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爭議刑法案例

爭議刑法案例

發布時間: 2021-12-09 12:17:44

1. 急需一刑法案件,爭議越大越好

呵呵,我覺得上一樓的 「tq033hv 」 同學說的四個都不是有爭議的刑法案例…… 一、二、三,根本就不是刑法案例,一般的辯論會的辯題還可以,當案例?呵呵,就不是案子吧? 第四個,沒什麼爭議,刑法立法和學界都有定論:夫妻關系續存期間丈夫不能成為強奸罪的主體。 他說的四個沒用!!
我給你說一個吧,不知道你能不能領會:
某甲,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某日在路上遇到一人(乙)推一輛摩托車,甲懷疑該車為乙所盜,遂走上去粗聲說:「你准備到哪?!」,乙以為甲是車的主人,遂棄車逃走。甲見乙將摩托車丟棄,前去將車推回家。 對甲的行為如何評價。
案子本身不復雜,很小的案子,看你怎麼理解。
我說一下,這個案子是有年司法考試的題目,大意就是這樣的,全部內容我記得不是很清,你可以查查。 之所以說有爭議,主要是集中在三個方面,一,侵佔;二,詐騙;三,無罪,這個題目在當年的司法考試中沒有定論,評卷老師評卷的依據是,不管你說三種的哪種,只要有道理,都算對,因為老師之間意見就不能一致,呵呵。
所以我覺得象這樣的案例可以拿出來討論,既是具體的案例,又有點爭議,可以討論。
看看這個行不行。
嘿嘿,雖然你給的分不高,我還是寫這么多,幸苦啊,哈哈。

2. 懇請大家幫找一個比較有爭議刑法案例,好的追加分

請你參考我辦理的一起盜竊轉化搶劫的案件的辯護詞,很有意思的一起案件:

被告人魯==搶劫一案的
辯 護 詞

審判長、審判員: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律師法的規定,受本案被告人親屬的委託,並徵得被告人同意,我受河南黎光律師事務所的指派,擔任本案被告人魯==的辯護人參加今天的庭審活動,通過參與本案一系列的訴訟活動,辯護人認為:起訴書指控被告人魯==犯有搶劫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沒有法律依據,應該依法宣告被告人無罪。現在根據本案的事實與法律規定發表如下辯護意見,希望能對合議庭公正、正確處理本案有所幫助。
一、起訴書指控被告人犯有搶劫罪的事實不清、缺乏證據,無法成立。
起訴書審查查明中訴稱:「2003年9月24 日15時許,被告人魯==竄至本村===家進行盜竊,在其盜竊過程中被===發現,後魯==為抗拒抓捕,當場使用啤酒瓶將===頭部砸傷。」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有:(1)被告人魯==的供述和辯解。(2)被害人===陳述。(3)證人魯==的證言。(4)損害程度鑒定書。(5)現場圖及勘驗筆錄、證明。
以上證據中,魯==的供述與辯解證實,就在被害人===吆喝「救命」時,其在自己家中午休起來喝水,此時鄰居==到其家說===家被盜,並一起到了辯護人家中。庭審中公訴人補充的證人===的證詞也證實了這一點。
在被害人===的陳述中稱他自己家中丟失了六、七十元錢(具體數額不確定,也沒有證據證實),聽到了是被告人的聲音,並且是小偷用蘭布蒙頭手持啤酒瓶將其致傷,在小偷向西逃跑時看到是被告人。被害人的陳述不符合基本的規律和邏輯,除了耳聽為虛,無法確定外,小偷頭蒙蘭布又用啤酒瓶准確致傷其頭部是不可能實現的,其在小偷的後面在小偷向西逃跑時,也是無法看到逃跑者的面貌的,因此是本案中僅有的一份孤證又陷入了自相矛盾的泥潭。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在卷宗材料和庭審中證實了被告人和被害人兩家是素有恩怨的,就在2000 年被害人曾用葯毒死了被告人家的豬,希望合議庭能夠充分注意這一具體的情節。
關於證人==的證詞,公訴人也同樣認為這是間接證據,同樣也應該是傳來證據,無法也不能證實起訴書所指控的事實,僅僅在現場以外見到了神色慌張的被告人,給辯護人以主觀歸罪的感覺,且其證言的內容也有矛盾和不符合邏輯。同樣需要合議庭注意的是,這是一份事發二個月以後的證詞,且證人與被害人具有利害關系。至於被害人的損傷結果僅是結果而不是原因,提取物證證明是得而又失等於沒有。
綜觀本案全部證據,確實無法形成應有的證據鏈條,證明不了被害人被盜了六、七十元現金、證明不了被告人有盜竊行為、證明不了被害人損傷是被告人所致、證明不了被告人因為盜竊為了窩藏贓物、抗拒抓捕而當場使用了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證明不了``````` 反而進一步印證了被告人的無辜,確實無法證明起訴書所指控的事實。
二、起訴書指控被告人犯有搶劫罪沒有法律依據。
起訴書適用我國「刑法」第269條、第263條認為被告人犯有搶劫罪是錯誤的。
我國「刑法」第269條規定了「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證據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263條的規定定罪處罰。」那麼,本案使用本條應該具備下列條件:1、構成盜竊罪。2、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證據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就本案來講,即使受害人所說的被盜六、七十元屬實也無法認定被告人已經構成了盜竊罪,更無法轉化為搶劫罪。因此,在法無明文不為罪的基本刑事處罰原則的前提下,起訴書在本案中指控被告人犯有搶劫罪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以上辯護意見,希望合議庭在合議時給予充分的考慮,並根據本案的事實與法律規定,依法宣告被告人無罪。
謝謝。

辯護人:河南黎光律師事務所律師 郭永生
2005年6月6日

3. 求助刑法經典真實案例

去找法官或是自己去走訪,這樣你的見解會更加獨到

4. 急求真實且有爭議的刑法案例及研析

案情:2019年1月,張某在網上發布虛假的共享單車客服電話。王某通過手機App申請退還共享單車押金時遭遇系統異常,後王某撥通張某發布的客服電話尋求幫助。張某以快速退還押金需要綁定支付寶「親密付」為由,騙取王某為張某的支付寶開通「親密付」,並隨即轉出王某賬戶金額2.8萬元。「親密付」是支付寶為親人、密友等親密關系打造的極簡支付服務,親人、密友在預先設定的額度內消費時無需開通者確認,k可直接從開通者賬戶中支付款項。
分歧意見:本案張某的行為該如何定性存在不同意見:有意見認為,張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也有意見認為,張某的行為屬於「冒用他人信用卡」,應構成信用卡詐騙罪。筆者認為,張某的行為構成盜竊罪,具體理由如下:
評析:首先,王某無自願處分財物的意識,張某不構成詐騙罪。詐騙罪要求受騙者對自己的被騙財物具有處分意識進而自願交付財物。本案中,王某確因張某蠱惑而開通了「親密付」,但是其對「親密付」的功能是不了解的,對開通後造成授權張某「在預先設定的額度內支付款項無需確認」的結果是不知情的,更沒有基於被騙而自願把財物交給張某的意思表示和客觀行為,因此,張某不構成詐騙罪。
其次,張某行為不具有妨害信用卡管理秩序的危害,不構成信用卡詐騙罪。張某通過蒙騙手段獲得王某「親密付」的授權,所以才無需開通者王某的確認而對其賬戶中設定額度內的財產具有一定的佔有控制力。但事實上,張某並沒有非法獲取王某信用卡信息,更不能獨立地冒用王某的名義使用或控制王某的賬戶財產,王某始終對自己支付寶賬戶財產擁有佔有使用權,所以,張某的行為並未妨害國家對信用卡的管理秩序,不符合信用卡詐騙罪的行為要件,不構成信用卡詐騙罪。
最後,張某通過「親密付」秘密轉移王某賬戶財物應當定性為盜竊罪。本案中,張某誘騙王某開通「親密付」只是為了下一步轉移財產提供便利,其手段是在王某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親密付」將王某賬戶上的財物轉移到自己手中,符合盜竊罪的構成要件。而且,刑法第287條規定:利用計算機實施金融詐騙、盜竊、貪污、挪用公款、竊取國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按照本法有關規定定罪處罰。按照該條准用性規范,張某的行為應當按照盜竊罪定罪處罰。

5. 求一個有爭議的法律案件,可供討論的

我提供一個非常典型的而且爭議極大的案例:,現實生活中,發生交通事故,如果你的車輛被別人碰壞,進行維修,由對方承擔修車費用的賠償責任一般是沒有爭議的。但是,因為你的車受過損被維修過,會導致你的車的價值出現貶值,那麼,這個貶值應不應該對方應不應該賠償?這個問題在司法實務中爭議特別大,至今也沒有形成定論。理論上分歧也非常大,是值得探討的好例子。

6. 刑事案例(有一定爭議性的)

樓說都比較容易定性沒辯性 樓主需要種介於幾種罪行間容易認定 面題2006湖南某檢察院庭辯論賽題目供樓主參考: 200410月初午王某銀行存款2250元銀行工作員電腦輸入存款數額2250元加0輸進電腦存款22500元王某存2250元王某拿存摺發現銀行員失誤接著便其儲蓄點其全部取走午5點半銀行賬發現失誤發現款已全部王某取走遂電聯系王某要求其退取款項王某避見銀行員並搬離原居住聯系銀行員遂公安機關報案 歧 於王某取走20250元究竟該何處理三種同意見: 第種意見:20250元王某言民事利王某取走20250元行王某已佔情況轉移筆利行王某拒退行銀行向民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二種意見:王某行構盜竊罪王某採用主觀自認財物所者(銀行)發覺竊取財物行數額巨已觸犯刑應盜竊罪定罪處罰 第三種意見:王某行構侵佔罪 參加本市檢察官辯論賽題目 告於飛男26歲暫固定職業20034月5告於飛與朋友趙某、李某街相遇趙某、李某談經營欠1萬元貨款中國需用錢帳於飛提議離處遠高速公路收費站收費員趕走收取費用17:00於飛攜帶棍棒駕車帶領趙某、李某二某市高速公路收費站於飛拿棍棒稱剛監獄沒錢花要徵用收費站6命令值班收費員魯臨風、宋雨發票及收款都帶走外面車休息否則使二受皮肉苦趙某、李某魯、宋二帶車並起車等候期間魯、宋二除入收費站外自行應魯、宋二要求趙某、李某其購買夜宵於飛則按照高速公路記費標准通行車輛收費稱發票用完給司機發票共獲民幣3萬元收費6告於飛等離20034月6警接報案於飛抓獲經查該收費站系事業單位 該三構何罪 辯題構詐騙否.....

7. 爭議很大的刑事案件

甲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致死)罪。

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可以表現為傷害他人的故意和致人死亡的過失兩種罪過形式的疊加。甲在對乙進行毆打時,其主觀上完全認識到其行為可能會造成被害人的身體健康,仍故意實施毆打行為。甲故意傷害行為造成了被害人情緒激動並引發腦出血而死亡,故被告人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致死)罪。

首先,甲的毆打行為與乙的死亡結果之間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關於刑法因果關系存在不同學說,一種是必然因果關系說,這種學說認為,當危害行為中包含著危害結果產生的根據,並符合規律地產生了危害結果時,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就是必然因果關系,只有這種必然因果關系,才是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另一種學說是偶然因果關系說,該學說認為,當危害行為本身並不包含產生危害結果的根據,但在其發展過程中,偶然介入其他因素,並由介入因素合乎規律地引起了危害結果時,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存在著偶然因果關系,介入因素與危害結果之間存在必然因果關系,因介入關系與危害結果之間存在必然因果關系,所以這種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偶然因果關系也屬於刑法上的因果關系。甲對乙的毆打行為本來並不一定產生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但其毆打行為導致被害人情緒激動,又由此引起腦出血,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這種情況符合上述偶然因果關系的特點,而且因行為人具有傷害他人的犯罪故意,因此其應當對偶然的犯罪結果承擔刑事責任。

其次,過失致人死亡罪是指主觀上出於過失,客觀上造成了他人死亡的後果,它與故意傷害致死的相同點是,都造成了他人死亡、且主觀上對死亡都出於過失,但區別二者的關鍵是:故意傷害(致死)盡管對死亡結果是過失,但有故意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故意和行為,且乙的死亡正是由其故意傷害行為所引起的;而過失致人死亡則無任何故意,既無殺人的故意,也無傷害的故意。甲對乙的面部進行毆打,其傷害的故意是明顯的。但甲對乙的死亡結果在心理上卻屬於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的過失狀態。甲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致死罪。

熱點內容
公民的法律責任分類 發布:2025-08-23 01:12:51 瀏覽:762
紅色律師 發布:2025-08-23 01:09:49 瀏覽:216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收入 發布:2025-08-23 00:49:04 瀏覽:256
渝水區人民法最新情況 發布:2025-08-23 00:42:03 瀏覽:584
紅公證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3 00:39:47 瀏覽:45
會計人員簽名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3 00:38:23 瀏覽:21
民主是法治 發布:2025-08-23 00:38:21 瀏覽:709
銷售公司員工規章制度範本 發布:2025-08-23 00:37:28 瀏覽:762
法官權利和義務 發布:2025-08-23 00:28:09 瀏覽:76
審判權和司法權 發布:2025-08-23 00:21:04 瀏覽:419