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軍律師
『壹』 蘭州財經大學的學術研究
據學校官網2015年6月顯示,學校有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有絲綢之路經濟研究院、高等教育發展研究與評估中心、經濟研究所、敦煌商業文化研究所、理財規劃發展研究中心、西部經濟開發研究中心、注冊會計師培訓中心、法商研究所等16個校級研究所(中心)。
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甘肅經濟發展數量分析研究中心、甘肅商務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西北金融研究中心
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甘肅金融協同創新中心
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電子商務綜合重點實驗室 據學校官網2015年6月顯示,學校設有會計、金融、統計、工商管理、經濟、國際經濟與貿易、信息工程、財稅與公共管理、法學、馬克思主義、商務傳媒、外語、藝術、農林經濟管理、國際教育、繼續教育等16個學院和體育教學部,開設全日制普通本科專業54個。
蘭州財經大學院系及專業設置(2015年) 所屬院(部)系專業名稱經濟學院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貿易經濟金融學院金融學、金融工程、保險和信用管理工商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旅遊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管理科學會計學院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注冊會計師專門化和會計電算化統計學院統計學、經濟統計學、應用統計學、投資學信息工程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電子商務和電子信息工程外語學院英語、商務英語藝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公共藝術、環境設計、產品設計(待招)、繪畫和音樂表演商務傳媒學院廣告學、新聞學、漢語言文學和網路與新媒體法學院法學(經濟法、民商法、行政司法、律師與公證四個專業)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財政學、稅收學、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房地產經營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學院農林經濟管理、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及土地資源管理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MBA教育中心-體育教學部- 據學校官網2015年6月顯示,學校有教職員工13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016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職稱教師485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教師712人,專任教師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部級優秀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甘肅省領軍人才、甘肅省「333」/「555」人才工程人選、甘肅省學科帶頭人、甘肅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等高層次人才90餘人(次),有省級教學名師3人,省級教學團隊7個。
省級教學名師(3人):蔡文浩、王學軍、傅德印
省級教學團隊(7個):金融學專業教學團隊(馬潤平)、會計學專業教學團隊(李培根)、市場營銷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王學軍)、國際貿易學教學團隊(蔡文浩)、應用統計學教學團隊(傅德印) 、民商法學教學團隊(王肅元)、財務管理專業系列課程教學團隊(胡凱) 據學校官網2015年6月顯示,學校有5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省級重點學科(5個):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統計學、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5個):應用經濟學、統計學、理論經濟學、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點(29個):政治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經濟史、世界經濟、西方經濟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國民經濟學、區域經濟學、財政學(含稅收學)、金融學(含保險學)、金融工程、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學、數量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國防經濟、統計學、經濟統計學、金融統計、經濟法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會計學、企業管理(含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旅遊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數理統計學、管理統計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工商管理(MBA)、會計、金融、應用統計、國際商務、保險、資產評估、審計、新聞與傳播 質量工程 據學校官網2015年6月顯示,學校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8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會計學、金融學、統計學3個專業在甘肅省是一本招生專業;有省級精品課程25門;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統計學、會計學、市場營銷
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8個):財務管理、金融學、市場營銷、會計學、統計學、審計學、工商管理等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商務信息技術實驗教學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精品課程(25門):金融風險管理、區域經濟學、金融工程、計量經濟學、宏觀經濟學、運營管理、多元統計分析、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媒介經營與管理、抽樣調查、公共關系學、微觀經濟學、經濟法學、國際金融學、審計學、質量管理學、商務英語、統計學、會計學基礎、市場營銷學、貨幣銀行學、國際貿易學、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等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蘭州商學院-蘭州奔馬集團管理學實踐教育基地 教學成果 2005年-2014年學校共獲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學校在省屬高校中最早獲得MBA專業學位授予單位資格;具有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研究生招生單位資格和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學科副教授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權。
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3項):統計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創新(傅德印,2013年)、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王學軍,2011年)、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建設與實踐(王學軍,2009年)
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5項):《金融風險管理》課程建設與實踐(王霞,2011年)、電子商務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李振東,2007年)、金融學(WTO專門人才班)培養方案及實踐研究(王新蘭,2005年)、電子商務專業實驗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李強,2005年)、經濟法學課程現代教學方法探索與實踐(江合寧,2005年) 學生成績 據學校官網2015年6月顯示,學校廣泛開展以「商務實踐」和「隴情認知」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組織學生參加「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ERP沙盤模擬對抗賽、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等各類學術科技競賽活動。2011年-2015年,學校團學工作獲得省級以上表彰獎勵998項(人次),其中全國性獎勵251項(人次);學生參加省級以上學術科技競賽獲獎543項(人次),其中全國性獲獎239項(人次)。 博修商道
「博」取義為「大通(通曉大學問)、廣博(寬廣、豐富、眾多)、博易(交易、貿易)」;「修」取義為「修心、修身、修業」;「商」取義為「貿易、市、自強、測算」;「道」取義為「樹立道德、遵從道義、堅持正義」。
《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禮運·大同篇》「貨惡其棄於地、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不必為己」;《周易·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彖》「坤厚載物、德合無疆」;《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范仲淹「先義後利則榮、先利後義則恥」。 《蘭州商學院校歌》
孫問興 作詞,盛鴻斌作曲
絲路重鎮,金城之上,美麗蘭財。翰墨飄香、相聚首。四面八方,桃李滿園,競芬芳。
心相約,青春倜儻、厚德凝蕙,鑄棟梁。黃河飛天地,博修商道踏歌唱。
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 博修商道 啦啦啦啦啦啦 踏歌唱
莘莘學子、放飛夢想,財經天下、礪能奮強。相聚首,四面八方,桃李滿園、競芬芳。
心相約,青春倜儻,厚德凝蕙、鑄棟梁。黃河兒女情,濟世經邦美名揚。
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 濟世經邦 啦啦啦啦啦啦 美名揚
黃河兒女情,濟世經邦美名揚
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 濟世經邦 啦啦啦啦啦啦 美名揚 美名揚。
『貳』 有關婚姻繼承法的案例分析,求答案
.
案例分析
一、年逾70歲的張某,一紙訴狀將自己的四個有贍養能力的子女告上法院,請求法官判決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承擔自己的贍養費。經查:張某生育了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即大兒子)。小女兒在其3歲時,被張某和前妻共同送給鄰居王某夫婦收養;小兒子是張某與李某再婚時,李某帶來的孩子(當時3歲),隨母親李某與張某共同生活在一起。
法庭審理時,大兒子拿出5年前自己與張某達成的協議:自己放棄繼承張某的房屋,同時,不承擔贍養張某的義務。因此,大兒子表示不願意贍養父親。小兒子認為自己是繼子,與張某沒有血緣關系,況且自己的生母早已去世,自己沒有義務贍養繼父。大女兒認為:自己已出嫁外村,也沒有義務贍養父親。小女兒更認為自己沒有義務贍養生父張某。
問:針對四個子女的辯解,如果你是本案法官,如何判決?理由及依據是什麼?
二、原告:孫某,男,55歲,原住台灣省高雄市。現住廣東佛山市。
被告:金某,女,31歲,廣東佛山市個體戶,現住佛山市某區。
原告孫某於1998年1月,從台灣回到廣東探親,3月15日在佛山經人介紹認識了被告金某,雙方於3月31日登記結婚(雙方均系再婚)。原告於登記結婚當天從銀行取出自己的1.1萬元美金交給被告,表示讓她去購置一套住房用於新婚居住。不久,金某購得「富達花園」內一套兩居室住房,房屋價值98098元。1998年9月,發放的產權證登記在孫某名下。另外,原告送給被告金項鏈一條,金耳環一副,金戒指3枚。婚後雙方還共同購置了25寸彩電一台,組合櫃一套。婚後夫妻感情尚好。在孫某生病期間,金某陪孫某去醫院看病,照料孫某。孫某於同年5月底返回台灣。1998年11月中旬,孫某從台灣來佛山。幾年共同生活期間,孫某發現金某由於做生意,常早出晚歸,對自己冷淡,後發現金某已另有新歡,且與第三者多次通姦。2001年5月,金某與第三者通姦導致懷孕,且自行到醫院做了人工流產。孫某得知,遂於2001年6月向佛山市某區法院起訴離婚,並且私下換了防盜門,不允許金某回家,要求金某對其進行精神損害賠償,並且主張將兩居室商品房、全部金首飾判歸自己所有。
被告金某不同意離婚,認為原告起訴離婚,沒有理由,自己在原告生病期間,曾對原告盡過做妻子的義務。而且表示,如果法院判決離婚,我主張「富達花園」商品房一套是孫某贈送給我的結婚紀念品,應當歸我所有;金首飾是孫某婚前送給我的見面禮,也應當歸我所有。同時,認為是由於孫某婚後勸自己辭去國家機關的工作,使自己沒有住房,也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要求孫某對我進行經濟補償。
經法院查明,登記結婚後,孫某的確出資1.1萬美金購買商品房,購房的目的用於婚後共同居住。於1998年6月,孫某勸金某辭去正式工作去做生意,8月中旬金某辭職去商場租櫃台做成衣買賣。1999年12月,商場收回出租的鋪面,金某失去了生活來源,住房也有困難,現住在其兄家中。有證據證明金某確有通姦行為。金首飾是孫某於婚前贈送給金某的。
問:
1、 法院是否應當受理孫某提出的離婚訴訟請求?
2、 如果法院立案,是否應准予雙方離婚?
3、 兩居室的商品房應屬於什麼性質的財產?如果你是法官,對房屋將如何判決?
4、 金首飾應判歸哪一方所有?
5、 被告是否應承擔對原告的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6.原告是否應支付被告的生活幫助費用?
三、王天寧(男)與孔筱菊(女)婚後育有五個孩子,1998年房改時,他們以1萬元買下所居住的H市G區兩居室房子。2001年1月孔筱菊去世。大兒子王學軍不幸身患重病,於2001年4月病故。2001年5月,王天寧與江莎相識,同年10月登記結婚。居住於王天寧在H市G區的房子內。
對於父親王天寧再婚之事,子女們非常不滿。2001年底,王天寧的二兒子和女兒們以「王學軍的12歲兒子沒有父親無人照顧、上學近」等理由將其送至祖父王天寧處生活。2002年春節,兒女們與父親王天寧的矛盾激化。兒女們揚言要繼承母親的房產,雙方時有口角。2002年5月,已經患癌症的王天寧,將王學軍的兒子送至其外祖父母處,瞞著兒女與江莎賣了H市G區的房子(12萬元),並另買J區住房居住(10萬元)。2002年8月,4個兒女找到了父親與繼母的新住所。2002年9月,兒女們訴至法院要求繼承母親的遺產。
庭審中有以下的問題需要解決:
1、兒女們提出母親的遺產就是房產,繼承意味著可以進來居住。你認為上述說法是否正確?
2、母親去世兒女是否可以馬上要求繼承?對分割遺產的時間有沒有限制?
3、現在原房子已經被賣,如何確定母親的遺產?
4、雙方都認可王天寧除了J區房產外,沒有其他財產的事實,兒女們如何得到遺產?
四、韓某無子女,但有相當豐厚的家業。1982年韓某收養了一個兒子,取名韓冬。1993年2月,韓冬到外地謀生,並成家立業,沒有再返鄉念頭,也無接韓某同住之志,於是韓某在日覺體衰多病之時多次函請韓冬歸家探父,但韓冬音信不回。韓某感到這養子難以依靠,與其指望他養老送終,還不如和鄰人簽個遺贈扶養協議有保證。1994年3月,在村委會有關領導的見證下,韓某與村民李大勇簽定了合法有效的遺贈扶養協議,協議規定,李大勇負責韓某的生養死葬,在其離世後,其全部財產歸李大勇所有。l995年7月,韓某病危,覺得自己那麼歲財產都歸了李大勇有點太虧,忽然想起昔日知己牛傳山現在生活潦倒,極需幫助,臨死之前,倒不如給他留些財產。韓某使自書遺囑一份,將其所有財產的一半贈給牛傳山。同年8月1日,韓某謝世,李大勇依約處理了韓某的喪事。時過半月,牛傳山手持遺囑找到李大勇,要求接受遺贈,此時,韓冬也聞訊火速趕來要求繼承遺產。
問:該案應如何處理?
五、1995年,王懷安夫婦與鄰村的陳禮達夫婦達成書面收養協議,將兒子王小明(4歲)送給陳禮達夫婦收養。王小明被收養後,改名陳小明,受到養父母一家的寵愛,並與生父母時有來往。2003年,陳小明因為逃學,受到養父母責備,他不服氣,與養父母爭吵起來,陳禮達一氣之下打了他一個耳光,陳小明賭氣回到生父母家中。陳禮達幾次到王家找陳小明,要他回家,陳小明堅決不回家,並提出要斷絕與養父母的關系。兩個月後,王懷安夫婦提出解除收養關系,遭到陳禮達夫婦反對。經鄰居調解,陳禮達夫婦同意解除收養關系,但要求王懷安夫婦補償他們8年間支付的撫育費共15000元。王懷安夫婦卻認為解除收養是因為陳家有虐待陳小明的行為,因而不能付給他們撫育費。雙方爭持不下,訴至法院。
問:該收養關系能否解除?王懷安夫婦是否應補償陳禮達夫婦撫育費?(回答問題時請簡述理由)
六、胡衛與劉英於1997年結婚,婚後生育一子,現年6歲。胡衛夫妻性格愛好差距較大,加之胡衛在外邊做生意,很少顧家,雙方經常鬧矛盾。胡衛在外麵包了「二奶」,並向劉英施加壓力,逼其同意離婚。劉英堅決不同意離婚。2004年1月胡衛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與劉英離婚,一審法院判決准予離婚,劉英不服,上訴至二審法院。法院審理期間,劉英提出要求胡衛給予自己離婚損害賠償。法院最終判決雙方離婚,並將兒子判歸劉英直接撫養,胡衛可以定期探望兒子。劉英為報復胡衛,拒絕胡衛探望兒子,並幾次將兒子轉移到朋友家裡躲避胡衛探望。胡衛非常氣憤。離婚後,劉英又發現,胡衛在離婚前將一部分夫妻共同存款轉移到了「二奶」名下,劉英打算向法院起訴,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根據上述案情,回答下列問題並簡述理由:(1)如果二審法院維持原判,對劉英要求胡衛給予離婚損害賠償的請求,法院應當如何處理?(2)劉英拒不履行胡衛探望兒子的判決,胡衛是否可以請求法院強制執行,應當怎樣強制執行?(3)劉英是否可以向法院起訴,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七、寧健與李菲系表兄妹,二人從小關系密切。長大後,更是情投意合。他們不顧雙方父母的強烈反對,堅決要求結婚。2001年7月,宋健大學畢業後去南方某地工作,同年10月,李菲也去該地。他們向婚姻登記機關隱瞞了真實的親屬關系。領取了結婚證。2002年春節,二人向親友宣布他們已登記結婚。雙方父母認為後果嚴重,非常著急,遂找律師咨詢。律師告訴他們可以依法申請宣告二人的婚姻無效。另外,宋健與李菲結婚後有存款2萬元。
根據本案案情回答下列問題,並說明理由。
(1)律師的說法是否正確?雙方的父母可否申請宣告婚姻無效?
(2)二萬元存款如何分割?
八、小雅(女)的母親於2001年12月病逝,留有遺產20萬元。小雅因與其他繼承人存在分歧,故遺產一直未分割。2002年8月小雅與趙偉登記結婚。趙偉在結婚登記前購買背投電視一台夫妻共同使用,2003年6月,小雅取得母親遺產應繼份額8萬元。
2003年8月,小雅生育一女兒,趙偉十分不滿,夫妻關系開始緊張,經常爭吵。同年10月,趙偉與本單位女同事李華同居,夫妻關系進一步惡化,難以共同生活。2004年3月,小雅向法院起訴請離婚。趙偉同意離婚,但在財產分割上發生爭執。
根據有關法律、司法解釋,回答下列問題並簡述理由:
(1)法院應否判決兩人離婚?
(2)如果雙方離婚,女兒應由何方撫養?
(3)小雅繼承的遺產8萬元應如何分割?
(4)背投電視應如何分割?
九、崔曉生、劉蓮夫婦為個體工商戶,經常外出作買賣。1993年3月,崔曉生夫婦到廣州進貨,一去不回。無奈之下,崔的父母於1997年8月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崔曉生、劉蓮死亡。法院於1998年8月宣告二人死亡。崔曉生、劉蓮的兒子崔京(7歲)隨其祖父母生活。2000年崔京的祖父母年老無力撫養崔京,決定送養崔京。2000年底,崔京的祖父母於王玉山夫婦簽訂了收養協議,並辦理了收養登記。2001年初,崔曉生夫婦突然出現,隨後崔曉生以送養人不合格,崔京不符合收養條件為由,請求人民法院確認萬玉山夫婦與崔京的收養關系無效。
根據案情回答下列問題並說明理由:
(1)崔京是否符合被收養人條件
(2)崔京祖父母是否符合送養人條件
(3)該收養關系是否有效
(4)該收養關系能否解除
十、李樹綱以打漁為生,有兩層樓房一幢,共12間房。其女李玲出嫁多年,常有來往。長子李全喜,用自己經商收入建房4間,自成家庭;李全喜前妻早喪,遺子李山;後妻任平,生子李林。李山是復員軍人,為成立小家庭也用復員費購置新房2間,其妻何慧,生女李潔。李樹綱的次子李全興已病故,妻子王氏帶兒子李明星另嫁。李樹綱有一友宋建曾幫助過李樹綱,李樹綱想贈宋建一筆錢,但其未接受。李樹綱即寫下字據將自己房屋2間待自己死後贈給宋建的兒子宋明。今年初,李樹綱、李全喜、李山三人出海打漁,遇台風船毀人亡,但各人死亡時間不能確定。喪事完畢,死者親屬們為房產分割發生糾紛。李玲認為,其兄已死,她是李樹綱唯一子女,要求繼承李樹綱的房屋12間;任平認為李玲是出嫁的女,不能回娘家分房子,她系李樹綱的喪偶兒媳,因此房屋應由她和李林繼承;另外她還認為李山也系其子,她亦有權繼承李山的房產。何慧不同意他們的意見,她及李潔均請求分割遺產,李明星也要求繼承。宋明得知受遺贈後3個月來一直未表示態度。但在發生糾紛時也提出分割遺產要求。
問:(1)請指出本案的被繼承人和遺產,並說明被繼承人死亡的先後順序及認定理由。
(2)本案當事人李玲、任平、李林、何慧、李潔、李明星、宋明星能否分割遺產,分別說明理由。
十一、被繼承人劉惠良於1996年5月病故。其有三子一女,長子劉伯瀟、次子劉仲湘、三子劉叔湖、幼女劉季南。劉伯瀟在其父病故後因悲痛過度,於同年6月去世,有妻夏桂蘭,子劉明川和劉明秀。劉仲湘與前妻有一子劉明月,與趙秀蘭有一子劉明山;劉叔湖有妻任好君;劉季南於1994年8月去世,有丈夫馬行空、女兒馬玉花。
劉惠良於1993年10月立有一份書面遺囑,言明:劉叔湖一向拒絕贍養自己,不能繼承遺產;鄰居張陽與自己很有感情,可分得遺產房屋1間,現金1萬元;劉季南生活困難,可分得遺產房屋3間,現金3萬元;另外,多年好友趙玉山一直在困難時候對自己多有照顧,現其家境不好,可分得遺產3萬元。
另查明,劉惠良生前有房屋17間,現金11萬;趙玉山於1996年初病故,有妻張桂花、子趙大海。劉惠良在得知趙玉山的死訊時,曾多次對周圍的人表示,趙家對我有恩,我遺囑中為其指定的財產就給趙玉山的妻兒。
問:1、本案當事人中哪些是繼承人、受遺贈人?哪些當事人不是繼承人?
2、本案各當事人應如何分割遺產?並請簡要說明理由。
十二、劉季南與趙玉芬於1968年結婚,生有一子劉裕和一女劉蘭蘭。1980年5月劉季南因與趙玉芬發生爭執而離家出走,一直未有音訊。1988年趙玉芬向當地法院申請宣告劉季南死亡,法院於1988年8月作出劉季南死亡的宣告。趙玉芬及其子女對劉季南的遺產進行了繼承。1989年趙玉芬再婚。劉裕和於1987年7月結婚後生有一子劉明江。1989年6月劉裕和外出車禍死亡。1996年12趙玉芬接到某市公安局的通知,告知劉季南於1996年11因心臟病死於該市。經查,劉季南1980年離家出走後,一直給人打工,生活非常困難。1989年開始經商並獲得成功,積聚了財產200萬元。在經商期間,劉季南與胡柔相識,並於1991年元旦舉辦了婚禮(未履行結婚登記手續)。1992年4月倆人生有一女劉冬冬。劉季南於1995年親筆寫了一份遺囑,指明自己的財產在其死後由胡柔、劉冬冬、趙玉芬和劉裕和四人均分。
問:1.劉季南的死亡時間如何確定?為什麼?
2.劉季南被宣告死亡後趙玉芬等對劉季南遺產的繼承是否有效?為什麼?
3.設劉季南1995年(即被宣告死亡後)所立的遺囑在內容及形式上均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該遺囑是否有效?為什麼?
4.劉季南1995年所立的遺囑應如何執行?
『叄』 王學軍的新聞采訪
日前,《太陽能發電》雜志記者在北京專訪了拜爾能源董事長王學軍先生,就光伏系統建設方面的相關問題與其進行了充分的交流。
記者:請您先介紹一下拜爾能源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王學軍:拜爾能源總部位於德國慕尼黑,是一家專注於為太陽能源開發提供解決方案服務的公司,包括太陽能光伏和太陽能光熱領域。我們目前正在進行全球化布局,在歐洲、北美、東亞都有分公司和成功案例,有大量的項目在建設和開發。
在光熱發電領域,我們為西門子和東方電提供槽式太陽能集熱管配套,並在四川投建了一個產能為500MW的生產基地。我們採用的是德國的技術和設備,利用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因此能為客戶提供更高性價比的產品。
在光伏領域,我們定位於產業鏈下游光伏系統電站建設的方案設計和投融資服務。我們目前在運營中的項目總計有80兆瓦。不止是在歐洲,在美國我們也有一些項目已經獲得政府補貼,處於開發建設狀態。
我們為太陽能電站提供完整的建設及配套金融服務,包括項目開發(Develop)、投資(Investment)、建設並網(Build)、運營(operation)、轉讓出售(Transfer)等5個階段,我們稱之為DIBOT模式,是一種擴展的BOT投資模式。我們為項目投資人提供這五個階段的完整的服務,以幫助他們更專業更安全地投資光伏電站。為此,我們計劃成立一個專門的基金來負責其中的投融資和銷售方面的服務。
記者:這個基金如何為光伏電站的投融資和銷售服務?
王學軍:你也知道,光伏電站的收益跟政府補貼有很大的關系。就德國而言,政府補貼的年限是20年,也就是說一個光伏電站建成後,在20年內會有一個穩定的收益。而且在歐洲投資光伏電站的銀行貸款等金融支持體系是很完善的,投資一個光伏電站項目,銀行貸款可以佔比高達80-85%左右,而投資人只需要15-20%的資本金,就可以建設並百分之百擁有一個光伏電站。這種投資非常劃算,是一種低風險高保障的資產項目投資。
因為光伏電站項目的投融資及資產銷售畢竟是一項專業工作,涉及很多專業資源和操作技術,一般情況下電站業主並不擅長這一塊。
我們因為在德國和歐洲做過不少項目,因此跟律師、銀行、EPC公司都有密切的合作關系。而成立專門的基金,就是為了更好地幫助投資者來進行這方面的投融資運作和資產經營管理。
目前這個基金平台正在上海籌備,主要是面向國內融資,用國內投資人的資金去投資一些國外的光伏電站項目,幫助國內投資人在國外擁有優質的固定資產,並獲得穩定持續的收益。
記者:您能否給我們介紹一下歐洲關於電站建設投融資方面經驗?
王學軍:全球光伏產業基本上是在歐洲的需求帶動下發展起來的,因此這個產業在歐洲的發展歷史相對要早一些,特別是在市場體制建設和管理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機制。
就拿電站項目的投融資來說,目前歐洲銀行在這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套很完善的貸款計算模式,它可以根據項目所在地、設備供應商等主要條件自動計算出項目貸款利率。而且,只要項目符合條件,銀行很少拒絕貸款。它對項目自有資本金的比例要求也比較低,一般在歐洲有15%的資金就可以啟動一個電站項目。
比如做一個10MW的電站,如果總投資需要2000萬歐元,你只要有300-400萬歐元的自有資金就可以啟動項目了,如果再考慮到3~6個月的設備采購賬期,投資者實際上用更少的自有資金就可以啟動項目,因為組件等設備的費用暫時不用付出去。
另外,如果你選擇的是銀行認可的EPC,還可以跟銀行協商放寬付款時限,這樣對自有資金的需求就更小了。
因此,在歐洲做下游所用的自有資金比例非常小,300萬歐元啟動一個10MW的電站投入算是比較大的了。
對歐洲的銀行來講,光伏電站絕對是一個優質資產,因為它擁有未來20年的穩定的收益,只要太陽還在天上,只要這個國家不破產,電站就不會虧損。房地產還要看地段好不好還要受經濟形勢的影響,但光伏電站不會,它入網之前就確定了一個不變的電價,等於每年去收錢就好了,所以歐洲銀行對這樣的貸款是比較歡迎的。
如此優質的資產,一些追求穩定回報的基金當然不會錯過。所以,在歐洲也有很多的基金參與光伏電站建設,有些基金的合作條件甚至還要優於銀行貸款。
拜爾成立的這個基金,優勢在於基金的資金基本上來自於中國。由於歐債危機,目前歐洲銀行對光伏項目開發的支持正在減少,而歐洲項目開發商前期自有資本金籌集也越來越困難。我們已經聯合了一些中國組件商和光伏公司,包括一些大的國企及私人投資人,利用他們的資金,一起去歐洲選擇好的光伏電站項目進行投資。正如我們對德國市場的宣傳口號——我們是一個中國資本的注入者——一樣,我們為歐洲市場主要提供光伏電站的資金解決方案。也就是一方面為歐洲的項目提供融資服務,另一方面為中國的組件商尋找出口,以及幫助中國的資金選擇好的投資項目。
記者:您如何看待目前光伏行業的形勢?
王學軍:因為歐洲政府債務危機愈演愈烈,以德國和義大利為首的歐洲這一全球主要光伏市場下調補貼成為必然,盡管以美國和亞洲為主的新興市場成長速度並不慢,但目前還無法成為歐洲市場的替代,因此造成全球光伏需求短期內成下降趨勢。而由於去年全球產能擴張過快,加上當時短期需求被盲目放大,大家都開足馬力生產,形成了如今整個產業鏈的龐大庫存壓力。因此,今年乃至明年的整體市況可能都不會太好。
最近有光伏企業家說國內幾年後會有大的並購,我估計應該明後年就會開始了,到2015年前小的光伏企業會死掉一大批,搞不好一些大的光伏企業也會被人兼並。因為目前光伏行業的這些大公司在整個工業領域來看根本算不上是什麼大企業,它們的市值以及產值跟谷歌、LG、三星、現代以及夏普這樣的大企業比起來差得很遠,一旦工業領域一些大的集團企業進入光伏業來整合,目前業內這些大企業被兼並和被收購都是很正常的事。最近已經有消息傳出有央企正在跟光伏行業內幾家大企業談收購,我認為這消息十有八九是真的。
實際上,對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來說,這個階段都是不可避免的。
就光伏產業鏈上游製造業而言,即使幾年內不新增產能,目前的庫存和產能釋放也足夠整個產業未來幾年消化。
而與此相反的是,對下游電站建設來說,現在卻正是最好的投資時機。因為光伏電站投資成本最高的部分就是組件,但組件由於產能嚴重過剩,加之市場惡性競爭,價格目前已降低到了歷史最低點。組件成本降低使得電站投資成本下降,但電站的收益卻是穩定的,因此設備成本下降必然帶來電站整體收益率提高。
光伏產業鏈這兩三年的轉換是非常快的。去年,從硅料到組件的整個產業鏈,幾乎沒有哪個環節不緊俏,而下游電站大家關注相對比較少,有很多項目開發了但卻拿不到組件,項目方只能四處去尋找組件供應商。但今年剛好相反,組件商們反過來四處去尋找項目業主。
記者:您剛才說拜爾也在北美開發項目,那麼目前正在進行的美國「雙反」調查一旦確立中國光伏傾銷的結果,對拜爾這種商業模式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王學軍:我們在美國簽約的項目有20多兆瓦,但實際上我們計劃是要在年底實現50兆瓦的,而且這50兆瓦的貨基本上都已經到達美國本土。因此,即使「雙反」結果出來,也不影響這50多兆瓦的運營,只是以後再發貨會有問題。
在我看來,未來貿易爭端可能會成為常態。因此,我們正在利用自身的全球化網路優勢為行業投資人建立一種規避風險模式,以幫助他們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記者:您如何看待歐洲市場未來的發展?
王學軍:真正把太陽能光伏企業帶動到今天這么大規模的,主要是德國市場的啟動和發展。在全球經濟衰退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背景下,仍需要依賴政府財政補貼才能發展的光伏市場必然會受到不小的影響和沖擊,但歐洲市場特別是德國市場總體是比較穩定的。首先,歐洲國傢具有比較好的政策連續性;其次,他們本身具備非常好的經濟實力;再者,歐洲各國擁有進行能源換代的決心。
隨著光伏組件價格進一步下跌,光伏發電的性價比會進一步提高,當光伏發電在德國等歐洲高電價國家真正實現「平價」上網時,光伏將在歐洲真正開始大面積普及,因此光伏在歐洲還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
短期來看,歐洲市場的需求也有可能會因為系統成本的進一步下降,而從數量上超過歐債危機之前,但總投入上不會出現爆發式的增長。
記者:在您看來,歐洲市場的發展經驗有哪些方面值得中國市場借鑒呢?
王學軍:就我個人對光伏行業的理解,我覺得從長遠來看,光伏最終還是會回到屋頂上來,這其實也是歐洲市場的經驗。因此,拜爾能源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重點會放在屋頂光伏系統方面,將從大型商業或工廠屋頂開始,並把在歐洲積累的一些經驗運用進去。但我們的角色不是承建商,而是從系統整體設計的優化和提高發電效率層面,提供顧問和解決方案服務。
從政策面來看,目前管理層已經意識到光伏在分布式能源系統中的利用價值,以及大型地面光伏系統建設的制約和發展短板,這在即將出台的「十二五」規劃中會得到體現。
因此,光電建築未來在中國會有一個很好的發展前景和市場份額。實際上,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工廠屋頂和商業屋頂,同地面電站相比,屋頂項目不但不佔用土地,而且還能就地發電就地消納。只是,政府還需要在政策方面更細化和合理化,比如強制要求電網公司必須無條件配合並網等。
記者:目前光伏上下游之間的位勢相比去年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您如何看待未來光伏行業上下游之間的關系?
王學軍:我至少可以斷定的是,明年一定是一個非常好的做光伏電站項目的年頭。目前我們僅在德國鎖定的土地資源就已經超過了100兆瓦,而且完全是自己開發,不需要像以前那樣去買項目權。
但對上游製造企業來說,明年的市況可能會比今年還要糟糕和慘烈,且這種市況很可能還要持續半年或者一年多的時間。因為中國已經建成了那麼多的產能,但現在還有很多國企在繼續投資,這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現象。
以前我們做電站時找一個投資人非常辛苦,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公司主動來找我們合作,其中包括至少三家上市公司以及幾家央企。
從這個角度,我們也能切身感受到這種產業鏈話語權的轉換。
如果將光伏產業鏈分為上游製造和下游電站項目兩端,比較兩者近兩三年來的發展曲線就會發現,前者起伏過於巨大,而後者相對比較平緩。下游項目主要受投資人數量和政策變化影響,如果補貼政策好,或者補貼政策沒太大變化,那麼項目投資就不會有太大變化。但上游製造端就不同了,組件價格從去年年底到現在已經下降了大約有百分之六十幾,也就是說上游製造端憑空消失了這么大一塊利潤,對製造企業來說,這種傷害就非常大了。
但組件降價卻把下游電站項目的利潤空間放大了,因為項目投資成本更低,而補貼政策變化不大。也就是說項目收益還是跟原來差不多,但投資卻大幅減少。如此,就等於把上游的利潤轉移到了下游。
來看一個項目的投資構成就更理解這種利潤轉移了。一個項目的投資,包括開發費用、土地費用、承建費用、設備費用(組件、逆變器、電線以及監控設備等),這其中的大頭就是組件和逆變器等設備費用,而組件佔比最大。以組件價格從早先的1.6歐元/瓦到現在的0.7歐元/瓦,而項目補貼下調按15%的幅度來計算,算下來整個下游多出來0.6歐元/瓦的空間,這等於下游憑空多出來一大塊利潤空間。
所以,現在做下游是這幾年來最好的時機,這也是目前光伏電站建設非常紅火的原因。今年我們的項目相比往年也多了不少,目前已經安裝了50MW左右。這些項目主要在歐洲,在德國有包括屋頂和地面在內的30MW左右。另外在北美也有幾個項目,最大的一個是14MW。預計在年前我們還有30MW左右的項目要實現並網,其他一部分已經做完前期開發工作的項目只能放在明年了。
光伏行業上下游兩端的這個格局一旦形成,基本上就很難再改變了。這其實也是其他產業發展的經驗,正如郎咸平教授的6+1理論,整個產業鏈增值的部分在6上,也就是製造以外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