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2013勞動法外國人

2013勞動法外國人

發布時間: 2021-03-04 13:55:38

勞動法法規對於外國人的適用

勞動法保抄護的是弱勢群體,但外國人在中國工作的,絕大多數都不是弱勢的,外國人使用的勞動法律法規是《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上海市勞動局關於印發《關於貫徹〈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從法理來說,並不適用勞動合同法和勞動法

❷ 中國關於外籍人員在華工作務工規定

根據《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第八條規定在中國就業的外國人應持職業簽證入境(有互免簽證協議的,按協議辦理),入境後取得《外國人就業證》(以下簡稱就業證)和外國人居留證件,方可在中國境內就業。

未取得居留證件的外國人(即持F、L、C、G字簽證者)、在中國留學、實習的外國人及持職業簽證外國人的隨行家屬不得在中國就業。特殊情況,應由用人單位按本規定規定的審批程序申領許可證書,被聘用的外國人憑許可證書到公安機關改變身份,辦理就業證、居留證後方可就業。

外國駐中國使、領館和聯合國系統、其他國際組織駐中國代表機構人員的配偶在中國就業,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關於外國駐中國使領館和聯合國系統組織駐中國代表機構人員的配偶在中國任職的規定》執行,並按本條第二款規定的審批程序辦理有關手續。

第十三條規定中央級用人單位、無行業主管部門的用人單位聘用外國人,可直接到勞動行政部門發證機關提出申請和辦理就業許可手續。

外商投資企業聘僱外國人,無須行業主管部門審批,可憑合同、章程、批准證書、營業執照和本規定第十一條所規定的文件直接到勞動行政部門發證機關申領許可證書。

第十四規定條獲准聘用外國人的用人單位,須由被授權單位向擬聘用的外國人發出通知簽證函及許可證書,不得直接向擬聘用的外國人發出許可證書。

第十五條規定獲准來中國就業的外國人,應憑勞動部簽發的許可證書、被授權單位的通知函電及本國有效護照或能代替護照的證件,到中國駐外使、領館、處申請職業簽證。

(2)2013勞動法外國人擴展閱讀: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外國人可免辦就業許可和就業證:

1、由我國政府直接出資聘請的外籍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或由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出資聘請,具有本國或國際權威技術管理部門或行業協會確認的高級技術職稱或特殊技能資格證書的外籍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並持有外國專家局簽發的《外國專家證》的外國人;

2、持有《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事海上石油作業工作準證》從事海上石油作業、不需登陸、有特殊技能的外籍勞務人員;

3、經文化部批准持《臨時營業演出許可證》進行營業性文藝演出的外國人。

❸ 外國人在中國就業是否適用勞動合同法

根據我國現有法律規定,持有就業證的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就業,可以與境內用人單位之專間形成勞動屬關系。對該勞動關系進行規制的主要是《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該規定第二十三條明確,在中國就業的外國人的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以及社會保險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二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與被聘用的外國人發生勞動爭議,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處理。
但目前法律並沒有明文規定外國人在中國就業是否適用我國的勞動合同法。司法實踐中對此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在中國就業的外國人屬於特殊就業群體,他們往往在學歷層次和專業技術上高於普通勞動者,因此也更具備與用人單位平等協商的能力。為了保障涉外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應當允許外國人與用人單位在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事項上自行約定,可以排除勞動合同法的適用;另一種觀點認為,外國人與中國境內用人單位締結勞動關系,當然要受中國勞動法的約束,外國人與用人單位約定的事項不能違反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

❹ 新勞動法關於辭退外籍員工

1、用人單位要解除勞動合同,必須有充分的理由(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原因),否則只能與勞動者協商一致,才能解除合同。
2、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3、第一步,找到一個理由(可找的理由服後供參考)或與本人協商一致;
第二步,A類理由或以協商一致,出具勞動合同解除通知書,直接通知本人辦理離職手續,B類理由,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本人,30日後同A類。
第三步,辦理工作交接和離職手續(有關保險等關系的轉移),
第四步,支付經濟補償金,讓他走人。

A類理由:
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B類理由:
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❺ 求問勞動法外籍人士也適用嗎

1、適用勞動法,用人單位與外籍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時必須遵守外國人在中國及北京市就業專的有關管理規定,屬否則將會受到我國法律的制裁。
2、按照我國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等相關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在女職工懷孕期、產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資或者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懷孕女職工的勞動合同關系應自動延續至孕期、產期、哺乳期期滿時方可終止。
3、你有權要求繼續上班,因此給你造成的損失你有權要求公司賠償,如用人單位不同意可向勞動監察大隊投訴或申請勞動仲裁解決。

❻ 外國人在中國就要是否適用勞動合同法

有爭議
從目前的判例來看,大多數地區的司法機關都裁判支持外國人在中國就業適用勞動合同法。比如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等都作出過類似的判例。
根據我國現有法律規定,持有就業證的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就業,可以與境內用人單位之間形成勞動關系。對該勞動關系進行規制的主要是《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該規定第二十三條明確,在中國就業的外國人的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以及社會保險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二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與被聘用的外國人發生勞動爭議,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處理。
但目前法律並沒有明文規定外國人在中國就業是否適用我國的勞動合同法。司法實踐中對此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在中國就業的外國人屬於特殊就業群體,他們往往在學歷層次和專業技術上高於普通勞動者,因此也更具備與用人單位平等協商的能力。為了保障涉外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應當允許外國人與用人單位在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事項上自行約定,可以排除勞動合同法的適用;另一種觀點認為,外國人與中國境內用人單位締結勞動關系,當然要受中國勞動法的約束,外國人與用人單位約定的事項不能違反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

熱點內容
企業法律援助工作站簡介 發布:2025-09-23 05:42:24 瀏覽:751
巴克與法官 發布:2025-09-23 05:26:42 瀏覽:773
行政法上的行政的特徵和分類 發布:2025-09-23 05:04:51 瀏覽:364
司法社區夢 發布:2025-09-23 05:02:34 瀏覽:957
經濟法地位和體系 發布:2025-09-23 04:58:13 瀏覽:399
公司工傷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23 04:36:43 瀏覽:840
農大經濟法在線作業2 發布:2025-09-23 04:29:34 瀏覽:761
法官進牛圈 發布:2025-09-23 04:29:24 瀏覽:643
經濟法基礎稅總結 發布:2025-09-23 04:28:51 瀏覽:348
關於合同法3000字論文 發布:2025-09-23 04:26:42 瀏覽: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