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個體戶收取押金
A. 勞動法中,關於押金的規定是什麼樣的在第幾條
勞動部關於印復發《關於貫徹執制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
24、用人單位在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勞動者收取定金、保證金(物)或抵押金(物)。對違反以上規定的,應按照勞動部、公安部、全國總工會《關於加強外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勞動管理切實保障職工合法權益的通知》(勞部發[1994]118號)和勞動部辦公廳《對「關於國有企業和集體所有制企業能否參照執行勞部發[1994]118號文件中有關規定的請示」的復函》(勞辦發[1994]256號)的規定,由公安部門和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立即退還給勞動者本人。
B. 勞動法 押金是否收取
樓主:你有公司開給你的押金 憑證嗎?如果有則你可以立刻依法離職並根據押金條依法向勞動仲裁部門或相關智能部門提出訴訟請求法律援助,這樣一來你不僅可以拿到你應得的工資,還可以依法獲得賠償,具體請參考以下相關法律資料: 第七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
第八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第九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押金等)。
第二十六條 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第二十七條 勞動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條 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勞動報酬的數額,參照本單位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第三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
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第三十一條 用人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勞動定額標准,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加班費。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第四十八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第八十四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第八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C. 勞動法有工作收取押金的規定嗎
你好
勞動合同法規定單位不能扣勞動者的押金。相關規定如下:
《勞動合同法》第九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D. 為什麼勞動法規定不能收取押金或是違約金店主的利益怎麼得到保障
1、勞動法這些規定,確實事出有因,當年個別店主,收了押金後,讓導購干一個月,說干不好再辭退了,不給錢,還把押金給扣了。貌似是玉石行業首先出來的招數。
2、導購工資一般由底薪加提成給付,可以試試提成押後一個月,導購辭職必須提前一個月通知店主。
3、現在導購難找,沒經驗的不好弄,年輕的不上心,有經驗歲數不大的不是這個價錢。由於沒有三險一金,很少有人能幹長,除非搞批發的,零售一個月導購二三千到頭了。所以,首先看看你能承受多少,養店期間少一點沒關系。店熟了要給人家漲,建議總銷售額分階段提成,比如,三萬以下多少,三萬以上多少。另外,一個導購不行,必須輪班。
4、自己想想怎麼合理,現在的導購是爺爺,不能虧了人家。提點也就是2個到三個。
5、這個,沒有什麼可能保護的,人家反咬一口你不給人家上保險,人家還有的說呢。只能吃啞巴虧。導購這個事兒,就看怎麼處人了。
E. 收員工押金當然違反勞動法嗎
首先,收員工的押金當然是違反勞動法的。一般的共同就是不會收取員工的押金的
F. 請問勞動法關於用人單位收取押金的相關事宜
1、勞動者與用工單位建立勞動關系時,用人單位不能向勞動者收取證內件和任何形式的風容險抵押金。如果收取,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退回,並加以處罰。2、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後,用人單位因生產經營管理的需要,在職工自願的情況下,可以向職工收取押金和集資,如職工不願繳納,用人單位以此為由解除合同是違法的,勞動者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如你屬於第一種情況,即在你入職前就已交納押金,可以向當地的勞動監察機構投訴舉報;第二種情況,你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兩種情況你都要提供押金條作為證據。
G. 按照最新勞動法規定 用人單位能否以任何形式向個人收取押金
《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在用工過程中,如果工作服是必須穿著的,應當視為企業給員工提供的勞動條件之一,而沒有理由向員工索取費用,收取員工押金作為工作服費的作法顯然是不合法、不合理的。
H. 勞動法有規定單位不能收取員工保證金(押金)嗎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有明確規定,單位不能收取員工保證金或押金。
第九條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2、單憑收取員工保證金,這個單位就已經構成違反勞動合同法,協議應屬無效,可以向要求單位退還保證金,建議可以向當地的勞動仲裁部門反映一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
第八十四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8)勞動法個體戶收取押金擴展閱讀:
1、保證金的作用是用於保證雙方或幾方中的其中一方履行某種義務。
在法律對於保證金缺乏明確規范的背景下,探討保證金的類型,對於備用金類型的保證金、預付款類型的保證金、租賃保證金、裝修保證金、定金類型的保證金、保有返還請求權的保證金、無雙倍返還效力的保證金分別界定,確定各自的法律效力,十分必要。
2、押金,是一方當事人將一定費用存放在對方處保證自己的行為不會對對方利益造成損害,如果造成損害的可以以此費用據實支付或另行賠償。在雙方法律關系不存在且無其他糾紛後,則押金應予以退還。在違約時將會被扣除。
押金具有替代性,一般是在一方已為另一方遞交實質性的標的物,為保證已交付的標的物能返還,要求另一方交付相當金額的保證金,在合同不能履行時,以沒收押金作為解決合同的方式,體現保護非交付押金一方的利益。
押金,實務中也稱保證金,風險抵押金等。是指當事人雙方約定,債務人或第三人向債權人給付一定的金額作為其履行債務的擔保,債務履行時,返還押金或予抵扣;債務不履行時,債權人得就該款項優先受償。給付押金的人,稱出押人,一般就是債務人或第三人。受領押金的人,稱受押人,他是債權人。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I. 勞動法關於押金
<<勞動來合同法>>已經明方規定了源不能以任何名義收取費用的.
第九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你可協商要求退回,如果協商不一致,可到當地勞動部門投訴.
第八十四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J. 勞動法中關於押金的規定
根據《勞動合抄同法》第九條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第八十四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如果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收取勞動者押金的,可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行政部門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