全面和准確的概念,根據研究分析,我們認為:盈餘管理發生在管理當局運用職業判斷編制財務報告和通過規劃交易以變更財務報告時,旨在誤導那些以公司的經濟業績為基礎的利益關系人的決策或者影響那些以會計報告數字為基礎的契約的後果。這個定義的幾方面值得討論。第一,管理當局在編制才財務報告時實施職業判斷的方式多種多樣。例如,為了對大量的未來經濟事項,諸如長期資產的預期壽命和殘值、遞延稅款、壞賬損失和資產減值進行估計,都需要職業判斷。為了報告同一經濟業務, 管理當局也必須在被允許的會計方法之間(諸如直線折舊法和加速折舊法,存貨成本計價的後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和加權平均法)作出選擇。管理當局必須在確認期間費用或遞延支出(諸如研究與開發費用、廣告費和維修費用)之間進行選擇。最後,他們必須決定如何規劃公司交易,例如,可通過規劃公司合並使之符合權益入股法或收買法,通過規劃租賃契約將租賃負債在表內列示或表外披露,通過規劃股權投資以避免或編制合並報表。
需要指出的第二點是,定義認為盈餘管理的目標是誤導那些以公司的經濟業績為基礎的利益關系人。如果管理當局認為利益關系人無法發現其盈餘管理行為時,則會發生盈餘管理。如果管理當局掌握了外部利益關系人根本無法掌握的信息,以致盈餘管理不可能被外界所識破,因而會發生盈餘管理。再者,利益關系人可能會預期(並容忍)一定程度的盈餘管理。 對盈餘管理基本特徵的研究有助於把握盈餘管理研究的內容和框架。根據以上定義,結合理論界對該問題的探討,盈餘管理的基本特徵包括:
1.從一個足夠長的時段(最長也就是企業的整個生命期)來看,盈餘管理並不增加或減少企業實際的盈利,但會改變企業實際盈利在不同的會計期間的反映和分布。換句話說,盈餘管理影響的是會計數據尤其是會計中的報告盈利,而不是企業的實際盈利。會計方法的選擇、會計方法的運用和會計估計的變動、會計方法的運用時點、交易事項發生時點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餘管理手段。
2.盈餘管理的主體是企業管理當局。從現有的研究文獻不難發現,在盈餘管理的每一幕「戲劇」中唱主角的無非是公司的經理、部門經理和董事會。無論是會計方法的選擇、會計方法的運用和會計估計的變動、會計方法的運用時點,還是交易事項發生時點的控制,最終的決定權都在他們手中。當然會計人員也加入其中,但應看作是配角。在這里,可以明確企業管理當局對盈餘管理應當承擔的責任。
3.盈餘管理的客體主要是公認會計原則、會計方法和會計估計等。此外,時間特別是時點的選擇也是盈餘管理的對象之一。在研究盈餘管理時,我們必須同時具有時間和空間的觀念。公認會計原則、會計方法和會計估計等屬於盈餘管理的空間因素;會計方法的運用時點和交易事項發生時點的控制則可看作是盈餘管理的時間因素。需要加以說明的是,盈餘管理是在GAAP允許的范圍內綜合運用會計和非會計手段來實現對會計收益的控制和調整,因此盈餘管理的最終對象還是會計數據本身。人們所說的盈餘管理,最終也就是在會計數據上作文章。
4.盈餘管理的受益者是企業管理者,有時也照顧某些股東的利益,但受害者通常是政府,如少交稅款或拖延稅款的繳納。收益者的利益表現形式也十分復雜,有的是直接的經濟利益如經理人員分紅的增加,有的是間接的利益如職位晉升、股價飆升。有的是立竿見影的,有的則要潛伏很長的時期。 盈餘管理行為雖然是在公認會計准則的范圍內,但是在多數人的心目中,盈餘管理行為是一種不符合道德標準的行為,它畢竟降低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而且股東在與經理人員訂立契約時,已經估計到了經理人員會進行盈餘管理,那麼為什麼股東還會允許其存在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其他契約的推動
在構成企業的契約關系中,企業與債權人之間簽定的契約稱為債務契約。在訂立債務契約時,債權人為了保護自身利益,防止企業經理層採取損害其利益的行為,如增加舉債的規模,將借款用於風險較高的項目,發放大量現金股利等,往往會在契約中訂立一些保護性的限制條款時,對一些重要的財務比率進行限定。企業為了獲得債權人的貸款,在其財務報告數字違反或將要違反契約規定的限制性條款時,便會通過盈餘管理來降低違約風險。這時,企業經理層的努力與股東的目標是相一致的,而且經理層具有信息優勢,能夠更好地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因此,對於股東來說,需要經理層為實現目標而努力。
2.盈餘管理的正面作用
會計信息的披露是企業經理人員向外部傳遞內部信息的工具之一。相對於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言,公司經理層擁有更多的有關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內部信息,對於有利的內部信息,公司經理層願意傳遞給股東,這時他們會主動採取盈餘管理行為,調整盈餘,以向股東傳遞有用的價值信號,使會計盈餘信息更能反映公司的市場價值。
另一方面,由於企業所面臨的經營環境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使得股東與經理層之間的契約總是具有不完全性和剛性。有效契約理論認為企業經理層通過盈餘管理行為可以靈活面對契約的不完全性和剛性。降低契約成本,提高企業的市場價值。 盈餘管理主要是一項會計行為,但其手段並不只局限於會計方法。歸納起來,有以下六種:
1.利用會計政策的變更。會計政策的變更是最常見也是最原始的盈餘管理方法。一般的說,由於企業及其所面臨的經濟環境各不相同,對有些業務的處理,會計准則給了企業管理者一定的變通機會(如對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再加上我國的會計准則並未給企業政策的「再選擇」設定太高的「門檻」,能讓企業獲取額外的收益。這種高收益、低成本的機制驅使企業隨意變更會計政策。
2.利用應計項目的管理。現行會計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理論,雖然較好地解決收入與費用的配比問題,但產生了很多待攤項目和應計項目,企業可以通過提前確認收入和遞延確認費用來調增利潤,相反亦然。隨著現代企業經營環境不確定性的增加,應計項目的確認將具有更大的彈性,從而給盈餘管理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3.利用對交易事項時點的確認。企業可以通過提前確認營業收入,推遲確認本期費用來提高當期盈餘;反之推遲確認收入,提前確認費用以降低當期盈餘。通過改變交易時間和創造交易來操縱利潤,是一種非會計的盈餘管理方法,頗受企業經理人員的青睞,而且新的更加有效的方法正不斷出現。
4.利用關聯交易。關聯方之間由於存在控制關系,往往不以公平價格進行交易,為會計核算工作帶來了盈餘管理的空間。企業與關聯方之間採用高於或低於正常交易價格進行交易,以達到提高或減少企業收入的目的。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都是國有企業改制而來,或是將企業的一部分抽出來加以改制,因此,上市公司與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有著唇齒相依、千絲萬縷的關系,再加上資源的稀缺,很多上市公司利用關聯方交易來調節利潤。
5.利用資產重組,以達到美化報表的目的。企業為了「美化」當期的業績,可能進行一些有盈餘的一次性業務。一次性沖銷就是在會計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把損失和費用在本期予以確認,以求在後續年度內實現較高的會計利潤。如我國證券法規定,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將暫停或停止其上市資格,上市公司可在會計法規和政策允許的情況下採取在某年作巨額沖銷,然後在後續年度連續盈利的盈餘管理策略。
6.虛構交易或虛增資產。如在年度末虛構未發生的銷售、退貨交易,利用資產評估虛增資產等。 對於盈餘管理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必須科學地評價,要明確一個界限,盈餘管理與會計造假有區別:前者是在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許可的范圍內,後者則超出了准則和制度許可的范圍。因此,盈餘管理是一個中性概念,掌握盈餘管理的技巧是財務經理水平的體現;會計造假是貶義概念,使用會計造假的手法是財務經理道德敗壞的體現。
如前文所述,從某種程度上說,盈餘管理有其積極的作用:首先,根據契約論,在收益「硬約束」的條件下,在未來不確定的情況下,給予管理者一定的盈餘管理空間,可以降低契約成本,還可以使管理者對預期或突發事件做出快速反應,進一步激勵他們的創新能力,從而較好地克服合同的不完備性和固定性,保護企業管理者自身的利益;其次,由於管理者掌握了大量的內部信息,若要以報告的形式把這些復雜且專業化強的信息傳遞給投資者,代價很高,盈餘管理則能通過「利潤均衡化」手段傳遞企業原本無法傳遞的內部信息,從而有助於減少因資本市場激烈波動對投資者決策行為的影響。
雖然盈餘管理有上述積極作用,但如大量地使用盈餘管理的會計方法,也會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首先,降低了財務報表信息的可靠性,對會計信息按照其管理目標的需要進行「加工、改造」,使所反映的企業業績同企業經營實際相脫節,盈餘管理使報表上的盈利信息成為數字游戲,從而使整個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值得懷疑,對外部會計信息使用者和決策者失去有用性;其次,對企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風險性,盈餘管理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維護管理者甚至是企業的利益,但如果盈餘管理行為一直得不到約束和監督,會形成一種不良行為定式,即通過盈餘管理的方式而不是通過創新努力而獲取高額利潤且極大損害了資本提供者的利益,如果這種現象在社會上蔓延且成為常態,會導致資本市場和借貸市場失靈,不僅使管理者預期的目標難以實現,還會影響企業的聲譽和形象,給企業以後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最後,由於盈餘管理主要來自管理者的經濟利益驅動,而其經濟利益與投資者、債權人及國家的利益存在不一致性,因此,在很多情況下,盈餘管理會損害投資者、債權人和國家的利益。 對於盈餘管理,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且適度的盈餘管理是一個企業不斷走向成熟的標志,說明企業的有關利益主體會採取合法手段來追求自身利益的實現,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因而政府在治理企業盈餘管理行為時,應不斷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契約,而不是一味地打擊和壓制。
1.建立和完善高質量的會計准則體系。盈餘管理往往是在會計准則未明確規定或規定含糊不清時發生。現有會計准則允許過多的選擇,有關規定不夠具體明晰,缺乏可操作性,這就給管理當局操作盈餘提供了機會。我國之所以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嚴重,除了體制上的原因外,缺乏一套健全的會計准則是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應當參照國際慣例,進一步修訂完善會計准則,盡量減少會計准則中可供選擇的會計程序和方法,壓縮會計政策的空間范圍;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新問題的涌現,如一些非財務信息的披露等,需要會計准則及時進行補充修訂和不斷完善。
2.加強審計、提高審計質量。審計是會計信息質量保證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審計可以提高會計信息的可信度,減少虛假會計信息。但遺憾的是,現有的CPA審計遠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出於種種私利,CPA往往屈從於被審計單位的意圖,喪失其獨立性,甚至發生審計合謀行為。筆者認為,要使審計真正成為市場經濟的「看門人」,首先應加強審計准則建設,建立一套能有效規范審計業務的准則體系;其次要提高注冊會計師的素質,包括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第三要加強審計的獨立性,真正做到經濟、工作和精神獨立。同時,審計職業界、證券監督部門、財政部門等要加大對審計舞弊行為的處罰力度,嚴懲欺詐行為。
3.改革現有關於上市、配股、停牌等規定。目前關於配股的條件只有「最近三年凈資產收益率每年均在10%以上」一條規定,由於指標單一,配股權對上市公司有利,因而上市公司往往利用會計信息不對稱和契約的不完備性來對利潤進行操縱,以獲取配股權。有關實證研究也表明,上市公司存在為取得配股而進行盈餘管理的行為。同樣,摘牌的條件是「連續三年虧損」,這樣有些公司便可能通過盈餘管理先多攤多轉費用,為第三年「轉虧」作準備,以避免摘牌。為了避免公司連續三年虧損而受到證券監督部門的管制,虧損公司常在虧損年度及其前後年度,普遍採用應計利潤項目管理調增或調減收益。對此,應當建立一套指標體系,避免由於指標的單一性而使管理當局容易進行利潤操縱。
4.提高會計人員的理論水平。我國會計人員要提高會計理論水平重要的是要理解在特定的環境中某些會計理論所帶來的經濟後果和經濟影響,能區分盈餘管理和會計造假的界線。會計人員應加強對會計理論,特別是對基本會計概念框架的學習,真正做到向企業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企業相關和可靠的會計信息。
5.改革現行企業業績考核制度和管理者報酬、聘任制度。現行企業業績考核往往過分注重利潤指標,而利潤是根據權責發生制計算出來的,極易發生應計項目管理。因此,應當建立一套切實有效的長期和短期相結合的業績評價指標體系,並可採用經濟增加值、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等作為核心指標。在幹部的聘任制上,應注重多方面的考核,在聘任前和離任前應當加強審計,防止「官出數字、數字出官」不良現象的發生。目前國有企業的報酬與企業的價值相脫節,經理為了獲取報酬,往往不考慮企業長期發展的要求,作出能增加企業當期盈餘但無助於提高股東財富的決策,同時也易發生利潤操縱行為。對此,應當改革以固定工資為主體的報酬制度,增加風險收入的比重,將經理的報酬與企業的業績聯系起來,具體可以採用業績股份、經理股票期權、增值權益等激勵方式,這樣既可協調經理與股東的利益沖突,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經理的利潤操縱行為。
6.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所謂公司治理結構,是指影響公司管理行為的各方面當事人之間基於合約關系而形成的一種制度安排。它包括通過競爭所形成的外部治理結構如資本市場、經理市場、兼並市場等,和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所組成的內部治理結構。從外部來看,我國尚未建立起發育完全、運作規范的股票市場,經理市場尚未形成;從內部來看,國有企業存在所有者缺位現象,作為資產終極所有者的國家獨立在企業外部,《公司法》所規定的各機構相互制衡的機制也遠未發揮作用,董事會、監事會在很大意義上形同虛設,導制內部人現象嚴重,經理控制了會計信息系統,而會計人員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往往不得不聽命於經理,操縱財務報告,提供虛假信息。因此,要防止盈餘管理的泛濫,必須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應當健全董事會,在董事會中引入獨立董事;建立審計委員會,負責對公司經營和財務活動進行審計監督,負責CPA的聘任和交流;建立董事會與管理層之間一種基於合約的委託書規定雙方的責權利關系。同時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和培育經理市場,使內部監控機制和外部監控機制兩方面都能充分發揮作用,對經理的財務報告行為實行有力的監督。
參考文獻:
[1]魏明海.盈餘管理基本理論及其研究述評.
[2]陳華.試論盈餘管理.
[3]張虹.對盈餘管理和利潤操縱的思考與分析.
[4]PaulM.HealyandJamesM.Wahlen.盈餘管理研究回顧及其對會計准則建設的啟示.
[5]賈劍鋒,李淑花.盈餘管理與利潤操縱的差異.
[6]王靜,陶曉敏.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負面影響及其對策.[7]張鳴,劉華.對盈餘管理的理性思考.
作者:孫紅梅 來源:山東商業會計200601
❻ 哪裡有賣張虹何辛的《經濟法基礎》嗎
你買到了嗎,我也想買,就是找不到
❼ 西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的系所簡介
西南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是原西南師范大學和原西南農業大學合並時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整合而成的一個系。合並前,該系在兩校中都有較長的辦學歷史,合並時,對兩個學院的師資力量進行了優化整合,計算機科學系依然是新學院中學科優勢最突出的系。
計算機科學系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1個、計算機應用技術省部級重點學科1個,重慶市計算機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一個,有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3個碩士專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1個。
計算機科學系現有人工智慧、軟體、硬體和數學四個教研室,有專職教師5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4人、講師13人、助教16人,90%的教師具有碩士以上學歷;有博士導師2人、碩士導師16人。
計算機科學系擁有完備的軟硬體實驗條件,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的高校建立了合作與交流關系,開展了聯合培養學生項目。
系主任:周竹榮
副系主任:楊明 教育技術系:主要培養能在信息化教育領域從事教學媒體和教學系統的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等工作的教育技術學科高級專門人才。自1985年建系以來,已經培養了教育技術本、專科畢業生千餘人,為高等院校、中等學校、電教機構、廣播台、電視台、企事業單位文化宣傳部門及音像製作與出版單位輸送了大量教學、技術和管理人才。
全系現有專職教師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研究生導師5人,45歲以下的教師均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
系主任:瞿堃 信息管理系成立於1987年,其前身是1950年西南師范學院的圖博專修科。自1987年起正式招收圖書館學本科專業的學生,後改名為信息管理系,並於2000年並入西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
信息管理系現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本科專業一個,信息管理系還有情報學和圖書館碩士授予點兩個。本科主要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掌握信息管理理論和技能,能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機構及圖書館和信息中心等專門信息機構從事信息搜集、加工組織、檢索、咨詢、開發研究,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管理維護和評價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該系現有教師13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碩士導師4名,45歲以下的教師均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
系主任:鄭宏 自動化系成立於2002年,同年經教育部批准設立自動化專業並招收全日制本科生,授工學學士學位,現有全日制本科生280餘人,其專業特色是控制理論與信息技術緊密結合,實現對各個領域、過程、設備、對象的信息獲取、處理、傳輸、應用和控制。該專業培養能在工業過程式控制制、電力電子技術、檢測與自動化儀表、運動控制、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管理與決策等領域從事系統分析、設計、運行、研究與開發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材。
自動化系擁有一支團結向上、充滿活力、以中青年教師為骨乾的教學科研隊伍,建有西南大學羅克韋爾自動化實驗室等多個專業教學實驗室。該系在教學上注重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以信息的獲取、處理、傳輸、應用和控制為主線,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並重,其知識體系為:以控制理論為基礎、電子技術和微處理器與介面技術為核心的計算機控制技術。包括嵌入式控制系統、PLC控制系統和分布式控制系統在內的過程式控制制系統和運動控制系統所需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自動化系發揮科學研究和工程應用方面的優勢,積極推動教學實驗改革,組織學生參與各項科技活動,獲得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重慶市一等獎、中英機器人創意大賽重慶市二等獎等獎項。
在科學研究方面,自動化系的科研教學人員以西南大學自動化所、全國工業過程測量和控制標准化技術委員會二分委會,重慶市智能儀表及控制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西南大學西門子智能控制技術研究實驗室為依託,主持承擔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等縱向科研項目21項,橫向科研項目11項,科研經費1098萬元。
在對外交流與合作上,自動化系與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德國Esslingen應用科學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德國西門子公司、美國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法國施耐德電氣公司、中國四聯儀器儀表集團(實習基地)、上海自動化儀表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內外高校和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設有羅克韋爾自動化獎學金。
自動化系現有教師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3人,助教4人,設有羅克韋爾自動化實驗室(計算機控制、過程式控制制、PLC實驗室)、電力電子技術與電力拖動實驗室、檢測技術與儀表實驗室、嵌入式控制系統實驗室。
系主任:祁虔 在國家大力發展高附加值、低資源消耗、無污染的軟體產業的大背景下,考慮教育先行的策略,我校於2002年成功申報軟體工程本科專業,於2006年成立軟體工程系。
軟體工程系每年招生規模超過100人,面向信息技術領域內各種企業、研究機構和部門,培養與國際接軌、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的高質量軟體開發、生產和管理人才為目標。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軟體過程觀念、中大型軟體的開發和設計能力,具備軟體企業質量保證基礎和軟體測試技術,並具備一定的軟體項目管理才能。在培養計劃和為學生提供的服務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和特色:實行全新的教學構架:大量課程實現雙語授課,課程的教材直接採用原版(影印本)的教材;課程設置注重實踐能力培養,從進校開始就學習與軟體開發實踐密切結合的一系列課程。
軟體工程系擁有教師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講師1人,助教4人,其中擁有博士學位2人,碩士學位6人。相關碩士點「軟體與理論」擁有在讀碩士生20餘人,形成了「產、學、研」結合的科研和產業開發團隊,承擔各類科研項目超過20項,有力地促進了教學改革和科研發展。
軟體工程系擁有完善的實驗條件。能夠提供配置齊全的PC機外,還為學生提供包括IBM RS6000小型機、IBM P5 520小型機、Apple MAC計算機等企業級計算平台;在軟體方面,為學生提供IBM Rational Suite CASE工具、800用戶Oracle資料庫系統,Segue SilkPerformer性能測試平台、網路綜合測試平台、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5、IBM Websphere Studio Developer Java開發平台等一系列極具特色和價值的實驗軟體配置。此外,對於實踐性強的課程,採用面向真實生產過程體驗的實驗環境配置,使學生的學習經驗與以後的工作環境無縫接合,同時應用視頻、網路和Web教學站點等教學手段。
軟體工程系搭建了高水平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平台,與澳大利亞Deakin大學開展「2+2」學分互認計劃,與澳門聯合國大學軟體研究所和奧地利維也納科技大學開展聯合培養等長期合作。通過與國際院校共用教學計劃,開發設計具有國際水準的課程,推動學生的國際交流,探索出一套適合於軟體產業化和國際化要求的課程體系。所有本專業教師到國外合作院校進行輪訓,使所有教師都具有很強的教學、科研方面的實力和外語語言應用能力,與培養計劃相適應。
系主任:周彥暉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的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人才應具有以下能力:具備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經濟學理論、現代管理學理論、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知識及應用能力;熟悉國際、國內貿易法規和商務活動規范及營銷知識,能熟練應用國際互聯網、電子通信等工具進行商務運作;具有比較扎實的電子商務知識和商貿英語實務能力,具有電子商務網站的建設與管理、辦公自動化、信息管理、涉外文秘等方面的能力。
開設的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離散數學、計算機導論、高級程序設計語言、計算機網路、電子商務概論、經濟學、國際貿易、客戶關系管理、網站建設與管理、數據結構、網路營銷、電子金融與支付、電子商務安全、企業資源管理等。
該專業現有專職教師11人,其中副教授4人,研究生導師1人,45歲以下的教師均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
主要教學科研人員:
張虹、張旭祥、李融、汪璇、王曉芳、王英、李艷梅、蔡志剛、於同奎、謝中、許敏、何俊輝
系主任:張虹 網路工程系:是從事網路工程專業的建設與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制定網路工程專業的發展規劃與建設,制定網路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課程理論與實驗大綱,從事網路工程專業的課程以及計算機相關專業的網路課程的教學,從事網路通訊硬體、網路軟體、網路協議的研究開發,以及網路軟硬體的應用研究。
全系現有專職教師12人,其中教授1人,講師7人,研究生導師1人,45歲以下的教師均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
專職教學人員:
於顯平 張自力 王柯 吳春明 楊夏 蒲訊 張林 彭喜華 伍勝 陳善雄 陶麗
系主任:於顯平 計算機基礎系主要負責全校全日制本科生的計算機公共課管理與工作教學,並協助計算中心實施課程實驗。同時還負責研究生、本科生的部分選修課程。計算機基礎系現有教師19人、計算機中心實驗及管理人員14人。計算機基礎系設正副主任,教學秘書各1人,下設6個課程負責人。為了更好地加強教學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強化課程建設,特製定各崗位工作職責。
系 主 任:鄒顯春
副系主任:杜 雲 教師教育系優化整合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師范)和教育技術專業(師范)的優質資源,招收信息科學技術、計算機科學技術和教育技術三個專業的免費師范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師范)和教育技術專業(師范)有較長的辦學歷史,長期從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師教育,為全國中小學、教育機構培養了大量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與教研、學校信息化建設和管理人才。
教師教育系主要培養系統掌握現代教育理論與思想,掌握現代信息科學技術,具有教學設計基本技能,能在信息化教育領域從事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與研究;能夠在信息化教育領域承擔數字化學習資源開發和信息化教學系統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等工作的信息科學技術學科專業人才。
系主任:周竹榮
副系主任:李倩
❽ 東奧會上中國最年輕的運動員有多大
東奧會上中國最年輕的運動員是14歲的跳水隊隊員全紅嬋,她參加的是參加女子10米跳台單人項目,全紅嬋從出道以來就展現出自己超強的天賦和動作難度,去年開始的奧運選拔賽上,全紅嬋每一站比賽都表現得無可挑剔。第一站她擊敗該項目的兩位絕對王者陳芋汐、張家齊拿到最終的冠軍,第二站她惜敗對手,拿下亞軍。第三站她調整狀態,以440.85分拿到冠軍。這樣毫無爭議的成績最終讓她入圍奧運大名單,她超越年齡的成熟和穩重讓跳水隊對其寄予厚望,她將向金牌發起沖擊。
❾ 張虹作為轉行選手,還能獲得金牌,她有多強
張虹從短道速滑選手轉行為速度滑冰選手之後,獲得了無數的冠軍。他憑借自己的實力還擔任了北京冬奧會組委會的委員會成員。
張虹出生於黑龍江是中國的速度滑冰運動員。她首先選擇的是短道速滑,但是因為成績不佳,無奈之下只能選擇速度滑冰。當她轉而練習速度滑冰時,她的天賦和才能便一一展現出來。在她的職業運動員生涯中,她所獲得的冠軍獎牌大多數都來自於速度滑冰。雖然她的短道速滑成績不理想,但是她的短道速滑經驗也給她未來的速度滑冰比賽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三、 張虹實力強勁,在退役之後已經從政。
在2015年的2月1日,張虹獲得了CCTV體壇風雲人物年度評選的最終突破獎。這也代表著業內人士對她的認可。而在2015年的2月10日,她更是正式成為了申辦冬奧會的形象大使,他就是中國女子速度滑冰的門面擔當。直至今日,她更是當選了國際奧委會運動會的委員以及中國的冬季奧運會的委員。在2004年的4月28日,她更是獲得了中國青年的五四功勛獎章。
張虹的專業實力已經得到了業內的認證。無需證明有多強,只要憑借她的比賽戰績以及她當前擔任的位置就可以看出張虹是有多麼的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