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申請救濟條件
㈠ 有哪些途徑或者機構在中國可以幫助解決家庭暴力的問題
大眾對於家暴都不夠了解,比如。很多人看到關於家暴的新聞都不理解,為什麼受害者在剛開始的時候不選擇離開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㈡ 有關收養問題的婚姻法案例 緊急救助大家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護合法的收養關系,維護收養關系當事人的權利,制定本法。
第二條 收養應當有利於被收養的未成年人的撫養、成長,保障被收養人和收養人的合法權益,遵循平等自願的原則,並不得違背社會公德。
第三條 收養不得違背計劃生育的法律、法規。
第二章 收養關系的成立
第四條 下列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
(一)喪失父母的孤兒;
(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
(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
第五條 下列公民、組織可以作關養人:
(一)孤兒的監護人;
(二)社會福利機構;
(三)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子女的生父母。
第六條 收養人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無子女;
(二)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
(三)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
(四)年滿三十周歲。
第七條 收養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子女,可以不受本法第四條第三項、第五條第三項、第九條和被收養人不滿十四周歲的限制。
華僑收養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子女,還可以不受收養人無子女的限制。
第八條 收養人只能收養一名子女。
收養孤兒、殘疾兒童或者社會福利機構撫養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可以不受收養人無子女和和收養一名的限制。
第九條 無配偶的男性收養女性的,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年齡應當相差四十周歲以上。
第十條 生父母送養子女,須雙方共同送養。生父母一方不明或者查找不到的可以單方送養。
有配偶者收養子女,須夫妻共同收養。
第十一條 收養人收養與送養人送養,須雙方自願。收養年滿十周歲以上未成年人的,應當徵得被收養人的同意。
第十二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該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不得將其送養,但父母對該未成年人有嚴重危害可能的除外。
第十三條 監護人送養未成年孤兒的,須徵得有撫養義務的人同意。有撫養義務的人不同意送養、監護人不願意繼續履行監護職責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變更監護人。
第十四條 繼父或者繼母經繼子女的生父母同意,可以收養繼子女,並可以不受本法第四條第三項、第五條第三項、第六條和被收養人不滿十四周歲以及收養一名的限制。
第十五條 收養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收養關系自登記之日起成立。
收養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的,辦理登記的民政部門應當在登記前予以公告。
收養關系當事人願意訂立收養協議的,可以訂立收養協議。
收養關系當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辦理收養公證的,應當辦理收養公證。
第十六條 收養關系成立後,公安部門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為被收養人辦理戶口登記。
第十七條 孤兒或者生父母無力撫養的子女,可以由生父母的親屬、朋友撫養。
撫養人與被撫養人的關系不適用收養關系。
第十八條 配偶一方死亡,另一方送養未成年子女的,死亡一方的父母有優先撫養的權利。
第十九條 送養人不得以送養子女為理由違反計劃生育的規定再生育子女。
第二十條 嚴禁買賣兒童或者借收養名義買賣兒童。
第二十一條 外國人依照本法可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
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應當經其所在國主管機關依照該國法律審查同意。收養人應當提供由其所在國有權機構出具的有關收養人的年齡、婚姻、職業、財產、健康、有無受過刑事處罰等狀況的證明材料,該證明材料應當經其所在國外交機關或者外交機關授權的機構認證,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該收養人應當與送養人訂立書面協議,親自向省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
收養關系當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辦理收養公證的,應當到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認定的具有辦理涉外公證資格的公證機構辦理收養公證。
第二十二條 收養人、送養人要求保守收養秘密的,其他人應當尊重其意願,不得泄露。
第三章 收養的效力
第二十三條 自收養關系成立之日起,養父母與養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適用法律關於父母子女關系的規定;養子女與養父母的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適用法律關於子女與父母的近親屬關系的規定。
養子女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消除。
第二十四條 養子女可以隨養父或者養母的姓,經當事人協商一致,也可以保留原姓。
第二十五條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五條和本法規定的收養行為無法律效力。
收養行為被人民法院確認無效的,從行為開始時起就沒有法律效力。
第四章 收養關系的解除
第二十六條 收養人在被收養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養關系,但收養人、送養人雙方協議解除的除外,養子女年滿十周歲以上的,應當徵得本人同意。
收養人不履行撫養義務,有虐待、遺棄等侵害未成年養子女合法權益行為的,送養人有權要求解除養父母與養子女間的收養關系。送養人、收養人不能達成解除收養關系協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二十七條 養父母與成年養子女關系惡化、無法共同生活的,可以協議解除收養關系。不能達成協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二十八條 當事人協議解除收養關系的,應當到民政部門辦理解除收養關系的登記。
第二十九條 收養關系解除後,養子女與養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即行消除,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自行恢復,但成年養子女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是否恢復,可以協商確定。
第三十條 收養關系解除後,經養父母撫養的成年養子女,對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養父母,應當給付生活費。因養子女成年後虐待、遺棄養父母而解除收養關系的,養父母可以要求養子女補償收養期間支出的生活費和教育費。
生父母要求解除收養關系的,養父母可以要求生父母適當補償收養期間支出的生活費和教育費,但因養父母虐待、遺棄養子女而解除收養關系的除外。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一條 借收養名義拐賣兒童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遺棄嬰兒的,由公安部門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出賣親生子女的,由公安部門沒收非法所得,並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二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本法的原則,結合當地情況,制定變通的或者補充的規定。自治區的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自治州、自治縣的規定,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第三十三條 國務院可以根據本法制定實施辦法。
附案例分析一則:
【案情簡介】
吳紅霞,女,1992年7月8日生,現住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某區。
吳青霞,女,1998年6月23日生,住址同上。
吳紅霞和吳青霞是親姐妹,她們的母親孫文華於2003年8月13日因病去世,她們的父親在2002年11月7日的一場交通事故中死亡。吳紅霞的父母去世後,暫時和70多歲的爺爺奶奶在黑龍江生活。除了爺爺奶奶外,吳紅霞的外公孫某已經80多歲,和吳紅霞的姨媽孫麗華在新疆生活。由於爺爺奶奶年紀大,沒有能力照顧吳紅霞姐妹倆,家住北京的吳紅霞的舅舅孫強提出將吳紅霞過繼過來撫養。孫強已經有一個19歲的兒子。吳紅霞的爺爺奶奶也同意將吳紅霞過繼給孫強撫養。吳紅霞的舅舅孫強咨詢:自己已經有一個孩子,過繼吳紅霞是否合法,應該辦理哪些手續,如果過繼了能否將吳紅霞上為北京市戶口。
【法律分析】
1、關於孫強收養吳紅霞是否合法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第六條規定:收養人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一)無子女;(二)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三)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 (四)年滿三十周歲。第七條第一款規定:收養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子女,可以不受本法第四條第三項、第五條第三項、第九條和被收養人不滿十四周歲的限制。《收養法》第八條規定:收養人只能收養一名子女。收養孤兒、殘疾兒童或者社會福利機構撫養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可以不受收養人無子女和收養一名的限制。第十條第二款規定:有配偶者收養子女,須夫妻共同收養。第十一條規定:收養年滿十周歲以上未成年人的,應當徵得被收養人的同意。第十三條規定:監護人送養未成年孤兒的,須徵得有撫養義務的人同意。有撫養義務的人不同意送養、監護人不願意繼續履行監護職責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變更監護人。
從上述條件來看,孫強有子女,不能再收養子女。但是孫強作為吳紅霞的親舅舅,收養的是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親妹妹的子女,不受「無子女」條件的限制。如果孫強有撫養教育吳紅霞人的能力,且孫強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則孫強可以收養吳紅霞。吳紅霞也可以被收養。除此之外,孫強收養吳紅霞,在孫強同意收養、吳紅霞的監護人即吳紅霞的爺爺奶奶同意送養的情況下,還必須孫強愛人同意收養、吳紅霞的外祖父同意送養、吳紅霞本人同意被收養。上述條件缺一不可。符合上述條件,孫強對吳紅霞的收養才是合法的。
2、關於收養手續問題
《收養法》第十五條規定:收養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收養關系自登記之日起成立。收養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的,辦理登記的民政部門應當在登記前予以公告。收養關系當事人願意訂立收養協議的,可以訂立收養協議。收養關系當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辦理收養公證的,應當辦理收養公證。
民政部於1999年5月25日頒布實施的《中國公民收養子女登記辦法》第二條規定:中國公民在中國境內收養子女或者協議解除收養關系的,應當依照本辦法的規定辦理登記。辦理收養登記的機關是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第三條第四款規定:收養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子女,以及繼父或者繼母收養繼子女的,在被收養人生父或者生母常住戶口所在地的收養登記機關辦理登記。第四條規定:收養關系當事人應當親自到收養登記機關辦理成立收養關系的登記手續。夫妻共同收養子女的,應當共同到收養登記機關辦理登記手續;一方因故不能親自前往的,應當書面委託另一方辦理登記手續,委託書應當經過村民委員會或者居民委員會證明或者經過公證。第五條規定:收養人應當向收養登記機關提交收養申請書和下列證件、證明材料:(一)收養人的居民戶口簿和居民身份證;(二)由收養人所在單位或者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出具的本人婚姻狀況、有無子女和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等情況的證明;(三)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出具的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的身體健康檢查證明。第六條規定:送養人應當向收養登記機關提交下列證件和證明材料:(一)送養人的居民戶口簿和居民身份證(組織作監護人的,提交其負責人的身份證件);(二)收養法規定送養時應當徵得其他有撫養義務的人同意的,並提交其他有撫養義務的人同意送養的書面意見。監護人為送養人的,並應當提交實際承擔監護責任的證明,孤兒的父母死亡或者宣告死亡的證明,或者被收養人生父母無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並對被收養人有嚴重危害的證明。第七條規定:收養登記機關收到收養登記申請書及有關材料後,應當自次日起30日內進行審查。對符合收養法規定條件的,為當事人辦理收養登記,發給收養登記證,收養關系自登記之日起成立;對不符合收養法規定條件的,不予登記,並對當事人說明理由。
根據上述規定,孫強夫婦應當到被收養人吳紅霞生父或者生母常住戶口所在地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收養登記機關辦理登記。辦理登記時應提交收養申請書;孫強夫婦的居民戶口簿和居民身份證;孫強夫婦所在單位或者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出具的本人婚姻狀況、有無子女和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等情況的證明;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出具的孫強夫婦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的身體健康檢查證明。吳紅霞的爺爺奶奶應提交本人的居民戶口簿和居民身份證以及對吳紅霞實際承擔監護責任的證明;吳紅霞父母已經死亡的證明;吳紅霞的外祖父同意將吳紅霞送養的書面意見。
提交上述文件和材料後,收養登記機關會在次日起30天內進行審查並發給《收養登記證》,收養關系自登記之日起成立。
3、關於吳紅霞被收養後能否在北京市辦理戶口登記問題
《收養法》第十六條規定:收養關系成立後,公安部門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為被收養人辦理戶口登記。
《中國公民收養子女登記辦法》第八條規定:收養關系成立後,需要為被收養人辦理戶口登記或者遷移手續的,由收養人持收養登記證到戶口登記機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公安部、商業部於1992年5月16日頒布實施的《公安部 商業部關於被收養子女戶口和糧食供應關系遷移問題的通知》規定:符合《收養法》有關規定,跨市、縣范圍收養一名同類戶糧關系子女的,收養人憑其住所地公證機關出具的收養公證書和有關證明材料(或其復印件),向遷入地戶口登記機關提出申請,經審查無誤,報市、縣公安機關批准後,准予辦理入戶手續;符合《收養法》有關規定,城鎮居民從農村收養一名不滿十四周歲子女的,收養人憑其住所地公證機關出具收養公證書和有關證明材料(或其復印件),向遷入地戶口登記機關提出申請,經市、縣公安機關審核,報地、市公安機關按照「農轉非」有關規定辦理。
司法部於2000年3月3日頒布實施的《司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公證機構辦理收養或解除收養關系公證,應按《公證暫行條例》和《公證程序規則(試行)》的規定辦理,要重點審查當事人的身份、行為能力和意思表示是否真實,收養登記證或解除收養關系證明是否系有權機關簽發。公證機構發現登記證內容違反收養法的,應當拒絕公證。夫妻共同收養,一方因故不能親自到場,另一方到場並提交經過公證的配偶的委託書的,視為親自到場。
依據上述法律法規的規定,孫強在取得對吳紅霞的收養登記證後,還應到孫強住所地的公證機關辦理收養關系公證。然後孫強持收養關系公證書、收養登記證、戶口本、身份證等證件,向孫強住所地的戶口登記機關提出申請,辦理吳紅霞的入戶登記手續。
㈢ 什麼是離婚法律救濟制度
離婚救濟制度是法律為離婚過程中權利受到損害的一方提供的權利救濟方式內,或者是為弱勢一方提供的法容律救助手段,為了加強對弱勢群體的保護以及強化他們的法律責任,2001年我國婚姻法第一次進入人們的理念,首次植入救濟這個名詞。
《婚姻法》第四十二條規定,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婚姻法解釋一》第二十七條規定,婚姻法第四十二條所稱「一方生活困難」,是指依靠個人財產和離婚時分得的財產無法維持當地基本生活水平。一方離婚後沒有住處的,屬於生活困難。離婚時,一方以個人財產中的住房對生活困難者進行幫助的形式,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權或者房屋的所有權。
㈣ 家庭暴力法律救濟的意義
家庭暴力是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已成為一種全球性的社會公害,作為一種落後、野蠻的社會痼疾,是困擾全球實現男女平等和婦女人權的最大障礙。家庭暴力的存在,不僅給家庭及其成員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同時也給社會造成了不穩定的因素,因此,對家庭暴力的分析研究勢在必行。我國現行的法律雖已明確規定禁止家庭暴力,但由於法律的干預力度不夠,家庭暴力的法律尚不完善,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難以獲得充分的法律救濟。關於家庭暴力的概念問題關於家庭暴力的概念,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學者們認識不一,如英國學者認為:「家庭暴力是指男性伴侶為了支配和控制女性,在他們關系存續期間或終止之後對女性所施行的暴力和虐待行為(不論這種行為是肉體的、性的、心理的、感情的、語言上的或經濟上的等)。」從英國學者觀點看出:「家庭」不僅指有婚姻關系、身份關系的生活共同體,而且還包括同居關系及婚姻關系終止後出現的暴力行為。行為方式不僅有直觀性還有非直觀性的。可見,家庭暴力是許多不同行為所體現的一種共同性,這些行為的共同目的都是施暴者為了實現對受害人的控制。
所謂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內出現的以武力侵犯他人人身或對其進行精神折磨的強暴行為。家庭暴力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中,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肉體傷害、精神折磨和性虐待的違法犯罪行為。狹義的家庭暴力,主要指丈夫對妻子進行肉體傷害、精神折磨和性虐待的違法犯罪行為。人們對家庭暴力的概念,一般都是從狹義上來理解和使用的。
據世界銀行調查顯示,20世紀全世界有25%至50%的婦女都曾受到丈夫或男友的虐待。在美國,根據聯邦調查局報告,每15秒就有一名婦女遭到其丈夫、男友或夥伴的毆打。據英國政府內政部的統計資料,英國每4名婦女中就有一名遭受家庭暴力的傷害,每一個星期就有兩名婦女在家庭暴力中喪生,家庭暴力佔英國犯罪總數的25%,中國的家庭暴力問題日益凸現。據1990年全國婦聯和國家統計局在21個省進行的中國婦女社會地位的調查顯示,有0.9%女性經常遭受丈夫的毆打,8.2%的妻子有時遭受丈夫的毆打,20.1%的妻子偶爾遭受丈夫的毆打。
1995年國務院《中國婦女的狀況白皮書》公布:全國2.67億個家庭,離婚率1.54%,約40萬個,其中1/4因於家庭暴力。根據全國婦聯的調查,中國2.7億個家庭中大約有30%存在家庭暴力。但是社會學家認為,實際數字要高得多(《中國婦女報》2000年12月10日)。在我省家庭暴力的現象也不同程度存在立腳點。從我省各級婦聯接待的來信來訪和司法部門受理的案件來看,近年來,我省家庭暴力案件呈上升趨勢。占整個婚姻家庭案件的20%左右,受害者主要是婦女,佔92%。在家庭暴力案件中80%以上是丈夫對妻子實施的,並且施暴者的手段極其殘忍。
長期以來,家庭暴力由於發生在家庭內部而被社會所忽視,但事實上因家庭暴力導致的離婚、人身傷害等事件屢有發生,甚至誘發一些惡性案件。據了解,僅在2000年,我省各級人民法院受理的8179起離婚案件中,涉及家庭暴力或者以家庭暴力為由提起離婚訴訟的約佔20%,當年受理的2674起刑事案件中,與家庭暴力有關的案件也佔了一定比例。這些數字反映出的僅僅是相對嚴重的家庭暴力行為,還有相當一部分家庭暴力行為由於種種原因無法統計,可見,家庭暴力象一個幽靈游盪在我們周圍,由此引發的刑事案件已成為整個社會不容忽視的一個嚴重問題。
㈤ 婚姻法上同一性上的錯誤可以救濟嗎
我國法律規定了對離婚的救濟,包括離婚困難幫助請求權、離婚經濟補償權、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等權利。對離婚的救濟的三種權利主要有哪些表現呢?法律快車編輯為您詳細介紹關於離婚的救濟權利。
離婚的救濟權利:
1、離婚困難幫助請求權
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婚姻法第42條)
如何界定生活困難:是指依靠個人財產和離婚時分得的財產無法維持當地基本生活水平。一方離婚後沒有住處的,屬於生活困難。(婚姻法解釋一第27條第1款、第2款)
如何界定幫助的形式:一方以個人財產中的住房對生活困難者進行幫助的形式,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權或者房屋的所有權。(婚姻法解釋一第27條第3款)
2、離婚經濟補償權
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婚姻法第40條)
3、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
(1)情形(婚姻法第46條)
重婚的;
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婚姻法解釋一第2條: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
實施家庭暴力的;(婚姻法解釋一第1條: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後果的行為)
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婚姻法解釋一第1條:持續性、經常性的家庭暴力,構成虐待)
(2)當事人:
請求權人:離婚訴訟中的無過錯方(婚姻法第46條)
義務人:無過錯方的配偶(婚姻法解釋一第29條)
(3)賠償范圍
包括物質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婚姻法解釋一第28條)
(4)賠償的條件——以判決離婚為前提。
因此:A不準離婚的,不賠。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的案件,對於當事人提出的損害賠償請求,不予支持。(婚姻法解釋一第29條第2款)
B不提離婚的,不賠。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不起訴離婚而單獨依據該條規定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婚姻法解釋一第29條第3款)
不予賠償情形:
夫妻雙方均有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過錯情形,一方或者雙方向對方提出離婚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婚姻法解釋三第17條)
(5)具體程序
無過錯方作為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必須在離婚訴訟的同時提出。(婚姻法解釋一第30條第1款)
無過錯方作為被告的離婚訴訟案件,如果被告不同意離婚也不基於該條規定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可以在離婚後一年內就此單獨提起訴訟。(婚姻法解釋一第30條第2款)
無過錯方作為被告的離婚訴訟案件,一審時被告未提出損害賠償請求,二審期間提出的,人民法院應當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告知當事人在離婚後一年內另行起訴。(婚姻法解釋一第30條第3款)
當事人在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手續後,以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但當事人在協議離婚時已經明確表示放棄該項請求,或者在辦理離婚登記手續一年後提出的,不予支持。(婚姻法解釋二第27條)
4、夫妻一方擅自處分財產造成損失的損害賠償
夫妻一方擅自處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損失,離婚時另一方請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婚姻法解釋三第11條第2款)
㈥ 《婚姻法前沿問題》作業:如何理解結婚合意上的瑕疵及其法律救濟(在線急等)
結婚合意瑕疵:①無表意能力,如智力缺失者;②脅迫——意思表示不自由;回③意思表示錯誤;④答虛假結婚。
對於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者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不過此項請求應該自結婚登記之日起1年內提出。
㈦ 簡述婚姻家庭司法救助的兩項途徑
我國婚姻家庭抄法的救襲助措施與法律責任 對於嚴重違反婚姻家庭法的違法行為,我國現行《婚姻法》第5章較為系統地規定了相應的救助措施和法律責任。 (一)關於救助措施的規定 救助措施,是指依照法律規定負有救助義務的機構應婚姻家庭違法行為受害
婚姻家庭,司法救助
我國婚姻家庭法的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 對於嚴重違反婚姻家庭法的違法行為,我國現行《婚姻法》第5章較為系統地規定了相應的救助措施和法律責任。 (一)關於救助措施的規定 救助措施,是指依照法律規定負有救助義務的機構應婚姻家庭違法行為受害
㈧ 婚姻法三大救濟制度
第一、經濟幫助請求權。
《婚姻法》第四十條夫妻書面約定婚內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容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
第二、經濟補償請求權。
第四十二條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第三、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
《婚姻法》第46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三)實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㈨ 簡述《婚姻法》對家庭暴力的救濟措施
依《中華人民共和源國婚姻法》規定,對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的救助措施主要有:
1.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調解。
2.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者有權提出請求,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
3.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對加害者予以行政處罰。
4.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也可將對方實施家庭暴力作為確認雙方感情確已破裂的法定依據,要求離婚。受害者也可同時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法院判令加害者承擔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
5.對於已構成犯罪的家庭暴力行為,受害者可以依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自訴;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偵查,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提起公訴。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在提出刑事控告的同時,也可以同時提出附帶民事訴訟,要求暴力人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
㈩ 我國婚姻法所規定的救助措施有何特點
我國婚姻家庭法的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
對於嚴重違反婚姻家庭法的違法行為,我國現行《婚姻法》第5章較為系統地規定了相應的救助措施和法律責任。
(一)關於救助措施的規定
救助措施,是指依照法律規定負有救助義務的機構應婚姻家庭違法行為受害人的請求為其提供的救援和幫助措施。
救助措施的特徵:
其一,救助措施的主體應為法律規定具有救助義務的機構,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當事人所在單位等。
其二,救助措施的適用一般以婚姻家庭違法行為的受害人提出請求為前提,但如果受害人由於客觀條件所限無法求助或由於精神狀態處於極度的恐懼、膽怯而不敢求助,社會干預機構亦應採取適當的措施予以救助。
其三,救助措施的目的和功用主要在於及時阻止婚姻家庭違法行為,及時保護受害人的生命健康,及時疏導婚姻家庭糾紛。
我國婚姻法明確規定的救助措施主要有勸阻、調解和制止等,有關救助機構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採取適當的措施為婚姻家庭違法行為受害人提供救助。
1、勸阻
根據《婚姻法》第43條和第44條的規定,有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以及遺棄家庭成員情形的,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該法第43條第2款強調,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勸阻是指有關機構通過勸說、阻止等方式使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遺棄家庭成員的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也包括通過耐心和深入的思想工作使當事入明了其行為的違法性、危害性,從而杜絕以後再次實施此類行為。
2、調解
對於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以及遺棄家庭成員的,受害人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在予以勸阻之後,往往還需對婚姻家庭糾紛進行調解,從而使不良婚姻家庭關系得以調適和矯正,從根本上維護婚姻家庭秩序的穩定。目前,我國調解機制可分為人民調解、司法調解和專業調解,這里所說的調解主要指人民調解。
3、制止
《婚姻法》第43條第2款規定, 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制止是公安機關特有的法定職權,也是公安機關的法定救助義務,是指公安機關基於受害人的請求,採取有效措施強迫正在實施家庭暴力的加害人停止違法行為。
(二)關於法律責任的規定
《婚姻法》第43條至第48條分別針對重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或遺棄家庭成員等婚姻家庭違法行為規定了相應的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並通過第49條的規定將其他法律有關婚姻家庭的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的規定引入婚姻家庭法律體系,使婚姻法責任認定規則更加趨於系統化。
1、民事法律責任
(1)遺棄家庭成員的,應依法支付扶養費、撫養費和贍養費。
(2)因重大婚姻家庭違法行為導致離婚的,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3)妨害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承擔不利法律後果。我國《婚姻法》第47條第1款規定。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佔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後,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釋(一)》進一步規定,離婚後,另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訴訟時效為2年,從當事人發現之次日起計算。妨害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當事人除了承擔上述不利後果外,還有可能因為妨害民事訴訟而被法院施以制裁,按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人民法院可根據情節輕重對當事人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婚姻家庭違法行為對監護法律關系、收養法律關系、繼承法律關系的影響。
2、行政法律責任
結合我國婚姻法、收養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內容來看,婚姻家庭領域的行政法律責任可分為兩大類,即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
(1)行政處罰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但尚未構成犯罪的行政相對人給予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對於婚姻家庭違法行為,較常用的行政處罰主要是警告、罰款、行政拘留等。
對於家庭暴力、虐待、遺棄這些較為突出的婚姻家庭違法行為,我國婚姻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法專門規定予以行政處罰。《婚姻法》第43條第3款規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2)行政處分
行政處分是指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依照有關規章制度對其工作人員違法違紀行為給予的處理和制裁,主要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婚姻家庭領域的行政處分,可分為針對行政執法人員的行政處分和針對違法行為人的行政處分。
有關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在處理婚姻登記、收養登記等公務中出現違法違紀情形的,須接受行政處分。
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第29條明確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一)拒不承擔贍養、撫養、扶養義務的;(二)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三)包養情人的;(四)嚴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有前款第(三)項行為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
3、刑事法律責任
我國婚姻法針對重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構成犯罪的情形規定了刑事法律責任,在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法律責任時應按照相應的刑事法律規范來認定和處理。其他婚姻家庭違法行為,觸犯刑事法律規范,構成刑事犯罪的,亦應依法追究其刑事法律責任。
(1)婚姻法關於婚姻家庭犯罪的規定
《婚姻法》第45條規定:對重婚的,對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自訴;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偵查,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提起公訴。
家庭暴力犯罪是一個概括性的語詞,包括各種因實施家庭暴力而構成的犯罪,主要是侵害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比如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非法拘禁罪等。
重婚罪的規定,其內容為: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虐待罪內容為: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第1款罪,告訴的才處理。
遺棄罪的具體內容為: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刑法關於其他婚姻家庭犯罪的規定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的具體內容為: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的,致使被害人死亡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第1款罪,告訴的才處理。
破壞軍婚罪的具體內容為:明知是現役軍人的配偶而與之同居或者結婚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利用職權、從屬關系,以脅迫手段姦淫現役軍人的妻子的,依照強奸罪定罪處罰。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