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典型合同
『壹』 民法典草案合同編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合同制度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制度。1999年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合同法。草案第三編「合同」在現行合同法的基礎上,貫徹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堅持維護契約、平等交換、公平競爭,促進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完善合同制度。第三編共3個分編、29章、526條,主要內容有:
1.關於通則。第一分編為通則,規定了合同的訂立、效力、履行、保全、轉讓、終止、違約責任等一般性規則,並在現行合同法的基礎上,完善了合同總則制度:一是通過規定非合同之債的法律適用規則、多數人之債的履行規則等完善債法的一般性規則(草案第四百六十八條、第五百一十七條至第五百二十一條)。二是完善了電子合同訂立規則,增加了預約合同的具體規定,完善了格式條款制度等合同訂立制度(草案第四百九十一條、第四百九十五條至第四百九十八條)。三是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完善國家訂貨合同制度,規定國家根據搶險救災、疫情防控或者其他需要下達國家訂貨任務、指令性計劃的,有關民事主體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草案第四百九十四條第一款)。四是針對實踐中一方當事人違反義務不辦理報批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問題,草案明確了當事人違反報批義務的法律後果,健全合同效力制度(草案第五百零二條第二款)。五是完善合同履行制度,落實綠色原則,規定當事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應當避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草案第五百零九條第三款)。同時,在總結司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增加規定了情勢變更制度(草案第五百三十三條)。六是完善代位權、撤銷權等合同保全制度,進一步強化對債權人的保護,細化了債權轉讓、債務移轉制度,增加了債務清償抵充規則、完善了合同解除等合同終止制度(草案第三編第五章、第五百四十五條至第五百五十六條、第五百六十條、第五百六十三條至第五百六十六條)。七是通過吸收現行擔保法有關定金規則的規定,完善違約責任制度(草案第五百八十六條至第五百八十八條)。
2.關於典型合同。典型合同在市場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中應用普遍。為適應現實需要,在現行合同法規定的買賣合同、贈與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等15種典型合同的基礎上,第二分編增加了4種新的典型合同:一是吸收了擔保法中關於保證的內容,增加了保證合同(草案第三編第十三章)。二是適應我國保理行業發展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需要,增加了保理合同(草案第三編第十六章)。三是針對物業服務領域的突出問題,增加規定了物業服務合同(草案第三編第二十四章)。四是增加規定合夥合同,將民法通則中有關個人合夥的規定納入其中(草案第三編第二十七章)。
第三編還在總結現行合同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完善了其他典型合同:一是通過完善檢驗期限的規定和所有權保留規則等完善買賣合同(草案第六百二十二條、第六百二十三條、第六百四十一條至第六百四十三條)。二是為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明確規定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草案第六百八十條第一款)。三是落實黨中央提出的建立租購同權住房制度的要求,保護承租人利益,增加規定房屋承租人的優先承租權(草案第七百三十四條第二款)。四是針對近年來客運合同領域出現的旅客霸座、不配合承運人採取安全運輸措施等嚴重干擾運輸秩序和危害運輸安全的問題,維護正常的運輸秩序,草案細化了客運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草案第八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第八百一十九條、第八百二十條)。五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修改完善了贈與合同、融資租賃合同、建設工程合同、技術合同等典型合同(草案第三編第十一章、第十五章、第十八章、第二十章)。
3.關於准合同。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既與合同規則同屬債法性質的內容,又與合同規則有所區別,第三分編「准合同」分別對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的一般性規則作了規定。(草案第三編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九章)
『貳』 民法典是如何規定合同的概念的
民法典規定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第四百六十三條__本編調整因合同產生的民事關系。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條__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有關該身份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本編規定。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條__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六條__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依據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確定爭議條款的含義。
合同文本採用兩種以上文字訂立並約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對各文本使用的詞句推定具有相同含義。各文本使用的詞句不一致的,應當根據合同的相關條款、性質、目的以及誠信原則等予以解釋。
『叄』 試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篇有哪些亮點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將提請內十三屆全國人容大三次會議審議———這意味著,新中國首部民法典即將問世,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將因這部法典的誕生而被深刻改變。
民法典正式實施後,現行的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
民法典的編纂與出台,是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一座里程碑,也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大舉措。
新編纂的民法典草案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1260條,創下新中國立法史的新紀錄。
『肆』 較之於合同法,民法典合同編作了哪些增減
合同制度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制度,合同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於2020年5月28日通過並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三編合同,共3個分編、29章、526條,主要內容有:
1.關於通則。第一分編為通則,規定了合同的訂立、效力、履行、保全、轉讓、終止、違約責任等一般性規則,並在現行合同法的基礎上,完善了合同總則制度:一是通過規定非合同之債的法律適用規則、多數人之債的履行規則等完善債法的一般性規則(第四百六十八條、第五百一十七條至第五百二十一條)。二是完善了電子合同訂立規則,增加了預約合同的具體規定,完善了格式條款制度等合同訂立制度(第四百九十一條、第四百九十五條至第四百九十八條)。三是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完善國家訂貨合同制度,規定國家根據搶險救災、疫情防控或者其他需要下達國家訂貨任務、指令性計劃的,有關民事主體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第四百九十四條第一款)。四是針對實踐中一方當事人違反義務不辦理報批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問題,明確了當事人違反報批義務的法律後果,健全合同效力制度(第五百零二條第二款)。五是完善合同履行制度,落實綠色原則,規定當事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應當避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第五百零九條第三款)。同時,在總結司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增加規定了情勢變更制度(第五百三十三條)。六是完善代位權、撤銷權等合同保全制度,進一步強化對債權人的保護,細化了債權轉讓、債務移轉制度,增加了債務清償抵充規則、完善了合同解除等合同終止制度(第三編第五章、第五百四十五條至第五百五十六條、第五百六十條、第五百六十三條至第五百六十六條)。七是通過吸收現行擔保法有關定金規則的規定,完善違約責任制度(第五百八十六條至第五百八十八條)。
2.關於典型合同。典型合同在市場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中應用普遍。為適應現實需要,在現行合同法規定的買賣合同、贈與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等15種典型合同的基礎上,第二分編增加了4種新的典型合同:一是吸收了擔保法中關於保證的內容,增加了保證合同(第三編第十三章)。二是適應我國保理行業發展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需要,增加了保理合同(第三編第十六章)。三是針對物業服務領域的突出問題,增加規定了物業服務合同(第三編第二十四章)。四是增加規定合夥合同,將民法通則中有關個人合夥的規定納入其中(第三編第二十七章)。
第三編還在總結現行合同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完善了其他典型合同:一是通過完善檢驗期限的規定和所有權保留規則等完善買賣合同(第六百二十二條、第六百二十三條、第六百四十一條至第六百四十三條)。二是為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明確規定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第六百八十條第一款)。三是落實黨中央提出的建立租購同權住房制度的要求,保護承租人利益,增加規定房屋承租人的優先承租權(第七百三十四條第二款)。四是針對近年來客運合同領域出現的旅客霸座、不配合承運人採取安全運輸措施等嚴重干擾運輸秩序和危害運輸安全的問題,維護正常的運輸秩序,細化了客運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第八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第八百一十九條、第八百二十條)。五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修改完善了贈與合同、融資租賃合同、建設工程合同、技術合同等典型合同(第三編第十一章、第十五章、第十八章、第二十章)。
3.關於准合同。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既與合同規則同屬債法性質的內容,又與合同規則有所區別,第三分編「准合同」分別對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的一般性規則作了規定(第三編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九章)。
『伍』 民法典規定了7種無效合同
您好!民法典》規定了7種無效合同有主體不適適簽訂的合同;以及還有意思表示的不真實;再者就是合同的內容違反了國家所規定的條款;或者是惡意與他人串通損害合同當事人的利益等等。1、主體不適格簽訂的合同。即例如,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2、意思表示不真實簽訂的合同。例如,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3、簽訂違法違規的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4、違背公序良俗的合同,即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5、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利益的合同。即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7、免責條款無效的情形。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一)造成對方人身損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二、如果合同被確認無效怎麼辦?同被確認無效後,尚未履行的,不得履行,正在履行的,應立即終止履行。(1)無後果的不做處理如:在合同履行前,被確認無效,此時尚未造成後果,可不作處理。(2)在當事人之間返還財產。返還財產是指合同當事人在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以後,對已交付給對方的財產享有返還請求權,而已接受該財產的當事人則有返還財產的義務。(3)沒收非法財產歸國家所有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如雙方都屬故意,則雙方都無權要求返還財產,應追繳雙方已付給對方或約定付給對方而尚未給對方的財產,予以沒收上繳國庫;或根據有關法規處以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綜合上面所說的,無效合同就是屬於合同已經簽訂,但由於合同欠缺要件得不到法律的認可,這種合同是不會受到保護的,因此,在《民法典》中也是做出了相關的規定條款,只要沒有依法的成立,那麼就可以認定為無效,從而雙方的權益也不會受到保護。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條,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陸』 民法典草案合同編有哪些亮點內容
亮點一、弘揚社會主義契約精神這次合同編起草的核心,一個亮點,就是弘揚社會主義契約精神。契約精神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契約自由,二是契約正義,第三契約嚴守。在整個民法典草案中,各個篇章中都體現了自由、平等、公正、誠信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比如在合同編裡面體現了契約自由、信守契約的精神等。亮點二、完善電子合同訂立、履行特別規則大家已經習慣網上購物了,這就涉及到電子合同的訂立、履行,這方面的內容也有相應規定。為了適應電子商務和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合同編草案對電子合同訂立、履行的特殊規則做了規定。電子合同怎樣才算訂立?合同編草案中規定,當事人一方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路發布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符合要約條件的,對方選擇該商品或者服務並提交訂單成功時合同成立。因為圍繞這個發生很多糾紛,到底我點擊之後是邀約還是承諾?我現在明確了你展示的就是要約,我點擊就是承諾合同已經成立了,就有拘束力了,然後這個網站就不能反悔了。這也加強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這也就是說:電商平台不能再以「失誤」為借口取消訂單按照民法典草案合同編的規定,收貨人簽收電子合同標的物的時間為交付時間。買受人簽收的時間作為交付時間。沒有簽收之前,所有交付損失、交付風險,都是由出賣人來承擔的,也是為了加強對於買受人的保護。加強了對於消費者的保護,特別在互聯網交易上迎合了電子商務和數字經濟發展的趨勢,反映了一些最新需求。亮點三、加大對弱勢合同當事人一方的保護民法典草案合同編專門規定電、水、氣、熱力供應以及公共承運人對社會公眾的強制締約義務,完善格式條款制度。在合同編里對於各類公共服務提供方建立統一的、嚴格的強制締約義務條款,並且強化公共服務提供方對消費者的社會責任,對於優化整個多贏共享、包容普惠的公共服務市場,都是一項長期的制度利好。亮點四、新增物業服務合同一章 規制物業服務亂象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是法院民事審判中常見的案件類型,業主因對物業服務不滿拒交物業費;電梯里的廣告收益到底多少;物業號稱24小時巡邏,停在樓下的車被盜了;業主委員會炒掉老的物業公司聘新的,結果老的不走,新的進不來。
『柒』 民法典新增的典型合同有哪些
民法典新增的典型合同是保理合同,典型合同就是指有名合同,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保理合同是唯一新增的有名合同,保理合同是指保理合同是應收賬款債權人將現有的或者將有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人,保理人提供資金融通等服務的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百六十一條 保理合同是應收賬款債權人將現有的或者將有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人,保理人提供資金融通、應收賬款管理或者催收、應收賬款債務人付款擔保等服務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