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參公單位適用勞動法
㈠ 不參照公務員管理法的事業單位是哪些單位
公務員單位的范圍主要包括國家黨政機關(比如工商局、人事局、市委、縣委、宣傳部之類的,這個很容易理解,一般人都知道),人大、政協、民主黨派(九三學社、民革等)以及其他一些社會團體(工會、婦聯之類的),在這里工作的正式編制人員一般都為公務員,除了個別工勤編制(比如司機)。
事業單位主要是負責技術事務性工作的單位或者從事具有公共事務性質的單位,比如學校、醫院、圖書館等等之類的,有些地方的一些政府機關二級局也是事業單位,尤其在市縣級別,比如交通局下的公路局、建委下的城管局,農業局下的農機局等等,雖然這些單位也叫局,但是卻為事業單位性質,在裡面的工作人員不屬於公務員。但各個地方也是不一樣的,一些地方把這些單位歸類為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有些歸類為一般事業單位。
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這些單位工作性質和公務員基本一致,由於不能直接歸為黨政機關,所以採取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叫法,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待遇採用和公務員一樣的執行方式,經費來源部分單位由財政全額撥款,部分單位採取財政撥款與自籌資金的方式解決。
公務員單位、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的准確劃分沒有統一標准,各個地方不一樣,有些單位在某些地區為公務員單位,但有些地方可能為參照或者一般事業單位。
在黨政機關中,一個單位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需要嚴格區分,即使工作崗位相同,但是事業編制人員一般情況不可能直接轉為公務員編制,除非通過專門的公務員考試。
㈡ 在機關單位(即參公管理單位,公務員編制)中的非在編人員加班,是否適用於《勞動法》
勞動合同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專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屬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㈢ 公務員為什麼不適用勞動法,參照勞動法也行
公務員適用《公務員法》,不適用或參照《勞動法》。
㈣ 公務員不用遵守勞動法嗎
公務員應該遵守公務員法
《勞動法》適用范圍
公務員和參公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以及農村勞動者、現役軍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適用勞動法。
《勞動合同法》擴大了勞動法的范圍,但仍將公務員和參公排在外
㈤ 什麼是非公務員及非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非,不是的意思,所以意思也就是指不屬於公務員編制或者不屬於參照公務員法管回理單位人員。
公務員,意思是答指那些依法履行公職職務、納入國家行政編制、通過國家財政承擔薪酬福利待遇的工作人員。
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工作人員,意思是指按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中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
(5)非參公單位適用勞動法擴展閱讀:
要求報考人員身份為「非公務員及非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工作人員」的崗位,只要報考人員現在不是公務員,也不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工作人員,且5年內沒有被機關或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取消錄用資格、開除、辭退(辭職)過,就滿足崗位關於報考人員身份的要求。
參考資料:公務員-網路
㈥ 為什麼公務員不適用勞動法,他們不是勞動者嗎
公務員應該遵守的是公務員法。以此為行為標准。
原因如下:
(1)勞動法是調節勞專動關系的法律,適用於屬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
(2)而公務員工作不是給用人單位勞動,而是執行國家公務,所以公務員不是勞動者。
(3)再說國家機關不能算用人單位、
(4)另外,公務員的工資不是勞動報酬,而是由納稅人的稅收承擔的,而發生勞動關系必須要求有勞動報酬的存在。
綜上,公務員在國家機關執行公務不屬於勞動關系的范疇,不能用勞動法來調節。
㈦ 勞動法規定工作時間,是否對事業單位人員適用
1、關於工作時間的規定,國務院已於1994年月3日發布,1995年3月25日修訂,並於1995年施行,明確規定了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的職工適用本規定。
2、該規定還明確要求,事業單位最遲應當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所以對事業單位人員肯定適用。
3、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
(1994年2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46號發布根據1995年3月25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決定》修訂)
第一條 為了合理安排職工的工作和休息時間,維護職工的休息權利,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根據憲法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的職工。
第三條 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
第四條 在特殊條件下從事勞動和有特殊情況,需要適當縮短工作時間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條 因工作性質或者生產特點的限制,不能實行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標准工時制度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延長職工工作時間。
因特殊情況和緊急任務確需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7)非參公單位適用勞動法擴展閱讀:
性質
宗旨
事業單位是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單位、非公益性職能部門等。
它參與社會事務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宗旨是為社會服務,主要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
其上級部門多為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政府職能部門,其行為依據有關法律,所做出的決定多具有強制力,其人員工資來源多為財政撥款。
事業單位的登記在編制部門進行。
事業單位與職工簽訂聘用合同,發生勞動爭議後,事業單位進行人事仲裁。
對比
事業單位是相對於企業單位而言的。首先,事業單位包括一些有公務員工作的單位,它們不是以盈利為目的,是一些國家機構的分支。
與企業單位相比,事業單位有以下特徵:一是不以盈利為目的;二是財政及其他單位撥入的資金主要不以經濟利益的獲取為回報。
企業單位一般是自負盈虧的生產性單位。
所謂「自負盈虧」意即:自己承擔虧損與盈利的後果,有一定的自主權。
企業單位分為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
國企就是屬國家所有的企業單位;私企就是屬個人所有的企業單位。
㈧ 怎樣理解「非公務員及非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工作人員」
對非公務員及非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工作人員的理解專"就是既不是屬公務員,也不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人員。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公務員職位按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國務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對於具職位特殊性,需單獨管理的,可增設其他職位類別。「參公管理」即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中除工勤以外的管理人員稱為參照公務員管理機關(單位)工作人員。參照公務員法管理機關單位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群團機關,如團委、科協、婦聯等人民(群眾)團體,因其使用行政編制,但無具體行政職能,因此稱作參公群團機關工作人員;還有一類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此類單位多是黨政機關的下屬二級單位,比如檔案局、史志辦、漁政監察大隊、城管執法局、勞動監察大隊、文化市場執法大隊、金融辦、旅遊局、關工委、組織部黨員電教中心、社保局、供銷社等等,雖是參照公務員管理,但是此部分工作人員一般沒有行政編制而使用全額撥款事業編制,工資福利待遇和公務員沒有區別。
㈨ 什麼叫非公務員及其非參照人員
在我國,沒有「非公務員及其非參照人員」,只有參照公務員管理人員,簡稱參公。
參公是我國政府各單位政工幹部和工作人員比較口語化的一種表述,全稱是參照公務員管理法管理。是指對政府委託或授權具有行政執法能力的單位和不屬公務員系列的人員,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
參公單位人員要具體分析,通過中央、省兩級公務員(參公)考試正常考錄的工作人員,嚴格意義上講不是公務員,但在錄用、晉升、考核、離退等方面按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
參公整體上參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但編制上不屬於公務員的行政編,屬於事業編制。參公的事業編和公務員都屬於國家財政同一撥款,幾乎在薪酬福利上沒有差別,然而一般來講參公單位比黨政機關的規格要低,晉升空間可能不如公務員大。
拓展資料:行政機關中的公務員和參公事業單位人員的異同
1、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與公務員的根本區別就是,公務員是行政編制,而參公人員的編制為事業編制。公務員法中明確規定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法執行,也就是說參公管理單位的性質是事業,其中人員編制也是事業,只是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
2、兩者的相同之處在於,參公事業單位人員完全參照公務員法管理,進行公務員登記,包括所有的工資待遇,福利,保險,退休後的待遇,職務任免,升降,迴避、辭退等全部和公務員一樣進行。 中央黨群機關的很多單位,國務院系統,各省地縣市,都有參照公務員管理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