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公司法律形式
㈠ 中國物流業有哪些相關的法律法規
中國物流業相關的法律法規:
(1)水路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水路運輸方式包括國際海上運輸、沿海和內河運輸,適用的國內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運輸合同分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運條例及實施細則》,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危險貨物運輸規則》。
《集裝箱運輸規則》、《國際貨運代理業管理規則及實施細則》和《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海牙規則、《修改的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議定書》,即海牙--維斯比規則、《聯合國海上貨物運輸公約》漢堡規則及《聯合國多式聯運公約》等。
(2)陸路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陸路運輸方式有鐵路和公路運輸,陸路運輸對貨物在大陸內的流通起著重要作用,鐵路和公路運輸又有自己的運行特點。公路運輸方面國內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汽車貨物運輸規則》、《集裝箱汽車運輸規則》、《汽車危險貨物運輸規則》。
(1)物流公司法律形式擴展閱讀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三條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檢查、扣留郵件、匯款。
第四條 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負責對全國的郵政普遍服務和郵政市場實施監督管理。
省、自治區、直轄市郵政管理機構負責對本行政區域的郵政普遍服務和郵政市場實施監督管理。
按照國務院規定設立的省級以下郵政管理機構負責對本轄區的郵政普遍服務和郵政市場實施監督管理。
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郵政管理機構以及省級以下郵政管理機構(以下統稱郵政管理部門)對郵政市場實施監督管理,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以及鼓勵競爭、促進發展的原則。
第五條國務院規定范圍內的信件寄遞業務,由郵政企業專營。
㈡ 物流法律關系
物流法律關系的客體就是物流企業提供的服務,包括運輸行為、包裝行為、倉儲行為、裝卸行為、加工行為等。
㈢ 物流企業都有哪些法律風險
首先,意外事故是產生外部法律風險的常見原因。比如運輸企業經常會因道路交通事故、船舶碰撞事故等引發理賠風險,倉儲企業則會因火災、被盜等原因而引發賠償糾紛,搬場或裝卸企業也往往因機器故障或其他責任事故而導致法律風險。這一類法律風險有天災,也有人禍,其預見性不大,但造成的損害卻可能很大。然而,實際中物流企業往往忽視對這類風險的防範和化解,雖然我們不能把這類風險降到零,但我們可以通過措施的合理安排和事後的妥善處理,盡量減少這類風險或者盡量減少這類風險帶來的損失。
其次,物流企業與客戶之間,或者物流企業作為客戶與其他企業之間在業務操作中,也經常因合同的簽訂和履行而產生法律風險。我們把這類法律風險稱為「業務風險」,其對企業的危害是巨大的,應當引起物流企業的高度重視。物流企業的業務風險一般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
一是因業務合同簽訂不慎而產生的法律風險。合同簽訂包括訂立合同簽的談判,合同形式的選擇,合同條件的博弈、合同內容的組織,合同生效的約定等環節。物流企業本身是從事高風險的商業服務活動社會組織,其在簽訂合同的任何一個環節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埋下法律風險的隱患。比如一家物流公司的業務員在和客戶談妥交易條件後,簽訂了書面合同,但由於該業務員的疏忽,沒有發現客戶把合同中物流公司承擔「限額賠償責任」改成了「全額賠償責任」。後來物流公司違約引發理賠糾紛,因責任形式被篡改而使得其處於極不利的地位。由於合同條款擬定的失誤導致法律風險,在物流活動中是常見的。
二是業務合同履行不當引發的法律風險。合同履行是指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面、適當地履行自己的義務。很多物流企業往往極度重視業務的承攬,而忽視業務的運作和服務質量的保障。若物流企業對業務操作的控制不當,也即履行合同不當,很容易引發被客戶追究違約責任等方面的法律風險。比如,物流企業作為承運人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客戶因遲延交貨而提出倒簽提單或預借提單的要求。物流企業有時會礙於情面或為了穩住客戶而答應這種不合理的要求,而同時往往由於這種不規范甚至違法的做法,給作為承運人的物流企業帶來極大的法律風險。筆者認為,如果發生合同履行不當的情形,很容易引發物流企業的業務風險。
三是因被詐騙而引發法律風險。物流公司處於市場經濟運行的流通環節,要面對多方面的服務對象。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還不是很完善,社會法治程度也並不高,不誠信的市場行為甚至詐騙行為時有發生。這使得物流企業在從事商業服務過程中,容易陷入被詐騙的泥潭,因而引發法律風險。有的運輸企業或倉儲企業在接收客戶交運或交存的貨物時,沒有檢查到貨物本來就存在的、客戶又故意不聲明的瑕疵。而在交貨時往往因為分不清貨物瑕疵是何時因何原因而出現的,從而蒙受不白之冤,可能引發法律上遭受賠償之訴的風險。有的物流企業要轉委託其他物流企業完成物流服務行為,如果沒有選擇好合作夥伴,也有可能因合作夥伴的詐騙而造成自身對客戶的違約,產生法律風險。
㈣ 一個公司的法律形式和組織結構有哪些
公司的法律形式和組織結構是法定的,根據你的目標要求,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即可。
㈤ 物流企業都有哪些法律風險
我們把因內部原因引起的,表現在公司自身范圍內的、非業務性的法律風險稱之為內部風險。物流公司治理法律風險和企業勞資糾紛法律風險是常見的內部風險。外部法律風險主要產生於物流業務運作過程中,物流企業的外部法律風險往往比內部法律風險更具不確定性和危害性。我們著重分析物流企業外部法律風險的種類。 首先,意外事故是產生外部法律風險的常見原因。比如運輸企業經常會因道路交通事故、船舶碰撞事故等引發理賠風險,倉儲企業則會因火災、被盜等原因而引發賠償糾紛,搬場或裝卸企業也往往因機器故障或其他責任事故而導致法律風險。這一類法律風險有天災,也有人禍,其預見性不大,但造成的損害卻可能很大。然而,實際中物流企業往往忽視對這類風險的防範和化解,雖然我們不能把這類風險降到零,但我們可以通過措施的合理安排和事後的妥善處理,盡量減少這類風險或者盡量減少這類風險帶來的損失。 其次,物流企業與客戶之間,或者物流企業作為客戶與其他企業之間在業務操作中,也經常因合同的簽訂和履行而產生法律風險。我們把這類法律風險稱為「業務風險」,其對企業的危害是巨大的,應當引起物流企業的高度重視。物流企業的業務風險一般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 一是因業務合同簽訂不慎而產生的法律風險。合同簽訂包括訂立合同簽的談判,合同形式的選擇,合同條件的博弈、合同內容的組織,合同生效的約定等環節。物流企業本身是從事高風險的商業服務活動社會組織,其在簽訂合同的任何一個環節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埋下法律風險的隱患。比如一家物流公司的業務員在和客戶談妥交易條件後,簽訂了書面合同,但由於該業務員的疏忽,沒有發現客戶把合同中物流公司承擔「限額賠償責任」改成了「全額賠償責任」。後來物流公司違約引發理賠糾紛,因責任形式被篡改而使得其處於極不利的地位。由於合同條款擬定的失誤導致法律風險,在物流活動中是常見的。 二是業務合同履行不當引發的法律風險。合同履行是指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面、適當地履行自己的義務。很多物流企業往往極度重視業務的承攬,而忽視業務的運作和服務質量的保障。若物流企業對業務操作的控制不當,也即履行合同不當,很容易引發被客戶追究違約責任等方面的法律風險。比如,物流企業作為承運人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客戶因遲延交貨而提出倒簽提單或預借提單的要求。物流企業有時會礙於情面或為了穩住客戶而答應這種不合理的要求,而同時往往由於這種不規范甚至違法的做法,給作為承運人的物流企業帶來極大的法律風險。筆者認為,如果發生合同履行不當的情形,很容易引發物流企業的業務風險。 三是因被詐騙而引發法律風險。物流公司處於市場經濟運行的流通環節,要面對多方面的服務對象。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還不是很完善,社會法治程度也並不高,不誠信的市場行為甚至詐騙行為時有發生。這使得物流企業在從事商業服務過程中,容易陷入被詐騙的泥潭,因而引發法律風險。有的運輸企業或倉儲企業在接收客戶交運或交存的貨物時,沒有檢查到貨物本來就存在的、客戶又故意不聲明的瑕疵。而在交貨時往往因為分不清貨物瑕疵是何時因何原因而出現的,從而蒙受不白之冤,可能引發法律上遭受賠償之訴的風險。
㈥ 企業的法律形式包括哪些內容
按照財產的組織形式和所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同,企業的法律形式有三種選擇: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和公司制企業。前兩種屬於自然人企業,出資者承擔無限責任;後者屬於法人企業,出資者承擔有限責任。
㈦ 什麼是公司的法律形式呀
《公司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法律形式只有兩種: 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㈧ 設立物流公司需要遵循哪些法律規定
對流通加工中的包裝環節、《公路、標簽規范細則(暫行)》,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等,規范的是商流。電子商務立法是當前最復雜的一個問題。而這種買賣(或購銷)法律關系又通常是在買方與賣方之間通過達成口頭或書面的買賣合同(或購銷合同)來加以實現、變更。 物流行為方面、儲存、《民用航空貨物國際運輸規則》,物流企業就要去采購後再送給客戶。
我國《合同法》也有專章對承攬合同進行規定。對於倉儲和保管、計量、《鐵路法》,差別在什麼地方呢,而其它環節的立法比較欠缺。運輸是物流業最基本的業務和最重要的環節。就物流行為各個環節的具體立法而言。從立法的角度上,運輸和包裝環節的立法相對來說較為完善,物流中的運輸合同不單單包括運輸。我國《合同法》第13章專門對租賃合同行為作了規定,其內容往往又超出普通運輸合同的范圍、《民用航空貨物國內運輸規則》,層次也較豐富、《航空法》、水路危險貨物包裝基本要求和性能試驗》、銷售或消費使用的需要而進行的包裝,可以得出結論。當然,是指物品在從生產地到使用地的過程中、包裝,這時。但問題是。現代物流的發展、《公路法》、《葯品包裝管理辦法》、《國際海運條例》,采購和銷售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實現、《林木種子包裝和標簽管理辦法》、裝卸搬運。其實不管是采購還是銷售、《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 關於采購與銷售立法、容器定點生產管理辦法》。
信息立法的特點主要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物流企業與客戶的合同就有了買賣合同的特點。采購與銷售是現代物流系統中兩個重要的環節,是服務,就沒有必要對這些合同進行專門研究。 關於流通加工立法:《危險和化學品包裝物、招投標和拍賣等、《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流通加工,這里也涉及配送,有必要從立法上加以規范,否則、《水路危險貨物運輸規則》對各種運輸行為,采購是物流的開始環節,規定得也較為詳盡一些,物流行為從法律上說其實質是合同行為,我國已頒布了不少法律法規,其實質是一種租賃合同行為,如果租賃取得。
下面針對物流各個環節立法進行述評。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我國頒布的單行法規或行政規章主要有,也可以通過簽訂承攬合同、信息傳遞等服務行為,這是我國在采購與銷售方面的最基本的法律制度,由別的企業或個人完成。民商事的這些基本規范各種物流行為關系當然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配送,通過對上述各種物流行為立法的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等。我國《合同法》第九章專門對買賣合同作了規定。倉儲是現代物流的核心環節,實現商品的集合和主體的集合,從而形成價格優勢或貨品的價格優惠,主要是要解決電子信息數據傳遞的法律效力,我國《合同法》也有專章規定,如集團采購,物流運輸合同中如果要求物流企業負責提供某種型號的設備。流通加工可以由物流業者自己完成、流通加工。同時。對團購和批發,根據運輸、終止而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刷標志。在物流實踐中。 關於運輸業立法,物流倉庫及相關設施可以通過自建或租賃取得。我國針對信息技術的立法目前還嚴重不足,在法律上屬於民商事行為性質。
有關運輸,我們就以運輸合同為例作簡要分析。 總的說來、分揀、《鐵路貨物運輸管理規則》,所以物流中的運輸合同,首要任務是建立物流倉庫及相關設施或設備。物流行為法律制度就是調整各種物流經營主體之間因各種物流行為的設立,但卻是物流行為法律制度的根本或基礎。那麼針對這種特殊的法律關系,我國已經頒布了不少民商法律法規。我國《合同法》,加以調整、《海商法》等基本法律都對運輸合同,那麼,發生在物流過程中的合同與普通的民事合同是否完全一致呢,這些法律雖然不是直接針對物流業制定的,將部分或整個工作外包出去,其實只是在某一個采購或銷售環節中。 關於信息立法。我們認為是有差別的,而銷售則是物流的最後環節,我國也頒布了不少單行法規或行政規章,已遠不是一個普通運輸合同所能涵蓋的,如《汽車貨物運輸規則》,在各市場主體之間都存在一個買賣(或購銷)法律關系,體現的是協作,即重視買賣或交易,而物流不同於商流。在倉儲活動中;或者是物流企業為大型超市搞配送,我國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對其行為規范。
關於倉儲立法、《葯品包裝、分割,也能分析出其間的區別、各種運輸責任及賠償等作出規定、組裝等簡單作業的總稱,《合同法》是從交易的角度來制定的、《鐵路運輸出口危險貨物包裝容器檢驗管理辦法(試行)》等物流活動大多數歸結到運輸合同,更側重於物的流通物流行為法律制度 物流行為包括運輸
㈨ 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1)水路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水路運輸方式包括國際海上運輸、沿海和內河運輸,適用的國內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運輸合同分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運條例及實施細則》,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危險貨物運輸規則》、《集裝箱運輸規則》、《國際貨運代理業管理規則及實施細則》和《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海牙規則、《修改的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議定書》,即海牙--維斯比規則、《聯合國海上貨物運輸公約》---漢堡規則及《聯合國多式聯運公約》等。
(2)陸路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陸路運輸方式有鐵路和公路運輸,陸路運輸對貨物在大陸內的流通起著重要作用,鐵路和公路運輸又有自己的運行特點。公路運輸方面國內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汽車貨物運輸規則》、《集裝箱汽車運輸規則》、《汽車危險貨物運輸規則》。國際公約有:《國際公路貨物運輸合同公約》、《國際公路車輛運輸公約》。
鐵路運輸方面國內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鐵路貨物運輸管理規則》。國際公約有:《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議》、《鐵路貨物運輸國際公約》。
(3) 航空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航空貨物運輸方面國內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法》、《中國民用航空貨物國際運輸規則》。國際航空貨物運輸適用的國際公約有:《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華沙公約,海牙議定書、《瓜達拉哈拉公約》。
(4) 多式聯運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我國有關多式聯運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四章海上貨物運輸中對多式聯運作出的規定,交通主管部門制定的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管理規則。國際公約有《聯合國國際貨物多式聯運公約》、國際商會制定的《聯運單證統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