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公司是民事法律行為嗎
1. 我朋友注冊公司,叫我在法律上跟他做監事一職,假如說那個公司有違法的行為,我做監事有什麼法律責任嗎!
如果他的公司有重大復的違法行制為了,監事是要負責的。
不過,從朋友角度來看,這也算是他對你的信任吧。
因為一個人除了只能注冊個人獨資企業之外,其他的企業,都是需要監事一職的。所以,他也需要一個可以信任的人來幫他承擔這個職務。
有時候,不要想的太多,也沒有你想的那麼嚴重。
2. 請問申請注冊商標的行為,屬於什麼法律行為顯然不是民事法律行為,也不是行政法律行為。
判斷屬於什麼法律行為的意義是什麼?申請注冊商標的行為屬於行政許可的一個必要環節,不申請就無法啟動行政許可程序。當然不是民事行為,民事行為是地位對等的當事人之間。
3. 公司的出納,注冊公司是違反國家法律規定的行為嗎
出納是親戚注冊公司不違反國家法律規定,允許是。
4. 公司注冊中法人有什麼責任與義務,必須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法人權利:法人擁有公司經營,決策的合法權利,如果是獨立法人,則擁有獨立決策,經營等權利
比如說,你開了一家有限責任公司,和另一家企業簽訂合同,則如果你沒有全權授權,你派出去的談判代表就只能負責談判,沒有權利簽字,就算簽字,也是越權代理,合同無效。
法人義務:對於公司經營,生產負有責任,對企業債務問題負有責任,若企業出現違法違規,甚至犯罪行為,要依法追究其法人的相關責任。
給你個例子好了(名字用字母,免除糾紛)
A某以B的身份證注冊公司,得到B的認可,A以B為公司法人,由A出資經營。這期間,B也從不過問公司經營。
結果兩年後,A經營不善,公司欠債達百萬元,A怕追債,已經潛逃,留下個爛攤子給B。
這裡面,首先,因為公司經營出現巨額債務,則B是法人,債權人應當向法人B追究責任,所要欠款。
而B作為法人,公司出現這些問題後,有權取得公司現在和過去全部財物,行政報表,以尋找A出現的問題,假如說A以A的名義向外借款,而B不知情情況下,借款數額大,超過A的職權范圍的,則可以認定是A個人行為(當然,A以公司名義借款,走公司賬目的屬於公司債務),另外,A如果有私自撤資等行為,可以視為捲款逃逸,B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依法追究A的責任
5. 個人能否注冊公司如果能怎樣注冊條件如何
目前,國家不斷鼓勵自主創業,很多人都在摩拳擦掌,想要注冊一家公司。但是有對注冊公司的相關知識不太了解,今天呢企盈小編就給大家來講下關於公司注冊完成後要申請成為一般納稅人嗎的問題吧,歡迎大家來閱讀討論。
其實,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選擇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的問題。在增值稅管理上,把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這兩種類型的納稅人在稅收規定、申報繳納稅款、計算方法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區別。下面簡要介紹一下:
一、計稅方法不同
一般納稅人適用於一般計稅方法,可以利用稅款抵扣的方式來計算增值稅,也就是說,他當期需要繳納的增值稅=本期產生的銷項稅額—本期的進項稅額。
小規模納稅人不適用於一般計稅方法,適用於簡易計稅方法,也就是說,直接用收入乘以徵收率來進行計算繳納,徵收率一般為3%,不動產銷售等特別的業務適用於5%的徵收率。
二、稅收優惠
在稅收優惠方面,一般納稅人除了傳統的政策性優惠外,如免稅農產品等,其他的相關優惠很少。
在今年深化增值稅改革中,為小規模納稅人出台了一個非常大的增值稅優惠,就是每月不超過10萬元的銷售收入免徵增值稅,按季申報的可以享受每個季度30萬元銷售收入的免徵增值稅優惠政策,這個優惠政策是一個空前的,對於中小企業來講是一個很大的政策紅包。
三、客戶需求
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在業務開展方面,需要根據客戶的需求來開具發票,很多的客戶是需要專用發票,而小規模納稅人,除了8個試點行業可以自行開具發票專用發票外,其他的小規模納稅人都不能自行開具發票,要到稅務機關代開專用發票,因此可能對業務開展是有一些影響。
第二,由於小規模納稅人適用的3%徵收率,而一般納稅人適用13%的稅率,如果含稅價相同的情況下,客戶方更希望獲得13%稅率的發票,這樣可以獲得更多稅款抵扣,在企業所得稅費用扣除方面也能獲得更大的優勢。
四、類型轉換
小規模納稅人,可以根據將來的發展需要,隨時可以申請登記為一般納稅人
一般納稅人一般情況下,不能再轉為小規模納稅人。今年國家又出台了一個優惠政策,就是在2019年12月31日前,連續12個月累計銷售收入不超過500萬的一般納稅人,可以申請轉回小規模納稅人,這是一個很特別的優惠政策,而且只是到今年年底。到明年,還不知道有沒有,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一般納稅人是不能再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的,一旦選定,一般納稅人基本上就不能再回頭選擇為小規模納稅人了。
因此你是否選擇一般納稅人,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和客戶的需求來慎重選擇。
6. 請問注冊營業執照和法人要承擔的責任
需要承擔如下責任:
1、常見民事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代表著整個公司與外界發生法律關系的時候,法律上認為具有整體意志屬性,因此原則上視為公司行為,因此很難追究公司法定代表人作為自然人的民事責任,該民事責任一般由企業來承擔的。
但也有例外,比如在法人人格否認的情況下,公司法定代表人與企業將對外承擔連帶民事責任。
2、行政責任:是指違反相應法律規定受到行政機關處罰等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3、刑事責任:是指違反刑法相關法律規定,應承擔刑罰的刑事責任。
4、關於其他方法來規避:有的人是與實際經營人簽定免責合同,但事實上,這樣的合同是違反法律規定而無效的。
(6)注冊公司是民事法律行為嗎擴展閱讀:
我國民法通則第四十九條規定了六種情況:
超出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活動的;
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的;
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這些非法行為仍然由法人來承擔責任,法定代表人由此而引起的其他責任,法律並不免除,也就是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等處罰,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 他人注冊公司 我作為委託代理人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法律責任
幫助他人注冊的行為,屬於委託代理關系.
依<<民法通則>>第63條的規定,公民\法人可以專通過代理人實施民屬事法律行為.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因此,你的代理辦理注冊登記行為,最終權利效果是由委託人承擔,只有在受託人有過錯的情況才承擔相應的責任.(受託的過錯是指超越代理許可權;與他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應當親自實施委託行為事項並且確須轉委託的應告知委託人等等)
8. 民事行為有哪些專利申請和商標注冊還有民事訴訟行為為什麼都不是民事行為啊
您好,因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提起民事訴訟的,由侵權行為的實施地,或者侵權商標的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商標法對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做出了法律上的界定,有下列五種:
(1)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為商標侵權行為。這里所稱的同一種商品是指與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相同的商品;類似的商品是指在商品的功能、用途、原料、銷售渠道、消費對象、生產經營者等方面,易使消費者難於辨別其來源而產生誤認、誤購現象的商品;相同商標是指在視覺上無差別或差別甚為細微的商標;近似的商標是指對商標進行整體比較,不易辨別,使消費者產生混同的商標。
(2)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為商標侵權行為。這是指作為商品的銷售者不應當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如果銷售就是一種商標侵權行為。但是要使每一個經銷商品的人,弄清數以千計、數以萬計的商品的使用商標的狀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要考慮實際情況,正確地理解和運用這項法律規定。
(3)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為商標侵權行為。這里應當強調的是,商標作為區別商品來源的標志,它的有形載體是商標標識,商標是通過商標標識發揮識別商品的作用。商標標識包括帶有商標的包裝物、標簽、封簽、說明書、合格證等物品。正是由於商標標識是體現商標專用權的一種載體,所以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這些商標標識的行為是商標侵權行為。
(4)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為商標侵權行為。這項侵權行為的產生是由於在經營行為中未經商標注冊人的同意而更換商標,所謂經營行為是將商品更換了商標後再投入市場。
(5)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行為,也屬於是商標侵權行為。這一項是概括上述四項不能包含的其他商標侵權行為,從這一項規定中表明了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的最基本的特徵,就是給他人的商標專用權造成損害,可以說,是否造成損害是是否侵權的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