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倩律師
A. 鄭雪倩的介紹
北京抄市華衛律師事務所主任、北京市人襲大法制辦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北京市律師協會政府法律顧問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首都醫科大學兼職教授、大連醫科大學兼職教授、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2006年-2011年)、中國醫院協會醫療法制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國醫院》雜志特邀策劃顧問,常年法律顧問。
B. 知情同意權的專家解讀
什麼是患者的知情同意權?記者采訪了有關法律界人士。
醫患之間最早的「知情同意權」就是手術協議書。民法專家認為,知情同意權是《消法》中給予消費者的9項權利之一,「同意」是醫療合同中的一項權利。當患者到醫院掛號後,醫院和患者就形成了合同關系。所以,知情同意權對患者是權利,對醫生是法定義務。
中國政法大學教師卓小勤這樣解釋患者的知情同意權:一個護士用針「扎」患者,這叫打針;一名外科醫生把患者身體「切開」,這叫手術。這些,法律界人士稱之為「醫療服務行為的侵害性」。醫生在實施這些行為之前,必須讓患者知道,取得患者的同意,否則就是侵權行為。
患者的知情同意權包括哪些方面內容?現行的《執業醫師法》、《母嬰保健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等,都將知情同意權化為具體的事項進行了規定。
比如,在注意避免對患者產生不利後果的前提下,醫生應如實向患者或其家屬介紹病情。進行醫學實驗要經批准,同時還要得到患者或家屬同意。醫院必須將執業許可證、診療項目、收費標准懸掛於明顯之處,醫院工作人員必須佩戴有本人姓名、職務、職稱的標牌,醫院必須按規定收取費用,詳列細項,出具收據。醫生做手術、特殊檢查或特殊治療時,必須徵得患者同意,而且要有簽字。無法取得患者意見時,要取得家屬同意並簽字。無法得到患者同意而且簽字或者其家屬同意並簽字時,由醫生寫出醫療處置方案,醫院負責人批准後實施。
王北京律師認為,知情和同意是兩項權利,「知情」有絕對的也有相對的,比如有的必須告知,有的告知要根據情況掌握分寸;「同意」也是相對的,病人可以同意手術或不同意。但得了法定傳染病,病人就是不同意也要治療。
2011年曾向3萬人次進行相關法律知識宣傳普及的鄭雪倩律師說,醫務人員對什麼是知情同意權知之甚少。
社會:真正把知情同意權交給患者
眾多的「圈外」人士都認為,醫院如果把患者的「知情同意權」落到實處,醫患糾紛的解決就不難了。
專家們認為,從對醫學知識的佔有上來看,醫療服務的提供方處於絕對優勢,醫療服務的接受方處於弱勢,但「知情同意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這種不平等關系。「圈外」人士認為,醫患關系中更多的是醫生不尊重患者,比如讓患者干這干那,呼來喚去。民法學教授楊振山指出,醫療服務涉及患者的人身權益。在醫院,患者能否真正享有知情同意權,決定權也握在醫生手中。所以,醫生一定要轉變觀念。
醫學哲學專家邱仁宗先生在許多場合強調這樣的觀念:醫生和患者不是一對「陌生人」。在醫療服務過程中,患者要把自己能公開的和不能公開的告訴醫生。這種情況下,醫生更應保障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