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規的撤銷程序

行政法規的撤銷程序

發布時間: 2021-03-04 20:22:41

A. 行政許可法規定了幾種可撤銷的行政行為

《行政許可法》第六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內政機關或者其上級行政機容關,根據利害關系人的請求或者依據職權,可以撤銷行政許可:

(一)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作出准予行政許可決定的;

(二)超越法定職權作出准予行政許可決定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許可決定的;

(四)對不具備申請資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准予行政許可的;

(五)依法可以撤銷行政許可的其他情形。

被許可人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的,應當予以撤銷。

依照前兩款的規定撤銷行政許可,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不予撤銷。

依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撤銷行政許可,被許可人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賠償。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撤銷行政許可的,被許可人基於行政許可取得的利益不受保護。

B. 對法律的撤銷和廢止

  1. (撤銷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下級機關頒布的法律法規,觸犯上級機關頒布的法律規范時,而被上級機關或本機關,撤銷的。』【但一般來說,下一級機關頒布的法律法規若與上一級機關頒布的法律法規相抵觸,是被認為自始無效的,但出於法律頒布是有著法律行為的權威性的,(也就是說不能任意頒布及隨隨便便認為無效)因此就要以撤銷的方式告知公民。還有一種情況是在沒有立法權或超出立法許可權而頒布法律規范時,而被上級機關所撤銷。(原因也是維護立法的嚴肅性及權威性)。(一般來說,有立法權的機關,在頒布的法律不適宜環境時,是以廢止的方式作出的,而不是以撤銷)】
    2.廢止的情況一般是,頒布新法律時,在新法律中明文規定,自本法生效之日起,之前某某法律廢止(這種是明示廢止),若在法律中沒有明文規定,則屬默認廢止。

    兩者的區別

  2. 撤回的概念。撤回,簡單地說就是收回、取消原決定。行政許可中的撤回是指因法定事項的出現行政許可機關依法取消本機關已作出的行政許可事項決定。撤回適用於行政機關廢除事前作出的合法行政許可決定的效力。行政許可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行為,是行政機關代表國家依法賦予申請人權益的行為,具有確定力。根據信賴保護原則要求,行政許可決定一經作出,沒有法定事由和未經法定程序不得隨意撤銷、廢止或改變。只有當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或者准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才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
    撤銷的概念。撤銷是指由於行政行為具有瑕疵,因而予以糾正,以使法律關系恢復原來狀態。撤銷的目的在於使原法律關系復原,針對的是違法或者不當的行政行為。因此,如果沒有可以作為復原的法律關系存在,便不涉及撤銷的概念。撤銷適用於行政機關或者法院對在成立當時就有瑕疵的某個行政許可,作出廢除其效力的決定。這里既有可能是申請人行為違法,也有可能是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如果依照上述兩種情況撤銷行政許可,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不予撤銷。
    在行政許可的實施和監督管理活動中,撤回、撤銷是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二者主要區別如下:
    (1)所依據的法律條文不同。依法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其依據的法律條文是《行政許可法》第八條第二款;而撤銷或注銷行政許可,其依據的法律條文分別是《行政許可法》第六十九條和第七十條。
    (2)引起的原因不同。撤回已生效的行政許可,是由於情勢變遷導致該行政許可與公共利益發生沖突而引起行政許可的終止,這一種客觀事實,不但與被許可人的行為或其自身的情況無關,與行政許可機關是否存在違法許可也不存在因果關系。行政機關在撤回行政許可後,應履行注銷行政許可的手續。撤銷行政許可是由於行政許可的取得過程中存在某種瑕疵,存在著某種違法性,即違法導致行政許可的撤銷,這是撤銷與撤回、注銷之間存在的最顯著的差別。違法的原因有可能是行政許可機關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被許可人引起的。行政機關在撤銷行政許可後,應履行注銷行政許可的手續。
    (3)引發的法律後果不同。合法撤回已生效的行政許可,有可能導致行政機關對被許可人承擔補償責任。合法撤銷行政許可則可能導致行政機關對被許可人的賠償責任。

C. 行政機關能否自己撤銷自己做出的處罰決定,程序如何履行

行政機關不自己撤銷自己做出的處罰決定,只能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回正。相關法律法規如下:答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五十五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沒有法定的行政處罰依據的;

(二)擅自改變行政處罰種類、幅度的;

(三)違反法定的行政處罰程序的;

(四)違反本法第十八條關於委託處罰的規定的。

(3)行政法規的撤銷程序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五十七條 行政機關違反本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自行收繳罰款的,財政部門違反本法第五十三條的規定向行政機關返還罰款或者拍賣款項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十一條 行政機關為牟取本單位私利,對應當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不移交,以行政處罰代替刑罰,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糾正;拒不糾正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給予行政處分;徇私舞弊、包庇縱容違法行為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D. 公務員行政處分撤銷的程序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九十條規定,公務員對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處理不版服的,可權以自知道該人事處理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原處理機關申請復核;對復核結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復核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按照規定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作出該人事處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提出申訴;也可以不經復核,自知道該人事處理之日起三十日內直接提出申訴:(一)處分;(二)辭退或者取消錄用;(三)降職;(四)定期考核定為不稱職;(五)免職;(六)申請辭職、提前退休未予批准;(七)未按規定確定或者扣減工資、福利、保險待遇;(八)法律、法規規定可以申訴的其他情形。 對省級以下機關作出的申訴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處理決定的上一級機關提出再申訴。行政機關公務員對處分不服向行政監察機關申訴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的規定辦理。

E. 行政法哪條規定政策不合法的可以撤銷

不能是抽象的政策,必須是影響到行政相對人具體利益的政策。
一、可撤銷的具體行政行為

1.行政行為違法;

2.行政行為明顯不當。

一般情況下,一經撤銷,自始無效;特殊情況下,自撤銷或確認違法之日起失效。

可撤銷的具體行政行為條件:具體行政行為違法和明顯不適當。

二、可撤銷的具體行政行為後果

在程序法上,可撤銷的具體行政行為必須經過法定程序由國家有權機關作出撤銷決定,才能否定其法律效力,有關當事人。其他國家機關和其他社會成員無權擅自否定具體行政行為的法律效力。法定程序是指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行政監督程序。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是權利救濟程序,必須經過當事人的申請和提起。行政復議機關以決定撤銷違法的和明顯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法院可以撤銷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以此消除具體行政行為的法律效力。超過行政復議的申請期限或者行政訴訟的提起期限,當事人就不能在權利救濟程序種,對具體行政行為效力提出異議。行政監督是行政系統中的法制監督,包括行政主管機關內部的監督,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督。在監督制度的運行中如果發現具體行政行為違法,行政機關也可以主動地撤銷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成為具體行政行為的撤回。

在實體法上具體行政行為被撤銷的效力可以溯及至該具體行政行為成立之日,根據法律規定的公共利益的需要或者當事人是否存在過錯等情況也可以自撤銷之日起失效,但是當事人在撤銷決定作出之前一直要受到該具體行政行為的約束。

在處理後果上,具體行政行為因為被撤銷而喪失或者不能取得法律效力後如果相關的義務已經履行或者已經執行,能夠恢復原狀的應當恢復原狀,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由行政機關承擔賠償責任。

F. 公務員行政處分撤銷的程序是什麼

公務員在行政處分期滿後,由本人向給予處分機關(監察局)提出書面申請,由監察局報紀委常委會討論,討論通過後,撤銷處分。

G. 什麼是行政撤銷

行政撤銷即行政行為撤銷,行政行為撤銷是指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為,如發現其違法或不當,由有權機關於以撤銷,使相應行政行為失去法律效力。

撤銷是針對一般違法或者不適當行政行為而言的。行政行為不具備合法要件,例如出現主體不合法,或內容不合法,或程序不合當行政行為不適當或不甚合理的時候,由行政機關法的情形,法院通常不以不適當為由撤銷。即使行政相對人超過復議或者訴訟期,也不影響行政機關撤銷違法或者不適當的行政行為。

行政行為被撒銷之後,自始即沒有法律效力,在特殊情況下,比如為了照顧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相對人沒有過錯,被撤銷的行政行為自被撒銷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如果行政行為因行政主體的過錯被撤銷,對於由此給相對人帶來的一切損失,行政機關應予賠償。

(7)行政法規的撤銷程序擴展閱讀

【基本案情】原告「北雁雲依」法定代理人呂曉峰訴稱:其妻張瑞崢在醫院產下一女取名「北雁雲依」,為女兒辦理戶口登記時,被告山東省濟南市公安局歷下分局燕山派出所不予上戶口。理由是孩子姓氏必須隨父姓或母姓。請求法院判令確認被告拒絕以「北雁雲依」為姓名辦理戶口登記的行為違法。

【裁判結果】濟南市歷下區人民法院作出行政判決:駁回原告「北雁雲依」的訴訟請求。

【裁判理由】法院生效裁判認為:原告「北雁雲依」的父母自創「北雁」為姓氏、選取「北雁雲依」為姓名給女兒辦理戶口登記的理由是:「北雁雲依」取自4首著名的中國古典詩詞,寓意父母對女兒的美好祝願。此理由僅憑個人喜好願望創設姓氏,具有明顯的隨意性,不符合立法解釋第二款第三項規定的「有不違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情形,不應給予支持。

H. 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決定後,如果想撤銷行政處罰決定,應該履行哪行程序來撤銷行政處罰決定

一、申請人申請對撤銷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復議,應當在知道被申請人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60日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申請人申請行政復議,可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口頭申請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當場記錄申請人的基本情況、行政復議請求、申請行政復議的主要事實、理由和時間。

二、行政復議機關收到行政復議申請後,應當在5日內進行審查,對不符合行政復議法規定的行政復議申請,決定不予受理,並書面告知申請人;對符合行政復議法規定,但是不屬於本機關受理的行政復議申請,應當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復議機關提出。

三、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決定後,如果想撤銷行政處罰決定,應該向行政處罰相對人出具撤銷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行為撤銷的條件:

(1)行政行為合法要件缺損。合法的行政行為具備主體合法、內容合法、程序合法三要素,任何行政行為如缺損其中一個或一個以上要件,該行政行為就是可撤銷的行政行為。

(2)行政行為不適當。不適當的行政行為也是可撤銷的行政行為。所謂「不適當」,是指相應行政行為不合理、不公正、不符合現行政策、不合時宜、不符合有關善良風俗等情形。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五十五條規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沒有法定的行政處罰依據的;

(二)擅自改變行政處罰種類、幅度的;

(三)違反法定的行政處罰程序的;

(四)違反本法第十八條關於委託處罰的規定的。

(8)行政法規的撤銷程序擴展閱讀:

一、凡是可以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爭議案件,都可以申請行政復議;不能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爭議,只要單行法律、法規規定可以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就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我國《行政復議法》在明確規定了哪些行政行為可以申請復議的同時,又對不能依照復議法申請復議的四類行政行為作了規定。

它們是: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規章;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分或其他人事處理決定;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仲裁、調解或者處理;以及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內容依據

行政復議的審查內容主要指對被申請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的內容。重點是程序審和實體審兩個方面。

行政復議審查的依據,是指法律根據和如何適用法律的規定。

三、特點

行政復議有以下四個特點:

1、提出行政復議的人,必須是認為行政機關行使職權的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當事人提出行政復議,必須是在行政機關已經做出行政決定之後,如果行政機關尚沒做出決定,則不存在復議問題。復議的任務是解決行政爭議,而不是解決民事或其他爭議。

3、當事人對行政機關的行政決定不服,只能按法律規定,向有行政復議權的行政機關申請復議。

4、行政復議,主要是書面審查,行政復議決定書一經送達,即具有法律效力。只要法律未規定復議決定為終局裁決的,當事人對復議決定不服的,仍可以按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請訴訟。

I. 撤銷行政處罰決定應該怎樣履行程序

撤銷行政處罰決定應該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執行者通過復議或者訴訟的可依法撤銷行政處罰。步驟:

1.申請人申請對撤銷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復議,應當在知道被申請人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60日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申請人申請行政復議,可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口頭申請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當場記錄申請人的基本情況、行政復議請求、申請行政復議的主要事實、理由和時間。

2.行政復議機關收到行政復議申請後,應當在5日內進行審查,對不符合行政復議法規定的行政復議申請,決定不予受理,並書面告知申請人;對符合行政復議法規定,但是不屬於本機關受理的行政復議申請,應當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復議機關提出。

3.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做出相應的撤銷行政處罰。

(9)行政法規的撤銷程序擴展閱讀:

撤銷行政處罰決定行為是指復議機關作出的撤銷或者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或者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決定。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復議機關可以決定撤銷、變更或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

①主要事實不清,證據不足。

②適用依據錯誤的。

③違反法定程序的。

④超越或濫用職權的。

⑤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不當的。

申請人申請行政復議,可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口頭申請的,公安機關應當當場記錄申請人的基本情況、行政復議請求、申請行政復議的主要事實、理由和時間。

公安機關已依法受理行政復議的,或者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公安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在法定期限內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已經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請行政復議。

熱點內容
紀檢監察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 發布:2025-09-23 03:07:27 瀏覽:868
村部法律顧問職責 發布:2025-09-23 03:03:15 瀏覽:95
商法歷年司考真題 發布:2025-09-23 02:57:35 瀏覽:915
社會保障法實施年份 發布:2025-09-23 02:44:42 瀏覽:162
13歲兒童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3 02:37:23 瀏覽:53
依法治鎮工作領導小組 發布:2025-09-23 02:36:41 瀏覽:434
婚姻法司法解釋里財物 發布:2025-09-23 02:32:50 瀏覽:839
規章制度包邊視頻 發布:2025-09-23 02:29:16 瀏覽:99
范冰冰魔法學院性感ol 發布:2025-09-23 02:20:57 瀏覽:453
社會與法頻道10月18日節目 發布:2025-09-23 02:16:50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