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基礎保證名詞解釋

經濟法基礎保證名詞解釋

發布時間: 2022-02-07 08:43:35

法學基礎 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1、政治權利和自由:
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參加的參加國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權利和自由。(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治自由)公民權利:公民權利是為公民所擁有、為政府所保障的合法權利,簡稱民權,例如投票權等,它是根據憲法、法律的規定公民享有參與公共社會生活的權利。現代民主國家公民權利分為四類:⑴法律權利,指基本人權,大多是自由權,和法律程序性權利。⑵政治權利,指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權利。⑶社會權利,指公民維持其社會存在的基本權利。⑷參與權利,公民參與市場和公共生活的基本權利。
2、行政主體:
行政主體是指享受國家行政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並能獨立承擔因此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
3、國有獨資公司:
國有獨資公司國有獨資公司國有獨資公司國有獨資公司是指國家單獨出資、由國務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授權本級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有限責任公司 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指所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4、正當防衛:
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防衛行為。它是對不法侵害者進行反擊,保護合法權益免受侵害的行為,是刑法規定的保護行為人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法律制度。
5、法人:
法人是世界各國規范經濟秩序以及整個社會秩序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各國法人制度具有共同的特徵,但其內容不盡相同。不同的法人形成了不同的法人理論,法人制度理論成為世界各國建立和完善法人制度、規范經濟秩序以及整個社會秩序的理論基礎。

名詞解釋
1、特別行政區:
特別行政區是指根據憲法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域范圍內設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區域。
2、執行罰:
執行罰,是指義務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法義務,由行政機關迫使義務人繳納強制金以促使其履行義務的強制行政制度。執行罰主要適用於當事人不履行不作為義務、不可由他人替代的義務,例如特定物的給付義務或者與人身有關的義務等。執行罰不同於行政處罰中的罰款。雖然它們都是使當事人向行政機關交納金錢,但是兩者的目的、功能和法律後果不同。行政罰款是對過去已經發生的行政違法行為的制裁和懲罰,執行罰是促使當事人履行應當履行尚未履行的行政法義務的手段。 執行罰是行政強制執行機關對拒不履行不作為義務或不可為他人代履行的作為義務的義務主體,科以新的金錢給付義務,以迫使其履行的強制執行。 執行罰是間接強制的一種。根據行政強制執行是否由強制執行機關直接實施可分為間接強制和直接強制。 稅務機關收繳滯納金是對納稅人的執行罰。
3、增值稅:
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實行價外稅,也就是由消費者負擔,有增值才征稅沒增值不征稅,但在實際當中,商品新增價值或附加值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是很難准確計算的。因此,我國也採用國際上的普遍採用的稅款抵扣的辦法,即根據銷售商品或勞務的銷售額,按規定的稅率計算出銷項稅額,然後扣除取得該商品或勞務時所支付的增值稅款,也就是進項稅額,其差額就是增值部分應交的稅額,這種計算方法體現了按增值因素計稅的原則。
4、犯罪構成:
是指依照我國刑法規定的,決定某一具體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而為該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須的一切主客觀要件的有機統一。犯罪構成要件包括犯罪主觀方面、客觀方面、主體、客體。

5、法定繼承:是按照法律規定的繼承人的范圍、繼承順序、遺產分配原則進行繼承的一種繼承方式。

名詞解釋
1、行政確認:
行政確認是指行政機關和法定授權的組織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對有關法律事實進行甄別,通過確定、證明等方式決定管理相對人某種法律地位的行政行為。

2、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
「三同時」制度是指建設項目中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制度。
3、財產稅:
財產稅是以納稅人所有或屬其支配的財產為課稅對象的一類稅收。它以財產為課稅對象,向財產的所有者徵收。財產包括一切積累的勞動產品(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自然資源(如土地、礦藏、森林等)和各種科學技術、發明創作的特許權等。國家可以選擇某些財產予以課稅。對各種財產課征的稅,按一般稅收分類方法,統稱為財產稅。財產稅屬於對社會財富的存量課稅。它通常不是課自當年創造的價值,而是課自往年度創造價值的各種積累形式。
4、民事法律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是民事主體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

其實這些在網路上都可以查得到的 我幫你匯總了下 你看下對你有沒有幫助

⑵ 2021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練習題(3)

單選題


1.根據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關於票據權利時效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A、持票人對支票出票人的權利自出票日起1年


B、持票人對銀行匯票出票人的權利自出票日起2年


C、持票人對前手的追索權自被拒絕承兌或拒絕付款之日起2年


D、持票人對商業匯票承兌人的權利自到期日起1年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選項A,持票人對支票出票人的權利,自出票日起6個月;選項C,持票人對前手的追索權,自被拒絕承兌或者被拒絕付款之日起6個月;持票人對前手的再追索權,自清償日或者被提起訴訟之日起3個月;選項D,持票人對票據的出票人和承兌人的權利自票據到期日起2年。見票即付的匯票、本票自出票日起2年。


單選題


2.出票後定期付款匯票的持票人向承兌人提示付款的期限為()。


A、出票日起10日內


B、出票日起1個月內


C、到期日起10日內


D、到期日起1個月內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定日付款、出票後定期付款匯票的持票人應自到期日起10日內,向承兌人提示付款。


單選題


3.出票人在匯票上記載“不得轉讓”字樣的,該記載屬於()。


A、不發生票據法上的效力


B、不得記載事項


C、任意記載事項


D、相對記載事項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任意記載事項是指《票據法》不強制當事人必須記載而允許當事人自行選擇,不記載時不影響票據效力,記載時則產生票據效力的事項。如出票人在匯票記載“不得轉讓”字樣的,匯票不得轉讓,其中的“不得轉讓”事項即為任意記載事項。


判斷題


4.背書連續是指票據轉讓中,轉讓票據的背書人與受讓票據的被背書人在票據上的簽章依次前後銜接。()




【正確答案】 對


多選題


5.根據票據法律制度的規定,關於匯票的提示承兌期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見票即付的匯票無需提示承兌


B、見票即付的匯票,自出票日起1個月內向承兌人提示承兌


C、定日付款的匯票,於到期日前向承兌人提示承兌


D、見票後定期付款的匯票,自出票之日起1個月內向承兌人提示承兌


【正確答案】 ACD


【答案解析】 見票即付的匯票無需提示承兌,因此選項B錯誤。


單選題


6.根據票據法律制度的規定,銀行匯票保證中未記載保證日期的,票據的保證日期為()。


A、票據出票日


B、票據保證日


C、票據到期日


D、票據付款日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保證人在銀行匯票或者粘單上未記載“保證日期”的,出票日期為保證日期。


單選題


7.根據票據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各項中,不可以行使追索權的情形是()。


A、匯票到期日前出票人逃匿的


B、匯票到期日前被拒絕承兌的


C、匯票到期被拒絕付款的


D、匯票到期日前付款人被依法宣告破產的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追索權發生的實質條件:(1)匯票到期被拒絕付款;(2)匯票到期日前被拒絕承兌;(3)匯票到期日前承兌人或者付款人死亡、逃匿的;(4)匯票到期日前承兌人或者付款人被依法宣告破產或者因違法被責令終止業務活動的。


以上就是2021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經濟法基礎》練習題的相關分享,希望對各位已經報考初級會計師考試的小夥伴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及時關注本平台!

⑶ 《經濟法基礎》全真模擬測試題試卷(一)一,名詞解釋 1訴訟時效2合夥協議

訴訟時來效是指民事權利源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債務人獲得訴訟時效抗辯權。在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權利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就強制義務人履行所承擔的義務。而在法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後,權利人行使請求權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護。值得注意的是,訴訟時效屆滿後,義務人雖可拒絕履行其義務,權利人請求權的行使僅發生障礙,權利本身及請求權並不消滅。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後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理後,如另一方當事人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且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如果另一方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則視為其自動放棄該權利,法院不得依照職權主動適用訴訟時效,應當受理支持其訴訟請求。

⑷ 經濟法考試:(名詞解釋)市場管理法

市場管理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保障市場在配置資源方面充分發揮基礎性作用為目的,維護市場正常秩序,彌補市場缺陷的重要法律制度。目前,法學界對市場管理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系統、深入的研究尚嫌不足,在有些有爭論的問題觀點上存在分歧或尖銳對立。有鑒於此,筆者不揣淺陋撰寫此文,以求教於學界同仁。

一、加強市場管理法制建設的必要性

研究市場管理法,首先應當研究有關市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市場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市場,是指商品交換的場所,如百貨商店、集市貿易市場、超級市場、購物中心等,一般是指進行有形商品交換的固定場所。廣義的市場,是指各種商品交換關系的總和。本文採用的是廣義市場的概念,其中所說的「商品」不僅包括有形商品,而且包括無形商品,如技術及其他各類服務等:「場所」不僅指有固定場所的有形市場,而且包括沒有固定場所,靠中間商、廣告、電子計算機及其他交易形式促成交易的無形市場,如技術中介市場、房地產中介市場等;所謂「交換關系」,不僅指商品生產、流通、交換、消費各個環節的全部交換關系,而且包括通過市場對社會資源進行配置過程中的全部交換關系。(註:參見馬洪主編《什麼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第13頁。)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成為全部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交匯點,一切經濟活動都要通過市場的媒介作用達到其所追求的目的,市場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的調節功能被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

市場經濟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促進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即價值規律、供求規律、競爭規律這三大規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調節的「無形之手」通過價值規律、供求規律、競爭規律的機制,對協調各市場主體之間的利益、有效配置社會資源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市場並不是萬能的,市場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反過來妨礙了市場的正常、有序運行。概括起來,影響市場正常、有序運行的制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主體多元化及主體利益獨立性所造成的影響。眾所周知,市場主體多元化及主體利益獨立性有其積極的一面,即有利於形成既分工協作又相互競爭的活躍的市場主體體系,市場主體通過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內在動力,對價格信息、供求信息作出積極的反映,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有利於促進經濟的發展。但這種獨立性也有其消極的一面,即造成市場主體為追求個體利益而損害其他經營者、用戶、消費者的利益,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整體利益等情況。例如:低水平重復建設而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某些市場主體的違法經營、短斤少兩、假冒偽劣、坑蒙拐騙、以強凌弱、鮮廉寡恥、為富不仁,使市場秩序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國家和社會利益遭受嚴重破壞。

2.市場功能的缺陷造成市場秩序的混亂。市場機制在有效配置資源方面發揮基礎性作用,是市場經濟最為主要的特徵,但市場機制仍存在一定缺陷。首先,市場機制的調節在信息導向上存在滯後性,從而容易造成市場主體在經濟決策上缺乏預見性而陷於盲目性。其次,市場機制無法解決外部性問題,市場外部的經濟性,可使某些主體不付出代價即可獲益;而市場外部的不經濟性性,又可使某些主體蒙受損失而得不到補償。再次,市場機制不能解決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如城市衛生、文化體育設施、消防、國防產品等的供給。最後,市場機制不能調節個體效益和社會效益、社會道德的矛盾,如許多違禁品的經營會使經營者大獲其利,但公民身心健康、社會風尚、公眾安全受到嚴重侵害,使市場經濟的發展失去良好的社會環境。

3.市場並不能消除不當競爭及其後果。不當競爭的結果是限制競爭行為、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發生,從而扭曲競爭機制,破壞市場機制,使社會資源難以有效配置,造成資源的浪費和市場秩序的混亂。

⑸ 經濟法基礎

經濟法基礎1.5小時,初級會計實務2小時,兩科連考共3.5小時。考完一科交卷後接著考下一科,但兩科的時間不能串用。比如先考經濟法基礎,你在1.5小時內提前交卷了,下一科初級會計實務時間從頭算起2個小時內考完。每科的規定時間到了自動交卷,不能延長。

⑹ 經濟法基礎一個概念問題

行為人需要買房就簽訂商品房購買合同。這個簽合同的行為就是自己要買房意思表示的法律行為

⑺ 經濟法期末考試試題

一、1 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為規范。2 金錢和人身權。3.要約和承諾 4.原價返還、雙倍賠償
二、1-5錯錯錯對錯 6-13對對對錯對錯錯錯
三、1-5BDCAC 6-10 AADAC 11-15DBACD 16-18BAC
四、仲裁:指爭議雙方在爭議發生前或爭議發生後達成協議,自願將爭議交給第三者作出裁決,雙方有義務執行的一種解決爭議的方法,解決民事爭議的方式之一。

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

產品質量法:是調整在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中因產品質量所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一般包括關於產品質量責任、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產品質量損害賠償及處理質量爭議等方面的法律規定。

兩審終審制,是指一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理即告終結的法律制度。其內容是:如果當事人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理的第一審案件所作出的判決和裁定不服,可以依法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要求上一級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第二次審判;經第二審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審理,所作出的判決和裁定是終審判決和裁定,當事人不服不得再提起上訴,人民法院也不得按照上訴審程序審理

⑻ 經濟法學中的名詞解釋

三、名詞解釋
1、中國經濟法P11
確立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其他經濟實體的經濟法律地位,以及調整它們在經濟管理過程中和經營協調活動中所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統一體。
2、經濟關系P7
是指在一定的生產方式的基礎上所產生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各種關系的總稱。
3、經濟法律關系P25
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其他經濟實體在參加經濟管理過程中和經營協調活動中發生的,由經濟法、法規所確認和調整的,並且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存在和運行的經濟權利、經濟義務相互統一的關系。
4、經濟職權P32
也稱經濟權力,也就是國家機關、社會組織以及它們的領導人員、法定代表人等在組織管理經濟活動中所依法享有的與本身職務相連的一種特殊的經濟權利。
5、工業企業法P47
有關確立工業企業的法律地位,以及調整由工業企業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經營協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6、企業變更P49
企業組織結構上的調整(改組)和其他登記事項的變動。
7、集體所有制企業P74
是指生產資料為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實行共同勞動,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勞分配為主的商品經濟組織。
8、鄉鎮企業P83
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農民投資為主,在鄉鎮(包括所轄村)舉辦的承擔支援農業義務的各類企業。
9、私營企業法P96
確認私營企業的法律地位,調整國家機關對私營企業的宏觀調控關系以及私營企業與其他經濟組織的市場運行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10、合夥企業P104
是指依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各個合夥人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並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營利性組織。
11、個人獨資企業P113-114
是指依照《個人獨資企業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受到法律保護,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經營實體。
12、外商投資企業法P124
是指調整外商投資企業在設立、經營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13、中外合資經營企業P126
是指中國合營者與外國合營者依照中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境內共同投資、共同經營、並且按照出資比例分享利潤,分擔風險以及虧損的企業。
14、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P127
是指調整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經濟管理關系和經濟合作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15、中外合作經營企業P140
是外國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同中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則,依照合作企業法,用書面合同規定權利和義務,在中國境內共同舉辦的經濟組織。
16、外資企業P145
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全部資本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
17、股份有限公司P157
全部資本分為等額股份,股東以其所持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18、有限責任公司P157
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19、國有獨資公司P169-170等
國家授權的投資機構或者國家授權的部門單獨投資設立的,並且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履行出資人監管職責的有限責任公司。
20、上市公司P175
指所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準的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21、公司債券P177
公司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
22、可轉換債券P179
是上市公司發行的,可依照一定的條件轉換為股票的債券。
23、債權人會議P195
債權人依照人民法院的通知或者公告而組成的一個行使債權、破產參與權和決議權的機構。
24、和解P196
債務人和債權人會議就企業延遲清償債務的期限、企業進行整頓的方案、內容、計劃等問題達成的和解協議。
25、計劃法P206
計劃法是關於規定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其他經濟實體在計劃管理體系中的地位,以及調整它們在計劃編制、審批、執行、檢查和監督過程中所發生的計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6、指令性指標P208
國家對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品或者項目中需要由國家調撥、分配的部分和關繫到經濟全局的重大經濟活動,以法律形式下達的,必須執行的計劃指標。
27、指導性指標P208
國家為了指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活動能夠,對除指令性指標以外的其他重要產品,項目和經濟活動所下達的,主要靠經濟手段保證其實施的計劃指標。
28、固定資產投資法P209
確認和調整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或者個人之間在實施固定資產投資的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法律規范的總稱。
29、固定資產投資關系P209
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在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
30、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撥款P212
建設項目的資金由財政部門以預算支出的方式撥付給建設單位無償使用。
31、財政P218
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參與部分社會產品的國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種特殊的分配關系。
32、財政法P218
調整財政分配和財政管理活動中所形成的財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33、財政管理體制P220
劃分中央同地方各級政權之間以及國家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之間的財政管理職權、財政收支范圍等內容的法律制度。
34、預算P221
經過法定程序批準的國家各級人民政府和實行預算管理的各部門、各單位一定期間的財政或者財務收支計劃。
35、預算管理職權P222
確定和支配國家預算的權利以及對於國家預算的編制、審查、批准、執行、調整、監督權利的總稱。
36、國債法P229
國家在借款和發行、使用、兌付、流通政府債券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37、財政轉移支付法P231
調整在財政轉移支付過程中所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38、政府采購P237
政府為了維持政府正常運轉所需物品的采買與購置。
39、政府采購當事人P239
政府采購當事人是指任何參與政府采購的人,它除了采購方和供應商之外,還包括政府采購業務代理機構。
40、國有資產P244
國家依法取得和認定的資產以及國家以各種形式對企業投資和投資收益形成的資產,以及國家向行政事業單位撥款等形成的資產。
41、資產評估法P246
確定資產評估的組織管理、機構、人員、范圍、程序、方法以及調整資產評估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系統。
42、產權交易P250
交易雙方當事人依照法律的規定和合同的約定,通過購買、出售、兼並、拍賣等方式,將一方當事人所享有的企業產權轉讓給另一方當事人的法律行為。
43、稅收徵收管理P290
稅務機關對納稅人依法納稅和進行稅務監督管理的總稱。
44、稅收P259
是以實現國家職能為目的,基於政治權力和法律規定,由政府專門機構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財產和特定行為所實施的強制、非罰與不直接償還的國家徵收行為,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45、法定增值額P263
是指一國政府根據各自的國情,政策的需要,就其增值稅法中明確規定的增值額。
46、出口退(免)稅制度P269
貨物報關出口銷售後,將其國內所繳納的稅收退還給貨物出口企業或者對出口企業給予免稅的一種制度。
47、中國金融法P307
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生活中因為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48、商業銀行P314
依照商業銀行法和公司法的規定設立的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等業務的企業法人。
49、中間業務P317
商業銀行不需要運用自有資金,只代替客戶承辦交付、收取和其他委託事項而收取手續費的業務。
50、銀行業監督管理P320
也就是銀行業監管,是指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設立、業務經營以及其他活動所進行的監督管理。
51、債券P330
發行人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的,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
52、股票交易P331
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核准上市的公司所發行的股票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活動。
53、債券交易P332
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準的公司所發行的債券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活動。
54、內幕交易P334
知悉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員,利用內幕信息進行證券交易的活動。
55、虛假陳述和信息誤導行為P335
國家工作人員、新聞傳播媒介從業人員和有關人員編造並且傳播虛假信息,嚴重影響證券交易的行為。
56、價格法P347
與價格制定、運行和調控、監督檢查有關的各種關系。
57、政府指導價P350
政府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定價許可權和范圍規定基準價及其浮動幅度,制定經營者制定的價格。
58、價格體系P348
價格的種類和各種價格形式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總稱。
59、會計關系P360
國家在管理會計過程中和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在辦理會計事務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
60、會計監督P366
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依照法律的規定,通過會計手續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的一種監督。
61、審計P370
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依照法律的規定,對政府及其各個部門的財政收支、國有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依照審計法規定應當接受審計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和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效益,進行全面審查,並將審計結果向國家有關機關報告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
62、審計關系P370
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依法對政府及其各部門的財政收支,對國有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其他國家資產單位的財務收支及其經濟效益進行審計的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
63、自然資源法P381
調整人們在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管理、保護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64、土地所有權P383
土地所有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佔有、使用和處分土地,並從土地上獲得利益的權利。
65、土地使用權P383
土地使用權人依照法律的規定,對佔有的土地進行合理利用的權利。
66、森林法P387
調整人們在森林的管理、養護、營造、合理利用和林業經濟活動中所發生的各種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67、草原法P391
調整人們在草原資源的管理、保護、建設和合理開發利用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68、環境保護法P409
規定和調整人們在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止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以及有關確立環境監督管理體制的所有法律規范的總稱。
69、「三同時」制度P411
它要求一切建設項目的防止污染的措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70、對外貿易P422
一國的對外貿易經營者等主體為一方,同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貨物、技術和服務交換的一種經濟活動。
71、對外貿易法P424
調整對外貿易活動中所形成的對外貿易管理關系和對外貿易合作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72、對外貿易法律關系主體P427
依法參加對外貿易管理和合作活動,享有對外貿易權利,承擔對外貿易義務的當事人。
73、對外貿易經營者P429
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或者其他執業手續,依照對外貿易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從事對外貿易經營活動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個人。
74、對外貿易調查P435
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為了維護對外貿易秩序,對有關事項予以查證的過程。
75、競爭法P449
國家在協調經濟運行中調整市場競爭關系和市場競爭管理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

⑼ 2021年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練習題(3)

單選題


1.根據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關於票據權利時效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A、持票人對支票出票人的權利自出票日起1年


B、持票人對銀行匯票出票人的權利自出票日起2年


C、持票人對前手的追索權自被拒絕承兌或拒絕付款之日起2年


D、持票人對商業匯票承兌人的權利自到期日起1年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選項A,持票人對支票出票人的權利,自出票日起6個月;選項C,持票人對前手的追索權,自被拒絕承兌或者被拒絕付款之日起6個月;持票人對前手的再追索權,自清償日或者被提起訴訟之日起3個月;選項D,持票人對票據的出票人和承兌人的權利自票據到期日起2年。見票即付的匯票、本票自出票日起2年。


單選題


2.出票後定期付款匯票的持票人向承兌人提示付款的期限為()。


A、出票日起10日內


B、出票日起1個月內


C、到期日起10日內


D、到期日起1個月內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定日付款、出票後定期付款匯票的持票人應自到期日起10日內,向承兌人提示付款。


單選題


3.出票人在匯票上記載“不得轉讓”字樣的,該記載屬於()。


A、不發生票據法上的效力


B、不得記載事項


C、任意記載事項


D、相對記載事項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任意記載事項是指《票據法》不強制當事人必須記載而允許當事人自行選擇,不記載時不影響票據效力,記載時則產生票據效力的事項。如出票人在匯票記載“不得轉讓”字樣的,匯票不得轉讓,其中的“不得轉讓”事項即為任意記載事項。


判斷題


4.背書連續是指票據轉讓中,轉讓票據的背書人與受讓票據的被背書人在票據上的簽章依次前後銜接。()




【正確答案】 對


多選題


5.根據票據法律制度的規定,關於匯票的提示承兌期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見票即付的匯票無需提示承兌


B、見票即付的匯票,自出票日起1個月內向承兌人提示承兌


C、定日付款的匯票,於到期日前向承兌人提示承兌


D、見票後定期付款的匯票,自出票之日起1個月內向承兌人提示承兌


【正確答案】 ACD


【答案解析】 見票即付的匯票無需提示承兌,因此選項B錯誤。


單選題


6.根據票據法律制度的規定,銀行匯票保證中未記載保證日期的,票據的保證日期為()。


A、票據出票日


B、票據保證日


C、票據到期日


D、票據付款日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保證人在銀行匯票或者粘單上未記載“保證日期”的,出票日期為保證日期。


單選題


7.根據票據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各項中,不可以行使追索權的情形是()。


A、匯票到期日前出票人逃匿的


B、匯票到期日前被拒絕承兌的


C、匯票到期被拒絕付款的


D、匯票到期日前付款人被依法宣告破產的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追索權發生的實質條件:(1)匯票到期被拒絕付款;(2)匯票到期日前被拒絕承兌;(3)匯票到期日前承兌人或者付款人死亡、逃匿的;(4)匯票到期日前承兌人或者付款人被依法宣告破產或者因違法被責令終止業務活動的。


以上就是關於2021年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練習題的相關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及時關注本平台,小編將為大家持續更新,記得查看哦!

熱點內容
北京大學法本法律碩士 發布:2025-07-27 21:23:33 瀏覽:854
2015春晚道德模範 發布:2025-07-27 21:13:50 瀏覽:3
公司法律的職責 發布:2025-07-27 21:11:20 瀏覽:777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制度 發布:2025-07-27 20:52:29 瀏覽:486
法院警察抓 發布:2025-07-27 20:36:22 瀏覽:878
扶溝律師電話 發布:2025-07-27 20:33:44 瀏覽:944
立法防範 發布:2025-07-27 20:32:01 瀏覽:97
12年1月行政法學自考歷年真題及答案 發布:2025-07-27 20:25:27 瀏覽:878
國家最早的勞動法 發布:2025-07-27 20:19:30 瀏覽:193
民事辯護狀格式婚姻法 發布:2025-07-27 20:17:57 瀏覽: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