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勞動合同法八十九

勞動合同法八十九

發布時間: 2022-06-08 05:09:04

A. 解除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法律分析
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1、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按經濟補償標準的2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2、與勞動者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無過失性辭退、經濟性裁員的,應當按年限支付經濟補償;3、過失性辭退的,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根據法律中的規定,用人單位不發工資解除勞動合同的時候,也是需要對勞動者做出賠償的。畢竟此時是因為用人單位損害了勞動者的利益,從而導致勞動者想要解除勞動合同。如果在向單位所要賠償的時候單位不給的話,可以採取法律手段進行維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九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未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條 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九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未經許可,擅自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違反本法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到一萬元的標准處以罰款,對勞務派遣單位,吊銷其勞務派遣業務經營許可證。用工單位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B. 《勞動合同法》關於競業協議,是怎麼規定的

《勞動合同法》中對於競業協議,有以下幾個方面組成:適用對象、限制范圍、限制期限、限制補償金。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競業協議。是指企業與員工約定,在員工離職後一定期限內不得再從事與公司業務有競爭關系的工作,競業協議屬於約束性條款,是對員工離職後的工作選擇權作出限制,對於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補償金標准等,通常基於雙方的約定。

限制期限:

關於競業協議的限制期限:《勞動合同法》中也有明確的規定。員工離職之日起,最多不能超過2年時間。但具體限制時間,員工可以和企業自行協商,只要不超過2年即可。

限制補償金

對於這點,《勞動合同法》規定在簽訂競業協議後,用人單位要按月給予員工經濟補償(解除勞動合同後+競業協議限制期限內),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光簽訂競業協議是沒有效力的,假如員工每月沒有收到經濟補償,那麼競業協議自動失效。

其實關於競業協議還有很多詳細的規定,但一般了解以上幾點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了。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C. 《勞動合同法》中關於賠償金是如何規定的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的計算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3)勞動合同法八十九擴展閱讀:

解除勞動合同補償金

1.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按《勞動合同法》執行。

2.用人單位只要不提出續簽或者提出解除合同,導致固定合同期滿未續簽的,就需要向勞動者支付補償金。

3.如果是勞動者提出解除合同或者合同到期後拒絕續簽,用人單位則不需要支付補償金。

4.勞動合同到期後,用人單位不續簽勞動合同或者提出的續簽條件低於原勞動合同約定的條件導致勞動者不續簽的,用人單位需要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

5.勞動合同到期後,用人單位要求與勞動者續簽勞動合同,但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續簽,這種情況用人單位不用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在合同期間,用人單位或勞動者提前一個月向對方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是每滿一年多支付一個月的工資。

D.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九條的賠償具體怎麼算

這條條款是說明企業違反勞動法規的條款而不是賠償條款。你需要結合企業違反勞動法規的賠償條款去分析。不懂的可以咨詢勞動局或律師,他們會告訴你的。

E.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九條規定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未向勞動者出具解除勞動合同書面證明 給勞動者造成損害

您搜集公司給您造成損害的證據,協商不成,到 公司 所在地 勞動爭議仲裁委回員會 申請仲裁。
法律依據《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九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未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F. 勞動法中第89條規定應該如何解讀

勞動法中第89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未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回終止勞動合同答的書面證明,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應該如何解讀? 本條是關於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未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在勞動合同法中規定用人單位不履行後合同義務的法律責任, 不僅可以糾正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賠償勞動者因此受到的損害,而且將有助於促使用人單位自覺履行後合同義務,減少勞動爭議的發生,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

G. 違反勞動合同法的單位有什麼處罰

違反《勞動合同法》單位應當依法承擔具體的違法處罰後果。

具體處罰需要依據具體的違法行為來確定,例如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第二十五條:用人單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並可以按照受侵害的勞動者每人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標准計算,處以罰款。

《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條用人單位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一條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合同文本未載明本法規定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或者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二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7)勞動合同法八十九擴展閱讀:

1.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事先將理由通知工會。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的,工會有權要求用人單位糾正。用人單位應當研究工會的意見,並將處理結果書面通知工會。

2.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

3.用人單位違反集體合同,侵犯職工勞動權益的,工會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單位承擔責任;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經協商解決不成的,工會可以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4.工會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履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情況進行監督。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工會有權提出意見或者要求糾正;勞動者申請仲裁、提起訴訟的,工會依法給予支持和幫助。

5.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H. 勞動合同法辭退補償金和賠償金規定

勞動合同法經濟補償金和賠償金規定
一,經濟補償金
第四十七條第一款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二,經濟賠償金
第八十條用人單位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一條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合同文本未載明本法規定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或者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三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與勞動者約定試用期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違法約定的試用期已經履行的,由用人單位以勞動者試用期滿月工資為標准,按已經履行的超過法定試用期的期間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第八十四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第八十五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第八十六條勞動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條規定被確認無效,給對方造成損害的,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七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第八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二)違章指揮或者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
(三)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勞動者的;
(四)勞動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給勞動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的。
第八十九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未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條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一條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九十三條對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用人單位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勞動者已經付出勞動的,該單位或者其出資人應當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經濟補償、賠償金;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I. 怎樣解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九條,為什麼有的律師說法院支持勞動者有關此項的訴訟請求,有的律師說不支持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九條之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規定未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用人單位採用格式條款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產生解釋歧義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的用人單位一方的解釋。
本條是關於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未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勞動合同制度是我國重要的法律制度,勞動合同的訂立明確了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法律關系。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存續期間根據法律的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的約定享受權利、履行義務。但完整的勞動合同權利、義務不僅僅存在於勞動合同的存續期間,還包括先勞動合同義務和後勞動合同義務。先合同義務、後合同義務是合同法上的一個概念, 先合同義務,是指當事人為締約而接觸時,基於誠實信用原則而發生的各種說明、告知、注意及保護等義務。合同關系終止後,當事人依誠實信用原則應負有某種作為或不作為義務,以維護給付效果,或協助對方處理合同終了善後事務,學理上稱為後合同義務。我國合同法第九十二條規定:「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這一規定明確確定了合同的後合同義務。雖然勞動合同在性質上與合同法意義上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合同有著顯著的區別,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就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達成的一種協議,但基於公平的原則同樣也存在著後合同義務。後勞動合同義務是勞動合同解除、終止後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根椐法律規定或者原勞動合同的約定負有的作為或不作為義務。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第一款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三十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轉移手續。」這一規定明確了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後,用人單位應當承擔為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的後勞動合同義務。
勞動合同的後合同義務與原勞動合同有較強的關聯性,後合同義務實際上是勞動合同權利義務的延伸,是以原勞動合同的存在為前提的。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時,用人單位應當履行後勞動合同義務。由於在後合同義務的履行上不存在合同法上的抗辯權問題,即一方不得以另一方不履行後合同義務為由,拒絕履行自己的後合同義務。這樣就可能使履行了後合同義務的一方的權益受損害。違反後合同義務,與違反一般合同義務相同,產生債務不履行責任。實踐中人們常常重視勞動合同義務的履行,但在勞動合同終止後,卻忽視了勞動合同後合同義務的履行,侵害了勞動者失業保險待遇的權利、再就業的權利等合法權益。為平衡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有效遏制用人單位不履行後勞動合同義務的行為,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本條款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對於用人單位不履行後合同義務的法律責任,本法根據對勞動者是否造成損害予以區別規定。首先,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未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未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責令改正並不是行政處罰的一種。責令改正的目的是糾正已發生違法行為,平衡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使之恢復到合法的狀態。對用人單位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的違法行為,勞動行政部門應當要求用人單位在一定期限內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其次,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未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的違法行為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根據有關國家規定,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或者自主創業時,可享受一定的稅收、財政等優惠政策,而下崗失業人員要享受這些優惠政策首先就需要通過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證實自己符合享受優惠政策的條件。如,我國《失業保險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及時為失業人員出具終止或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告知其按照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權利,並將失業人員的名單自終止或解除勞動關系之日起7日內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備案。」因此,如用人單位不按規定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可能會給勞動者享受失業保險待遇,享受自主創業、再就業的優惠政策造成阻礙,損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因此,本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因此造成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單位對勞動者損害的賠償是指用人單位應當對其違反本法規定未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而給勞動者造成的實際損害承擔賠償責任,這里的賠償是對勞動者實際損害的賠償,既包括對勞動者直接損害的賠償,也包括對其間接損害的賠償。
在勞動合同法中規定用人單位不履行後合同義務的法律責任, 不僅可以糾正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賠償勞動者因此受到的損害,而且將有助於促使用人單位自覺履行後合同義務,減少勞動爭議的發生,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

熱點內容
期貨從業考試法規真題 發布:2025-05-05 16:08:44 瀏覽:168
怎麼樣把行政法講的有趣 發布:2025-05-05 16:07:48 瀏覽:614
法律行政法規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判斷題 發布:2025-05-05 16:00:28 瀏覽:223
巴中市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05 15:59:52 瀏覽:811
勞動法下加班工資怎麼計算方法 發布:2025-05-05 15:50:33 瀏覽:115
生產人員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05 15:48:09 瀏覽:653
動物養殖場安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05 15:42:10 瀏覽:822
部委規章地方性法規相沖突 發布:2025-05-05 15:34:33 瀏覽:538
2017年司法局法律顧問制度 發布:2025-05-05 15:29:20 瀏覽:953
規章制度背誦訣竅 發布:2025-05-05 15:26:25 瀏覽: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