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律規范最基本的功能是

行政法律規范最基本的功能是

發布時間: 2021-12-18 20:51:46

① 屬於行政法律規范的文件有哪些

行政法律規范,是指由各種國家機關所制定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有關行政管理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


根據立法主體的不同,行政法律規范的基本內容構成如下:

1.憲法

2.法律

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制定的相關法律。如《國務院組織法》、《地方政府組織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有些法律則不僅包括行政法律規范,還包括其他部門法規范,如《人民警察法》中有關人民警察職務犯罪和有關這種犯罪管轄的規范就分別屬於刑法與刑事訴訟法范疇。當然,在主要是屬於其他部門法規范的一些法律中,也有可能包含有行政法律規范,如《婚姻法》中有關結婚登記的規范,就屬於行政法律規范。

3.行政法規與行政規章

包括中央行政機關制定的法律規范;而行政規章則指中央政府各職能部門制定的法律規范。

4.地方性法規、規章、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根據憲法與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性規章;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所有這些地方性立法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涉及地方性行政權力及其運行方面的規范,屬於行政法律規范的范疇。

5.法律解釋與國際條約

法律解釋通常可以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與行政解釋等幾種,也是行政法律規范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此外,一國政府所簽訂、加入或承認的國際條約,其中許多涉及國家行政權力及其運行,如各種關稅管理協定、有關行政管轄權以及行政公共關系的國際公約等,這些在該國國境之內同樣具有法律規范功能,因而也成為一國行政法律規范的組成部分。

② 26.行政道德規范區別於行政法律規范的最基本屬性是( ) A.自律性 B.政治性 C.相對穩定性 D.權威性

A,自律性!
道德規范,靠的是人的自律性,法律規范靠的是法的強制力!

③ 行政法律規范由哪三個要素組成

行政法律規范由假定、指示和法律後果三要素構成。主要依據如下:
行版政法律規范,是指由各種權國家機關所制定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有關行政管理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律規范都是由國家機關制定或認可的,或者是由國家權力機關依照其職權范圍,並按一定的立法與決策程序制定出來的,具體表現為不同法律規范形式的成文性規範文件;或者是雖然未經國家制定,但已經實際存在並為人們所遵守的行為規則,經過特定國家機關予以認可後也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如習慣法、司法判例等。簡而言之,行政法律規范必須是具有相應職權的各種國家機關,經過特定的決策與立法程序予以制定或確認之後,才能形成;沒有國家機關的合法制定或確認,就不能成為行政法律規范。

④ 行政法律規范的基本功能有() 多項選擇題

acde

⑤ 行政法律規范有哪些

行政來法律體系包含的法律規范有自不少,凡是規范和約束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都屬於行政法律法規,無法一一列出。
下面只列舉部分:
行政法律:
行政訴訟法
行政強製法
行政復議法
行政許可法
行政監察法
行政法規:
徵用土地公告辦法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⑥ 一般來說,行政法律規范的適用包括哪兩個大的基本原則

法的要素是由法律規范、概念和原則構成的,其中法律規范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要素。法律規范除具有 本身的含義、邏輯結構範式和種類外,有效性則是貫穿其始終的關鍵所在。法律規范的有效性應包括應然和實然 兩方面。應然有效性是正義和秩序的綜合體,就實然有效性而言,如果一項法律規範本質上與應然有效性同一,則 法律規范有效(或生效)。反之,則法律規范無效(或失效)。在法的要素中,為確保法律規范具有效性,應做到法律 規范應然與實然、本質與形式有效的完美結合。 關鍵詞:法的要素;法律規范;有效性中 圖分類號:D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 2529(2001)03 0069 05 法的要素即是當法律被看作一個系統時,它與任 何系統一樣,是由若干要素按一定的結構組織起來 的統一整體。[1](P61)對於這一問題的研究,也就是深 入到法的系統內部,從微觀的層面進一步考察和更 好地揭示法是什麼這一基本命題。同樣,對於法律 規范的有效性(Validity)的探求也只能緣此而入,否則,別無他徑。筆者不揣淺陋陳一孔之見,以期求教於方家。 一在 法學史上,最先對法律進行要素分析並概括出 較系統的法的模式理論的法學家,首推19世紀英國 的約翰·奧斯丁(JohnAustin)的「命令模式論」。所謂 法的模式即是在解釋法律由何種要素所組成時使用 的概念。根據奧斯丁的理論,實在法最為本質的特 征乃是法的強制性或命令性。法律被認為是主權者 的一種命令。「任何一種實在法都是由特定的主權 者對其統治下的某個人或某些人制定的」,但是,他 又認為,並非每一種命令都是法律,只有一般性的命 令———強制某個人或某些人必須為某類行為或不為 某類行為———才具有法律的性質。[2](P201,P22-24)奧斯 丁把命令、義務和制裁看作是三位一體的關系,即把 法所包含的眾多要素全部歸結為以制裁為後盾的命 令的總和。照此看來,法律中所有的特點和規范都 用命令來概括,這顯然是力不從心的事情,也是一種 過於簡單和片面的概括。正因如此,20世紀的西方 法理學界,又不斷有人提出新的法的理論模式理論 。 美國的社會法學派代表人物羅斯柯·龐德( RoscoePound)認為法律就是由律令、技術和理想三種 要素或成分所組成的,其中法律的「律令」本身又包 括規則、原則、概念和標准。他認為「規則」是對一個 具體的事實狀態賦予一種確定的後果的律令,「原則 」是用來進行法律推理的權威性出發點,「概念」是可 以容納某些情況的權威性范疇,「標准」則是根據每 個案件具體情況加以適用的行為尺度。英國的新分 析法學派代表人物赫伯特·哈特(HerbertHart),在批 判奧斯丁的命令模式論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規則 模式論」。他認為在所有發達的法律制度中都有一 套規則,即分為設定義務的第一性規則和授予權利 或權力的第二性規則,其中,第二性規則又包括確認 規則、改變規則和審判規則三種成分。確認規則是 規定一定規則在符合何種條件下才能取得法律效力 ,它能夠消除單純第一性規則的不確定性,並能夠將 調整社會中的人際關系以及區別正義行為與行政 行為的「首要」社會行為規則區分開來。[3](P89-93)美國 新自然法學派羅納德·德沃金(RonaldDworkin)則反 對哈特把法的要素歸結為規則的觀點,他堅持法律 除了規則成分之外,還包括原則和政策的成分。特 別是在那些疑難案件中,原則和政策起的作用將會 更大。美國法律哲學家埃德加·博登海默(EdgarB odenheimer)對於法律的性質和作用的論述,也持「 規則—原則—政策模式論」的觀點。他認為一個法 律制度,從其總體來看,是一個由一般性規范同適用 與執行規范的個殊性行為構成的綜合體。它既有規 范的一面,又有事實的一面。在法律規范的有效性 上,他堅持「法律的規范性結構,可以說是一種『應然 』體的集合,這當然是從這些規范要求人們服從但在 現實生活中並不總是得到遵守或執行的意義上而言 的」。[4](P238-239) 就 國內法學家而言,對於法的要素所持的觀點,主 要有如下幾種學說:(1)四要素說。即認為構成要素 主要是規范,但不限於規范。一般地說法由法律概 念、法律原則、法律技術性規定以及法律規范四個要 素構成。[5](P37)(2)三要素說。 其一是認為法的要素 區分為三類,即:規則、原則和概念三種基本成分 。[1](P73) 其二是認為法由概念、原則和規范所構成 。[6](P149)(3)一要素說。即認為法律規范是法的最基 本的細胞,它與整體的法的關系是系統的個別因素 同整個系統的關系,並且認為原則不過是原則性規 范、概念不過是定義性規范而已,它們實際上都是調 整人們行為不可少的部分,是法的職能專門化的結 果和表現。[7](P353-362)綜觀國內外各家對於法的要素 的不同闡述,到目前為止,雖然每一種分析都未能在 法學界取得一致同意,但是各種觀點間的爭鳴,對於 深化「法是什麼」這一基本命題的認識和理解卻是大 有裨益的。 筆者以為,法的要素區分為三類,即:規范、原則和概念三種基本要素。 理由是:第一,持四 要素說所認定的「法律技術性規定」這一要素,如法 律、法規中關於該法何時開始生效、凡與該法抵觸者 無效等規定,究其實,筆者認為法的要素中無論是規 范、概念還是原則,都是從法的本質亦或內容層面上 說的,而相對於法律技術性規定,應該是形式層面上 的,是為規范、概念和原則服務的。 第二,持一要素 說將「原則性規范」、「定義性規范」等同於「原則」和 「概念」,這是筆者不敢苟同的。法律原則是可以作 為眾多法律規則之基礎或本源的綜合性、穩定性的 原理和准則。[1](P71)法律概念指的是在法律上對各 種事實進行概括,抽象出它們的共同特徵而形成的 權威性范疇。[1](P75)《牛津法律大辭典》定義為:概念 是法律思想的基本要素,並是我們將雜亂無章的具 體事項進行重新整理歸類的基礎。[8](P533)例如,法律 上的「故意」和「過失」,這樣一些概念,它雖然存在於 規范之中,但它並不等同於規范。

⑦ 行政法律規范分為哪些種類其效力規則是什麼

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我國法律的主要形式有:
1、憲法: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是國家的總章程,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我國最主要的法律淵源。
2、法律:按照法律制定的機關及調整的對象和范圍不同,法律可分為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
基本法津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的、規定和調整國家和社會生活中某一方面帶有基本性和全面性的社會關系的法律,如《刑法》、《民法通則》、《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等。
一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或修改的,規定和調整除由基本法律調整以外的,涉及國家和社會生活某一方面的關系的法律,如《商標法》、《產品質量法》、《國家賠償法》等。
法律是依據憲法的原則和規定製定的,其地位低於憲法,但高於其他的法律淵源。
3、行政法規:行政法規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制定的有關國家行政管理方面的規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低於憲法和法律。
4、地方性法規:地方性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制定的法律規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規具有地方性,只在本轄區內有效,其地位和效力低於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不得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
5、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大會依照法定的自治權,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帶有民族區域自治特點的法律規范性文件。
6、行政規章:行政規章是指國務院各部、委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為了管理國家行政事務所制定的法律規范性文件。行政規章的效力低於前面五種法的形式,但同樣是我國法的淵源之一。
7、特別行政區的法: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法律包括與基本法不相抵觸的原有法律,是我國法的一部分,是我國法的一種特殊形式。
8、國際條約:國際條約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國家之間規定相互這間權利和義務的各種協定。是我國法的一種形式,對所有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都具有法律效力。
從效力上來說,憲法高於法律,高於行政法規,高於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⑧ 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功能和特徵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指指導和規范行政法的立法、執法以及指導、規范行政行為的內實施和行政爭容議的處理的基礎性規范。

其貫穿於行政法具體規范之中,同時又高於行政法具體規范,體現行政法的基本價值觀念。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貫穿於全部行政法之中,指導行政法的制定和實施的基本准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的特徵

1、普遍性:①貫穿於全部行政法之中,對各類行政法律規范具有指導和統帥作用;②貫穿於行政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制監督等各個方面;③適用於各種行政法律關系。

2、獨特性:這些原則與民法、刑法、訴訟法等其他部門法的基本原則有所區別。

3、基礎性:這些原則是行政法中其他原則和規則的基礎。

4、穩定性:作為基本原則不能隨意變動,而是一種具有穩定性、指導性的核心思想。

5、概括性:基本原則是對行政法一般規則的理論抽象和概括。

熱點內容
道德與法治美女老闆 發布:2025-09-15 03:56:40 瀏覽:762
經濟法概論平時作業綜合題 發布:2025-09-15 03:52:32 瀏覽:430
勞動法如何規定月工資 發布:2025-09-15 03:49:36 瀏覽:710
2017注會經濟法音頻 發布:2025-09-15 03:38:42 瀏覽:247
違反義務必須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5 03:37:00 瀏覽:834
霸州法院法官曹 發布:2025-09-15 03:14:53 瀏覽:184
夫妻出軌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5 03:14:52 瀏覽:183
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原則有哪些 發布:2025-09-15 03:05:39 瀏覽:998
法治進課堂工作方案 發布:2025-09-15 02:54:42 瀏覽:205
襄樊法院曾 發布:2025-09-15 02:50:21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